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部分微分中值定理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部分微分中值定理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几何利用局部分微分中值定理,可以找到更容易证明的不等式。
首先,局部分微分中值定理可以定义为:如果在某个函数的某个区域内有分段连续的双射函数f(x),当a≤x≤b时,则函数f(x)在该区间[a,b]中任意一点c都有f(b)-f(a)=f’(c)(b-a)。
因此,在利用局部分式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时,可以避免复杂的微分运算。
1. 先通过复合诸不等式,将要证明的不等式转化为多个分段连续的双射函数;
2. 通过局部分微分中值定理,把多段双射函数转化为二阶微分函数,根据函数的导数及导数的符号,把二阶微分函数的大小关系还原到原不等式中;
3. 利用二阶微分函数的单调性,使用函数积分、极值定理及不动点定理等,得出结论。
以下是一个关于局部分微分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的例子:
求证:若f(x)在[a,b]内连续且具有一阶导数,则有f(b)≤f(a)+f'(c)(b-a)。
证明:
设f(x)在[a,b]内连续,由局部分微分中值定理可知,当a<x<b时有
f(b)-f(a)=f'(c)(b-a),其中c为[a,b]内任意一点,即有f(b)-f(a)-
f'(c)(b-a)≤0
根据f'(x)>0的单调性得f'(c)>0,故f(b)-f(a)-f'(c)(b-a)<0
即有f(b)≤f(a)+f'(c)(b-a),即得证。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高中数学不等式证明中的巧妙运用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高中数学不等式证明中的巧妙运用作者:左代丽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03期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高中数学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和应用范围,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予以三种方式证明,并结合相关证明不等式例题,介绍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高中不等式证明中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不等式;证明;应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微积分中值定理(包含罗尔定理、柯西定理以及拉格朗日定理)中的一种,对于微积分理论构造有重要的作用。
不等式的证明作为高中数学中较为常见的题型,也是高考中较为常见的题型。
对于不等式证明的解题方式有很多,利用中值定理解不等式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但高中生并没有深入学习微积分,对此种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应用起来稍显笨拙。
一、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高中数学中的主要应用1.极限问题的求解。
极限问题是高中数学中极限学习的考察重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向学生介绍了洛必达法则、夹逼定理、泰勒公式等解题方式。
这些解题方式原理简单,解题思路顺畅,解题效果较好,极容易被学生吸收。
而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来求解极限问题的教学比较少见,一方面,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相对复杂,通常用来解决复杂的极限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复杂的极限题目往往具有畏难心理,常常在解题过程中选择放弃。
实际上,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来解决复杂的极限问题,其实质在于分解题目,实现对题型的转变,运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求极限的时候要把握好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与极限问题之间的关联,寻找两者之间的连接点,做好式子的简化,这样才能快速解题。
2.不等式证明的求解。
不等式证明题是不等式教学中最基本的题型之一,解决不等式证明的常规方法有许多,例如:数形结合、导数法等。
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来解决不等式证明题,其核心在于对函数的构建,以及进一步探索导数与构建的函数之间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进一步确定在特定条件下函数成立,继而证明不等式。
常规方法证明较复杂的不等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演算时间,且容易在求解过程中产生思维冲突,不利于正确解题,但直接运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非常简单,能够快速求解。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LagrangeMeanValueTheorem)是一种经典的微积分定理,它于1784年由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首次提出。
它有助于我们解决很多不等式计算问题,使这些问题更加容易推理出正确的结论。
在不等式证明中,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们建立证明的逻辑链条,以验证不等式的正确性。
首先,让我们介绍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基本概念。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指:给定一个定义在实数闭区间上的函数f,如果该函数在闭区间内连续,那么在这个闭区间内存在某个α,使得:f(α)=(f(b)-f(a))/(b-a)。
其中a为闭区间的左端点,b为闭区间的右端点。
既然介绍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背后的基本原理,那么我们就可以来看一看如何运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如果要证明某一不等式,那么第一步必须是建立一个函数,用它来描述不等式。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告诉我们,当一个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时,存在一点,使得函数f(α)=(f(b)-f(a))/(b-a),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进行证明。
