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介绍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初探

科技风2021年5月环境科学DOI:10.19392/ki.1671-7341.202114049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初探江进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为了维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提取大量地下水以满足我国许多地区公众的需求,这在增加地下水污染的同时增加了对地下水生产的需求。
地下水是宝贵的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是我们的责任。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然后讨论了如何有效加强中国的地下水开发和利用保护,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见解。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保护对策一、绪论由于受一些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国生产力、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分布,再加上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下水资源的治理和保护极不稳定,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大大减少。
由于项目蓄水能力有限,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岀,水资源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为了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许多地区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增加了地下水的开采量。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是我们的责任。
水资源的分布与土地资源的分布和生产力并不吻合。
结合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潜在地表条件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多数地区的水资源量已大大减少。
同时,受现有项目能力和供水保障程度的限制,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
为了维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使用大量的地下水。
结果,地下水的开采量继续增加。
中国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遍布全国,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地下水的利用和利用水平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全国平均地下水利用率基本接近30%#南部更少,北部更多。
在北方的15个省、市和自治区中,中国北方最高#地下水的开发和使用占当地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地下水供应占该国总用水量的52%#北京、天津和河北这些年来已经过分发达,地下水供应在当地用水量中所占比例最高#在地下水供应方面,住宅用水占11%,工业用水占18%,农业用水占71%#东北的吉林省、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仅占很小的地下水供应比例,不到20%#在南部省份中,地下水的供应量相对较小,通常少于5%#在北部地区,地下水供应量占供水总量的很大一部分,约占城市用水总量的60%,约占工业用水总量的50%,约占农业用水总量的25%#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近年来南部地 区的地下水开发和使用也一直在增加#调查显示,南部41个主要城市中,有41%以地表水为水源,39%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20%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中国的地下水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规模的地下水开发利用为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新的挑战性问题,例如海水入侵,含水层污染,采矿条件恶化,当地地下水位恶化,地面沉降和地下水资源枯竭#在我国许多地区,多年来可回收的水量远少于实际的地下水量,导致过度开采,这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尤其是在北部地区#二、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现状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对我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要#我国已经明确规定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且防止地下水过度使用#同时相应的地下水保护项目正逐步的启动,近年来各类地下水保护项目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并且取得了较为充分的现实性效果,我国的诸多省市已经能够对地下水的保护区域进行了有效的划分,同时在社会的发展之下,已经逐步的禁止使用相应的压缩地下水,并且使地下水的信息能够进一步的公开,对相应的地下水管理系统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并且对地下水管理政策进行有效的颁布,同时为了进一步#使地下水得到有效的保护,国务院还对三项规定予以有效的发布#加强了水利部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的责任#一个是不完善的地下水管理和保护体系,另一个是不规范的管理体系,目前严重缺乏监督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能力#此外,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随之而来的地表塌陷等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现阶段尚未找到有效的方法以控制环境的恶化,因此地下水保护的难度仍然居高#三、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建议(一)明确核心目标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目标是维持供水安全,水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地下水资源管理为核心#朝韩间调水项目着重于东戎路供水区和塌陷区的地下水压力开采,加强基础建设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地下水资源,以及地下水的养护和保护#应在主要地区进行地下水处理和修复#提高地下水资源管理能力#努力实现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二)做好治理规划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地下水开发及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根据是国家水资源计划和水资源总体配置计划中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地下水演化规律满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安全活动的需求#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评价机制#定期评估国家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同时,还提交了地111飞z环境科学科技风2021年5月下水资源各阶段的水源情况评估等报告。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地下水作为我国主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一些问题,下面将分别从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其水质水量的时空差异性十分明显。
其中河流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储量较大,但正受到过度开采的威胁,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关系混杂,环境容易受到污染;而沙漠、高寒及水文漏斗区等特定地理条件下的地下水水文环境较为脆弱,天然补给量相对较小、水量水质不稳定、人为干扰较大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势。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水一直是城市供水、工业生产及农村饮用水的主要补充水源。
除此之外,地下水资源还十分关键地影响着粮食生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地下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经达到了3280亿立方米,其中76%的用水量用于农业灌溉,17%用于工矿用水,5%用于城市供水,2%用于生态环境建设。
三、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 耗水量较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地下水的开采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使得地下水消失,并由水资源短缺发展为地下水储量短缺。
2. 水质变异性较大。
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空气、土壤等环境因素的接触、溶解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性质变异性较大。
3. 污染风险增大。
近年来,由于不当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城市化的加快以及污水处理不彻底等因素,地下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
四、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 实施科学规划,建立合理用水制度。
注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用水领域合理分配用水资源,从地下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水环境建设等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实现对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
