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月牙人物形象浅析

合集下载

老舍《月牙儿》赏析

老舍《月牙儿》赏析

老舍《月牙儿》赏析老舍《月牙儿》赏析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中篇《月牙儿》,以高悬于空中的月牙儿为主旋律,通过主人公对它的不同感受,谱写了一曲天上人间哀怨的悲歌。

其情之感人,艺术技巧之精湛都令人叹为观止。

月牙儿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作家笔下它却成了主人公孤独寂寞时唯一而又不可缺少的伴侣,成了主人公向黑暗社会控诉的代言人。

总之,它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全文中月牙儿出现了达十几次之多,其中有三处是说没再看见月牙儿,而这又恰恰划清了主人公性格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

“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

小说中此时的主人公还只是个七岁的孩子,这时她感觉到那月牙儿是带着寒气的是因为饥寒和丧父的巨大不幸正降临到这个只知道冷、饿和没人理是悲惨的事的女孩子身上。

或许此时她还不懂得那装着爸爸的木匣被埋到城外的哪个地方是件多么值得悲哀的事,她只是因为冷、饿和没人理而感觉到那月牙儿是带着寒气的。

接下来作家又写了月牙儿的第二、三、四次出现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出现时带给小主人公的不同感受,进一步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和悲惨命运。

当“我”拿着妈仅剩得惟一不可当的东西——银簪,坐在那严严关闭着的大门前时,月牙儿在天空中歪歪着照着“我”的泪,当妈哼哧哼哧给人洗脏衣服时“我”更爱这个月牙儿,爱它给地上的那点小影子。

由上可见,此时的主人公还只是个孩子,她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孤独、寂寞、可怜和不幸,她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幸还没有任何准备和认识,每当她孤独寂寞时,她便去看月牙,因为只有它还能给她些许的安慰。

“我”再一次看见月牙儿是在“妈坐了一乘红轿”,“被抬到城外去”,一个陌生的男人扯着“我”走时,此时的月牙儿“象个要闭上的一道大眼缝”。

这时,妈为了不饿死“我”再嫁了,她不知等待她的会是什么,此时她的脑海里一片迷茫混沌,这个世界也是迷迷朦朦看不清楚的,这月牙儿的形象恰是“我”心灵的折射,至此作家已完成了对主人公童年形象的塑造。

关于老舍的《月牙儿》

关于老舍的《月牙儿》

关于老舍的《月牙儿》看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只因为篇幅短小还是名家之作,便随手拿来看看。

这一看,便是有了些许想法,也联想到中外很多同题材的小说。

《月牙儿》以回忆的手法写了暗娼韩月荣之所以为娼的原因。

幼时父亲过世,母亲为了生活成为暗娼,长大的她,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悟出一个道理来:体面和道德是有钱人说给别人听的,对穷人,填饱肚子才是最大的真理。

最终还是与母亲走了同一条路。

细细读来,内里满是辛酸和无奈,便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无情、黑暗与腐朽。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妓女这个行业是自古便存在了的,每个妓女都是被人们所不齿的,然而文学作品中亦是有许多与妓女有关的书籍作品。

《月牙儿》这样的人物形象在早期的作品中还是不少的。

在老舍先生的《月牙儿》之前,更早的,在中国,便有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警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

杜十娘也是青楼女子,但她却不像其他妓女般自行堕落,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在自己被负时刚烈悲愤“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表现杜十娘的性格的刚烈和坚毅。

小说塑造了一个光辉的青楼烈女的形象。

《卖油郎独占花魁》花魁虽在开始对他心有不悦,但在受尽欺辱后悔悟并嫁于卖油郎。

这两个作品虽然与《月牙儿》有着不同之处,但是所谈便是差不多的了。

鲁迅也写过以妓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他在散文诗《颓败线的颤动》中,塑造了一位在黑暗旧社会敢于反抗的妓女的感人形象,揭示出一个社会地位最卑贱低下的劳动妇女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位在现实生活中受屈辱、被遗弃、被蔑视的极不幸的妇人,在西方国家中,妓女更是许多作家都会涉及到的内容,虽说形式上可能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总体上的那种辛酸,人们对他们的不齿与蔑视都是不相上下的。