例如,我们有f(x) = x + x - 1,要证明f(x) 0,当-1 x 1时成立。
首先,将范围[-1,1]表示为[a,b],根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求出f(x)在[a,b]区间内的中点α,通过求导数等方法,使f(α)=(f(b)-f(a))/(b-a),即有f(-1/2) = 5/32,由于f(-1/2) > 0,得出f(-1/2) 0,又因为f(x)在[a,b]区间内是连续的,即可知f(x)在[a,b]区间内也是连续的,由此可以说明f(x) 0,当-1 x 1时成立。
再如另一个例子,f(x) = 1-2x+x,要证明f(x) 0,当-1 x 1时成立。
按照上述方法,先找出f(x)的中点α,计算f(0) = 1,由于f(0) > 0,又因为f(x)在[a,b]区间内是连续的,所以f(x) 0,当-1 x 1时成立。
柯西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与构造中的应用

柯西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与构造中的应用柯西中值定理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与构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柯西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柯西中值定理证明求和不等式。
对于一个等差数列{a, a + d, a + 2d, … , a + (n-1)d},其平均数为$\frac{a+a+n-1}{n}=a+\frac{n-1}{2}d$。
我们可以使用柯西中值定理得到:$\frac{a+a+n-1}{n} \leq \frac{a(a + (n-1)d)}{2} = a +\frac{(n-1)d}{2}$。
将两边同乘2,得到$a + (n-1)d \geq 2(a + \frac{(n-1)d}{2})$,即$a \geq a + d$。
这就是求和不等式的证明。
柯西中值定理也可以用于构造数学问题的解。
例如,有一个数学问题,要求在数轴上构造出一段区间[x, y],使得它的中点在数轴上,且[x, y]区间内所有整数的平方和等于n。
我们可以使用柯西中值定理来构造这个区间。
首先,设[x, y]区间内所有整数的平方和为S,则$S = \sum_{i=x}^{y} i^2 =\sum_{i=1}^{y} i^2 - \sum_{i=1}^{x-1} i^2$。
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有$S = \frac{y(y+1)(2y+1)}{6} - \frac{(x-1)x(2x-1)}{6}$。
将S代入原式,得到$\frac{y(y+1)(2y+1)}{6} - \frac{(x-1)x(2x-1)}{6} = n$。
解这个一元三次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以上就是柯西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与构造中的应用。
柯西中值定理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数学中进行证明与构造。
不仅如此,柯西中值定理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比如在几何、概率论、近似计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117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 技 教 育DOI:10.16661/ki.1672-3791.2019.09.117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①陈海伟(商丘工学院教务处 河南商丘 476000)摘 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揭示了函数在某区间内的整体性质和在该区间内某一点的导数之间的关系,是微分中值定理的核心定理之一。
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分析说明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步骤和辅助函数的构造方法。
关键词: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辅助函数 不等式证明中图分类号:O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c)-0117-02①作者简介:陈海伟(1983—),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本科,讲师,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决策最优化。
1 预备知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1]:如果函数()f x 满足:(1)在闭区间[a ,b ]上连续;(2)在开区间(a ,b )内可导,则在内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f b f a f a bξ−=−。
2 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步骤[2]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步骤可以总结为以下三步:(1)构造辅助函数()f x ;(2)选择恰当的应用区间(a ,b );(3)考虑中值ξ的取值范围。
其关键点在于辅助函数的构造和应用区间的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根据需要证明的不等式来逐步逆推出需要构造辅助函数()f x 并选择恰当的应用区间(a ,b )。
下面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讲解来分析说明辅助函数的构造方法。
3 典型例题解析t例1 证明:当0x >时,ln(1)1xx x x<+<+。
分析:从ln(1)1x x x x<+<+逆推。
ln(1)1xx x x <+<+1ln(1)11x x x +⇒<<+ln(1)x x+,要逆推凑成()()f b f a a b−−,()()()f b f a f a bξ−=−、1()11f xξ<<+)(ξ选择合适的取值范围)。
(完整版)利用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

利用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过程是基于罗尔定理上的, 并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作为罗尔定理的推广, 找出辅助函数满足罗尔定理条件得证的:定理3.2[8] 罗尔定理: 如果函数()f x 在闭区间[],a b 上连续,在开区间(),a b 内可导, 且在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相等, 即()()f a f b =那么在(),a b 内至少存在一点ζ使得函数在该点的导数值等于零. 即()'0f ζ=。
