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2014-2015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章末复习 新人教版选修3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章末素能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章末素能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Mn、Fe、Co、Ni、Cu的价电子排布式分别为3d54s2、3d64s2、 3d74s2、3d84s2、3d104s1,则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洪特规则 特例”;在第四周期的过渡金属元素中,某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 多,则3d轨道和4s轨道上的电子应该均为未成对电子,即
,该原子为Cr;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 谱线来鉴定元素的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
5.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如图所示)的 有些性质是相似的,被称为对角线规则。如硼和硅的含氧酸盐都能形成 玻璃且互熔;铍和铝的氢氧化物均为两性氢氧化物。
典例2 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A、B、C、D、E五种元素,A元素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1;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2np2; C元素位于第二周期且原子中p能级与s能级电子总数相等;D元素原子 的M能层的p能级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E元素的原子有5个未成对电子。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章末素能提升
知识网络 整合提升 真题体验
知识网络
原 子 结 构
核外电子运动特征核外同 电同 道一 子形 上电状在 运子和不动层不同的同的电伸电子展子,方层也向运可的动以原处在子于不轨
原子结构
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可以有两种 不同的自旋状态

能层序数=能级数

(1)写出元素名称:C_____氧_____、D_____磷_____、E_____锰_____。
(2)C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n=2时,B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BC2分子的结构式是____O_=__C__=__O____;当n=3时,B与C形成的化合物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S_iO__2+ __2_O__H__-_═_═_═__═_S_i_O_23_-_+__H_2_O____。

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章末归纳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章末归纳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单质氧化性、还原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 氧化性逐渐减弱还

原性逐渐减弱
原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碱性逐渐减弱酸性 碱性逐渐增强酸性
水化物的酸碱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生成由难到易,稳 生成由易到难,稳
的稳定性
定性逐渐增强
定性逐渐减弱
p性强弱的方法 提示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1)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金属单质与水或酸 (非氧化性酸)置换出氢气的速率越快(反应越剧烈),表明 元素金属性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表 明元素金属性越强。 (3)置换反应:一种金属元素能把另一种金属元素从它的 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表明前一种金属元素金属性较强,被 置换出来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较弱。
ppt精选
7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表 明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4)置换反应:对于特定的置换反应,一种非金属单质能 把另一种非金属单质从它的盐溶液或酸溶液里置换出来, 表明前一种元素非金属性较强,被置换出的非金属元素非 金属性较弱。 (5)电离能越大,原子越易得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6)电负性越大,原子越易得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章末归纳整合
请分别用一句话表达下列关键词: 电子云 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原理 洪特规则 电离能 电负性 提示 电子云:电子云是指用小黑点的疏密来表示电子在 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多少的一种图像。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 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轨道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ppt精选
12
(7)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有石墨(C)和晶体硅(Si)。
(8)能与强碱溶液作用的单质有Al、Cl2、Si、S。 2Al+2NaOH+2H2O===2NaAlO2+3H2↑; Cl2+2NaOH===NaCl+NaClO+H2O; Si+2NaOH+H2O===Na2SiO3+2H2↑; 3S+6NaOH(浓)===2Na2S+Na2SO3+3H2O。 (9)既能在 CO2 中燃烧又能在 N2 中燃烧的金属单质是 Mg(CO2+2Mg=点==燃==C+2MgO,N2+3Mg=点==燃==Mg3N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

第1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一、能层与能级1、能层(1)含义:根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将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能层(电子层)。

(2)序号及符号:能层序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分别用K、L、M、N、O、P、Q……表示,其中每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2n2 个。

(3)能量关系: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越高,能量的高低顺序为E(K)<E(L)<E(M) <E(N)<E(O)<E(P)<E(Q)。

2、能级(1)含义:根据多电子原子的同一能层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将它们分为不同能级。

(2)表示方法:分别用相应能层的序数和字母s、p、d、f等表示,如n能层的能级按能量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n s、n p、n d、n f等。

3、能层、能级与最多容纳的电子数能层(n)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能级1s2s2p3s3p3d4s4p4d4f5s……………………22626102610142……………………最多电子数281832………………2n2由上表可知:(1)能层序数等于该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如第三能层有 3 个能级。

(2)s、p、d、f 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分别为 1 、3、5、7 的2倍。

(3)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n为能层的序数)。

二、基态与激发态 原子光谱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它的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2、光谱(1)光谱的成因及分类(2)光谱分析: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 特征谱线 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1、构造原理(1)含义以 光谱学 事实为基础,从氢开始,随核电荷数递增,新增电子填入 能级 的顺序称为构造原理。

(2)示意图2、电子排布式将 能级 上所容纳的电子数标在该能级符号 右上角 ,并按照能层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的式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 章末归纳整合课件 鲁科版必修2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 章末归纳整合课件 鲁科版必修2

