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3份试卷)2021年宜兴市某知名实验中学中考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

合集下载

(汇总3份试卷)2021年宜兴市某知名实验中学中考数学第二次联考试题

(汇总3份试卷)2021年宜兴市某知名实验中学中考数学第二次联考试题

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组数据:1、2、2、3,若添加一个数据2,则发生变化的统计量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答案】D【解析】解:A.原来数据的平均数是2,添加数字2后平均数仍为2,故A与要求不符;B.原来数据的中位数是2,添加数字2后中位数仍为2,故B与要求不符;C.原来数据的众数是2,添加数字2后众数仍为2,故C与要求不符;D.原来数据的方差=222 (12)2(22)(32)4-+⨯-+-=12,添加数字2后的方差=222 (12)3(22)(32)5-+⨯-+-=25,故方差发生了变化.故选D.2.如图,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中,半径为1的⊙O的圆心O在格点上,则∠BED的正切值等于()A 25B5C.2 D.12【答案】D【解析】根据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知∠BED=∠BAD,再结合图形根据正切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详解】∵∠DAB=∠DEB,∴tan∠DEB= tan∠DAB=1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和正切的概念,正确得出相等的角是解题关键.3.《九章算术》中注有“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今有两数若其意义相反,则分别叫做正数与负数,若气温为零上10℃记作+10℃,则﹣3℃表示气温为()A.零上3℃B.零下3℃C.零上7℃D.零下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代表零下,因此-3℃表示气温为零下3℃.故选B.考点:负数的意义4.如图,点A为∠α边上任意一点,作AC⊥BC于点C,CD⊥AB于点D,下列用线段比表示cosα的值,错误的是()A.CDACB.BCABC.BDBCD.ADAC【答案】D【解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余弦是邻边比斜边,可得答案.【详解】cosα=BD BC CD BC AB AC==.故选D.【点睛】熟悉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关键.5.某厂接到加工720件衣服的订单,预计每天做48件,正好按时完成,后因客户要求提前5天交货,设每天应多做x件才能按时交货,则x应满足的方程为( )A.72072054848x-=+B.72072054848x+=+C.720720548x-=D.72072054848x-=+【答案】D【解析】因客户的要求每天的工作效率应该为:(48+x)件,所用的时间为:72048x+,根据“因客户要求提前5天交货”,用原有完成时间72048减去提前完成时间72048x+,可以列出方程:7207205 4848x-=+.故选D.6.下列各运算中,计算正确的是()A.a12÷a3=a4B.(3a2)3=9a6C.(a﹣b)2=a2﹣ab+b2D.2a•3a=6a2【答案】D【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积的乘方、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法的法则逐项计算即可得.【详解】A、原式=a9,故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原式=27a6,故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原式=a2﹣2ab+b2,故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原式=6a2,故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积的乘方、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法等运算,熟练掌握各运算的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7.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得出乙和丙与△ABC全等,甲与△ABC不全等.详解:乙和△ABC全等;理由如下:在△ABC和图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所以乙和△ABC全等;在△ABC和图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所以丙和△ABC全等;不能判定甲与△ABC全等;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A【解析】根据点所在象限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特点,就可得出已知点所在的象限.【详解】解:点(2,3)所在的象限是第一象限.故答案为:A【点睛】考核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9.下列所给的汽车标志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即可.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关键是掌握好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图形旋转180°后与原图重合.10.等腰三角形底角与顶角之间的函数关系是()A.正比例函数B.一次函数C.反比例函数D.二次函数【答案】B【解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y,顶角为x,由题意,得x+2y=180,所以,y=﹣12x+90°,即等腰三角形底角与顶角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际问题与一次函数,根据题意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一元二次方程x2﹣4=0的解是._________【答案】x=±1【解析】移项得x1=4,∴x=±1.故答案是:x=±1.1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案】k<2且k≠1【解析】试题解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k-1≠0且△=(-2)2-4(k-1)>0,解得:k<2且k≠1.考点:1.根的判别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13.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米得到大圆形场地,此时大圆形场地的面积是小圆形场地的4倍,设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x米,若要求出未知数x,则应列出方程(列出方程,不要求解方程).【答案】π(x+5)1=4πx1.【解析】根据等量关系“大圆的面积=4×小圆的面积”可以列出方程.【详解】解:设小圆的半径为x米,则大圆的半径为(x+5)米,根据题意得:π(x+5)1=4πx1,故答案为π(x+5)1=4πx1.【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本题等量关系比较明显,容易列出.14.已知,在同一平面内,∠ABC=50°,AD∥BC,∠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那么∠AEB的度数为__________.【答案】65°或25°【解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EAD=∠EAB,再分情况讨论计算即可.【详解】解:分情况讨论:(1)∵AE平分∠BAD,∴∠EAD=∠EAB,∵AD∥BC,∴∠EAD=∠AEB,∴∠BAD=∠AEB,∵∠ABC=50°,∴∠AEB=12•(180°-50°)=65°.(2)∵AE平分∠BAD,∴∠EAD=∠EAB=12DAB ∠,∵AD∥BC,∴∠AEB=∠DAE=12DAB∠,∠DAB=∠ABC,∵∠ABC=50°,∴∠AEB= 12×50°=25°.故答案为:65°或25°.【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图①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的中点得到图②;再分别连接图②中间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③.按上面的方法继续下去,第n个图形中有_____个三角形(用含字母n的代数式表示).【答案】4n﹣1【解析】分别数出图①、图②、图③中的三角形的个数,可以发现:第几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就是4与几的乘积减去3.如图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943 3.=⨯-按照这个规律即可求出第n各图形中有多少三角形.【详解】分别数出图①、图②、图③中的三角形的个数,图①中三角形的个数为1413=⨯-;图②中三角形的个数为5423=⨯-;图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9433=⨯-;可以发现,第几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就是4与几的乘积减去1.按照这个规律,如果设图形的个数为n,那么其中三角形的个数为4n3-.故答案为4n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变化类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图形,数据等条件,通过认真思考,归纳总结出规律,此类题目难度一般偏大,属于难题.16.如果a 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11a-称为a 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112=--,-1的差倒数是111(1)2=--,已知14a =,2a 是1a 的差倒数,3a 是2a 的差倒数,4a 是3a 的差倒数,…,依此类推,则 2019a =___________ .【答案】34. 【解析】利用规定的运算方法,分别算得a 1,a 2,a 3,a 4…找出运算结果的循环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详解】∵a 1=4a 2=11111143a ==---, a 3=211311413a ⎛⎫ ⎪⎝=⎭=---, a 4=31143114a ==--, …数列以4,−1334,三个数依次不断循环, ∵2019÷3=673,∴a 2019=a 3=34, 故答案为:34. 【点睛】此题考查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倒数,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找到规律.17.已知点P (a ,b )在反比例函数y=2x 的图象上,则ab=_____. 【答案】2 【解析】接把点P (a ,b )代入反比例函数y=2x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点P (a ,b )在反比例函数y=2x 的图象上, ∴b=2a, ∴ab=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如图,从一个直径为1m的圆形铁片中剪出一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再将剪下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则圆锥的底面半径为_____m.【答案】2 m.【解析】利用勾股定理易得扇形的半径,那么就能求得扇形的弧长,除以2π即为圆锥的底面半径.【详解】解:易得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扇形的半径为:22m,∴扇形的弧长为:2902180π⨯=24πm,∴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4π÷2π=2m.【点睛】本题考查: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解题关键是弧长公式.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在Rt△ABC中,∠BAC=,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EF≌△DEB;证明四边形ADCF是菱形;若AC=4,AB=5,求菱形ADCFD 的面积.【答案】(1)证明详见解析;(2)证明详见解析;(3)1.