(3.1)证明 由于()f x 在闭区间[],a b 上连续, 所以()f x 在[],a b 上一定取到最小值与最大值, 分别设为m 与M .(1)当m M =,则()f x 在[],a b 是常值函数,即()()[]',0,,f x m f x x a b =≡∈.因此,ξ可取(),a b 内任意一点,有()'0f ξ=。
(2)当m M <时,由于()()f a f b =,所以最大值、最小值至少有一个在内部取到,不妨设最大值M 在内部取到。
设()()',,a b f M ξξ∈=, 则()f ξ为极大值。
由()f x 在(),a b 内可导,知()'f ξ存在。
由费马定理知, ()'0f ξ=定理3.3[8]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如果函数()f x 在闭区间[],a b 上连续, 在开区间(),a b 内可导, 那么在(),a b 内至少存在一点使等式()()()()'f b f a f b a ζ-=- (3。
2)成立.证明 构造一个函数,设()()()()()()f b f a F x f x x a f a b a-=----, 由于()[]()(),,,F x C a b F x D a b ∈∈, 且()()0F a F b ==。
所以由罗尔定理知至少存在一点(),a b ξ∈, 使()'0F ξ=. 又()()()()''f b f a F x f x b a -=--, 所以()()()'0f b f a f b aξ--=-, 于是 ()()()'f b f a f b aξ-=- 例3.2[4]证明0,1x x e x ≠>+ 分析:因为0x ≠当0x >时, 将不等式1x e x >+ 改写成()()00,0,x e e e x x ζζ-=-∈ 当0x <时, 将不等式1x e x >+改写成()()00,,0x e e e x x ζζ-=-∈证明 令()x f x e =当0x > 时, 对()x f x e =在[]0,x 上应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柯西中值定理在高考中的应用

柯西中值定理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证明不等式和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等方面。
首先,柯西中值定理可以被用来证明不等式。
通过设定两个函数,并利用这两个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连续性和可导性,可以运用柯西中值定理得到一个等式。
然后,结合放缩法等其他数学技巧,可以将这个等式转化为所需证明的不等式。
这种方法在处理一些复杂的不等式证明问题时非常有效。
其次,柯西中值定理也可以用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如果一个函数在某区间上的导数始终为正(或负),那么该函数在该区间上就是单调递增(或递减)的。
通过运用柯西中值定理,我们可以得到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切线斜率与该点所在区间上函数值变化量的关系,从而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柯西中值定理本身并不是高考数学中的必考内容。
高考数学主要考察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如导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
因此,在高考中直接考察柯西中值定理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是,通过对柯西中值定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导数和函数的关系,提高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虽然柯西中值定理在高考中的直接应用并不多,但它对于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复杂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定理的本质和思想,而不是仅仅记忆定理的形式和结论。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分析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厂 ( )一 ,
少存在 一点 ( 口< < 6 )使
> .4 []
证 明 作 辅助 函数
)一 )+ ( - a x- )
从 而有
厂 ( )> ,
O— d
.
则 g )为形 如 A ( x+B 的 函数 . 因为 厂 )不为形 如 Ax+ B 的函数 , 以至 ( 所 少存在 一点 c∈ ( ,) 使 n6 , 厂c ≠ gc, ,口 () () 但 ( )一 g 口 , ( )一 g 6 ()厂 6 () 情 形 一 ()> g c , c () 此时
a 一 b 一 ( 口一 6 )
至少 存 在 一 个 值 , 厂( 使 n+ Ob一 口 )一 ( )
D 一 口
因为 X 当P> 1 为单调增 函数 , < < a 时 b ,
所 以
6 < < n川 ,
或 厂() ( ) 6 一厂 口 一 ( + 6 a ) 6 ( - ) (
关 于拉格 朗 日中值 定理 的证明及 应用有 许多
专 门的研 究 , 利用 拉格 朗 日中值定 理 证 明不 等 式 有许 多方便 之 处. 文 着重 介 绍 如何 利 用拉 格 朗 本 日中值定 理来分 析证 明一些 常见 的不 等式 。
又因为
fO 引≤ 1 S C
所 以原式 成立 。
.
a
两边 同 时取绝对 值
li —s I S — I n s i Y — ( ) n l C O
即
证 明 设 , z ( )= lx ( n ,z> O , 其在 [ , )则 口 6 ]上连 续 , 口 6 上 可导 , f ( )= . 在( ,) 且 z : : 由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主要写在不等式证明过程中常用到的几种中值定理,其中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的应用中讲了三种方法:直接公式法、变量取值法、辅助函数构造法.在泰勒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的应用中,给出了泰勒公式中展开点选取的几种情况:区间的中点、已知区间的两端点、函数的极值点或最值点、已知区间的任意点.同时对各种情况的运用范围和特点作了说明,以便更好的运用泰勒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并对柯西中值定理和积分中值定理在证明不等式过程中的应用问题作简单介绍.