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

合集下载

萨提亚沟通模型

萨提亚沟通模型

萨提亚沟通模型⼀、⼈⽣幸福的三要素决定⼀个⼈幸福的三个要素是健康、关系和财富,⼈⽣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如⽗母和⼦⼥的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同学和同事等关系,其实我们⼀⽣中与我们有亲密关系的也就那么30-50 个⼈,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好了,基本上我们的⼈⽣就幸福了,⽽事实上我们最深的伤害往往来⾃于和我们最亲近的这30-50 个⼈。

如何使这些关系和谐、融洽,就需要我们学习良好⽽有效的沟通。

⼆、什么是沟通沟通,顾名思义,沟被堵了,需要疏通。

其实沟通就是⼈与⼈之间思想或者情感的⼀种传递,反馈的过程。

汉语是⾮常有艺术的语⾔,我们看到“沟通”这两个字,所谓沟通就是⽔沟如果堵塞了,⽔就流不过去,所以⽔流就不畅通了。

所以沟通就是⽔要流过去,当中畅通⽆阻,才能达到沟通的⽬的。

交流跟沟通意思差不多,就是彼此之间信息的交换。

⽔沟要通了,⽔流才能够顺利的通过去,然后才能彼此交换信息。

所以汉语的字词真的很美很有艺术性,看到这个字词就知道沟通⼀定要通,⽔流才能够⼀定的流过去,然后才能够彼此交换信息。

提到关于⾔语还有沟通的经⽂,在箴⾔15 章 23 节说:“⼝善应对,⾃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

”如果我们⼝⾥⾯说出的话是对⼈有造就,让⼈听了觉得很舒服,我们⾃⼰就觉得很⾼兴。

所以我们常常说好话,不只是让别⼈觉得受⽤,其实也会觉得让⾃⼰⼼⾥觉得很舒服。

箴⾔ 25 章 11 节记载另外⼀段名⾔就是:“⼀句话说得合宜,就如⾦苹果在银⽹⼦⾥。

”三、萨提亚沟通模式萨提亚是美国当代⼀位著名的⼼理治疗⼤师的名字,她的全名是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年)。

她创新的家庭治疗流派在当今世界极负盛名,为了纪念这位家庭治疗的先驱,该模式被命名为“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萨提亚模式是⼀种⼼灵体验过程。

最⼤特点是着重提⾼⼈的⾃尊、改善沟通及帮助⼈活得更「⼈性化」。

她帮助我们认识,每⼀个⽣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论旧有的成长模式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经历和感受,都值得尊重,治疗的最终⽬标是个⼈达致「⾝⼼整合,内外⼀致」,实现个⼈潜能的最⼤发挥。

《秘密花园》真的是艺术治疗吗?

《秘密花园》真的是艺术治疗吗?

《秘密花园》真的是艺术治疗吗?作者:闫冠男来源:《百科知识》2015年第19期《秘密花园》是英国插画家乔汉娜·贝斯福创作的成人版涂色书,它是一本黑白画集,里面有各种可爱的动物和风景,读者可以任意挑选颜色为其着色。

有人说,“2015年的夏天,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在涂《秘密花园》的人,另一种是在等《秘密花园》到货的人”。

这当然是个玩笑,但《秘密花园》的风靡程度确实不容小觑。

作为“减压神器”,这本今年6月才面世的《秘密花园》在豆瓣图书(图书评论网站)上的评分高达8.7分;在近期线上线下各大书店的销量排行榜上均排名第一;在微信朋友圈晒“涂色作品”更是形成了刷屏之势……在英国《卫报》官网上,有读者称一位被诊断为患有癌症的女性,通过成人涂色书缓解了抑郁情绪,重新获得了健康。

另一名网友也说涂色像“艺术疗法”一样帮助母亲走出了亲人亡故的悲伤情绪,他自己接触涂色后也被吸引,由此开始了系统学习画画的历程。

国内诸多网友也纷纷表示,这种类似儿童读物的涂色书让他们重新找到了心灵的平静。

很多“压力山大”的都市白领也纷纷慕名购买,试图通过这个“减压神器”来调节一下身心。

那么,《秘密花园》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减压吗?关于《秘密花园》的减压原理,各路媒体和学者都已经进行了解读,其中,比较主流的说法是,《秘密花园》之所以能够减压,是因为涂色是一种艺术治疗,可以舒缓心情、减少焦躁情绪、释放压力。

