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珠算教程:珠心算的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珠心算教程:1983年是“珠心算”有组织的兴起时期

珠心算教程:1983年是“珠心算”有组织的兴起时期

珠心算教程:1983年是“珠心算”有组织的兴起时期有组织的珠心算培训、教育从1983年为标志的兴起,至1990年已呈燎原之势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1983年是“珠心算”有组织的兴起时期吧。

贾迎芳、张淑萍等小选手是从1982年开始由山西省珠协组织,王令九(时任省队教练)指导进行珠心算练习的。

1983年10月在太原由中国珠算协会主办了“全国珠算比赛(太原)邀请赛”,比赛的自选项目有“加减听算”、“加减看算”,山西小选手贾迎芳、张淑萍使用的计算方法就是珠算式心算。

在发奖大会上,在全国26个省市的一千多位珠算选手、珠算观摩者面前进行了加减听算和加减看算的珠算式心算的表演。

我们认为,将1983年作为中国“珠心算”有组织的兴起的年代的标志为妥。

1984 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珠心算”的听算、看算,并将其融入电影《中国神童》中;1984年3月,全国珠算选手首届培训班在山西运城召开,王令九作了珠心算专题介绍;1984年,由山西省珠算协会和桂林市珠算协会合办了“全国珠算选手、教练学习班”,在此学习班上,山西王令九、湖北王士祯介绍了珠心算,贾迎芳还做了现场表演。

此时,珠算式心算已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1985年《中国神童》电影在香港公演,王令九教练和贾迎芳、张淑萍参加了首映式,并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亚洲电视台做了珠心算现场表演。

香港广播电台又广播了贾迎芳、张淑萍学习珠心算过程中的录音采访。

1984年至1988年,由中国珠算协会主办的各类全国珠算比赛中,很多选手也使用了珠心算方法对试题进行了计算。

例如:1985年10月在全国第二届珠算技术比赛中,吉林省珠算选手分别获乘、除、传票冠军,池明子心算成绩赶上国际水平。

1984年至1990年,全国近五万学生参加的全国珠算通信赛中,很多选手使用了珠心算方法进行参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珠算的起源和发展---朱永远

珠算的起源和发展---朱永远

珠算珠心算简史述略珠算的起源和发展2015年6月18日上午人类因文化而文明,文明因文化而传承。

中国珠算是中华文明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折射着中华文明民族之光,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脉。

它像一条穿越历史的长河,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

从古中国走来,向世界走去。

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通过,中国珠算跨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殿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介绍中国珠算:“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称珠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当之无愧!说中国珠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此言不虚!今天我们弘扬珠算,歌颂珠算,此举不凡!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纵目世界民族之林,有些国家的历史比我们长得多,如古埃及、古巴比伦,但是这些国家的古代文明都在历史长河里中断,没能延续下来。

只有中国文明是唯一一个从古到今,一直传承到现在没有中断的、独立的、强势的文明。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文明是这样的。

回首世界历史,岁月漫漫,多少个人类曾经的发明淘汰于历史尘湮。

仅就算盘来讲,曾经的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的“沙沟算盘”、罗马的青铜沟算盘、15世纪后西欧的线算盘、16世纪前后俄国的十珠算盘……都因相对落后而难以胜出“物竞天择”,相继被淘汰于历史长河而不复存在。

唯有中国珠算以其结构简单、功能神奇,以其独特的科学性、合理性,生机勃勃的生存、发展,历时近两千载盛而不衰。

感于此,不由击节而歌。

“看环球,多少文化,湮没尘蒙。

忆罗马帝国,横扫欧亚;两河文化,文字楔形……俱往矣,数精深博大,华夏文明。

研究和实践证明,珠算是“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那么,珠算是怎样从远古走来的呢?让我们拉近历史的长镜头,简要回溯中国珠算的历史:远古文明·珠算的源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从物象和数开始的。

