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你的皮肤

合集下载

肤色医学科普

肤色医学科普

肤色医学科普
人类拥有多种肤色,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反映了人体基因和环境的多样性。

肤色的差异主要源于皮肤中一种叫做"黑色素"的天然色素。

黑色素的含量越高,肤色就越深。

影响肤色的主要因素包括:
1. 遗传:人体内控制黑色素生成的基因决定了肤色的基本色调。

2. 地理位置和日照强度: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刺激黑色素的生成,生活在阳光充足地区的人,皮肤会较为深色。

3.激素水平:怀孕、服用避孕药等情况会影响激素水平,从而影响黑色素的生成。

4.年龄:婴儿出生时皮肤较浅,随着年龄增长,黑色素逐渐增多。

老年人的皮肤则会重新变浅。

5.皮肤病:如黑色素瘤、白癜风等皮肤病会改变局部或全身肤色。

不同肤色并不代表种族差异,每种肤色都同等美丽。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日晒和使用防晒霜等措施有助于肌肤健康。

如果出现异常肤色变化,应及时就医检查。

教你如何认识自己的皮肤属于哪种类型

教你如何认识自己的皮肤属于哪种类型

教你如何认识自己的皮肤属于哪种类型
一般来讲,我们的皮肤分为:中性、油性、干性、混合性(混合性偏干/混合性偏油)、敏感性这五大类。

1.中性皮肤:看起来毛孔细小,皮肤有通透感的光泽。

肌肤很健康且质地光滑,有均衡的油分和水份,很少有痘及黑头,皮肤通常也不油不紧绷。

2.油性皮肤:在脸部大部分区哉毛孔粗大明显,容易有满面油光,肤质看上去有些粗糙。

通常洗完脸不紧绷,而且2-3小时就有油腻感到恐惧了。

容易有黑头,粉刺和痘印的困扰。

油性皮肤的形成是回为皮脂腺过渡亢奋分泌过量油脂。

通常青春期肌肤会偏油,男性会偏油。

熬夜及压力也可能导致辞偏油。

3.干性皮肤:毛孔细小,几科乍不见,肌肤表面不泛油光,呈现哑光的状态。

容易形成细碎的干纹,表情纹,尤以眼部及唇部四周最为明显。

干性肌肤容易产生紧绷感,甚至会有脱皮现象。

在洁面之后通常容易有较长时间的紧绷感,有的女性年轻时就是干性肌肤,但通常大多数女性在年长以后,都会渐渐变成干性肌肤。

另外居中住在炎热或寒冷之低湿度气候中的人比较较多呈干性皮肤。

4.混合性皮肤:是最常见的肤质。

国为青春期之后大多数人都是看起来很健康且质地光滑,唯在t字区有些油腻,而两颊不太油腻甚至紧绷的肤质。

混合性肤质又及有2类,通常会随着季节而转换,例如,在夏季偏油,冬季偏干。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请按实际情况需要自行编辑。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外衣——皮肤》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外衣——皮肤》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外衣——皮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奇妙的外衣——皮肤》。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皮肤的认识”,第二节“皮肤的功能”,第三节“保护皮肤”。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皮肤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保护皮肤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皮肤的功能和保护方法。

教学重点:皮肤的基本结构和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皮肤结构图、皮肤功能图、示例图片、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肤色的幼儿,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幼儿对皮肤的认识。

2. 讲解:结合皮肤结构图,讲解皮肤的基本结构,让幼儿了解皮肤的功能。

4. 例题讲解:以“为什么皮肤会有不同的颜色?”为例,引导幼儿思考、分析,得出答案。

5. 随堂练习:让幼儿观察周围同学的皮肤,描述其特点,锻炼观察和表达能力。

6. 作业布置:课后与家长共同完成“我的皮肤调查表”,了解自己的皮肤类型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1. 皮肤的基本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2. 皮肤的功能: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排泄等。

3. 保护皮肤的方法:清洁、防晒、保湿、避免抓伤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皮肤调查表。