那么,艺术治疗究竟是什么?《秘密花园》真的是艺术治疗吗?作为一个有过艺术治疗经验的心理学研究者,笔者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什么是艺术治疗美国艺术治疗协会给艺术治疗的定义是:“艺术治疗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机会。

”广义的艺术治疗包括绘画治疗、音乐治疗、诗歌治疗、游戏治疗、园艺治疗、陶艺治疗、舞蹈治疗、演戏治疗等。

但严格来说,音乐治疗、诗歌治疗、游戏治疗、园艺治疗、舞蹈治疗、演戏治疗——这些手法是属于“创作性艺术治疗”或“表现性治疗”,而运用绘画、拼贴、雕塑等美术手法的才叫“艺术治疗”,因其主要是依赖美术里的绘画和造形手法,所以为了避免概念混淆,日本学界多使用“绘画治疗”一词来代替美国一般所说的艺术治疗。

探究治愈性动画与动画艺术治疗

探究治愈性动画与动画艺术治疗

探究治愈性动画与动画艺术治疗□贺群摘要:该文论述了治愈性动画的起源与发展现状,总结了治愈性动画的特征,同时结合艺术治疗的相关知识,阐述了动画艺术治疗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治愈性动画和动画艺术治疗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治愈性动画动画艺术治疗一、治愈性动画的起源与当代社会需求“治愈”意为舒缓、疗愈。

治愈系”产品的需求起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当时的日本经济萧条,人们的生活发生剧变,急需一个能够缓解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压力与心理疲劳的途径。

“治愈系文化”产生于这种社会文化需求之下。

“治愈系”文化产品针对积累了压力,具有抑郁、过度紧张以及慢性精神疲劳倾向的人群,旨在通过不同的媒介与形式在短时间内缓解其压力。

治愈性动画便是在“治愈系文化”的浪潮中兴起的新型动画类型,并成为日本当代动画中备受欢迎的作品形式。

在日本当代社会,社交网络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交方式的变化,使被“治愈”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这成为促进日本“治愈系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力。

在当代日本,治愈性的文化产品正成为日本文化产品的代表。

日本治愈性动画的代表性人物有宫崎骏、细田守、新海诚等,其中以《千与千寻》为代表的动画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热烈反响。

治愈性动画在日本的活跃表现逐渐引起世界动画市场的注意。

近年来,治愈性动画的身影出现在欧美动画中,证明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在商业动画中的文化价值。

二、治愈性动画的发展现状日本作为治愈性动画的发源地,治愈性动画已经成为其动漫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在连续动画片,还是在动画电影领域中,治愈性动画都收获了观众的广泛认可。

连续动画片中治愈性动画的标志性作品有《夏目友人帐》《虫师》《未闻花名》等,这些作品的故事节奏舒缓,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治愈着人们的心灵。

在动画电影中,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动画电影作为治愈性动画的代表广为人知。

其中,《千与千寻》在2003年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说到宫崎骏就不得不提到久石让,久石让的配乐空灵大气,其创作的音乐与动画故事融合得恰到好处。

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动。
•Ø
使家庭组员学习接收自己责任。
•Ø
咨询员与家庭组员们一起评定治疗目标及达成路径。
•Ø
因咨询员须帮助组员们学习处理问题方法,故带有教育性。
•Ø
治疗目标在于以一个更有效及更令人满意结构去重整组
员们角色及彼此关系。
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第17页
• 在团体辅导上应用 • 早在一九二一年,阿德勒就以团体辅导方
6、勉励历程 评鉴当事人生活方式后,接着是勉励对
方检验其错误知觉,向自己挑战,并把自 己优点与才华详细做统计。
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第10页
阶段三:勉励洞察
阿德勒学派即使重视支持,但也强调面 质,咨询师会勉励当事人发展出洞察力, 以觉察错误目标与自我挫败行为。
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第11页
阶段四:引导与帮助
[自用逻辑](privatelogic),指对于自己、他 人及生活各种概念想法,以及这些概念想法乃组 成其生活方式。
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第4页
所以,在治疗中,当事人将学习怎样去 挑战其自用逻辑结构。
(四)治疗关系
阿德勒学派认为良好治疗关系应该是平 等关系,建立在合作、互信、尊重、与目 标一致基础上。
个阶段吻合: • 1 问询夫妻对咨询期望,并讨论怎样达成其目标。 • 2 评定二者生活方式,以指出他们行为假设、基础错误知觉、
优点及生活目标。此一评定与个别咨询评定一样。 • 3 咨询员将上述评定回馈给夫妻知晓,使他们对于自己内心动
力及婚姻情况取得洞察。 • 4 咨询员面质他们对于婚姻关系所持错误信念,这就步入再
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第19页
• 阿德勒学派贡献 • 1.其许多观点经常应用于咨询中 • 2.阿德勒个人贡献 • 3.对其它治疗取向影响. • 阿德勒学派限制与批评 • 1.阿德勒学派限制 • 2.阿德勒一些观点限制 • 3多元文化观限制