【解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中点的定义,可利用AAS证得结论;(2)由(1)可得AF=BD,结合条件可求得AF=DC,则可证明四边形ADCF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D=CD,可证得四边形ADCF为菱形;(3)连接DF,可证得四边形ABDF为平行四边形,则可求得DF的长,利用菱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答案.【详解】(1)证明:∵AF∥BC,∴∠AFE=∠DBE,∵E 是AD 的中点,∴AE=DE ,在△AFE 和△DBE 中,AFE DBE FEA BED AE DE ∠=∠⎧⎪∠=∠⎨⎪=⎩∴△AFE ≌△DBE (AAS );(2)证明:由(1)知,△AFE ≌△DBE ,则AF=DB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DB=DC ,∴AF=CD .∵AF ∥BC ,∴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BAC=90°,D 是BC 的中点,E 是AD 的中点,∴AD=DC=12BC , ∴四边形ADCF 是菱形;(3)连接DF ,∵AF ∥BD ,AF=BD ,∴四边形ABDF 是平行四边形,∴DF=AB=5,∵四边形ADCF 是菱形,∴S 菱形ADCF =12AC▪DF=12×4×5=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及判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得AF=CD 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菱形面积公式的应用.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BC 边上一点,连结AE 、BD 且AE=AB . 求证:∠ABE=∠EAD ;若∠AEB=2∠ADB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可得AD ∥BC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EB=∠EAD ,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E=∠AEB ,即可得证.(2)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DB=∠DBE ,然后求出∠ABD=∠ADB ,再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出AB=AD ,然后利用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即可.【详解】证明:(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 ∥BC ,∴∠AEB=∠EAD .∵AE=AB ,∴∠ABE=∠AEB .∴∠ABE=∠EAD .(2)∵AD ∥BC ,∴∠ADB=∠DBE .∵∠ABE=∠AEB ,∠AEB=2∠ADB ,∴∠ABE=2∠ADB .∴∠ABD=∠ABE -∠DBE=2∠ADB -∠ADB=∠ADB .∴AB=AD .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21.如图,点E 、F 在BC 上,BE=CF ,AB=DC ,∠B=∠C ,AF 与DE 交于点G ,求证:GE=GF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求出BF=CE ,根据SAS 推出△ABF ≌△DCE ,得对应角相等,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结论.【详解】∵BE=CF ,∴BE+EF=CF+EF ,∴BF=CE ,在△ABF 和△DCE 中AB DC B C BF CE =⎧⎪∠=∠⎨⎪=⎩,∴△ABF ≌△DCE (SAS ),∴∠GEF=∠GFE ,∴EG=FG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2.“扬州漆器”名扬天下,某网店专门销售某种品牌的漆器笔筒,成本为30元/件,每天销售量y (件)与销售单价x (元)之间存在一次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果规定每天漆器笔筒的销售量不低于240件,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每天获取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该网店店主热心公益事业,决定从每天的销售利润中捐出150元给希望工程,为了保证捐款后每天剩余利润不低于3600元,试确定该漆器笔筒销售单价的范围.【答案】(1)10700y x =-+;(2)单价为46元时,利润最大为3840元.(3)单价的范围是45元到55元.【解析】(1)可用待定系数法来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利润=销售量×单件的利润,然后将(1)中的函数式代入其中,求出利润和销售单件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其性质来判断出最大利润;(3)首先得出w 与x 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所获利润等于3600元时,对应x 的值,根据增减性,求出x 的取值范围.【详解】(1)由题意得:4030055150k b k b +=⎧⎨+=⎩ 10700k b =-⎧⇒⎨=⎩. 故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0x+700,(2)由题意,得-10x+700≥240,解得x≤46,设利润为w=(x-30)•y=(x-30)(-10x+700),w=-10x2+1000x-21000=-10(x-50)2+4000,∵-10<0,∴x<50时,w随x的增大而增大,∴x=46时,w大=-10(46-50)2+4000=3840,答:当销售单价为46元时,每天获取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3840元;(3)w-150=-10x2+1000x-21000-150=3600,-10(x-50)2=-250,x-50=±5,x1=55,x2=45,如图所示,由图象得:当45≤x≤55时,捐款后每天剩余利润不低于3600元.【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利用函数增减性得出最值是解题关键,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模型是解答本题的重点和难点.23.如图,AB为⊙O的直径,点D、E位于AB两侧的半圆上,射线DC切⊙O于点D,已知点E是半圆弧AB上的动点,点F是射线DC上的动点,连接DE、AE,DE与AB交于点P,再连接FP、FB,且∠AED=45°.求证:CD∥AB;填空:①当∠DAE=时,四边形ADFP是菱形;②当∠DAE=时,四边形BFDP是正方形.【答案】(1)详见解析;(2)①67.5°;②90°.【解析】(1)要证明CD∥AB,只要证明∠ODF=∠AOD即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证明∠ODF=∠AOD,从而可以解答本题;(2)①根据四边形ADFP是菱形和菱形的性质,可以求得∠DAE的度数;②根据四边形BFDP是正方形,可以求得∠DAE的度数.【详解】(1)证明:连接OD,如图所示,∵射线DC切⊙O于点D,∴OD⊥CD,即∠ODF=90°,∵∠AED=45°,∴∠AOD=2∠AED=90°,∴∠ODF=∠AOD,∴CD∥AB;(2)①连接AF与DP交于点G,如图所示,∵四边形ADFP是菱形,∠AED=45°,OA=OD,∴AF⊥DP,∠AOD=90°,∠DAG=∠PAG,∴∠AGE=90°,∠DAO=45°,∴∠EAG=45°,∠DAG=∠PEG=22.5°,∴∠EAD=∠DAG+∠EAG=22.5°+45°=67.5°,故答案为:67.5°;②∵四边形BFDP是正方形,∴BF=FD=DP=PB,∠DPB=∠PBF=∠BFD=∠FDP=90°,∴此时点P与点O重合,∴此时DE是直径,∴∠EAD=90°,故答案为:90°.【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菱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解答.24.4件同型号的产品中,有1件不合格品和3件合格品.从这4件产品中随机抽取1件进行检测,求抽到的是不合格品的概率;从这4件产品中随机抽取2件进行检测,求抽到的都是合格品的概率;在这4件产品中加入x 件合格品后,进行如下试验:随机抽取1件进行检测,然后放回,多次重复这个试验,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后发现,抽到合格品的频率稳定在0.95,则可以推算出x 的值大约是多少?【答案】(1)14;(2)12;(3)x=1. 【解析】(1)用不合格品的数量除以总量即可求得抽到不合格品的概率;(2)利用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两个独立事件单独发生的概率的积即可计算;(3)根据频率估计出概率,利用概率公式列式计算即可求得x 的值.【详解】解:(1)∵4件同型号的产品中,有1件不合格品,∴P (不合格品)=14; (2) 共有12种情况,抽到的都是合格品的情况有6种,P (抽到的都是合格品)=612=12; (3)∵大量重复试验后发现,抽到合格品的频率稳定在0.95,∴抽到合格品的概率等于0.95,∴34x x ++ =0.95, 解得:x=1.【点睛】本题考查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概率公式;列表法与树状图法.25.先化简2211a a a a ⎛⎫-÷⎪--⎝⎭,然后从22a -≤<中选出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a 的值代入求值. 【答案】-1【解析】先化简,再选出一个合适的整数代入即可,要注意a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2211a a a a⎛⎫-÷ ⎪--⎝⎭ (1)(1)12a a a a a ---=•- 1(1)12a a a a a -+-=•- 2a =, 当2a =-时,原式21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代数式的求值,熟练掌握代数式的化简是解题的关键.26.今年3月12日植树节期间,学校预购进A,B两种树苗.若购进A种树苗3棵,B种树苗5棵,需2100元;若购进A种树苗4棵,B种树苗10棵,需3800元.求购进A,B两种树苗的单价;若该学校准备用不多于8000元的钱购进这两种树苗共30棵,求A种树苗至少需购进多少棵.【答案】(1)A种树苗的单价为200元,B种树苗的单价为300元;(2)10棵【解析】试题分析:(1)设B种树苗的单价为x元,则A种树苗的单价为y元.则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答即可;(2)设购买A种树苗a棵,则B种树苗为(30﹣a)棵,然后根据总费用和两种树苗的棵数关系列出不等式解答即可.试题解析:(1)设B种树苗的单价为x元,则A种树苗的单价为y元,可得:352100{4103800y xy x+=+=,解得:300200 xy=⎧⎨=⎩,答:A种树苗的单价为200元,B种树苗的单价为300元. (2)设购买A种树苗a棵,则B种树苗为(30﹣a)棵,可得:200a+300(30﹣a)≤8000,解得:a≥10,答:A种树苗至少需购进10棵.考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据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可燃冰”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海、陆总储量约为39000000000吨油当量,将390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3.9×1010B.3.9×109C.0.39×1011D.39×109【答案】A【解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时,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整数,据此判断即可.【详解】39000000000=3.9×1.故选A.【点睛】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2.如图,在▱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BG⊥AE,垂足为G,若BG=42,则△CEF的面积是()A.22B2C.32D.42【答案】A【解析】解:∵AE平分∠BAD,∴∠DAE=∠BAE;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BEA=∠DAE=∠BAE,∴AB=BE=6,∵BG⊥AE,垂足为G,∴AE=2AG.在Rt△ABG中,∵∠AGB=90°,AB=6,BG=42∴22AB BG-=2,∴AE=2AG=4;∴S△ABE=12AE•BG=1442822⨯⨯=∵BE=6,BC=AD=9,∴CE=BC﹣BE=9﹣6=3,∴BE:CE=6:3=2:1,∵AB∥FC,∴△ABE∽△FCE,∴S△ABE:S△CEF=(BE:CE)2=4:1,则S△CEF=1S△ABE=22.