答案:根据观察和了解,填写自己的皮肤类型、颜色、特点等。

2. 课后与家长共同完成,加强对皮肤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高了他们对皮肤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及时了解他们对皮肤保护的认识和做法,以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拓展延伸:开展“皮肤健康小卫士”活动,鼓励幼儿在家中实践保护皮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幼儿的皮肤健康。

认识皮肤教案

认识皮肤教案

认识皮肤教案教案标题:认识皮肤教学目标:1. 了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身体、感知外界刺激、调节体温等功能。

2. 掌握皮肤的结构和组成。

3. 理解皮肤的重要性,学会正确保护和护理皮肤。

教学重点:1.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2. 皮肤的保护和护理。

教学难点:1. 理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多种功能。

2. 学会正确保护和护理皮肤。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图片或模型展示皮肤的结构。

3. 视频资源介绍皮肤的功能和保护方法。

4. 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张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对皮肤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皮肤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皮肤的结构和组成。

a. 表皮:外层最薄,有保护作用。

b. 真皮:中层,含有神经末梢和血管。

c. 皮下组织:内层,有储存脂肪的功能。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皮肤的功能,如感知外界刺激、调节体温等。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自己平时的皮肤保护和护理方法展开讨论。

2. 学生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四、课堂活动(20分钟)1. 活动1:制作皮肤模型a. 提供材料,如纸板、颜料、画笔等。

b.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皮肤模型。

c.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模型中各个部分的功能。

2. 活动2:设计皮肤保护方案a. 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皮肤保护方案。

b. 方案可以包括日常护肤方法、防晒措施等。

c.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方案,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正确保护和护理皮肤的方法。

2. 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皮肤相关的知识,如常见皮肤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和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和保护方法。

皮肤生理学

皮肤生理学

保持健康中性皮肤
1.仗着肤质好就不卸妆可不是一个好习惯!好在你选用 的范围很广,眼部的卸妆品可以根据睫毛膏是否防水而选 择。 2.借着洁面的时机按摩一下皮肤,大约30秒钟,以增强 血液的循环,让肤色更亮丽。 3.用清水洁肤后,将面部的水轻轻拍入肌肤的表层。不 要揉拭皮肤,尤其是眼部,以免给皱纹的产生打下伏笔。 4.用爽肤水,注意避开眼部周围。 5.将保湿液点在面上各个部位,然后用指尖以打圈的方 式轻轻按摩。这层保湿品防止水份蒸发,又能帮助上妆。
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属于叶间组织,主要组成成分 为脂肪细胞、纤维间隔和血管。此外皮 下组织内分布有淋巴管、神经、汗腺体 以及毛囊。皮下组织具有保护、调节体 温、感觉、分泌与排泄、呼吸、新陈代 谢等7大功能
皮肤的PH值
• 人体皮肤表面存留着尿素、尿酸、盐分、乳酸、 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等酸性物质,所以皮肤表 面常显弱酸性。
混合性皮肤
• 表现特征:一种皮肤呈现出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外观(同时具有油性和干性皮肤的特征)。多 见为面孔T区部位易出油,其余部分则干燥,并 时有粉刺发生,80%的女性都是混合性皮肤。混 合性皮肤多发生于20岁~39岁之间。
混合性皮肤护理要点
保养重点: 按偏油性、偏干性、偏中性皮肤分别侧重处理,在使用
油性皮肤
表现特征:油脂分泌旺盛、T部位油光 明显、毛孔粗大、常有黑头、皮质厚硬不 光滑、皮纹较深;外观暗黄,肤色较深、 皮肤偏碱性,弹性较佳,不容易起皱纹、 衰老,对外界刺激不敏感。皮肤易吸收紫 外线容易变黑、易脱妆、易产生粉刺、暗 疮。
油性皮肤护理要点
保养重点:随时保持皮肤洁净清爽, 少吃糖、咖啡、刺激 性食物, 多吃维生素B2/B6以增加肌肤抵抗力,注意补水 及皮肤的深层清洁,控制油份的过度分泌。 护肤品选择:使用油份较少、清爽性、抑制皮脂分泌、收 敛作用较强的护肤品。白天用温水洗面,选用适合油性皮 肤的洗面奶,保持毛孔的畅通和皮肤清洁。暗疮处不可以 化妆,不可使用油性护肤品,化妆用具应该经常清洗或更 换。更要注意适度的保湿。