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便是一步非常出名的著作了。

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

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异常漂亮;她来巴黎谋生,不幸做了妓女。

老舍月牙人物形象浅析

老舍月牙人物形象浅析

内容摘要《月牙儿》取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最底层人民生活的境况,小说通过主人公母女两代被迫先后沦为暗娼的残酷经历,展现所有贫苦人民为并不能温饱的嚼谷而拼命地挣扎的故事。

可以说,这是老舍最具本色的作品。

它的根源深扎于黑暗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揭示了那无声吃人的黑暗社会。

同时也展开一幅变态社会下母女之间爱的消失、扭曲;对善良、美好的放弃;对自食其力生活的否定的心酸画卷。

黑暗沉没了月光———简析月牙儿的悲剧形象摘要:在老舍的作品中,像《月牙儿》这样的风格独特的作品是不大见的。

在这个短篇中描写了一个天真善良,具有上进心的姑娘。

一心想要通过自己劳动挣的饭吃,反被黑暗残酷的社会所逼迫。

最终沦落为暗娼的故事。

通过“我”的悲剧,否定整个旧社会,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制度。

是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对封建礼教中男尊女卑思想的彻底控诉。

关键词:老舍月牙儿悲剧人物形象一“我”的悲剧月牙儿性格形成,发展以及她悲剧的命运与她所处的时代,家庭环境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在月牙儿的悲剧塑造中老舍将一个积极进取,有上进心且天真单纯的,完美的,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一点点,慢慢的撕开。

展示了月牙儿的悲剧,不是其个人造就的,而是这个黑暗社会所造成的悲剧。

月牙儿为了改变现状,不断奋斗,最终被社会罪恶所吞没。

可见在黑暗的时代,个人的奋斗是扭转不了罪恶的,只能酿成罪恶的悲剧。

(一)残酷生活的逼迫:现实主义一般能“真诚的,深入的大胆的看取人生并写出他的血和肉来”【2】要求作家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塑造典型的形象,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月牙儿》中我自小死了父亲,寡母孤女难以度日,生活戚戚惨惨。

只好以当家什过活。

当我们“再也没有第二件东西了”时,我妈便替人洗衣洗牛皮样的袜子来挣钱糊口。

可如此辛苦劳作仍没法来维持我们俩的生活。

为了不能让我饿死,只好再次嫁人。

在新爸家“果然不再挨饿”,我还上了学。

老舍月牙人物形象浅析知识分享

老舍月牙人物形象浅析知识分享

老舍月牙人物形象浅析内容摘要《月牙儿》取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最底层人民生活的境况,小说通过主人公母女两代被迫先后沦为暗娼的残酷经历,展现所有贫苦人民为并不能温饱的嚼谷而拼命地挣扎的故事。

可以说,这是老舍最具本色的作品。

它的根源深扎于黑暗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揭示了那无声吃人的黑暗社会。

同时也展开一幅变态社会下母女之间爱的消失、扭曲;对善良、美好的放弃;对自食其力生活的否定的心酸画卷。

黑暗沉没了月光———简析月牙儿的悲剧形象摘要:在老舍的作品中,像《月牙儿》这样的风格独特的作品是不大见的。

在这个短篇中描写了一个天真善良,具有上进心的姑娘。

一心想要通过自己劳动挣的饭吃,反被黑暗残酷的社会所逼迫。

最终沦落为暗娼的故事。

通过“我”的悲剧,否定整个旧社会,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制度。

是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对封建礼教中男尊女卑思想的彻底控诉。

关键词:老舍月牙儿悲剧人物形象一“我”的悲剧月牙儿性格形成,发展以及她悲剧的命运与她所处的时代,家庭环境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在月牙儿的悲剧塑造中老舍将一个积极进取,有上进心且天真单纯的,完美的,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一点点,慢慢的撕开。

