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栽培学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牧草观察实验报告模板(3篇)

牧草观察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牧草的生长习性及其对环境因素的需求。

2. 探究不同牧草品种的生长速度和适应性。

3. 分析牧草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外观特征和生理指标。

4. 为牧草种植和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场地: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草地或农田。

2. 牧草品种:选取3-5种常见的牧草品种,如紫花苜蓿、白三叶、黑麦草等。

3. 实验工具:测量尺、温度计、湿度计、土壤采样器、显微镜等。

4. 实验试剂:土壤养分测定试剂盒、植物激素测定试剂盒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牧草品种设置3个重复。

2. 样地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牧草生长地,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3. 数据采集:- 观察记录:每天记录牧草的生长状况,包括植株高度、叶色、病虫害情况等。

- 土壤采样:每两周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水分等指标。

- 生理指标测定:定期采集牧草叶片,测定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牧草品种的生长差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牧草生长状况:- 观察记录表明,不同牧草品种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紫花苜蓿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黑麦草,白三叶生长速度最慢。

- 牧草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外观特征和生理指标存在差异,如叶色、叶绿素含量等。

2. 环境因素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光照:光照强度对牧草生长有显著影响,强光照有利于牧草生长。

- 温度:温度适宜时,牧草生长速度较快,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牧草生长。

- 水分:水分是牧草生长的关键因素,水分充足有利于牧草生长。

3. 土壤养分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土壤养分含量对牧草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氮、磷、钾等养分对牧草生长尤为重要。

- 不同牧草品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

五、结论1.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牧草品种的生长习性及其对环境因素的需求,为牧草种植和草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紫花苜蓿、黑麦草等牧草品种生长速度快,适应性较强,适合大面积种植。

牧草实验报告总结与反思

牧草实验报告总结与反思

牧草实验报告总结与反思1. 引言牧草是农畜业生产中重要的饲料资源,对于畜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本次实验选取了不同的施肥措施,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

2. 实验设计及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施肥措施:A组为常规施肥组,B组为有机肥施肥组,C组为无施肥组。

每个组别设有3个重复样本。

在不同组别下,我们对牧草生长高度、鲜重、干重和营养含量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3. 实验结果3.1 牧草生长情况通过观察发现,A组和B组的牧草生长情况较为良好,植株高度相对较高,茂盛度也较大,相比之下C组的牧草生长情况最差。

3.2 鲜重和干重对于鲜重和干重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A组的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而B组的鲜重和干重稍高于C组。

3.3 营养含量通过对不同组别牧草的含水量、蛋白质含量、纤维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发现A组的营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4. 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施肥措施方面,常规施肥组(A组)和有机肥施肥组(B组)相较于无施肥组(C组)在牧草生长和产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 常规施肥组(A组)的鲜重和干重明显高于有机肥施肥组(B组)和无施肥组(C组),说明常规施肥组能够提高牧草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 常规施肥组(A组)的营养含量较高,说明常规施肥组的肥料配方能够满足牧草生长所需的养分,从而提高了牧草的营养价值。

从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合理施肥对于提高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具有显著的作用。

常规施肥组是最佳的施肥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牧草的生长速度、产量和营养含量。

有机肥施肥组虽然在某些方面稍逊于常规施肥组,但仍然较无施肥组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本次实验仅仅是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的。

实际的农田环境和土壤条件可能与实验条件有所不同,因此实验结果的普适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此外,不同地区或不同土壤类型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施肥措施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草业科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草地管理与畜牧养殖实践

草业科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草地管理与畜牧养殖实践

草业科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草地管理与畜牧养殖实践在这学期的草业科学实训课程中,我通过参与草地管理与畜牧养殖实践,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学习体验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实践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经验同样不可或缺。

通过实践,我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和技能。

在草地管理与畜牧养殖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草种、如何饲养和管理牲畜、以及如何评估草地的质量和产量等等。

这些实践操作让我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草地管理实践1. 草地选择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适合不同地区和目的的草种。

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我了解到了草地适应性的差异以及地理环境对草地的影响。

我学会了判断草地的潜力和风险,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草种来进行管理。

2. 育草技术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草地的育草技术,包括草地施肥、灌溉和割草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施肥量的控制、灌溉的时机和割草的技巧。