科学教案我的皮肤反思

科学教案我的皮肤反思

科学教案我的皮肤反思教案标题:科学教案-我的皮肤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皮肤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掌握保护皮肤的基本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皮肤的反应。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黑板2. 视频或图片展示皮肤的结构和功能3. 实验材料:洗手液、洗面奶、温水、冷水、温暖的物体、冷的物体等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皮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皮肤的思考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认为皮肤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知识讲解: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由三层组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2. 解释皮肤的功能,如保护身体免受外界伤害、调节体温、感受触觉等。

3. 展示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活动: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些洗手液、洗面奶、温水、冷水、温暖的物体和冷的物体。

2. 第一组:用温水洗手,观察皮肤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3. 第二组:用冷水洗手,观察皮肤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4. 第三组:用洗手液和温水洗手,观察皮肤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5. 第四组:用洗面奶和冷水洗脸,观察皮肤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6. 学生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条件下皮肤的反应差异。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了解不同因素对皮肤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皮肤,例如使用防晒霜、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等。

3. 结合课堂知识,总结皮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皮肤的基本方法。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皮肤保护的小短文,包括课堂所学知识和个人观点。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观察和记录皮肤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记录的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对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分析。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医生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皮肤的认识。

皮肤科学资料

皮肤科学资料

皮肤科学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承担着保护身体、调节体温、感知外界刺激等重要功能。

而皮肤科学则是研究皮肤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相关问题的学科领域。

通过对皮肤科学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护理我们的皮肤,预防皮肤疾病的发生。

皮肤的结构皮肤是由三层组成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是皮肤最外层的一层,主要由表皮细胞和角质细胞构成,起到保护体内器官的作用。

真皮在表皮下方,包含有血管、神经末梢、汗腺和毛发等组织,是皮肤最厚的一层。

皮下组织则主要是由脂肪组织构成,起到保护和储存能量的作用。

皮肤的功能皮肤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1.保护功能:作为身体最外层的屏障,皮肤可以防止外部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进入体内,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2.感知功能:皮肤含有大量神经末梢,可以感知外界的触摸、温度、疼痛等刺激,使我们能够及时感知到外界环境的变化。

3.调节体温:皮肤可以通过出汗、散热等方式帮助调节体温,保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4.分泌代谢:皮肤中的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有助于保持皮肤的水分和滋润度,同时具有抗菌作用。

皮肤科学的重要性皮肤科学在医学和美容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医学方面,皮肤科学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皮肤病,如湿疹、疱疹、皮肤癌等。

在美容领域,皮肤科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如何正确保养皮肤,选择合适的护肤品,延缓皮肤衰老的过程。

皮肤科学的研究方向皮肤科学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包括皮肤生理学、皮肤病理学、皮肤药理学等多个方面。

皮肤科学的发展还涵盖了皮肤抗衰老、皮肤免疫学等新兴领域。

通过对皮肤科学的不断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保护和护理我们的皮肤。

结语总而言之,皮肤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美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加强对皮肤科学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护理我们的皮肤,享受健康美丽的皮肤所带来的好处。

愿每个人都拥有健康、亮丽的皮肤!以上是关于皮肤科学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皮肤》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皮肤》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皮肤》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人体奥秘》第三节《皮肤》。

详细内容包括:皮肤的组成、功能、保养方法以及如何保护皮肤。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皮肤的组成和功能,认识到皮肤的重要性。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皮肤的组成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皮肤结构图、实物模型、PPT、镜子、护手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杯、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幼儿对皮肤的思考,如“我们的皮肤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皮肤?”等。

2. 新课导入:(1)展示皮肤结构图,讲解皮肤的组成和功能。

(2)让幼儿观察实物模型,加深对皮肤结构的认识。

(3)通过PPT展示皮肤的保护作用,让幼儿了解皮肤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组织幼儿用镜子观察自己的皮肤,了解皮肤的特点。

