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形态构成
《形态构成》PPT课件

ppt课件
造型的基本方法
单元类
4.3.1 单元类
以相同或相似的形或结构作为造型的基本单元, 重复运用它们而形成新的形态。
a) 骨架法
形的基本单元按照“骨架”所限定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 新形。“骨架”是结构方式。
1、规律性骨架 2、非规律性骨架 3、作用性骨架 4、非作用性骨架 5、可见骨架 6、不可见骨架 7、重复骨架
第四章 形态构成
ppt课件
概述 第一节 形的基本要素及其特征 第二节 基本形和形与形的基本关系 第三节 造型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 第五节 学习方法和实践
Page ▪ 2
ppt课件
概述
形态的概念:形态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组 成关系,包括形态和情态两个方面。
形态构成的要素:形态包括二维形和三维形,形态构成 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
ppt课件
形态构成的基本知识
质地与肌理
Page ▪ 7
ppt课件
形态构成的基本知识
质感与造型
Page ▪ 8
ppt课件
形态构成的基本知识
色彩
Page ▪ 9
ppt课件
形态构成的基本知识
•点 形态构成意义上的点不是抽象的数学概念,而是具有具体的形状、 大小(面积、体积)、色彩、肌理。
Page ▪ 10
4.1.1 形的基本要素
建筑形态是一种人工创造的物质形态,为便于分析,把建筑形态同功能、 技术、经济等因素分离开来,作为纯造型现象。
在抽象、分解后,将建筑形态分解为:概念要素、视觉要素。 概念要素:点、线、面、体
点线
面
点、线、面、 体可互相转化,它 们的划分是根据人 们对形的主观感受 而决定的。
形态构成知识点总结初中

形态构成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形态构成的基本概念形态构成是指一种事物或现象的外在形态、结构、形状等构成要素。
形态构成是对事物形态的组成、构造、组织、组合等特征的描述和分析。
1.1 形态构成的概念形态构成是指事物的形态结构的组织方式、组合形式、构成元素的数量和形态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等方面的总称。
1.2 形态构成的特征形态构成具有稳定性、多样性、相对独立性、层次性、趋向性和变异性等特点。
1.3 形态构成的分类形态构成可以分为生物的形态构成、地貌的形态构成和社会的形态构成等。
二、生物的形态构成生物的形态构成是指生物个体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组成。
生物的形态构成包括形态特征、器官结构、形态类型和形态适应等。
2.1 形态特征生物的形态特征是指生物身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纹路、花纹等外在特征。
2.2 器官结构生物的器官结构是指生物身体内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组成。
2.3 形态类型生物的形态类型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结构属于哪种类型。
2.4 形态适应生物的形态适应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而表现出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
三、地貌的形态构成地貌的形态构成是指地表的形态特征和地形结构组成。
地貌的形态构成包括地貌特征、地形结构、地貌类型和地貌形成等。
3.1 地貌特征地貌的特征是指地表的起伏、平缓、坡度、高低差、凹凸、峰丛、壁峰等特征。
3.2 地形结构地形结构是指地表的地势形态和地形特征的形成结构。
3.3 地貌类型地貌类型是指地表地貌的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盆地、岛屿等。
3.4 地貌形成地貌的形成是指地表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四、社会的形态构成社会的形态构成是指社会的形态结构和组织方式构成。
社会的形态构成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社会文化等。
4.1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组成成分、社会的层次结构和社会的组织形式。
4.2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社会制度的构成和运作方式。
4.3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形式,如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学校组织、社团组织等。
《建筑学基础》第四章__形态构成

网格式:平面式、空间式 线形式:直线、曲线
(2)聚集法——无明显的、确定的结构方式。基本 单元之间通过聚集,以它们形式的相同或相似联系 起来,形成新形。 向心—发散式:自由式、规则式 集中式:如树状结构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 国馆
面在空间中起 分割空间的作用
面在建筑形态构成中的运用
