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过充短路添加剂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和环保的储能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是其中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决定了电池的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研究人员借助添加剂来改善电解液的性能。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添加剂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会发生空化现象,即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浓度不均匀。
这会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和内阻增加,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
添加剂可以通过控制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和稳定性,减缓空化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其次,添加剂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当前锂离子电池由于高能量密度和材料特性的限制,存在着过热、短路和燃烧等安全隐患。
添加剂可以作为界面活性剂,调节电解液与电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电池内部的过电位和电解液的挥发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第三,添加剂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性能。
在低温下,锂离子的迁移和扩散速率会降低,导致电池的性能下降。
通过加入某些添加剂,可以降低电解液的凝固温度,增加电解液的离子传导性,提高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的工作性能。
此外,添加剂还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添加剂可以调整电解液的PH值和电化学窗口,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池效率。
一些添加剂还可以减少电解液中的气体生成,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功率密度。
然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添加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电池在高温下的稳定性下降,由于致热反应的发生,增加了电池的自发燃烧和爆炸的风险。
其次,一些添加剂的使用会导致电解液的电导率下降、电池内部结构的破坏和电极材料的腐蚀,影响电池的性能。
总结而言,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添加剂可以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安全性能、温度性能和充放电性能。
锂离子电池过充电保护添加剂

过充电保护添加剂目前锂离子电池都带有过充电保护装置,但用户还是担心因充电器或保护电路的失效带来的危险性。
随锂离子电池制造水平的提高及用户的安全保险要求的增加,对锂离子电池过充性能越来越高,有些要求1C/10V甚至3C/10V。
国家“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总规范GB/T18287中对过充电试验的规定为:将连接有热电偶的电池置于通风橱中,连接正负极于一恒流恒压源,调节电流至3C5A、电压为n x10V,然后对电池以3C5A充电,直到电池电压为n x10V,电流降到0A,试验过程中监视电池温度变化,当电池温度下降到比峰值约低10O C时,结束实验;要求电池应不起火,不爆炸。
锂离子电池产生过充电时有3个危害性:1)对Lix CoO2,当X<0.5后,继续脱锂高度脱锂的正极材料晶格是不稳定的,会分解出氧气。
2) L ixC oO2含氧化性强的高价金属C o4+离子,电解液溶剂会在正极表面发生氧化而分解。
3)过充造成负极碳电极表面出现金属锂的淀积,金属锂与电解质反应还会放出气体,严重的金属锂会穿透隔膜,造成电池内部短路,以上的问题都会给电池造成涨气、发热,爆炸甚至燃烧,这是电池过充的危险所在。
目前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过充电保护采用的是通过外加专用的过充电保护电路、放气阀门或P TC元件来实现的,这对于电池组会增加不少成本。
通过添加剂实现电池的过充电保护,对于简化电池制造工艺,降低电池生产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过充电保护添加剂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在有机电解质液中有良好的溶解性和足够快的扩散速度,能在大电流范围内提供保护作用;(2)在电池使用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有合适的氧化电势,其值应在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4.2Vvs.Li C6, 4.3 V v s.Li/Li+)和电解质液氧化的电势或Li CoO2完全脱出锂电位Li CoO2 (4.4V-4.8V vs.Li/L i+)之间。