(2)带领幼儿进行“保护皮肤”小游戏,培养幼儿保护皮肤的意识。

4. 例题讲解:(1)为什么我们要勤洗手?(2)如何正确使用护手霜?5. 随堂练习:(1)让幼儿绘制自己的皮肤结构图。

(2)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皮肤。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皮肤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皮肤》2. 内容:(1)皮肤的组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2)皮肤的功能: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3)保护皮肤的方法:勤洗手、注意防晒、使用护肤品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说说自己的皮肤特点。

(2)请画一幅关于保护皮肤的画。

2. 答案:(1)皮肤特点:光滑、有弹性、颜色等。

(2)保护皮肤画:以洗手、涂抹护手霜等为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皮肤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开展“关爱皮肤,从我做起”主题活动。

(2)组织幼儿参观医院皮肤科,了解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外人看来,皮肤也许是人身上比较简单的组织。

可是在皮肤学家的眼中,皮肤却是一种极其复杂而且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的组织。

从平面来说,小小的一平方英寸的皮肤上,平均就有650个汗腺,65个毛孔,17米长的毛细血管,71米长的神经组织以及上千个感知细胞、神经末稍和郎格汉斯细胞(免疫细胞)。

而换一个角度,从纵深来看,那么简单的皮肤就变成了更为复杂的多层组织。

而绝大多数关于皮肤保养的产品和方法,也就是针对不同的组织而起作用的。

习惯上而言,可以把皮肤由上至下分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大部分。

一般意义上的护肤概念,主要集中在表皮和真皮部分,极少会涉及到皮下组织,所以本篇对于皮下组织也就略过不谈了。

一个成人的皮肤面积约为1.2-2.0平方米,若不包括皮下组织,则厚度为0.5-4毫米不等,眼睑和耳后的皮肤最薄,只有0.5毫米。

可别小看皮肤这薄薄的一层,表皮和真皮的总质量好歹也占到人体体重的5%左右,若再加上皮下组织,就要在16%左右了。

先来说表皮(Epidermis),虽然统称为表皮,可是由上至下其实又可以分为五层,以此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以及基底层。

而这五层的形成,其实就是一个细胞不断分裂成章衰老最后死亡的过程。

且让我们从最下面的基底层(stratum basal)说起。

基地层的细胞中有一种名为“麦拉宁”的细胞,会分泌麦拉宁色素,而我们皮肤的颜色包括上面的斑点就是由这些麦拉宁色素所导致的。

其实不同肤色的人含有的麦拉宁细胞在数量上并没有什么差异,只不过分泌的麦拉宁色素多少有所不同。

其实即使是同一个人,当受到大量阳光照射的时候,麦拉宁色素分泌也会增多,因为这种色素有保护我们免遭紫外线伤害的作用,而这个过程用我们普通的表述,就是“被太阳晒黑了”。

除了产生麦拉宁色素之外,其实基底层更为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不断的细胞分裂,新生下方的细胞取代原有的细胞成为基底层的组成部分,而被取代的上方细胞则逐渐衰老依次变成有棘层、颗粒层、透明层的组织部分,之后死亡成为角质细胞从而构成角质层,最后从皮肤脱落,完成新陈代谢的整个过程。

你可知道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其实不长,几乎可谓是“月月新”,对于一个青年人而言,大概不过26-28天,当然伴随着我们的衰老,这个新陈代谢的速度也会减缓,到了五十岁之后,大概就会延长到37-42天,这也就意味着衰老和死亡的皮肤细胞会在老年人的脸上逗留更多的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年人的皮肤看上去总不如年轻人来的好。

除此以外,还值得一提的就是,前文说到因为太阳照射,皮肤会变黑。

但是伴随着含有大量麦拉宁色素的细胞脱落,只要没有在受到阳光的暴晒,自然含有较少麦拉宁色素的新细胞会取而代之,这也就是说无需使用任何的美白产品,皮肤的肤色自然会在几个月里逐渐变回原来的颜色。

