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现代诗歌阅读(11分)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8.“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9.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 【答案解析】谈起舞蹈,她冷静又痴迷,“舞蹈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再度亮相艳惊舞台“我是山里人,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沉寂一段时间后,杨丽萍再度亮相舞台,这次,她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
一朵红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妈的虔诚唤醒,翩然轻舞,恍若踏水而行……另一次亮相,她身着黑衣长靴,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角色。
但之后,她却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杨丽萍从不认为自己要借这种方式延长艺术生命,她甚至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
她说,“我是山里人,我的家人对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
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对吧?”这些年,她拒绝了不少制作演出的邀请,直到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找到她,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
在她看,舞蹈不再只是创作,而是学习、采集、呈现。
“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
民间好多好东西都在逐渐消失,再不抢救就不及了。
”涵盖藏区典型音乐元素“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 càn)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C. 莲花(lián huā)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D. 突兀(tū wù)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比赛,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 在这次活动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了。
3. 下列诗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C.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4. 下列成语中,出自《诗经》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爱国之心,如日中天;报国之志,如磐石之坚。
B.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青春似火,热情似血。
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6. 下列词语中,属于多义词的一项是:A. 知识B. 美丽C. 高兴D. 智慧7.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难道没有发现,他的成绩一直在进步吗?B. 这样做,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C.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D. 这样的错误,难道还会犯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青天白日,晴空万里。
2014-2015学年云南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Q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黄鹤楼》中卒章显志,点明作者思乡主旨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2)苏轼的“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两句道尽千古离人的共同心愿。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运用典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持节云中,?”(4)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扇动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故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便下襄阳向洛阳。
”(5)王维《使之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得名句是:“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用“海日生残夜,。
”表达昼夜更替,新春早到的喜悦心情。
(7)请写出连续两句以神话入诗的句子:__________,。
(8)而晏殊在《浣溪沙》用“__________,”借伤春惜时,抒怀人思旧之情。
(9)在《〈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10) __________,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四小题)①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秋思》)②醉里挑灯看剑,。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③足蒸暑土气,,力尽不知热,。
(白居易《观刈麦》)④宫中府中,,,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⑤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1.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10分)文明,与世界相拥苏北走出去!中国人的热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中国人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匆忙。
国外留学的,从读研到读本,又见高中国际班倍受青睐,低龄化已是挡不住的潮流;观光旅游的,从周边到欧美,热浪滚滚,生活在别处,俨然已成一种全民的时尚;投资兴业的,纷纷出海,产业转移、海外扩张正推涌出崭新的转型景观。
每一个中国人,以什么样的形象去展示自己,去拥抱世界?经历了许多年的封闭,甫一亮相,中国人在海外的言行举止,便引发了分外强烈的关注,也受到了格外严苛的拷问。
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截了当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刻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同胞.(bāo) 蓓.蕾(pèi) 烜.赫一时(xuǎn) 管窥蠡.测(lí)B.解剖.(pōu) 埋.怨(mán) 高屋建瓴.(línɡ) 畏葸.不前(sǐ)C.湍.急(tuān) 斡.旋(wò) 良莠.不齐(xiù) 审时度.势(duó)D.整饬.(chì) 恫.吓(dònɡ) 以儆.效尤(jǐnɡ) 佶.屈聱牙(jí)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识记。
A.“蓓”应读“bèi”;B.“葸”应读“xǐ”;C.“莠”应读“yǒu”。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浮躁肇事伸张正义奇貌不扬B.喝彩选择轻歌曼舞各行其是C.简炼提炼引疚辞职涣然冰释D.磋商屏除爱屋及乌唾手可得解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识记。
A项“奇貌不扬”的“奇”应为“其”;B、D两项全对;C项“简炼”的“炼”应为“练”,“引疚辞职”的“疚”应为“咎”。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___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舞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__职员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对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B.核定富余关于C.核实富裕关于D.核定富裕有关解析:“核实”:审核是否属实;“核定”:核对审定。
“富裕”:①充裕,②使富裕;“富余”:足够而有剩余。
