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法(地下水可开采量)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分级、评价

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分级、评价

孔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和 实验室测试等资料,计算水文地 质参数。选择均衡法、解析法、 数值法等一种及以上适当的方法, 结合开采方案,对水源地的允许 开采量及尚难利用的资源量进行 初步的计算。对泉源水源地,则 应根据它的补给、径流、排泄条 件,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找出 降水量与泉水流量之间的关系, 初步确定泉水的允许开采量或尚 难利用的资源量。在水文地质条 件复杂或是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 开采量的情况下,考虑了补给资 源、储存资源和允许误差问题, 根据群井或单井抽水试验出水量 与降深关系曲线适当外推的出水
4.6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前课回顾
上次课我们讲述了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确定方法中的水均衡法,要 求大家重点掌握如何用水均衡法确定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
课程引入
在学习了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的相关知识后,本次课我们继续 学习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和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
下面开始讲述:
三、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与分级
(二)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
为根据不同目的和具体水文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计算评价方法,以得到不同精 度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便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有必要对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 分级。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相当于固体矿产的资源/储量,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统一审 批。
1.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方案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了《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并于1994年由国家技术 监督局颁布为国家标准(GB 15218-1994)。在该标准中,根据勘查研究程度的不同, 将地下水能利用资源即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划分为5级,分别用大写的英文“A、B、 C、D、E”5个字符代表;尚难利用的资源可分为3级,分别用英文字符“Cd、Dd、Ed” 代表。地下水资源分分级

地下水数值模型设计步骤及对资料的要求

地下水数值模型设计步骤及对资料的要求
一、数值模型研究一般步骤(续)
建立数值模型
网格剖分:根据确定的数值方法和软件,对研究区进行剖分。 对于平面二维流问题,一般将研究区剖分成矩形或三角形网格; 对于剖面二维流问题,一般也是将剖面区域剖分成矩形或三角形; 对于三维流问题,一般先在垂向上分成若干层,而在每层剖分成矩 形或三角形。
边界条件: 初始条件: 含水层参数:渗透系数、储水系数、给水度、孔隙度 源汇项:降雨入渗、河流补给、蒸发排泄、地表水体、沟渠渗漏、
上述数学模型是一个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通常只能用数值方法 求解,常用的数值方法有: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
目前有一些软件可以直接用于求解地下水流动问题,如果不是自 己编写程序,可以选择合适的软件,建立数值模型。
如果用软件,则需对软件功能作简要介绍,论述软件的适用性。
3
第七章 数值模型一般步骤及对 勘查资料的要求
模型设计者应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经验的水文地质工作者担 任。设计者应精细地分析有关资料, 以获得较符合实际条件的分区 图。
18
三、数值模型设计中一些特殊问题
(一)抽水试验设计 (二)抽水试验数值模拟设计 (一)含水层剖分注意事项
(一)抽水试验设计
19
三、数值模型设计中一些特殊问题
(一)含水层剖分注意事项
12
二、数值模型设计及对资料和水文地质勘探的要求
(四)边界条件的确定
边界条件是与计算区的范围同时确定的
考虑计算区的范围时, 必须同时确定边界条件的性质; 反之, 边界的位置一旦确定, 计算区的范围自然也就确定下来了。
合水层的边界分为自然边界与人为边界两类
当研究的合水层系统(包括弱透水的含水层)与非含水层相接触时,其界 面(线)称为自然边界;

对地下水超采的评判方法

对地下水超采的评判方法

浅析对地下水超采的评判方法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对地下水开采利用的增加是必然的,而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必然会导致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特别是新疆天山南麓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下水的补给较少,且相当一部分还要消耗于非耕地的蒸发,维持天然植被的存活。

在缺乏排水的条件下农业灌溉区内部长期使用含盐的地下水进行灌溉,使地下水矿化度进一步增加,土壤盐渍化加剧,灌溉区边缘天然植被退化,引发沙丘向灌溉区推进。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保护生态环境。

由于一些农业灌溉区对地下水的可采资源量估计过高,目前地下水超采仍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中图分类号:p641那么如何较为全面、科学的对一个地区或流域的地下水是否超采进行判定,本文试图通过几种不同方法做一个浅析,以不同角度解释地下水超采的现状。

一、根据流域或地区地下水水位动态资料判断地下水是否超采和地下水的超采量在年内和一定的时期内,地下水位由于气象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的波动,属于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时段末期地下水的埋深超过了时段初期的平均埋深,这就表明地下水发生超采。

