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优秀6篇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学会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含义。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运用读书记号。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成语故事中概括出比喻意义。

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能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2、通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3、讲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学习“学习提示”。

二、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理解“之”。

2、故事中的“鸟”是哪一种鸟?三、检查预习情况。

1、比较“羸”与“赢”,“嘣”与“崩”。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学习课文。

1、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很多人都知道他。

2、默读第一段,做读书记号,讨论思考题。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边飞边鸣。

这只大雁有什么特点?与平时你们知道的大雁有什么不同?(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为什么一听到“嘣”的声响,忙往上飞?为什么飞了两下就直掉下来?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带着问题自学第二段,做好读书记号。

(3)要求学生用上“因为……所以……”展开讨论。

(4)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他不但箭术炉火纯青,更是熟悉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规律。

他能从大雁的飞行速度推断它的健康状况;从大雁的声声鸣叫推断它的快乐忧伤,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不愧是有名的。

射箭能手。

第2课时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结合课文,看图想象,复述《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1、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出更羸、魏王的不同语气。

四年级教案设计(通用6篇)

四年级教案设计(通用6篇)

四年级教案设计(通用6篇)四年级教案设计篇1教材简说:《乡下人家》一课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能随*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画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具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师生共同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板书预设:21乡下人家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所描述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初步感知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一、对比说话,谈话导入1、说说城市生活诸多不足。

你们羡慕怎样的生活?2、春游体验农家生活,你们快乐吗?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4、板书课题:21乡下人家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乡下人家在示作者眼中是什么?出示:乡下人家是。

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8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8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8篇〕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8篇〕四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3、联络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化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才能。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

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

歌颂母亲是永久的话题。

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

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根底)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

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

如今,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一)体悟难过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

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

”(师板书“难过”)3、激疑:儿子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理解母亲,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母亲?是这样的吗?(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化理解母亲的形象)4、学生交流。

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如今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四年级语文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一《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教学PPT课前学生预_: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_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_课文一、教学引入,初读课文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_了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今天我们要学_的16课《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课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七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七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七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七篇语文,慢慢积累,总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做一个博学多才的书生原来是这么容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精选篇1)《蝴蝶的家》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10个生字,会认字4个,会写字6个,理解“喧嚷、震撼”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4、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1、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

师: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生说。

2、师:同学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二、初读感知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师: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你们准备好了吗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嚷盈”等字。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通用8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通用8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通用8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通用8篇)】,供你选择借鉴。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1知识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词语。

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情感目标: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读文讨论,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长城录像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__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吗?对,是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播放录像,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过渡:文中又是怎么评价长城的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画出那句话。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通用13篇)教案一: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示例讲解:以具体的实物或图片为例,演示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口算和写算式的方式,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

4. 提升:设计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和运算方法。

教案二:组合与拆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认识组合数和拆分数的概念;2. 能够通过组合和拆分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组合和拆分数。

2. 示范操作:以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组合和拆分数,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组合和拆分数的练习,并完成相应的加减运算。

4. 进一步拓展: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组合和拆分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组合和拆分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案三:相等关系的理解与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相等关系的概念;2. 能够通过数学符号和等式表示相等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何为相等关系。

2. 认知学习:通过示例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理解相等关系的含义。

3. 符号表示:学习使用数学符号和等式表示相等关系。

4.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判断,找出等式中的错误并进行改正。

5.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相等关系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相等关系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案四:倍数和约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认识倍数和约数的概念;2. 能够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约数;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7篇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7篇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7篇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3、全班交流:(1)你体会到了什么(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谁什么怎么样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足够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

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讨论解决:小豆子像“一个囚犯”,却长得很好,为什么一株豌豆苗为为什么称为“一个小花园”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四、总结本课学习方法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

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罗”、“眠”、“霸”、“占”,积累“压扁”、“霸占”、“滴溜溜”、“偷渡”、“青峰”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的美,学习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散文诗歌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单元计划本单元共有三课的内容:《雾凇》、《春联》、《古诗两首》。

第一课是写吉林美丽奇观雾凇的;一课时写我们民俗春联的内容的;另一个是写两首关于节日和冬天景象的故事。

《习作七》要求学生看图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题目自拟。

学习能够及时的用文字或图片,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练习七》处处留心让学生练习写对子,读读背背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春联。

口语交际是《用好压岁钱》。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本单元39个生字,绿线内的23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关键、生动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课内外的知识。

4.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学会读书做记号,激发读书的热望。

6.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雾凇》是一篇写景作文,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奇百怪、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文层次清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课文中的插图精美,更形象直观地放映了雾凇的奇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文字。

