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的开发

合集下载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是指地球内部裂隙、岩缝或岩石孔隙中所含的水。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

地下水不仅可以作为饮用水、工业用水和灌溉水的重要补充,还可以作为地下热能的重要载体。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和污染的问题愈加突出,因此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是指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储量、水质和补给条件等特点,采取合理的开发利用措施,以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科学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需要结合地下水资源的地质、水文条件,合理设置抽水井网,控制抽水量,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和管理办法等。

二、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评价。

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评价是指通过勘查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手段,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储量、水质和利用潜力等进行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勘查和评价工作包括地下水资源的地质勘查、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实地勘查、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等。

三、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

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指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等,明确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建立地下水资源的档案和数据库,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四、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指开展地下水资源的地质、水文和地球化学等基础研究,开发适用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包括地下水资源的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的水文地质实地勘查、地下水资源的地球化学研究、地下水资源的数值模拟和地下水资源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等。

一、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是指通过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水源补给和水质的保持等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研究与探讨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研究与探讨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研究与探讨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水资源的大家族中,地下水资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地下水资源的特点与重要性(一)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地下水资源具有分布广泛、水质较好、水温稳定等特点。

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且在干旱季节能提供相对稳定的水源。

(二)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地下水资源是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之一。

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成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过度开采一些地区为了满足短期的经济发展需求,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这不仅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二)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排入地下,导致地下水污染。

此外,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也会通过渗透作用污染地下水资源。

(三)管理不善目前,我国在地下水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监测手段落后等。

这使得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

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一)可持续性原则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证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二)综合规划原则要综合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补给、储存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实现地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保护优先原则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放在首位,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

(四)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需求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开发利用策略。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重视保护并合理利用,以确保持续发展。

一、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方式的选择。

在地下水的开采过程中,要确保开采量不超过地下水资源的再生补给量,避免过度开采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含量减少。

要科学选择地下水的开采点和开采方式,避免污染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供水、灌溉、工业用水等。

在供水过程中,要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可靠性,避免地下水污染风险。

在灌溉过程中,要实行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工业用水过程中,要实行水回用、净化等措施,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压力。

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包括水源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两个方面。

水源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的自然环境,防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并保持地下水的良好质量。

主要措施有建立水源保护区,限制污染源的设置和运营,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和处置等。

水源保护区是指根据地下水保护的需要,划定出有限制的区域,对该区域内的活动进行限制,防止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危害。

要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确保其运营不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

水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制定、地下水资源的划分和配额、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等。

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明确各方的权责,规范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

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指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再生补给能力和环境载荷,实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行科学的用水管理制度,控制用水量,减少浪费。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研究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研究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研究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地下水是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地下水具有良好的储存性。

地下的岩石空隙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资源。

这使得地下水在干旱时期能够为人们提供相对稳定的水源。

其次,地下水的水质通常较好。

经过地层的过滤和净化作用,地下水一般杂质较少,微生物含量低,相对地表水来说更适合作为饮用水源。

再者,地下水的温度较为稳定。

受地下环境的影响,地下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这在一些需要恒温条件的应用中具有优势。

但同时,地下水的更新速度较慢。

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的循环周期较长,一旦遭到污染或过度开采,恢复起来需要较长的时间。

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出以下几种情况。

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地下水被过度开采。

这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例如,在我国华北平原,由于长期的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同时,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渗漏、生活污水的排放等,都对地下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已经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另外,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较低,存在着浪费现象。

三、地下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带来的问题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带来了诸多严重的问题。

地下水位下降是最直接的后果之一。

过度开采使得地下水的补给跟不上抽取的速度,导致地下水位持续降低。

这不仅会影响到未来的水资源供应,还可能破坏地下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地下水是地表水经渗透、渗漏、地下径流等多种形式向地下渗透所形成的地表水。

它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的生态环境。

一、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确定开采目标和计划,二是进行地下水开采。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地下水勘探来确定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制定开采方案。

然后,通过钻探排水或井提水等方式,进行地下水的开采。

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控制开采量。

地下水开采量应该根据地下水资源状况、可持续利用量和保护地下水环境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控制开采量。

2. 加强管理和监测。

地下水的开采需要通过监测,及时了解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和开采量等变化情况,加强管理和监测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保护。

3. 防止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开采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环境规范和标准,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水资源管理,防止地下水污染。

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相较于开发更为复杂,主要包括灌溉、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矿山排水等。

其中,灌溉中的地下水利用最广泛,占据了地下水绝大部分的应用。

其次是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地下水资源的利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配置地下水资源。

不同的利用方式需要不同的水量和质量,因此应该对地下水进行科学配置,根据地理、水文、流量等因素进行合理利用。

2. 技术创新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水资源利用技术不断涌现,例如节水灌溉、海水淡化等,不断推动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创新。

3. 加强管理和监测。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进行管理和监测,并有效防止地下水的污染和过度开采。

三、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地下水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保护。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水是不可或缺的。