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综合性较强,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正确推理论证是解题关键.3.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A.30°B.25°C.20°D.15°【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2+45°=90°,∴∠2=90°﹣∠1﹣45°=25°,4.如图,E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E:AB=2:3,△BEF的面积为4,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A.30 B.27 C.14 D.32【答案】A【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AD//BC,∴△BEF∽△CDF,△BEF∽△AED,∴22 BEF BEFCDF AEDS SBE BES CD S AE∆∆∆∆⎛⎫⎛⎫==⎪ ⎪⎝⎭⎝⎭,,∵BE:AB=2:3,AE=AB+BE,∴BE:CD=2:3,BE:AE=2:5,∴44925BEF BEFCDF AEDS SSS∆∆∆∆==,,∵S△BEF=4,∴S△CDF=9,S△AED=25,∴S四边形ABFD=S△AED-S△BEF=25-4=21,∴S平行四边形ABCD=S△CDF+S四边形ABFD=9+21=3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熟记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直线m∥n,直角三角板ABC的顶点A在直线m上,则∠α的余角等于()A.19°B.38°C.42°D.5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过C作CD∥直线m,∵m∥n,∴CD∥m∥n,∴∠DCA=∠FAC=52°,∠α=∠DCB,∵∠ACB=90°,∴∠α=90°﹣52°=38°,则∠a的余角是52°.故选D.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余角和补角.6.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一角折叠,使点A落在ABC∆处的'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那么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 .2γαβ=+B .2γαβ=+C .γαβ=+D .180γαβ=--【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BDA'=∠A+∠AFD ,∠AFD=∠A'+∠CEA',代入已知可得结论. 详解:由折叠得:∠A=∠A',∵∠BDA'=∠A+∠AFD ,∠AFD=∠A'+∠CEA',∵∠A=α,∠CEA′=β,∠BDA'=γ,∴∠BDA'=γ=α+α+β=2α+β,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关键. 7.△ABC 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B 的值为( )A 5B 25C .12D .2【答案】A【解析】解:在直角△ABD 中,BD=2,AD=4,则22222425BD AD ++=, 则cosB=5525BD AB ==. 故选A .8.如果将抛物线2y x 2=+向下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A .()2y x 12=-+B .()2y x 12=++C .2y x 1=+D .2y x 3=+【答案】C【解析】根据向下平移,纵坐标相减,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抛物线y=x 2+2向下平移1个单位,∴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2-1,即y=x 2+1.故选C .9.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的面积是 2500000 平方千米.将 2500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 .70.2510⨯B .72.510⨯C .62.510⨯D .52510⨯ 【答案】C【解析】分析: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比较大的数,我们习惯上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使书写、计算简便.解答:解:根据题意:2500000=2.5×1.故选C .10.在如图的2016年6月份的日历表中,任意框出表中竖列上三个相邻的数,这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A .27B .51C .69D .72【答案】D 【解析】设第一个数为x ,则第二个数为x+7,第三个数为x+1.列出三个数的和的方程,再根据选项解出x ,看是否存在.解:设第一个数为x ,则第二个数为x+7,第三个数为x+1故三个数的和为x+x+7+x+1=3x+21当x=16时,3x+21=69;当x=10时,3x+21=51;当x=2时,3x+21=2.故任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3.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如图,在Rt△ABC中,∠C=90°,AC=6,∠A=60°,点F在边AC上,并且CF=2,点E为边BC上的动点,将△CEF沿直线EF翻折,点C落在点P处,则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_.【答案】23-2.【解析】延长FP交AB于M,当FP⊥AB时,点P到AB的距离最小.运用勾股定理求解.【详解】解:如图,延长FP交AB于M,当FP⊥AB时,点P到AB的距离最小.∵AC=6,CF=1,∴AF=AC-CF=4,∵∠A=60°,∠AMF=90°,∴∠AFM=30°,∴AM=1AF=1,2∴223,AF FM∵FP=FC=1,∴3,∴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1.【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勾股定理等,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出点P的位置.12.函数y=1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x≤1【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答即可.详解:∵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为非负数,∴1 -x≥0,解得x≤1.故答案为x≤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知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 13.袋中装有一个红球和二个黄球,它们除了颜色外都相同,随机从中摸出一球,记录下颜色后放回袋中,充分摇匀后,再随机摸出一球,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_____.【答案】1 9【解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情况,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注意此题属于放回实验.【详解】画树状图如下:由树状图可知,共有9种等可能结果,其中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有1种结果,所以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19,故答案为19.【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的知识.注意画树状图与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解题时要注意此题是放回实验还是不放回实验.14.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BEEC的值是.【答案】3 【解析】试题分析:∵∠BAC=∠ACD=90°,∴AB ∥CD .∴△ABE ∽△DCE .∴BE AB EC CD=. ∵在Rt △ACB 中∠B=45°,∴AB=AC . ∵在RtACD 中,∠D=30°,∴AC CD 3AC tan30==︒. ∴BE AB 3EC CD 33AC ===. 15.若反比例函数y=1m x-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中,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答案】m>1 【解析】∵反比例函数m 1y x -=的图象在其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m 1->0,解得:m>1,故答案为m>1.16.如图,已知点C 为反比例函数6y x=-上的一点,过点C 向坐标轴引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那么四边形AO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答案】1【解析】解:由于点C 为反比例函数6y x =-上的一点, 则四边形AOBC 的面积S=|k|=1.故答案为:1.17.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ax+b 和反比例函数k y x=的图象相交于A (﹣2,y 1)、B (1,y 2)两点,则不等式ax+b <k x的解集为 __________【答案】﹣2<x <0或x >1【解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结合交点坐标,即可得出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观察函数图象,发现:当﹣2<x <0或x >1时,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下方, ∴不等式ax+b <k x的解集是﹣2<x <0或x >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图象,数形结合思想是关键.18.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5,BC =8,将△ABC 沿射线BC 方向平移m 个单位得到△DEF ,顶点A ,B ,C 分别与D ,E ,F 对应,若以A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AE 为腰,则m 的值是______.【答案】258或5或1. 【解析】根据以点A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即可.【详解】解:如图(1)当在△ADE 中,DE=5,当AD=DE=5时为等腰三角形,此时m=5.(2)又AC=5,当平移m 个单位使得E 、C 点重合,此时AE=ED=5,平移的长度m=BC=1,(3)可以AE 、AD 为腰使ADE 为等腰三角形,设平移了m 个单位:则223(m-4)+AD=m ,得:2223(m-4)=m +,得m=258, 综上所述:m 为258或5或1, 所以答案:258或5或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分类讨论的完整性.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如图,河的两岸MN 与PQ 相互平行,点A ,B 是PQ 上的两点,C 是MN 上的点,某人在点A 处测得∠CAQ=30°,再沿AQ 方向前进20米到达点B ,某人在点A 处测得∠CAQ=30°,再沿AQ 方向前进20米到达点B ,测得∠CBQ=60°,求这条河的宽是多少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2≈1.414,3≈1.732)【答案】17.3米.【解析】分析:过点C 作CD PQ ⊥于D ,根据3060CAB CBD ∠=︒∠=︒,,得到30,ACB ∠=︒ 20AB BC ==,在Rt △CDB 中,解三角形即可得到河的宽度.详解:过点C 作CD PQ ⊥于D ,∵3060CAB CBD ∠=︒∠=︒,∴30,ACB ∠=︒∴20AB BC ==米,在Rt △CDB 中,∵90BDC ,∠=︒ sin ,CD CBD BC ∠=∴sin60,CD BC ︒=∴3,220CD = ∴103CD =米,∴17.3CD ≈米.答:这条河的宽是17.3米.点睛: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0.先化简,再求值:822224x x x x x +⎛⎫-+÷ ⎪--⎝⎭,其中12x =-. 【答案】1.。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卷带解析带解析.doc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卷带解析带解析.doc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卷带解析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4题) 1.