时段初期和时段末期地下水储存量的差值即是地下水的超采量。

在有长期的地区或灌溉区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的条件下,利用地下水位的变化资料判别地下水是否超采是最确切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这种方法既适用于流域和地区,也可用于灌溉区。

二、利用地下水可采量和地下水的开采系数判别地下水超采1地下水可采量地下水可采量是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资源量)中通过水井开采可以利用的那部分水量,习惯上常将地下水补给量乘以开采系数求得地下水可采量。

湿润地区或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灌溉区地下水的补给一方面来自降雨入渗,另一方面来自地表水的转化(河道、水库、湖泊和渠道的渗漏,以及田间灌溉水的渗漏转化为地下水),因此,地下水的可采系数可以达到较高的数值(有时可达0.7~0.9)。

数值法计算地下水资源量

数值法计算地下水资源量

21 0 0年第 9 期 个 水文 地质 参数 分 区 (0 。 3 )
表 1 模型研 究区初始 水文地质参数赋值表
西 部探 矿 工程
11 7
高度集 成 化 的 VI UAI S MOD I F OW 三维 水 量 模 拟 软 件包 在模 型运 行前 需 进行模 型 运行参 数 的预 置 , 在 模 型 调整 过程 中也可 及时 进行 改变 , 次模 型计算 的预 本 置量 见表 2 。
摘 要: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扣经济的高速发展 , 对地下水需求也不断增加 , 库车火电厂预计需水量 达 9 0 0 m。a 9 X1 4 / 。在 查 明库 车 河流域 北 洼地 水文 地质 条件 的基 础 上 , 布设 勘探 工作 量 , 算 研 究 区 计
域地 下 水补给 量及 允许 开采 量 , 究扩 大开采 量地 下水动 态 变化 预测 开采对 水环境 的影 响 。 研
* 收稿 日期 :0 91—7 2 0-11
剖分出 85 7 个网格 。在模型预报 时可能需要进行模型的网 橇 9密 , 日 届时程序会根据操作者的要求 自动进行。 22 2 参 数分 区 ..
根据单孔及多孔抽水试验 的计算参数值划分 了 1 0
第一作者简介 : 周蛰 (9 8)男 ( 16 一, 汉族) 江西南昌市人 , , 工程师, 现从事水工环地质技术工作 。
1 水 文地 质概念 模型
式 迭代法 。水 头矩 阵迭代 次数 为 5 ̄2 0 , 0 0 次 计算平 均
误 差为 0 0 m, 算输 出暂 时确定按 1 个 步长 进行 。 .1 计 O 2 2 模 型 的离散化 处理 .
2 21 单 元剖 分处理 ..
由 于只有—个计算层, 所以含水层立体剖分实际 E 在这 里是—个平面的剖分。单元剖分采用矩形规则 单元中心系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

来自相邻含水层越流的补给增量:由于开采含水层的水位降低,与相 邻含水层的水位差增大,可使越流量增加,或使相邻含水层原来从开 采含水层获得越流补给,变为补给开采层。
来自相邻地段含水层的增加的侧向流入补给量:由于降落漏斗的扩展, 可夺取属于另一均衡地段(或含水系统)地下水的侧向流入补给量。 或某些侧向排泄量因漏斗水位降低,而转为补给增量。
14.08.2021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开采储量(专水,允许开采量):是指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 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采期内不至发生水量减少、水质 恶化等不良后果。
该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下水量在天然状态下的客观规律, 对我国当时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它存在一些需要 改进的缺点。
14.08.2021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许多学者考虑到地下水量的特殊性,认为不宜用“储量”这个术语来 描述地下水量,应改用“地下水资源”。 有人将地下水资源分为天然 资源和开采资源两大类,有人将其分为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和开采资 源三大类,等等。
另一些人认为,“资源”的含意应包括量和质两方面,单纯指水量时 用资源来描述不合适,不如直接用地下水的各种量来表达。
14.08.2021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2)承压含水层除了容积储存量外,还有弹性储存量,可按下式计算:
次);
式中:Wμ––––承压水的弹性储存量(m3); μ*––––贮水(或释水)系数(弹性给水度)(无因
F––––承压含水层的面积(m2); h––––承压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m)。
目前,我国较多的人主张将地下水资源量分为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 开采量(或可开采量)三类,既不用储量也不用资源,直接叫作地下 水的各种量。

