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试卷(新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6分)1.如图1所示是鱼的化石,它属于( )动物,由此可以推断,发现化石的位置曾经是 ( ) 。
(选填“陆地”或“海洋”)。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校园里的虫子和鸟是( )关系,类似的关系有( )和( )。
4.图2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从繁殖方式上看,它是( )动物。
蝗虫体色有绿色和褐色,到了秋天,体色是( )的蝗虫一般更易存活下来。
5.植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 );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 )。
6.根据有无耳垂、单双眼皮,可以组合出不同的相貌特征,如:有耳垂单眼皮、( )、( )、( )。
7.像兔子那样,直接生下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 )动物,这样的动物还有( )。
(列举一种)二、选择题(38分)1.关于在校园中进行生物大搜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校园里的植物指的是陆生植物B.只要搜索地面以上能直接看见的生物就可以了C.在搜索时不要伤害动物D.在校园上空飞的蝴蝶不属于校园生物2.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时,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调查时( )。
A.只要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B.只要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日C.既要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又要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D.没有要求3.遗传基因使子女和父母在体态、相貌、气质等方面( )。
A.具有相似性B.关系不大C.毫无关系D.完全一样4.下列植物中,( )是草质茎。
A.蒲公英B.毛白杨C.油松D.樟树5.如果把蜗牛和乌龟分为两个不同类别,采用的分类标准是( )。
A.是否卵生B.是否能在水中生活C.是否爬行D.是否陆生6.关于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绘制分布图前要认真观察B.用“图注加编号”的方法绘制C.可以根据印象绘制D.分区域并用不同颜色表示7.两头幼象长得跟爸爸很像,但肤色更浅,说明生物具有( )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班级姓名成绩第一部分知识检测(3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动物校园里不常见的是()。
A.袋鼠B.蚯蚓C.蜘蛛2.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小动物,我们称之为生物的()。
A.单一性B.多样性C.统一性3.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对区域内的()进行调查。
A.种类科目B.种类数目C.生物种类4.下列选项中属于木质茎的是()。
A.凤仙花B.法国梧桐C.绿萝5.下列选项中属于针形叶植物的是()。
A.油松B.毛白杨C.法国梧桐6.校园花坛中的菊花出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是()。
A.遗传B.变异C.繁殖7.下列不是遗传变异原理培育的新品种的是()。
A.杂交水稻B.家产黄瓜C.无籽西瓜8.下列种类中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昆虫类B.鱼类C.鸟类9.鱼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A.有脊柱B.能在水中游泳C.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10.如果把4种性状特征组合,会有()种相貌的人。
A.4B.8C.1611.下列这些特征中不属于相貌特征的是()。
A.是否是双眼皮B.说话声音C.是否是下颌有沟12.通过科学家对化石的复原,亚洲象与()具有亲缘关系。
A.猛犸象B.恐龙C.三叶虫13.近年来,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有()。
A.食物链的弱肉强食B.动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变弱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渡狩猎和采伐,栖息地的环境被污染和开垦14.每年的()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A.3月22日B.4月22日C.5月22日15.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被称为()。
A.现代基因之父B.现代遗传学之父C.现代杂交水稻专家第二部分实验探究(70分)二、实验探究(共70分)16.校园生物大搜索(每空2分,共12分)(1)在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中,对于不认识的动植物,我们要()。
A.只观察不记录B.及时画下来或拍照片C.无所谓认不认识(2)在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时,应该()。
A.采一些新鲜树叶观察B.在相同的地点集中观察C.不伤害动植物(3)在调查校园生物时,我们开展调查的顺序是:。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附精品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夏天到了,小科到便利店去买棒冰吃。
他发现店里的冰柜上盖了“棉被”(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棉被可以产生热量B.棉被能够传递热量C.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减缓外面的热量进入冰箱2.下列关于矿产资源说法正确的是 ( )。
A.矿产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C.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人均占有量之首3.下列植物中()是木本植物。
A.雪松B.狗尾草C.凤仙花4.下列关于住房建造说法错误的是()。
A.住房中的各系统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B.建造完成后需要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使用。
C.住房建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很重要,但关键是选址。
5.房子里的暖气片应安装在房间的( )。
A.上方B.中间C.下方6.在下列能源中,不可再生能源是( )。
A.煤B.风能C.水能二.填空题(共6题,共36分)1.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
2.像金属那样容易传热的材料叫( ),像塑料那样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 )。
(选填“热的良导体”或“热的不良导体”)。
3.热在铁块中通过( )的方式传递,水传热的方式是( ),太阳的热是通过( )传到地球上来的。
4.高大框架铁塔很牢同,原因有:上小下大,(),()。
5.( )是最重要的工业燃料,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是汽车、飞机的“粮食”。
6.不同物体的传热( )不一样。
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 )如( )、( )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如( )、( )等。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只有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才能发生热传递。
()2.黄河的水面高出地表,是有名的地上河。
()3.为了使房屋采光条件好,可使房屋采用拱形顶棚。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是山洞。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科学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14 分)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向白纸喷洒__________。