艺术疗育 余涵

艺术疗育        余涵

艺术疗育余涵余涵: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本科,教龄23年,中级职称。

曾任中学美术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国家首批心理健康辅导员。

2003年,任北京海淀区七一小学美术、陶艺、刺绣教师。

2007年至今,任长春市第一实验中海小学美术教师。

2013年起,师从中央美院艺术心理学副教授孟沛欣博士、台湾艺术治疗师童玉娟、美国华裔艺术治疗师吴明富博士,研修艺术治疗。

运用绘画、折纸、雕塑、戏剧、诗歌等方式开展艺术疗育实践研究。

2015年开设吉林省第一个艺术疗愈工作室、第一个公益在线美术社团《云中画栈》、国内第一个《将艺术治疗融入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课题,是吉林省第一位将曼陀罗绘画、艺术心理学融入学历学校儿童美术教育、家庭教育的科研创始人。

2018年1月,于北师大应用心理学研究所艺术疗愈高级研修班结业,以特色艺术治疗师资格入选中央美院孟沛欣博士整合艺术疗愈导师班。

吉林省美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教育科研骨干吉林省教学基本功大赛全能十佳奖长春市教学技能大赛十佳教师长春市美术学科百节优秀课评比十佳奖长春市美术学科教学能手吉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国家级优秀课题组副组长科研论文《以“画疗”促进儿童心商发展》刊登在国家级美术教育核心期刊《中国中小学美术》2018年第2期《绘画艺术疗愈》专栏,填补相关领域科研成果空白。

其主持的多项美术教育、艺术治疗课题、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入编国家级、省市级教育教学指导丛书或《吉林教育》等核心期刊。

下面我将以一节校本美术课为例,跟大家交流将艺术疗育理念和技术融入儿童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情况。

大家晚上好。

艺术疗育这个课题呢,是我做到现在已经有大约五年的一个实证研究的课题。

在这五年中,我将很多艺术治疗的理念、技术和手段,融入了常规的美术课堂教学并且形成了一个校本课程的体系,今天我将以一节课。

课题是我是谁,然后大家交流我如何将绘画、游戏、雕塑、诗歌等等艺术形式作为艺术疗愈的手段融入了一节常规的美术课。

心理咨询24种常见方法

心理咨询24种常见方法

心理咨询24种常见方法19世纪末,心理咨询在美国开始产生,至今已有大约120年的历史,百余年来各国心理咨询师在各自的心理咨询实务中,总结并提出了很多实用且有效的心理咨询方法。

在此总结了24种常见心理咨询方法。

一、催眠疗法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直接与潜意识沟通,找到问题根源,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催眠可以很好的推动人潜在的能力,现在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是使用催眠来治疗人的一些心理疾病,如强迫症、焦虑抑郁症、戒除网瘾毒瘾、情绪问题、失眠困扰等。

二、心理动力学方法心理动力学的方法技术:(1)自由联想(2)梦的分析(3)移情与反移情(4)解释三、家庭疗法家庭疗法(Family Therapy)又称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以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

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夫妻治疗(也叫婚姻治疗)是家庭治疗的一种特殊模式。

四、沙箱疗法沙箱庭疗法呈现为一种心理治疗的创造和象征形式,在所营造的“自由和保护的空间”气氛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在富有创意的意象中,便是箱庭之心理治疗的创造和象征模式。

一个系列的各种沙盘意象,反映了来访者内心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箱庭疗法是分析心理学理论同游戏以及其他心理咨询理论结合起来的一种心理临床疗法,通过创造的意想和场景来表达自己,直观显示内心世界,从而可以绕开咨询中的阻抗。

基本上各种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均可作为此方法的治疗范畴。

作为国外一种成熟的心理治疗技术,箱庭疗法在我国已广泛得到应用尤其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诗歌疗法 文学与心理学的宁馨儿

