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珠算书是唐代_谢察微算经_

合集下载

2023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2023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2023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小说中风景描写的考察,可以从有效性、适度性、技术性这三个维度进行。

风景描写的有效性是指小说中风景描写的必要性,是就其价值与意义而言的。

在小说创作中,风景描写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其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从而实现“圆形”人物的塑造要求。

小说中的风景描写既可以展现人物周围的环境,又可以揭示人物的身份、气质和个性,展示人物的隐蔽心理结构,并与创作主题紧密相连。

朱光潜说:“人的思想情感和自然的动静消息交感共鸣,自然界事物常可成为人的内心活动的象征。

”风景描写还有助于小说空间的构建,尤其体现在以地域空间为表征的外在物理空间和以情绪空间、哲理空间为代表的内在心理空间的开拓上。

小说空间是一个虚构的艺术空间,往往由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这两个层面构成。

在物理空间中最为重要的是时空的构建,时空与涉及人物出场、情节推进的风景关系紧密,比如展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呈现时序中的自然环境,进而折射社会大环境。

小说中的风景描写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我想这需要坚持一个适度性的原则。

在有效性的基础上,风景描写过短和冗长都是一种弊病。

英国小说家毛姆曾说:“黎明和夕阳、夜晚的星空、万里无云的暗天、白雪皑皑的山岭、阴森幽暗的树木……所有这一切,都会引来没完没了的冗长描写。

许多描写固然很美,但离题万里。

这是到了很久之后,作家们才明白,不管多么富有诗意、多么逼真形象的景物描写,除非它有助于推动故事的发展或者有助于读者了解人物的某些情况,否则就是多余的废话。

”毛姆点出了风景描写的有效性问题,同时也批评了尺幅“冗长”的缺陷,暗含了风景描写应遵循适度性的原则。

许多人都有过阅读外国经典小说时因过于冗长的风景描写而被迫翻页寻找故事情节的不适阅读体验。

小说是写给读者大众看的,而读者大众是一种“意义动物”。

珠算在信息化时代的地位亟须加强

珠算在信息化时代的地位亟须加强

贞元 年 问 ( 元 7 5 8 4年 )龙 受益 作 公 8—0 , 的《 求一算术 化零歌 》 。 中 已见有 珠算 算 法 运 用 口诀 。北宋科 学家 沈括著 的《 梦溪 笔 谈 》 公元 1 8 年 ) ( 06 中提 到 的“ 增成算 法” 。
可 以说就 是 归除法 叫 “ 。所 以一 除 叫 归”
我国是珠 算的故 乡。 我们 祖先创 造发
明了它 ,可是长 时期 没有被 人们 所重视 。 建 国后发 展很快 , 别是近 十几 年来 的发 特 展。 给人 们的 印象很 深。敬 爱 的周恩 来 总
叫“ 九九 ” 口诀 。到 了宋朝 。 在此 基础 上又
改进成 4 5句 ( 小九九 口诀 )沿 用至今 。 。 唐

书 的《 数述 记遗》 中记载 的十 四种 算法 。 其 中就 有 “ 算” 珠 。宋《 谢察 徽算 经》 中记载 : “ 算盘 有横梁 隔木 ” 宋 书《 。 算珠 集》 《 、 走盘 基》 都记载有 算盘 。 我国名 画— 《 清明上
活 中的重要 作 用、 当前信 息化 时代珠 算 在 算 理算 法在经 济建设 中的 重要地 位 。 以及
已经很 普及 了。
定的规范化 。特 别是《 算法统 宗》 一书在 国 内外 传播甚 广 。 先后传 人朝鲜 、 日本 、 东 南亚 、 南洋群 岛等地 , 对这些 国家的数字 和 计算技术 的发展 , 到重要的作用。 曾起 明朝初 。 中国的上 二下 五珠 的算盘 传 到 日本 。 来 , 后 日本 作 了盘 具和 算 法方 面


