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

合集下载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2008年2月29日至3月16日,对大桥路面的裂缝、麻面、坑洞等全面维修。7月1日至5日,对长江大桥维修伸缩缝进行维修。7月14日至19日,对大桥桥面进行维修。
2011年4月,对长江大桥公路桥路面进行维修施工。10月18日至23日,进行建成开通以来的首次全封闭检测。
2012年5月,南京长江大桥开始了新一轮的局部维修施工。10月,长江大桥的封闭大修初步方案已经成形,并将上报南京市政府,工期预计一年半左右。开工时间最快11月就会启动,但也有消息称,可能在青奥会以后动工。
2006年8月30日起,对大桥桥面伸缩缝进行为期22天的维修。
2007年7月17日至7月29日,对大桥公路路面坑洞进行铣刨、摊铺施工。9月8日至9月18日、10月10日至10月31日,分两阶段对公路桥南、北坡道破损严重的混凝土梁梁端及桥面伸缩缝进行维修。11月7日起对桥面伸缩缝进行维修,持续10天左右。
建桥背景
被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固然为中国的内河航运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它也造成了两岸居民经济文化长期无法交流的局面。南京段的
长江一般是指从安徽采石矶到江苏镇江这一段江面。这里的地形似一个肚兜,水深浪急,江宽平均1500米以上,最狭处也有1100米,水深多在15~30米,最深处超过70米,流速为每秒3米。险要的地势,形成了“长江天堑”。[3]
南京长江大桥远景
1965年11月17日正桥桥梁架设,至1967年8月22日竣工。
1967年8月15日大桥合龙。时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曾调来约百辆坦克同时开过桥面,以检验大桥质量。
1968年9月30
日铁路桥首先建成通车,南京市五万多军民举行了隆重通车典礼,同时南京站也宣告落成启用,10月1日凌晨三时,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通过了第一列客车——从福州开往北京的46次快车。同年12月29日公路桥正式建成通车。[4]

南京长江大桥 —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南京长江大桥 —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南京长江大桥—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在我国众多的桥梁中,南京长江大桥无疑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的伟大建筑。

它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就,见证了我国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这座大桥的建设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当时我国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都相对有限,但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工程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建成了这座举世瞩目的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

首先是长江水流湍急,水文条件复杂,给桥墩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其次,桥梁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到多种荷载,包括铁路列车的重量、公路车辆的通行以及风、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在缺乏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情况下,我国的工程师和工人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

为了建造坚固的桥墩,工程人员采用了先进的沉井基础技术。

他们精心设计和制作了巨大的沉井,将其沉入江底,然后在沉井内进行桥墩的施工。

这种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大桥的稳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桥梁的钢结构方面,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了高质量的钢材,确保了桥梁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的检测和验收。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将长江南北两岸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大大缩短了南北地区的运输时间和成本。

铁路运输方面,大桥使得南北铁路干线得以贯通,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和能力,促进了物资的流通和人员的往来。

公路运输方面,大桥为公路交通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除了交通方面的重要作用,南京长江大桥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国家的国防和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确保了在紧急情况下物资和人员的快速调配。

【二年级作文】南京长江大桥_300字

【二年级作文】南京长江大桥_300字

【二年级作文】南京长江大桥_300字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著名的大桥,它横跨长江,连接南京市鼓楼区和浦口区。

大桥全长约7.57公里,其中主桥长约1.5公里,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是中国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也是中国实行全权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的第一个跨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者是著名桥梁专家毛国栋,而其主要的设计单位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总承包单位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桥梁全体实行集体设计。

大桥的施工历经5年,历时10万人次,耗资达2.8亿人民币。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长江两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中国的桥梁工程领域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是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

每年,无数的游客来到这里,欣赏大桥的壮丽景观,感受长江的雄浑气势。

大桥两侧的桥塔,高耸入云,形似翘起的双龙,气势宏伟,让人赞叹不已。

站在大桥上,可以远眺长江两岸的美景,感受长江的雄奇壮美,让人心旷神怡。

南京长江大桥也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973年,邓小平同志来到南京视察时曾经题词:“不到长江心思犹未了,此时才是真踏足。

” 这段铿锵有力的话语,反映出长江大桥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工程,更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内涵和浓厚人文气息的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象征,是中国人民创造奇迹的见证。

南京长江大桥,以它宏伟壮丽的气势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工程奇迹”和“旅游胜地”。

它见证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成为了中国人民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象征。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的桥梁事业会迈上新的台阶,展现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3篇)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3篇)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3篇)南京长江大桥篇一佚名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2.了解作者介绍大桥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

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3.谈话导入。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

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例:(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ǔ。

(2)“穿梭”的“梭”读suō,不要读作shuō。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滔”左右结构,右下边是“臼”不要写成“白”;“塑”上下结构,第五笔是小竖,第六笔是竖撇(丿)。

(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例:(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明媚——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鲜明可爱;二是明亮动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原文、教学反思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原文、教学反思及教案

【导语】语⽂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字能⼒和知识,⽂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是⼝头和书⾯的语⾔和⾔语的合称,是语⾔规律和运⽤语⾔规律所形成的⾔语作品的⾔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南京长江⼤桥》原⽂、教学反思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南京长江⼤桥》原⽂ 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桥。

