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件

物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计划即“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 …… 印度
1983年提出了“新技术政策声明”,确立经济发展的三个重点是:计算 机技术、核能技术和航天技术,1986年,中国提出了著名的“863计划”,
研究领域涉及生物、信息、能源、自动化、航天、激光、新材料技术等7
个领域和15个主题……
(3)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80%
70%~80%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从材料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970~1979年美国各产 业就业人数占全国人口 总数的比例变化情况表 农业 制造业 服务和信息业 世界银行公布的2003年全 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统计数字: 美国 10.9万亿美元; 日本 4.3万亿美元; 欧盟 8.2万亿美元, 中国 1.4万亿美元。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7课
新课导入
图中展示的是保姆机器人,可以代替保姆帮助主人做家务,反映了
新科技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各举几个类似的例子来谈谈
科技对你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吧。
目
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标志、情况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影响
重难点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涌现大量科技成果 (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
从材料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 84年,电
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 10
年内就投入应用,如原子能的利用为6年 ,电子计
算机为 5 年。晶体管 4 年,移动电话 4 年,激光从发
现到应用仅 1 年,电子计算机自问世至今已发展到
第五代……
(2)大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 短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精品课件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学转化为工业成果的速度加 快,时间缩短。 2、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 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 最活跃的因素。
材料一:
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 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 间为1.7%,在1950~1972年 猛增至6.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克隆
多利(克隆羊)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硅谷
材料一: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 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 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 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 代。 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 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 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互联网
为人类创造了崭新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信 息化的社会
航天技术 1957年10月,苏联第 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 射,标志着空间技术的 诞生。
生物工程
DNA即脱氧核糖核 酸,是一种起遗传作用的高 分子化合物。它的每一片段 都储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 称作基因。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 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 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 注目。
温故知新
第一次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时间
理论 标志 时代
18世纪60年代
牛顿力学
蒸汽机 蒸汽时代
电磁学 电力和内燃机 电气时代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背景: (1)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战 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技术。 (2)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
3、国家:起源于美国,并向全世界扩散。
科技革命PPT教学课件

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
C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加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021/01/21
27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革命到来;
2、这次科技革命起源于 美国 ,随后波及到西欧和 日本等 发达国家,进而向 发展中 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世界范围
的科技革命;
2021/01/21
3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背景与原因不包括
A二战结束后战时的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
B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 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
以上材料说明: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 发展,人类由此进入 信息化 社会;
2021/01/21
6
比尔盖茨的童年
2021/01/21
7
2021/01/21
8
互联网
2021/01/21
9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示意图
2021/01/21
10
2021/01/21
2004年4月2日华龙网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2021/01/21
1
1996年世界第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
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诞
生。
2021/01/21
2
1、 20 世纪 四五十 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 、计算机 、 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 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第 三 次科技
《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其本身
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
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 因彼此相同。
英国克隆羊 中 国 克 隆 牛
美 国 克 隆 猫 日本克隆鼠
中 国 克 隆 兔
韩 国 克 隆 狗
美 国 克 隆 猪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 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四:美国1983年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 计划, 1993年又提出集卫星、光纤、计算机、数据交换 和通讯等技术于一身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西欧各 国则推出以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研究开发 内容的“尤里卡”计划, 日本也在80年代提出“科技立 国”战略和以生物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计划即“人类 新领域研究划”, ……印度1983年提出了“新技术政策 声明”, 确立经济发展的三个重点是:计算机技术、核 能技术和航天技术, 1986年, 中国提出了著名的“863 计划”, 研究领域涉及生物、信息、能源、自动化、航 天、激光、新材料技术等7个领域和15个主题……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 碑, 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3、第三次科技革命过程 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在生物工程中, 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 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是利用生物技 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科学技术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 年, 一战前为30年, 二战后缩短为7年, 70年代 后只需3到5年。从蒸汽机发明到瓦特的可用作机 器动力的蒸汽机, 用了72年; 从1831年发电机 模型到电动机, 用了57年; 从1946年电子计算 机问世, 30年内经历了5代更新。
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缪思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我将从说教材、学情、说教法、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把握。
一、说教材: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七课,主要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和影响两个子目的内容。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结合教材的分析,我主要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的背景和核心,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谈话、动脑筋问题探究等环节,运用谈话法、讲述法、图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
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勇于创新。
3、重点、难点:在三维目标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设计本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因为影响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二、学情分析本课是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方法但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性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法:阅读教材法、自主归纳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克隆羊、第一颗原子弹、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向他们提问“知道这些是什么样的科技发明?又发生在什么时候?”由此而导入课题。
人教版九下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正在进行
开始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结束 19世纪40年代 20世纪初
和应用 活中的广泛应用 电气时代 美国、德国领先 电灯、电话、 汽车、飞机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 电力在生产和生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时代 起源 成果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阳江核电站
1945年美国在日本 投下两颗原子弹
1964年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
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 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1946年2月15日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它当时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 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 两三间教室般大。它当时的运算速度为每 秒5000次加法运算。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材料四:美国—— “星球大战”计划, “信息高速公路 计划”; • 西欧各国——“尤里卡”计划; • 日本——“科技立国”战略、 “人类新领域研究划”; • 中国——“863计划”…… • 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家北 在极 何熊 处” ?的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 起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 点和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 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
2、起源:
3、领域:
4、核心(标志): 5、时代: 6、原因:
九下历史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

