【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 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教案

合集下载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获奖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获奖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获奖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水平。

4. 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介绍。

2.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特点解析。

3. 区分不同兵马俑的种类和功能。

4. 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古发现和保护工作。

5. 欣赏兵马俑作品并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壮丽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以及其制作工艺和特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和介绍一类兵马俑的功能和特点。

4. 材料阅读: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古发现和保护工作。

5. 组织展示: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一定的互动和讨论。

6. 兵马俑欣赏:学生观看兵马俑的实物或图片,并进行艺术品评价,提炼出各自的意见和观点。

7.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讨论,回顾所学内容,并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行归纳。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不同兵马俑的分类和功能的理解情况。

2. 通过学生的艺术品评价和观点表达,评价他们对兵马俑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对学生的阅读素材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

4. 对学生总结性讨论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五、延伸拓展1. 前往实地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深入了解其实物魅力。

2. 进一步研究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3. 开展与秦始皇陵兵马俑相关的艺术创作或手工制作活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个教学手段,结合图片和实物展示,使学生全面了解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制作工艺。

人教版选修6高三历史课件: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人教版选修6高三历史课件: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人教版选修6高三历史课件: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
多年的兵马俑
导读:本文人教版选修6高三历史课件: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教版选修6《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ppt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的陶俑。

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教学设计(共1课时)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学生发挥潜力,提高历史素养。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实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三维模型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构造和艺术特点;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秦始皇及秦始皇陵的兴趣;
(2)新课内容:详细介绍秦始皇陵的构造、布局,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分类、数量及排列规律;
4.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实物资料(如图片、模型等),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艺术价值。要求手抄报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字数不少于300字。
5.观看一部关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纪录片,撰写一篇观后感,字数不少于500字。观后感要求结合课堂所学,谈谈自己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认识和体会。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备基本的历史素养。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秦始皇及秦朝的历史地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具体情况了解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补充;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如:“秦始皇陵的构造特点有哪些?”、“兵马俑的分类及排列规律是什么?”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

《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重难点:1、搜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资料并欣赏。

2、谈谈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感受。

教具学具:图片与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其主要政绩:(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二、发展阶段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1)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A、发式;B、胡须;C、脸部表情;D、姿势;E、装束;F、陶马三、探索评价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2、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陶俑]:(1)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

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角色,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发掘与研究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 通过设计虚拟考古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考古发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历史素养。
2.通过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情感态度,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4.引导学生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剖析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规模、结构及组成部分。
2.掌握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能够分析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考古发掘过程,认识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4.通过研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掌握如何鉴赏古代艺术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节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 反思与评价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背景知识,包括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兵马俑的发现过程。

学习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如造型、雕塑技巧和装饰风格。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兵马俑的见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例如绘制或制作自己的兵马俑作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秦始皇兵马俑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价值。

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雕塑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和思考。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教学资料。

准备绘画或制作兵马俑的器材和材料。

第一章:秦始皇兵马俑的背景知识1.1 引入:介绍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兵马俑的发现过程。

1.2 教学内容: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和兵马俑的挖掘过程。

1.3 学生活动:听讲并提问,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背景知识。

第二章: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一)2.1 引入:展示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2 教学内容:讲解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如比例、表情和服饰。

2.3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记录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二)3.1 引入:继续展示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2 教学内容:讲解兵马俑的雕塑技巧和装饰风格。

3.3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记录兵马俑的雕塑技巧和装饰风格,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引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例如绘制或制作自己的兵马俑作品。

4.2 教学内容:提供绘画或制作的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3 学生活动:进行创意表达,绘制或制作自己的兵马俑作品,并进行分享和展示。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引入:总结秦始皇兵马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简介本教案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并通过活动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目标-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探索兵马俑的制作和发现过程- 分析兵马俑的特点和造型风格- 启发学生对历史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教学内容1. 历史背景通过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造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秦代历史的兴趣。

2. 兵马俑的制作和发现讲解兵马俑的制作过程,包括制作材料、工艺和技术。

介绍兵马俑的发现过程,以及对历史和考古学的重要意义。

3. 兵马俑的特点和造型风格解析兵马俑的特点,如数量、规模、装备、服饰等方面,并探索其造型风格的特点。

4. 保护和研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研究兵马俑,培养他们对历史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活动建议1. 观看视频和图片选择一些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引发对兵马俑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不同的主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展示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3. 制作模型引导学生参考兵马俑的造型风格,使用纸板等材料制作简单的兵马俑模型,加深对兵马俑的了解。

4. 考古挖掘游戏设计一个小型考古挖掘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考古学家的工作,加深对兵马俑发现过程的理解。

扩展阅读提供一些相关书籍和文章的推荐,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

总结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和特点,培养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并通过活动和讨论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秦始皇陵与秦兵马俑的教案教学

秦始皇陵与秦兵马俑的教案教学

秦始皇陵与秦兵马俑的教案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通过学习与研究,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关于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教学的教案:
第一节:介绍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
介绍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的背景、历史渊源、特点和形态。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这两个遗址的相关资料,并展现在课堂上以便全班同学可以参与到搜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

第二节:了解秦始皇陵的历史
这一部分可以详细介绍秦始皇陵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背景。

同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秦始皇陵的特点和美丽。

第三节: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
这一部分的重点是介绍秦兵马俑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背景。