说完基底层,让我们暂且跳过作为中间过程的有棘层(stratum spinosum)、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和透明层(stratum lucidum),直奔最为关键的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前面说了,组成角质层的是已经死亡的细胞,可是切莫小看了他们,虽然已经死亡,可是他们却担负着表皮层最为重要的功能--保护皮肤免受有害物质的渗透和侵害,同时尽量阻止角质层之下水分的流失。

在角质层之外,还有一层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

一般正常的的皮肤表层处于一个弱酸的状态,脸上的皮肤PH值一般处于5.5左右,而深入到皮肤的内层 PH值就逐渐接近中性的7(基底层pH值一般在6.8-6.9)。

皮肤表层弱酸性的环境,除了可以抑制皮肤表面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外,
也有利于角质层的正常脱落。

也许你没有想到,其实几乎所有的护肤保养品说穿了都是在和角质层打交道。

一般来说,Cosmetic是指只能够是停留在皮肤表面或者最多渗透入角质层发挥功效的产品。

而一款产品的渗透范围如果超过角质层,抵达更深的部分或者对于更深层的组织有作用,那么就应该被视作药妆产品(cosmeceutical,此概念最早由Albert Kligman提出)。

普通化妆护肤品和药妆产品的区分,虽然尚未获得FDA的接受,但是在欧美市场日益受到重视,而在我国这个概念还不普及,不过读者可以多留一个心眼。

说完表皮层,接下来就要说真皮层(dermis)。

真皮层可谓是皮肤厚度的决定者,一般来说人皮肤的表皮层厚度只有0.04毫米到1.6毫米,而真皮层的厚度则在表皮层的20倍左右。

在如此厚的真皮层中,除了大量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和汗腺以外,最重要的成分莫过于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了。

尤其是前者,皱纹的产生主要就是由于衰老、紫外线等导致胶原蛋白流失,从而使表皮失去支持,从而产生下陷的问题。

说是胶原蛋白,其实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共有18 种胶原蛋白,其中11中会出现在真皮层中。

虽然有11种,可是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胶原蛋白I 和胶原蛋白III,前者占到整个真皮层的80%,后者占到 15%。

除此以外胶原蛋白IV、V、VII、XVII亦是真皮层的重要组成者。

正是由于胶原蛋白与皱纹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美容护肤服务广告中会涉及到胶原蛋白。

比如说笔者常看到有一些护肤产品号称能够刺激真皮层中胶原蛋白II的产生,可是从刚刚提到的数据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胶原蛋白II根本就不是真皮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厂商显然不过是在利用消费者知识上的缺陷加以误导。

又比如,有些厂商号称他们的产品可以通过涂抹在皮肤上之后渗透入真皮层,从而达到补充胶原蛋白使皮肤恢复年轻皱纹消失的功效。

前面我们也说了,表皮的角质层担任着防护墙的作用,防止外来成分的肆意渗透。

有研究限制,只有分子量在5000以下的胶原蛋白可以穿透角质层,可是坊间大多数类似产品使用的胶原蛋白分子量都在1万5千到5万不等,所以显然不用对外敷胶原蛋白报太大的希望。

现在有不少整形医师提供注射胶原蛋白的服务,这的确可以真正起到补充胶原蛋白的功效,但可惜只能维持几个月时间,并不持久。

说完皮肤的基本构造,当然额外还要说说男性的皮肤。

平常我们常会听到类似“女人皮厚,连胡子都钻不出来”的打趣,可实际上男性的皮肤是要厚于女性的皮肤,尤其是在真皮层部分。

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所以男性皮肤对于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要好一些,也相对比较少有皮肤过敏的问题,而且在衰老的过程中,皮肤的变化比起女性来要显得不这么明显,所以“厚脸皮”绝对是一件好事。

当然,造物主是公平的,凡是有利必有弊,男性皮肤的油脂分泌往往比较旺盛,虽然这有助于增加皮肤的抵抗能力和防止水分的流失,可是“油光满面”无疑是有碍观瞻的,而且停留在皮肤表面的油脂接触空气后会氧化,不但会有异味还且颜色会变暗,导致人的脸色失去神采,除此以外,对于年轻的男士,暗疮问题上会有比较多的苦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