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南京长江大桥》
小学语文三年级《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三年级《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1、认识南京长江大桥,初步感受大桥雄伟壮丽的特点。
2、学会15个生字及新词,2个多音字。
练习给多义字据词定义。
3、通读全文。
1、重点:练习据词定义。
学习积累一些词语(1)说说中国最长的江名称.(2)简介:们南北交流,要过长江,自古以来都用了哪些方法?(3)在所有长江大桥中,南京长江大桥是让们最感骄傲的一座桥。
看图,欣赏体验。
1、边听课文录音,边看录象:游览南京长江大桥。
2、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怎样一座桥?1、要求:(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有重点的分析字形,记忆字形。
2、学生自学。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A读音难点:多音字:铺、扁(piān)舟倾征B.字形重点:媚、铺、倾、滔、4、练习检查。
A.多音字扁biǎn()铺pū()piān()pù()B.形近字倾()饿()俄()顷()蛾()峨()义()仪()仗()蚁()议()杖()5、读课文中词语。
练习课后2:据词定义。
1 明媚①谄媚、逢迎;②美好、可爱。
2 挺立①笔直;②撑直;③量词。
3 顶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用手平整地拿着。
4 检阅①看、观察;②经历。
指名分节朗读荣耀题:拓展练习:积累词语(学有余力的可拓展)惊涛骇浪无孔不入滔滔不绝波澜壮阔荣耀夺目倾家荡产南征北战穷途末路海阔天空旗开得胜课文一开始,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录象进展感知,效果比拟好,学生一下子进入情景体验.另外由于生字教学花了比拟长的时间,所以后来据词定义没有很好完成.1、学习课文1、2自然段,找出作者观察点的转移,理清描写的顺序。
2、通过有关词句的理解,感受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的特点。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懂得本文是按观察点的转移,有条理地描写大桥的。
1、重点:通过词句理解体会大桥的雄伟壮丽。
2、难点:学生对这座大桥缺乏感性,课文综合运用各种描写顺序,学生不易把握。
1、练习看拼音组词(见作业本)2、见第一教时的比一比组词,口头练习,再作为回家作业进展练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多音字“扁”。
掌握29个词语。
2.能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明媚”,“挺立”“顶端”, “检阅“,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背诵2,3,两段;能按提示与说出大桥各部分是怎样的,从而明白本文是作者观察点的转移,有条理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
4.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能与作者一起为祖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自豪。
教学课时:3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通顺地朗读全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第1段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第1自然段,指导作者的观察点在引桥始端;能按提示说出大桥分哪几部分,每部分各是怎样的,理出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1.谈话激情,引导学生入文。
(1)说说中国最长的江叫什么名称。
(2)简介:中国长江(3)揭题入文。
2.自读课文,重温预习内容,提出学习交流的.意见。
3.学况交流,巩固预习成果。
(1)识字:指名读生字,带词读,说说同学提出的疑难词的意思,说出你是怎样学懂得。
齐读生字。
(2)朗读课文,以“正确,通顺”作评价并矫正。
(3)用“题目”加“读书时获得的感觉”说说课文主要些什么,而表达“感觉”的词可取之处于课文,如:壮丽,巨大,高大,宽阔等等。
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写作者看大桥的自然段。
4.阅读思考,理解第1段。
(1)自读第1段,用课后问题和自题问题思考课文意思。
读或反馈自题的问题。
(2)提取重要问题开展学习交流:这一段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8个句子中几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简答3——8句各写了大桥哪些部分,说说大桥各部分是怎样的。
朗读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感觉。
理解:1.“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的意思和这样比方的作用。
2.公路两侧,宽阔,穿梭似的,双轨等词的意思。
思考:正桥接引桥,上层到下层,分别说明作者是怎样观看大桥的。
要学生据此划出本段写作思路示意图。
读3——8句,说出第3句和后5句的关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优秀课件

匠
济
历计
县 拱横
爪史 慧 智
写一写
赵 省县 匠设 计史 创举且智慧历
设 计历 史 创 举智 慧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独体
省县举智慧 设计创 赵匠历 史且
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创举 ):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和事业。 ( 缠绕 ):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 ( 节省 ):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耗费掉或