关键词: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泰勒公式;柯西中值定理;积分中值定理;不等式AbstractThis paper idea wrote in inequality proof of use frequently during several of the mean value theorem, which in the Lagrange mean value theorem proving inequalit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methods to speak: direct formula method, variable value method, the method to construct auxiliary func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proof inequalities of the Taylor mean value theorem , which gave Taylor formula on the point in several ways: the point of the interval, the interval of two known extreme, the function extreme value point or the most value point, the interval of known at any point. And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of all kinds of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at were explained, in order to better use Taylor of the mean value theorem to testify inequality. And Cauchy mid-value theorem and integral mean value theorem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to prove the inequality were briefly discussedKey words :The Lagrange Mean Value Theorem;Taylor's Formula;Cauchy Mean Value Theorem;Inequality;The Mean Value Theorem for Integral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1 引言 (1)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2)2.1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2)2.2 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 (2)2.2.1 直接公式法 (2)2.2.2 变量取值法 (4)2.2.3 辅助函数构造法 (5)3 泰勒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7)3.1 泰勒中值定理 (7)3.2 利用泰勒公式证明不等式 (7)3.2.1 中点取值法 (7)3.2.2 端点取值法 (9)3.2.3 极值取值法 (9)3.2.4 任意点取值法 (11)4 柯西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14)4.1 柯西中值定理 (14)4.2 利用柯西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 (14)5 积分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16)5.1 积分中值定理 (16)5.2 利用积分证明不等式 (16)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1 引言不等式也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中重要方法和工具.中值定理包括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及泰勒中值定理以及积分中值定理等.以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也称微分中值定理)为中心,介值定理是中值定理的前奏,罗尔定理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特殊情形,而柯西中值定理、泰勒中值定理及定积分中值定理则是它的推广.利用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是比较常见和实用的方法.人们对中值定理的研究,从微积分建立之后就开始了以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柯西中值定理组成的一组中值定理是整个微分学的理论基础,它们建立了函数值与导数值之间的定量联系,中值定理的主要作用在于理论分析和证明;应用导数判断函数上升、下降、取极值、凹形、凸形和拐点等项的重要性态.此外,在极值问题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微分中值定理是数学分析乃至整个高等数学的重要理论,它架起了利用微分研究函数的桥梁.微分中值定理从诞生到现在的近300年间,对它的研究时有出现.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对中值定理的新证明进行了研究,仅在国内发表的文章就近60篇.不等式的证明不仅形式多种多样,而且证明方式多变,常见的方法有: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利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利用函数的极值或最值证明等,在众多方法中,利用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比较困难,无从下手,探究其原因,一是中值定理的内容本身难理解,二是证明不等式,需要因式而变,对中值定理的基础及灵活性要求较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常遇到不等式的证明问题,不等式是初等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我们有必要把这类问题单独拿出来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共性,以方便我们日后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2.1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拉格朗日(grange ,1736-1813,法国数学家,力学家,文学家).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设函数()x f 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在开区间()b a ,内可导,则在开区间(b a ,)内至少存在一点0x ,使得()0'x f =ab b f a f --)()( (1) 或 ()()a f b f -=()()a b x f -0'. (2)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罗尔定理的推广,即罗尔定理是拉格朗日定理当()()b f a f =时的特殊情形.