诗歌疗法 文学与心理学的宁馨儿

Total.260November 2013(B)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260期2013年11月(中)诗歌疗法———文学与心理学的宁馨儿陈健[1]彭巧滢[2]([1]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1002;[2]南华大学医学院湖南·衡阳421001)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32-0067-03摘要现代意义上的诗歌疗法目前在中国的应用和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者与应用者对此疗法的认识还不够,往往把它与纯粹的诗歌欣赏或文学教化混在一起,不加以区别。

实际上,诗歌疗法是从文学中发展而来成为一种心理学治疗方法,宣泄、潜意识、共鸣在其中起作用。

操作上治疗师既需要运用心理学理论又需要文学素养。

从而可以看出它既不是纯粹属于心理学的治疗方法,也不是一种纯粹的文学传播方式,而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做指导,从文学里选取“药物”,对心理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

该方法既吸取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又吸取了文学的人文性,是两学科的宁馨儿。

关键词诗歌疗法文学心理学Poetry Therapy:A Pretty Child ofLiterature and Psy 鄄chology //Chen Jian [1],Peng Qiaoying [2]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and study of poetry therapy in the modern sense has just started in China,so researchers and users'understanding of this therapy is not well enough,and they often,without distinguishment,mix it with pure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literary education.In fact,poetry therapy is a psychological ther-apy deriving from literature,in which catharsis,subconsciousness and resonance take effect.Therefore,the therapeutist needs both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nd literary attainments in practice.Thus,a conclusion is inferred that it is neither a pure psychology thera-peutic method nor a pure communication of literature.It is a way which is guided by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nd picks out "medicine"from literature,so as to treat mental diseases.Poetry therapy is a pretty child of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as it has ab-sorbed not only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psychology,but also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literature.Key words poetry therapy;literature;psychology现代意义上的诗歌疗法(Poetry Therapy),是阅读疗法与写作疗法的一种,即在治疗师的选择下,针对不同的治疗目的向患者推荐一些有不同情感色彩的诗与歌(通俗歌曲),让个体或团体阅读、诵读,或直接让病人参与写诗,帮助治疗师发现问题。

城市空间的复制艺术品乐高建筑天际线系列

城市空间的复制艺术品乐高建筑天际线系列

当·里德·塔克(Adam Reed Tucker)致力为此探索解决之道,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建筑经验告诉当地人和游客,摩天大厦这种凝聚了人类想象力和证明了人类建设水平,人类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而不是对此产生惧怕一类的情绪。

之后,塔克提出了以让建筑与娱乐结合的创意。

2008年,他用乐高积木设计出了第一个属于他的家乡芝加哥的建筑模型—西尔斯塔大厦。

塔克对该建筑进行的高度还原远远超出预期。

相比其他乐高玩具来说,塔克的西尔斯塔大厦建筑模型更像是一件收藏品。

这便是最早的乐高微型建筑模型,标志着乐高建筑系列的开始。

2016年,乐高建筑事务所增加了一个名为“天际线”的新系列。

该系列的设计初衷是通过为每一个著名的标志性建筑设计一组乐高微观模型来重现城市天际线。

同年,威尼斯,柏林和纽约的乐高天际线模型发布。

2017年,悉尼,伦敦的城市天际线也获得了自己的模型。

乐高建筑天际线系列是乐高玩具的子品牌和产品系列,旨在“通过乐高积木来庆祝建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该品牌包括由“建筑艺术家”塔克设计的一系列乐高玩具模型,每个模型中都包含所需部件和建造说明,用以打造一个微型的著名城市建筑。

塔克在解释自己的创意时说:“无论是重建一个世界著名的地标,还是发明一些完全原创的东西,我都利用乐高积木作为一个创造性的媒介来捕捉它设计的本质。

乐高建筑是通过我和乐高团队的共同愿景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通过一个几乎人人都能接触到的媒介来体验、理解和享受建筑。

”3作为城市空间的媒介杰出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在讨论“空间的可见性”时,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思:“我们可以说无论对于我们自己还是对于其他人而言,人们深深眷恋的地方都不一定是可见的……可以通过诸多方式让一个地方成为可见的地方,这些方式包括与其他地方竞争或者发生冲突,在视觉上制造出突出之处,以及利用艺术、建筑、典礼和仪式所产生的力量。

