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数值法计算地下水资源量

21 0 0年第 9 期 个 水文 地质 参数 分 区 (0 。 3 )
表 1 模型研 究区初始 水文地质参数赋值表
西 部探 矿 工程
11 7
高度集 成 化 的 VI UAI S MOD I F OW 三维 水 量 模 拟 软 件包 在模 型运 行前 需 进行模 型 运行参 数 的预 置 , 在 模 型 调整 过程 中也可 及时 进行 改变 , 次模 型计算 的预 本 置量 见表 2 。
摘 要: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扣经济的高速发展 , 对地下水需求也不断增加 , 库车火电厂预计需水量 达 9 0 0 m。a 9 X1 4 / 。在 查 明库 车 河流域 北 洼地 水文 地质 条件 的基 础 上 , 布设 勘探 工作 量 , 算 研 究 区 计
域地 下 水补给 量及 允许 开采 量 , 究扩 大开采 量地 下水动 态 变化 预测 开采对 水环境 的影 响 。 研
* 收稿 日期 :0 91—7 2 0-11
剖分出 85 7 个网格 。在模型预报 时可能需要进行模型的网 橇 9密 , 日 届时程序会根据操作者的要求 自动进行。 22 2 参 数分 区 ..
根据单孔及多孔抽水试验 的计算参数值划分 了 1 0
第一作者简介 : 周蛰 (9 8)男 ( 16 一, 汉族) 江西南昌市人 , , 工程师, 现从事水工环地质技术工作 。
1 水 文地 质概念 模型
式 迭代法 。水 头矩 阵迭代 次数 为 5 ̄2 0 , 0 0 次 计算平 均
误 差为 0 0 m, 算输 出暂 时确定按 1 个 步长 进行 。 .1 计 O 2 2 模 型 的离散化 处理 .
2 21 单 元剖 分处理 ..
由 于只有—个计算层, 所以含水层立体剖分实际 E 在这 里是—个平面的剖分。单元剖分采用矩形规则 单元中心系
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第三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质特征;②初步掌握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其动态规 律;③有据有观测孔的抽水试验或枯水期的地下水 动态资料所确定的有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参数;④结 合开采方案初步计算允许开采量,提出合理的采用 值;⑤初步论证补给量,提出拟建水源地的可靠性 评价。(详查阶段) D级:①初步查明含水层(带)的空间分布及水文地 质特征;②初步圈定可能富水地段;③概略评价地 下水资源,估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普查阶段) E级:①据现有地下水资料,结合路线踏勘,概略了 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②推测圈定的可能富水地段 ;③粗略评价地下水资源,估算允许开采量。
第二章 地下水水量的计算
§3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 ②计算步骤 A.通过勘探试验或实验取得计算所需的各种参数, 如渗透系数K、含水层厚度M、导水系数T、重力给水 度μ和弹性给水度μ*、水头分布H等。 B.拟定开采方案,确定计算公式。 C.计算开采量,检查水位降深。 D.进行评价,当未考虑补给条件时,应计算地下水 的补给量,论证开采量的保证程度。 ③解析法的适用条件 适用于含水层均质和各向同性、边界条件较简单、 可概化为计算公式要求的模式。
第二章 地下水水量的计算
§1 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
(2)降水入渗补给量
降水入渗的补给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当采用降水入渗系数计算时 Q=F· X/365 α· 式中: Q--日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m3/d); F--降水入渗的面积(㎡); α--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 X--年降水量(m)。
第二章 地下水水量的计算
(2)地下水质量的分类标准
–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第四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1 概论
–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是适用于集中式 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业、农业用水 。 – Ⅳ类:以工业和农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用 水和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 –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用水目的选用。