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地下水是主要的水资源之一,供应着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等方面的需要,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扩张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从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入手,探讨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现状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平衡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匮乏,因此在地下水利用方面出现了南北不均的情况。
2.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缺失地下水资源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缺乏相应的规划和监管,导致地下水资源的过剩开采和污染等问题。
3.地下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地区缺乏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视,存在过度开采或者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如何保护好地下水资源对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制定地下水资源管理规划针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均等问题,未来地下水资源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统筹全局,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安排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
2.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管未来地下水资源管理需要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对地下水的监督和调查,及时发现地下水资源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推动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3.发展新的地下水资源开发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地下水资源管理需要引入新的开发技术,如采用人工增加地下水的注入量,培育地下水岩溶洞等技术,开发出更多新的地下水资源。
4.加强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未来地下水资源管理需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意识,引导人们建立起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和行动。
5.加强国际合作,探索地下水资源共享地下水资源不仅是各国之间的共同财富,同时也受到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影响,未来地下水资源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探索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地下水资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干旱少雨的地区,地下水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性比较差,只有通过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现状我国是一个地下水贫乏的国家,地下水开发早已达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数据统计,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量已经超过了可持续的水源补给水量,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地下水已经面临着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目前,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供水、工业生产用水、灌溉等方面。
城市的供水主要靠往往搭配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但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及其管理尚不规范,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地下水的利用率较低,供水条件也相当困难。
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方面的难点?1. 水文地质研究不够深入地下水开发的前提条件是水文地质的调查和分析,但是我国在水文地质技术方面仍有很大的欠缺,特别是在大型地下水水源地的调查和评价方面,研究比较薄弱。
2. 地下水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地下水开发及其管理尚不规范,在不少地区,由于当前环保意识的不够明显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欠缺,导致了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3. 地下水利用效益不高由于传统农业灌溉手段的滞后加之管理的不善,加大了地下水破坏情况,以及开采的成本比较高,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不够明显。
三、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1. 将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纳入环保总体规划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管理需要与环保管理手段相结合,加大水源环保的投入,更好地促进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 建立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平衡机制需要建立地下水资源补给平衡机制,对开发利用地下水进行必要的合理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使地下水的利用与环保相得益彰。
3. 推广高效的灌溉技术要用推广科学技术的手段降低地下水开采成本,同时要使用节水灌溉器具,加大人才培养,改善人们的水文地质知识普及程度,扎实推进节水工程,力争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益。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是指地表以下固定在土壤、岩石孔隙中储存的水资源,其开发利用十分重要,但也需要进行环境保护以维持其可持续利用。
下面将就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详细介绍。
1.农业灌溉:地下水资源对农业灌溉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下水灌溉,可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减少面源污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灌溉是地下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2.城市供水:地下水资源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地下水资源在供水方面还具有稳定、温和的温度特性,不易受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3. 工业用水:地下水资源在工业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地下水可以作为工业制造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如化工生产和冷却用水等领域。
4. 地热能利用:地下水资源中还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能量,可以通过地热能开发设施进行热能开采和利用,满足冬季供热和夏季制冷的需求。
1. 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应该遵循合理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设立合理的开采指标,并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防止超采现象的发生,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管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工作,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做到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3. 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地下水水质的稳定,避免土壤中的污染物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4. 禁止污染: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禁止乱倾倒废弃物、排放污水等行为,严禁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
并且加强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地下水污染事件。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并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确保地下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探究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

探究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我国是一个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地下水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之一,其稳定性高、储量大、分布广等特点使得地下水成为了城市和农村饮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一种水源。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乱象颇多,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对水质的污染,都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过度开采。
