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地球

合集下载

《我们的地球》教案

《我们的地球》教案

一、教案简介《我们的地球》是一部关于地球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纪录片。

本教案旨在通过观看该片,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2. 认识地球生态环境的现状,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 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污染、破坏等。

4.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资源等。

2. 地球生态环境的现状: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污染、破坏等。

4. 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与措施。

四、教学过程1. 观看《我们的地球》纪录片,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针对纪录片中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地球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总结纪录片中的重点内容,强调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保护地球环境的措施。

五、课后作业1. 总结纪录片中提到的地球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思考自己生活中能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地球环境,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六、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对地球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我们的地球》纪录片。

2. 教学PPT。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4. 课后作业模板。

八、教学建议1. 在观看纪录片前,向学生简要介绍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观看纪录片时,鼓励学生做好笔记,以便后续讨论和总结。

3. 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在课后,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践行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理念。

看看我们的地球好的句子

看看我们的地球好的句子

看看我们的地球好的句子
1.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2. 地球上有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如大峡谷、瀑布和珊瑚礁。

3.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令人惊叹,我们能够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4. 地球给予我们宝贵的资源,如清水、森林和矿物。

5. 地球上的人类文明丰富多彩,拥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6.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并珍惜它。

7. 地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都充满了无尽的探索和发现的机会。

8.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感受和美丽的景色。

9. 地球上的各个地区各具特色,我们可以通过旅行来领略不同地方的风景和文化。

10. 地球上的日出和日落是迷人的壮丽景观,值得我们驻足欣赏。

了解我们的地球

了解我们的地球
3. 平流层:对流层之上是平流层,它从12公里高处开始,向上延伸至约50公里高处。 平流层内空气运动较为平稳,天气现象相对较少。平流层内富含臭氧(O3),这是 其最重要的特征。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表面免受 辐射伤害。平流层的温度和湿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平流层的成分主要由氮气 (78.08%)、氧气(20.94%)和其他少量气体组成。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072,000平方千米,这包括了陆地和海洋。陆地面积约为148,940,000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约29.2%。
地球大气层组成
1.地球大气层组成及结构
探索我们的地球:地球大气层组成
地球大气层,又称大气圈,位于地表上方约100公里的空间,包围着整个地球。大气层由不同成分组 成,它们的密度和特性随着高度而变化,从而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4. 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的顶部,从50公里高处开始,向上延伸至约200公里 高处。臭氧层中臭氧的含量约为1%。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南极臭氧层空洞、平 流层中部和高层。南极臭氧层空洞是地球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主要成分是氧气 (约占90%)和臭氧(约占10%)。其他成分还包括氮气和其他微量气体,如二氧 化碳和甲烷。
03
地球的环境问题
地球资源过度消耗
1. 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地球资源的供应是有限的,包括水、土壤、森林、 矿产等,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资源的消耗 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再生能力,导致地球资源的持续衰退。
2. 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然而传统 能源的过度消耗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和 酸雨等。同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仍然不足,导致地球资源消耗的 紧迫性进一步加剧。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们的地球》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们的地球》含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教案《我们的地球》含反思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大班教案《我们的地球》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幼儿初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知道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真正的做到从“我”做起来,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我们的地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知道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真正的做到从“我”做起来。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幼儿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愿望,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知道地球上的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保护它们。

活动准备1.地球在宇宙中的图片。

2.地球美丽的风光图(如美丽的山,清澈的水,各种植物,动物,人等等)。

3.地球灾难的图片(如被污染的河流,乱砍乱伐造成的土地沙漠化,追捕残杀中奔跑的小动物,工厂,汽车排出的大量废气等等)物质准备:地球仪一个。

幼儿的绘画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导入:(实物导入)教师出示地球仪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你都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它?二. 基本部分1.播放课件——地球在宇宙中的图片。

初步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活动规律。

让幼儿知道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颗很小很小的星体。

2.播放课件——地球美丽的风光图。

(1)请幼儿观看图片提问:地球上都有什么?地球上的风光是什么样的?美不美丽?(2)教师小结:地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星球。

