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等式证明中的不妨设问题
高中数学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竞赛讲义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及例题讲解【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几个基本性质2. 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题、证明问题等【重点、难点】1. 不等式的几个基本性质2. 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题、证明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内容梳理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a b b a >⇔< (2),a b b c a c >>⇒>注:,a b b c a c ≥≥⇒≥,a c ≥等号成立当且仅当前两个等号同时成立 (3)a b a c b c >⇒+>+(4),0;,0a b c ac bc a b c ac bc >>⇒>><⇒< (5)()02,nna b a b n n N >>⇒>≥∈(6))02,a b n n N >>⇒>≥∈2、a b a b a b -≤+≤+(1)a b a b +≤+等号成立条件当且仅当0ab ≥(2)a b a b -≤+等号成立条件当且仅当0ab ≤(3.)a b b c a c-+-≥-,其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0a b b c --≥二、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1.差值比较.欲证,b a >只需证明.0>-b a2.商值比较.欲证()0>>b b a ,,只需证明.1>ba三、例题讲解:1.()改编题设,1->a 求证:6322≥+aa 思路:没有拆项而言,只有分析 证明:欲证6322≥+aa , 只需证明032623≥+-a a 即证()().0242≥+-a a因为,1->a所以()().0242≥+-a a2.设,1->a 求证:3040002≥+aa 思路:没有拆项而言,只有分析证明:欲证3040002≥+a a , 只需证明040003023≥+-a a 即证()().010202≥+-a a因为,1->a所以()().010202≥+-a a3.()增加一个方法常规题-设,,a b c R +∈,求证:()3a b c a b ca b c abc ++≥思路1:函数法,所证不等式中的变量位于指数和底数位置,且为乘法与乘方运算,并不利于不等式变形;所以考虑利用两边同取对数使得指数变为系数,同时将乘法运算转为加法运算。
高考中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一些策略

高考中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一些策略1与lnx分开来考虑,即将f(x)分解为两个函数的和:f(x)=lnx+2ex-1.然后分别对这两个函数求导,得到f'(x)=1/x+2ex>0,说明f(x)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且f(0)=1,因此f(x)>1成立。
评注:对于这种需要分离成两个函数的不等式,可以先观察不等式的特征,尝试将其分解为两个函数的和或差,然后分别对这些函数求导来证明不等式。
类型三、需要构造辅助函数的不等式1.利用辅助函数构造上下界例3(2016年全国卷1第23题改编)已知a,b,c>0,证明:(a+b+c)(1/a+1/b+1/c)≥9分析:将(a+b+c)(1/a+1/b+1/c)展开,得到a/b+b/a+a/c+c/a+b/c+c/b+3≥9.观察不等式中的每一项,可以发现这些项都可以表示为三个数的和,因此可以构造辅助函数f(x)=ln(x)+1/x-1,然后对f(x)求导,得到f'(x)=1/x^2-1,f'(x)>0当且仅当x1,因此f(x)在(0,1)和(1,∞)上分别是减函数和增函数。
接着,将a/b+b/a+a/c+c/a+b/c+c/b分别表示为f(ab)+f(ac)+f(bc)+3,然后应用均值不等式,得到f(ab)+f(ac)+f(bc)≥3f((abc)^(2/3))=3ln(abc)+3/(abc)^(2/3)-3.将此式代入原不等式中,得到3ln(abc)+3/(abc)^(2/3)≥6,即ln(abc)+(1/3)/(abc)^(2/3)≥2/3.再次利用辅助函数,构造g(x)=lnx+(1/3)x^(-2/3)-2/3,对其求导得到g'(x)=1/x-(2/9)x^(-5/3),g'(x)>0当且仅当x9/4,因此g(x)在(0,9/4)和(9/4,∞)上分别是减函数和增函数。
由于a,b,c>0,因此abc>0,因此可将不等式中的abc替换为x,得到g(abc)≥0,即ln(abc)+(1/3)/(abc)^(2/3)-2/3≥0,即ln(abc)+(1/3)/(abc)^(2/3)≥2/3,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不等式解题方法