刍议珠心算产生和发展年代的划分

刍议珠心算产生和发展年代的划分

《 国神童 》 中 电影 在香 港公 演 , 珠算 选 手贾 迎芳 、 张淑萍
在 香 港参 加 了《 国神 童 》 映 式 , 在香 港 无 线 电视 中 首 并 台、 亚洲 电视 台做 了珠 心算 现场 表演 。香港 广播 电台又
广播 了贾迎 芳 、 张淑萍 学 习珠 心算 过程 的录音采 访 。
珠算 与珠 心 算 2 1. 0 03
目 室查重呈 坚垒 垒
这就更 无损 这一 方法是 我 国创 造 的大局 了 。 二 、 9 3 1 月起是 “ 心算” 18 年 O 珠 的兴起 时期
算 ” 听算 、 的 看算 , 将其 融 入 《 国神 童》 并 中 中。 1 8 年 95
目 窒奎童呈 垒 垒 圣


中国是 “ 心算 ” 珠 的创 始 国
2 0 年2 0 7 月珠 算 史 专 家 李 培 业 写 的 《 国珠 算 简 中 史》 专著 , 了大 量史 实证 明 了“ 用 珠心 算 ” 最早 为 我 国发
算盘 是 中 国发 明创 造 的一 种计 算 工具 .这是 我 国
3 1 8 年 至 18 年 。由中 国珠算 协会 主 办 的各 类 . 94 98
全 国珠算 比赛 中 ,很 多选 手 也使 用 了珠心 算 方法 对试 题进 行 了计 算 。例 如 :9 5 1 月在 全 国第二 届珠算 技 18 年 O
术 比赛 中 , 吉林 省珠 算选 手 分别 获乘 、 、 票冠 军 , 除 传 池
2 18 年3 。 国珠 算选 手首 届 培训 班在 山西 运 . 94 月 全 城召 开 , 王令 九作 了珠 心算 专题 介 绍 ;9 4 7 , 1 8 年 月 由山 西省 珠算 协会 和桂 林市 珠 算协 会合 办 了 “ 国珠 算选 全 手 、 练学 习班 ” 在此 学 习 班 上 , 教 , 山西王 令 九 、 北 王 湖 士桢介 绍 了珠 心算 , 贾迎 芳还 做 了现 场表 演 。此 时 , 珠 算式 心算 已向全 国进 行 了推广 。

珠心算课件

珠心算课件
减法
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过程。在算盘上,减法 可以按照口诀进行操作。例如,8-3可以按照“八下三”的口 诀进行操作。
03
珠心算进阶知识
大数运算
总结词
掌握大数运算规则,理解大数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详细描述
珠心算中,大数的运算规则与小数的运算规则有所不同,需要特殊处理。掌握大数运算规则能够更好 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了解大数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珠心算的基本口诀
加法口诀
一上一,二上二,三上三,四上四,五上五,六上六,七上七,八上八,九上九 ,零补十。
减法口诀
一下一,二下二,三下三,四下四,五下五,六下六,七下七,八下八,九下九 ,零破十。
珠心算的基本算法
加法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过程。在算盘上,加法可以 按照口诀进行操作。例如,3+2可以按照“三上二”的口诀 进行操作。
鼓励孩子在规定时间 内完成练习,并自我 检查和订正。
练习内容可以包括基 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以及一些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听算 、心算、打打算盘等,帮助孩 子全面掌握珠心算技能。
多样化练习可以激发孩子的学 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
为孩子提供不同类型的题目, 如基础题、提高题和挑战题,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珠心算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珠心算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发展
珠心算在中国古代数学、商业等领域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传播到世 界各地。
珠心算的学习意义
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珠心算能够提高人们的计算 速度和准确性,对于商业、科学 等领域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
帮助。