“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扬州”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B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C .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 .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答案】【考点】79: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K6: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B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有利于环境保护;C 、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D 、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选D .【点评】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难度:容易 知识点:空气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稀盐酸用于除铁锈B .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C .铝用于制造铝箔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答案】【考点】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稀盐酸用于除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铝用于制造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化学性质.【解答】解:A 、稀盐酸用于除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 、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 、铝用于制造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稀盐酸、镁粉、铝和液氧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蔬菜 B.鸡蛋 C.大米 D.植物油【答案】【考点】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C、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D、植物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取用液体药品C.取用锌粒 D.稀释浓硫酸【答案】【考点】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48:固体药品的取用;49:液体药品的取用;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难度:基础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5.“绿色化学”要求生产尽可能不产生废物,即实现“废物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最容易实现“绿色化学”要求的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考点】54:绿色化学;FA: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来回答此题,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入手,反应物中的原子是否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了.【解答】解:A、根据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化合反应,可知原料中所有原子转化为目标产物,实现零排放,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故正确;B、根据分解反应,是指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可知原料中所有原子没有转化为目标产物;不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故错误;C、根据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可知原料中所有原子没有转化为目标产物;不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故错误;D、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知原料中所有原子没有转化为目标产物;不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四种反应类型与绿色化学之间的关系,倡导绿色化学.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6.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奶制品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来源之一B.食物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C.硒、碘等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小,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作用不大D.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释放能量,提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答案】【考点】J5:均衡营养与健康;J1: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J2: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析】A.根据钙元素的来源来分析;B.从合理搭配膳食,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去分析解答;C.根据微量元素的作用来分析;D.根据人体的供能物质来分析.【解答】解:A.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这是人体获取钙元素来源之一,故正确;B.合理搭配膳食,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保障人类身体健康;故正确;C.人体对微量元lA.x的值为18B.锶属于金属元素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答案】【考点】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以及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小格表示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8﹣2﹣8﹣8﹣2=18,故正确;B、Sr的元素名称为锶,由偏旁“金”可知,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C.87.62是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没有单位g,故错误;D.由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锶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粒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难度:偏难知识点:离子8.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C.将少量品红加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都含有H+【答案】【考点】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变大,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将少量品红加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因为它们溶液中都含有H+,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所获信息正确的是()A.50℃在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B.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相同质量的水分别溶解A、B、C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A>B>CD.当A中混有少量C时,可采用“将样品溶于热水、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的方法提纯A【答案】【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4H: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计算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采用蒸发溶剂还是降温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解答】解:A、50℃在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错误;B、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AB的溶解度减小,在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 ,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的组成不变,故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错误;C、要比较相同质量的水分别溶解A、B、C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A>B>C,必须有温度范围,错误;D、当A中混有少量C时,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可采用“将样品溶于热水、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的方法提纯A,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可能是离子或原子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C.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则溶质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答案】【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B7: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可能是原子或离子.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C、根据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分析即可.D、根据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可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可能是金属元素失电子形成的阳离子,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得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C、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但溶质不一定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灭火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1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①C→CO→CO2②Cu→CuO→CuSO4③Na2CO3→NaCl→NaNO3④CaCO3→CaO→Ca(OH)2.