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秦兵马俑被发现的过程,以及它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军事实力。

第四节:欣赏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的美丽
这个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的美丽,了解它们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含义。

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设计一些有关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的艺术作品。

第五节:收获总结和分享
在这个部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总结和分享自己在这次课程中收获到的知识和体会。

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案,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这个教学方案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意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

了解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发现、体验、探究”步步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概况并感受其富有震撼力的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术
体会秦陵兵马俑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

二、课前导学材料
是秦始皇陵园中的一组陪葬坑,共有个,为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

其中面积最大,是由兵和兵组成的阵,排列成38路纵队,大部分为,以为武器。

面积较小,外形像把曲尺,里边分为四个方阵,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

面积最小,呈字形结构,是这组兵马俑的。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数千件形体高大的和,是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

三、教学设计
(一)发现之旅:揭开神秘的面纱
说起兵马俑,不得不讲到秦始皇。

这个13岁即位、22岁亲政、39岁统一中国的千古一帝,在为后人留下万里长城的同时,也为自己修建了骊山陵墓。

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坑的的兵马俑,和龙游石窟一样,也是在极其偶然的条件下被发现。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切回1974年春天,追寻那一刻惊天的发现。

1987年秦陵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自发现到现在,已有超过5000万人参观游览,300余名国内外政要参观题词。

(二)体验之旅:气势磅礴的地下军团
2000多年前,
秦始皇的军团曾是地球上最为强大的战争机器。

2000多年后,
他的地下军团依旧能让世人屏住呼吸,肃然起敬。

这八千人马在地下埋伏了八十万个黄昏和黎明
重见光明之日,
依旧面向东方,整装待发。

透过他们,
我们依稀又看到了那个气吞万里,横扫六合的帝国背影!
(引出兵马俑四个坑)
图片:一号坑
思考:一号坑军阵的特点?
(军阵主体面向东——体现当年横扫六合的气势。

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防止军阵被敌人的偷袭,体现军阵的严密性。

前面三排的弩兵先锋——轮番射击,体现军阵强大的杀伤力。

特点:势不可挡、严阵以待、无坚不摧!)
图片:二号坑
思考:从布局上看,二号坑与一号坑有什么不同?
(二号坑兵种更为丰富,作战更加机动。


图片:三号坑
从作用上看,三号坑与其它坑有什么不同?
(三号坑是统帅指挥部。


四个兵马俑坑展现的古代军阵编列体系:
一号坑:右军;二号坑:左军;三号坑:指挥部;四号坑:中军。

(三)、探究之旅:拨开历史的迷雾
探究一:兵马俑是秦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反映了古代工匠(艺术大师)高超的技艺。

它取材于秦军将士真实形象,采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刻画了秦军风采,生动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气吞山河的雄壮场面。

装束多样,手势各异,神态逼真(有的神色严峻,有的表情镇静,有的注目凝思,有的充满稚气,可谓千人千面,个性鲜明),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过去不少人讲到雕塑,就“言必称希腊”,认为中国古代是没有雕塑的,而秦俑的出土,否定了这一观点,填补了我国美术史(雕塑史)上的一段空白。

探究二:兵马俑为研究秦代军事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考古证据。

这支被称为“虎狼之师”的秦军,摧城拨寨,所向披靡,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秦军为什么如此强大?从军事角度看,有严密的军阵编列体系,有先进的作战武器(剑、铍、戟、驽)。

探究三:2005年史诗巨片《神话》是第一部特批的以兵马俑坑实地为背景的影片。

有人认为,商业性影视拍摄,对兵马俑的破坏很大,因而反对在文物内进行此类商业活动。

你对这一观点怎么看,并说明你的理由。

侵凌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国宝,而且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保护这一遗产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保持第一,开发第二,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这是对这一遗产保护的原则。

(四)秦始皇兵马俑的价值
1、史学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2、艺术价值
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结尾:
正因为如此,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喻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是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兵马俑不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也是留给全人类的一笔财富!对于这笔遗产,我们一定要好好守护,将他们留给子孙后代。

四、课后练习
1、有人曾说,“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

这句话的历史依据是()
A、秦始皇陵的发现
B、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
C、阿房宫
D、十二铜人
2、秦始皇“示强威,服海内”的思想至死未休,因此建立了一队地下雄师,它被发现是在()
A、1975年陕西西安潼临
B、1974年陕西西安潼临
C、1974年陕西西安蓝田
D、1975年陕西西安蓝田
3、在发现的四个兵马俑坑中空无一物的是()
A、一号坑
B、二号坑
C、三号坑
D、四号坑
4、因其内容丰富,被称为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的兵马俑坑是()
A、一号坑
B、二号坑
C、三号坑
D、四号坑
5、列阵符合《孙膑兵法》中:“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

”的兵马俑坑是()
A、一号坑
B、二号坑
C、三号坑
D、四号坑
6、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主要是因为(
A、年代很久远
B、保存比较完整
C、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D、展现了帝王的风范
2005年史诗巨片《神话》是第一部特批的以兵马俑坑实地为背景的影片。

有人认为,商业性影视拍摄,对兵马俑的破坏很大,因而反对在文物内进行此类商业活动。

你对这一观点怎么看,并说明你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