展示了月牙儿的悲剧,不是其个人造就的,而是这个黑暗社会所造成的悲剧。

月牙儿为了改变现状,不断奋斗,最终被社会罪恶所吞没。

可见在黑暗的时代,个人的奋斗是扭转不了罪恶的,只能酿成罪恶的悲剧。

(一)残酷生活的逼迫:现实主义一般能“真诚的,深入的大胆的看取人生并写出他的血和肉来”【2】要求作家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塑造典型的形象,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月牙儿》中我自小死了父亲,寡母孤女难以度日,生活戚戚惨惨。

只好以当家什过活。

当我们“再也没有第二件东西了”时,我妈便替人洗衣洗牛皮样的袜子来挣钱糊口。

可如此辛苦劳作仍没法来维持我们俩的生活。

为了不能让我饿死,只好再次嫁人。

在新爸家“果然不再挨饿”,我还上了学。

老舍《月牙儿》

老舍《月牙儿》

老舍《月牙儿》
《月牙儿》是老舍的小说,讲述了一个贫困的艺人月牙儿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经历。

月牙儿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个道士,母亲是个弱不禁风的女人,家里十分贫困。

父亲常年在外流浪,母亲患有重病,月牙儿只能自己挣钱养家糊口。

他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天分,十分喜欢扮演戏曲角色,经常在街头巷尾表演,为人们带来欢乐。

在表演中,月牙儿遇到了一个表演团体的领导王老五,成功地加入了团体并成为一名正式的艺人。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停止自己对艺术的追求。

他看到京剧有更高的境界,便毅然决定去学习京剧。

当他的同事都认为他的艺术境界已经很高时,月牙儿仍然努力地向更高处挑战。

他攒够钱去京剧学校学习,并在考试中获得了高分。

然而,好景不长,他的母亲去世了,这个打击让他失去了心里的支撑。

他不再关心艺术,只是混迹于酒肆,靠卖艺度日。

最后,他几乎成为流浪汉,生活的困境又一次将他摆回了原点。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自我的追求。

他回到戏曲表演中,开始重新挣钱,努力生存。

月牙儿的人生经历饱含着生命坚韧不拔的精神。

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和苦难,他也不会屈服,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力量和毅力去克服一切困难。

他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一句话:“世上原来有逆境,只有不逊服它的人才能夺取胜利。


通过月牙儿的人生经历,老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贫穷却精神坚韧的民间艺人的形象。

他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强。

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坚韧的生命可以抵挡一切艰难险阻,只要有一颗坚定的信念和对生命的执着,人们就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谈谈月牙中我和母亲的形象