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考点】AF: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6U: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8M: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9H:盐的化学性质;C7:碳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①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②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③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④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解答】解:①中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②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③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④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D.【点评】本考点属于实验题中的物质的制备和转化,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还要掌握相互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反应的条件.并注意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判断物质的组成.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难度:中等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12.现有一种固体粉末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向该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③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⑤滤液中溶质一定有硫酸亚铁,肯定无硫酸铜;其中正确的是()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向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时,硫酸先和氧化铜反应,氧化铜反应完后,铁再与生成的硫酸铜反应,如果硫酸和铁都有剩余,铁再和硫酸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既没有硫酸铜,也没有稀硫酸,如果含有硫酸铜,加入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如果含有稀硫酸,加入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产生气泡;①氧化铜和铁都是黑色的,所以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故正确;②因为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先和氧化铜反应,如果稀硫酸的量不足,不足以和氧化铜完全反应,那么就没有气体生成,并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错误;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铜,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铜;如果铁恰好和硫酸铜反应,则滤渣中没有铁,如果铁足量,则滤渣中有铁,所以滤渣中不一定有铁,故正确;④如果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有硫酸铜,故错误;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铜,故正确;所以以上说法中①③⑤是正确的,个数是3个.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物质的推理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氧化铜和铁与稀硫酸混合时,反应的先后顺序,如果掌握了反应顺序,再结合实验现象进一步分析、判断就能够正确解答.难度:容易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13.如表除杂(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选试剂操作方法AHCl气体(H2O)固体氢氧化钠通过装有试剂的干燥管,收集BCaCO3溶液(CaCl2)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CCaCl2溶液(HCI)碳酸钙粉末加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DKNO3溶液(CuSO4)Ba(OH)2溶液加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A.A B.B C.C D.D【答案】【考点】2H: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4S:气体的干燥(除水);93:酸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aCl2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过量的Ba(OH)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14.某固体混合物由K2CO3、K2SO4、CaCl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人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aCl2、KClB.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CO3、K2SO4、KClC.只通过步骤①②就可以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SO4D.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 【答案】【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9H: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碳酸钾可以和氯化钙生成沉淀,而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但是碳酸钡可以溶于稀硝酸,解答本题时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结合题给的实验现象来解答.【解答】解: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说明碳酸钾、硫酸钾与氯化钙不能同时存在;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故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钙;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说明产生的沉淀一定有碳酸钡和硫酸钡,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但是步骤②中加入了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因此:A、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钙,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故说法错误;B、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故说法错误;C、只通过步骤①②不能确定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是碳酸钠反应产生的沉淀,故说法错误;D、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就会排除引入的氯离子的干扰,可以确定一定含有氯化钾,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属于混合物的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现象物质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现象推出可以确定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对于现象不能确定的只能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二、填空题(共1题)1.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①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②“雪碧”汽水中含有的酸是__________________;③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是__________________;④食盐中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①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__________________;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②下列方法不能防止钢铁腐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表面镀铬B.表面涂油漆C.部分浸入食盐水③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自然界中铁矿石品种较多,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是常见的铁矿石之一.FeC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④有一种“冰蚕丝”面料做的衣服,面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鉴别“冰蚕丝”和天然蚕丝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89:金属材料及其应用;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IB: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2)①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②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接触进行分析判断即可.③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解答.④鉴别物质时,利用物质之间的性质不同,通过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加以区别【解答】解:(1)①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一氧化碳,故填:CO;②“雪碧”汽水中含有的酸是碳酸,故填:H2CO3;③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故填:NaHCO3;④食盐中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故填:;(2)①武德合金属材料;故填:A;②镀铬、涂油漆能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浸入食盐水,金属会锈蚀的更快;故填:C;③碳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48.3%,故填:48.3%.④蚕丝成分是蛋白质,灼热有烧焦羽毛味,合成纤维燃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填:灼烧、闻气味.【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1.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如图1所示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试卷3份合集】宜兴市某知名实验中学2021年中考统考化学试题