拉格朗日定理中,由于b x a <<0,因而可将0x 表示为)(0a b a x -+=θ,()10<<θ.这样(1)式还可表示为()b f =()a f +()[]a b a f -+θ',()10<<θ. (3)若令h a b +=,则有()()a f h a f -+=()h h a f ⋅+θ',()10<<θ. (4)一般称式(1)、(2)、(3)、(4)式为拉格朗日公式.2.2 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2.2.1 直接公式法例2.1 证明不等式2121-sin -sin x x x x ≤成立.分析 首先要构造一个辅助函数()x f ;a 由欲证形式构成“形似”的函数区间.b 运用拉格朗日公式来判断.证明 设()()21,,sin x x x x x f ∈=.由拉格朗日公式(2)可得()()2121'sin -sin x x f x x -=δ , ()21,x x ∈δ.等式两边同取绝对值,则有()2121-'sin sin x x f x x ⋅=-δ.而 ()δδδcos 'sin ===x x f .又因为 1cos 0≤≤δ.因此,就得到 2121-sin -sin x x x x ≤. 证毕.评注 此题如果单纯地应用初等数学的方法来证明,会难以得出结论,而应用了拉格朗日公式,再利用三角函数的简单知识,问题就游刃而解了.例2.2 证明不等式1212-arctan arctan x x x x ≤-,(12x x >)成立.分析 此题利用反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构造一个辅助函数()x x f arctan =,再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解出此题.证明 设()x x f arctan =,()x f 在[]21,x x 上满足拉格朗日定理的全部条件,因此有12arctan arctan x x -=2011x +(12x x -), ()210,x x x ∈. 因为11120≤+x ,可得 ≤-12arctan arctan x x 12x x -.例2.3[3] 证明())0,1(,)(11>->-<-<---b a p b a pa b a b a pb p p p p .证明 设函数,p x x f =)(,则,p p b a b f a f -=-)()(.不难看出)(x f 在区间[]a b ,上满足拉格朗日定理条件,于是存在[]a b ,∈ξ,使)(')()()(ξf b a b f a f -=-.由于()1'-=p px x f ,所以1-)('p p f ξξ=,上式为1)(--=-p p p p b a b a ξ.因为p x 当1>p 时为单调增函数,a b <<ξ,所以1-1-1-p p p a b <<ξ.两边同时乘以()b a p -,则得)()()(111b a pa b a p b a pb p p p -<-<----ξ,即 )()(11b a pa b a b a pb p p p p -<-<---, 证毕.2.2.2 变量取值法例2.4 证明不等式aa b a b b a b -ln <<- 成立,其中()0>>a b . 分析 (1)根据题中式子构造一个相似函数,()x x f ln =和定义区间()b a ,.(2)利用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将对数式整理成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所满足的形式,从而得出结论.证明 设()x x f ln =,()b a x ,∈.由拉格朗日公式(3),则有()θa b a a b a b a b --ln -ln ln +==. (1) 由不等式10<<θ,可推得()b a b a a <⋅+<θ-及aa b a b a a b b a b -)(-<-+-<θ. 代入(1),即 aa b a b b a b -ln <<-. 证毕. 评注 解此题关健在于观察要证明的不等式中把对数式a b ln 拆开成a b ln -ln ,再利用拉格朗日的公式来轻松地得出结论.例2.4 证明不等式()h h hh <+<+1ln 1,对一切1->h ,0≠h 成立. 分析 此题首先利用对数的有关知识,构造了一个辅助函数x ln ,再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解出此题.证明 由拉格朗日公式(4),令1=a ,x x f ln )(=.则有()()h hh h ⋅+=+=+θ11ln -1ln 1ln ,10<<θ.(1) 当0>h 时,由不等式 10<<θ ,可推得h h +<⋅+<111θ及h hh h h <⋅+<+θ11 . (2) 当01-<<h 时,由不等式10<<θ,可知0111>+>⋅+>h h θ.由于0>h , 可推(2)式成立,将(2)式代入(1)式,就可知不等式成立.评注 证明此种不等式的关健是构造一个辅助函数,再利用初等数学的有关知识来证明不等式.例2.5 证明若0≠x ,则x e x +>1.证明 令x e x f =)(,则)(x f 在R 上连续、可导,且x e x f =)('.情形一 当0>x 时,由拉格朗日定理知)(x ,0∈∃ξ使 )0(0-=-x e e e x ξ.整理有x e e x ξ=.因为1>ξe ,所以有x e x >.情形二 当0<x 时,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知)(0,x ∈∃ξ,使)0(0x e e e x -=-ξ.整理有ξxe e x =.因为此时10<<ξe ,三边同时乘以x ,x xe >>ξ0所以x e x >成立.综上所述,当0≠x 时,x e x >成立.从以上例题可以发现:灵活构造“b a ,”的取值,不仅可使证明过程简单,有时甚至是解题的关键.2.2.3 辅助函数构造法例 2.6[4] 设函数)(x f 在[]b a ,上连续,在()b a ,内可导,又)(x f 不为形如B Ax +的函数.证明至少存在一点)(b a <<ξξ,使ab a f b f f -->)()()('ξ. 证明 做辅导函数 )()()()()(a x ab a f b f a f x g ---+=, 则()x g 为形如B Ax +的函数.因为)(x f 不为形如B Ax +的函数,所以至少存在一点),(b a c ∈,使)()()()(),()(b g b f a g a f c g c f ==≠,但.情形一 )()(c g c f >,此时ab a f b f ac a f a c a b a f b f a f a c a g c g a c a f c f --=--⎥⎦⎤⎢⎣⎡---+=-->--)()()()()()()()()()()( 即 ab a f b f ac a f c f -->--)()()()(. 因为[][]b a c a ,,⊂,所以由中值定理知)(c a ,1∈∃ξ,使 ac a f c f f --=)()()('1ξ , 从而有 a b a f b f f --=)()()('1ξ. 情形二 )()(c g c f >,此时ab a f b f a b ac a b a f b f a f b f c b c g b g c b c f b f --=-⎥⎦⎤⎢⎣⎡---+-=-->--)()()()()()()()()()()(, 即 ab a f b fc b c f b f -->--)()()()(. 