谈谈月牙中我和母亲的形象

谈谈月牙中我和母亲的形象母亲形象从作家自身的生命悲感出发去想象卖淫女性的生存困境,作家对笔下人物必然是同情压倒审视。

《月牙儿》中的母亲由贫困而堕入风尘。

人物兼叙述者“我”对母亲的行为有许多议论、抒情。

这起了阐释母亲生活性质的作用。

如,“我”一方面觉得恨妈妈,另一方面又觉得“妈妈是可原谅的。

她得顾我们俩的嘴。

”又如,“我”想,“妈妈的心是狠的,可是钱更狠。

”“我”的这些心理活动,尽管也含着暗娼母亲给女儿带来羞辱的判断,但其价值取向最终仍是指向对母亲的谅解,指向对人生悲感的抒发。

抒发人生悲感,不仅没有回避反而恰恰是有赖于暗娼这一职业的道德困境而显得更为深切。

但是,文本对母亲形象的直接描绘,却并没有着意凸显母亲的暗娼身份。

直接描写母亲暗娼形象的只有“她还打扮着,还爱戴花;……她不落泪,反倒好笑;……好几次,我下学来,看她在门口立着”这些相当节制的句子。

暗娼的“戴花”、“笑”、“立”与平常妇女的戴花、笑、立有何不同,作者并不加任何贬义性的修饰语进行详细描述。

可以看出,隐含作者的用意是交代清楚人物母亲作暗娼这件事就够了,并不想对之进行惟妙惟肖的描摹、刻划。

作者着意要刻划的母亲形象是背“我”上坟、在月下洗臭袜子、在墙边拉风箱的沧桑形象。

妈妈整天地给人家洗衣裳。

……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哼哧哼哧地洗。

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搓搓背顶解痒痒了。

……她的手是洗粗了的。

她瘦,被臭袜子熏的常不吃饭。

顺着墙坐着妈妈,身儿一仰一弯地拉风箱呢。

……我看不清她的脸,只看到她的头发在额上披散着点。

“哼哧哼哧”、“一仰一弯”的细致描摹,再加上关于手、关于头发的细节描写,这个母亲是辛劳的母亲。

显然这个形象中凸现出的母亲特质,更接近中国文化传统中那任劳任怨、朴素坚韧的慈母原型,而淡化了这个母亲其实是无法承担洗臭袜子工作的有点娇弱、有点好逸恶劳的特质,也淡化了这个母亲为了给自己找归宿就扔下女儿不管的自顾自特质。

饶有兴味的是,作家老舍自己的母亲是一个在苦难中自强不息的女性。

老舍月牙儿读后感

老舍月牙儿读后感

老舍月牙儿读后感老舍的《月牙儿》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上海滩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子月牙在上海滩上的生活故事。

小说通过对月牙的塑造,揭示了当时上海社会的种种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普遍现象。

阅读完《月牙儿》后,我深受启发,感受颇深。

首先,月牙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子,出身贫寒,却有一颗善良的心。

她在上海滩上勤劳工作,为了生活奔波劳累。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

月牙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

其次,小说通过月牙的故事揭示了当时上海社会的一些问题。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滩上的种种社会现象,如妓女、赌徒、流氓等。

这些人物的形象,展现了当时上海社会的一些阴暗面,让人深感忧虑。

而月牙的坚强和善良,也让人看到了一丝希望,她的形象成为了小说中的一抹亮色。

另外,小说中的爱情线也让我深受触动。

月牙与小贝的爱情故事,虽然充满坎坷和曲折,但他们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爱情虽然并不完美,但却真挚而深刻。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宝贵,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阅读《月牙儿》,我不仅感受到了老舍的深厚功底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对当时上海社会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同时,月牙这个角色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老舍《月牙儿》“月牙儿”象征探讨

老舍《月牙儿》“月牙儿”象征探讨

老舍《月牙儿》“月牙儿”象征探讨概要:小说中提到“月牙儿”的“寒”“冷”“凉”等,是用以象征生活的苦难,而“月牙儿”的“光”则是象征着精神的希望。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寒”“冷”“凉”等象征意味主要集中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具体来说就是妈妈成为暗娼之前,而在小说后半部分“月牙儿”的象征意味让位于与“黑暗”对立的“光”,这说明了小说中“我”面临的矛盾焦点的转移——从面对生活的困境到直面自己内心的斗争。

月牙儿总是残损的形象象征着主人公命运的悲惨;月牙儿微弱的光象征着主人公反抗和挣扎的无力;月牙儿的孤单象征着主人公的可怜而又无助,月牙儿的周遭永是暗夜,时时会被黑暗吞没,象征着主人公处境的险恶”[2],有的认为:“月牙儿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作家老舍的笔下,它成为了主人公孤苦依、悲惨命运的象征——从来不曾完整过,一直是残缺的”[3]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研究认为“月牙儿”一方面象征着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和处境,另一方面象征着美、纯净、希望和反抗等。

下面笔者试从“月牙儿”的“寒”与“光”两方面作自己的思考,从而探究“月牙儿”的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一、寒气——生活的苦难笔者认为,小说中“月牙儿”的“寒气”象征着生活的苦难,与“热”相对。

下面,笔者将列举小说中一些对“寒”与“热”的相关描写,并进行分析。

1. 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

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第二章)。

——父亲去世,使“我”和妈妈第一次需要直面生活的苦难,因此,就是在父亲去世的这一天,我第一次注意到月牙儿,而且它是带着寒气的。

2. 什么都是凉的,只有这些栗子是热的;我舍不得吃,用它们热我的手(第三章)。

——这里用的形容词是“凉”,比“寒”的程度要轻一些。

生活虽然充满了困难,虽然如此地“凉”,仍旧有让人心安、足以抗衡困难的东西存在,一如“热”的栗子。

哪怕“凉”是主流,而这“热”只是暂时性的,但至少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短暂地从生活的苦难中超脱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月牙儿》取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最底层人民生活的境况,小说通过主人公母女两代被迫先后沦为暗娼的残酷经历,展现所有贫苦人民为并不能温饱的嚼谷而拼命地挣扎的故事。

