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1噪音的危害与防治)》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教案 青岛版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教材分析:本课是在认识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针对生活、生产中的噪音的带来的巨大危害来学习的,重点是认识噪音的危害与防治,本节内容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现实,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学生而言,噪音的危害是身边比较深刻,亲身经历和体验的的现实,因此,在组织本课教学时,让学生先搜集交流有关噪声的资料,了解噪声的危害;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噪音的视频让学生体验什么是噪音,通过小实验测试脉搏不同情况下的次数的变化,切身感受噪音的危害,联系生活中存在的噪音危害,结合搜集材料,加深了对噪音的危害的看法,提出防治噪音污染的各种建议,是学生在参与消除噪音的实验中树立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在课堂外对噪声带来烦恼的切身感受,了解噪声的危害与防治的方法,能提出合理化建议,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交流有关噪音的资料。
2、技能目标:会查阅资料,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方法,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噪声的危害,阐述自己的看法,提出防治噪音污染的各种建议,使学生在参与消除噪音的研究中树立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消除噪声的科技新产品、新材料,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空易拉罐8-16个、水、棉花、毛巾、海绵、纸盒、网上查阅的资料、计时器等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视频导入老师今天给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同学们,你听到歌曲觉得好听吗?有什么感受?(播放乐音的同时,播放刺耳难听的噪音)学生谈:动听的音乐,心情舒畅,快乐等。
同时也存在着噪音;噪音让人感到不舒服等(板书:噪声的危害与防治)二、探究过程(一)噪音的危害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声音,老师课前准备了一段关于声音的短片,请你欣赏一下。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噪音的危害与防治》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噪音的危害与防治》教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噪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在家庭、学校、交通等环境中,我们时常受到噪音的干扰,甚至影响健康。
因此,学习噪音的危害与防治,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本节课将通过让学生了解噪音的来源和危害,掌握噪音的防治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噪音的危害,有效预防噪音对人体的伤害。
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噪音、噪音有哪些来源•理解噪音对健康的危害•掌握常见的噪音防治方法教学内容噪音的来源噪音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声音,是我们生活中难以避免的问题。
噪音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噪音2.工业噪音3.建筑施工噪音4.室内噪音噪音的危害噪音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噪音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损伤,长时间接触高噪音环境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甚至聋音。
其次,噪音还会对人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失眠、头痛、焦虑等问题。
常见的噪音防治方法为了有效预防噪音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调整环境–在室内开启净化器或减少家电使用–改善窗户隔音效果2.使用保护措施–戴上耳塞或耳机–戴上防噪音耳罩3.避免高噪音环境–尽量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下长时间停留–避免高噪音区域教学步骤1.学习噪音的来源与危害–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噪音对人类的危害–强调噪音防治的重要性2.学习噪音防治方法–介绍常见的噪音防治方法,并结合实际环境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噪音管理3.分组讨论–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噪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提出解决方案–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鼓励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是多元化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学生参与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了解学生的理解、思考和表达能力2.学习效果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内容的质量,以及整堂课学习效果的评估来验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总结维护健康的生活环境,防止噪音对健康造成危害,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
五年级上科学预习展示教案-噪声的危害与防治|青岛版

五年级上科学预习展示教案-噪声的危害与防治|青岛版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预习展示教案学习目标1、探究:懂得交流,会查阅信息,能选择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
2、情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3、知识: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重点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教学措施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两段音频资料:乐音和噪声。
谈话:听了刚才的声音你有什么感受?生活中,人们通常把那些好听的,使人心情舒畅的声音叫做乐音(板书),把那些难听的、令人烦躁的声音称为噪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噪声的危害以及怎样去防治噪声。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了解噪声的来源。
噪声来自哪里?指导学生观看课本P28图片。
小结:飞机起降;建筑工地的机器轰鸣;川流不息的车辆;歌舞厅内应的措施来防治噪声,那么作为小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去做?三、迁移应用,拓展延伸研究哪些材料可以降低或消除声。
学生倾听,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观看,小组内交流,结对讲解。
5、10组6号班内讲解图片内容。
学生简单回答。
小组内整理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各小组自由展示汇报。
(汇报资料时每小组不得超过50个字,简洁,重点。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不要汇报重复的内容)学生组内整理交流资料,自由展示汇报。
学生阅读资料卡。
指一名学生朗读。
学生思考,畅所欲言。
意识到防治噪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11《噪声的危害和防治》优秀教案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生产、生活中噪声的巨大危害。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本课通过让学生搜集交流有关噪声的资料,了解噪声的危害,提出防治噪声污染的各种建议,使学生在参与消除噪声研究中树立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提出任务,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的噪声及其危害”和“人们是怎样控制、消除噪声污染的?”两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哪些材料可以降低或消除噪声。
”引导学生了解控制噪声,消除噪声的新材料,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本课通过设计活动,引领学生了解噪声产生的环境,认识噪声的危害,明确防治噪声危害的方法,提升对噪声污染生活环境的认识。
【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噪声的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认识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对噪声危害有感性的理解。
但对噪声的防治方法,控制噪声传播和危害等有理解的地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噪声现象,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科学探究目标:2.能通过交流讨论,明确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办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活动。