英国 51 % 62 %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影响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山东省和滨州市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
第一产业 10.2% 9.1% 10.0% 第二产业 46.8% 54.3% 54.6% 第三产业 43.0% 36.6% 35.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根本动力)。 启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方国家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时间 1965 1989
美国 59 % 69 %
日本 联邦德国 46 % 43 % 56 % 63 %
法国 43 % 67 %
你如何看待互联网技术的利与弊?
利:利用网络可以搜集资料、发布信息、阅读 新闻、寻医问药,甚至在线学习、网上购物、交易 股票,等等,互联网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 活。 弊:过度沉湎于网络游戏、聊天,影响学习、 工作和生活;浏览、传播不良信息,行骗受骗,甚 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总之,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要因势利导, 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等等。
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合 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注重科学 发展、可持续发展,因势利导,趋 利避害,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起步;先进的中国人向 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并得到发展;先进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技术转为学习政治 制度和思想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中国正处于 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出现大跃进、人民 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失误,影响了科技的发 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863计划, 高新科技水平有了较大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

材料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生
产总值和总人口比重中下降。特别是农业经济下降,而第三
产业则发展起来。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材料二: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 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 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
科学技术
生产力
材料1: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 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材料2: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不断增多, 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 电子、喷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算机、 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 相互渗透 ,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 好几项技术 的革命。
原子能、计算机、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美国
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 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
6、生物工程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克隆技术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发明了电话、内燃机、电子 计算机、载人飞船等。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因特 网把整个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 材料二:高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在 20 世纪,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 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 … 以 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 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理论 标志 时代 牛顿力学 蒸汽机 蒸汽时代 电磁学
爱因斯坦相对论
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电力和内燃机 原子能、计算机、航 电气时代 电子信息时代
探究一 “有人说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应大力普及, 有人说网络使多少青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应禁止,” 谈谈你不清的绝顶聪明及可塑造性强的 年轻一代,这是科技发展之首要前提。 二 中国内地、香港、台湾近年来经济的迅速 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三、政府支持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 四、„„
互联网
为人类创造了崭新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信 息化的社会
航天技术 1957年10月,苏联第 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 射,标志着空间技术的 诞生。
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 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 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 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 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 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
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材料一: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 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 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探究二 1997年2月英国胚胎学家伊恩.维尔穆特领导培育 了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克隆羊“多利” 你怎样看待克隆技术?是否应该克隆人?(小组 讨论)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的广 电子计算机 泛使用,是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核心,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计算机(ENIAC)在 的发展是计算机产 美国问世。 业最有前途的发展 方向。
硅谷的地理学名是圣他克拉拉谷。 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 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 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 每年产生3000多项技术专利, 每年有30--40家公司上市, 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 每天“制造”62位百万富翁 。 1998年,硅谷的总产值约有2000亿美元,大 约是中国全国GDP的四分之一, 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神经中枢。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 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材料三 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 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 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 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材料二: 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 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 教育\国防建设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 际格局中的地位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材料二: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 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济多走 向多极化
探究三 高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试举出科技革命产生的负面影响的两个例子,你认 为在科技发展中应注意什么? 探究四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 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学完本课后你有哪些体会?
1、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加速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它又一次证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一个国家科技发达程度的高低,将决定这个 国家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成败。中国既面 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拓展提升 展望未来,你认为中国能在21世纪中 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