(4)添加剂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不会被消耗掉;(5)添加剂对电池的性能没有副作用,特别不能增大电池的内阻或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
二甲苯用作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的添加剂

二甲苯用作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的添加剂张千玉;秋沉沉;付延鲍;马晓华【期刊名称】《电源技术》【年(卷),期】2009(033)009【摘要】Xylene as overcharging additive was added into Li-ion battery electrolyte. Xylene can electrochemically react at cathode from 4.5V(vs.Li/Li~+) and diffuse between cathode and separator. The productor of polymer prevented the ion from transfering .therefore overcharge protection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can be achieved.%二甲苯作为耐过充添加剂加入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实验发现,当电压为4.5 V(相对于Li/Li~+)时,二甲苯开始在正极发生反应.并扩散在正极与隔膜之间.生成的物质阻止了Li~+的传递,从而实现了过充电保护.【总页数】3页(P774-776)【作者】张千玉;秋沉沉;付延鲍;马晓华【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200433;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200433;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200433;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9【相关文献】1.2,3-二氟甲苯用作锂离子电池防过充添加剂的研究 [J], 李志健;史凤兰;张宏;黄东海;余乐;2.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防过充保护的研究 [J], 孙百虎;赵菁;尚平3.2-甲氧基萘用作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 [J], 陈棽;余小宝;李巧云;林航;陈焰香;刘深娜;杨阳;张贵萍;黄子欣4.2,3-二氟甲苯用作锂离子电池防过充添加剂的研究 [J], 李志健;史凤兰;张宏;黄东海;余乐5.过充保护添加剂氰基功能化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的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J], 汪靖伦;闫晓丹;雍天乔;张灵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酸乙酯作为锂离子电池防过充添加剂研究

化还原反应,抑制了电压的升高;前 5 周循环时,电池还能继 续充放电,不过电池容量有部分损失。
2.4 电解液的交流阻抗分析
由于电解液受活化极化阻抗和浓差极化阻抗的共同影 响,因此,电池在过充前后的总阻抗也不同。将组装好的扣式 电池放置 6 h 以上进行化成处理,对充放电前后电池的交流阻 抗进行的测试结果如图 5。
从图 2 可以看到,三电极体系测试曲线中,乙酸乙酯的初 始氧化电位大约为 4.0 V,氧化峰峰值电位为 4.25 V;还原反 应开始发生电位为 5.6 V,还原峰峰值为 4.5 V,测试结束后, 铂电极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物质。扣式电池测试曲线中,乙酸 乙酯的初始氧化电位为 4.0 V,氧化峰峰值电位在 4.2 V,与 a 曲线氧化峰峰值相差 0.05 V;还原峰峰值为 4.5 V;在 5.0 V 处 还存在另一个较小的不可逆还原峰,还原峰峰形比较宽,所在 电势比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电解液本体部分溶剂发生了还原 反应,还原峰叠加。从整个扫描曲线来看,有氧化峰和还原峰 出现,说明乙酸乙酯在电解液中具有一定可逆性,其氧化反应 峰较小,可逆性较差。
2 结果与讨论
2.1 常温下添加剂对电解液性能的影响
在常温下,用 LAND 电池测试系统对处理过的电池进行 恒流充放电测试,测试结果如 1 图所示。
从图 1 中可以发现,乙酸乙酯按体积比加入量分别为 1% 和 2%的电解液性能对电解液的影响较小,循环 20 周后容量 基本保持一致,充放电效率均保持在 98%附近,2%电解液的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ethyl acetate as electrolyte additive for overcharge protec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投稿 时间 :2 0 0.6 0 1-40 1
作 者简 介 :陈高 明 (94) 18一 ,男 ,湖 北荆 州人 ,副研 究员 助理 ,本科 ,毕业于 武汉 大学 ,主要 研究 方 向 :液 晶化 学 品。 通 讯作 者 : 胡立新 ( 6 -,湖北 浠水 人 ,副教授 ,研 究方 向 :应 用 电化学 。 1 6) 9
摘 要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添加剂的发展现状 ,根据作用 功能 ,添加剂 主要 可以分为以下 几类 :改善 S I E 膜
性 能添加剂 、过充电保护添加剂 、提高电解液低温性 能添加剂 和改善 电解 液热 稳定性 添加剂 等 ,分别从作 用机理进
