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合集下载

著名作家老舍人物简介

著名作家老舍人物简介
• 如他在作品中多次表达对正义、善良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这种正直、善良的个性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为后世作家提供了榜样
老舍的处事风格以真诚、宽容、机智著称
• 如他在作品中经常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
• 这种真诚、宽容、机智的处事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 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 此后,陆续发表了《赵子曰》、《二马》等作品
1930年代,老舍的创作进入成熟期
• 创作了《骆驼祥子》、《茶馆》等代表作
• 以平民化的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描绘赢得了广泛好评
• 这一时期的作品,如《四世同堂》,展现了对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
老舍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老舍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
•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频发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人
民艺术家”
老舍的作品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

• 他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和发
• 他的讽刺和幽默手法为后世作家提供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了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 他的人物塑造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为
后世作家提供了启示和思考
03
老舍的代表作品及其分析
《茶馆》: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 研究方法和视角将更加创新,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对老舍作品进行深入挖掘
• 老舍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将更加密切,加强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老舍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
• 深入研究老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挖掘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老舍的作品和价值,挖掘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 加强老舍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老舍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老舍

老舍
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 实才能诚实。
老舍名言
7.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 亲手挖掘的。 8.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乡本土活不下 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 9.一个作家实在就是个全能的演员。能用一枝笔写出王二、张三与 李四的语言,而且都写得恰如其人。 10.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 也记不真确,什么东西也写不出。 11.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 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 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12.“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 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 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 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 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名言
1.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 2.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 也会生锈。 3、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4.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了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的 写出人物的话语来。 5.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 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
老舍
老舍简介:
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满族,老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现代著名 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笔名有 “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舍予、非我等 笔名。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 马》《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 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 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 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 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 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 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 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 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 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 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作家老舍简介

作家老舍简介

作家老舍简介寄语: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这是老舍先生用一生的经历,告诫我们的。

作家老舍简介分享给各位读者,欢迎阅读。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笔名有“舍予”、“老舍”。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

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

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

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

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

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老舍

老舍

老舍被毒打后,说:“我相信人民是理解 我的。”当晚拿了本手抄的《毛主席诗词》 出了门。第二天,人们在古城外西北角的 太平湖发现了他的尸体。 死后的第十二年(一九七八年六月),北 京文艺界为老舍先生举行了追悼仪式,骨 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里面只放了一支笔、 一副眼镜、一包茶叶。
二、作品简介
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三七年写《骆驼祥子》之 前,老舍写了《老张的哲学》( 1926 )、《赵 子曰》(1926) 、《二马》(1929)、《牛天赐 传》、《猫城记》、《小坡的生日》、《离婚》 等长篇小说。另外,还有《断魂枪》、《月牙 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短篇小说。
外国人也喜爱这本书。早在1945年就有了英译 本,1947年巴黎出版了法文本。老舍到美国时, 此书已成为畅销书。至今,小说在全世界已有 二十种左右的外文本,仅次于《阿Q正传》。
外国人评价说:“老舍先生的作品在国际上的 声誉,是仅次于鲁迅的一位。”
1、祥子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第一阶段:“祥子”。
老舍自己非常喜爱《骆驼祥子》,多次谈到这 是他最好的小说。吴组缃回忆,老舍有一次把 一只皮箱放存在他那儿,临走时再三嘱咐不准 别人翻他的箱子。他打开一看,是一本上海新 版的《骆驼祥子》精装本,用四层牛皮纸包着。 1954年老舍对小说进行了较多的修改。粉碎四 人帮以后又有新版。小说还被改编成话剧和电 影上演。
老舍为人正直、厚道、慷慨、好客、坦率、 热情,谈吐风趣幽默,善于团结各种人。 他与民间艺人有深厚的情谊,打拳的、唱 戏的、说书人等三教九流都是他的座上宾, 他自己就会说多种地方话,而且会唱龚 (云甫)派老旦的京戏。在青岛时,他家 里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 抗战期间,他写了不少的通俗文艺作品, 与他多才多艺是分不开的。