不等式解题方法一、活用倒数法则 巧作不等变换——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有许多,如对称性,传递性,可加性等.但灵活运用倒数法则对解题,尤其是不等变换有很大的优越性.倒数法则:若ab>0,则a>b 与1a <1b等价。
此法则在证明或解不等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1998年高考题改编)解不等式log a (1-1x)>1.分析:当a>1时,原不等式等价于:1-1x >a,即 1x <1-a ,∵a>1,∴1-a<0, 1x <0,从而1-a, 1x 同号,由倒数法则,得x>11-a ; 当0<a<1时,原不等式等价于 0<1- 1x <a,∴1-a<1x <1, ∵0<a<1,∴ 1-a>0, 1x >0, 从而1-a, 1x 同号,由倒数法则,得1<x<11-a;综上所述,当a>1时,x ∈(11-a ,+∞);当0<a<1时,x ∈(1,11-a).注:有关不等式性质的试题,常以选择题居多,通常采用特例法,排除法比较有效。
二、小小等号也有大作为——绝对值不等式的应用绝对值不等式:||a|-|b||≤|a ±b|≤|a|+|b|。
这里a,b 既可以表示向量,也可以表示实数。
当a,b 表示向量时,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向量a 与b 共线;当a,b 表示实数时,有两种情形:(1)当ab ≥0时,|a+b|=|a|+|b|, |a-b|=||a|-|b||;(2)当ab ≤0时,|a+b|=||a|-|b||, |a-b|=|a|+|b|.简单地说就是当a,b 同号或异号时,不等式就可转化为等式(部分地转化),这为解决有关问题提供了十分有效的解题工具。
如:若1<1a <1b,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log a b>log b aB 、| log a b+log b a|>2C 、(log b a)2<1 D 、|log a b|+|log b a|>|log a b+log b a| 分析:由已知,得0<b<a<1,∴a,b 同号,故|log a b|+|log b a|=|log a b+log b a|,∴D 错。
导数中证明不等式技巧——构造、切线放缩、二元变量、凹凸反转,唯手熟尔!

导数中证明不等式技巧——构造、切线放缩、二元变量、凹凸反转,唯手熟尔!导数中的不等式证明导数中的不等式证明是高考中的一个经典考点。
由于不等式证明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该考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一些常规的不等式证明手段。
命题角度1:构造函数典例1】(赣州市2018届高三摸底考试)已知函数$f(x)=1-\ln x+\frac{e}{x}$,$g(x)=x-\frac{e}{x}$,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的一个公共点是$A(1,1)$,且在点$A$处的切线互相垂直。
求$a,b$的值,并证明当$x\geq1$时,$f(x)+g(x)\geq\frac{2}{x}$。
解析】(1)$a=b=-1$;2)$g(x)=-\frac{e}{2\ln x}+\frac{x}{2}-\frac{e}{2x}$,$f(x)+g(x)\geq\frac{2}{x}$ $\Leftrightarrow 1-\frac{1}{x}+\frac{e}{x}-\frac{e}{2\ln x}+\frac{x}{2}-\frac{e}{2x}\geq\frac{2}{x}$ $\Leftrightarrow\frac{1}{x}+\frac{ e}{2\ln x}-\frac{x}{2}+\frac{e}{2x}\leq1$。
令$h(x)=f(x)+g(x)-\frac{2}{x}$,则$h(x)=1-\frac{1}{x}+\frac{e}{x}-\ln x-\frac{e}{2\ln x}+\frac{x}{2}-\frac{e}{2x}$,$h'(x)=-\frac{1}{x^2}+\frac{e}{x^2}-\frac{1}{x}-\frac{e}{2x^2}+\frac{1}{2}-\frac{e}{2x^2}$,$h''(x)=\frac{2}{x^3}-\frac{3e}{x^3}+\frac{2e}{x^3}$。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_难点18__不等式的证明策略