关于原州区清水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价 区按基流/ 径 流 比值 计算 , 未控区按相邻 区( 地 形、 地貌、
水 文 和 气 象 条件 相 似 ) 基 流 模 数 类 比计 算 。
Q 耗 = a ・ Q 开 。式中 Q 一开采净消耗量( 万m 3 / a ) ; a 一 净消耗系
数; Q 一 地 下水 开采 量 ( 万m ) 。依 据 各 分 区 水 文 地质 特 ① 基流 量 :采用 1 9 5 6 ~ 2 0 0 0年 系列地 表径流 实测 资 征 , 在 地形 图上确 定 侧 向径 流 排泄 断面。 计 算参 数 选取 参 考 料, 进 行 选 用 站还 原 后 的 天然 径 流 的基 流 切 割 。 对 于 未控 彭堡水源地地质勘查报告》 和《 三里铺水源地勘探报告》 , 流域 的基流按相似 流域按 类比法计 算。②机井开采量 : 以 《 利用 达 西 公式 计 算地 下 水侧 向径流 排 泄 量。 沈 家河 以上 分 2 0 l 1 年水利普查 资料确 定。③ 未计入河 川基 流 的泉水利
地下水 资源量计算说 明: 在《 宁夏 水资源综合规划》 中 K 一 渗透系数( m / d ) : I 一 地 下 水水 力 坡度 : B 一 计 算 断面 宽 将 固原 清水 河 流 域 作 为 山丘 区 , 山丘 区 地 下水 资 源 以 山丘 度( m) ; M 一计 算断面含水层平均厚 度( m o ②河川基流量。
・
9 0・
价 值 工 程
关 于原州 区清水河流域地 下水资源量计算
A b o u t Gr o u n d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Ca l c u l a t i o n i n Y u a n z h o u Di s t r i c t Qi n g s h u i Ri v e r B a s i n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量

水量成为河道排泄量。其计算方法为河道渗漏补给量的反 运算。 (3)其他排泄量
侧向流出量 越流排泄量
人工开采净消耗量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三、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根据水均衡法原理,用地下水排泄量近似作为补给量。 – 山丘区地下水总排泄量,包括:
山丘区地下水的总排泄量
W g山
河川基流量
河川潜流量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 以补给量的地下水资源估算 •平原区补给量是指天然或人工开采条件下,由大气降水及 地表水体渗入、山前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等流入含水层的水 量。计算公式为:
W g平 =U p +U s +U 侧山 +U 越补
U s =U 河渗 +U 渠渗 +U 渠灌 +U 库渗 +U 人工
Rg山
U潜 U泉
山前侧向流出量 U侧山
未计入河川径流的山前泉水出露量
山间盆地潜水蒸发量
Eg山
浅层地下水开采的净消耗量 g山
W g山=Rg山+U潜 +U侧山+U 泉+ Eg山+g山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三、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河川基流量的计算
(1)河川基流量的概念
河川基流量(又称地下径流量)是指河川径流量中由地下水
• 计算各均衡区的平均基流模数,可用各区代表站基流模数按 代表面积加权平均求得。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三、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河川基流量的计算
(5)区域河川基流量的计算
等值线法
在水文地质条件下比较单一的区域,可以用等值线图法计算区 域河川基流量,其步骤如下: • 将各代表站的多年平均河川基流深点绘在地形图上各站流域面 积形心处 • 参照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图勾绘多年平均基流深等直线图; • 用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区域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
地下水资源的重复量计算(1986年)

地下水资源的重复量计算(1986年)地下水资源的重复量计算(11986年)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作用,往往会相互转化,特别是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问的转化更为频繁.根据资源量只计算一次的原则,把排泄和补给量项中,或山丘与平原区的水资源中的重复计算或重复利用的量项分别清楚是十分必要的.依照现行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和评价方法,重复计算是由于分区(分不同的计算区),分类(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及?