【试卷3份合集】宜兴市某知名实验中学2021年中考统考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用氧气作燃料进行燃烧②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③混合施用草木灰和尿素④用氢氧化钠中和胃中过多的盐酸A.①②B.②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错误;②碳酸氢钠受热能生成二氧化碳,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正确;③尿素不是铵态氮肥,可以混合施用草木灰和尿素,故正确;④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胃液中的盐酸,故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2.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Cl-、NO3-、K+、Na+B.SO42-、NO3-、K+、OH-C.CO32-、SO42-、Mg2+D.NH4+、Cl-、Ag+、K+【答案】A【解析】溶液pH=2说明显酸性,含有氢离子,除了考虑选项中哪些离子不可以共存外,还要考虑是否能与与氢离子共存。

【详解】A、氯离子、硝酸根、钾离子及钠离子互相不反应,且与氢离子不反应,可以共存,选项A正确;B、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不能共存,选项B不正确;C、碳酸根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碳酸根与镁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两者也不能共存,生成的碳酸镁与氢离子也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镁的一种盐,仍然不能共存,选项C不正确;D、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二者不能共存,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3.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B.燃气泄漏时应马上打开排气扇C.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应乘坐电梯撤离D.用灭火器灭火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答案】D【解析】A.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不会人为的改变,故错误;B.打开排风扇在开关时会产生电火花,燃气泄漏,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极易发生爆炸,故错误;C.高层建筑发生危险时,楼梯在火灾中就成为烟的通道,同时可能会停电,所以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故错误;D.用灭火器灭火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而迅速灭火,故正确。