3.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或馒头上滴上几滴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就证明这种物质存在。
4.铁锈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0分)1.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 )。
A.沙子变小,黄豆没有变B.沙子和黄豆有了明显的变化C.沙子和黄豆都没有明显变化2.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B.点燃的蜡烛只发生化学变化C.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的液体还是原来的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物3.下列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陶瓷容器B.铁制容器C.玻璃容器4.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不容易生锈?( )。
A.干燥的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潮湿的沿海地区5.烧开水时有白色雾产生,这是( )。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6.引起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 ) 。
A.与氧气接触B.与水接触C.与潮湿的空气接触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B.氢气燃烧C.煤燃烧8.下列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瓷碗破碎,干冰升华B.煤气燃烧,胆矾研碎C.氢气燃烧,菜刀生锈9.下列与其他两种变化不同的变化是( )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1、碘酒滴在面包上能变成色,根据这种特性,可以用碘酒检查一种食物中是否含有。
2、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遇到碘酒,颜色会这种变化我们称为。
3、和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4、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______,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______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______变化。
6、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______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7、铁生锈是一种常见现象,和的共同作用,会使铁生锈。
8、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或馒头上滴几滴,如果,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9、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10、我们生活在由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______。
二、判断1、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并会有沉淀物产生。
()2、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发生了物理变化。
()4、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让植物长高长大了,是物理变化。
()5、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看到铁钉变绿了。
()6、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有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7、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有时会转变成其他物质。
()8、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铁钉上产生的新物质是铁锈。
()9、只要食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10、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三、选择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钉烧红了B、铁钉生锈了C、面包发霉了2、半根铁钉浸入水中,另半根露在空气中,( )部分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半根B、空气中的半根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3、易拉罐被压扁和水结冰这两种现象的共同点是( )。
新教科版六三制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新教科版六三制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15)1、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已知的有 100 多万种,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身体上有( )对足。
常见的昆虫有( )、( )等。
2、科学家发现并且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 250 万种,这说明生物具有( )性。
3、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作( );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作( )。
4、科学家根据恐龙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年代、( )和( ) 。
5、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主要通过( )来了解恐龙。
6、( )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7、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我们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对校园生物数量进行调查。
8、、确定一个标准,将事物分成两类,每一类下,确定新的标准再将其分为两类,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这种分类方法叫作()。
9、遗传是()现象,变异是()现象。
(填“普遍”或“少见”)10、蚕宝宝在没有接受过训练的情况下也能自己哇丝织茧,这来自()的遗传。
二、选择题(36)1、在进行生物研究时,分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下列分类结果错误的( )。
A.章鱼、甲鱼、墨鱼分为一类,属于鱼类B.桃树、梨树、柳树分为一类,属于木本植物C.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类动物是昆虫2、植物按生长环境分类有陆生植物和( )。
A.乔木B.水生植物C.草本植物3、右图是一种动物的脚,小新、小芳和小红看了图片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根据图片中的信息,下列看法最合理的是( )。
A.小芳:这种动物终身生活在水中B.小红:这种动物能够生活在水中C.小新:这种动物是一种水生鸟类4、地球环境中生物种类最多的生态系统是( )。
A.沙漠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5、如图,这是一种叫蜱虫的动物图片,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蜱虫属于昆虫B.蜱虫不属于昆虫C.蜱虫属于爬行类动物6、把动物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跳)的、水中游的,其分类标准是(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0.5*30=15分)1.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时关键是看这种变化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等属于化学变化。