证法三:∵∴a2+b2+c2≥
∴a2+b2+c2≥
证法四:设a=+α,b=+β,c=+γ.
∵a+b+c=1,∴α+β+γ=0
∴a2+b2+c2=(+α)2+(+β)2+(+γ)2
=+ (α+β+γ)+α2+β2+γ2
(1+n)m=1+Cn+Cn2+...+Cnm,
由(1)知miA>niA (1<i≤m,而C=
∴miCin>niCim(1<m<n
∴m0C=n0C=1,mC=nC=m·n,m2C>n2C,...,
mmC>nmC,mm+1C>0,...,mnC>0,
∴1+Cm+Cm2+...+Cmn>1+Cn+C2mn2+...+Cnm,
技巧与方法:除了解法一经常用的重要不等式外,解法二的方法也很典型,即若参数a满足不等关系,a≥f(x),则amin=f(x)max;若 a≤f(x),则amax=f(x)min,利用这一基本事实,可以较轻松地解决这一类不等式中所含参数的值域问题.还有三角换元法求最值用的恰当好处,可以把原问题转化.
故x′2≤,x′∈[-,],x∈[0,],同理y,z∈[0,]
证法三:设x、y、z三数中若有负数,不妨设x<0,则x2>0,=x2+y2+z2≥x2+>,矛盾.
一个不等式的七种证明方法

一个不等式的七种证明方法证明不等式就是证明所给不等式在给定条件下恒成立.由于不等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也可谓是千姿百态.针对不等式证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用证明方法,提高代数变形,推理论证能力,一题多解,有助于我们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进一步的认识. 题目:已知a ,b ,c ,d ∈R ,求证:ac +bd ≤))((2222d c b a ++ 分析一:用分析法证法一:(1)当ac +bd ≤0时,显然成立.(2)当ac +bd >0时,欲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ac +bd )2≤(a 2+b 2)(c 2+d 2) 即证a 2c 2+2abcd +b 2d 2≤a 2c 2+a 2d 2+b 2c 2+b 2d 2 即证2abcd ≤b 2c 2+a 2d 2 即证0≤(bc -ad )2因为a ,b ,c ,d ∈R ,所以上式恒成立, 综合(1)、(2)可知:原不等式成立. 分析二:用综合法 证法二:(a 2+b 2)(c 2+d 2)=a 2c 2+a 2d 2+b 2c 2+b 2d 2=(a 2c 2+2abcd +b 2d 2)+(b 2c 2-2abcd +a 2d 2)=(ac +bd )2+(bc -ad )2≥(ac +bd )2 ∴))((2222d c b a ++≥|ac +bd |≥ac +bd .故命题得证. 分析三:用比较法证法三:∵(a 2+b 2)(c 2+d 2)-(ac +bd )2=(bc -ad )2≥0,∴(a 2+b 2)(c 2+d 2)≥(ac +bd )2∴))((2222d c b a ++≥|ac +bd |≥ac +bd , 即ac +bd ≤))((2222d c b a ++. 分析四:用放缩法证法四:为了避免讨论,由ac +bd ≤|ac +bd |,可以试证(ac +bd )2≤(a 2+b 2)(c 2+d 2). 由证法1可知上式成立,从而有了证法四. 分析五:用三角代换法证法五:不妨设⎩⎨⎧==⎩⎨⎧==ββααsin cos ,sin cos 2211r d r c r b r a (r 1,r 2均为变量).则ac +bd =r 1r 2cos αcos β+r 1r 2sin αsin β=r 1r 2cos (α-β) 又|r 1r 2|=|r 1|·|r 2|=))((22222222d c b a d c b a ++=+⋅+ 及r 1r cos (α-β)≤|r 1r 2| 所以ac +bd ≤))((2222d c b a ++. 分析六:用换元法证法六:(1)当(a 2+b 2)(c 2+d 2)=0时,原不等式显然成立.(2)当(a 2+b 2)(c 2+d 2)≠0时,欲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 2222dc b a bd ac +⋅++|≤1.即证|22222222dc d ba b dc c ba a +⋅+++⋅+|≤1,注意到(22b a a +)2+(22b a b+)2=1与(22d c c +)2+(22d c d +)2=1和cos 2x +sin 2x =1的结构特征很类同,不妨设22ba a+=cos α, 22dc c +=cos β,则22ba b +=sin α,22dc d +=sin β,故|22222222dc b a bddc ba ac+⋅++++|=|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cos (α-β)|≤1 所以ac +bd ≤))((2222d c b a ++. 分析七:用构造函数法(判别式法)证法七:待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Δ =b 2-4ac ≤0的结构特征很类似,由此不妨构造函数, f (x )=(a 2+b 2)x 2+2(ac +bd )x +(c 2+d 2)=(a 2x 2+2acx +c 2)+(b 2x 2+2bdx +d 2) =(ax +c )2+(bx +d )2显然不论x 取任何实数,函数f (x )的值均为非负数,因此,(1)当a 2+b 2≠0时,方程f (x )=0的判别式Δ≤0, 即[2(ac +bd )]2-4(a 2+b 2)(c 2+d 2)≤0, 即(ac +bd )2≤(a 2+b 2)(c 2+d 2)故ac +bd ≤|ac +bd |≤))((2222d c b a ++(2)当a 2+b 2=0时,原不等式显然成立. 分析八:用构造复数法证法八:待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与复数的模相似设复数Z 1=a+bi,Z 2=c+di 则有|z 12又。
几个常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方法辛