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 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 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 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 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 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 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 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 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 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 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 地结合在一起,象是由地下生 长出来似的。
第四章
形态构成
概述
自然形态
形态
现实形态 抽象形态
人造形态 偶发形态
抽象形态是不表现任何具体形象的形态, 它往往表现出在自然形态中不易见到的 力和动的精神。
形态构成就是形态要素以一定的方法、 法则构成各种千变万化的形态,是一种 纯粹的抽象形态的构成练习。
第一节 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
1、在研究形态构成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研究形态构成的自身规律
2、视觉要素 视觉要素包括形状、大小、色彩、肌理、 位置、方向,在立体构成中还包括材质 和材性等因素。 由于视觉要素的限定,点、线、面、体 可由原来的概念要素转化为具有一定形 态的基本要素。
(1)点:点起标明位置的作用
点有具体的形态、大小(面积、体积)、色 彩、机理。
当一个形与周围的形相比较时,它就可以 “线是点的延长、块是点的 看成是一个点。 扩大,……点是有体积的, 各种形态的点:实的点、虚的点、线化的点、 点是力之积,积力成线。” 面化的点。 ——画家吕凤子
第四章 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

第四章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本章要点·认识平面构成形式法则中的平衡法则·注意影响构成平衡的主要因素·分类认识对称与均衡不论是在自然界中还是在人造事物中,我们总是不难看到对称与平衡的例子。
自然界中的植物的叶子和许多花卉、大部分的动物,特别是人体都是对称与平衡的形体;我们身边的建筑物与器物的造型也大部分是对称与平衡的。
对于平衡的诉求是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的。
达到平衡的事物往往会给我们安定、平和、庄重、肃穆的心理感受。
平衡不仅只有对称一种形式(如图4—1—1),均衡也是平衡的一种表现(如图4—1—2)。
形式随着人们文明的发展,对于规律的总结与传承已经是人类审美观形成的主要途径,那么,平衡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必然成为形式美法则的一部分。
但是在我们使用这种形式法则以前,我们必须要深入地了解为什么我们在形态构成中需要平衡。
第一节什么需要平衡在设计艺术中,对称与均衡是构成形式美的一条重要法则。
平衡为什么是绘画和设计作品或其他的艺术创作中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呢?我们必须记住,不管是视觉平衡,还是物理平衡,都意味着同样的道理:其中包含的每一件事物,都达到了其停顿状态时所特有的一种分布状态。
也就是说,对于一件平衡的事物来说,其形状、方向、位置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都达到了如此确定的程度,以致于不允许这些要素有任何些微的改变。
在这种情形下,整体具有的那种必然性特征,也就可以在它的每一个组成成分中呈现出来。
然而一件不平衡的构图就不同了,它看上去往往是偶然的和短暂的,因而也是病弱的,它的所有组成成分都显示出一种极力想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或形状,以便达到一种更加适合于整体结构状态的趋势。
很显然,如果这种不平衡的构图为艺术品所有,这件艺术品所要传达的含义就变得十分不可理解了。
原因很简单,由于式样结构本身是模糊的,所以就会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此时我们从中得到的是这样一种印象:这幅画看上去没有完成,好像是一幅在创作过程中突然中断了的作品,因而需要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加工。
第四讲 形态构成 (2)立体构成

1.2.2.3色彩(见色彩构成)
1.2.3 形态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
⑴ 单体独立存在。 ⑵ 并列 (共生,重复,近似,特异,排列········ ⑶ 远离 (呼应,相驰········· ⑷ 重叠 (穿插,支撑,相交,贯穿) ⑸ 破裂 (抽离,打破,割移,切割)
1.2.1.4 体块 1.2.2 形态要素
人的视觉通常只注意实体,空虚的形态是被人不知不觉中感受的空间是由点线面占据,
1.2.2.1 空间