[总(计算水资源总量)而引导出来的重要问题,如果单独计算某一计算区某个资源量而不汇总时,则没有重复计算量的问题,但无论评价什么资源,大都免不了要汇总,要汇总便应扣除重复计算量,否则就会夸大资源量.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可把重复计算量分为两类,一类是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重复计算量;另一类是地下水资源问的重复计算量.现在把这两类重复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述如下.一,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重复计算量地表水资源一般指天然地表水资源,它由河川径流和还原水量组成,为简便计算,这里仅以河川径流来代表地表水资源.同样地下水资源也应指地下水天然资源,这里所指的是"细则"规定的现状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河川径流与地下水资源问的重复计算量的概念和计算问题分述如次:1,山丘区的河川基流量,即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全部是河川径流的重复计算量. 设山丘区的河川径流为Rm,地下水资源为Gm,重复计算量为Drgm,则山丘区的水资源总量Wm为Wm=Rm+Gm—Drgm (1)式中:Gm由二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河川基流Q基,也是地下水资源的主要部分.如图中的BDACB所示.另一部分为山前侧向流出量Q删港,如地下水资源图中的ACBA所示.故山丘区地下水资源Gm为Gm=Q基+Q侧津 (2)地下水资源与河川径流间的重复计算量是Q基,即山丘区重复Drgm图中的阴影部分.所以山丘的水资源总量,是河川径流加上山前侧向流出量,即:W=R+(Q基+Q侧溶)一Q墓=R+Q侧港 (3)2,平原区的地表水体补给量,即平原地下水资源的一部分,既是平原区河川径流的重复计算量,又是山丘区地下水资源的重复计算量.先叙述平原地表水体补给量与平原区河川径流的重复问题.平原的地表水体补给,包括湖泊,水库,河道,渠系,田问灌溉和人工回灌补给量.这些地表水体一部分来自平原本身,另一部分来自上游山丘区,来自山丘区的水量放在后面叙述,这里先研究来自平原区本身的水量,设平原区的河川径流为R,地下水资源为G,重复计算量为Dgp,则平原区水的资源总量w为: WpRp+Gp—Drgp (4)79其中平原地F水资源G由三部分组成:第?部分为降雨人渗补给量Q讯降,如图平原区水资源中的BAEFB.第二部分为地表水补给量Q丧朴,即G图中的CAEDC第三部分为山前侧向流人量,即由山丘进人平原区的侧渗量Q删簿,即Gr图中的ABCA.因此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GP为GP=Q雨溶+Q表补+Q侧溶…………………………………………………………(5)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较少的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Q中有…部分要排人河道,成为平原区河川基流Q雨基,即成为平原河川径流的重复量,如Gr图中的AEFA,Q刚基与降雨人渗总量及潜水位与河水位的差等因素有关,且与地表水补给量的排泄和降雨人渗量的排泄难以分开,因此只能进行粗略的估算:Q雨基:Q雨灌望堕:01Q雨溶 (6)GP式中Q河排为平原河道的基流量,可用总补给量减去潜水蒸发量求得.01为平原区河川基流占占地下水资源的比例系数.(5)式中的Q丧补,其水源有二部分,~部分来自上游山丘区,叫做Q表补此部分在下面山丘区与平原区的重复计算中讨论.另一部分来自平原区的河川径流,它全部是河川径流的重复计算量,设这部分量为Q表补P.即Q表补m+Q丧补P=Q表补 (7)设平原区地表水体补给Q衷朴P占地表水体总补给量的Q丧补比例为02,即有Q表补P=02Q丧补 (8)Q表补=(1—02)Q表补 (9)式中02值可通过实地调查确定.所以,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与平原区的河川径流的重复量Drgp为:Drgp=Q雨基-I-Q表补P=01Q雨灌+02Q丧补 (10)即Drgp图中的阴影部分ADEFA.由此,平原区的水资源总量WP为:Wp=Rp+GP—Drgp=Rp-I-(Q雨溶+Q表补+Q1l9J灌)一(Qm草+Q表补P)=Rp+Q溶(1-01)+Q表补(1—02)+Q侧灌 (11)二,地下水资源本身问的重复计算量当估算地下水资源需要分区时,如按地貌分为山丘与平原区.或按行政区分为上计算区和下计算区等.现在就山丘区地下水资源和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问的重复计算量问题阐述如下:根据(2)和(5)式,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为(Q基+Q侧溶).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为(Q 雨溶+Q裹补+Q删溶).其中山丘区的侧渗(侧向流出)即为平原区的侧渗(侧向流人).所以Q 侧藩是完全重复的,只能算一次.