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及多选

合集下载

单选+多选+判断

单选+多选+判断

一1.政府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

答案:正确。

见P12.政府审计的主体是财政部门。

答案:错误。

解析:政府审计的主体是独立的政府审计机关。

3.政府审计的客体是经济效益。

答案:错误。

解析:政府审计的客体是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

4.在垂直的政府审计领导体制下,国家的地方政府审计机关与最高(上级)政府审计机关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当地立法机关或者行政部门的组成部分。

答案:错误。

上述表述应属非垂直的政府审计领导体制。

见教材P55.垂直的政府审计领导体制影响地方的政府审计工作与当地的立法或者行政工作的有机配合,在一定情况下会限制政府审计在当地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

答案:正确。

见教材P56.强制性是政府审计的重要特征。

答案:正确。

解析见P4单选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对地方政府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B.下级审计机关只接受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C.地方政府审计机关只接受本级政府的领导D.政府审计机关接受财政部门的领导答案:A。

解析见教材P62.我国政府审计属于()体制模式A.立法型B.司法型C.行政型D.独立型E.监审合一审计模式答案:C。

解析见P6多选题1.政府审计的特点包括()A.审计工作的独立性B.审计监督的强制性C.审计机关设置的系统性D.审计内容的广泛性答案:ABCD。

解析见P32.关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审计署是国家最高审计机关,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B.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C.我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审计组织体系D.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审计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答案:ABCD。

解析见P6判断1.审计产生的直接动因是受托责任关系。

答案:正确。

解析见P7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审计的萌芽和产生阶段。

答案:错误。

解析见P83.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一直未设置独立的政府审计机关,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主要结合财政管理等工作进行。

质量员单选多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质量员单选多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质量员单选多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质量策划的首要结果是设定( )。

A、质量方案B、质量计划C、质量目标D、质量方针正确答案:C2、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用符号( )表示。

A、CB、MUC、PD、M正确答案:C3、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规定。

B、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在验收前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C、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D、符合地方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正确答案:A4、回填土应由低处开始分层回填、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每层厚度不宜大于( )mm。

A、200~250B、350~450C、250~350D、100~200正确答案:A5、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A、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B、可以采用热熔法施工C、不得采用热熔法施工D、宜采用热熔法施工正确答案:A6、下列( )不属于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质量问题。

A、填充墙与梁板接合处开裂B、钢筋锚固长度不够C、模板钢管支撑不当致结构变形D、混凝土结构裂缝正确答案:A7、水泥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陶粒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

A、70mm,80mmB、60mm,80mmC、80mm,90mmD、50mm,80mm正确答案:B8、分部(子分部) 工程质量应由( )组织施工项目经理和有关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

A、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B、总监理工程师(设单位负责人)C、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D、总监理工程师和勘察人员正确答案:C9、对于泵送混凝土施工时应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泵送前应先用水灰比为0.7水泥砂浆湿润管道,同时要避免将水泥砂集中浇筑B、泵与浇筑地点联络畅通C、应配专人巡视管道,发现异常及时处理D、泵送过程中可根据坍落度情况适当加水正确答案:D10、碳素结构应在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低合金结构钢应在()完成焊接以后,进行焊缝探伤检验。

消防安全考试题库(单选、多选、判断及答案)

消防安全考试题库(单选、多选、判断及答案)

消防安全考试题库(单选、多选、判断及答案)一、单选题(160道)1.( A )起火属于A类火灾。

A.棉花B.汽油C.氢气D.金属钾2.下列木炭.焦碳以及铁.铜.钨的燃料均属(A)。

A表面燃烧B.蒸发燃烧 C.分解燃烧 D.阴燃3.B类火灾是指( B )引起的火灾。

A.可燃固体B.可燃液体C.可燃气体D.核物质4.D类火灾是指(D)引起的火灾。

A.可燃固体B.可燃液体C.可燃气体D.金属火灾5.不是阴燃的条件是(D)。

A.空气不流通B.加热温度较低C.可燃物含水分较多D.与氧化剂接触6.燃着的烟蒂中心温度为(D)。

A.300~400℃B.400~500℃C.500~600℃D.700~800℃7.初期火灾热量传播的方式主要是(B)。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传递8.通常闪燃是对(C)来说的。

A.气体B.固体C.液体D.以上全是9.灭火器的指针指向红色代表压力:(B)A.偏高B.偏低C.正常D.无压力10.火灾稳定燃烧阶段的主要传热方式是(C)。

A.对流B.传导C.辐射D.传递11.可燃堆垛自燃火灾易发生在(B)天气A.晴朗B.湿热C.下雪D.大风12.照明灯具火灾危险性最大的是(A)。

A.碘钨灯B.日光灯C.白炽灯D.节能灯13.不能阴燃的物质是(A)。

A.塑料B.棉织品C.亚麻D.锯末14.木炭的燃烧属于(C)。

A.阴燃B.蒸发燃烧C.表面燃烧D.分解燃烧15.火灾初期阶段是扑救火灾(B)的阶段。

A.最不利B.最有利C.较不利D.有利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燃烧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是(C)。