5.研究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提示 (1)科学预言方面的意义在于为新元 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 供了线索。 (2)对工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在于在周期表 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 ①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寻找 半导体材料。 ②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
(3) 对探矿有指导意义的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 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①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 多。 ②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多。 ③处于地球表面的元素多数呈现高价态。 ④碱金属一般是强烈的亲石元素,主要富集 于岩石圈。
项目
同周期(左 →右)
同主族(上 →下)
阳离子氧化 阳离子氧化 离 子 的 氧 化 性逐渐增强, 性逐渐减弱 性、还原性 阴离子还原 阴离子还原 性逐渐减弱 性逐渐增强 性 气态氢化物 逐渐增强 质 的稳定性
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 碱性逐渐减 碱性逐渐增 物对应水化 弱酸性逐渐 强酸性逐渐 物的酸、碱 增强 减弱
6.元素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提示 (1)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元素:H、 Be、Al。 (2) 族序数是周期序数 2 倍的元素: C 、 S ; 族序数是周期序数3倍的元素:O。 (3) 周期序数是族序数 2倍的元素: Li;周期 序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 (4)最高正化合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O、 F。 (5)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0的元素: C、Si。 (6)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1.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规律 提示 除第ⅠA、ⅡA族外,同族上下两相 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与下面元素所在 周期的元素种数相同。第ⅠA、ⅡA族则与 上面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相同。如下 同族元素所 同族的上下周期元素的原子 表: 在的周期序 序数之差 数 1、2周期 第ⅠA族为2,0族为8 8 2、3周期 第ⅠA、ⅡA族为8,其余族 3、4周期 为18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30606214.doc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30606214.doc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教学目标1.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2.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表示方法3.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教学重点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教学难点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什么是配位键?配位键如何表示?配位化合物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讨论交流。

1、配位键(1)概念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

(2)表示A B电子对给予体电子对接受体(3)条件:其中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对电子。

另一原子必须能接受孤对电子轨道。

提问]举出含有配位键的离子或分子举例:H3O+渡]配位化合物如何命名?讲解] 硫酸四氨合铜学生练习命名]Cu(NH3)4]Cl2K3Fe(SCN)6]Na3AlF6]小结]本节主要讲述了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练习]1、铵根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分类,应含有()A、离子键和共价键B、离子键和配位键C、配位键和共价键D、离子键2、下列属于配合物的是()A、NH4ClB、Na2CO3.10H2OC、CuSO4. 5H2OD、Co(NH3)6Cl3 H2O ②NH3③F—④CN—⑤CO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4、配合物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以Mg2+为中心的大环配合物叶绿素能催化光合作用。

B、Fe2+的卟啉配合物是输送O2的血红素。

C、Ag(NH3)2]+是化学镀银的有效成分。

D、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可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Cu2+。

5.下列微粒:①H3O+②NH4+③CH3COO-④ NH3⑤CH4中含有配位键的是()A、①②B、①③C、④⑤D、②④6.亚硝酸根NO2-作为配体,有两种方式。

其一是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配位;另一是氧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配位。

前者称为硝基,后者称为亚硝酸根。

原子结构与性质》复习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与性质》复习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与性质》复习教学设计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内容,是在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节内容属于物质结构理论的范畴,而物质结构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能系统的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并且在原子的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本节课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学习目标、评价目标(一)、学习目标1、通过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的学科素养。

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体会科学家在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并建构“位”“构”“性”的系统思维框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变化规律,构建元素周期律(表)模型,并利用模型分析和解释一些常见元素的性质。

(二)、评价目标1、通过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及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构建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让学生构建抽象思维、理论分析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把自己融入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在认识上和思想上都得到升华。

同时在内容上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原子结构与性质”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三、教学方法本节教学采用多媒体,用电脑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Ⅰ、课前复习交流课前,利用下发试卷的方式,完成课前作业并做好反馈,通过小组代表性反馈,收集课上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1.1能层与能级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1.1能层与能级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能层与能级相关的拓展知识,如元素周期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
情感升华:
结合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能层与能级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在课后拓展环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原子结构与性质:能层与能级的奥秘》这篇文章,深入了解能层与能级的概念及其对原子性质的影响。同时,观看《探索元素周期律的奥秘》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元素周期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能层与能级在其中的作用。
此外,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与能层与能级相关的科普书籍,如《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故事》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在线资源,如学术网站、教育平台等,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相关知识和信息。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能层与能级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原子结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最后,我将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原子结构与性质:能层与能级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方案】2014-2015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章末复习新人教版选修3(限时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各组中的X和Y两种原子,在周期表中一定位于同一族的是( )A.X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都只是一个电子B.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C.X原子的2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Y原子的3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D.X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Y原子核外N层上也仅有两个电子解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不一定在同一族,如金属钠和金属铜的最外层都是一个电子,但是钠属于第ⅠA族,而铜属于第ⅠB族,A选项错误;B选项中X原子是He,属于0族元素,Y原子是Be,属于第ⅡA 族,B选项错误;X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X是镁原子,属于第ⅡA族,N层上也仅有两个电子的原子除了钙原子,还有锌、铁等原子,D选项错误。

答案:C2.下列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A.B B.CC.Al D.Si解析:根据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减小,C>Si,B>Al;同周期从左向右,逐渐增大,C>B。