扩展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 形与形之间包围的空气形成空间的形。 用哲学的观点解释空间概念为:凡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它无形态,不可见。但在造 型艺术中,空间概念却是另一回事,它是指在立体形态占有的环境中,所限定的空间的"场", 即指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相互吸引的联想环境(也称心理空间)。 象平面构成中的"正形"与"负形"一样,如果把立体构成中的形体看作"正体",那么空间就是 "负体",它对构成的效果乃至形象是有影响的,空间绝不等于空虚的间隙。 例如三个立体等距放置时,会使人产生它们中间有看不见的吸引力,这吸引力会使人感 到它们是完整而协调的一体,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场"的作用。当间隔加大后这种心理的联 系就不存在了,而是觉得它们是互相无关联的三个立体,空间"场"也显得涣散。如再把间隔 缩得很小,使三个立体太接近时,反而显得太拥挤了,此时紧张感加强,如果是形状各异的 立体,还会给人以混乱感。 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安排空间是不可忽视的。空间与褓一样,也存在构成问题。 空间构成的要点是比种形式美感、进而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较好的运用形式美法则。
形态构成文档

形态构成1. 引言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形态构成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形态是指一事物的外在形状、结构以及组成部分所呈现的特征。
形态构成是指通过内在的排列、组合和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物体和事物的过程。
形态构成不仅包括生物界的生物形态构成,还包括物质界的结晶形态构成、文化界的人类形态构成等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形态构成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事物产生的影响。
2. 形态构成的原因形态构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生物学因素生物界的形态构成主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每个生物体都拥有独特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特征。
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物的形态构成。
例如,气候、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形态。
2.2 物理化学因素物质界的形态构成主要受到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
物质的形态构成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密切相关。
物质的形态构成可以通过物理改变(如加热、冷却等)和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等)来实现。
2.3 文化社会因素人类社会的形态构成主要受到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文化因素包括传统、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这些因素对人类的行为和行动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人类的形态构成。
人类社会的形态构成也受到经济、政治、科技等因素的影响。
3. 形态构成的过程形态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1 生物形态构成过程生物形态构成过程可以分为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两个主要阶段。
基因表达是指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决定了生物体的基本形态。
细胞分化是指由未分化的细胞逐渐分化为特定类型细胞的过程,即形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3.2 物质形态构成过程物质形态构成过程主要是通过物质的组织和结构排列来实现。
例如,晶体的形态构成是由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决定的。
在物质形态构成过程中,物质的组织和结构通常受到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
3.3 人类形态构成过程人类的形态构成过程主要受到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园林设计初步 第4章 形态构成设计基础

图4-6 大小疏密 不同点产生 动感
11
园林设计初步
(3)点的视觉特征 由于点所处的位置、色彩、明度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点的视觉形象会发生
变化,产生远近、大小、空间、虚实等感觉,这种视觉感觉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 现象叫做错视。