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中的Q袅补,一部分来自平原区本身,(这在前面已叙述过了),一部分为自上游山丘区,来自山丘区的地表水体补给量占地表水体补给总量的比值为(1一o2),可根80据(8)式确定长江流域各平原的【J2采用值如下表:需要说明的是,柬自山丘地的地表水体补给量,一般情况下多为河川径流中的基流部分,但也可能包括部分地表水,应根据实际情况,只将其基流部分作为山丘区与平原区的重复计算量,在地下水资源总量中扣除.在地下水资源本身间还有一个重复利用而引起的重复计算问题,井灌回归量.根据资源量只计算一次的原则,应在评价分析时予以剔除,即由井灌回升的地下水位不计算补给量.如已经计算了,应在总补给量中减去,不作为以后运算的数据.三,地下水资源总量和重复总量计算1,地下水资源总量计算根据上述分析,地下水资源总量可由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的和扣除重复量求得:地区0.地区0._成都平原0南阳盆地0.3汉中平原0鄱阳湖平原0.4洞庭湖平原0.7太湖平原0.5江汉平原0.4中下游沿江平原0.5G=Gm+GI,-D呷g=(Q基+Q侧{I)+(Q侧{I+Q表补+Q雨謦)-[Q侧{I+Q表补(1-O2)】=Q基+Q蚋潞+Q雨謦+02Q表补 (12)式中G一地下水资源总量;G11_山丘区地下水资源;G——平原区地下资源;D呷g——山丘区与平原区的地下水量重复量.其他附号同前.(12)式如图中G的实线所包的面积.2,重复总量计算水资源总量计算时,需要首先了解重复总量,即了解山丘区和平原区与河川径流的重复计算总量为D,山丘区与河川径流的重复计算量为D,平原区与河川径流的重复计算量为Dr即,故有D=D喀m+DrgP=Q基+(0JQ雨基+02Q表补) (13)即图中D的阴影部分BDEFACB四水资源总量计算水资源总量应是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之和扣除重复总量求得,此处地表水资源以河川径流R1代替.设水资源总量w,即有:W=R+G—D=R+(Q基+Q侧渗+Q_雨渗+02Q表朴)一(Q丛+0iQ雨渗+02Q表补)=R+Q4海+(1.01)Q雨渗Itlttltllllt~ (14)从(14)式可知,流域的水资源总量是河川径流(R),山前侧向补给(Q侧潜)和消耗于潜水蒸发的降雨人渗补给量部分【(101)Q雨海】.换句话讲,水资源总量是河川径流加上平原区的不重复部分(如图中D的BCAFB)求得.五,成果的校核和合理性检查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山丘区,平原区间的重复计算量关系复杂,容易混淆,为了判定计算成果是否正确可以从另一种途径进行校核估算.例如平原的重复量,可用下列方法估算.当e+Q净<Qi~ga+Q侧涪时则Drgp=GP一£一Q开净…………………………………………………………(15)当£+Q开净>Q雨海+Q侧溶日寸贝0D窨p=GP—Q雨j鑫一Q侧涪式中:e——潜水蒸发量;Q开净——开采净消耗量.其它附号同上.由于流域水资源总量可以定义为当地降水形成的产水量,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故可有下列水平衡方程:W=R+£+UR (16)式中:uR——地下流出量,也叫地下潜流量.其它附号同上.(16)式中地下水流出量uR,对一个流域来说,它与jqJti~地柬l置蠢重lIRG.山Oetf矗i'{⑦ioRGD喜器山前侧向补给一样,数量不大,可以略去不计.则流域水资源总量仅是河川径流R与潜水蒸发e的和.这二个数据在水资源统计表中是现成的,可以很方便地用来核校前面计算的成果.【刊于《水资源研究》1986年5月(南方地下水专辑)】82。
水资源的计算

水资源的计算背景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在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压力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计算水资源的利用和供应情况,成为了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水资源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水资源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水资源量的测算、水资源需求的评估和供水量的确定。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具体计算方法。
1. 水资源量的测算- 地表水资源量的测算:地表水资源量的测算可通过水文观测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收集并分析流域内的水文资料,包括降水量、蒸发量等。
然后,借助地学信息系统和水文模型,对流域内的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和计算。
- 地下水资源量的测算:地下水资源量的测算可通过地下水位观测和水文地质勘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选择并布设地下水位观测点,收集地下水位资料。
然后,通过水文地质勘探,获取地下水的储量和水质信息。
2. 水资源需求的评估水资源需求的评估是指根据不同的用水目的和时期,对水资源需求量进行预测和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水量平衡法、用水弹性分析法等。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3. 供水量的确定供水量的确定是指根据以往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和供水设施的可行性,确定一个合理的供水量。