因为[][]b a b c ,,⊂,所以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2b c ∈∃ξ使得 ()()()cb c f b f f --=2'ξ, 从而有 ()()()a b a f b f f -->2'ξ. 综上所述,在()b a ,内至少有一点ξ使原式成立. 证毕. 许多证明题都不能直接应用定理进行证明.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问题时,如何构造辅助函数,是证明的关键.3 泰勒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3.1 泰勒中值定理泰勒中值定理 如果函数)(x f 在含有0x 的开区间()b a ,内有直到1+n 阶导数,则对任一点),(0b a x ∈,有10)1(02000)()!1()()(!))(()(!2)(''))((')()(++-++-+⋅⋅⋅+-+-+=n n n o o o x x n f x x n x n f x x x f x x x f x f x f ξ 其中ξ是0x 与x 之间的某个值,上式称为)(x f 按)(0x x -的幂展开的n 阶泰勒公式.下面就泰勒中值定理中函数展开点),(b a x ∈的不同情况来证明不等式.3.2 利用泰勒公式证明不等式3.2.1 中点取值法选区间中点展开是较常见的一种情况,然后在泰勒公式中取x 为适当的值,通过两式相加,并对某些项进行放缩,便可将多余的项去掉而得所要的不等式.下面以实例说明.例3.1[5] 设在区间()b a ,内,)(''x f > 0,试证:对于()b a ,内的任意两个不同点1x 和2x ,有 2)()()2(2121x f x f x x f +<+. 证明 将)(x f 分别在a 及b 处展开,得 ()()()()()()20000!2'''x x f x x x f x f x f -+-+=ξ, 其中ξ是0x 与x 之间的某个值.上式中分别取1x x =及2x ,()()()()()()0120110101,,!2'''x x x x f x x f x f x f ∈-+-+=ξξ; ()()()()()()()20202202002,,!2'''x x x x f x x x f x f x f ∈-+-+=ξξ. 上面两式相加,得()()()()()()()202!2''!2''222011021x x f x x f x f x f x f -+-+=+ξξ. 因为0)(''>x f ,所以,()()()0212x f x f x f >+,即()()222121x f x f x x f +<⎪⎭⎫ ⎝⎛+. 注 (1)若题中条件“0)(''>x f ”改为“0)(''<x f ”,而其余条件不变,则结论改为 ()()222121x f x f x x f +>⎪⎭⎫ ⎝⎛+. (2)若例1的条件不变,则结论可推广如下: 对()b a ,内任意n 个不同点n x x x ⋅⋅⋅21,及1λ,2λ,)1,0(,∈⋅⋅⋅n λ且∑==ni 111λ,有()∑∑==<⎪⎭⎫ ⎝⎛ni i i n i i i x f x f 11λλ. 例3.2 设函数)(x f 在区间[a ,b]上二阶连续可导,且0)2(=+b a f ,证明 ()(),243a b M dx x f ab -≤⎰其中()x f M b x a ''max ≤≤=. 证明 将)(x f 在20b a x +=处展开,得 ()()()()()()20000!2'''x x f x x x f x f x f -+-+=ξ. 其中ξ是 0x 与x 之间的某个值. 因为0)2(=+b a f ,所以有 ()()()()()2000!2'''x x f x x x f x f -+-=ξ, 上式在[]b a ,作定积分,然后取绝对值 ()()()()()⎰⎰⎥⎦⎤⎢⎣⎡-+-=ba ab dx x x f x x x f dx x f 2000!2'''ξ ()()()()32020-24-2-''21a b M dx x x M dx x x f b a b a =≤=⎰⎰ξ.即 ()()324a b M dx x f ba -≤⎰.3.2.2 端点取值法当条件中出现0)(')('==b f a f ,而欲证式中出现厂)(''),(),(ξf b f a f ,展开点常选为区间两端点,,b a 然后在泰勒公式中取x 为适当的值,消去多余的项,可得待证的不等式.例3.3 函数)(x f 在区间[a ,b]上二阶可导,且0)(')('=+b f a f ,证明:在()b a ,内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24''a b a f b f f --≥ξ.证明 将)(x f 分别在a 及b 处展开,得()()()()()()()x a a x f a x a f a f x f ,,!2'''121∈-+-+=ξξ; ()()()()()()()b x b x f b x b f b f x f ,,!2'''222∈-+-+=ξξ. 上面两式中取2ba x +=,()()()212!2''2'2⎪⎭⎫ ⎝⎛-+-⋅+=⎪⎭⎫⎝⎛+a b f a b a f a f b a f ξ;()()()222!2''2'2⎪⎭⎫ ⎝⎛-+-⋅-=⎪⎭⎫⎝⎛+a b f a b b f b f a b f ξ.上面两式相减,并由0)(')('=+b f a f ,得()()()()()()()()122122''''8)(''''8ξξξξf f a b f f a b a f b f +-≤--=-. 记()()(){}21''''max ''ξξξf f f ⋅=. 其中,21ξξξ或=. 于是,有()()()()()()()()224'',''4a b a f b f f f a b a f b f --≥-≤-ξξ即.3.2.3 极值取值法当题中不等式出现函数的极值或最值项,展开点常选为该函数的极值点或最值点.例 3.4[6] 设函数)(x f )在区间()b a ,内二阶可导,且存在极值)(c f 及点),(b a p ∈,使0)()(<p f c f ,试证:至少存在一点),(b a ∈ξ,使0)('')('<ξf c f .证明 将)(x f 在c x =0处展开,得 ()()()()()()22'''c p f c x c f c f x f -+-+=!ξ, 其中,ξ 介于c 与x 之间. 上式取p x =,并由0)('=c f ,得()()()()2!2''c p f c f p f -+=ξ, 其中ξ介于c 与p 之间. 两边同乘以)(c f ,得()()()()()()22!2''c p c f f c f c f p f -+=ξ, (1)当⎪⎭⎫⎝⎛+∈2,0b a a x 时,上式取a x =,得()()()()()()02200,,''8!2''x a f a b x a f x f ∈-≤-=ξξξ. 即()()()028''x f a b f -≥ξ.(2)当⎪⎭⎫⎝⎛+∈2,0b a a x 时,上式取b x =,同理可得()()()()b x x f a b f ,,8''002∈-≥ξξ.由(1)及(2)得,存在),(b a ∈ξ,使得()()[]()x f a b f b a x ,2max 8''∈-≥ξ.再由)(''x f 的连续性,得[]()()[]()x f a b x f b a x b a x ,2,max 8''max ∈∈-≥注 (1)当题中条件“连续”去掉,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可改为在()b a ,内至少存在一点 ,使得()()[]()x f a b f b a x ,2max 8''∈-≥ξ成立(2)当题中条件添加[]0)(max ,≠∈x f b a x 时,结论可改为:在()b a ,内至少存在一点η,使得[])(max )(8)('',2x f a b f b a x ∈-≤η成立. 3.2.4 任意点取值法当题中结论考察)(''),('),(x f x f x f 的关系时,展开点常选为该区间内的任意点,然后在泰勒公式中取x 为适当的值,并对某些项作放缩处理,得所要的不等式.