答案:B3.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中,符合洪特规则的是( )解析:A的2p轨道应各排布一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同,B的2s轨道两个电子自旋方向应相反,D的2s、2p轨道电子应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中。

答案:C4.[双选题]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B.第一电离能一定Y小于X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nX解析:根据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X的原子序数大于Y的原子序数,X的非金属性强于Y的非金属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的强于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nX;第一电离能Y的有可能大于X的,如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所以B、C不正确。

答案:BC5.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A.1s22s22p4 B.1s22s22p63s23p3C.1s22s22p63s23p2 D.1s22s22p63s23p64s2解析:选项对应的元素分别是:O、P、Si、Ca,由电负性变化规律可知电负性最大的是O。

答案:A6.某元素质量数51,中子数28,其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 )A.0 B.1C.2 D.3解析:该元素的质子数为23,为元素钒,价电子排布为3d34s2,未成对电子数为3。

答案:D7.下列原子构成的单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且都产生H2的是( )A.核内无中子的原子B.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3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倒数第三层的电子数的原子D.N层上无电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金属原子解析:A项,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是氢;B项,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3的原子是磷;C项,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倒数第三层的电子数的原子是镁,镁与碱不反应;D项,N层上无电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金属原子是铍或铝,根据对角线规则,铍与铝的性质相似。

答案:D8.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 ④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电负性:④>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解析:由电子排布式可知:①为S,②为P,③为N,④为F。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第一电离能为④>③>②>①,A正确;原子半径应是②最大,④最小,B不正确;电负性应是④最大,②最小,C不正确;F 无正价,②、③最高正化合价为+5,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D不正确。

答案:A9.下列关于价电子排布为3s23p4的原子描述正确的是( )A.它的元素符号为OB.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C.可以与H2化合生成液态化合物D.其电子排布图为解析:由它的价电子排布3s23p4,可知该元素为S,与H2化合生成H2S,为气体,其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洪特规则。

答案:B10.(2010·上海高考)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X<Y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解析:根据题给数据,X、Y的化合价不同,但原子半径相差较小,可知两者位于同一周期且相邻,故金属性X>Y,A错;根据Z、W的原子半径相差不大,化合价不同,且W只有负价,则其可能是O,Z是N,两者的单质直接生成NO,B错;据此判断可知X是Mg,Y是Al;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其不能溶于氨水,C错;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和氨气反应生成水和氮气,D对。

答案:D11.[双选题]根据对角线规则,下列物质的性质具有相似性的是( )A.硼和硅B.铝和铁C.铍和铝D.铜和金解析:短周期元素中,位于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元素性质相似。

答案:AC1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C.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Z元素D.X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解析:由题干信息知:X为F、W为P、Y为S、Z为Br、R为Ar,第一电离能P>S,A项错误;Br-比Ar 多一个电子层,B项错误;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P,有3个,C项错误;F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D正确。

答案:D13.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组成为AB2的离子化合物,则A、B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 ) A.ns2和ns2np4 B.ns1和ns2np4C.ns2和ns2np5 D.ns1和ns2解析: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的相互关系。

由于AB2为离子化合物,故A显+2价。

又由于A 和B均为主族元素,所以A为ⅡA族元素,最外层有2个电子,电子排布为ns2;B为ⅦA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电子排布为ns2np5。

答案:C14.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OH)2<Al(OH)3B.第一电离能:Na<Mg<AlC.电负性:Na>Mg>AlD.还原性:Na>Mg>Al解析: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但因镁的s轨道全充满,所以第一电离能为Mg>Al>Na。

答案:D15.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N、O、F电负性依次增大D.Na、K、Rb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同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答案:D16.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Y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5B.稳定性: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C.第一电离能:Y<ZD.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解析:Y原子应该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是硫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4;Z元素是O,第一电离能O>S;X可能是H,也可能是Li或Na,H2S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6分)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已知: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msnmpn;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1)Z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2)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稳定性:甲>乙b.稳定性:甲<乙(3)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至大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作答)。

(4)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从原子结构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综合性较强。

Z的原子序数为29,则Z 为Cu元素,综合②③④分析可知Q、R、X、Y分别为C、N、O、Si。

利用元素性质递变的相关知识不难作答。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9 (2)a(3)Si<C<N (4)氧(或O)18.(10分)第一电离能I1是指气态原子X(g)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X+(g)所需的能量。

下图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1)认真分析上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将Na~Ar之间六种元素用短线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图像。

(2)从上图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

(3)上图中5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4)上图中4、5、6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均比同主族上一周期的元素气态氢化物低很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态锂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分别为:失去第一电子为519 kJ·mol-1,失去第二个电子为7 296 kJ·mol-1,失去第三个电子为11 799 kJ·mo l-1,由此数据分析为何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__________。

解析:(1)由题中图示可知,同周期元素第Ⅱ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第Ⅲ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第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Ⅵ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其原因是,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0、d0、f0)、半充满(p3、d5、f7)和全充满(p6、d10、f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最低,该元素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故2号元素为Mg,1号元素为Al,5号元素为P,4号元素为S,据此连接可得完整图像。

(2)比较图中同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可知,同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依次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