行了探讨 ,展望 了添加剂在锂离子 电池未来发 展中的前景 。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添加剂 中图分类号 :T 1 . M9 29 文献标识 码:B 文章编号 :10 -7 7 (0 1 2 o 7 5 0 5 6 6 2 1)0 —0 5 —0
c n e iie it tee ae ois S I o mig mp o e a dt e, o ec ag p oe t n d iv s i rv a b dvd d no h s ctg re : E fr n i rv r d iv s v rh re rtci a dt e, mpo e i o i
锂离子电池过充电行为及电解液过充保护添加剂的研究

技术探讨 >>>>锂离子电池过充电行为及电解液过充保护添加剂的研究■<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李冰川廖红英孟蓉摘 要: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特性以及过充保护添加剂研究进展。
正极活性材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池的耐过充性能,高倍率充电加剧了锂离子电池内部过充反应,在电解液中加入过充保护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电池过充问题。
氧化还原电对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耐过充添加剂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寻求氧化起始电位高、溶解性好、扩散系数大、可逆性优异和循环寿命长的氧化还原电对添加剂是重要工作方向。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过充保护氧化还原0、引言锂离子电池过充电时,由于电池电压随着极化的增大迅速上升,引发正极活性物质以及电解液的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的热,造成电池爆炸、燃烧等不安全隐患[1]。
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特性以及过充保护添加剂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锂离子电池过充特性1.1 电极材料对过充行为的影响不同负极材料在过充条件下热效应不同。
MacNei等[2]研究了在相同的充电条件下,不同负极材料的热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人造石墨放热速率远大于MCMB、碳纤维、焦炭。
原因是人造石墨层间距小,锂离子脱嵌产生的热效应大。
周震涛等[3]分别以天然石墨、改性天然石墨、MCMB为负极材料,相同的正极材料组装成电池,实验发现,过充电所达到的最高电压、最高温度和最高充电容量相差都很小,说明负极材料的种类对锂离子电池过充电的行为影响很小。
不同正极活性材料其耐过充行为不同,材料的包覆改性对其耐过充行为有较大影响。
王静等[4]对LiCoO2, LiNiO2,LiMn2O4和包埋镍酸锂等正极活性物质进行了过充试验研究,发现包埋镍酸锂材料的耐过充性能较好,当组装的电池以1 C充电至10 V时,电池既没有短路也没有爆炸,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发生短路,而以LiCoO2,LiNiO2组装的电池都发生了爆炸。
Leising等人[5]研究了正负极比例对电池过充性的影响发现电池爆炸温度随正极活性物质的增加而降低,电池的过充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正极的量与负极的量无关。
锂离子电解液添加剂还原电位

锂离子电解液添加剂还原电位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通常含有各种添加剂,以改善电池性能和安全性。
这些添加剂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关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还原电位,目前没有找到确切的数据。
然而,可以参考一些常见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其氧化还原电位:
1. 碳酸酯类添加剂,如EC(乙二醇碳酸酯)、PC(丙二醇碳酸酯)等,它们的氧化还原电位通常在0.4-0.8V vs Li+/Li之间。
2. 磺酸类添加剂,如LiPF6(六氟磷酸锂)、LiFSI (六氟硫酰亚胺锂)等,它们的氧化还原电位通常在2.0-2.8V vs Li+/Li之间。
3. 羧酸类添加剂,如LiClO4(四氟硼酸锂)、LiClO6(六氟硼酸锂)等,它们的氧化还原电位通常在
4.0-
5.5V vs Li+/Li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添加剂的氧化还原电位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不同类型的锂离子电池可能使用不同种类和比例的添加剂,因此具体添加剂的还原
电位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研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还原电位时,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锂离子二次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 3 过充 电添加 剂应 该具 有 的特点 .
() 1 在有机 电解液 中具 有 良好 的溶解性 和足够快 的扩散速
度, 能在大电流范 围内提供保护作用 ; () 2 在电池使用温度范 围内具有 良好的稳定性 ;
衍生物等氧化还原对添加剂和联 苯、 甲苯 、 己苯 等电聚合 添加 剂的研 究现状 , 二 环 并对过 充保护添加 剂的前景进行 了