”4这正是乐高建筑系列自2018年来向人们展示的32个模型为所谓空间的“可见行”此所做出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舢山)c11w珊业关注
人类通过艺术活动:制作活动和接受活动,来治疗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其历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

其实,远古人类的巫术活动与艺术活动是合为一体的,而巫术活动是那时候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和精神痛苦的主要方式。

在西方,有文献记载的艺术治疗已见于古希腊和*圣经》时代。

古希腊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以及亚里士多德都曾论述过音乐的“净化”功能,即音乐的心理治疗功能。

《圣经一撒母耳记》称扫罗王“魔鬼附身”(精神病当时的流行说法),根据描述,可以推测扫罗王是明显的偏执狂,并有躁郁症症状。

而当时采用的唯一治疗是让善于弹琴的大卫为他演奏,可见那时人们已经知道音乐有消解精神障碍的功能。

艺术治疗在西方文献中的记载,从古至今没有中断过,但始终没有形成气候。

既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也缺乏系统规范的操作技术。

20世纪30年代,美国精神病医生南姆伯格明确提出了“艺术治疗”(Anthe“py)这一概念,在她的推动下,艺术治疗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迅速延伸到各个发达国家。

不过,迄今为止,在这一领域,无论是在规模、质量等方面,美国仍居于领先地位。

1960年美国成立了“音乐治疗学会”,1961年创建了专业理论杂志馍国艺术治疗杂忽》,到现在,这杂志仍是这个领域里的权威杂志。

1965年又成立了“美国舞蹈治疗联合协会”。

1969年,全国性的专业组织“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TA)成立,这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治疗发展的里程碑。

“AAA”负责协调全国的艺术治疗,组织每年的学术研讨会。

从上
艺术治疗
文/李欧
世纪70年代起,著名的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首先开设了艺术治疗的硕士课程,并授予相应学位。

从那以后,很多美国大学都相继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授予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由美国艺术冶疗认证委员会(A1rcB)进行资质核准和授予证书。

美国大多数州都允许在获得艺术治疗认证以后,即具有了心理医生和精神医生的资格,可以在医院,心理诊所从事艺术治疗工作。

美国目前已有百余个专业的艺术治疗机构。

美国艺术治疗之所以在当代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疾病的主流模式的变化,病因的认知模式的转向以及冶疗的主导模式的转向。

美国的统计材料表明,20世纪初,每年每1000名死者中,因病死亡28人,主要疾病是与精神因素无直接相关的生理性疾病:肺炎,结核、白喉、伤寒、痢疾等。

随着常规医学的发展,1972年,1000名死者中,有9人因病死亡。

主要疾病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所谓“心身疾病9: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癌症等等。

对病因的认知模式,从“生物一生理”模式转向“社会一心理一生物”模式。

还出现了“心身医学”、“精神神经免疫学”等新兴学科。

冶疗模式也从对“病”治疗,转向对“人”治疗,开始重视人格的检修和心理干预(在这方面,常规医学常常无能为力,而艺术治疗却大有用武之地)。

而且,疾病模式的转向,是由于物质文化的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的自觉的存在意识更强烈和个体需求质量的提高而产生的。

可以说,这是人类为争取文明所付出的代价的一部分。

所以,艺术冶疗首先在比
田 万方数据
关注wⅢ虹山cu删眦
较富裕的美国发展起来。

艺术治疗最大的困扰在于其疗效难以确切判断,不过,通过长期的探索、试验,尤其是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技术、虚拟场景技术等,以及先进的医疗装备和技术,如cT、脑电图、核磁共振、免疫球蛋白测定等等,这种状况已经得到大大地改善,即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

其中,运用最广泛、疗效最明确的主要是音乐疗法和绘画疗法。

音乐治疗技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接收与操作(Rece—veMusic11lerapyaIldRecreativeMu8icnera_py)。

接收是指通过聆听音乐来达到冶疗目的,治疗师用不同的音乐作品,以及不同的音乐作品的组合治疗不同的疾病,即编制“音乐处方”来对症施治。

例如,用巴赫的奏鸣曲治疗消化道疾病;用莫扎特的作品冶疗内分泌失调等等。

在聆听后,治疗师或者引导患者进行分组讨论;或者引导患者展开想象,井与病人讨论想象内容的意义,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马里兰州精神病研究中心的博里博士,创立了“意象与音乐指导法”这一系统的技术,简称“eM”疗法。

