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绿木霉固定化生产纤维素酶及酶学特性的研究
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的、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生物燃料、食品工业、纺织品、造纸等领域。
然而,纤维素的结构特殊,难以被生物酶降解,是目前环保工业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研究纤维素酶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对纤维素降解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知有许多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其中包括青霉和木霉。
与其他微生物相比,青霉和木霉具有耐酸、耐盐等特性,适用于广泛的环境条件。
因此,研究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具体情况,对于研发高效、低成本的纤维素降解技术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1. 探究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
2. 研究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特性、菌株筛选、酶活性测定等问题。
3. 探究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的纤维素降解机制。
三、研究内容1. 菌株的筛选及鉴定本研究将从环境样品中筛选出一系列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等方法进行初步鉴定。
2. 酶活性测定通过发酵培养、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纯化纤维素酶,并测定酶活,确定最适酶活条件,并进行酶动力学研究。
3. 纤维素降解的研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手段,研究纤维素降解的机制,进一步了解纤维素的结构以及纤维素分解产物的组成。
四、研究意义1. 为纤维素降解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2. 为研发高效、低成本的生物燃料、食品工业等领域的新产品提供参考。
3. 为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五、研究方法1.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本研究将采集自然界中的样品,经霉菌分离纯化、快速扩增等步骤进行预处理。
2. 菌株的鉴定及筛选通过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性等方法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然后通过陶瓷稀释法、平板媒体筛选、发酵培养等方法进行菌株筛选。
3. 酶活性测定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纯化纤维素酶,并测定酶活,确定最适酶活条件,并进行酶动力学研究。
绿色木霉F-UV264产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研究

1 材料与 方法 1 1 材料 。
结果 的 比较采用 相 对 酶 活形 式 表 示 , 以某 一 条 件 下
的酶 活为 1 0 , 他条 件 下 的结 果 与之 相 比即得 0% 其 各 自的相对 酶 活值 。
14 纤维 素酶酶 学性 质 的研 究 . 14 1 纤维 素 酶 反 应 的 最适 p 。. H值 在 酶 活 测定
mo Lp 值 4 6的柠 檬 酸 一柠檬 酸 钠 缓 冲 液 稀释 l H / . 后 , 应 体 系 分 别 置 于 不 同温 度 (0、0、0 6 、0 反 3 4 5 、0 7
o 的水浴 中反应 , C) 然后 测定 酶活 。
143 纤 维 素酶 的 p 值稳 定 性 . H
酶 加 于不 同 p H
4 6~ , 5 6 此时能保持 9 %以上 的酶 活 ,H值为 50时相对 酶活最高 ; 宜温度在 4 5 0 p . 适 0~ 0℃之间 , 5 在 0℃时相 对 酶活达到最大值 , 纤维素酶有较好 的热稳定性 , 5 在 5℃保温 1h后 , 剩余酶活力为 7 . %。 41
关 键 词 : 色木 霉 ;纤 维 素 酶 ; 学 性 质 ; H值 ; 度 绿 酶 p 温 中 图分 类 号 : 93 Q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0 —10 (07 0 1 2 3 2 20 )6—0 2 0 0 2 6— 2
纤维 素酶作 为 一种 新 型 畜禽 饲 料 添 加剂 , 提 可 高粗 饲料 的消化 率和 利用率 , 明显 改善 饲料 品质 , 降
值 的缓冲液 中,0℃保温 2h测定剩余酶活力。 5 ,
144 纤 维 素 酶 的 热 稳 定 性 酶 液 用 0 1m LL . . o/ p H值 4 6的柠 檬 酸 一柠檬 酸钠 缓 冲液稀 释后 , . 分别 在 不 同的温度 (0、0、0、0 7 C) 保 温 1h 每 3 4 5 6 、0o 下 ,
绿色木霉-M1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