09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3

09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3

第九章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问题。

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方法,也称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补给量。

局域地下水‎资源评价还‎与开采的经‎济技术条件‎及开采方案‎有关。

有时为了确‎定含水层系‎统的调节能‎力,还需计算储‎存量。

目前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有几十种,国内大部分‎学者尝试对‎众多计算方‎法进行分类‎,有些学者依‎据计算方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所需资料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如表‎9.1的分类,以供参考。

在实际工作‎中,可依据计算‎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已有资料的‎详细程度、计算结果的‎精度要求等‎,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计算,以相互验证‎及优选。

本章着重介‎绍几种主要‎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水量均衡法‎水量均衡法‎是全面研究‎计算区(均衡区)在一定时间‎段(均衡期)内地下水补‎给量、储存量和排‎泄量之间数‎量转化关系‎的方法。

通过均衡计‎算,得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水量均衡法‎是水量计算‎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该方法还常‎用于验证其‎他计算方法‎计算的准确‎性。

一、基本原理一个均衡区‎内的含水层‎系统,在任一时间‎段(△t)内的补给量‎与排泄量之‎差恒等于含‎水层系统中‎水体积的变‎化量,即承压水潜水排补*=∆∆⋅⋅±=-μμ,,S th F S Q Q (9.1)式中:Q 补——含水层系统‎获得的各种‎补给量之和‎(m 3/a或 m 3/d );Q 排——含水层系统‎通过各种途‎径的排泄量‎之和(m 3/a 或 m 3/d );μ,μ*——重力给水度‎和弹性释水‎系数;△h ——△t 时段内均‎衡区平均水‎位(头)变化值(m );F ——均衡区含水‎层的分布面‎积(m 2)。

由式(1.5)对允许开采‎量的分析可‎知,若要保持均‎衡区内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则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排补充Q Q Q ∆+∆=在实际工作‎中,应分析确定‎均衡区内的‎各个均衡项‎目,计算出均衡‎区内截取的‎各种排泄量‎和合理夺取‎的开采补给‎量,二者之和为‎该均衡区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联立方程编号
①和②
表(8-2)
③和④
③和⑤
④和⑤
Q补
2679
2813
2688
2659
μF
1042
473
611
763
数据证明,各时段的补给量比较稳定,但μF 值变化较大,这可能是富水性和漏斗展速不均的反映。
用水位恢复资料核对Q补时,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列入表 8-3 中
平均值 2710 723
6
表(8-3)
Q 抽=Q 补+μ Δs Δt
(8-5)
结果说明,抽水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二是含水层消耗的储存量。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包括在抽水量中的两部分水量设法分解
出来。以便用补给量评价开采量。
分解的方法,把抽水量相对稳定,动水位接近等幅下降的若干时段资料。如图
8-5
中的Δs1 Δt1~Q1轴, Δsa Δt a
设均衡区的总流带数为Nf,水头下降带数为Nd,Q侧为侧补量,h为均衡区的水头下降值,则有:
Q 侧=NfΔQ,或ΔQ= Q侧 Nf
H=NdΔh,或Δh= h Nd
把ΔQ 和Δh 代入①式,即得整个均衡区的侧补量计算式:
Q侧=T Nf h

Nd
根据均衡区不同时期的流网,按上式可求得对应的Q侧和h。如把二量点在对数坐标上,则有图 8-4(B)所示的直线。由直线求得:
收集多年的开采动态资料,以年水位变幅Δh(通常取水文年的起点或终点的水位差)为纵轴,以对应年的开采量为横轴,在直角坐标纸上做散点图。 如果历年的补给量基本稳定,则散点分布的趋势将接近直线。在直互上或其延长线上,取变幅Δh=0 的开采量,就是要求的允许开采量。
这种方法符合均衡开采的原理。在多年开采过程中,如果开采量≤补给量,则有正均衡Δh≥0;如果开采量>补给量,则有负均衡Δh<0。现取Δh =0 时的开采量=补给量,显然这是保持均衡开采条件下的最大开采量,故为允许开采量。