这些技术对于提高草地的产量和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畜牧养殖实践1. 牲畜饲养与管理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畜牧养殖方面的知识,如牲畜饲养与管理。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牲畜的饲料搭配、日常护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能。

通过实践,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不同饲料对牲畜生长的影响,也学会了如何通过饲养管理来提高牲畜的养殖效益。

2. 草地评估在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评估草地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我掌握了不同评估方法的应用,能够准确地分析和评估草地的状况。

这对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高畜牧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草地管理与畜牧养殖实践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应对现实挑战。

牧草育种学实习报告

牧草育种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牧草育种学是研究牧草遗传、变异和育种技术的一门学科。

在我国,牧草育种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发展畜牧业、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牧草育种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牧草育种学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牧草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牧草田间性状鉴定和亲本选配的技术;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牧草育种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实习地点:某农业大学牧草育种实验室及牧草试验基地四、实习内容及过程1. 牧草田间性状鉴定在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牧草田间性状鉴定的方法。

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我们掌握了牧草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性状。

具体操作如下:(1)观察牧草的生长习性,包括株高、分蘖、叶色、叶片形状等;(2)测量牧草的株高、茎粗、叶片宽度等形态指标;(3)记录牧草的产量,包括鲜草产量、风干产量和干物质产量;(4)分析牧草的品质,如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等。

2. 亲本选配在了解牧草田间性状鉴定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了亲本选配的技术。

通过分析亲本的遗传背景、性状表现和杂交后代的表现,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亲本的遗传背景资料,包括亲本的品种、来源、生长习性、产量和品质等;(2)分析亲本的性状表现,确定优良性状和不良性状;(3)根据亲本的性状表现,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4)观察杂交后代的表现,筛选出优良后代。

3. 实验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1)刈割法测定牧草产量:在牧草试验基地,我们采用刈割法测定了不同品种牧草的产量,包括鲜草产量、风干产量和干物质产量;(2)测定牧草品质:通过实验室分析,测定了不同品种牧草的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等品质指标;(3)杂交育种:在实验室,我们进行了亲本选配和杂交育种实验,观察了杂交后代的表现。

牧草观察实验报告

牧草观察实验报告

牧草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牧草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饲料资源,对于牲畜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改善牧草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牧草观察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处理组的牧草进行观察和比较,探索影响牧草生长的因素。

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三个处理组进行实验,分别是A组、B组和C组。

每个处理组设置了相同的实验条件,包括土壤类型、阳光照射和灌溉水源等。

每个处理组的牧草种子来源于同一批次。

实验步骤1.实验前,我们首先准备了相同规格的种植盆,并按照实验设计将种子均匀分布在盆中;2.在种植盆中添加相同配比的培养土,并充分搅拌均匀;3.将种植盆放置在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以确保实验的公平性;4.每个处理组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的稳定;5.在牧草生长的过程中,我们定期观察和记录牧草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量和叶片颜色等指标;6.实验结束后,我们对不同处理组的牧草进行了综合评估,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观察结果和分析: - A组牧草生长较为稳定,株高逐渐增加,叶片数量也较多; - B组牧草生长速度较快,株高明显高于其他组,但叶片数量相对较少; - C组牧草生长缓慢,株高较低,叶片颜色较黄。

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 不同处理组在牧草生长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A组的牧草生长稳定,可能是由于合适的灌溉水量和土壤湿度; - B组的牧草生长速度较快,但叶片数量相对较少,可能是由于光照强度过高; - C组的牧草生长缓慢,可能是由于土壤质量较差。

结论与展望本实验的结果提示我们在牧草种植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控制灌溉水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2. 注意控制光照强度,避免过高的光照对牧草的影响; 3. 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提高土壤质量。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牧草生长的其他因素,例如施肥量、温度和土壤pH值等,以期进一步优化牧草的生长条件,提高产量和质量。

草业科学牧草育种实习报告

草业科学牧草育种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草业科学是一门研究草地生态、草地建设和草地畜牧业的学科,其中牧草育种是草业科学中的重要分支。

牧草育种是指通过选择、交配和改良等手段,培育出适应性强、产量高、质量好、抗病性强、营养价值高的牧草品种,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本实习报告是针对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牧草育种实习的总结和反思。

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牧草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牧草育种的基本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牧草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牧草育种的实验设计和实施、牧草品种的鉴定和评价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牧草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选择、交配、改良等手段,了解了牧草育种的目标和任务。