理 17 2年接 见李政道博 士在 谈到 电子计 9 算机 时 , 曾语 重心长 地教 导我 们 : 要告诉 “ 下面 。 要把算盘 丢掉 。猴子 吃桃 子最 危 不 险 。” 算盘提 到重 要的位 置要 人们 加 以 把

我国珠算的发展历程

我国珠算的发展历程

我国珠算的发展历程我国珠算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计算方法,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

从古代到现代,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

以下是我国珠算的发展历程。

珠算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见于商周时期的《康熙字典》中。

古代人们用珠子代表数字进行计算,将珠子排成行列,根据珠子的不同位置和颜色进行计算。

这种计算方法直观、简单,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指和眼睛快速计算复杂的数学问题,因此备受推崇。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算逐渐在中国蔚然成风。

尤其是在宋代,珠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学九章》中详细介绍了珠算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对珠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宋代的儿童入学教育中也普遍包括珠算的教学,使珠算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珠算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许多珠算名家纷纷出现,他们不仅探索和创新了珠算的计算方法,还提出了许多珍贵的理论和技巧。

例如,明代的杨辉、刘徽以及清代的朱载堉等都为珠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被编入了许多珠算经典著作,并成为后来珠算教材的基石。

20世纪初,珠算在中国开始与西方现代计算方法接触和交流。

在这个时期,传统的珠算受到了来自西方计算器和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冲击。

然而,珠算在中国内地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流行度,使其在20世纪中叶得以继续传承发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中国的珠算传统面临了新的挑战。

然而,珠算的价值和魅力在这个时期依然不减。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计算方法,中国政府将珠算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来加强其保护和发展。

目前,中国的珠算教育和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而完善的体系。

许多学校和机构开设了珠算培训班,并出版了各种珠算教材和学术论文。

同时,由于其独特的计算方法和思维方式,珠算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许多人慕名来到中国学习和研究珠算。

总之,我国珠算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起源,到宋代的推广,再到明清时期的研究和创新,以及现代的保护和传承,珠算一直在中国的数学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算盘结构的科学性和设计的智慧性

中国算盘结构的科学性和设计的智慧性

计算机在中国已使用多年了,大家对它并不陌生。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计算机普及了,珠算该进博物馆 了。实际上,中国珠算与计算机一样,也有硬件和软件 之分,而且珠算与计算机的关系是并行不悖,各有千 秋,相得益彰;二者的运算模型一致,程序相当,语言相 应。中国珠算的硬件就是中国算盘,其软件包括算理算 法、运算法则和口诀等。本文就是探索研究中国珠算硬 件——算盘结构的科学性及其设计的智慧。
据现有史料来看,唐宋时期的算盘是上二下五珠 有梁串档算盘。如宋代数学著作《谢察微算经》中出现 了“中:算盘之中;上:脊梁之上,又位之左;下:脊梁之 下,又位之右;脊:盘中横梁隔木。”叭
来表示分数的。如下图左。
2.俄罗斯算盘 俄罗斯算盘也是十进制,但没采用五升制,一档上 是9颗算珠,其个位档也是固定的,个位档只有四颗算 珠。如上图右。有的人去俄罗斯旅游也见过“俄罗斯算 盘”。 3.欧洲划线算板 在笔算之前,欧洲使用的是“划线算板”,笔算岀现 之后,算板逐渐被淘汰了。划线算板就是算板上画有 线,算子散堆算板的一边,运算时,算子摆放在算板上。 如下图⑷。
#拉采«««««
以上简要介绍了中国算盘和国外算盘的结构及示 数方法,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中国算盘结构的科学 性,下面重点阐述中国算盘设计的智慧和独特优越性。
二、中国算盘有梁串档的“珠”算盘 由上可知,中国算盘是有梁串档的“珠”算盘。我们 的祖先在发明创造算盘时,不仅要考虑“珠”的形状、数 量、承载方式等,还要考虑示数方法的简捷和科学性 等,说明中国算盘的发明创造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崇高 智慧。 (-)用珠作算子的智慧 珠是球体或近似球体。在汉语中,小的称珠,大的
珠算与珠心莫20吩U
算 盘文化 SUANPANWENHUA
称球。球体具有绕球心的旋转对称性,任何几何体都没 有珠(球)这样好的对称性。因此,可以说珠最具灵活 性。选用珠作算子(称为算珠),为造就优秀的算具算法 奠定了基础。

