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2024年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痛临床观察》范文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痛临床观察》篇一一、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症状包括腰痛、坐骨神经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
然而,术后残余痛仍是困扰患者的一大难题。
小针刀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两年内在我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术后出现残余痛症状的患者共计100例。
2. 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小针刀治疗。
小针刀治疗包括定位、消毒、麻醉、刀刺等步骤,由专业医师操作。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间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恢复时间等指标。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
三、结果1. 疼痛程度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持续优于对照组。
2. 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在SF-36量表各项指标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3. 恢复时间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通过松解局部粘连、减轻神经根压迫、改善局部微循环等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小针刀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然而,小针刀治疗的最佳时机、疗程及操作技巧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五、结论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腰间盘突出手术治疗方法论文

腰间盘突出手术治疗方法探析【摘要】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紧张,导致人类肌体疾病抵抗能力相对弱化。
腰间盘突出作为近年来频发于广大老年人、青壮年劳力或妇女人群的常见性腰椎疾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针对腰间盘突出疾病的病因特征,探究其手术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对于恢复腰间盘突出患者的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手术治疗护理方案分析探究中图分类号:r681.5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08-01污染性工业发展的无节制以及农药化肥的泛滥使用,加剧了当前人类生存环境生态质量的不断劣化,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腰间盘突出,作为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部疾病,属于骨伤科多发病,通常会导致患者肢体麻木和腰部活动障碍。
针对病情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病症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恢复患者身体健康。
1 腰间盘突出的症状表现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构成人体腰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后导致髓核向外突出,同时压迫人体神经造成人体腰腿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疼痛表现的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通常具有如下病状表现:1.1腰部疼痛多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或反复性的腰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具体发作的轻重程度不定,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
1.2 腰部僵直大部分腰椎间突出患者,通常在腰椎部位出现日常性的后伸、前屈等各种腰部活动受到明显影响和限制。
1.3 脊柱侧弯多数患者长期患病后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部脊柱测完病状,在小腿后外侧、足部出现主管麻木、患肢体温偏低发凉感觉。
1.4 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者单侧下肢坐骨神经部位在腰疼减轻时出现右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部放射的疼痛,有时也表现为交替性或双侧性疼痛。
2 腰间盘突出的病因分析人体的腰椎间盘,作为人体腰椎关节构成,由纤维环、髓核及透明软骨板结构组成,存在于腰椎各个椎体之间,有多层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组成的韧性纤维环将具有弹性的胶状髓核包裹,对于人体椎体具有连接、支撑和缓冲作用。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性, 完全降解吸 收 , 参加体 内新陈代谢排 出体外 ; 并 ②微 小活动其 弹
性 膜量 与松质 骨的近似 , 允许 骨折 断端 局部产 生微小 活动 , 利于骨折 愈合 ; ③减少骨质疏松危 险 , 随着 固定物 的降解 , 应力逐 渐转移 到愈
入螺钉 , 如螺 钉过长 , 拧至孔 道顶端 时再拧入 , 会使 骨折 断端分离 ,
无 非 特 异 性 炎 症 反 应 发 生 , 未 见 因 质 量 问 题 断 钉 、 帽 或 过 早 降 解 也 断
吸收。