造年代等相关情况 第2、3自然段: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
第4自然段: 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赵州桥的基本信息
桥名 安济桥
赵州桥
举 地点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历
世 类型 石拱桥
史
闻 名
设计者 隋朝石匠李春
悠 久
建造年代 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看图,用自己的话介绍赵州桥的基本情况。
第2课时
赵州桥之雄伟
赵州桥非常雄伟。
创新之一创新之二点明小桥洞的位置和数量体现设计之巧全用石头砌成桥下无桥墩拱形大桥洞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揭示了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重要地位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1 赵州桥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泸定铁索桥 北卢盘沟江桥大桥 港珠澳大桥
坚固
设计上的好处
四个小桥洞的作用 平时
河水从大桥洞流过
发大水时 河水还从小桥洞流过
说一说
用“既……又……”这组关联词造句子。 ▷ 桂花既可以用来 泡茶 ,又可以用来 制作
糕点 。 ▷ 妹妹既 擅长绘画 ,又 擅长歌舞 。 ▷ 这根竹竿 既 可以撑船 ,又 可以晾衣服 。
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PPT精品课件

(1)形容公路上行人车辆非常多,非常繁忙。(√ ) (2)行人车辆在穿梭。( )
默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我”看到了 哪些景物?有什么特 点?“我”还听到了 什么?
找景物
工农兵塑像 桥头堡 红旗 玉兰花灯柱 轮船
抓特点
雄伟 高大 艳丽 整齐
细小
选词填空 一列列 一叶叶 一对对 一面面 (一面面)红旗 (一对对)灯柱 (一叶叶)扁舟 (一列列)火车
理解与选择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一座大桥从南面飞架到北面,成了的大桥跨越长江南北 两岸,自古以来的长江天险变成了畅通 无阻的大道。( √ )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02/24
11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课
南京长江大桥
公路桥 铁路桥
桥 头 堡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
显得十分壮丽。波浪滚滚 的江水中,9个巨大的桥墩 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 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 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理解比喻句 1.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 大江上面。 (1)一条钢铁铸造的巨大的龙躺在大江上。( ) (2)大桥是钢铁结构的现代化桥梁,非常巨大,就 像一条龙躺在大江上面。(√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波涛滚滚的长江上,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的南京长江大桥,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一座跨越长江的现代化桥梁。
1960年动工,1968年10月1日铁路桥通车,1969年1月1日公路桥通车。
这座大桥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它那双曲拱桥的公路引桥与中国古桥有许多相似之处。
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桥。
下层是双线铁路桥,全长6772米,铁路行车道宽14米,两列火车可以同时对开。
上层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5米,四辆大型汽车可以并行,两边有人行道。
正桥两边的铸铁栏杆上,镶着200多幅富有民族特色的金属浮雕,犹如横跨长江的空中画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而且为古城金陵的四十八景之一。
南京长江大桥PPT教学课件

我又成功了!
大兴安岭
西
内蒙古高原
太行山 巫山 横断山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东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
南
北
天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敢
走
吗
?
了过这 !要个
是地 掉方 下很 去好 就看 不吧 好! 看不
山没 !错
, 这 就 是 华
不会是大兴安岭吧!
米离错 !我了
们。 只这 有是 三黄 百山 多, 千距
栖这 霞又 山是 吗哪 ?儿
究 竟 是 什 么 地 方 ?
这是 长白 山!
喜马拉雅山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
其它走向: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 六盘山、 贺兰山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 祁连山、
巴颜喀拉山、
喀喇昆仑山
练习题:
阿尔泰山 祁连山
横 断 山
反馈练习:
1、天山-阴山属于什么走向的山脉? A.南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东南-西北走向
对不起,你错了!
2. 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1)形容公路上行人车辆非常多,非常繁忙。(√ ) (2)行人车辆在穿梭。( )
默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我”看到了 哪些景物?有什么特 点?“我”还听到了 什么?