2.能分工协作,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会产生噪音,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参与降噪行动。
【重难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噪声危害的相关资料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PPT 2 出示]提出问题探究任务和产生噪声的环境,以及人们的感受。
学生认识遇到这种情况时的感受。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噪音的危害与防治》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噪音的危害与防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噪音带来的危害;2.掌握噪音的防治方法;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噪音产生的原因;2.噪音带来的危害;3.噪音的防治方法。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噪音产生的原因;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听到不同声音的噪音强度并感受到噪音带来的危害;3.讨论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了解的噪音防治方法;4.课堂讲解:通过老师的讲解,介绍更多关于噪音与环保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学生一边视力保护一边解答导入问题:你们觉得什么声音最令人烦躁?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带出新内容: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是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2.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噪音的概念,并展示一些噪音产生的常见场景,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噪音的原因。
第二步:实验感受噪音带来的危害1.老师会向学生展示或播放声音来展示噪音的强度和危害程度。
2.让一名学生来到黑板后面,老师会用不同声音发出不同噪音强度,学生见证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第三步:防治措施1.让小组成员讨论与分享各自了解的噪音防治方法。
2.老师会向学生呈现其他噪音防治措施并进行辩证思考。
第四步:总结与回顾1.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知识点,回答问题。
2.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五、教学评估1.通过小组讨论后,让学生进行噪音的展示与分享;2.课后布置练习,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1.学生对于噪音产生的清晰知识理解;2.没有确保学生达成对噪音危害和防治方法的完整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中更好的进行教学!。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噪音的危害与防治》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噪音的危害与防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噪音的概念及对人体的危害•掌握噪音对身体、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学习如何减小噪音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噪音对身体、学习、生活的影响•学会分辨哪些声音是有害的,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减小噪音难点•对高噪音慢性损伤人体的影响理解•针对不同场合有噪音治理的不同方法三、教学方法•演讲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噪音的概念及其对身体、学习、生活的影响•团体合作:学生分别针对不同场合,计算并寻找降低噪音的方法,共同商量如何有效降低噪音•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开展降低噪音的实验,理解不同方法的作用效果四、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通过简单的视频观看去展示有害噪音对人们的直接危害,引起学生关注。
2.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看法,例如:有害噪音对人的身体、学习、生活有何危害?有哪些场合会出现有害噪音?第二步:讲解有害噪音及其危害(15分钟)1.通过图片或文本,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噪音并了解噪音的危害。
2.具体让学生了解不同场合的噪音对身体、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如噪音对睡眠的影响、学习成绩的影响等。
第三步:区分有害噪音及其防治(20分钟)1.向学生介绍如何区分有害噪音及其防治,与学生讨论哪些声音是有害的,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减小噪音。
2.通过试验和演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噪音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3.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自我检查身边是否存在有害噪音,并提出如何改善的方法。
第四步:实验探究(30分钟)1.向学生布置任务:设计实验来降低噪音,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完成。
给于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
2.学生根据设备的不同,自行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3.实验结束后,学生自行评估并比较实验效果,综合考虑实验选用不同方法具有的优缺点。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2.教师发表个人对此次活动的总结。
小学科学_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辨析两段声音,能区分乐音与噪音。
2.会查阅资料,通过交流课堂内外对噪声带来烦恼的切身感受和交流有关噪音的资料,了解噪声的危害与防治的方法,并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在参与消除噪音的研究中树立社会责任感。
3、能通过简单的小实验了解到减弱噪声的各种渠道和方法,掌握防治噪声的技能。
4.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消除噪声的科技新产品、新材料,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小组交流和班级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评价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2。
2.通过参与完成小实验、交流实验成果和相关资料,落实教学目标3。
3.通过倾听同学发言和观看教师提供资料,检测学生对目标4的达成情况。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噪声及其危害的资料。
教师准备:黄豆、易拉罐、废报纸、卫生纸、棉花、水、毛巾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视频《乐音与噪声》首先请同学们听两段声音,比较一下这两种声音有什么区别?(学生交流)第一种声音优美和谐、悦耳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称之为乐音;而第二段视频中的声音刺耳、令人讨厌,听后心里很烦躁,这些声音我们称它为噪声。
关于噪声,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呢?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想研究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能够区分乐音和噪音,直接导入对本节新知的学习。
】(二)噪声对人造成危害1.噪声的特征想一想,噪声有哪些特征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出示)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2.噪声的来源噪声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困扰,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声呢?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课件出示:(1)交通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教学课件

噪声的危害
噪声 危害
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损伤听觉、视觉器官 建筑施工噪声 对人体生理产生影响
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控制 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
汽车消声器
枪管消声器
禁止鸣笛标志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 隔声板、植树种草(吸收噪声)、关门窗。
青岛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授课人:宋传江 日期:2020年9月
活动准备
听声音,谈感受。
听声音,谈感受。
你知道吗?什么是噪声?