广西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说明文阅读(pdf) 新人教版

广西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说明文阅读(pdf) 新人教版

一、说明文阅读。

(每小题2分,共6分)也说算盘①算盘,又称祘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由于算盘运算方便、快速,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器。

②旧时,算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是理财离不开算盘。

不会打算盘,就意味着不会算账,一个不会算账的人,自然就理不好财。

其次是打算盘是谋生的一门基本技能,钱庄银号职员、商家账房先生等许多职业都必须学会打算盘,再烂的账,都可以“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地算得清清楚楚。

③算盘之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中,算盘之中”,并已出现有横梁穿档的大珠算盘。

元代,算盘的使用已十分流行。

宋末元初诗人刘因就写了我国第一首《算盘》诗:“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氏歌。

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到了明代,算盘的应用已由商贸、教育向科研领域开拓和发展。

宋代以后,中国出现许多珠算论著,南宋数学家杨辉的《乘除通变算宝》,载有“九归”口诀。

15世纪中叶,《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

由于算盘的推广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不断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

④算盘一般呈长方形,也有呈正方形、圆形、柱形等,大小不一,大的要人抬,小的可以藏入口袋。

算盘周围有框,内有轴心,俗称“档”,通常为9档、11档、15档,档的上端中间用一根横梁隔开,上端两颗珠,每珠为5;下端五颗珠,每珠为1。

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指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珠算时配有口诀,便于记忆,运算简便。

⑤算盘珠和边框的质地有木、竹、金、银、铜、铁、玉、瓷、陶、景泰蓝、象牙、骨、玻璃、塑料等;档的材质也有高低之分,有藤、牛筋、铁、银、铜、铝、竹木、不锈钢等。

比较珍贵的当数牛筋档,价值不菲。

质优的算盘是红木制的,珠重杆滑不连带,打起来“叭叭”作响,富有节奏。

⑥在电脑普及的今天,“算盘”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珠算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就意味着算盘仍然不会“一退六二五”,而将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长春市首届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珠算”知识竞赛题型

长春市首届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珠算”知识竞赛题型

8 、 2 0 0 6 年9 月1 4 日, 中 国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保 护 中心 在( ) 挂牌 成立 。 A、 文化部
C、 财 政 部
B 、 中 国艺 术研 究 院
D、 国 家 博 物 馆
9 、 长春 市珠 算协 会 于 ( ) 在长 春成 立 。
A、 1 9 8 0 年6 月 B、 1 9 7 9 年9 月
3 、 请 说 出《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法 》 的
通过 时 间和实施 时 间 。
答: 2 0 1 1 年2 月2 5日通过 , ( 在 第 十一 届全 国人 民代
表大 会 常务 委员 会 第 十九 次会 议 通过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法》 ) ; 2 0 1 1 年6 月1 日起正式 施行 。 4 、 什 么是 清盘 器? 清盘 器有什 么作 用 ? 答 :清 盘器 就 是 清理 算珠 使 之全 部 离梁 靠 框 的机
3 、 珠 心算 教 育 教学 的最 终 目标 是 开发 儿 童智 力潜
1 、 请说 出北 周 数学 家甄 鸾在 《 数 术 记遗 》 著 作 中对
“ 珠算” 的注 释 。
4 、 我 国传 统 的 上二 下 五珠 算 盘 , 不 仅满 足 十进 制 ,
同时 也满 足十 六进 制 。 ( )
目 算知识问答Z H U S u A N Z H I S H I W E N D A
A、 周 年
C、 周 岁
B、 抓 周
D、 抓福
9 、 1 9 2 1 年 在河 北 省考 古 出 土 的 “ 巨鹿 算珠 ” , 是
我 国宋 代 的 月, 中国珠 算协 会 成立 大会 在 (