A.可燃物B.助燃物C.热传导D.引火源17.可燃物、助燃剂和引火源是物质燃烧的三个要素,在这三个要素当中,受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最大的是(C)。

A.可燃物B.助燃剂C.引火源D.可燃物和助燃剂18.明火是比较常见的引火源,以下不属于明火的是(C)A.炉火B.焊接火C.电火花D.摩擦打火19.搬离可燃物的灭火方法是(C)。

【大众日报】2022山东省中小学消防安全知识竞赛单选及多选题

【大众日报】2022山东省中小学消防安全知识竞赛单选及多选题

【大众日报】2022山东省中小学消防安全知识竞赛(单选及多选题)一、单选题 (1)二、多选题 (42)一、单选题L火灾现场,人员疏散程序首先为()。

A .着火层人员B .着火层上一层人员C.着火层下一层人员D .顶层人员【正确答案】A2.火灾初起阶段是扑救火灾()的阶段。

A.最不利B.最有利C.较不利D.失控【正确答案】B3,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燃烧因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称作()。

A.窒息灭火法B.隔离灭火法C ,冷却灭火法D .化学抑制法【正确答案】A4.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喷射。

A.上部B.中部C .根部D.整体【正确答案】C5,常用灭火器的压力指示表针指向()色区域时,表示灭火器压力正常,可以使用。

A.红B.黄C.绿D,蓝【正确答案】C6.扑救电器火灾如果可能的话应当首先()。

A.切断电源B.抢救贵重电气C.快速撤离现场【正确答案】A7.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O oA.被火烧死8.烟气窒息致死C.跳楼或惊吓致死D.拥挤踩踏致死【正确答案】B8.我国的“119”消防宣传活动日是()。

AlI月9日B. 1月19日C.9月11日D. 1月9日【正确答案】A9.家中油锅起火,哪种灭火方法是正确的()。

A.用水B.盖锅盖C .扔到楼道里【正确答案】B10.以下对报警电话描述不正确的是()。

A. 119报警电话是免费的B.发生火灾时,任何人都可以无偿拨打119C.经常性开展消防演练,平时可以拨打119D.消防员灭火救援是免费的【正确答案】C11.消防救援站扑救火灾,()向发生火灾的单位、个人收取费用。

A.不得B .可以C.按照一定标准【正确答案】A12.发生火灾时,不得组织()扑救火灾。

A.女青年B.未成年人C .军人D.老人【正确答案】B13.学校宿舍内起火成灾后,第一行为应该O oA.迅速疏散逃生B,抢救电脑和重要资料、物品C.自己去找灭火器返回灭火【正确答案】A14.下面()火灾用水扑救会使火势扩大。

法理学——单选、多选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单选、多选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单选、多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法学的性质是( A )。

A.一门社会科学B.一门自然科学C.一门人文科学D.哲学的分支2、下列关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法学体系是法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B.在一个国家中,法学体系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律体系会有数个C.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的范围广泛D.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的基础3、法理学属于( C )。

A.国内法学B.应用法学C.理论法学D.法学本科4、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是( D )。

A.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词义分析的方法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5、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B )。

A.法的客观性B.法的阶级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强制性6、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7、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C )。

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D.法是由严格的程序规定的,具有程序性8、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种的是(D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奥古斯丁D.托马斯·阿奎那9、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是指(C )。

A.法的普遍性B.法的一般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程序性10、下列法的规范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从法存在的形态看,其首先是一种规范B.法与道德、宗教等规范同属于社会规范C.法作为社会规范,特点在于其调整的对象是人们的交往的相互行为D.技术规范调整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其永远不会上升为法律规范1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C )。

单选多选判断评分规则

单选多选判断评分规则

单选多选判断评分规则
单选、多选和判断是常见的测试题型,其评分规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这三种题型的评分规则进行详细介绍。

一、单选题
单选题是指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题型。

单选题的评分规则一般采用加分制,即每道单选题的得分为1分。

如果考生选对了这道题,就得到1分的加分;如果选错了,就得0分。

对于没有选的题目,也得0分。

二、多选题
多选题是指在备选答案中有多个正确答案的题型。

对于多选题的评分规则,一般也采用加分制,但是需要注意每个选项的得分。

如果一个考生在备选答案中选对了所有的正确答案,并没有选错任何选项,那么他或她就可以得到该题所有选项的分数总和。

例如,如果该题有3个正确选项,每个选项的分数是1分,那么考生可以得到该题总分为3分。

但是,如果一个考生选对了一部分选项,或者选错了一些选项,那么它的得分就会被相应地扣除。

一般情况下,如果选择了正确答案,就得到相应的分数;如果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就得分扣除;对于没有选的答案,则不给分也不扣分。