噪声即噪音。是一
类引起人烦躁、或音
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
康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
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
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
“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
声。
讨论交流
讨论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各自搜集
1.噪声的来源。 2.噪声的危害。
的资料,交流过程中不重复交流。 2.交流完毕,根据资料内容自主选择
想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3.整理、筛选资料,将有价值的内容
用简单文字记录或剪贴在记录单上。
4.小组成员注意合理分工与合作。
噪声的来源
噪声 来源
交通噪声 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
树木能够吸收噪声,所 以常说”幽静的森林”。
公路隔声屏障减少公路 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在人耳处控 制: 带耳罩、用手捂住耳朵。
放鞭炮时不由自 主地会捂住耳朵
防噪声耳塞 直升机驾驶员为什么戴耳罩?
从我做起,消除噪声
轻声关门
阅览室里不 大声喧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教学目标:
1、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导新的想法,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
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生活中有利于削除噪音的
科技新产品、新材料、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4、活动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
1、交流噪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2、随课件学习,感受噪音的危害(出示各种噪音:汽车发动、鸣笛声,摩托车发动的声音,火车发动、鸣笛声,直升飞机的声音,机器轰鸣声,孩群的尖叫声等)
师生探讨: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这些刺耳、令人讨厌的声音叫什么音?
(噪音)
我们听了刚才的噪音,心里也很烦躁,为了缓解我们大家这种烦躁的情绪,我们再来听一段声音。
(播放课件:钢琴曲《致艾丽丝》)听了又是什么感受?知道这种和谐悦耳的声音叫什么音吗?(乐音)(课件出示“声音的分类及声音的单位”:声音按照声强和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乐音和噪音,乐音声音和谐,悦耳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则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危害。
)
二、活动过程
提出问题:噪音对人类造成危害。
噪音与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师生共同选择,每组选出大致三个问题,即:⑴、哪里有噪音?⑵、噪音的危害?⑶、噪音的防治?各个小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选择一个问题,也可以选择两个或三个问题,只要你喜欢,都可以研究。
研究的结果记录在“科学研究记录簿”上。
为了帮助大家研究,老师给大家一点小建议请看大屏幕:课件投影:整理资料的方法
⑴、将资料作简单分类,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列一、二、三……条,做到清晰、条理。
⑵、用最简单的文字记录。
⑶、重点的字句划一划、剪一剪、贴一贴。
2、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利用自己课下搜集的资料和自己的生
活经验进行研究。
我们比一比、赛一赛,哪个小组能够研究出出色的成果,我们就将这个小组命名为科学家小组。
学生分组进行整理资料,有的利用《百科全书》查阅资料,有的作记录,有的把资料上的有用的字句剪贴。
3、汇报交流:
①、交流“哪里有噪音
②、交流“噪音的危害
③、交流“噪音的防治
三、总结展望
通过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想噪音问题肯定会得到控制和消除,当一个静谧、安详的世界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的笑容将会多么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多么美好!
(播放课件:人们发自内心的笑的图片)
四、扩展资料
在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可达5%;在噪音环境下,医生为病人听诊时正确率仅为8%;在噪音环境下的儿童比在安静环境下的儿童智力水平低20%;在巴黎和东京的自杀事件中有35%是由噪音引起的。
噪音能使鲜花枯萎。
噪音能使动物惊慌不安,例如在飞机场的附近,母鸡不会下蛋。
1961年7月,一名日本青年在东京打工,由于住在铁路附近,日夜被频繁过往的客货车噪声折磨,患了失眠症,不堪忍受痛苦,最终自
杀身亡。
1959年,美国有10个人“自愿”做噪声实验。
当实验用的飞机从10名实验者头上10—12米的高度飞过后,有6人当场死亡,4人数小时后死亡。
验尸证明10人都死于噪声引起的脑出血。
可见噪声也是危及生命的杀手,太可怕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