同样大小的点,由于周围的环境不同,会产生大小不同的视觉效果。
12
园林设计初步
16
园林设计初步
(3)线的视觉特征 与点的错视现象相同,线由于周围的环境要素不同,也会产生错视现象。
图4-9 线的错视
17
园林设计初步
3.面的形象 (1)面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面是线运动的轨迹,面也可以是体的外表,面一般由线界定,具有一定的形 状。几何学上,面有长度、宽度而没有厚度。
面的种类非常丰富,在应用中,通常可以把面按形状分为:几何形、有机形 和偶然形等。几何形面是指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的面;有机形面是指不具有严谨 的几何秩序,形状较自然的面,这类面多有曲线界定;偶然形面是指形成于偶然 之中。面还可以分成实面和虚面两种情况,实面是指由线界定的具有明确的形状 并能看到的面;虚面则是指没有线的界定,不实际存在但是可以感觉到的面。
9
园林设计初步
图4-3 两点之间产生连线
图4-4 点的集合产生虚面
10
园林设计初步
(2)点的情态特征 点有一种跳跃感,能使人产生各种生动的联想,点的排列还能造成一种动感,
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和韵律,如图4-5所示;如不同大小和疏密的点排列可以产生 膨胀或收缩、前进或后退的运动感,如图4-6所示。
图4-5 点的排列产生动感
4
园林设计初步
(二)形态构成的应用
1.形态构成的重点在于造型,因而形态构成的系统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风景园林 造型认识的深化和能力的提高。 2.形态构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方法上的可操作性,对 “材料”按构成的方 法加以组织,建立一定的秩序,就是创造“新形”的过程。即:基本形——秩 序——新形。 3. 学习形态构成的最终目的,在于造型能力的提高。形态构成与风景园林设计 在学习方法、过程和目的等方面具有共同特点和互通之处。
平面构成第四章第二节基本型

平面构成第四章第二节基本型一、基本形的概念基本形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
基本形,就是点、线、面、体基本元素构成设计形态的基本单元形象。
当我们运用一种基本形象来构成设计对象时,这些形象就是基本形。
二、形象的组合关系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
在构成中形象和形象之间产生了各种的组合关系。
1.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距离。
2.相遇(相接):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
3.复叠:形与形之间上下重叠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与形之间相交在一起,相交部分为透明感觉,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5.联合:形与形之间结合在一起,组成为一个较大的新形象。
6.减缺:形与形之间下下重叠,上面图形减下面图形,得到一个新的形象。
7.差叠:形与形之间相交重叠,重叠的地方产生一个新的形象。
8.重合: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三、打散重构(一)打散重构的定义打散重构是一种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打破原有的组合规律,破坏其排列关系,分解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
▲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解剖事物,从一个具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分,用这些抽象的成分再组成一个新的形态,产生新的美感。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经常使用这一方法。
(二)基础几何打散重构利用分割、打散的手法,把几何形体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把分割的图形重新组合得到新的图形。
▲练习时要注意不要分得太多、太乱。
重组时不能重叠在一起。
(三)特殊打散重构按照一定的秩序规律,利用分割、打散的手法,把图形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把分割好的图形全部用上,缺一不可,使其重新组合(重组时不能重叠一起)。
得到新的图新。
▲练习时要注意分割的图形形状,可用弧线分割、直线分割等,不同的分割方式能组成不同的形象。
如,把一个圆分成六分,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图形。
四、正负形(一)认识正负形(图与底)形体与空间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构成训练
规格:12cmX12cm 数量:规定形中的变化、单形切除、形的群化、多形组合各2幅 材料:卡纸、黑墨水
单形的设计和构成方式很多,单形切除是这些 方式中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单形切 除能使原本较单一的形象生动丰富,又不失整 体效果。这是因为单形切除只是进行局部的切 割变化,还保持着原有的形象。这种方式与规 定形中的变化也有共同之处,即清晰、独立性 强,不同的是单形切除不受外形限制,因此, 也就更生动。