供水量的确定需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步骤下面介绍水资源计算的具体步骤,以供参考:1. 收集相关的水文和地质资料,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位等数据。
2. 建立水循环模型和水文地质模型,对水资源量进行测算。
3. 根据用水目的和时期,评估水资源需求量。
4. 结合过去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和供水设施情况,确定合理的供水量。
5. 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结论水资源的计算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步骤,我们可以科学地计算水资源的利用和供应情况,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作者:张晓红来源:《珠江水运》2016年第05期摘要: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是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一节的重要工作。
本文以河北某山丘区河流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资料,采用1956年至2010年的水文资料分析计算位于河口附近水源地的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关键词:地下水潜流量基流量达西公式开采量1.基本情况简介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是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地下取水水源论证一节的重要工作。
因水文地质条件和资料的丰富程度,以及对计算成果不同的精度要求,常用的方法有水均衡法、数值法、概率统计分析法等。
地下水的类型一般分为浅层孔隙水、深层孔隙承压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本文主要采用河北某山丘区河流的水文资料分析计算位于河口附近水源地的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2.理论与应用实例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①河谷两侧支沟的侧向径流补给;②河谷上游潜水径流补给;③河谷区域上降水入渗补给。
排泄项有:①河谷向下游的潜水径流;②向河道的径流排泄,补给河道地表水;③潜水蒸发;④人工开采排泄。
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在一定区段会产生变化,在开采量较大的地区,由地下水补给河道地表水,转变成河道地表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根据《水资源评价导则》(SL T238-1999),山丘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可只进行排泄量计算。
山丘区地下水排泄量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泉水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河床潜流量、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实际开采净消耗量。
一般在论证范围内,由于山前泉水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和潜水蒸发量所占比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可简化为河川基流量、河床潜流量和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之和。
2. 1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参数(1)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1995年,河北省地勘局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在冀北地区进行了水文地质普查,并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冀北地区)》,通过普查,基本查明了冀北地区地下水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及其分布特点。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资 库、渠系、渠灌田间等地表水体的入渗补给
源 量。
量
而SEEA中计算的是地下水的存量。
?