宜兴市新街中学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宜兴市新街中学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宜兴市新街中学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离子组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A.Ca2+、Cu2+、NO3﹣、Cl﹣B.Na+、Mg2+、SO42﹣、Cl﹣、C.Na+、K+、CO32﹣、SO42﹣D.Na+、Ba2+、Cl﹣、NO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分别含有大量的H+、OH﹣.A、Cu2+和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Mg2+和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CO32﹣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能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四种离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正确。

考点:考查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的知识。

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

(汇总3份试卷)2021年宜兴市某知名实验中学中考化学学业质量检查模拟试题

(汇总3份试卷)2021年宜兴市某知名实验中学中考化学学业质量检查模拟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A.NaNO3、AgNO3、KCl、CaCl2B.Na2SO4、KOH、CuSO4、MgCl2C.Na2CO3、稀HNO3、BaCl2、稀H2SO4 .D.FeCl3、NaOH、稀HC1、NaCl【答案】A【解析】A、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均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钠,产生两次沉淀的是硝酸银,产生一次沉淀的是氯化钾和氯化钙,不能再进一步鉴别,符合题意;B、溶液呈蓝色的是硫酸铜,与硫酸铜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钾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剩下的是硫酸钠,不符合题意;C、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产生两次气泡和一次沉淀的是碳酸钠,只产生气泡的是稀硝酸,产生两次沉淀的是氯化钡,产生一次气泡、一次沉淀的是稀硫酸,不符合题意;D、溶液呈黄色的是氯化铁,与氯化铁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再将另外两种溶液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白色污染”是指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B.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D.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答案】C【解析】A、白色污染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能和食醋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可用食醋除水垢,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新鲜水果、蔬菜中含有维生素,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3.几年前,在建造东湖中学城时,使用的材料中其中属于复合材料是A.小广场上大理石台阶B.过道中金属护栏C.座椅中的塑料D.钢筋混凝土墙体【答案】D【解析】A、大理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B、金属护栏是用金属或合金制成,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D、钢筋混凝土是用钢筋、水泥、沙子等制成,属于复合材料,符合题意。

《试卷3份集锦》宜兴市某知名实验中学2020-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

《试卷3份集锦》宜兴市某知名实验中学2020-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不正确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C.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答案】C【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它属于纯净物,故正确;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所以不一定是单质,故正确;C、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可能是分子、离子,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相同,故错误;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2.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B.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答案】D【解析】A、该反应有单质氢气参加反应,生成了水,氢元素在反应前是0价,反应后是+1价,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分子,不是原子,错误;C、该反应是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由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C2H4+4H2O,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2:6=1:3,正确。

故选D。

点睛: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B.1个乙硫醇含有9个原子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263 312⨯+⨯+× 100%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答案】B【详解】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32=62,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1个乙硫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共9个原子,符合题意;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263 312⨯+⨯+× 100%,不符合题意;D、乙硫醇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不符合题意。

宜兴市新街中学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宜兴市新街中学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详解】
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10g加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209g,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设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由 和 得, ,
生成氢氧化铝的质量为 ,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 ,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故选D。
5.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
要先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碳酸钠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如果加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就没法除去,至于加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顺序不受限制,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钠加盐酸就可以调节了,只要将三种离子除完了,过滤就行了,最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2.把8.9gMg、Zn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 )
设氯离子质量为x,
2Cl-~H2↑,
71 2
x 0.4g
x=14.2g,
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6.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B.“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4)2SO4
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此时与FeCO3反应的物质有O2和H2O

(汇总3份试卷)2021年宜兴市某知名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化学试题

(汇总3份试卷)2021年宜兴市某知名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化学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成分的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氦气D.氮气【答案】A【详解】空气的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一氧化碳不是空气的成分气体,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气体,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2.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能防治龋齿,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B.乙图中m值为7C.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氟是一种金属元素【答案】B【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故错误;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9=2+m,故m=7,故正确;C、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容易得多1个电子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错误;D、由汉字结构可知,氟字有气字头,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选B。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1t℃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C.2t℃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1t℃析出固体甲多于乙D .2t ℃时,75g 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 水得到20%的溶液 【答案】D【详解】A 、t 1℃时,甲和 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 、t 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 ,根据溶解度概念,100水中溶解30g ,正好达到饱和状态,故正确; C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 2℃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 降温到t 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正确;D 、t 2℃的甲的溶解度为50g ,向50g 水中加入25g 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 ,加100g 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g75g 100g+×100%=14.3%,故错误; 故选: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离子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K+、Na+、HCO3-、OH-B.K+、Ba 2+、C l-、NO3-C.K+、Cl-、OH-、Na+D.Zn2+、Fe3+、NO3-、SO42-【答案】B【解析】酸性溶液中含有H+。

A、K+、Na+、HCO3-、OH-中,HCO3-、OH-都不能与H+共存,错误;B、K+、Ba2+、Cl-、NO3-中都能与H+共存,且所形成溶液为无色,正确;C、K+、Cl-、OH-、Na+中,OH-不能与H+共存,错误;D、Zn2+、Fe3+、NO3-、SO42-中都能与H+共存,但由于Fe3+的存在,溶液呈黄色,错误。