群化构成的形式:
① 平行和上下平行排列,即水平移动排列或上下移 动排列。
② 对称的反射排列,即由两个或四个相同的基本形, 作左右或上下的反射排列。
③ 旋转和放射排列,即群化的基本形围着中心点作 旋转或向外放射。一般基本形不少于三个,用两 个基本形构成的是反转。
总之,群化构成的形式是灵活的,既可以采用单独 的构成形式,也可以将几种形式综合运用,加上 图地关系、形与形的关系,以及不同数量的基本 形,就可以使一组基本形群化组合出多种形象。
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距离。 相切:形与形之间的边缘正好相切。 覆叠:形与形之间是覆盖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
后的 空间关系。 透叠:形与形有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
前后的空间关系。 结合:形与形相互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 减缺:形与形相互覆盖,覆盖的形被减掉。 差叠:形与形相互交叠,交叠部分产生一个新的形。 重合:形与形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②进入规定形内的元素不宜过多、过杂,不然 会显得拥挤而不利于突出主体。
③由于规定形象的限制,形象内的元素不能变 化过多,比如不能过多的方向变化、大小变化、 位置变化等。因此,变化要有序,形象要统一。
(2)单形切除
单形是指只包括一个主体的形象,常常 表现为一个自成一体的形象,它可依或 不依框架而存在。由于单形不是重复或 连续图形的一个单位,所以,在构成时 与基本形有相似之处,即点与线的形象 都可以构成单形。
单形切除构成的方法: ① 切割的手法有:切、挖、镂等。 ② 组合构成的形式有:对称形式──反射、移动、
反转、扩大等。对比形式──大小、曲直、方 向、疏密等。 ③ 组合构成的方式有:分离、透叠、减缺等。 注意: ①选择外形简洁的单形,几何图形为佳。 ②除对称形式外,切割部分一般要小于保留部分。 ③在一个单形内,使用的切割手法和次数不宜过 多。
群化构成的要领: ① 用于群化的基本形和重复的基本形不同,群化
组合的基本形注重自身的外轮廓形状,因为它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要进行特殊的组合, 所以基本形要简练、外轮廓要概括、整体,不 能太复杂。另外,基本形不能太纤细,防止琐 碎和锐角,粗壮饱满的形象在群化后显得更完 整美观。 ② 进行组合群化的基本形数量不宜过多,一般 2∽ 6个是最常用的数量,否则会拥挤而杂乱。 ③ 基本形在群化构成排列时要紧凑、严密,注重 群化后的外形,可以利用形与形的关系,如透 叠、错位、重叠等。
为了区分设计与绘画在目的、功能上的差 别,通常把绘画造型中的“形”称为形状, 而把构成设计中的“形”称为形态。“形 状”在视觉上更具有“具象”的特征; “形态”在理论上具有更多的抽象属性。 这种划分只是对“形”的“具象性”和 “抽象性”的一种理论上的界定。
2.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 基本形的分类
基本形的排列方式3Fra bibliotek形态构成的形式
(1)规定形中的变化 在形态构成的方式中,以简洁的几何形 为基础,用点、线在形象内作组合构成, 称为规定形中的变化。这是一种不依赖 骨格而独立存在的图形。这种形象的再 创造方式是运用形与地的关系、形与形 的关系以及各种不同性质的线、点进行 组合构成。
注意:
①要选择外形概括简洁的几何形作为规定形象, 因为形象内的点、线的变化是主体,如果外形 复杂就会冲淡主体,显得杂乱而无整体感。
多形组合的要领:
① 用于组合的单形,可以是相似的,也可以是 不同的。如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形组合或一个 圆形、一个方形组合构成。一般采用外形简 洁的单形比外形复杂的更佳。
② 选用的单形数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容易造成 杂乱。
③ 单形的变化不宜过多。如圆的、方的、三角 的等,如此多的不同形象,很难避免混乱, 同时也减弱了形象的冲击力。
(3)形的群化 形的群化,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表现 形式。它不同于重复构成,是不依赖骨格和框 架进行基本形组合构成的,而是具有独立存在 的性质,是独立图形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设计基本形群化时,首先是基本形的设计, 因为这是一个好的基本形群化的前提;其次是 组合构成的形式;另外,基本形的数量也是组 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基本形的多少直接影响着 组合构成的效果。
第4章 形态构成
1.平面构成中的形状与形态
形状与形态的概念 形状与形态都是指形的可见的状态及物象的 外观在视觉上给人的感受。形状体现的是物 象外在形式的具象性,而形态强调的则是物 象外在形式的抽象性,是一种理性化的抽象。
在视觉艺术里,视觉的抽象不同于哲学的抽 象,对知觉而言,再抽象的形态也具备视觉 的直观性和可视性。
(4)多形组合 多形组合指的是多个单形根据组合构成的原理构
成的形象。
多形组合的形式:
①垂直对称,即以中心轴为基准,图形左右对称。
②单形平衡构成。这种形式求的是整体平衡感, 单形可以按需进行大小、位置、方向的调整。
③注重外轮廓的形象,即在构成过程中,强调外 轮廓的变化,有意识地将多个形象组合成新的、 更完整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