而在许多地区,地下水是满足人们需求的主要来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地下水资源越来越宝贵,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不正确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可能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我们需要在保证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勘探、开采、利用和管理等环节。

其中,勘探是首要环节。

勘探初期的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勘探必须准确无误,以确保后续开采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开采时,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地下水位和水质。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不足,需要深井抽水,这时要注意确保必要的恢复期。

同时,在深度过大的井中,应注意防范含有井水的地层坍塌,避免井口和井筒出现安全事故。

利用地下水资源时,需要注意防治水土流失,避免过度地开垦土地,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消耗量。

在开采工程完工后,需要建立及时、可靠的监测体系,确保地下水开发合理、稳定。

二、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的保护是地下水资源开发的重要前提。

地下水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保护主要依靠人类行为。

人们需要切实采取措施,来保护地下水资源。

1. 工业与农业用水节约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是地下水消耗量最大的两个领域,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

在工业生产中,应提高设备的节水率,确保废水排放规范。

同时,在农业生产中,要加强人工灌溉的管理,采取低耗水的灌溉方式。

2. 减少污染源地下水遭受污染后,很难恢复清洁,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源。

城镇排污、化肥、农药等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因此,人们应该采纳科学的防污染措施,确保工农业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3.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就能减少土地利用的水消耗量。

应制定土壤保育措施,选择比较适宜地下水充足、费耗较少的农作物种植。

同时,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建设布局,确保城市的排水系统可靠且相互独立,减小城市用水消耗。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是指地表以下固定在土壤、岩石孔隙中储存的水资源,其开发利用十分重要,但也需要进行环境保护以维持其可持续利用。

下面将就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详细介绍。

1.农业灌溉:地下水资源对农业灌溉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下水灌溉,可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减少面源污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灌溉是地下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2.城市供水:地下水资源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地下水资源在供水方面还具有稳定、温和的温度特性,不易受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3. 工业用水:地下水资源在工业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地下水可以作为工业制造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如化工生产和冷却用水等领域。

4. 地热能利用:地下水资源中还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能量,可以通过地热能开发设施进行热能开采和利用,满足冬季供热和夏季制冷的需求。

1. 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应该遵循合理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设立合理的开采指标,并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防止超采现象的发生,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管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工作,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做到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3. 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地下水水质的稳定,避免土壤中的污染物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4. 禁止污染: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禁止乱倾倒废弃物、排放污水等行为,严禁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

并且加强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地下水污染事件。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并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确保地下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与对策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与对策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与对策1. 引言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推进,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地下水的开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

然而,过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开发地下水资源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

2.1 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评估通过对地下水资源储量的评估,可以科学合理地规划地下水的开采量。

评估方法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补给量估算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下水的使用效率,提高水的利用率。

2.2 地下水开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地下水开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可以提高地下水开采的效率。

目前,常见的地下水开采技术包括井群开采、抽水机械的使用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监管,减少非法开采行为。

3.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是地下水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保护地下水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3.1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动治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地表水的污染会给地下水带来巨大风险。

因此,要加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动治理,采取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如建设河湖水污染治理设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等。

3.2 防止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防止地下水污染需要加强有害物质的排放控制,加强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的地下水污染预警体系。

3.3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监测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监测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地下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包括建立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建立地下水资源监测网络等。

4. 对策与建议为了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制定与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明确各方责任,规范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出水量

管井
井径 50-100mm, 20-1000m, 常用 150-600mm 常 用 在
井深 1.取水建筑物的类型 潜水、承 200m 以
压水、裂隙内 , 常 用 在 或 有 多 层 含

水、溶洞水 70m 以内 水层 垂直的(井)和水平的(渠)。 300m 以内
石地层及构造 500-6000m3 /d, 最大 裂隙岩溶裂隙 可达 2-3 万 m /d 地带 单井出水量为 500-1 万 m3 /d,最 大为 2-3 万 m3/d




表2
岩层名称 岩层结构 成分
过滤器适宜直径、长度、规格类型及出水量
粉砂层 颗 粒 较 均 细砂层 颗粒较均 中砂层 颗粒较均 粗砂、砾石层 颗粒不均 卵石、砾石层 颗粒不均 基岩层 溶洞裂隙发育 的石灰岩溶洞内 清水,无填充物 上部最大开
匀,d50=0.1mm , 匀 , d50 =0.15 - 匀 , d50 =0.25 - 匀 , d50=0.5 - 匀 , d50 =1.25 - 一 般 含 部 分 粘 土 0.2mm, 渗透系数 0.4mm, 渗透系数 1.25mm,渗透系 50mm,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约 5m/d 10-20m/d 井壁管和过 滤 器 150 - 200mm , 上 部 井 管为了装泵,有 时 为 300mm 250 - 井壁管和过 30-50m/d 井壁管和过 数 100-200m/d 井壁管和过 200-1000m/d 井壁管和过
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 梁建筑物
对地下水进行开发利用,需要取水工程才能实现,其任务 是从水源地中取水,送至水厂或用户,它主要包括水源、取水 构筑物、输配水管道、水厂和水处理设施(如图)。
一、 取水建筑物的类型
适用范围 型式 尺寸 深度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埋深 含水层深度 水文地质特征 适用于任何 大于 5m 砂、卵石、砾 单井出水量为
滤器 200mm,上 滤 器
200 - 滤 器
300 - 滤 器
400 - 口 500mm,依次
井的口径
部 井 管 为 了 装 300mm , 上 部 为 400mm , 上 部 为 1000mm ,上部为 缩小口径为 426、 泵 , 有 时 为 了 装 泵 , 有 时 为 了 装 泵 , 有 时 为 了 装 泵 , 有 时 为 377、325、273、 300mm 20-40 350-400mm 20-40 450-500mm 20-50 1200mm 20-50 219mm 等口径