故选B。

点睛:解题关键是看溶液中的离子两两相互结合是否会生成水、沉淀、气体,只要生成一种,就不能共存。

溶液是无色时,就不能有带色的离子。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包含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水操作,其中明显涉及化学变化的是消毒B.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叫做硬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其中a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电解水实验不仅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还说明了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会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包含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水操作,沉淀、过滤、吸附除去难溶于水、有颜色和气味的物质,几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消毒过程利用氯气等物质的氧化性进行灭菌,涉及化学变化,A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叫做硬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B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其中b 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 试管收集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为淡蓝色,C 选项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实验不仅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还说明了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会发生改变,D 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本题以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考查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考查电解水的结论。

以水为载体进行综合考查,识记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电解水的现象及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3.若某实验制取的CO 2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则可选择的干燥剂为( ) A .NaOH 固体 B .NaOH 溶液C .浓硫酸D .生石灰【答案】C【解析】A 、NaOH 固体具有吸水性,故可用作干燥剂,可以与CO 2气体发生反应,不能用于干燥CO 2气体,故不符合题意;B.、NaOH 溶液不具有吸水性,故不可用作干燥剂,而且还可以与CO 2气体发生反应,可用来除去或吸收CO 2,但不能用于干燥CO 2气体,故不符合题意;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故可用于干燥CO 2气体,故符合题意;D 、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放热,故可用来作干燥剂,但生石灰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干燥剂的选择遵循的原则是:一、可以吸收水;二、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发生反应。

简单记为:酸干酸,碱干碱,氧化不能干还原,中性干燥剂,使用较普遍。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碱:烧碱、纯碱B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C .氧化物:干冰、生石灰D .有机物:酒精、碳酸氢钠 【答案】C【解析】A 、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合金是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C 、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由氧、碳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生石灰是氧化钙,由氧、钙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D 、酒精化学名叫乙醇,化学式为25C H OH ,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3NaHCO ,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它的化学性质与无机化合物相似,属于无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在天平两边的托盘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杯,并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盐酸,若向左盘烧杯中加入50gCaCO3,欲使天平平衡,应向右盘烧杯加入的物质可能是①Al粉31.5g②MgCO3与Na2CO3的混合物50g③固体铜30g④MgO与Mg(OH)2的混合物28gA.只有①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①②④【答案】D【解析】解:设50g碳酸钙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3222CaCO+2HCl=CaCl+H O+CO1004450g x↑1004450g x=x=22g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22g,则左盘实际计入质量=50g-22g=28g;①设:31.5g铝粉产生氢气质量为y。

322Al+6HCl=2AlCl+3H54631.5g y↑54631.5g y=y=3.5g,则加入实际质量=31.5g-3.5g=28g②MgCO3与Na2CO3的混合物50g,当有50g全部是碳酸镁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50g×44100%26.2g84⨯≈,大于22g,当有50g全部是碳酸钠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50g×44100%20.8g106⨯≈,小于22g,两者混合,50g混合物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能等于22g,则实际加入质量=50g-22g=28g;③固体铜30g,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加入实际质量为30g。

④MgO与Mg(OH)2的混合物28g,与稀盐反应不产生氢气,则实际计入质量为28g;则实际加入质量为28g的:①②④。

故选:D。

6.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可燃性B.完全燃烧只生成水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5D.一个分子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答案】B【解析】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丁烷是打火机的主要燃料,可见它定能燃烧放热,正确;B、丁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C、丁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4):(1×10)=24:5,正确;D、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每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B。

7.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因操作不当造成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分析以下原因,其中一定不会导致这种误差发生的是A.量取水时,仰视量筒的读数B.称取固体时,左盘放祛码,右盘放食盐C.配制溶液时,烧杯中原来留有水D.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试剂瓶时,有一些液体流到瓶外【答案】D【解析】A、量取水仰视,会导致量取的水变多,溶液质量增大,质量分数减小,A选项会导致该误差,不合题意;B、在称量时“左码右物”,再用到游码时会导致溶质质量减小,则质量分数减小,B选项可能会导致该误差,不合题意;C、烧杯中原来留有水会导致量取的水变多,溶液质量增大,质量分数减小,C选项会导致该误差,不合题意;D、配制好的溶液其质量分数已经固定,且溶液时均一且稳定的,故溅出少量溶液不会影响质量分数,D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8.下列化学观念错误的是A.转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B.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结构观: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D.分类观:氧气、氮气、氢气均属于非金属单质【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的构成不同,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故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氮气、氢气均属于非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通过灼烧闻气味鉴别羊毛和蚕丝B.通过加水溶解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C.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二氧化碳D.通过溶解、过滤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答案】A【解析】A、羊毛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燃烧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通过灼烧闻气味不可以鉴别羊毛和蚕丝,实验方案不可行;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通过加水溶解可以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实验方案可行;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以干燥二氧化碳,实验方案可行;D、过滤能液体与固体进行分离,通过溶解、过滤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实验方案可行。

故选A。

【点睛】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然后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

10.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中烧杯里的水用于倒吸进烧瓶内与生石灰反应B.图中的水提供热量并隔绝空气C.图集气瓶中的水用于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 何时集满D.图中的水用于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答案】A【解析】A、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放出了大量的热,烧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导管口有气泡生成,烧杯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错误;B、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水的作用是能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的作用,正确;C、利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正确。

11.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其中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2.0 20.0 3.0 20反应后质量/g 10.0 x 3.0 29.0A.表中x=17B.该反应中乙可能是单质C.该反应中丙一定起催化作用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答案】D【解析】甲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10g-2g=8g;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29g-20g=9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2.0+20.0+3.0+20-10.0-3.0-29.0=3,乙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20g-3g=17g。

【详解】A、表中x=3,故A错误;B、该反应中乙反应物,分解产生甲和丁,乙不可能是单质,故B错误;C、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C错误;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8g9g:=1:189,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