例3.5[7] 函数)(x f 在区间[]b a ,上二阶可导,且)(x f ≤A ,)(''x f ≤ B ,其中A ,B 为非负常数, 试证:()()a b Ba b A x f -+-≤22',其中),(b a x ∈. 证明 将)(x f 在),(0b a x ∈处展开, ()()()()()()20000!2'''x x f x x x f x f x f -+-+=ξ, 其中ξ介于0x 与x 之间. 上式中分别取a x =及b ,()()()()()()()01201000,,!2'''x a x a f x x x f x f a f ∈-+-+=ξξ; ()()()()()()()b x x b f x x x f x f b f ,,!2'''02202000∈-+-+=ξξ. 上面两式相减,得()()()()()()()()[]2012020''''21'x a f x b f a b x f a f b f ---+-=-ξξ.即()()()()()()()()[]2012020''''21'x a f x b f a b a b a f b f x f -------=ξξ.故()()()()()()()()()[]2012020''''211'x a f x b f a b a f b f a b x f -+--++-≤ξξ ()()()[]202022a x x b a b Ba b A -+--+-≤()a b B a b A -2-2+≤.即()()a b Ba b A x f -+-≤22',再由0x 的任意性, 故有()()a b Ba b A x f -+-≤22',其中),(b a x ∈. 例3.6 函数)(x f 在区问[]b a ,上二阶可导,且0)()(==b f a f ,)(''max ],[x f M b a x ∈=,试证()()123a b M dx x f ba-≤⎰. 证明 将)(x f 在[]b a t ,∈处展开,()()()()()()2!2'''t x f t x t f t f x f -+-+=ξ, 其中车ξ于t 与x 之间. 上式中分别取a x =及b ,()()()()()()()t a t a f t x t f t f a f ,,!2'''121∈-+-+=ξξ; ()()()()()()()b t t b f t x t f t f b f ,,!2'''222∈-+-+=ξξ.上边两式相加,得()()()()()()()[]2221''''412'21t b f t a f t b a t f t f -+---+-=ξξ. 上式两端在[]b a ,上对t 作积分,()()()()()()()[]⎰⎰⎰-+---+-=b ab a badt t b f t a f dt t b a t f dt t f 2221''''412'21ξξ()()()()()[]d t t b f t a f dt t f b ab a ⎰⎰-+---=2221''''41ξξ.于是有()()()()()[]d t t b f t a f dt t f b ab a⎰⎰-+--=2221''''81ξξ,()()()[]()()⎪⎭⎫ ⎝⎛-+-≤⎰⎰⎰bab a badt t b f dt t a f dt t f ]''[''812221ξξ ()()()128322a b M dt t b dt t a M bab a -=⎪⎭⎫ ⎝⎛-+-≤⎰⎰. 即()()123a b M dx x f ba-≤⎰. 注 从不等式的特点出发,应用实际范例给出了泰勒公式中展开点选取的几种情况:区间的中点,已知区间的两端点,函数的极值点或最值点,已知区间的任意点.同时对各种情况的运用范围和特点作了说明,以便更好地运用泰勒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4 柯西中值定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4.1 柯西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 设函数()x f ,()x g 满足 (1)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 (2)在开区间()b a ,内可导; (3)对任一()b a x ,∈有()0≠x g ,则存在()b a ,∈ξ, 使得()()[]a f b f -/()()[]a g b g -=()ξ'f /()ξ'g . 4.2 利用柯西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例4.1 设函数()x f 在()11,-内可微,()()1',00==x f f ,证明:在()1,1-内,()1f x <.证明 引入辅助函数(),g x x =在[][]()()()0,,1,1x x o x ∈-或上应用柯西中值定理,得()()()()()().'1'0-0-ξξf f g x g f x f ==因为()()()00,00,1,f g f x '==≤且所以()()()()1 1.f x f f x x g x ξ'=≤⇒≤≤例4.2[8] 证明不等式()1ln 0.x x x +>>证明 令()(()ln ,1,f x x x g x ==则上式转化为()()()0.f x g x x >>由于上应用柯西中值定理,得()()()()()()()()0,0f x f x f f g x g x g g ξξ'-=='-于是()()x g x f >又转化为()()ξξ''g f >.因为()()(ln 1f g ξξξξξ+'==+'而当(00,x ξξ>>>所以()()()()()()1,f f g f x g x g ξξξξ'''>⇒>⇒>'即(1ln x x ++>例4.3[9] 若1202x x π<<<,求证:()21112cos cos .x x x e e x x e ->-证明 证明()21112cos cos x x x e e x x e ->-,实际上只需证21112cos cos x x x e e e x x ->-, 设()()()()[]12,cos ,,,t f t e g t t f t g t x x ==则在上,满足柯西中值定理条件, 所以()()()()()()2121''f x f x f c g x g x g c -=- ()12,c x x ∈. 即 2121cos cos sin x x ee e e x x c-=-- 1202x c x π<<<<. ()()()2111212121cos cos cos cos cos cos sin x x x cc e e x x e x x e x x e c-=->->-. 其中用到11sin x e c>及是单调增加函数.5 积分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5.1积分中值定理定理5.1(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若()x f 在区间[]b a ,上连续,则在[]b a ,上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a b a a b f dx x f b≤≤-=⎰ξξ定理5.2(推广的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若()()x g x f ,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且()x g 在[]b a ,上不变号,则在[]b a ,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b a dx x g f dx x g x f bab a≤≤=⎰⎰ξξ,.5.2 利用积分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 例5.1[11]证明10112101109<+<⎰dx xx . 