什么是珠算珠算定义是什么

什么是珠算珠算定义是什么

什么是珠算珠算定义是什么一、定义: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

二、珠算的起源与发展: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每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

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颗﹐每珠当一。

可见当时“珠算”与现今通行的珠算有所不同。

玉如意算盘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赵太承家"药店柜台上放者一把算盘,明朝时逐步传入日本,朝鲜,泰国等地.元代刘因(1248~1293)《静修先生文集》中有题为《算盘》的五言绝句。

元代画家王振鹏《乾坤一担图》(1310)中有一算盘图。

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1366)卷二十九“井珠”条中有“算盘珠”比喻。

元曲中也提到“算盘”﹐由这些实例﹐可知宋代已应用珠算。

明代商业经济繁荣﹐在商业发展需要条件下﹐珠算术普遍得到推广﹐逐渐取代了筹算。

现存最早载有算盘图的书是明洪武四年(1371)新刻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

现存最早的珠算书是闽建(福建建瓯县)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1573)。

流行最广﹐在历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书则是明程大位编的《直指算法统宗》。

目前,国务院已将“算盘”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三、珠算中的一些常见术语:空档:某一档的上、下都离梁的时候,叫做空档。

空档表示这一档没有记数,或者表示0。

空盘:算盘的各档都是空档是,表示全盘没有记数,叫做空盘。

内珠:靠梁记数的算珠,叫做内珠。

外珠:离梁不记数的算珠,叫做外珠。

拨上:是指将下珠拨靠梁。

拨下:是指将上珠拨靠梁。

拨去:是指将上珠或下珠拨离梁。

本档:是指正要拨珠记数的这一档。

前档:是指本档的前一档,也叫左一档(位)。

后档:是指本档的后一档,也叫右一档(位)。

我国珠算的发展历程

我国珠算的发展历程

我国珠算的发展历程珠算作为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和技能,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它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财务、土地测量、天文、日历等领域。

珠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当时,人们用小木棍或竹签代表数字,通过移动它们来进行计算。

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发展出了利用木珠或石珠来计算的方法。

这些木珠或石珠被串在竹竿上,形成了早期的珠算工具。

到了公元2世纪左右,珠算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正式的技能。

汉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在他的著作《九章算术》中详细地介绍了珠算的使用方法和计算规则。

此后,珠算成为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算工具逐渐改进和完善。

唐朝时期,人们发明了算盘,这是一种用珠子和木框架构成的计算工具。

算盘中的珠子被分成两部分,用来代表整数和小数。

算盘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并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

到了宋朝,珠算开始在教育领域得到重视。

宋朝的数学家李冶在他的著作《珠算正宗》中,进一步推广了珠算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他认为珠算是一门有助于思维发展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在宋代的教育体系中得到广泛推崇。

从明清时期开始,珠算逐渐从宫廷学科发展为普及的计算工具。

人们开始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直到20世纪初,珠算仍然是中国人计算的主要工具。

然而,随着现代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珠算逐渐被取代。

尽管珠算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逐渐衰落,但它仍然被一些爱好者所保留和发扬。

珠算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普及。

同时,一些珠算比赛和培训机构也逐渐兴起,推动了珠算技能的传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早珠算书是唐代《谢察微算经》周全中 珠算重要史料《谢察微算经》的争论,首先表现为《谢察微算经》是哪代的书?《谢察微算经》到底是哪代的书?19301李俨《中国算学小史》唐代算学制度:“新唐书艺文志称:……谢察微算经三卷。