上面有着清澈的湖水,碧绿的山脉,生长着鲜艳的花朵,各种各样的植物,还居住着我们人类和形形色色的动物。

地球上的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3)人们本应和平共处,互相关心帮助,谁也离不开谁。

我们的地球作文

我们的地球作文

我们的地球作文我们的地球作文(合集10篇)我们的地球作文1曾经有人给我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人类第一次蹬上太空,看到地球是一个白蓝相间、透明如洗的水晶球;可是,是隔30年,当人类再一次蹬上太空时,所看到的情景却截然不同。

以往晶莹剃透的地球,如今表面增添了许多灰黑色的气体,可想而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气污染。

听了这个故事。

我心中如海浪汹涌澎湃。

总有一些感叹在我脑海中浮现。

俗话说:“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园。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了这个家园、为了这片土地,做出自己应进的义务。

可是仍然还有一些人,在不断的滥用化学物,来破坏我们美丽的家―地球。

据统计,在以地球为中心的方远几百万里以内都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所以我们更应该爱护我们的家。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到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以有了悠久的历史。

人类不断声息繁衍,使我们的地球更具有了活力。

可是,在人类声息繁衍的同时地球在逐步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

有人说:“资源枯竭了还可以再生。

”可是在泥土下面,蕴藏的资源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再生的。

他们必须经过无数次风雨的洗理和地壳的变迁,才能形成。

所以我们人类不能不加截止的开采,应该用自己的爱去呵护每一份资源。

为了地球能更美丽;为了人类更好的声息繁衍;为了花更美,草更绿。

让我们共同携手,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行动,来谱出最美的诗篇吧!我们的地球作文2地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排列为第三颗,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

地球以赤道为界分为两大部分:南半球和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

北半球和南半球各有一条重要的线,分别叫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当太阳的轨迹运行到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

当太阳的轨迹运行到南回归线时则正好相反。

地球拥有一个由78%的氮气、21%的氧气和1%混合微量其他包括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组成的厚密大气层。

其中浓度相对较高的那部分叫臭氧层,臭氧层是地球表面和太空之间的缓冲,它在地球上空形成一把“保护伞”,将太阳光中99%的紫外线过滤掉,这对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十分重要!经过人类的探索,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看看我们的地球排比句

看看我们的地球排比句

看看我们的地球排比句
1、看看我们的地球,是我们灵魂的归宿,是植物的根须,是动物的栖息地。

2、看看我们的地球,地球赋予我们智慧,地球赋予我们青春,地球赋予我们情感,地球,是我们大家赖以生存的家园!
3、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是我们辛勤劳动的土地,是我们分享快乐与智慧的学堂,是我们温暖的家。

4、地球是母爱,滋养世界万物,地球是父爱,承载宇宙万物,地球是家庭,和睦繁荣。

5、看看我们的地球,滋润万物,看看我们的地球,承载人类繁衍,看看我们的地球,迎来宇宙的春天。

6、看看我们的地球,有欢笑,有悲伤,有苦闹,有我们在一起。

我们的地球

我们的地球
地球什么样
地球是个大圆球, 浑身穿着花衣裳。 那绿色的地方, 是森林、田野和牧场。 那蓝色的地方, 是河流、湖泊和海洋。 那黄色的地方, 是沙漠里黄沙在飞扬。 那白色的地方, 是南极、北极冰雪白茫茫。 地球,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 地球,载着我们在宇宙中飞翔……
读一读书上P73麦哲伦的故事
古代中国:天圆地方; 古代巴比伦:地是圆的,大地周围是河流; 古代欧洲:大地是一个平面,海的尽头是无底洞。 古希腊:有些哲学家认为大地是一个球体,但不 能确定。
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 一大成就。 他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
麦哲伦航行路线
麦哲伦航行 的小故事






大峡谷


火眼精金,
阿尔及利亚

演讲稿我们的地球

演讲稿我们的地球

演讲稿我们的地球
我们的地球。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地球面
临着诸多挑战,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