我国当前用水结构中,工业和城市供水是地下水主要的利用方式,机井开采、井群开采、地下水虹吸等方式的地下水开采量大量增加,导致地下水埋深加大,同时还导致水位下降、湖泊消失、水质恶化等问题,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许多地下水资源超采的地点,这都拦截了我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远远滞后于开发工作。
因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隐蔽性较强,所以对其开采量的监管也较为困难,加之地下水的储层运移过程复杂,污染物冲淡、转移等问题加剧了地下水稳定性的丧失。
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不仅包括针对水源地的保护,还要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污染物的治理,否则长期以往,地下水资源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
最后,关于地下水的保护措施,目前我国有许多的政策和法规费用,但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法规只是一步,更重要的是需要执行、实施。
对于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利用,应该采取价格、税收、市场等多种政策手段,尽可能地提高地下水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压力。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建立健全的地下水资源保护体系,看到这里是不是想起了生态移民问题?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态权益,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在公民的积极参与和监督下,共同推动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问题,过度开采、保护滞后、政策落实不力等问题长期以往会对我们的未来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并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法规来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探究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

探究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也是我国供水中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
和人口的增加,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非常
重要。
目前,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城市供水、农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
农业灌溉四个方面。
城市供水是对地下水资源最直接的利用方式之一。
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供水主要依赖
地下水,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地下水是供水的主要来源。
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用水量的
增加,城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
化等问题。
农业灌溉是对地下水资源最大的利用方式之一。
我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灌溉水源,地
下水在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农业灌溉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会导致地下
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地下水开发利用行为,加强地下水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的开采
情况和地下水位的变化。
提高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效率。
通过改善供水设施,提高供水效率,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降低地下水开采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推动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加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合管理,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中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中国地下水资源概况摘要:地下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其资源量、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类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源流失及资源污染层出不穷,地下水资源当然也无法避免。
因此,了解地下水的资源量和质量情况,保护地下水资源已成为重中之重。
故此针对地下水水资源量及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关键字: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水质存在问题保护措施引言:地下水资源量是指某时段内地下含水层接收降水、地表水体、侧向径流及人工回灌等项渗透补给量的总和。
其中,地表水体渗透补给量由湖泊(水库、坑圹)周边渗透补给量、河道及渠系渗透补给量和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组成。
某时段地下水资源量的大小与该时段的降水量大小和强度、地表水体的特征(如湖泊、水库、坑圹的分布面积及水面高程,河道、渠系的长度、宽度、水位及过水时间长短,灌溉次数及灌水定额大小等)、人工回灌的规模、包气带岩性、厚度及渗透性能、地下水埋深等项因素有关。
由于各年的降水量大小及强度、地表水体特征、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各年的地下水资源量亦不相同,有时差异很大。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正文:一、地下水资源量(一)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我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3,地下淡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837亿立方米,并呈“南多北少”格局。
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的69%,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达1991亿立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介绍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
建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重视我国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以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数据保证。
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
尤其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区和城市,地下水成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
据计算我国可更新地下淡水资源总量为8700亿方,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1%,其中地下淡水开采资源为2900亿方。
微咸水开采资源130′108m3/a(见表1)。
平原区(含盆地)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10米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储存量相当于840毫米,水层厚度,略大于全国平均降水量648毫米,这个比例与世界地下水储存量的平均值相近似。
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的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开发利用的最多,岩溶水在分布,数量开发均居其次,而裂隙水则最小。
在以往调查的1243个水源地中,孔隙水类型的有846个占68%,岩溶水类型的有315处,占25%,而裂隙水类型的只有82处,仅占7%。
从目前的供水情况看,全国地下水的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其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52%。
预计在21世纪,我国淡水资源供水需矛盾突出的地区仍是华北、西北、辽中南地区及部分沿海城市。
受我国水资源及人口分布、经济发达程度、开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区域我国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3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每年水资源缺口大约为1000万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以地下水水源地做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超过60个,如: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济南、海口、西安、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拉萨等;以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供水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南昌、青岛、郑州、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兰州、长春、上海等。
目前城市地下水资源遭受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36个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包头、长春、郑州、鞍山、太原、沈阳、哈尔滨、北京、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上海、无锡、常州、杭州、合肥、武汉等城市。