然后,我们进行了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实验,学会了牧草种质的采集、处理和保存方法。

接着,我们进行了牧草育种的实验设计和实施,包括牧草种植、观察、测定等环节,掌握了牧草育种实验的基本技能。

最后,我们进行了牧草品种的鉴定和评价,了解了牧草品种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实习,我掌握了牧草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牧草种质的收集和保存方法,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我还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合作,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牧草育种实验,我了解了牧草种植、观察、测定等环节,掌握了牧草育种实验的基本技能。

我还学会了使用一些牧草育种实验仪器,例如土壤水分测定仪、养分分析仪等。

通过牧草品种的鉴定和评价,我了解了牧草品种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例如牧草产量、质量、抗病性等。

我还学会了使用一些牧草品种鉴定和评价仪器,例如牧草养分分析仪、牧草抗病性测定仪等。

四、实习反思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认识到了牧草育种实验的重要性,学会了牧草育种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合作,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栽培学实习报告(精选13篇)

栽培学实习报告(精选13篇)

栽培学实习报告(精选13篇)栽培学实习报告(精选13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栽培学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栽培学实习报告篇1植物营养学作为一门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作用,探讨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能量交换的科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备课程。

无土栽培学则是现代农业新技术与生物科学、作物栽培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科学,在无土栽培的学习中也必须重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了解并掌握土培法和无土栽培之间的异同。

所以在上周09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章老师和郜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实习。

一、实习目的:1、了解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工作程序。

2、了解复合肥料的配方设计理论及复合肥的生产和应用。

3、了解植物营养学理论与现代工厂化农业的关系及其实际应用。

4、了解现代化温室大棚中无土栽培设施以及调控原理。

二、实习时间、地点:xx年xx月xx日下午,大杨店农业园实地观察。

xx年xx月xx日上午,丰乐生态园参观学习。

xx年xx月xx日上午,中盐红四方集团参观学习。

三、实习内容:大杨店农业园:在大杨店农业园里主要的旱作植物有油菜,棉花,小麦等。

在农业园中,为了研究土壤以及植物之间的养分关系,进行了实际的试验操作。

采用的试验方法主要有大田实验及田间小区试验。

在大田中进行可以进行养分实验,优点:翻耕少,效果比较好;缺点:在大田中试验水流不是单进单出,可能会引起养分的互相流动,可能会引起实验结果上的误差。

例如在离农业园正门不远的地方有一片油菜田,采用的便是这种大田试验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比较简便,减少很多人力物力,实际运用价值比较高,可以用来进行肥料养分的效果实验和育种。

相对于大田,分区较为明显的形状比较规整的试验田便是田间小区,在小区试验中就要注意田间试验的误差来源,以及对误差的控制方法。

牧草实习报告

牧草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优质牧草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我国牧草产业的整体水平,培养一批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牧草种植和管理人才,我选择了牧草种植与管理作为我的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牧草的生长习性、掌握牧草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及提高牧草生产的效益。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牧草种类及生长习性学习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主要学习了牧草的种类、生长习性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专业人士,我了解到牧草主要包括豆科、禾本科、菊科等几个大类,它们在不同的生长周期、产量和营养价值上有所差异。

同时,我还学习了牧草的生长习性,如根系发达、耐旱、耐寒等特点。

2. 牧草种植技术学习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学习了牧草种植技术。

主要包括牧草种子选择、播种时间、播种方式、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牧草播种的基本技巧,学会了如何根据土壤条件和气候因素合理安排牧草种植。

3. 牧草管理方法学习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学习了牧草管理方法。

主要包括牧草修剪、收割、晾晒、储存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地操作,我掌握了牧草管理的各个环节,了解了如何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

4. 牧草生产效益分析在实习的第四周,我进行了牧草生产效益分析。

通过对牧草种植成本、市场价格、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研究,我掌握了牧草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今后优化牧草生产提供了依据。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使我深入了解了牧草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技术,为今后从事牧草生产和管理奠定了基础。

2. 实习使我掌握了牧草管理方法,提高了牧草产量和质量,有利于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实习使我认识到牧草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今后优化牧草生产和经济效益分析提供了实践经验。