老舍

老舍

4、虎妞、刘四及其他人物
讨论:虎妞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①虎妞一个复杂的形象,引起读者 的感情也是复杂的。 具有性格主动性的女性 在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被妖魔化是 相当普遍的现象
虎妞大胆泼辣,有些心理变态,有剥削的不 良品格;又有追求自身幸福的合理愿望有时来自视宗法道德,有时又屈从于礼俗人情
三、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一)创作
创作准备比较充分 创作动机的触发是偶然
的 对人力车夫的生活比较
熟悉
“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
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
击打。”
——老舍
(二)《骆》的内容和人物
1、内容: 通过洋车夫祥子追求
一个挣扎、周旋于不同社会 层次与文化之间的具有多向 意义的悲剧性人物 。
②刘四:残忍霸道、丧失 人性的剥削者形象, 视金钱超过女儿,不 关心女儿的幸福。
③小福子:被侮辱、被损 害的弱女子的形象。
(三)《骆》的艺术特色
1、结构方法 继承我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方法,以祥子的希望、挣扎、
毁灭为主线,交织成一幅相互关连的军阀统治下的社会 图景,连结各种不同阶级、不同地位、不同命运的家庭 和人物,反映当时的现实。 2、人物描写——着力在刻画其心理状态 3、语言特色——用的是道地的北京话,简洁又朴素。
商。言语是三种:官话,奉天话,山东话。他的……三种; 他的……三种;甚至于洗澡平生也只有三次。”)
《赵子曰》 、《二马》
2、山东时期(1930—1936)走向成熟
代表作《骆驼祥子》 短篇《月牙儿》、《上任》、
《断魂枪》目光移向城市下 层劳动人民及其不幸。 《月牙儿》用一个少女的自 述展开情节,语言比较优美, 心理刻划十分细腻。 《猫城记》

[总结范文]老舍的简介

[总结范文]老舍的简介

[总结范文]老舍的简介老舍的简介老舍的简介(一):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

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老舍的简介(二):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

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其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

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

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述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述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老舍先生简介

老舍先生简介

老舍先生简介寄语:熟才能生巧。

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

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

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老舍先生对待生活的态度,学会释然,做个天真的人。

老舍先生简介由收录,欢迎阅读。

人物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

满族,北京人(正红旗)。

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人生经历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襁褓之中家曾遭八国联军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任教5年。

笔名来历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笔名。

文学常识《老舍的简介》

文学常识《老舍的简介》

本word文档可编辑可修改
《老舍的简介》
你知道老舍吗?关于老舍,我们也学习了老舍的不少作品,为了增加同学们的文学常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老舍的简介,一起来学习下。