不等式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运用它可以对变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估计,并且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在现代数学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里首先介绍几个常用的不等式,然后再介绍证明不等式的一些方法。
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1.平均值不等式设12,,,n a a a 非负,令111()(0)nrr r kk M a a r n =⎛⎫=≠ ⎪⎝⎭∑(当r<0且至少有一0ka =时,令()0r M a =),111()()nkk A a M a a n ===∑,112()()111nn H a M a a a a -==++,11()nnk k G a a =⎛⎫= ⎪⎝⎭∏,称r M 是r 次幂平均值,A 是算数平均值,H 是调和平均值,G 是几何平均值,则有()()()H a G a A a ≤≤,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12,na a a ===;一般的,如果s>0,t<0,则有()()()t s M a G a M a ≤≤,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12,na a a ===。
2.赫尔德(Holder )不等式设()0,0,1,2,,,1,2,,j i j a a i n j m>>==,且11mjj a==∑,则1111111()()()()m mnnna a a a m m iiii i i i a a a a ===≤∑∑∑,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1)()(1)()11,1,2,,m i i nnm kki i a a i n aa=====∑∑。
3.柯西-许瓦兹(Cauchy-Schwarz )不等式设,,1,2,,i i a b i n =为实数,则112222111||n nni i i i i i i a b a b ===⎛⎫⎛⎫≤ ⎪ ⎪⎝⎭⎝⎭∑∑∑。
4.麦克夫斯基(Minkowsk)不等式 设()0,1,2,,,1,2,,,1j i a i n j m r >==>,则111(1)()(1)()111[()][()][()]nnnm r r m r r r r iiiii i i a aa a===++≤++∑∑∑,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1)()(1)()11()(),1,2,,()()rm ri i nnr m r kki i a a i n aa=====∑∑。
“不妨设”的慎用与巧用

.
c 0 2 =c ( 0 +b ) 0 , 同样可 以完成证 明;
此 ≥ ≥ , 故 M ≤ 兰 ,  ̄ 2 C , 一a b c 一0 c 2 +b c ≤0 , 故a , 2 C ^ 、 / 1 十 + V 十 + c)≤ 0,可得 C
+b c 2≤ a b c+ C  ̄ C . 2 , n 6 0+ b c 2+ C a 2+ a b c≤ a b 2
\
由 柯 西 不 等 ( z + y +
令 M : —
.
—
所以a b + C L 2 c ≤言 ・ 2 b ( 3 — 6 ) ( 3 一 b ) ≤言 ・
压 ) ≤ 3 ( + + ) .
+
1 。 :4 , 当 且 仅当b :1 取
/
等号. 评 注 :1 .本 题 的 解 题 过 程 中 , 我 们 同样 使
故 M +N ≤ 2 , 接下来证 明 M ≤N.
M = + 暑+
不 等 式  ̄ / +  ̄ / 器+ 、 / ≤ ,
—
2 6
+ + ≤ 3
数 学教 学
2 0 1 7 年第4 期
即
其 中 6 ∈ [ 0 ,
+ f , ± 旦 二 - +
+ —
+
+ — ,Ⅳ =
+
+
+ — +
十
+
, 可得 M +Ⅳ =3 .
用 了“ 不妨设” , 笔者还是心有余悸 . 事 实上, 如果 b 不介 于 0 、c 之 间, 那么 可
下面 证 明 M ≤ N, 类 似 上一题 的, 由b ( c 一0 ) ( c —b ) ≤0 ,
+ +— 十 ≤1 ,当 且 仅 当 0~ 0: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