今天的天⽓格外好,万⾥碧空飘着朵朵⽩云。

⼤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分壮丽。

波浪滚滚的江⽔中,9个巨⼤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

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条钢铁巨龙卧在⼤江上⾯。

⼤桥分两层,底下⼀层是⽕车道,铺着双轨,上⾯⼀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道。

宽阔的公路上,⾏⼈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我沿着⼈⾏道,⾛近正桥。

两座雄伟的⼯农兵塑像左右挺⽴。

塑像后⾯,耸⽴着两个⾼⼤的桥头堡,顶端的⼀⾯⾯红旗,映着阳光,⼗分艳丽。

正桥笔直的公路上,⼀对对⽟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

我⼿扶着桥栏杆,站在⼤桥上,远望江⾯,江上的轮船像⼀叶叶扁⾈,随着波浪时起时伏,侧⽿倾听,⼀列列⽕车鸣着汽笛,从脚下呼啸⽽过。

滔滔的江⽔浩浩荡荡,奔向⼤海。

⾃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

⼀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篇⼆】⼩学三年级语⽂《南京长江⼤桥》教学反思 读《南京长江⼤桥》⼀⽂,为同学们观察景物,⽣动地描写景物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在教学中,引导学⽣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桥描写得⽣动具体的: 1、按观察顺序,条理清楚地描写景物。

作者参观、游览南京长江⼤桥是按照“远看⼤桥—近看⼤桥—观看后的感想”的顺序来写的。

这样写条理清楚,不会给⼈杂乱⽆章的感觉。

2、⽤总分法,具体分述。

第⼀⾃然段,⽤“⼤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分壮丽”的总述句,写远看⼤桥,外形雄伟壮丽;接着从“9个巨⼤的桥墩”、“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桥分两层”三个⽅⾯分述了⼤桥的⾼⼤、稳固、⼜宽⼜长,向⼈们展⽰了⼀幅雄伟壮丽的图画,让读者仿佛⾝临其境,难以忘怀。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

它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

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还在建设之中,国家又做出了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

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决定进行南京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

武汉大桥的设计施工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进行的,而南京大桥的设计工作则全部由中国完成。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江公路,是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

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

通航净空宽度120米,桥下通航净空高度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过5000吨级海轮。

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中国的辉煌,也是著名景点,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

从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600多个外国代表团,来此观览的国内外游客更是难以计数。

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桥头堡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建筑选用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钟训正等设计的设计方案,桥的南北各有一对复合式桥头堡,大桥头堡一对、小桥头堡一对。

大堡塔楼高70米、宽11米,米黄色,分立于大桥两侧,大堡高高凸出公路桥面,顶端为高5米、长8米的钢制“三面红旗”呈飞跃前进状,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

游南京的长江大桥作文

游南京的长江大桥作文

游南京的长江大桥作文
游南京的长江大桥作文篇一
暑假期间,我来到了南京。

一天早上,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

今天天气格外好,蓝天上飘着几千朵白云。

在明亮的阳光下,这座桥看起来很壮观。

在滚滚的河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牢牢地支撑着这座桥。

主桥与引桥22孔相连,仿佛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大江之上。

这座桥分为两层。

最底层是火车轨道,上面覆盖着两轴;上层是公路;道路两边都有人行道。

在宽阔的马路上,行人和车辆来来往往,像穿梭一样。

桥上的灯亮了,像闪亮的珍珠,拉下了蹲下的桥。

远远地看着桥,就像漂浮在云里。

从南到北的火车飞驰而过,灯光和笛声仿佛都在半空中。

靠近点,你也会发现这里的灯是绿色的;蓝色;紫色太美了。

就像天上的银河落在长江上。

啊!真好看,南京长江大桥!
游南京的长江大桥作文篇二
我在南京出生长大,父母带我去了很多美丽的地方。

比如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庙、珍珠泉、海底世界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建于1968年,已有40多年的历史。

该桥全长4589米,桥面宽15米,有9个桥墩。

这座桥的顶层对交通开放,而中间一层对火车开放。

大型船只也可以从桥下通过。

桥面两端有工农兵雕像,桥两边人行道上有无数路灯。

夜幕降临时,灿烂的灯光就像河上的彩虹。

源源不断的车辆日夜不停地行驶。

桥上的解放军叔叔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日夜坚守岗位。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桥,也是世界上较早的第三座桥。

也是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境内,横跨长江,是中国自
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钢桁梁混凝土双层桥梁,也是中国公路及铁路
在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被誉为“争气之桥”,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

下面我们将从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特点、建设影响等
方面展开探讨。

南京长江大桥建设于1960年,历时4年,于1964年建成通车。


座大桥总长度约7.7公里,主桥全长将近1.6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
的公铁两用桥。

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是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中
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观赏。

南京长江大桥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建设技术,桥面上设置了双层结构,上层为车辆通行,下层为铁路通行,有效缓解了长江两岸的交通压力。

在建设过程中,南京长江大桥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现出中国人民的智
慧和勇气,堪称中国工程史上的奇迹。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带动了南京市经济的发展,加快了长江两岸的
联系与合作。

大桥的开通,拉近了南京市与其他地区的距离,为南京
市的对外交流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南京长江大桥也成为南
京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吸引了更多游客和投资者来到南京。

总的来看,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影响力的建
筑之一,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和情感。

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连
接南京市和全国各地的纽带,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迁,
是中国人民奋斗和智慧的象征。

南京长江大桥的精神永存,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西北面的长江上,连接下关区与浦口区,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并完全使用国产钢材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的现代化桥梁。

大桥于1960年春动工,1969年12月29日全面建成通车,总共耗资2.8亿元人民币。

建成后的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了连接津浦、沪宁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贯通南北的咽喉要道。

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米,其中公路桥长为4589米。

正桥采用连续钢桥梁跨越,由9座桥墩、10孔钢梁组成,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墩与墩之间的距离除江北第一孔跨度为128米外,其余均为160米。

大桥主体工程用钢66516吨,混凝土384063立方米,代表了当时中国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在60年代,大桥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