可以说,这是老舍最具本色的作品。

它的根源深扎于黑暗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揭示了那无声吃人的黑暗社会。

同时也展开一幅变态社会下母女之间爱的消失、扭曲;对善良、美好的放弃;对自食其力生活的否定的心酸画卷。

黑暗沉没了月光———简析月牙儿的悲剧形象摘要:在老舍的作品中,像《月牙儿》这样的风格独特的作品是不大见的。

在这个短篇中描写了一个天真善良,具有上进心的姑娘。

一心想要通过自己劳动挣的饭吃,反被黑暗残酷的社会所逼迫。

最终沦落为暗娼的故事。

通过“我”的悲剧,否定整个旧社会,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制度。

是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对封建礼教中男尊女卑思想的彻底控诉。

关键词:老舍月牙儿悲剧人物形象一“我”的悲剧月牙儿性格形成,发展以及她悲剧的命运与她所处的时代,家庭环境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在月牙儿的悲剧塑造中老舍将一个积极进取,有上进心且天真单纯的,完美的,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一点点,慢慢的撕开。

展示了月牙儿的悲剧,不是其个人造就的,而是这个黑暗社会所造成的悲剧。

月牙儿为了改变现状,不断奋斗,最终被社会罪恶所吞没。

可见在黑暗的时代,个人的奋斗是扭转不了罪恶的,只能酿成罪恶的悲剧。

(一)残酷生活的逼迫:现实主义一般能“真诚的,深入的大胆的看取人生并写出他的血和肉来”【2】要求作家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塑造典型的形象,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月牙儿》中我自小死了父亲,寡母孤女难以度日,生活戚戚惨惨。

只好以当家什过活。

当我们“再也没有第二件东西了”时,我妈便替人洗衣洗牛皮样的袜子来挣钱糊口。

可如此辛苦劳作仍没法来维持我们俩的生活。

为了不能让我饿死,只好再次嫁人。

在新爸家“果然不再挨饿”,我还上了学。

但是好景不长。

新爸又离家不归了。

我们娘俩又失去了依靠。

我妈妈为生活所迫,便只好去做暗娼。

我不想和妈妈一样,便和她分开了。

我得到一份抄写的工作,可仅供一人糊口而已。

后来校长更换了,我依旧没了工作。

我出去找工作却换来了一身的尘土和自己的眼泪。

我怀着希望到饭店应招,被老板相中。

做了女招侍。

因不愿卖笑,再次失业。

我找不到工作,流浪街头了。

但是我饿,于是我也步妈妈后尘做了暗娼。

如果说,最初她的努力和挣扎表现了她对现实曾有过希望和幻想的话,那么,当她经受了现实生活对她一次又一次无情的打击之后,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世界虽然很大,但于她却无立足之地。

在她所生活的地狱般的世界中“肚子饿是最大的理由”。

“是的,我开始卖了,把我的所有东西都卖了,买了一身行头,我的确不难看,我上市了”就这样,我为了生活,在这个病态的社会中毁灭了自己。

在金钱交易成为普遍通行原则的社会中,一切都可以作为商品买卖。

卖淫现象就是这种肮脏无情的交易的直接和必然的结果。

虽然我会洗、会做、会烹调,还会编织,抄写等,但这个社会没有工作给妇女做。

它使我们看到,在旧的社会制度下,金钱作为社会的主宰,怎样灭绝人性,毁灭人一切有价值的,美好的东西,怎样把善良的生路堵死,把他们赶向死地【3】。

为了挣饭吃,女人的承认自己是女人。

“我妈找到我时我已是暗娼了”。

她养我时,她做暗娼,现在轮到我了。

女人的职业是世袭的,是专门的。

可是我想做暗娼而不得。

我因为是个没有纳捐的不道德的暗娼而被政府巡警抓了。

终因不愿被感化而蹲了狱。

但我乐意待在狱中,它比社会这座大监狱好,因为这个黑暗的社会是女人的监狱,是女人走向死亡的坟墓。

(二)男权制度的蔑视和耍弄: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男权社会,妇女的地位卑微,思想行为都受到极大压抑,被封建所束缚。