珠算基础知识

珠算基础知识

•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 在元朝中叶,元代未年有一本书叫 《南村辍耕录》, 其中记载了江南的一条俗谚,说新来的奴仆像“擂 盘珠”,不拨自动;过了一段日子像“算盘珠”, 拨一拨动一动;到最后像“顶珠,拨它也拨不动了。 俗谚里都已经有了“算盘珠”的比喻,说明珠算盘 的运用在江南一带已有了一段时间和一定程度的普 及了。
• 图1.2
图1.3
图1.4
五、拨珠的方法
• 珠算是用手指进行拨珠运算的,手指拨珠的方法 就叫指法。一般情况下使用菱珠小算盘,用拇指、 食指拨珠,称“二指法”。
• (一)单指独拨 • 1.拇指 • 二指法:管下珠靠梁,有时管下珠离梁
• 2.食指 • 二指法:管下珠离梁,上珠靠梁和上珠离梁。
(二)两指联拨
二、珠算的发展
• 珠算被代代流传下来,不仅逾千年而不衰,而且得到了 长足的长展。珠算凭借其独有的多种功能所带来的无穷 魅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世人对它的珍爱和青睐。汤加 国国王亲自为学生上课,是世界上品位最高的珠算教师; 美国把珠算“新文化”引进;墨西哥不少高等学校设立 了珠算博士学位.
三、珠算的功能
• (1)同档法:用拇、食指,挑拨上下珠离梁。
一是同档上珠与全部下珠同时离梁。例:9–9、 8–8、7–7、6–6。
• 二是同档上珠与部分下珠离梁。例:8–7、9–7、 9–6、8–6、9–8、7–6。
• (2) 异档法:
• 一是左档全部下珠与右档上珠同时离梁。例: 45–45、35–35、25–25、15–15、89–35
三、操盘的姿势
• 打算盘时,身要正,腰要直,脚平稳,头稍 低,眼向下,要求视线落在算盘下边与练习 题交界处,运算时靠翻动眼皮看数拨珠,不 要摇头。打算盘时肘部摆动的幅度不要过大, 精力要高度集中。上身与桌沿的距离约 10cm。算盘的中央部分基本上要与身体中 心一致。

珠心算教程:珠心算教育的发展概况

珠心算教程:珠心算教育的发展概况

珠心算教程:珠心算教育的发展概况(一)大陆的珠心算教育大陆的珠心算教育,从发展上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以前是探索研究阶段;1985年到90年代初是部分省市积极实验,逐步推行阶段。

正是在这两个阶段,珠心算所显示的惊大效果带动了国内外,并为1992年以后有组织,有计划地逄勃发展吹向了进军号角,在发展的三个阶段,也先后出现了不少各有一定特点的算法、教材。

例如,1982年山西陈子镜的(珠脑结合速算)主要讲乘除算运用"本个加后进"的"一口清"加减单积仍用算盘)和山西小选手的双手拨珠与珠心算,1989年吉林刘善堂(珠脑速算六步教学法)1991年浙江王丞达(实用珠算式心算技术)黑龙江黄冠斌、宁秀荣(现化心算学),1995年河南李洁璜(珠象脑算学)等等,还有其它一些教材恕不一一列出。

刘善堂和王丞达不仅编了教材,而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广普及,训练选手。

中珠协曾作典型宣传、介绍。

从中出现了不少珠心算高手,带动海内外。

中国珠算协会于1992年组织刘善堂、王氶达两人合着的(珠脑速算教学与训练)电视教材(简称合着)发行面也较大。

以上教材都是将珠心算自成体系独立编写的。

1991年浙江陈高木编写了珠心算与数学教材同步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小学数学课本;1997年上海市珠算协会与上海市教育科研究院合作(主编宋振华),编写了把珠算作为计算符号,将珠算、珠心算溶合于数学的小学数学教材。

到目前为止,珠心算教材众多,但从对珠心算教学规律的理解上看。

大多是基本相通的。

刘善堂、王丞达的说法是:"珠算式脑算法就是依靠视觉、听觉、触觉或者依靠这些混合的直观象而完成的计。

就是不使用算盘,而用算盘在脑中的映象进行珠算式计算(脑中打算盘)的一种方法"一般须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一)实际拨珠训练(二)仿真拨珠训练;(三)脑中打算盘;。

鉴于他们的合着普及面较大,这种说法的影响也较大。

珠心算入门:什么是珠算?