这种技术将治疗过程分为三部分:感应、体验和恢复;用7种音乐模式:积极肯定、死与复活、分析抚慰、疏导宣泄、集体共振、无意识体验和退思想象来对症施治。

GM被认为音乐治疗中较为成熟的技术,已被列入艺术治疗的博士课程。

第二类又称之为“参与方式音乐治疗”。

即引导病人去演唱、演奏以及写作音乐作品,来达到治疗目的。

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不同的病人来选择不同的旋律、节奏和内涵的音乐作品让受治者来演唱和演奏。

有时也采用即兴演奏式冶疗法,由治疗师指导病人随心所欲地演奏,来达到治疗效果。

从理论上讲,这是对音乐原始功能的回归。

对一些有音乐创作基础的病人由治疗师给予相应的主题,如‘睫怒”、“内疚”、“安详”等等,让病人进行即兴创作。

当然,这两类技术常常会台在一起运用。

近年来,美国的音乐治疗在临床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疗效。

在脑病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如应用音乐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引起的步态异常,控制复杂性癫痫的发作频率,改善老年性痴呆的行为模式等等。

在婴幼儿与儿童中的应用,也引人注目。

如用“共振音乐”使早产儿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趋于正常,提高血氧饱和浓度等。

甚至,在减轻银屑病和神经性皮炎类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方面都有明显疗效。

另外,音乐冶疗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发明了一系列专用于音乐治疗的乐器,如“琴床”,其琴身像床一样,让治疗者躺在上面,被治疗者不但可以听到音乐,而且通过身体的触觉直接感受到优美的振动,增强冶疗效果。

绘画疗法在生理性疾病方面难与音乐疗法竞争,但在心理性疾病方面却具有特异的功能。

因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大多具视觉性,而且,各种创伤性的心理障碍,常被压抑到无意识,形成“情结”,这些“情结”难以用日常语言表述;用绘画这种象征性语言,则能优秀地表达、宣泄和整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绘画治疗特别适合不能说话或不想说话的患者,如失聪、弱智、大脑损伤、孤独症,对语言有阻抗等。

适合绘画疗法处理而且疗效显著的主要有:饮食障碍(厌食和贪食)、物质滥用(吸毒、酗酒)、分裂性人格障碍、性行为异常等等。

尤其是情绪激烈而控制困难的儿童,绘画治疗比起其他冶疗方法有较大的优势。

绘画疗法一般采用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自发性绘画”和主题性绘画两种方式。

前者尤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看作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精神病学诊断中常用的“罗夏墨迹测验”演变而来的。

据文献记载,对于高明的医师,在诊断精神障碍方面用绘画作品比用“Cr或“心理测量量表”准确度更高。

而病人则能通过绘画来审视自我,修正扭曲的自我,提升社会交往的技能,增强同一性,使精神健康成长。

其他也比较成熟的艺术疗法还有“心理剧”、雕塑疗法、故事疗法等等,皆各有所擅长的领域。

目前,最有潜力的艺术治疗是“影视”疗法——利用当代先进的影像艺术来创造高度逼真的各种情境,来获得特定的治疗效果。

例如,在帮助患者克服各种恐惧症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艺术治疗方式,也从早期的“一对一”,逐渐采用“集体治疗。

,即采取建立“艺术冶疗小组”来达到共振的效果。

治疗环境由早期的中性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地点,如医院、诊所逐渐发展为进人家庭,进人日常生活环境去进行治疗。

1992年初,在纽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艺术医学大会?如大会宣言所称:“艺术医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

”可以说,艺术冶疗在技术方面越来越系统和完善,但是,理论基础仍然较为薄弱。

常规医学是建立在生理学、生物化学比较切实的学科的基础上,而艺术医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艺术学与心理学。

因而,在这个领域里,关于操作技术的文献很多,而对其进行理论探讨的文献则较少。

一般认为,艺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技术,主要是它能帮助人们从精神上超越生存困境,满足亲和需求,在无意识层面与世界和“非我”和解;并且能优化人格结构,获得生活的意义感和生命的价值感。

最直接可察的疗效就是改善情绪状态,利用“悬置”和“移置”,对负面信息所造成的各种紊乱的心理和生理能量进行疏导。

从而,在个体有限的存在中,促使潜能的正向发挥,使个体能保持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当然,艺术治疗要成为能普遍运用的医疗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万方数据
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
作者:李欧
作者单位:
刊名:
世界文化
英文刊名:WORLD CULTURE
年,卷(期):2007,(11)
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jwh200711003.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2月2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