”唐代算学书志:“……见于新唐书有:谢察微算经三卷。

”19311李俨《珠算制度考》:“……其次则宋谢察微算经称:‘中:算盘之中,上:脊梁之上,又位之左,下:脊梁之下,又位之右,脊:盘中横梁隔木。

’后此程大位曾引入算法统宗卷一用字凡例内。

所谓脊梁惟算有之。

按谢察微算经:新唐书、宋史均作二卷,今已不全。

无从考订是否为宋人遗著。

说郛、唐宋丛书并作周髀算经,未审何故?”19341李俨《中国算学史》301隋唐算学:“载于新唐书艺文志有:……谢察微算经三卷。

”711珠算起源:“……休宁程大位新编直指算法统宗(1592)则评述算盘制度及其用法。

程大位于算法统宗卷一:‘用字凡例’内称‘中:算盘之中……’则出自谢察微算经。

此书新唐书、宋史著录作二卷,今已不全,无从考订是否为宋人作品,不足据为珠算起源之证。

”1961111111《天津日报》李宏金《珠算术及珠算盘的历史》:“珠算”名称则见于汉“徐岳数术记遗”,次见于“谢察微算经”。

19651许莼舫《中国算术故事》:“宋《谢察微算经》里有‘算盘之中……脊是算盘横梁隔木’的话。

”19781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数学》中说:“谢察微大概与沈括同时代。

”1980121《科普创作》殷长生《珠算的过去和未来》:“汉书《数术记遗》已有‘珠术’名称,宋朝谢察微《算经》也曾提到算盘。

”1980181121《财贸战线》安定《珠算小史》:“宋朝谢察微著的《算经》中也提到算盘的名称。

”198019151《连云港》珠算小史:“宋朝谢察微著《算经》也提到算盘的名称。

”19821朱永茂等《综合珠算》:“宋代《谢察微算经》提到过‘算盘’二字。

”19851《珠算史通迅・第二期》梅荣照《从中国数学史的角度谈谈珠算史的几个问题》:“《说郛》及《唐宋丛书》散录的《谢察微算经》提到:‘中:算盘之中……’《谢察微算经》为北宋时期的著作。

”19851第一版、19891第一次印刷詹树惠主编《财经珠算技术》珠算的起源和发展:“宋朝谢察微著《算经》也提到算盘。

”19871华印椿《中国珠算史稿》(四)“宋《古今图书集成・谢察微算经》中的‘用字例义’有如下记载;‘中,算盘之中。

……脊,盘中横梁隔木。

商总,合用商开之法于盘中’。

”19901余宁旺主编《中国珠算大全》谢察微算经:“宋代《古今图书集成・谢察微算经》中,在‘用字例义’有如下记载:‘中,算盘之中。

……商总,合用商开之法于盘中’。

”19901朱永茂总纂《珠算科技知识》:“谢察微《算经》中的记载,《新唐书・艺文志》有《谢察微算经》三卷。

《宋史・艺文志》亦有《谢察微算经》三卷,谢察微《发蒙算经》三卷。

《张邱建算经》内提到谢察微解‘百鸡术’细草,当是宋人所记。

《杨辉算法》中也加以引述,可见谢察微为宋人。

《谢察微算经》收入《古今图书集成》,可惜不是全部。

其‘用字例义’条,有下列各项:‘中:算盘之中……商总:合用商开之法于盘中。

’皆为算盘用语,足以证明宋代已有算盘。

”・8・《齐鲁珠坛》1998年第二期(总第82期) ●珠算史●19901刘明福《珠算史丛谈》:“欧阳修(1007—1072年)宋祁撰的《新唐书》载有《谢察微算经》之名,该书现存部分中的‘用字例义’条,记有‘中,算盘之中……商总,合用商开之法于盘中’。