老舍的简介由整理,仅供参考: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

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戏剧有《茶馆》《龙须沟》等。

中学课本里有《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龙须沟》(节选)、《茶馆》(节选)。

(七)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著名戏剧家,主要剧本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改编的电影有《林家铺子》《祝福》《春蚕》,优秀报告文学《包身工》。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以上就是分享的老舍的简介的全部内容,不足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补充并继续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张如此的“作为”,都 是基于他的“哲学”。 他的“哲学”是什么呢?简 言之,“钱本位而三位一体”, 即“营商,为钱;当兵,为钱; 办学堂,也为钱。”
他在北京北城外的一个小镇二 郎镇上办了个“京师德胜汛问公私 立官商小学堂”,办教育外,他还 经商,一切学生用品油盐酱醋以及 鸦片烟土都卖。同时,在德胜汛衙 门 里,他又是挂名的巡夫。于是, 穷人称他“先生”,富些的人叫他 “掌柜的”,衙门里的人则称呼他 为“老爷”。
老张是个圆通的人物,他处理 事情十分事故。但是,就是这样一 个人,命运也不佳:儿子被当作共 产党给抓起来了(他儿子其实只是 一个纨绔子弟,与共产党毫无关 系),他自己也由此被解雇,失去 了工作。
老李是一个老实人。他信 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的信条,是一个身处黑暗环境 中规矩人。但是,他的命运也 不佳。他不知因为何事得罪了 上司而无法在财政所再呆下去 了,只好辞职回乡。
更重要的是,这些事件及所体现 的思潮、趋向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什 么直接的影响?……都没有交代。这 篇小说的人物只是生活在不言自明的 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这样广泛的背景 下,至于具体的时代、社会背景是模 糊的。前期的其他小说也是如此。
取什么呢?生性随和的他,对取 笔名并不十分讲究。他想,既然写的 是《老张的哲学》,似应出自“老某” 之手,于是,笔名的第一个字确定了, 这就是“老”。后一个字取什么呢? 叫“老舒”?不怎么好听;叫“老 庆”?听着也别扭。就叫“老舍”吧。 于是,一个并非“叱咤风云”而又恰 恰如明镜一样映现出了他的人格的笔 名定下来了。
与之相比,作为中国过去文化代表的 “老马”——马则仁,却写得相当成功。
老马这个人,诚如老舍自己所说: “不好,也不怎么坏;他对过去的文 化负责,所以,自尊自傲;他对将来 一片茫然,所以又无从努力,也不想 努力。他的希望是老年的舒服与有所 依靠。他认为,若没有自己的子孙, 这个世界就将是非常孤寂、冷酷的。
当这种思乡之情伴随着寂寞涌来的 时候,往事就像一幅幅图画在他心 中萦绕,甚至在读别人的小说的时 候,他也常常忘了自己读的是什么, 而呆呆地忆及自己的过去。为了排 遣思乡之情,也为了使寂寞的生活 不寂寞,老舍开始了小说创作。用 了大约一年的时间,老舍写成了他 的第一部小说《老张的哲学》。
当《老张的哲学》在 上海的《小说月报》连载 时,老舍也应了一般作家 的习惯,要为自己取了一 个笔名。
像这样的一个人,他生活在 小公务员的圈子里,必然会与人产 生矛盾,因为他要害人,而首当其 冲者,自然是像老张、老李这样的 老实人。老张奉行“惹不起而躲得 起”的策略,但是,正如老李所说, 小赵就像飞机一样,飞机掷炸弹是 没有眼睛的,因此,老张、老李都 深受小赵之害。
最后,为了解决人物之 间这种矛盾,老舍写了一个 侠客式的人物于二,于二暗 杀了小赵,矛盾也就解决了, 更确切地说,是被老舍用幻 想的方式解决了。
老舍一方面对老张、老 李这两个人生活的环境的黑 暗给予了揭露,另一方面也 对这两个人自身的所作所为 进行了讽刺。
小赵,是三个主要人物中 被老舍否定的人物。这个人 是个强人,他神通广大,而 又为非作歹。不仅像老张、 老李这样的人怕他,就是他 的上司也怕他三分。从小赵 的实际表现看,他很像一个 法舍写完《老张的 哲学》后感到意犹未尽而创 作的又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一 群年轻大学生的生活。 背景是五四时期,地点是 北京一个“专租学员包办伙 食”的天台公寓。 主要人物是“赵子曰”。
赵子曰是处在新旧时代交替之间 的一位“新人物”,他的人格是双重 的:既荒唐又还保有正直。他平日生 活的科目就是:叉麻将,上馆子,唱 京戏,用一点匹夫之勇来满足虚荣心。 同时,他也有一定的正义感。当书中 的另一个人物李景纯真诚地规劝他不 要如此混日子,要走正道时,他真城 地表示了感激,并由感激,生发出对 昔日行为的悔恨,最后也确实觉悟了。
老舍的性格: (1)具有一般有正义感的穷人 的特征:刚强、义气、骂世、乐 观。 (2)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士 可杀而不可辱”的气节和同情人、 爱人的正直、善良的品格。
从老舍的创作成就看, 成就最突出的是小说,尤 其是长篇小说。那么,我 们就来分析一下他的小说, 尤其是长篇小说。
第二节
老舍的主要小说分析
父亲去世后,老舍全家就靠母亲与 姐姐帮别人干活维持生活。少年时代 的老舍,既在私塾中接受了“人之初, 性本善”,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更在 贫穷的生活中接受了人生的教育。传 统文化的熏陶,奠定了老舍人格修养 的基础;贫穷的生活,则促成了老舍 “刚强、义气、骂世、乐观”的性格。
老舍曾在《我怎样写〈老张的哲 学〉》一文中说:“我自幼便是个穷 人……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 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 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而老舍 母亲的处世原则(或叫做言传身教)则 使老舍学到了两条做人的道理:一是大 难中挺身而出;一是宁愿自己吃亏,也 不叫别人为难。