找景物
工农兵塑像 桥头堡 红旗 玉兰花灯柱 轮船
抓特点
雄伟 高大 艳丽 整齐
细小
选词填空 一列列 一叶叶 一对对 一面面 (一面面)红旗 (一对对)灯柱 (一叶叶)扁舟 (一列列)火车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课
南京长江大桥介绍 ppt课件

南京长江大桥介绍
•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华民族在困难岁月里自力更生、不屈不 挠奋勇前行的标志。大桥建设过程中,经历了苏联专家撤 走、三年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还要面对大量的涉及建桥 技术、材料、环境恶劣等方面的困难。建设者们迎难而上, 自行研制出建造大桥的特种钢材,其中所创造的大量建桥 新工艺、新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 1969年9月21日,毛泽东来江苏视察,视察了南 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介绍
•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人自力更生建设国家的代 表作,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 经过十年建设,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建 成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 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也是当时中国 最大、桥梁技术最复杂的公铁两用桥。大桥公路 桥长四千五百多米,铁路桥六千七百多米,建成 后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 界大全》,并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南京长江大桥介绍
• 桥的南北各有一对桥头堡,高为70米,桥头堡上 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 和总路线。而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 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 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 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 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 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 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 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 南京长江大桥1960年1月正式动工兴建。1960年我国建桥 大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聪 明才智,在苏联单方面撤走桥梁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艰难情 形00万吨钢材,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从 此“天堑变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 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向 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显示了 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京长江大桥》2课时精品教案设计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京长江大桥》2课时精品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2.了解作者介绍大桥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
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3.谈话导入。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
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例:(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s),不要读成su^。
(2)“穿梭”的“梭”读su#,不要读作shu#。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滔”左右结构,右下边是“臼”不要写成“白”;“塑”上下结构,第五笔是小竖(),第六笔是竖撇(丿)。
(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例:(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
(学生自由发言)今
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着名的南京长江大桥。
(板书课题后放录像)(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
(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
(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
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
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
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
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四)按提纲,自学课文,教师有重点地检查指导。
(五)交流自学情况。
塑像:本课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顶端:最上面。
扶着:(动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滚滚向前的样子。
江水滚滚向前流去,就可以说江水滔滔。
"滔",右上是"",下边是"臼"。
浩浩荡荡:水面广大的样子。
天堑变通途:堑,壕沟。
长江就像"天堑",阻隔了两岸交通。
通途,大道。
架起了长江大桥,大桥就成为通畅的道路,可以人来车往。
(六)布置作业。
1.读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字词,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几段来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桥身、火车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板书:远看、近看、想)
(三)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桥怎么样?请画出课文中的一句话。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板书:壮丽)
(3)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大桥壮丽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找出来。
(4-7)句)
2.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滚滚是什么意思?②在波浪滚滚的江水中桥墩怎样?
③作者说桥墩是什么样的?
④这句话是写波浪还是写桥墩?为什么?
⑤教师总结:这一句是用桥墩的巨大和稳固来显示长江大桥的壮丽的。
⑥指导朗读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写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桥的桥身?(板书:桥身)
②边看投影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板书:巨龙卧)
(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成的,而且又宽又长,正桥连接着引桥的形状,像一条龙,所以作者才这样比)
③教师小结:这句把大桥比作钢铁巨龙,就具体地写出了大桥又宽又长,十分壮丽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3)理解6、7两句。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句,看一看大桥的桥面分几层?
②结合看图想想,大桥的上下两层各怎么样?
(从画面上看,桥面铺着双轨,两列火车能同时对开,可以体会到桥面很宽阔,公路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知道桥上特别宽阔)
③联系"穿梭"这个词语谈得更具体些。
("穿梭"指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活动,"穿梭似的"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车辆特别多,说明桥面特别宽阔)(板书:宽阔)
④小结:这两句作者通过写桥面的宽阔来讲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下面我们连起来看,写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作者先总的说大桥十分壮丽,然后从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身仿佛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特别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