这是对算盘结构的说明。

因此认定在欧阳修之前已有算盘。

”19901《中华珠算大辞典》谢察微算经:“宋代算书。

《新唐术(书)・艺文志》记有《谢察微算经》三卷,宋史亦有《谢察微算经》三卷。

此书已佚。

《古今图书集成》中有一些片断尚不知是否为原书内容。

”19911《黑龙江珠算》第一期,珠算科技知识辅导问答500题:“346《谢察微算经》是什么时代的书?答:是宋代的书。

”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时人对谢察微是什么时代人和《谢察微算经》是什么时代的书的看法。

追本朔源,说法不一,原因何在?深入钻研史料,《谢察微算经》有宋书、唐书两种矛盾的说法,原来各有所据!宋书说:源于120卷说郛(宛委山堂本)。

既是它摘要简化,又是首写宋书的。

清《古今图书集成》因之。

查说郛120卷本总目录:卷一百八:算经一卷(宋)谢察微撰。

卷第一百八分目录:周髀算经,赵蕤;算经(宋)谢察微撰。

卷第一百八正文:周髀算经,无文。

算经(一名周髀算经)一卷(宋)谢察微撰。

所摘内容:大数、小数,度、量、衡、亩,九章名义,用字例义。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说郛一百二十卷:“顺治丁亥陶氏刊本。

朱修伯曰。

浙东有两旧钞残本,尚是南村原本。

刊本不足凭,最多谬误。

又明人旧帕本,往往印刷此书数十种,即称某丛书,余尝见唐宋丛书即是也。

……”19821《中国丛书综录》编两种目录。

以时代为序:“宋,算经(一名周髀算经)一卷, (宋)谢察微撰,唐宋丛书,载籍,说郛(宛委山堂本)卷一百八。

”以丛书为序:“唐宋丛书(明)钟人杰(明)张遂辰辑明刊本,算经(一名周髀算经)一卷,(唐)谢察微撰。

”《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中陈梦雷等原辑,初名《古今图书汇编》康熙改为今名。

雍正初年蒋廷锡等奉命再编,雍正四年(1726年)完成。

其历象汇编,算法部汇考四:宋谢察微算经,所列内容与说郛120卷本卷一百八完全相同。

李俨先生《中国算学小史》、《中国算学史》所记谢察微算经都是三卷。

独《珠算制度考》有:“新唐书、宋史均作二卷,今已不全。

无从考订是否为宋人遗著。

说郛、唐宋丛书并作周髀算经,未审何故?”此说也引入《中国算学史》中,三卷,二卷并存,且不问唐而问宋,不合情理;而却为宋书说增加了气氛!唐书说,起自新唐书。

10601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五十八,志第四十九:“谢察微算经三卷。

”11611郑樵《通志》六十八卷,艺文六,算术天竺算法:“谢察微算经三卷,谢经算术三卷。

”此书为通史,纪传到隋,二十略至唐;清官修《续通志》艺文志,算书从算学九章和益古演段开始,确乎是与《通志》相衔接的。

13451脱脱等《宋史》艺文志:“谢察微算经三卷,谢察微发蒙算经三卷。

”说明元末当时谢察微算经尚有两部各三卷。

大约明陶庭辑说郛120卷本摘录以后,才沦为佚书。

以上可知,《新唐书》、《通志》列为唐书,说郛误唐为宋,唐宋丛书抄自说郛,而把宋纠正为唐。

《古今图书集成》转抄时未加纠正,才两说并存。

现在真象大白,《谢察微算经》是唐书,宋书说是错误的,应该加以纠正。

《谢察微算经》连带引出来的差错,也附带澄清一下:一,说郛120卷(宛委山堂本)是明刊书。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1979《辞源》、1979《辞海》都说它是清代顺治丁亥(1647)陶氏刊本。