三、判断题
综上所述,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的评分规则都比较简单。

在考试中,如果考生想要获得高分,就需要认真阅读题目、审题和答题,不要粗心大意。

另外,考生也需要注意做题的速度和时间分配,不能耽误了整个考试的进度,也不能因为时间太紧而忽略了题目的细节。

单选多选

单选多选

第一阶段基础测验一、单选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数:2 分)A. 比重不同B. 分配系数不同C. 分离系数不同D. 萃取常数不同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A2、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分数:2 分)A. 离子交换色谱B. 凝胶滤过色谱C. 聚酰胺色谱D. 硅胶色谱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3、分馏法分离适用于()(分数:2 分)A. 极性大成分B. 极性小成分C. 升华性成分D. 挥发性成分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4、聚酰胺薄层色谱,下列展开剂中展开能力最强的是()(分数:2 分)A. 30%乙醇B. 无水乙醇C. 70%乙醇D. 丙酮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5、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分数:2 分)A. 乙醚B. 醋酸乙脂C. 丙酮D. 正丁醇标准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6、红外光谱的单位是()(分数:2 分)A. cm-1B. nmC. m/zD. mm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二、多选1、加入另一种溶剂改变溶液极性,使部分物质沉淀分离的方法有()(分数:3 分)A. 水提醇沉法B. 醇提水沉法C. 酸提碱沉法D. 醇提醚沉法标准答案是:ABC。

您的答案是:2、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分数:3 分)A. 醇提水沉法B. 酸提碱沉法C. 碱提酸沉法D. 醇提丙酮沉法标准答案是:ABCD。

您的答案是:3、下列溶剂极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分数:3 分)A. 乙醚>水>甲醇B. 水>乙醇>乙酸乙酯C. 水>石油醚>丙酮D. 甲醇>氯仿>石油醚标准答案是:ABCD。

您的答案是:4、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精制的方法包括()(分数:3 分)A. 聚酰胺色谱B. 红外光谱C. 硅胶色谱D. 质谱标准答案是:ACD。

您的答案是:再次测验第二阶段基础测验一、单选1、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分数:2 分)A. 蛋白质B. 多糖C. 酶D. 鞣质标准答案是:D。

高考备考中的单选题和多选题技巧

高考备考中的单选题和多选题技巧

高考备考中的单选题和多选题技巧高考备考对于每个即将面临考试的学生来说都是一项重大任务。

其中,单选题和多选题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本文将分享一些高考备考中的单选题和多选题技巧,帮助考生提升答题能力。

一、单选题技巧1. 仔细审题单选题中,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

学生在审题时应该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选项,确保理解清楚题意。

特别留意一些细节信息、关键词和否定词,这些可能会影响到答案的选择。

2. 排除法在单选题中,如果遇到不确定的选项,可以使用排除法来辅助判断。

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再从剩下的选项中寻找正确答案。

这样可以提高正确选取答案的概率。

3. 定位答案有些单选题题目较长,考生可以通过有效的定位技巧快速找到答案。

可以从题干中找出关键信息,再结合选项进行对比,以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可以减少解题时间。

二、多选题技巧1. 充分理解题意多选题相对于单选题来说更为复杂,考生在做多选题时需要充分理解题意。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每个选项的含义,注意选项之间的区别,避免因为理解错误而选择错误答案。

2. 综合判断多选题中,选项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关联的情况。

考生需要较好的综合判断能力,将问题和选项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每个选项的准确性。

若选项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可以通过分析关系来判断正确答案。

3. 查漏补缺在做多选题时,考生需要特别留意是否漏选或者错选。

可以通过系统地复查每个选项,确保没有遗漏或者误选。

同时,也要注意每个选项的排除情况,以确保正确地选择答案。

三、备考建议1. 多做真题多做真题是备考的重要环节。

通过多做真题可以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思路,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在做完每套真题后,可以对错题进行整理和总结,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并加以改进。

2. 制定学习计划备考高考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复习和练习。

可以将备考内容按照重点和难点进行划分,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3. 多与他人交流与他人交流讨论是备考的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A、朴素唯物主义你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C)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D)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是(C)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D)A、暴力掠夺的产物B、社会契约的产物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C)A、非决定论B、辩证决定论C、机械决定论D、唯心主义决定论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B)A、唯一形式B、基本形式C、辅助形式D、特殊形式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杰出人物是指(D)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它指的是(C)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27、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B)。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28、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C)。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30、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A)。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3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C)。

A、不变资本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32、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D)。

A、劳动生产率B、剩余价值率C、年剩余价值率D、利润率3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D)。

A、商品的社会价值B、商品的市场价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率34、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B)。

A、改进技术B、价格竞争C、资本转移D、降低成本3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A)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3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DA.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3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38.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C)A.知识分子 B.工人阶级、广大农民C.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D.我国社会新阶层39、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A.本质 B.特征 C.目标 D.原则40、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C)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D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D.客观实在性11、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12、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D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D.相对性13、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 A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1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15、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C )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1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D.实践观点1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 D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8、“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