数值法模拟赵油坊水源地深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数值法模拟赵油坊水源地深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Num e i a i ul to o v l tn lo d wa e x o t to r m e rc l m a i n f re a ua i g a l we t re pl ia i n f o de p s a quie f ri Zha y uf n n o o a g
随着 人 口的增加 以及 工业 的发展 ,商丘 市 目前 水 厂能力 已难 于满足 城市 生产和 生活用 水需求 ,为 此 迫切需 要寻找 新 的 、合适 的水 源地 ,建立新 的水
5 . ~ 91 。0 0n
的大 小( 见表 1,换算 成单 井降深 1 出水量 ,可 ) 0i n
数 把 水源地 划分为 6个单 元 。选 用合理 的计 算模型 ,模拟 不 同开采条件 下地 下水 水位 下降情况 ,
确 定 以 2 0 40 0 / n i d的开 采方 案较 为合理 。
关 键 词 : 水文地质 参数 ; 允许 开 采量 ;深层 含 水层 ;赵油坊
中图分 类号 :P 4 . 6 1 8 文献标 识码 :A
LIGu — i g , im n
(. hn nvri esi csB On 0 0 3 C ia 2 T e o 1 G o gc le m H nnPo i— 1C i U i sy fG oc ne, e ig10 8 , hn ; . h . 1 e l i a , ea rv a e to e N o aT n
j mpv leae8 82 d . u au 7 .7 m /,68 r 5×1-,1 5×1。 d 34 rs et ey Bae ntoep a tr,h 04 . 5 0 m /, .4 m, ep ci l. sdo h s a me s te v r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2)系统性(或活动性及与周围环境的密切联系性):由于地下水 与周围环境(气候、水文条件及地质条件等)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大 都具有流动性或活动性,特别是与地表水联系得更加密切,常常可以 互相转化。这种联系反映在含水层的平面和剖面边界条件上,包括地 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液体矿产虽然也有流动性,但往往要在开采 时才表现出来。虽外部环境对其它矿产也有影响,但仅是在地质历史 时代中反映出来。考虑到地下水的流动性,可用地下水的流量表示地 下水的数量。 (3)调节性(或储存量的可变性):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始终处在不 断地补给和消耗的新旧交替过程中。当补给丰富、大于消耗时,含水 层就把多余的水蓄集起来,使地下水的储存量增加;当补给较少或暂 时停止时,又可用储存的地下水维持消耗,使储存量减少。储存量的 这种可变性,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开采过程中均起着调节 作用。这种性质是其它矿产资源所不具备的。有的含水盆地具有相当 大的调蓄能力。如山西娘子关泉域的调蓄能力有14×108m3。利用这 一性质,可以进行人工调蓄,增大开采量。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二、地下水资源量的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50一60年代,国内曾广泛采用H· A· 普洛特尼科夫的地下水储量分类 (四大储量)。他将地下水储量分为如下四类。 动储量:是指单位时间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 水的天然流量; 静储量:是指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 调节储量:是指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开采储量(专水,允许开采量):是指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
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采期内不至发生水量减少、水质 恶化等不良后果。
该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下水量在天然状态下的客观规律, 对我国当时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它存在一些需要 改进的缺点。
不能考虑永久储存量。如果动用了它,就会出现区域地下水位逐年持续下 降的趋势,导致地下水源枯竭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但是,如果永久储存量很大(如含水层厚度大、分布又广的大型贮水 构造),每年适当动用一部分永久储存量,使在100年或50年内总的水位 降不超过取水设备的最大允许降深也是可以的。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高 平原地下水源地,主要是消耗静储量来维持开采,据计算,可持续开采 40—50年。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查明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进 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量是处在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动平衡中,是 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特别是在大量开采地下水后,会
引起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的改变,给地下水量的准确计算带来不少困

简言之,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或可开采量)––––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 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m3/d或m3/a)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允许开采量与开采量是不同的概念。
开采量是指目前正在开采的水量或预计开采量,它只反映了取水工程 的产水能力。开采量不应大于允许开采量;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允许开采量的大小,是由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储存量的大小决定的;同 时,还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