4. 实习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在牧草知识方面的不足,需要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牧草种植与管理实习,我对牧草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了牧草种植、管理和生产效益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农业大学
实习报告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草业科学
年级:2010级
学生学号:2010310903
学生姓名:赵武冠
指导教师:罗富成
实习地点:云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认知中心日期:2013年7月10日
实习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赵武冠 2010310903)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教学实习是本科生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生产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科研、生产、推广等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牧草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从课堂到田间,由田间再回到课堂的循环往复学习方式,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

通过实习,掌握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人工草地的建植技术,后期田间管理技术等。

二、实习时间
2013年7月1日——2013年7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云南农业大学草业认知中心
四、实习内容
1、主要栽培牧草及饲料作物形态特征及饲用价值
本实习通过老师对草业基地牧草资源圃种植的牧草及饲料作物的介绍,以及同学们观察室内保存的牧草及饲料作物标本,并进行鉴定,让同学们了解和认识本地最常见、最重要的栽培牧草的科、属、种,掌握豆科、禾本科及莎草科等植物的识别要点和栽培牧草及饲料作物的形态特征和饲用价值。

2、牧草生育期的观测
牧草生育期是指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上发生显著变化的各个时
期。

进行生育期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各种牧草,在一定地区内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进程及其环境条件的关系,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二获得丰产,同时便于进一步掌握牧草的特征特性,为选育和引种优良品种以及制定正确的农业技术措施等提供必要的资料。

此次观测的目的在于,了解牧草生育时期鉴定与观测的意义,熟悉并掌握主要栽培牧草进入每一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的鉴定标准,以及摸清集中栽培牧草在本地区的生育规律。

生育期观察的方法:
(1)目测法:在牧草田内选择出有代表性的1m2植株,进行目测估计。

(2)定株法:在牧草田选择出有代表性的四个小区,小区长一公尺,宽2-3行,在每小区选出25株植株,四个小区共100株,用标记标出。

后观察有多少株进入某一生育期的植株数,然后计算成百要率。

某一生育期(%)=×100
3、饲料作物的垄作技术
垄作栽培地面呈波浪形起伏状,地表面积比平作增加25%—30%,增大了接纳太阳辐射量,白天垄上温度比平作高2—3℃,夜间垄作散热面积大,土壤湿度比平作低,增大了土温日较差,有利于作物生育;在雨水集种季节,垄台与垄沟位差,便于排水防涝;地势低洼地区,垄作可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垄作还因地面呈波状起伏,增加了阻力,能降低风速,减少风蚀;垄作在作物基部培土,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此次实习利用垄作技术所种植的是聚合草和甘薯,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对所要种植的植物进行栽培管理,熟练掌握垄作技术的程序和方法。

4、人工草地的建植——单播试验
建植人工草地,需要了解当地的具体条件和自然状况,包括气温、降水、土壤状况等。

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各有一块30平米左右的土地,需要进行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地面清理、翻耕、平整、土壤改良等,然后选择单播草种,确定播种量,计算施肥用量,混个均匀,即可以进行撒播,最后覆土,定期进行浇水管理。

5、人工草地的建植——混播试验
同单播试验一样,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就要选择草种,混播草地往往采用两种以上的草种,这是因为与单播相比较,混播牧草不仅产量高而稳定、适口性好,而且营养价值完全,易于收获调制,可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后作的产量品质。

混播草地常采用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草种组合进行播种,根据百分比,计算混播牧草中各个草种的播种量。

6、饲草育苗移栽技术
此试验选用皱叶狗尾草为材料,进行移栽,每个同学移栽一行该饲草,并进行定期管理,最后根据成活率评定成绩。

7、牧草地田间管理技术
牧草地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浇水、施肥、补播、除草、松土、病虫防治等,需要制定养护管理方案。

五、实习总结(收获)
在罗老师的带领下,我们10草学班圆满完成了为期十天的《牧草栽培学》实习任务,同学们在这次的实习过程中,有付出,也有收获,在烈日艳阳下,同学们不怕流汗,不怕脏,不怕累,看着劳动成果,每个同学脸上都洋溢着开心与快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从植物学到植物分类学,再到草坪学、草坪营养与施肥学,最后到牧草栽培学,每一次的实习都是息息相关,这次的牧草栽培学实习,运用了很多以前学过的一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既起到了巩固旧知识,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可以将专业课程的知识贯穿在一起,这对于即将进入大四,很快踏入社会工作的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学习机会,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专业知识有了很好的提升,对今后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实习的过程,是一次很好的历练,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验的是同学们的课堂学习情况、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看出每一个人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大家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理解,统一意见,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