(2) 水井的垂向布局
① 厚度不大的(小于30m)孔隙含水层和多数的基岩含 水层 ,一般均采用完整井形式取水。 ② 多层含水层可以采用在垂向上分层取水,既可达到取 不同含水层的目的也便于管理 。 ③ 大厚度单层含水层,可采用完整井抽水,也可以采用 非完整井组分段取水 ,当采用非完整井组分段取水时, 过滤器长度与安装部位对井的出水量影响至关重要。 过滤器长度可根据设计出水量、含水层性质和厚度、水 位降深及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 过滤器长度设计原则:含水层厚度小于30m时,在设计动 水位以下的含水层部位,全部下过滤器;含水层厚度大 于30m时,可根据试验资料并参照表2确定。

③ 扇形:由于岩石富水性极不均匀,地下水多是网状及脉状 等窄条带径流,为了最大限度的截取地下水,常根据径流带的 宽窄,在横截面上布置了3-5口呈扇形的井群。 ④ 平均布井:均质的松散含水层,井与井之间通常采用等距 排列的平均布井方法。


在基岩裂隙水分布区,水井的平面布局主要受富水带分布位 置的控制,应该把水井布置在补给条件最好的强含水裂隙带上。

大口井
井深在 砂、 卵石、 2. 取水建筑物类型的选择条件 井径 2-10m 20m 以内, 潜水、承压 一般在 一般为 5 砾石地层,渗 常用 4-8m 常用 6-15m 水 10m 以内 -15m 透系数最好在
以内 20m/d 以上 ①含水层(带)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含水层(带) 集水井直径 埋 深 补给良好 集 水 井 单井出水量为 的埋藏深度、厚度和富水性能; 4-6m ,辐射管直 潜水、 承压 12m 以内, 辐 一 般 大 的中粗砂、砾 辐射井 井深常用 500-5000m /d, 最大 径 50-300mm, 常 水 射 管 距 降 水 于 2m 石层,但不可 ②设计的需水量大小、预计的施工方法、选用的抽 3-12m 为 1 万 m /d 用 75-150mm 层应大于 1m 含有漂石 水设备类型等因素有关。 直 径 为 埋 深 补给良好 单位出水量为
3 3
渗渠
450-1500mm,常 10m 以内, 用 600-1000mm 常用 4-6 m
潜水、 河床
一般埋
一般为 4
渗透水
深 8m 以内 -6m
的中粗砂、砾 10-30m3 /d · m,最 石、卵石层 大 50-100m /d·m
3
二、
1.管


取水建筑物的合理布局

(1)平面布局
① 直线布井:适用于傍河水源地。 ② 梅花形:适用于远河的潜水及多含水层的地下水开采。
带园孔钢管 填砾过滤器 1000-10000
100-200
200-300

过滤器设计位置:一般设在含水层中部,厚度较大的含水层, 可将过滤管与井壁管间隔排列,在含水层中分段设置,以 获得较好的出水效果。多层承压含水层,应选择在含水性 最强的含水段安装过滤器。岩性为均质的潜水含水层,应 在含水层底部的1/2~1/3厚度内设过滤器。 大厚度含水层中的分段取水一般是采用井组形式,每个井 组的井数决定于分段(或分层)取水数目。一般多由2~3 口水井组成,井组内的3个孔可布置成三角形或直线形。由 于分段取水时在水平方向的井间干扰作用甚微,所以其井 间距离一般采用3~5m即可;当含水层颗粒较细,或水井封 填质量不好时,为防止出现深、浅水井间的水流串通,可 把孔距增大到5~10m。 相邻取水段之间的垂向间距取值原则是:既要减少垂向上 的干扰强度,又能充分汲取整个含水层厚度上的地下水资 源。
过 一般范围 滤 器 的 长 度 (m ) 较大出水 量的合理 长度 (m )
20-40
40-50
40-50
40-50
50-60
50-60
过滤器的 种类 井的单位 涌水量 (m /d·m)
3
双层填砾过滤器 填砾过滤器 50-100
填砾过滤器
填砾过滤器
缠丝过滤器 填砾过滤器 300-500
缠丝过滤器 填砾过滤器 500-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