“有关”:①有关系,②涉及到;“关于”:介词,构成介词短语。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1、如图,AB、CD是⊙O内的两条相交弦,交点为P. 则PA、PB、PC、PD有何关系? P D B C A 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的长的积相等. 相交弦定理:2、若⊙O的两条弦AB、CD的延长线相交于圆外一点P.则PA、PB、PC、PD有何关系? O P D B C A 若上图中的PCD向外运动成切线时,又有何关系?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切割线定理: 例题讲解 P D B C A 变式①:若AP=6cm,BP=3cm,CD=11cm,则CP=.如图,已知⊙O的弦AB与CD交于P点,AP=6cm, BP=3cm, CP=2cm,求CD的长. 变式②:已知P为⊙O内一点,OP=3,过P任作一弦AB,若PA=2,PB=8.求⊙O的半径. O B A P 例题讲解 O P D B C A 如图,已知AB=4cm, BP=2cm, CP=4cm,求CD的长. 变式①:若AB=4cm, BP=2cm, CD=1cm,求CP的长. 变式②:若PT切⊙O与点T,求PT的长. T 变式③:连结PO,若PO=5,求⊙O的半径 1. 如图,PT切⊙O于T,PBA、PDC为⊙O的割线,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B. C. D. 2.半径为5的⊙O内有点A,OA=2,过A点的弦CD恰被A点平分,则AC=? .3. 已知PA切⊙O于A,PBC交⊙O于B、C,且PB=BC,若PA=6,则PB长为 .4. 已知⊙O和不在⊙O上的一点P,过P的直线交⊙O于A、B,PA·PB=24 ,OP=5,则⊙O半径长为? .5. 如图,若⊙O的半径为OA=5,P在OA上,PA=2,MN过P点,使MP:PN=1:2 ,则弦心距OQ的长为 . ● O P A B 6、过⊙O外一点P的一条割线PAB交⊙O于A、B两点,PO交⊙O于C,且AB=7,PA=4,设⊙O半径为10,求PO的长. C。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芒市中学2010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63分本卷共14小题,共63分。
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
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
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
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
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
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
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
“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
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
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
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
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
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
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
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
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
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
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
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
云南德宏州芒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晒客晒客,源自英文“Share(分享)”,无疑是2007年网络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
8月份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里,就包括了“晒客”。
现在,这个群体正异常活跃于晒客专业网站和各种各样的BBS之中。
最初的晒客是那群将自己的工资条拿出来展示的网友,他们往往会在网上公开自己的工资有多少、奖金是多少、年贴是多少、福利有多少等信息,引来众多应和者。
一份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上海的一位热能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单,一长串的数字详实地罗列出了他8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况。
其中最有名的“晒工资”,当属北京大学副教授阿忆在博客上公布自己月收入4786元的工资条,引发了一场关于大学老师收入的争论。
除了工资,晒客还热衷于“晒”衣服、“晒”孩子、“晒”感情、“晒”美食,甚至“晒”基金、“晒”股票……2006年才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晒客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顺利地从一小群人的词汇变成公认的新群体?一些网民认为,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晒”隐私不仅让自己压抑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和宣泄,有时候还能得到许多网友的真诚安慰,这种方式很好。
专家认为,这就是“晒”的魅力。
现代社会中,网络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一个平台,其自由性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表达渠道,晒客说出了现实中可能需要遮掩的内容,将个人的情感、经历统统拿出来分享,“晒”出来的真实故事更容易引起旁观者共鸣,实现了网络和现实的融合。
最近,晒客中的“晒黑”族异军突起,成为目前晒客中发展最快的人群之一。
“晒黑”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
”记者在一些“晒黑”论坛上发现,“晒黑”的内容各式各样。
比如,一名叫“微笑女王”的网友“晒”出了某饭店后厨的一组照片,照片中,这家饭店的露天后厨西边是一个垃圾堆,东边是一个停车场,厨师们就在尘土飞场中洗菜、切菜。
此外。
哪家超市服务态度不好,哪家商场不给发票,哪家银行办事效率低等,“晒黑”族都会将它们拎出来“晒晒太阳”。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分:150分出卷:付加朝审卷:杨春香第Ⅰ卷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这是最大的错误。
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
"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
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是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
”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时入金属石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裂”的理念。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
商朝的青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戈”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
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
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
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
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生产更多,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芒市第一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分:150分第Ⅰ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传染到全世界。
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这是最大的错误。