女子不如男的思想及其根深蒂固。

妇女只要进入男人的社会,必将成为其附庸,难逃被侮辱与损害的厄运。

《月牙儿》中我的的父亲的死亡,也就意味着我们母女失去了成为男权社会附庸的依靠。

只能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

我们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来源。

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挣得饭吃。

我妈妈辛苦的工作,但生活还是难以维持。

无奈之余,只好走上了暗娼的路子。

色衰之后,就伺候馒头铺老板一人,又被甩了,“没留给她一个钱”。

我小学毕业后,不愿让妈妈那样养活我,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但是在这个男权的社会中,没有什么职业给女性做。

我这才懂得妈妈的无奈了。

在金钱万能的社会,钱“是看的见的神”,可以把一切人的特性和自然地特性变成他们的反面,把事物加以普遍的混淆和颠倒【4】我也看出在这种制度下“妇女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妈妈所走的路”。

我会洗、会做、会烹调编织抄写,这一却都是被这个男权社会所蔑视的。

既然蔑视那也就罢了,但是他们还要来耍弄你。

当我无助的时候,被一个表面温厚的男人甜言蜜语利用我的无知和无助带到梦里。

醒来后感觉是“我得到的是俩顿饭,几件衣服”。

我不想再这样挣饭吃,要实在的挣。

好不容易又觅得一份女招侍的活。

可实在这个制度下,妇女的命运不在自己手里。

我要想长久的挣饭吃,我就得向男人们卖笑,忍受客人的无理要求。

我为了逃出这个枷锁,“我不干了,那了一块另五分钱,我回家了”我找不到事做。

我也明白了这个制度下的男女关系。

只要你把自己卖给男人,你便会暂时有吃有穿。

如果你挣不上饭吃,“女人就得承认自己是女人。

”我开始卖了。

我想要勾引文明人玩玩,但是男人不像我想的那么容易。

他们不会上当,见面就想得到便宜。

你要是没有相当的好处贡献给他们,你会一无所获。

“要买,得痛痛快快地。

”我真正的卖了,以为可以顺利地长久地挣了,可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

我没纳捐因而是不道德的,我被抓了。

暗娼和妓女本来都是靠出卖肉体吃饭的。

妓女因向政府纳捐是合法的,暗娼只能被投进感化院接受文明人的感化,或者走向死亡的监狱。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在她所处的社会中,一方面是血淋淋的金钱关系,另一方面却是极端虚伪的假道学;一方面把压迫者变成任人宰割的奴隶,另一方面却又把种种罪名加在被迫者头上;一方面制造着普遍的,公开的卖淫,另一方面却又抬出“整饬风化”的招牌。

统治阶级堂而皇之地设立所谓的“感化院”和鼓吹的“道德感化”只不过是其假道学的一块遮羞布【5】。

它丝毫不会改变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

所以我挣扎着,但我无法逃脱被社会蹂躏的悲苦命运,我还想跳出这个男权的藩篱。

但是整个的社会制度将这个世界的权力给了男人,我还是不得不成为男人的践踏的商品。

我只是一张带腿儿的有价证券【6】。

不得不接受男人的零星施舍以维持生存。

我不甘沉沦,却又不得不沦落。

这便是我的悲剧。

二“我”的形象分析(一)天真单纯且自尊的小姑娘:《月牙儿》中的我是一个天真单纯的小姑娘。

我爸爸死时,我没有悲伤,也没有痛哭。

还怪大人们不理我。

天真的我不知道没了爸对我们将意味着什么。

“更觉得自己的悲伤。

”当妈很的哭,大家很忙,嚷嚷声很高时,我却认为“也似乎不值得嚷。

”不知世事艰难,真小孩的天真。

如果说这是我小,那也罢了。

但我并没有在认清这个后而改变。

当我妈妈做了暗娼之后,我不明白,她为何不落泪,反而好笑。

可见我的单纯。

我不但没想过妈笑的后面的辛酸。

还我开始疑心她,并开始省钱。

一旦她叫我做那样的事时,我就可以逃跑。

最终我离开了她。

满以为会凭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可处处碰壁。

想找份工作,才发现没有工作给妇女;想玩浪漫,才知道男人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

甚至当我被骗失身后,小瓷人找上我时,我不但没闹,反而瞧瞧搬走了。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不明白世事,头脑过于简单。