地下水(山丘区、平原区)存量的计 算目前是个难点
地 下 ❖平原区统计方法
水
资
源 补给量 量 统计法
降水入渗补给量 地表水体补给量 山前侧向补给量
井灌回归补给量
河道渗漏补给量 库塘渗漏补给量 渠系渗漏补给量 灌溉田间入渗补给量 人工回灌补给量
山丘区 平原区
存 ❖数据量短缺 在
的
土壤水计算
问
题
各种水源之间
流量
的转换流量
矩阵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资源量 土壤水 地下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 水平衡分析 存在的问题
数 据 ❖统计分类
统计分类
统
计
降水量
地表水 资源量
地下水 资源量
水资源 总量
出入境水量 入海水量
水库蓄变量
降 水 ❖分区降水量 量
单站降水量 (mm)
算术平均法 泰森多边形法 等雨量线法
计算单元降水 量 (mm)
行政分区降水量(mm)
面 积 加 权 流域分区降水量
(mm)
地 表 ❖概念
水
资
指评价区内河流、湖泊、冰川
源
等地表水体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 水量。
量
而SEEAW统计是河流、湖泊、
冰川、水库的存量。
? 计算河流的存量目前是个难点
地 表 ❖计算方法
水
资
水文站 (实测)
源
还原
量
水文站 (天然)
一致性
地表水资源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sets accounts
LU Qiong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2006年11月15日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
如何在SEEAW中反映水资源总量数据,因为水资源 管理需要此信息。
14
水 水资源总量 资 地表水、地下水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源 总 中 (亿m ) 量 国
3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算术平均法 泰森多边形法 等雨量线法
计算单元 降水量 (mm)
面 积 加 权
行政分区降水量 (mm) 流域分区降水量 (mm)
4
地 表 水 资 源 中 国 量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概念
指评价区内河流、湖泊、冰川 等地表水体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 水量。 而SEEAW统计是河流、湖泊、 冰川、水库的存量。
?
计算河流的存量目前是个难点
5
地 表 水 资 源 中 国 量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
土壤水存量的计算目前是个难点
8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地 概念 下 指评价区内降水和地表水对饱水岩土层 水 的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和河道、湖 资 库、渠系、渠灌田间等地表水体的入渗补给 量。 中 源 国 而SEEA中计算的是地下水的存量。 量 水
资源量
13
水 概念 资 指评价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 源 即地表产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之和,不 总 包括过境水量。 中 而SEEAW中不统计此项。 量 国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与SEEAW比较
surface 中 国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surface
17
存 在 的 问 中 题 国
提纲
数据统计 降水量
中 国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地表水资源量 土壤水
地下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 水平衡分析 存在的问题
2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数 统计分类 据 统计分类 统 降水量 出入境水量 计
中 国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地表水 资源量 地下水 资源量 水资源 总量
入海水量 水库蓄变量
3
பைடு நூலகம்
降 水 量
中 国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分区降水量
单站降水量 (mm)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井灌回归补给量
人工回灌补给量
10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地 平原区统计方法 下 水 潜水蒸发量 资 排 补 侧向流出量 中 水平衡 源 给 泄 国 分析 河道排泄量 量 量 量 水
生活用水耗损量 跨流域调水 水库蓄变量
河道分洪决口水量
7
土 概念 壤 水 目前在中国没有进行大区域范围内的土
壤水统计
中 国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而SEEAW中要求统计土壤水的存量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
地下水(山丘区、平原区)存量的计 算目前是个难点
9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地 平原区统计方法 下 水 河道渗漏补给量 资 降水入渗补给量 库塘渗漏补给量 中 源 补给量 地表水体补给量 渠系渗漏补给量 国 灌溉田间入渗补给量 量 统计法 水 山前侧向补给量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地下水开采量
11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地 山丘区统计方法 下 排泄量 水 统计法 资 中 源 河 山 山 地 潜 国 川 前 前 下 水 基 侧 泉 水 蒸 量 水 流 向 水 实 发
地表水
总量
地下水
重复量
15
水 平 衡 分 中 析 国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入 境 水 + 量
降 水 量
=
出境 水量
+
耗 水 + 量
蓄 变 量
16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计算方法
水文站 (实测) 还原 水文站 (天然)
一致性
地表水资源量
6
地 表 水 资 中 源 国 量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计算方法
农业灌溉耗损水量 工业用水耗损量
还原项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量
流 出 量
溢 出 量
际 开 采 净 消 耗 量
量
12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地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下 水 重复量 资 中 源 国 平原区水 量 水 资源量 山丘区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