这都错了。

・9・●珠算史● 《齐鲁珠坛》1998年第二期(总第82期)二,《古今图书集成》是清代所辑的书。

《中国珠算史稿》、《中国珠算大全》都说它是宋书,这也都错了。

三,宋刻张邱建算经“百鸡术”有:“自汉唐以来,虽甄鸾、李淳风注释,未见详辨。

今将算学教授并谢察微拟立术草创新添入。

”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时,将“并”字删掉,谢察微遂成为宋代的算学教授了。

按《新唐书》将《谢察微算经》列于江本、陈从运之前,则谢察微是唐中叶或其以前的人。

即使谢察微是唐末(907)人,也绝不可能于宋庆历四年(1044)以后去当算学教授的。

说谢察微是宋代的人无疑是错了的。

这些人为制造的差错,也要纠正一下。

《谢察微算经》是什么书?残卷所摘内容,小数、用字例义皆属初见。

小数:分十厘为分,厘十毫,毫十丝,丝十忽,忽十微,微十纤,纤十沙,沙十尘,尘埃渺。

用字例义:法样数也 实本数也 因法之单位者也 归入已之数也 加增添也 减除少也 乘法之多位者 归先归后除合名也 除减少也 积乘成之数也 乘法实合变数也 如九数用此下一位也 身本位也 则法也 左上边大位也 右下边小位也 纵直长地 横广阔也 广横广也 阔横广也 直长也 面方面也 高立起也 深陷下也 倍加上本数也 并二数相合也 截割断也 分拨开也 原初数也 差多少不同数也 通会同其数 变改换其数 约量变也 中算盘之中 进移上前一位 逢遇有数而言逢 上脊梁之上又位之左 下脊梁之下又位之右 挨随身变数也 退移下后一位 句阔也 股长也 弦句股斜去曰弦弧矢亦有弦也 斜两隅相去又不正也 隅曲角也 长直也 周外围也 较相减余也 廉方直也 方四面同数 径周中之弦 脊盘中横梁隔木 列位各置位次 折半减去一半 还原复旧数也 商除心与意商量而除之也 自乘法实数自乘 相乘长阔或银货等 再乘自乘之而又乘 偏乘先以一法偏乘诸数 商总合用商开之法于盘中 开方即自乘还原也 开立即自乘再乘之还原也 中实即商总也 并率如一二三四五并得十五数也 得令斤两贯个石等类也 得术乃法首位每下该得之名 互乘如四处数且上下斜角相乘 相较如二数以少减多余曰较 合得算数定夺 维乘四处顺倒相乘 若干一为数始十为数终未算难定 几何与若干同用字例义中有:中、上、下、脊等算盘结构的词汇,完全可以证实,珠算算盘已经由徐岳《数术记遗》的游珠算盘,跨进有梁穿档定珠算盘的新时代;游珠摆拆数码变为一数一拨之劳,速度大增,为新的珠算算法大发展创造了条件!《谢察微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珠算书。

《谢察微算经》残卷的历史意义。

《谢察微算经》作为最早的一部珠算书,而原书已佚,许多珠算、筹算间的历史纠葛,难于辨清。

幸而有这卷摘要的残卷,可以提供澄清的条件。

一,唐代珠算穿档定珠成为近代算盘。

考订珠算档确切时间的专家们,“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台湾王庭显《珠算学》语),困难时间已经过去,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

二,珠算法得到大发展。

词汇有:因、归、乘、除、归除、商除和得令、得术等等,这些商、归、定位词汇与穿档算盘同出,确证是珠算算法和定位问题,而与筹算毫无关系。

可是历史书上硬把它安排到筹算上,是完全错误的。

三,珠算开方始于唐代。

词汇有:隅、廉、开方、开立,说明珠算开方已经开始;说珠算开方明代始创,也完全错了!四,小数始于唐代。

残卷记载小数,以与大数相对,标志着分数之向十进位小数过渡,唐代已经完成。

伴随着《谢察微算经》、残卷成书真象逐步明朗,珠算、筹算间阴差阳错的纠葛,也会随之辨别清楚。

深愿珠算界同志们积极参与争鸣,早日完成辨真,还珠算、筹算历史以本来面目。

(作者:农业部退休干部)・01・《齐鲁珠坛》1998年第二期(总第82期) ●珠算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