《春联》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

全文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主要讲新春佳节贴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及春联的种类。

第二、三自然段主要讲春联的特点:讲究对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第四自然段主要讲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全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优美。

这为丰富的语言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古诗两首》一首是宋代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元日》,另一首是唐代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

《元日》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写的是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出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饮屠苏酒。

第三局“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物县内好的前景。

结局“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布新的意思,与首局紧密呼应,形象的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江雪》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

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

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教学安排22、《雾凇》2课时23、《春联》2课时24、《古诗两首》2课时习作7 2课时练习7 3课时22、雾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感悟雾凇的美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2、揭示课题。

教师过渡说明: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

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雾凇》。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

三、合作学习过程1、自读课文。

(1)口述自读要求: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等2、小组讨论如何分段,师生交流结果。

3、指导写字:①出示生字词:长堤俗称凝固摄氏夜幕零下淹没模糊②学生自由识记字形。

③教师重点强调“凝”、“幕”、“摄”等字。

四、课堂检测1、学生动笔描红、临写。

2、课后习题三五、作业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六、板书设计23、雾凇奇观弥漫琼枝玉树俗称漫步情不自禁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感悟雾凇的美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主席在1990年到吉林视察,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兴致勃勃地为此景题词,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屏显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题词读一下好吗?2、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板书课题3、读了江爷爷的题词,大家最想看到的是什么?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了解雾凇的成因及过程2、感悟大自然的美。

三、合作学习1、出示自学提纲一:自由地读读第一小节,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b、指名回答,c、指导把这几个词读一读,要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边想刚才的画面,边读。

d、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那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再次感受它的美。

(齐读)板书:景观2、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它们争奇斗艳,是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但令人民感到奇怪的是:这奇特的自然景观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自学提纲二)a、自由读课文,思考: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吉林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b合作讨论c师生交流(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2)、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a、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能遇冷凝结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b、每当夜幕降临......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就可以形成雾淞,而且他们形成的过程也是非常美的。

小结:雾凇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顺江绵延,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形成)3、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么赞叹它的呢?“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四、课堂检测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

树木。

,灯光、树影。

这蒸腾的雾气,,,、。

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

五、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六、板书设计22、雾凇景观形成闻名全国的奇观教学反思:23、春联教学要求: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难点:1、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2、通过读悟,感受春联的特点: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五副春联;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兴、揣”等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幻灯片2、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读读这些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花园中。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这座百花园中去畅游一番。

来,让我们先高兴地读一读课题。

春联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五副春联;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兴、揣”等字。

三、合作学习1、自由读课文,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百业兴(xīng)揣(chuǎi)摩3、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张贴浏览增添气氛歌颂和睦欣欣向荣和谐声律揣摩奥妙抑扬顿挫开卷有益(2)、指名读课文,读了课文,你对春联已有了哪些了解?三、学春联1、快速浏览课文,并用笔画出课文写了那几幅春联?2、这些春联该怎么读呢?同学介绍经验和方法,老师及时鼓励表扬。

3、自由练读,指读,同桌互读。

4、创设情境,读好激情:看着这些春联,同学们想不想选一幅过年时贴在自家门上?可这么多春联,你最喜欢哪一福呢?希望你们以充分的理由来说一说。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幅春联进行准备。

(2)推荐春联把自己收集的春联读给大家听。

(3)小结引导,鼓励表扬听了你们的推荐,我感到每一副春联都让我爱不释手,春联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

四、课堂检测:听写生字词:增添浏览歌颂欣欣向荣辞旧岁声律开卷有益张贴奥妙五、作业: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了解春联的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

2、品读五副春联,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讲究对仗、声律和谐。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春联的韵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到春节,人们就会欢天喜地地写春联、贴春联,用这种朴素的文化形式来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乐此不疲。

那么,春联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

具体来说,有哪几方面的“美”呢?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三、合作学习自学提纲一:朗读第一小节运用做记号的方法自学:用“”划出春联,标上序号。

用“”标出相应的意思。

同学们,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了美丽春光;有的展现了祖国兴旺景象;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更多的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那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列举了怎样的春联呢?(学生交流)。

小组同学各读一副春联。

(1)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春回大地后大自然的秀色,明媚春光照耀下,呈现出百业兴旺的景象。

)(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2)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勤劳致富,生活和和美美;全家团圆,其乐融融。

)(3)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梅花开放,色彩绚丽,异彩纷呈,翠竹平安生长,生机勃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