为了说明这一关系,有必要分析开采量的组成。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在开采以前,由于天然的补给、排泄,形成了一个不稳定的天 然流场。
但只要停止开采,水位又可逐渐恢复原位,即地下水的储存量又得到了补充。 这就是地下水的可恢复性,是与一般矿产资源的重要区别。固体矿产,开一
点就少一点,没有恢复补偿性质,石油等液体矿产也是如此。地下水虽然可
以不断得到补给和更新,开采后可以补充恢复,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如果大量超采,也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消耗甚至枯竭。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有人将一定期限内的最小储存量称为永久储存量或静储量。它是在一定 周期内不变的储存量。最大与最小储存量之差称为暂时储存量,相当于调 节储量。在地下水径流微弱的地区,暂时储存量的数量可以很大,几乎接
近补给量,可以将它作为允许开采量。在一般情况下,计算允许开采量时
水的补给量,然后再计算扩大开采后可能增加的补给量。这后一种称为补
给增量(或称诱发补给量、激发补给量、开采袭夺量、开采补充量等)。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渗的补给增量:由于开采地下水形成降落漏斗,除漏斗疏 干体积增加部分降水渗入外,还使漏斗范围内原来不能接受降水渗入 补给的地区(例如沼泽、湿地等),腾出可以接受补给的储水空间, 因而增加了降水渗入补给量。此外,由于地下水分水岭向外扩展,增 加了降水渗入补给面积,使原来属于相邻均獾囟危或水文地质单元) 的一部分降水渗入补给量,变为本漏斗区的补给量。 来自地表水的补给增量:当取水工程靠近地表水时,由于开采地下水, 使水位下降漏斗扩展到地表水体,可使原来补给地下水的地表水补给 量增大,或使原来不补给地下水,甚至排泄地下水的地表水体变为补
量的计算见动态与均衡)。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2.储存量:
水文地质勘察
储存量––––是指储存在单元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m3)。
(1)潜水含水层的储存量,也称为容积储存量,可用下式计算:
W V
(V=F M)(M含水层厚度)
式中:W––––地下水的储存量(m3); μ––––含水层的给水度(小数或百分数);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许多学者考虑到地下水量的特殊性,认为不宜用“储量”这个术语来 描述地下水量,应改用“地下水资源”。 有人将地下水资源分为天然 资源和开采资源两大类,有人将其分为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和开采资 源三大类,等等。
另一些人认为,“资源”的含意应包括量和质两方面,单纯指水量时
来自各种人工增加的补给量:包括开采地下水后各种人工用水的回渗
量增加而多获得的补给量。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补给增量的大小,不仅与水源地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同时还与采水 构筑物的种类、结构和布局,即开采方案和开采强度有关。当自然条 件有利、开采方案合理、开采强度较大时,夺取的补给增量可以远远 超过天然补给量。 例如,在傍河地段取水,沿岸布井开采时,可获得大量地表水的入渗 补给增量,并远大于原来的天然补给量,成为可开采量的主要组成部 分。 但是,开采时的补给增量也不是无限制的。从上述补给增量的来源可 以看出,它无非是夺取了本计算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以外的水量。从整 个地下水资源的观点来看,邻区、邻层的地下水资源也要开发利用。 这里补给量增加了,那里就减少了。再从“三水”转化的总水资源的 观点考虑,如果河水已被规划开发利用,这里再加大开采强度,大量 夺取河水的补给增量,则会减少了地表水资源。因此,在计算补给增 量时,应全面考虑合理的袭夺,而不能盲目无限制地扩大补给增量。
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从各种途径进入该单元 含水层(带)的水量(m3/a )。补给来源有降水渗入、地表水渗入、地下
水侧向流入和垂向越流,以及各种人工补给。实际计算时,应按天然状态
和开采条件下两种情况进行。实际上。许多地区的地下水都已有不同程度 的开采,很少有保持天然状态的情况。因此,首先是计算现实状态下地下
给地下水。这就是开采时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增量。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来自相邻含水层越流的补给增量:由于开采含水层的水位降低,与相 邻含水层的水位差增大,可使越流量增加,或使相邻含水层原来从开 采含水层获得越流补给,变为补给开采层。 来自相邻地段含水层的增加的侧向流入补给量:由于降落漏斗的扩展, 可夺取属于另一均衡地段(或含水系统)地下水的侧向流入补给量。 或某些侧向排泄量因漏斗水位降低,而转为补给增量。
第十章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2 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法
3 地下水资源评价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它属于整个地 球水资源的一部分。 地下水的使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 它是否能成为有使用价值的资源,首先是由水质决定的。在水质符合利 用要求的前提下,看其可资利用的数量有多少。因此,地下水资源评价, 应同时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评价。地下水量的计算和评价比水质评价复杂 得多。一般所说的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都是在水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 着重对水量进行评价。因此,将地下水的各种量也多称为资源。前章已 经讲了水质评价。 本章则讨论水量的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
2014年8月21日3时57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3.允许开采量(或可开采量)
水文地质勘察

允许开采量(或可开采量)––––是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 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 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 境地质现象等前题下,单位时间内从该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开采 含水层中可以取得的水量。其常用的流量单位为m3/d或m3/a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