无论是挖地,除杂,平整,播种,施肥,浇水,管理,还是熟悉每一种牧草及饲料作物,同学们都很认真、细心、积极,对于我而言,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牧草的种植方法,初步掌握了牧草种植的技术要点,熟悉了很多平常不知道的牧草及饲料作物,可以识别当地最常见、最重要的牧草栽培品种,从形态特征,到饲用价值,还有人工草地的建植,后期管理等,都学到了很多,使我对牧草栽培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当然,我也看到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不足,理论知识还不够牢固,有时候较易混淆,生产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理论知识,利用课余时间拓展专业知识,多参加实习实践,为毕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农业生产实践是充满魅力的,吸引着每一个热心农业发展的人。

在这里感谢罗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批评与建议,一次实习,也是一次成长!
附表
各生育期的含义及记载标准:
1、禾本科牧草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日/月表示。

(2)出苗期及返青期:种子萌发后,幼苗露出地面称为出苗,有50%的幼苗露出地面时称为出苗期,有50%的植株返青时为返青期。

(3)分蘖期:幼苗在茎的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并形成新枝为分蘖,有50%的幼苗在幼苗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并形成新枝时为分蘖期。

(4)拔节期:植株的第一个节露出地面 l~2 cm时为拔节期。

(5)孕穗期:植株出现剑叶为孕穗, 50%植株出现剑叶为孕穗期。

(6)抽穗期:幼穗从顶部叶鞘中伸出叫抽穗,当有50%的植株幼穗从顶部叶鞘中伸出而显露于叶外时为抽穗期。

(7)开花期:花颖张开、花丝伸出颖外,花药成熟,具有授粉能力叫开花,当有50%的植株花颖张开、花丝伸出颖外时为开花期。

(8)成熟期:禾草授粉后,胚和胚乳开始发育,进行营养物质转化、积累,该过程叫成熟。

禾草种子成熟分以下三个时期。

①乳熟期:籽粒充满乳白色液体,含水量在50%左右叫乳熟,当有50%植株的籽粒内充满乳汁,并接近正常大小为乳熟期。

②蜡熟期:籽粒由绿变黄,水分减少到 25%~30%,内含物呈蜡状称蜡熟,当有50% 植株籽粒颜色接近正常,内具蜡状物时记载为蜡熟期。

③完熟期:茎杆变黄,籽粒变硬叫完熟,当80%以上的籽粒变黄、坚硬时记载为完熟期。

(9)枯黄期:植株叶片由绿变黄变枯叫枯黄,当植株的叶片达2/3枯黄时为枯黄期。

(10)生育天数:由出苗至种子成熟的天数记载为生育天数。

(11)生长天数:由出苗或返青期至枯黄期的天数记载为生长天数。

(12)株高:每小区选择 10 株测量从地面到植株最高部位(芒除外)的绝对高度。

只于孕穗期和完熟期测定。

2、豆科牧草
(1)出苗期:幼苗从地面出现叫出苗,有50%的幼苗出土后为出苗期。

(2)分枝期:从主茎长出侧枝叫分枝,当50%的植株主茎长出侧枝时记载为分枝期。

(3)现蕾期:植株叶腋出现第一批花蕾为现蕾,有50%花蕾出现时叫现蕾。

(4)开花期:在花序上出现有花的旗瓣张开叫开花,有20%的植株开花叫做开花期,有80%的植株开花叫开花盛期。

(5)结英期:在花序上形成第一批绿色豆英叫结荚,有20%植株出现绿色荚果时叫结英初期,有80%植株出现绿色荚果时,叫做结荚盛期。

(6)成熟期:荚果脱绿变色,变成原品种固有色泽和大小、种子成熟坚硬,叫成熟,有80%种子成熟时叫做成熟期。

(7)株高:与禾本科牧草相同,只于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进行测定。

(8)根颈入土深度和直径:入冬前,在每小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测定
禾本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田间观察记载登记表
豆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田间观察记载登记表
作业:分别观察常见的豆科、禾本科牧草的物候期,并做详细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