3 讨 论
J . 3手术方法
根据 骨折部 位不 同选择适 当切 口显露 骨折断端 , 清除
断端积血 及嵌顿之软组 织 , 将骨折解剖 复位 。用克 氏针穿过骨折 或 用 巾钳夹 紧做 临时固定。根据骨折 的部位 和大小 选用合 适的可吸收 螺钉 , 选用相 匹配 的钻头钻孔 , 攻丝后拧 入螺钉 , 关节 内骨折 固定 时
节 周围软组织 , 有利于切 口愈合 , 愈合后不需取 出植入物 , 尤其是荚 节 内骨折避免 了第 2次手术对 关节结构 的再 次破坏 ,减少 了感染机
会 及 并 发 症 且 骨 折 愈 合 后 1 2年 内 该 内 固 定 物 水 解 成 二 氧化 碳 和 ~
水 , 与体 内正常 的新 陈代谢 , 参 无任何毒性反应 。
后踝骨 折均采用 踝关 节后外侧 入路 , 病人俯 卧位或侧 卧位 , 在跟腱 外缘与外踝之 间的中央做 1c 0 m长的纵切 口,切 口起 自腓 骨远侧尖 端平 面 , 向近侧 延伸 , 在长屈 肌与腓骨 短肌之 间隙分 离进入 显露后
的生理过程 , 有其独特 的优越性 。即 : 无金 属螺钉 、 帽所致周 围皮 钉 肤 软组织 的突起 和触痛 , 而且操作相对简单 , 不需广泛剥离骨折及关
浅析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临床治疗有效性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医骨伤手法;独活寄生汤加减;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一、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患者的腰椎间盘部位存在不
同程度的退化性的改变,加上长期外力压迫的影响,导致腰
仍然出现腰背部疼痛;无效主要指在临床上的所有症状都无
明显的变化,且腰背部功能没有明显改变,很少的患者需要
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公式表示如下:( 显效+有效) / 总例数×
100% = 治疗总有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身体功能障碍及疼痛的整
体程度。 其中身体功能性的障碍采取 JOA 评分标准,取值在
浅析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赵雅洪
摘 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治疗前后
的显效性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方法:研究时间选取在 2018 年 6 月-2019 年 6 月,对入四川省雅安市西城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
·14·
部两侧的膀胱经,取肾盂穴位、阿是穴位进行点按,观察组中
的中医骨伤治疗方法与此方法相一致。
( 三)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严格按照《 中医病症诊断标准》
判定:其中显效主要指临床症状基本都消失,且腰部的各项
功能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主要是指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
改善,且腰部功能活动基本正常,但是在日常的活动过程中,
0 ~ 30 分,如果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身体功能性障碍越为明
显;整体的疼痛程度主要选取视觉模糊自评量表法,即 VAS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

显 的抗 炎、抗粘 连 、抑制 前列腺 素合 成以及 阻断炎 症介质 对组织破坏形成 的恶性 循环 作用 ;与 补肾药 物合用 能够促 进成骨 细胞成熟 ,软骨细胞及 骨质 生长 ,软骨破坏 的修复 。
或党参改人参 等 。每 日 1剂 ,分 2次早 晚 服用 ,平 素饮酒
者服药前或者 服药 后加 白酒一 两 ,同时 嘱其避 食生冷 ,避 免重体力 劳动 。7日为一 个疗程 ,每两疗程 之间 间隔 1天 , 最长治疗 5个疗程评价疗效 。
伤 阳气 ,故而寒痛 明显 的加炮 附子 、干姜 以温阳散寒 。《 素
参 考 《 医病症 诊 断疗效 标 准》 中 。治愈 : 问 ・ 脉要 经微论》 说 : “ 腰者 ,肾之府 ” ,久病及 肾,腰痛 长久者 加川 续 断 ,狗脊 ,菟 丝子 ,补 骨脂 。气 虚乏 力者加 人 参 、黄芪 、白术等补 益先 天之元 气 ,后 天之脾 气。据现 代 药理 证实 ,中药治疗腰 椎 间盘突 出症有 明显 的消炎止痛 作 用 ,可 以减 轻 炎 性 反 应 程 度 ,缩 短 炎 症 期 ,减 缓 结 缔 组 织的形成 ,促进 变性 神经纤 维恢 复 ,减少胶 质细胞 和胶 质
2 治 疗 结 果
久病顽疾 非虫类药 不能 收其功 也 ,故而加 全虫 、蜈 蚣等虫
类 药冲服。薏米性 甘 、淡 ,微 寒 ,人 脾 、肾经 与防 己、茯 苓伍用 ,能利水渗湿祛 除关节肌 肉之湿痰 。《 素问 ・阴阳应 象 大论 》说 :“ 阴胜则 阳病 ,阳胜则 阴病” 。阴寒 盛则易损
2 1 疗效 标准 .
腰腿痛完全消失 ,直腿抬 高达到 7 O度以上 ;显效 :腰腿 痛 明显减轻 ,腰部活动接近正 常 ,直腿抬高 6 0度 以上 ,小 于 7 0度 ;有效 :腰腿痛症状部分消失 ,功能活动改善 ;无效 :
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观察

93 ・ 8
C i J hn Co ae cn Me Oc . 01 Vo . 9. nvlse t d, t 2 0. 1 1 N0. 0 1
状态 与脂 肪肝 转 归 明显相 关 ,降低 血糖 能 够 明显 地 降低 血脂 水平 从 而减 轻 脂肪 肝 。另外 由于 G U升 高 导致 的糖 L 尿病 , 存在 不 同程度 的糖 、 白质 、 肪代 谢紊 乱 , 乱 脂 蛋 脂 扰 肪 的正常 代谢 也是 脂 肪肝 的发 病基 础之 一 。 33 脂 肪 肝 与AL 升 高 有关 由表 l 看 出脂 肪 肝 体 检 . T 可 者在 A T 高 方 面 明显 高 于 非脂 肪 肝 组 体检 者 f L升 P<
减少 肝细 胞 损伤 、保 持 良好 的饮 食 习惯 、健 康 的生 活方
式 、 强 锻炼是 预 防 和减少 脂肪 肝 发生 , 加 以及 减 缓 脂 肪 肝
病程 和严 重并 发症 的有效 措施 。
参 考文献 :
【 ] 范 建 高 , 民德 . 肪 肝 性 肝 病 【 . 京 : 民 卫 生 出 1 曾 脂 M] 北 人
~
【】 叶应妩 , 毓三 , 子瑜 . 国临 床检 验操 作规程 【 . 2 王 申 全 M】
3 . 京 : 南 大 学 出 版 社 , 06: 04 1 2 版 南 东 2 0 1 2 ~0 7.