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
”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
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是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
”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时入金属石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裂”的理念。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
商朝的青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戈”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
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
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
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
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生产更多,但多不一定好。
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
从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代,我们都是以氏族、宗教的团体,而以地缘的团体来代替。
因此,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延续了宗教关系,而苏末断裂了,代之以地缘关系。
其他,如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
(选自《新华文摘》)1、对“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技术革命的结果,因此“多”不利于社会文明产生。
B.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当时社会还没有这样的商业贸易需要,因此没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度集中,不符合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要求。
D.“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会影响人类的永续发展。
2、对“延续”这一中国文化的理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延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与自然,与其他人,与整个宇宙是连成一体的。
B.“延续”即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
C.“延续”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意味着应该维持和谐、平衡的关系。
D.“延续”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从文明初始阶段就已经形成,它体现在生产工具、人际关系、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方面。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A.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推进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发展。
B.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是现代社会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它影响全世界。
C.西方文明较之中国文明,就其特点看,更多地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也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影响。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
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
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
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
秦使翦子王贲击荆①,荆兵败。
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不然。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注】①荆:即指楚。
4、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是:正确B.大怒,自驰如频阳。
如:去,到C.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谢:感谢D.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竟:最终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7、请将以下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4分)(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分)(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文后8,9题。
(11分)盐角儿·亳社观梅(宋)晁补之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
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8、请结合全词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梅花主要有哪些特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5分)9、“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一句用到了哪些手法?试作赏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想当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多情不羁的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两句传达出友人分别之际难舍难分却又相对无言的无限伤感。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记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刘先林不讲究吃,也不讲究喝,单单讲究空气流通。
即使在北京冬天凛冽的寒风中,他家的窗户也处于洞开状态;办公室来了客人,刘先林让座,然后便“开窗,通风!”将已经打开的窗子开到最大,门也敞开,然后满意地坐下:“这样好。
”办公室调整,刘先林拒绝套间办公室,唯独看中空气对流的办公室。
有人找他时,他就在靠门的办公桌上,从高高两摞书间昂起头来。
在“文革”中,中国测绘局的科研人员被打发到工厂去。
很多人打牌聊天闲度光阴,而刘先林在车间学会了工人师傅的本事:车、刨、铣、钳各工种。
比如当年大家都觉得没用处的计算机,刘先林竟然在全北京没有几台计算机时,凌晨在别的单位上机,为此,他前半夜就要去排队等候。
刘先林喜欢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气里有充足的氧气,是刘先林创造的源泉,而创造是刘先林的生命。
在这样的富氧环境中,刘先林研究出来JX系列解析测图仪,这个专攻图像处理的系列设备,成了国外产品独占中国市场的终结者。
目前可以直接快速获取影像并记录于硬盘的领先世界的数字航空摄影仪也已是刘先林研究成果中的“待嫁新娘”。
测绘界使用的都是高级精密的设备,从纯进口国到出口国,刘先林在其中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对科研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最高褒奖,几十万人的中国测绘界一共只获得过两次,但这两次得主都是刘先林。
刘先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直奔主题”。
刘先林认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产品,都不应华而不实。
实验时,他戏称自己是“胶布工程师”,用胶布粘贴就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研制JX-3解析测图仪时,刘先林特意邀请生产单位的作业员来参与,生产作业需要什么功能,他就在仪器上设置什么功能,因为刘先林认为:“需要是发明之母。
”刘先林产品的用户们评价他的产品:看上去不那么漂亮,但是实惠、好用、细致、功能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