预测 , 为电聚合添加剂 、 认 氧化还原添加剂和其他保护装 置的联合使 用将是 今后发展 的方向。
关键 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过充保护 添加剂
De eo v lpm e fOv r ha g o e to d tv s f r Lih u o e o d r te y nto e c r ePr t ci n Ad ii e o t i m I n S c n a y Ba tr
中, 多爆裂 、 火 、 炸等危险就在锂 离子 电池 的过充 电过程 许 起 爆
中发生 , 些 都 是 由 于 电池 电压 的失 控 导 致 放 热 反 应 引 起 这 的[ 。为 了解决这些 问题 , 1 ’ 传统 的方 法是 在 电池 的安 全 帽 内 安装 P TC聚合物开关 、 电流 中断装置 、 防爆安 全 阀或通过 外加 专用的过充保 护电路来 防止 电池 的过充[ 。但这些方法增加 了 3 ] 电池成本和复杂性 , 安全 效果也不 是很 明显 。通 过添加剂 实现 电池过充 内部保护就解决 了这些 问题 。目前常用的添加剂主要 有电聚合 添加剂和氧化还原对添加剂 。本文对 它们 的研 究现状
me i t na dt e ,e o h tl d iie so itdwi t e r tcind vc si rg r e st ed v lp n i r ai d iv s rd xs u t a dt sa s cae t o h rp oe t e ie s e ad da h e eo me td— z o i e v h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二苯醚在L.Mn20。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作为锂离子电池添加剂不仅要求其电氧化聚合电位要适
合,而且添加的聚合物单体在电池正常充放电情况下也要有较 好的化学稳定性。不与电池材料发生反应,对电池性能没有明 显影响。空白电解液中将LiMn:04粉末微电极在3.8~4.3 V电 位范嗣内做循环伏安扫描,然后在电解液中添加5%体积分数 的二苯醚,在3.8~5.0 V的电位范围内扫描,结果如图2。
万方数据
603
2008.9 V01.32 No.9
的电化学活性,而且也具有合适的电氧化聚合电位,非常适合 作为4 V级的锂离子电池安全保护添加剂,由于LiMn20。材 料的抗过充性能较好,因此实验中以LiMn20。为例研究二苯 醚添加剂的性质。
1实验
金属锂片做对电极和参比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研究二 苯醚在Pt盘电极的电氧化聚合行为,采用两电极体系研究二 苯醚在LiMn:04粉末微电极上的行为,所用的仪器为上海辰 华CHl660B型电化学工作站,电解液为1 mol/L LiPF6+EC/ DEC(体积比l:1)。二苯醚为化学纯,上海晶纯试剂有限公 司。采用Hitachi S-30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极形貌。
‘2结果与讨论
2.1二苯醚在铂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对4 V级锂离子电池来说,充电结束时阴极电位一般约
为4.2 V,电解液的分解电位约为5 V,因此为了避免电解液 的分解和确保充分利用正极的容量,添加刺单体的聚合电位 应该高于4.2v,而低于5v。
实验中将5%体积分数的二苯醚添加到电解液中,以铂电 极为工作电极,在3.6~5.5 v的电位范围内做循环伏安扫描, 结果如图l。
为了了解二苯醚在电池过充后对正极的影响。组装 LiMn:Ql/Li模拟电池,电解液中含有5%体积分数的二苯醚, 然后将电池过充。将过充后的模拟电池在手套箱中拆开,取出 正极,洗涤烘干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电极的形貌变化。 图3为LiMnzO,电极过充前后的SEM照片。
‘aJ过允Iiif
‘bJ过允后
化学活性的导电聚合物,同时LiMneD。粉末微电极的结果表明在电极电位到达4.25 V之前,二苯醚没有对正极材料产 生明显的不利影响。LIMn20儿i模拟电池的结果表明当电池过充到约4.5 V时。电池电压不再升高,同时扫描电子显微 镜观察发现二苯醚在正极上发生了聚合。此外在聚合过程中产生的H+在负极上被还原为H2。增加了电池的内压,因此 可以通过激活安全阀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i添加剂i导电聚合物 中图分类号:TM 91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7 X(2008)09—0603—03
针对这些特点,商品锂离子电池一般都采用特定的充电 器吲,外加限压阀[41等安全措施。当电池被滥用时,一旦电池的 内压和温度上升达到设定值时,这些装置就会作用,切断充电 电流。但是如果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进行较快时,这些装置就 不易及时响应。因此电池非常需要一种具有自激活功能的嵌 入式保护措施。
收 作稿 者日 简期介::2冯00祥8-明02(—1瓣27)。男。河南省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2008. 万9 方V01数.3据2对LiMn2()dLi模拟电池过充时的影响
由于二苯醚在高电位下发生氧化聚合,当发生过充时必 然对电池产生影响,因此分别制作LiMn20dLi空白电池以及 电解液中含有5%体积分数的二苯醚的LiMn:O扛i模拟电池, 分别以约0.5 C的电流充电,结果如图4。
microscope.Moreover,the produced H+dudng polymerizing is reduced to H2 01"1 the negative electrode,the intemal
pressure of battedes is raised,SO the safety of U-ion battery can be improved by activating safety valve.