首先,环境污染是当前地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大量废气、废水排放,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其次,气候变化也是地球面临的严峻挑战。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冰川
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造成了极大影响。

我们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再者,资源枯竭也是地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
导致资源消耗速度加快,许多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我们要倡导节约资源的理念,推广循环经济,减少浪费,合理利用资源,共同保护地球的资源宝库。

总而言之,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
力量。

我们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地球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地球

火山活动情况分类 1、活火山 指现代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 梅拉 皮火山. 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吐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本 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三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我国近期火山活动 以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最为有名。大陆上,仅6年前在新疆 昆仑山西段于田的卡尔达西火山群有过火山喷发记录。火山喷发形成了 一个平顶火山锥.2、死火山 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 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 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我国 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圆约12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99个孤立的火 山锥,其中狼窝山火山锥高将近1900米.3、休眠火山 指有史以来曾经 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 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 能力。如我国长白山天池,曾于1327年和1658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 有多次活 动。目前虽然没有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 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目前正处于休眠状态。应该说明 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 火山也可以“复活”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一直认为意大利的 维苏威火山是一个死火山,在火山脚下,人们建筑起许多的城镇,在火 山坡上开辟了葡萄园,但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高温的火山 喷发物袭占了毫无防备的庞贝和赫拉古农姆两座古城,两座城市及居民 全部毁灭和丧生。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 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 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 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 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 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 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 层。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 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 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 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 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 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 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 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 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年、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 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 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 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 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 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 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 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 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至1300米的深层一是盆地纵向含油层系多,油藏埋深跨度大。从太古界、
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到新生界辽河盆地共发现19套含油层系, 油藏埋深从550米到4050米,是典型的小而肥的复式油气区。 二是盆地 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根据现有资料认识,仅盆地 陆上就发育一级断层8条,二级断层20条,三级断层400余条,四级断层 1200条以上,形成三凸四凹7个一级构造单元,35个二级构造单元,83个 三级构造单元,800多个四级断块,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 三是储 层类型多,物性变化大,非均质严重,储层岩性以正常沉积的各种类型 的砂岩为主,也有火山岩、碳酸盐岩和变质岩等特殊岩性油藏,储层空 间类型多样,储层孔隙度从3%到35%,且受沉积等因素影响,储层非均 质严重。四是受多期构造、多种沉积、多种储层岩性影响,辽河盆地油 藏类型多样,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深度变化大。按圈闭成因可划分为 构造、岩性和地层三种油气藏,进一步可细分为18种油藏类型,若按油 气水分布特征又可划分为9种类型。原始含油饱和度47%至75%,已探明油 藏的含油丰度从每平方公里不足10万吨到上千万吨。五是油品类型多, 原油物性变化大。有凝析油、稀油、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和高凝 油。通过30多年的开发,辽河盆地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稠油和高凝油生 产基地。六是稠油埋藏普遍较深,其中埋深1300米至1880米的超深层储 量为3.35亿吨,占稠油动用储量的42.2%,埋深在900米