这两个空是有好多可以填,比如燃烧、爆炸、食物腐败、光合作用……3.如果要确认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加入碘酒,碘酒本身的颜色是红棕色,但遇到淀粉就会变成蓝色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慢。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产生气体、发光发热和产生沉淀物。
6.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红色的物质。
过更长时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绿色,杯底产生红色的沉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两种现象,分别是改变颜色和产生沉淀。
7.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即水和空气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8.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是物理变化,液体蜡烛油燃烧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二、判断题。
(1*12=12分)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 4.在真空的环境中铁钉不会生锈。
( √ ) 5.调味品和蔬菜混合后,蔬菜形态和之前不一样了,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 7.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比如蜡烛燃烧、加热白糖等。
(√)8.白糖吃起来是甜的,所以白糖也一定含有淀粉。
(×)9.先倒白醋再加入适量的小苏打和先放入小苏打再倒入白醋,这两种方法产生的现象是不一样的。
(×)10.铁锈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观察到。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科学(物质的变化)学校:班级:姓名:一、我会填。
(每题2分,共40分)1.世界是()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o3.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产生了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o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5.二氧化碳具有()、()、()的特点。
6.铁生锈是一种()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7.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特点。
8.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倍。
9.用镜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这种变化属于()o10.把铁与()、()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二、选择题。
(每题3分,共15分)1.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一般要用()来观察。
A.肉眼B.放大镜C.光学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2.加热白糖发生的变化是()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先是物理变化,随后是化学变化D.先是化学变化,随后是物理变化3.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常用方法是()A.放在嘴里品尝B.加热C.加入白醋D.加入碘酒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加热变成了水蒸气升入空中B,小女孩几年后变成了个大姑娘C.米磨成了粉D.烟花爆炸,在空中成了五颜六色的焰火5.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没有什么变化B.会熄灭C.燃烧的更旺D.会爆炸三、我会判断。
(每题3分,共30分)1.放大镜的倍数是与其凸起的程度和面积的大小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检测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整个世界都是由
构成的。
2、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3、物质有变化可以分为和,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
4、物质的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改变颜色、、、等现象的产生。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A、形态发生了改变
B、产生新的物质
C、没有什么变化
2、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刷油漆
B、抹油
C、放入盐水中。
4、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A、黑色
B、紫红色
C、蓝色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6、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
B、空气
C、细菌
7、把铁钉的一部分浸人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
A、红色
B、蓝色
C、没有变化
8、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没有什么变化
B、会熄灭
C、燃烧的更旺
9、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含量的增加。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10、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
A、口腔中含有糖
B、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
C、米饭本来就是甜的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2分,共20分)
1、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
2、做泥塑或面塑属于是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
()
3、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就就尝到了甜味。
()
4、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5、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
6、房屋和马路是不变的物质。
()
7、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
8、物理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
9、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不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
()
10、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
四、巧分变化(24分)
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
①冰融成水②钢铁生锈③酒精挥发④空气液化
⑤海水晒盐⑥食物腐败⑦灯泡发光⑧煤气爆炸
⑨木材燃烧⑩酱油拌饭⑾书法创作⑿柠檬汽水
你觉得是化学变化的是你觉得是物理变化的是
四、实践操作、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共8分)
(1)、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
(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
五、简答(8分)
举例说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至少4种),并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