导致这样的性格还有我的自尊。

当我被同学耻笑。

我认为因为她的职业让我丢脸,让我抬不起头来。

我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后,我就开始恨我的妈妈。

当我得知在饭馆做女招待也得卖笑,也得应答客人的无理要求是,我因自尊心被伤害,我生气辞职不干了。

我想踏出这个险恶的社会漩涡,但是因我天真单纯,自尊自强,得到的只能是各种碰壁和屈辱。

可见女性的生存只是吃饭前提下的交易买卖,而爱情,浪漫,尊严只是本能的伪美的代名词,女性的自我实现及价值意义也就是通过性别特征换取生存权利。

这不仅反映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况,也揭露了女性解放的艰难,不难体会“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意识,实现男女平等与妇女解放那么困难,比在法律上制度上社会保障上解放妇女问题困难的多”【7】。

即使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和自主意识的新女性,在于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道德发生冲突时,在捍卫自己的权力上仍旧是微弱的,无能的。

她们没有自由,不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二)善良仁慈,追求个性的新女性形象:月牙中的我像中国广大的妇女一样是善良的。

当我失去父亲后,我便开始帮助母亲。

我可怜她,知道她喜欢花,就有机会折一俩朵给她戴。

虽然她做了暗娼,使我抬不起头来,但我爱妈妈,因为她得顾我们俩的嘴。

在我被校长的侄儿骗以后,我遇到小瓷人———他的妻子,我可怜她,便答应离开了那个骗自己的男人。

我心怀仁慈,我可怜别人,可谁来可怜我。

我只能依靠我自己了。

我不想在这个黑暗社会中变成像我母亲那样的人,也不想像女一号那样挣饭吃,更不想变成像小瓷人那样没有自由的人。

我是有自己的追求的,我想像男人那样凭借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想脱离男权的藩篱,想摆脱成为男人附庸的现状。

我追求自由的生活,我想自食其力,清清白白的活着,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站起来和这个黑暗罪恶的社会斗争。

但还是被弥漫于整个社会的陈旧习俗和传统观念所织构的天罗地网紧紧包围。

这张网虽然经冲击,但是市民意识中仍旧根深蒂固。

“所有的好名目都是空的”【8】。

(三)有上进心却堕落的女性形象月牙儿中的我是一个具有上进心的女性。

我没有像当时其他的女性那样想一辈子依附于男性。

我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而不是靠男人的施舍。

虽然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妇女无法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家糊口的。

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

我四处找工作做,因为我会做许多的活。

我会洗、会做、会烹调,还会编织,抄写等,但是整个社会制度却不承认你的能力。

我四处奔走,却处处碰壁。

我没办法了,只好做了暗娼,我堕落了,我开始卖了。

我也看清楚了这个社会,并认识了“钱”和“人”的关系。

在宰割罪恶的社会中,钱比人更厉害。

“人若是兽,钱便是兽的胆子。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凡是我作为人所不能做到的,即我的一切个人的本质力量所不能保障的,我凭借金钱都能做到。

所以,金钱把这些本质力量中的每一种力量都变成不是他本来的面目,即变成它的对立面【9】”我本来是一个満怀希望的女孩,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生存,但是当我的这个愿望被一点点的湮没时,我就慢慢的失去了自我。

在旧社会黑暗的压力下,我承受着肉体和心灵的双重重压。

在旧社会人与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下,金钱所具那种“颠倒黑白的力量”以及“人在金钱统治下逐渐的异化”【10】。

最终我被这个畸形的社会所扭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