证明 估计积分()()dx x g x f ba⎰的一般的方法是:求()x f 在[]b a ,的最大值M和最小值m ,又若()0≥x g ,则()()()()dx x g M dx x g x f dx x g m bababa⎰⎰⎰≤≤.本题中令()()()100,119≤≤≥=+=x x x g xx f ,. 因为[]1,011121∈≤+≤x x ,. 所以1011212101109109109=<+<=⎰⎰⎰dx x dx xx dx x . 例5.2 证明2241222e dx e ex x ≤≤⎰--.证明 在区间[]2,0上求函数()x x e x f -=2的最大值M 和最小值m .()()xx ex x f --='212,令()0='x f ,得驻点21=x . 比较⎪⎭⎫⎝⎛21f ,()0f ,()2f 知4121-=⎪⎭⎫ ⎝⎛e f 为()x f 在[]20,上的最小值,而()22e f =为()x f 在[]20,上的最大值.由积分中值定理得()()0202220412-≤≤-⎰--e dx e ex x ,即2241222e dx e e x x ≤≤⎰--.注 由于积分具有许多特殊的运算性质,故积分不等式的证明往往富有很强的技巧性.在证明含有定积分的不等式时,也常考虑用积分中值定理,以便去掉积分符号,若被积函数是两个函数之积时,可考虑用广义积分中值定理.如果在证明如1和2例题时,可以根据估计定积分的值在证明比较简单方便.结束语中值定理是一条重要定理,它在微积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挖掘渗透在这一定理中的数学思想,对于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说“数学的生命力在于联系”.数学中存在着概念之间的亲缘关系,存在着理论结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存在着方法和理论之间的联系,存在着这一分支邻域与那一分支邻域等各种各样的联系,因此探索数学中各种各样的联系乃是指导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思想.实际上,具体地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是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数学的真正任务就在于揭示数学对象之间、数学方法之间的内在固有联系,这一任务的解决不断推动数学科学向前发展.中值定理在一些等式的证明中,我们往往容易思维定式,只是对于原来的式子要从哪去证明,很不容易去联系其它,只从式子本身所表达的意思去证明.今后应当注重研究中值定理各定理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应用中值定理解决不等式的证明.参考文献[1] 高尚华.华中师范大学第三版.数学分析(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6).[2] 董焕河、张玉峰.高等数学与思想方法[M].陕西:西安出版社,2000,(09).[3] 高崚峰.应用微分中值定理时构造辅助函数的三种方法[J].四川: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7):18-19.[4] 张太忠、黄星、朱建国.微分中值定理应用的新研究[J].江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12-14.[5] 张元德、宋列侠.高等数学辅导30讲[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6).[6]AI Jing-hua.Characters Equal Defini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Convex Function[J].Journal of Kaifeng University, Vol.17,No.2,Jun.2003:132-136.[7] 钟朝艳.Cauchy中值定理与Taylor定理得新证明[J].云南:曲靖师专学报.1998,(9):9.[8] 荆天.柯西中值定理的证明及应用[J].北京: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06):14.[9] 葛健牙、张跃平、沈利红.再探柯西中值定理[J].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23.[10]刘剑秋、徐绥、高立仁.高等数学习题集(上)[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7,(07).[11] 刘法贵、左卫兵.证明积分不等式的几种方法[J].高等数学研究,2008,(06).[12] 蔡高厅.高等数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06).[13] W. Rmdin, Principle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Second edition)[J]. Mc Graw-Hill , New York, 1964,(09):96-102.致谢从2008年9月到现在,我在黄淮学院已经渡过接近四年的时光.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回想起大学生活的日日夜夜,百感交集.在大学学习的四年时间里,正是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同学们的热情关照、家人的理解支持,给了我力量,从而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本论文是在导师钟铭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他对数学理论在经济,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的想法和建议,使学生受益匪浅、铭刻终生.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感谢数学科学系其他老师讲授的数学基础课程,为我夯实了数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他们是李东亚老师、魏本成老师、庞留勇老师、侯亚林老师等.感谢数学系全体领导、老师、同学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此外我还感谢室友冯克飞、王宁对我的论文完成过程中给我的指导,她们深厚的数学功底以及对数学应用软件操作等方面的知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最后深深地感谢我的父母,把最诚挚的感谢送给他们,感谢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以及为我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