3、《二马》
这是老舍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 小说写了马氏父子(老马与小马)远 离祖国到英国的伦敦经营古玩生意的 种种喜剧和悲剧。小说中的两个人物 一老一少,分别代表着中国的两种文 化:一种是新文化,一种是旧文化。
小马,代表着新文化的理想。 他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操。但是,由于 老舍在写这个人物的时,既没有相 应的感性体验,更没有清醒、准确 的理性认识,加之艺术上的“趣味 性”追求,使这个人物显得“空空 荡荡”,“一点也不像个活人”。
从老舍的创作生涯看,老舍的小说可分为 前期小说与后期小说。 前期小说主要有:《老张的哲学》、《赵 子曰》、《二马》、《离婚》。 后期小说主要有:《骆驼祥子》、《月牙 儿》、《四世同堂》。
一、前期代表作分析
1、《老张的哲学》 老张的哲学》 这是一部最先体现了老舍小说创作 的基本倾向与美学趣味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的情节不复杂,作者用讲 故事的笔调叙说了“老张”这个人 颇具“色彩”的种种恶行、丑态、 毒心。
这不仅表现在老舍对“老马” 行状、思想、心理的叙述、描写准 确、生动方面,更表现在老舍将老 马的那种“不事努力,不爱思想” 的守旧品性与英国民族进取、独立 的良好品行进行比较方面,通过对 比,更鲜明地凸现了老马守旧品性 的弊端。
4、《离婚》 离婚》
老舍在创作了《老张的哲学》等几部小说 后,1932年,他创作了《猫城记》。这部小说, 由于在取材和思想倾向把握方面的失度,以及 在艺术处理上的失当,成为了老舍创作的一部 失败的作品。老舍在《我怎样写〈猫城记〉》 一文中说:“〈猫城记〉据我看是本失败的作 品。”这种失败的原因,从艺术手法上讲,主 要是老舍舍弃了自己擅长的讽刺、幽默的手法, 而“故意的禁止幽默”;
1936年,老舍回到故乡北 京。也就在这一年,他经过对北 京洋车夫生活的调查了解,在收 集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创作出 了《骆驼祥子》,由此而奠定了 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老舍从1926年开始写 小说,到1949年,他共创 作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 几十篇短篇小说,还有一 些随笔、游记、杂感等。
1924年,在中国燕京大学任 教的英国人伊万斯教授,推荐老 舍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 文,也就在这一年,老舍离开故 乡千里迢迢地到了英国的伦敦。
刚到英国时,老舍感到很新 鲜,他感受到了一种崭新的文化, 看到了一种崭新的民族性格,这 使他对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民族 性格,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随 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渐渐淡薄 了,随之而来的是浓浓的思乡之 情。
第九章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 老舍也许是我们感到最 亲切的一位作家。他小 说的那种幽默横溢的风 格,活脱风趣的人物, 纯正娴熟的北京白话, 令人读来有说不出的自 然和轻松。
第一节 老舍笔名的由来与性格特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原 名的由来,是因为他出生在1899年阴 历的腊月23日,这是中国传统的“小 年”,“庆春”有“庆祝春天”的意思。 老舍是满族人,他的父亲是“皇城 护军”的一名兵士。1900年,他父亲 在抵抗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战斗中殉国。
以后,老舍又创作了《赵子 曰》、《二马》。 1929年,思乡的情绪缠扰得 老舍无法在英国继续呆下去了,于 1930年取道法国,到了新加坡。在 新加坡,老舍创作了《小坡的生日》 等小说,然后回到了阔别了五年的 祖国。
回国后,老舍应邀到山 东齐鲁大学任教。职称是副 教授。在教书之余,他那已 经开启了的小说创作的激情, 时时冲击着他,他又陆续创 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和 其他一些中篇、短篇小说。
从立意上讲,主要是老舍刻意想 “深刻”,但又不知如何深入现象中 挖掘、寻找哲理的结果;从审美观照 上讲,主要是老舍脱离了“真的社会 与人生”,与他追求的取材的“实在 性”相背离的结果。 作为对这次失败的反省,老舍再 次将艺术的目光对准自己熟悉的北京, 对准市民的生活。
1933年《离婚》这部长篇小说的 问世,既标志着老舍反省的成效,也 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化。 《离婚》的情节也不复杂,写的是 北平(即北京)财政所的一些公务人 员的生活。其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的 性格及生活、命运。一个是老张,一 个是小赵,一个是老李。
他就凭着这三位一体的身份推 行他那三位一体而钱本位的哲学。 他凭着这种哲学敛钱,为了钱,他 什么都干得出,为了钱,他可以六 亲不人。他常常随便用一个借口令 学生家长交纳钱物。他家的一只小 鸡被老鹰叼走了,他大动肝火,把 他老婆打得半死还不罢休。
为了省钱,他时常不在家里吃饭而 到外面找食,在别人家吃饭时,他常 常恨不得“照沙漠中的骆驼贮水一般, 打算吃下一个礼拜的”菜饭,直至 “舌根有些压不住食管,胃了的东西 一阵阵的往上顶”,他才不得不说 “我饱了。”凭着这种哲学做人,他 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狠毒无比,劣 迹斑斑。而就是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 混蛋,却南下当了某省的教育厅厅长。 当了厅长后,他又娶了两个小老婆。
他的背后有几千年的中国文化, 而面却只有一个儿子;他不太用心, 因为事事都已有了准则,所以,他 很安详,也很无聊,他是一位标标 准准的“老中国的儿子”,是一位 有时让人感到很可爱,有时又让人 感到很可恨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