为化学电源及相关材料。 Biography:FENG Xiang-ming(197争一)。male,Ph D.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抗过充性能。通常在电解液中添 加可以在一定电位下聚合的有机物M,当电池过充到达一定 电压时,添加的单体在电池正极上发生电氧化聚合,形成一层 致密的聚合物。由于阴极表面和内孔被聚合物薄层封闭,使充 电电流迅速下降,从而防止电池发生不安全行为。但是当锂离 子电池发生过充后,正负极均处于高度活性状态,如果不能通 过回路放电,使正负极回到正常荷电态,此时的电池无论是存 放还是处理都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受到外界机械作用力,如 在压挤、振动、冲击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如果过充 时形成的聚合物薄膜是导电的,那么就很容易在电池内部形 成微短路,这样就可以将电池的过充电流直接消耗掉,从而提 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但是目前研究的此类添加剂主要为 联苯,其在4.7 V时发生电化学聚合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导电 性质的聚合物。但是其氧化还原可逆性较差,同时其较高的聚 合电位也迫使正极材料严重脱锂。因此仍需要寻找一种在电 池过充后能形成具有良好氧化还原性质聚合物的添加剂。实 验中我们发现二苯醚不仅聚合后形成的导电聚合物具有优良
2.Huanyu Group Co.Ltd.,Xinxiang Henan 453002,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charge tolerance of U-ion battedes,diphenyl ether as additive of overcharge
V/V(ps.Li/LV) 扫描范围3.8~5.0V,扫描速度2 mV/s
图2 二苯醚在LiMn2IO。粉末微电极上的循环伏安图
Fig.2
Cyclic voltammogram of diphenyl ether on LiMnd04 powder microelectrode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空白电解液中LiMn:O,出现了典型 的两对峰,当电解液中添加5%体积分数的二苯醚后,在4.3 V 之前LiMn:O。的循环伏安曲线和空白电解液中的曲线几乎完 全重合,表明在正常电位范围内,二苯醚没有对LiMn204产生 明显的不利影响。但是当电位升高至约4.5 v时。二苯醚开始 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聚合,当电极回扫时LiMn204的还原电流 消失,而且在随后的扫描中LiMn20。的氧化电流也没有出现。 2.3二苯醚聚合物在LiMn20。电极上的形貌
t/rain
图4空白电池和含5%二苯醚的LiMnA模拟电池
过充时的电压变化曲线 Fig.4 Overcharge curves of LiMn20dLi simulated cell with 5%
diphenyl ether and blank
从图中可以看出,LiMn=O,/Li空白电池在过充时电压快 速上升。相比之下,电解液中含5%二苯醚的模拟电池在正常 充电阶段电压变化曲线与空白电池基本相同,表明二苯醚对 电池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当电池发生过充时电压也迅速增加, 但是在达到约4.5 V时不再上升,随后又稍有下降.然后出现 一个平台,很明显此时二苯醚开始在电极上聚合形成聚合物, 由于聚合物不断增加,必然通过多孔隔膜到达电池的负极,在 电池内部造成微短路,使电池内部的电能缓慢释放,从而降低 电池的危险性。 2.5添加剂的电聚合历程
Additive of overcharge short·-circuit for Li·-ion battery
FENG Xiang-mingu,ZHENG Jin-yunl,LI Rong-fu2,LI Zhong-junl
∽J鲫aZ'llllellt ofChemistry,Zbengz幽ou University,ZhengT动OU Henan 450052,China;
short-circuit of U-ion battedes was studi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iphenyl ether can be electro-oxidized
at around 4.5 V(VS.U/L.+)on Pt plate electrode in the organic electrolyte of U-ion bareⅣ,and the polymer with
锂离子电池过充短路添加剂
冯祥明”,郑金云一,李荣富z,李中军t (1.郑州大学化学系,河南郑州450052;2.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新乡453002)
摘要: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抗过充性能。研究了二苯醚做为锂离子电池过充短路添加剂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锂
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中.当电极电位高于4.5Vl v8.LⅢ+)时二苯醚在铂盘电极上发生电氧化聚合。形成具有良好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