珠心算入门:什么是珠算?

珠心算入门:什么是珠算?现在有很多小朋友都是用电脑,用计算器,都不会用算盘了,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是珠算吗?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下面就来仔细了解吧!一、定义: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

二、珠算的起源与发展: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每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

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颗﹐每珠当一。

可见当时“珠算”与现今通行的珠算有所不同。

玉如意算盘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赵太承家"药店柜台上放者一把算盘,明朝时逐步传入日本,朝鲜,泰国等地.元代刘因(1248~1293)《静修先生文集》中有题为《算盘》的五言绝句。

元代画家王振鹏《乾坤一担图》(1310)中有一算盘图。

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1366)卷二十九“井珠”条中有“算盘珠”比喻。

元曲中也提到“算盘”﹐由这些实例﹐可知宋代已应用珠算。

明代商业经济繁荣﹐在商业发展需要条件下﹐珠算术普遍得到推广﹐逐渐取代了筹算。

现存最早载有算盘图的书是明洪武四年(1371)新刻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

现存最早的珠算书是闽建(福建建瓯县)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1573)。

流行最广﹐在历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书则是明程大位编的《直指算法统宗》。

目前,国务院已将“算盘”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三、珠算中的一些常见术语:空档:某一档的上、下都离梁的时候,叫做空档。

空档表示这一档没有记数,或者表示0。

空盘:算盘的各档都是空档是,表示全盘没有记数,叫做空盘。

内珠:靠梁记数的算珠,叫做内珠。

外珠:离梁不记数的算珠,叫做外珠。

拨上:是指将下珠拨靠梁。

拨下:是指将上珠拨靠梁。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一、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由于筹算费时费力,计算速度慢,且占据 的场地较大,很难适应日趋复杂的计算,人们 不断改进计算方法,于是珠算产生了。珠算的 计算工具是算盘。起初的算盘是游珠算盘,即 算珠没有串档的算盘(见图2-2)。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图2-2 游珠算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宋朝时,出现了有梁串档的圆珠大算 盘。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游珠算盘逐渐 演变成为有梁串档的算盘,即串珠算盘。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二、珠算的功能
(一)计算功能 算盘方便用于加减的计算。在会计、统计
工作中,加减法计算占所有计算的80%以上, 使用算盘来计算加减,其速度和准确度是其他 计算工具所无法比拟的。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二、珠算的功能
(二)教育功能 算盘作为一种算具和教具,以珠计数,
珠动数出,且数的概念形象具体,因而它是 算术教学的理想工具,尤其适合用于对小学 生进行数的启蒙教育。
新编会计基本技能
一、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 的一种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 劳动生产实践中创造发明的一项古老的 科学技术,一直沿用至今,被誉为“中 国的第五大发明”,并被列入中国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2月4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将“中 国珠算”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新编会计基本技能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一、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珠算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123
4
5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社会为满
纵式
足当时农业、手工业、商业对计算的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算教程:珠心算的起源与发展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数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手指拨珠,进行运算的一门计算技术,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千百年来这一技术不断扩散,传播到世界各国,推进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珠算和算盘是由我国古代的”筹算”和”算筹”发展演变而来的。

算筹是小竹棍。

用算筹表示数和进行计算叫”筹算”。

从我国最早的天文学、数学着作《周髀算经》中可以知道”筹算”至少在春秋时代就有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我国考古学者已从秦汉古墓中发现了古代算筹。

据史书记载,南宋时代已有珠算歌诀出现,珠算自产生之日起发展到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由于珠算所具有优越的计算功能、教育功能和启智功能,即使社会已进入电子时代,计算工具中的传统算盘仍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发挥着重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珠算事业的发展。

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时说:”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

”1979年,薄一波同志为《珠算》杂志题词”算盘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作。

一千多年以来,在金融贸易和人民生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用算盘和用电子计算机并不矛盾。

现在还应充分发挥算盘的功能,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