【 ] 王 微 , 卫 华 , 春 生 , . 肪 肝 与 高 脂 血 症 高 血 压 3 许 韩 等 脂
大 多 数 人 所 接 受 。 我 们 采 用 中 药 活 络 效 灵 丹 加 减 内 服 治
木 瓜 1 、 兰 1 、 鳖虫 1 、 5g 泽 5g地 0 g 白芍 2 、 0g 甘草 6g 加 。
中医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为深入了解中医保守治疗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具体治疗操作及临床应用价值面对本院近年来收治此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归纳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纳入对象为本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通过中医保守治疗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 例,以回顾性方法对纳入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男性患者128例,女性患者72 例;年龄范围为25~65 岁,其平均年龄为(45.14.2)岁;病程时间范围为2 周~11 年,其平均病程时间为(3.81.1)年。
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因如下:48例患者腰部存在外伤史,68 例患者存在慢性腰痛,52 例患者由于受凉致病,32 例患者致病原因不明。
患者均存在以下临床症状:活动受限与肢体麻木,腱反射明显减弱且直腿抬高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
纳入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存在腰痛且伴随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根据神经分布区域表现,患者存在如感觉异常、肌力减弱、反射异常及肌肉萎缩等其中一种或多种体征。
排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以下症状: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骨质疏松患者;重要器官如肝肾系统严重疾病。
1.2 治疗方案1.2.1 常规治疗嘱咐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不宜运动,多卧硬板床,如有必要可在腰部位置加垫支撑或者佩戴腰围。
如病程时间 3 个月,则需要适当进行腰背肌强化训练,避免出现受凉或者劳累情况。
1.2.2 药物治疗应用独活寄生丸,通过口服方式给予,该药物主要组成成分为:杜仲、肉桂、桑寄生、独活、白芍、细辛、当归、防风以及川芎等,每次服用1 丸剂量且每天服用2 次。
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每次给予剂量为0.6mg,每天1次。
1 个疗程共需10 天。
患者如处于急性期,通过静脉滴注给予剂量为250 毫升20% 甘露醇,通过静脉推注方式给予剂量为5~10mg 地塞米松注射液,每天应用1 次,共需连用3 天。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一 l46~
第 6卷 第 l0期 2010年 l0 月
亚 太 传 统 医 药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o1.6 No.10 0et.2010
3.1 牵 引 疗 法 目前 运 用 比 较 多 的 包 括 骨 盆 牵 引 、悬 吊 牵 引 、三 维 牵
3 非 药 物 疗 法
非 药 物疗 法 包 括 牵 引 疗 法 、推 拿 疗 法 、针 灸 疗 法 等 ,在 临 床 上 也 较 为 常 用 ,能 够 有 效 改 善 患 者 的 症 状 。
收 稿 日期 :2010—07—19 作 者 简 介 :杨 芳 滔 (1985一),男 ,福 建 中 医 药 大 学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为组 织 工程 骨 。
2 药 物 疗 药理研究 证 明 .补 肾药能增 强机体 免疫 功能 ,调 节
机 体新 陈代谢 ,改 善骨骼 韧 带结 构[23;活 血药 能扩 张 毛细血 管 ,改 善局 部血 液循 环 ,增加 局 部营养 供 应 :祛 风解 痉 药能 解 除腰 部肌 肉痉挛 ,降低 神经对化 学刺 激的敏感 性 。近年来 医家 多采用分 期治疗 和辨证论 治 ,效果 显著 。黄 赞等[3 根据 中医学 “急 则治其标 、缓 则治其本 ”的原则 。以及腰 腿痛 与瘀 血 、风寒 、肝 肾等相 互之 间 的因果关 系 制订 治 则 ,将 本病 分 为急性期 、缓 解期 、恢复期 ,其 中急性 期又 分为气 滞血瘀 型 、 风 寒型 ,恢复期 又分为 阳虚型 、阴虚型 ,共 治疗 患者 300例 , 总有 效率 为 97.3%。周就荣 E41将本 病分 为急 性发作 期 、缓解 期 、恢 复 期 进 行 治 疗 ,急 性 期 活 血 化 瘀 、疏 风 散 寒 通 络 :缓 解 期 益 气 补 。肾 、强 筋 壮 骨 、活 血 化 瘀 、通 络 止 痛 :恢 复 期 补 肝 肾 壮腰 骨 ,取 得 了较 好 的疗 效 。唐 鑫 Es]将 本 病分 为 寒凝 血 脉 型 、阳 虚 寒 凝 型 、寒 湿 阻 络 型 、肝 脾 不 调 型 、阴 虚 筋 脉 失 于 濡 养 型 、瘀 血 阻滞 型 、气虚 型 ,共 治疗 患者 68例 ,总有效 率 为 94.1%。朱宗 明[63将 本 病 分为 肾虚 型 、气 滞 血淤 型 、风寒 湿 型 ,共 治疗患 者 193例 ,总有效率 为 95.0%。 2.2 中 药 外 用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