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氧气含量少,利用这一低压缺氧环境,可提高人体的体力 耐力素质,故其成为体育界耐力训练的“宝地”。1968年第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高 原城市墨西哥城举行,来自非洲高原的运动员,囊括了中长跑和马拉松的5项冠军及5 项亚军、2项第三名的好成绩。此后,高原成了世界各国体育界中长跑、马拉松、竞走 等耐力项目的训练“宝地”。另外高原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 源非常丰富。高原区水的沸点低于100℃,如用普通饭锅煮饭,则会夹生。高差小是高 原与山脉的不同之处,尽管其产生方式可以相同。不过,高原地区易受河流和冰川的 侵蚀 和切割。古老的褶皱山系受到侵蚀之後,隆起成为高原,于是开始再一次经受侵 蚀作用。例如︰比利时的亚耳丁、斯堪的那维亚的菲耶尔德(Fjeld)高原以及阿帕拉契 山系内的阿利根尼-坎伯兰高原。在其他地方,切割作用更加彻底,所以原始的高原表 面几乎没有什么残馀。这种原始表面是从一致的峰高推断出来的,所以,对于是否有 这样的侵蚀面存在,已经在地貌学者当中引起了争论。苏格兰高地就是这样一个地区, 那里已假定有原始侵蚀面,但个别几个平面是否存在常有争论。除了对选定侵蚀面提 出问题以外,隆起的地区还可能经历过严重的翘曲作用,因而我们无法肯定是先前的 一个海拔低的平原隆起的结果。在干旱和干旱地区,切割作用常导至形成平板状地体, 尤其是如有坚固的盖顶岩石存在的话。这就是美国西南部典型的边疆景色,那里的原 始地面已被侵蚀成为台地和地垛(较小的平顶山)。由于地势高,高原常造成其独有的 局部气候。在盆地和山脉地形中,高度连同周围大山造成的遮雨效应一起发生作用, 产生出乾旱和半乾旱环境。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顾名思义,是“球”形的。不过,对于“球”形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相 当长的过程。 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从球形最完美这一概念出发,认为地球 是球形的。到了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 地影是一个圆形,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也早 已提出地球呈现球形的看法。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5艘海船,用3年时间, 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从此,人们便一致把 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 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他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严历山大城之间的子 午线长,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25万希腊里(39600公里),与实际长度只差340公里, 这在2000多年前实在是了不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7世纪末,人们对地球是正 圆球的主张开始有了怀疑。1672年,法国天文学家李希通过测定,发现地球赤道的重 力比其他地方都小,提出大地是扁球形的主张。 17世纪末,英国大科学家牛顿研究了 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形,而是一个赤道 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1735~1744年 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个测量队分别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 确实为椭球体。 本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 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 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通过实测和分析,终 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公里,极半径为6356.76公里,赤 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为40075公里和39941公里。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 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 看起来,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 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 “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 。其实地球确 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

各地对丘陵的定义不十分一样。在相对而言比较平坦的地方高度差50米就 可能可以被称为丘陵,而在山地附近可能在高度差100到200米以上才会被称 为丘陵。 结构丘陵的形态和结构相当“偶然”: 它没有非常明显的地形构 造这反应了丘陵形成时风化过程的因素丘陵中的河流很少象山脉那样流向平 行。这是因为丘陵的形成原因往往与山脉的形成原因不同。山脉一般是通过 地壳运动造成的褶皱和断层,河流一般沿这些断层流行,因此一般在山脉平 行。丘陵中的居民点即有在高处的,也有在低处的,很少有一至的特征(其 主要原因在于过去人类建立居民点时考虑日照时间、水源、背风等因素,而 丘陵地区这些因素非常混杂,因此成立的居民点也非常多样)同样地丘陵地 区的田野的排布也非常多样在善于耕作的丘陵地区丘陵的小结构就更加明显 了:丘陵地区内的田野面积一般比较小,每块田野里的作物也不同,往往粮 食、蔬菜、果园和树林混合。按相对高度分为 :200米以上为高丘陵 ,200 米以下为低丘陵 ;按坡度 陡峻程度分为 :>25°以上称陡丘陵,<25°称 缓丘陵; 按不同岩性组成可分为:花岗岩丘陵、火山岩丘陵、各种沉积岩丘陵, 如红土丘陵、黄土梁峁丘陵等;按成因又可以分为:构造丘陵、剥蚀-夷平丘 陵 、火山丘陵、风成沙丘丘陵、荒漠丘陵、岩溶丘陵及冻土丘陵等;按分布 位臵可分为:山间丘陵、山前丘陵、平原丘陵,在洋底,称为海洋丘陵等。 丘陵地区,尤其是靠近山地与平原之间的丘陵地区,往往由于山前地下水与 地表水由山地供给而水量丰富,自古就是人类依山傍水,防洪、农耕的重要 栖息之地,也是果树林带丰产之地。因其风景别致,可辟为旅游胜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