主要污染源均为工业和生活污染,局部农业区地下水也受到污染,主要分布在城近郊区的污灌区,目前有污水灌溉农田2000多万亩,直接污染了地下水,也有的还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二、城市开发利用分布特征1、地下水水资源分布及人均占有量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南方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71%,而占全国国土面积60%的北方地区仅占到29%,尤其是约占全国三分之一面积的西北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分别为1100′108m3/a和300′108m3/a,只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13%,但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却分别为2600′108m3/a 和800′108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的30%。
此外,受各地人口、耕地和经济发达程度的不一,各地的人均、亩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有较大的差异。
其中以华北片、东北片占有量最小,人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占有量分别为351 m3和545 m3,亩均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228 m3和219 m3。
东南和中南片地下水占有量仅高于华北、东北片。
地下水资源占有量最高的是西南和西北片,西南片的人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亩均地下水天然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
人均、亩均地下水资源平均占有量的差异对各地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
2、北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首先,地下水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在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中,地下水占80-90%,农业用水中,地下水平均占38%左右,其中河北省占75%,山西和河南省都在50%以上。
其次,在城市供水结构上,北方地区地下水所占份额较大,如山东省城镇工业及生活用水中地下水供水比例高达95%,在河南省17个省辖市中有14个城市地下水的供水比例超过50%。
在北方17省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大中城市中,呼和浩特市的地下水是城市的唯一供水水源,而铁岭、锦州等城市的地下水的供水比例也超过80%。
此外,北方地区的城市地下水开采强度也普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最高,河北省高达126%,北京109.38%,其它省(区、市)都在70%以上,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处于超采或严重超采状态,(据统计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大于1的城市已超过百余个,如山东省的淄博、烟台、潍坊等城市其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均已大于1),其中,呼和浩特是以地下水为唯一供水水源的城市,该市开采总量为18351万方/年,而该地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9478万方/年,开采量占可采量的193.6%,区内已严重超采。
3、南方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较低,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南方地区雨量充沛,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区内的大中城市多以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或以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供水,除个别城市外,地下水供水比重较低,如长沙、岳阳、昆明、南宁等其地下水供水比例均在20%以下。
同时,目前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一般较低,地下水资源可采余量较大,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如广西的南宁、玉林等城市,地下水的开采量仅占其可采量的15%左右。
4、因地区间开采程度不平衡,引起局部超采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许多地区和城市,虽然总体上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并未超过允许开采量,但由于地区间开采程度不平衡造成,导致局部开采强度分布不均,特别是城区及局部地段过量集中开采,开采强度过大,导致过量开采,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例如,在北方地区虽然有37个地市处于严重超采,但仍有1027.16亿立方米/年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剩余量,尚有较大潜力可挖。
而在城市中这种现象也极为普遍,如济宁地下水资源相对比较充沛,但在建城区水源地由于日开采34.5万方/天,超过允许开采量22万/天,从而造成局部地区严重超采,产生地面沉降及水质污染问题。
5、地下水使用中城市生活用水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目前城市地下水的使用主要包括为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三个方面。
以往工农业用水往往占据主要部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许多地表水饮用水源容易遭受外界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居民对饮用优质地下水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使得城镇用水中生活用水的比例正逐步增大的趋势。
如福建省福州市及浙江省的部分城市等都出现类似现象。
三、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需求量将逐年增加,这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大中城市本已十分严峻的水资源的供需形势带来更大的压力,如甘肃省天水市目前地下水可采量仅为8957′104m3/a,而其城市发展规划预测城市总需水量达33154′104m3/a,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水资源已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2、不合理的开采布局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部分城市由于缺乏科学合理开采布局和调蓄,各地区开采程度很不平衡,使得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造成有些地区严重超采,而有些地区则尚未合理开发。
3、持续过量开采,降水漏斗不断扩大由于持续高强度的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资源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使得降落漏斗不断扩大,甚至造成含水层的疏干。
石家庄市由于长年过量开采地下水降落漏斗逐年扩大,漏斗中心水位埋深89年为36.06m,99年已发展到为39.98m,并形成区域性水位下降。
西峰市的十里湾水源地超采极为严重,其允许开采量为24.7′104m3/a ,而实际开采量达到206′104m3/a,是可采资源量的7倍,其开采是不断清耗静储量的疏干式开采,如不控制,含水层面临疏干的危险。
4、地下水资源浪费严重城市远近郊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浪费问题最为突出,北方地区每年灌溉用水约140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
多数地区保持传统的灌溉方式,灌溉定额居高不下,华北还有许多地区毛灌溉定额维持在400—600立方米/亩.年,西北内陆盆地有的高达700—1000立方米/亩.年,大水漫灌,有效利用率平均只有30—40%。
我国工业用水量的浪费也很大,大部分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在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
5、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及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日益增大,而这些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
而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客观上为废污水的加速入渗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发现水质污染的地区及城市已有136座,其中污染较为严重的有包头、沈阳、兰州、西安等城市。
四、过量开采引发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不仅加剧了供需矛盾,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1)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由于超量集中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含水介质压密所至,在我国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有北方的天津、沧州、西安、太原、南方有上海、阜阳市以及苏锡常地区。
(2)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岩溶水分布地区,特别是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局部地段较为多见。
地面塌陷问题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受岩溶水分布的控制,南方的发生率高于北方,在南方地面塌陷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有水城、遵义、咸宁、黄石、湘潭等地,北方有临沂、泰安、枣庄等。
(3)海水入侵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我国沿海城市地区,主要是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后,引起海入回灌,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辽宁的大连市、河北的秦始岛市,山东的青岛市、福建的厦门市以及广西的北海等。
此外,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还有地裂缝、矿区地质灾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