现 代农 业科技
21 年第 1 01 2期
农 业基础 科学
绿 色木 霉 一 1固态 发酵 产 纤 维素 酶条 件 研 究 M
李 杰 王景 胜 肖连冬 程 爽
( 阳理 工学 院 生化 学 院 , 南 南 阳 4 30 天 冠 集 团 ) 南 河 7 0 4;
摘 要 为 了用廉价 基质 生产 纤维素 酶 , 对绿 色木 霉一 M1利 用稻 草和麸 皮 固 态发 酵 生产 纤 维素酶 的条 件进 行 了研 究 。 结果表 明 , 固态发 酵产 纤 维素酶 的较 优条 件 为培 养 温度 2 8℃ , 液 比 为 l:5 氮 源浓 度 1 % , 草 和麸 皮 比例 为 73 在 此 条件 下 , 种 1%液 态种 子进 行 料 :., ! . 稻 5 :; 接 O 培养 , 酶活 力在 O 6 ~ 0h逐渐 上升 ,0 7 慢 下降 ,2h岳酶 活 重新上 升 ,0 活达 最大值 。 6 ~ 2h缓 7 18h酶 关 键 词 稻 草 秸 秆 ; 态发 酵 ; 维 素 酶 固 纤 中图分 类号 T 9 9 Q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 7 9 2 1 )2 0 4 — 3 0 7 5 3 (0 1 1 — 0 9 0
atr1 8h. f e 0
1Hale Waihona Puke 1 Ke r s rc ta ;o i—saefr n ain; ells ywo d i esrw s ld tt me tto c l a e e u
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AC TA S ENTI CI ARUM NATURALI UM UNI VERS TATI I S S UNYATS ENI
Vo. No 5 151 .
S p. 201 e 2
一
株 产 纤 维 素 酶细 菌 的分 离 鉴 定 及其 酶 学 特 性研 究
t 0 o ,wh l h rwt o 5 C ie t e g o h pH a g sfo 5. o 1 . r n e m 0 t 1 0.Th u t r o i o sa H . r e c lu e c ndt n tp 6 0~9. i 0,3 ~ 4 4 C n . 0 o a d 1 5% ~3. % Na r h s u tb e f re z me p o u t n.T e o tma e 5 C1a e t e mo ts ia l o n y r d c i o h p i ltmpe au e f r r t r o
行 了产 纤维素 酶研 究 ,认 为 B u i s .p m l 是一 种抗 分 u
P R引物 由上 海 生 工合 成 。Ta gn细 菌 基 『 组 总 C i e n 大 ]
D A提 取试剂 盒 购 白天根 生 化 科 技 ( 京 ) 有 限 N 北
公司。 12 方法 .
12 1 样 品预 处理 取 采 集 到 的 土壤 样 品 5 g于 . .
纤 维 素是地球 上 光合作 用产 量最 高 的多糖 ,它 是 由葡萄糖 以 B一1 4糖 苷键 连接 而成 的线状 大 分 , 子物 质 。据 报道 ,纤 维 素全 球 年产 量 为 15× 卜 . 1 万 t 0 。高效纤 维 素 酶 的研 究 开 发是 可 再 生 性 资
产纤维素酶放线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与酶学性质初探的开题报告

产纤维素酶放线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与酶学性质初探的
开题报告
本研究意在筛选产纤维素酶的放线菌,并研究其产酶条件与酶学性质,为该领域的进
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首先,将从自然环境中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水体样品等作为菌源,利用筛选培养基筛
选产纤维素酶的放线菌菌株。
经过初筛后,筛选出的菌株将进行鉴定和分类,并确定
产酶能力最强的菌株,作为后续研究的研究对象。
在菌株的产酶条件研究方面,将对菌株的温度、pH值、培养基成分等条件进行优化,以及加入不同类型的诱导剂(如纤维素、木质素等)及其浓度,以寻找最适合该菌株
产酶的条件。
同时,还将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及菌量等因素对产酶量的影响。
在酶学性质研究方面,将对该菌株的纤维素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包括最适作用温度、最适作用pH值、酶动力学参数(如Km值和Vmax值)等。
此外,还将研究酶的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等性质。
该研究的结果有望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纤维素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绿色木霉H7产纤维素酶条件的研究

王 小涵 周 晶 王仁君 沙未 来 ( 曲阜 师 范大 学生命科 学 学院 2 3 6 ) 7 1 5
摘 要 :采 用 摇 床 液 体 发 酵 试 验 . 对 绿
பைடு நூலகம்
用 价 值 闭。纤 维 素 酶 的 生 产 有 固态 发
酵 和 液 体 发 酵 两 种 方 法 : 固态 发 酵 劳 动 强 度 大 ,生 产 率 低 ,易 污 染 , 而 液 体 发 酵 具 有 不 易 污 染 ,培 养 条 件 易 控 制 ,生 产 效 率 高 等 特 点 , 因 而 适 合 大 规 模 工 业 化 生 产 。 但 目前 发 酵 液 酶
作 为 工 业 酶 解 发 酵 的 原 料 ,纤 维 素 酶 活 力 不 高 而 导 致 酶 用 量 过 大 是 限 制 其
优 良菌 种 性 能 、获 得 高 产 酶 量 , 对 畜
牧 业 有 很 大 意 义 。 本 文 以 玉 米 秸 秆 为
主 要 原 料 ,研 究 了 产 纤 维 素 酶 菌 株 一
为 粗酶 液 。 1 - 酶 的 活性 测 定 -3 3
的糖 化 有 酸 解 和 酶 解 法 等 。 酶 解 法 由 于 能 耗 低 ,反 应 条 件 温 和 以及 不 使 用 有 毒 和 腐 蚀 性 的 化 学 物 质 而 倍 受 青 睐 1 然 而 至 今 未 能 应 用 木 质 纤 维 素 3 1 。
l 0 m ,p 5 — . ,碱 处 理 过 的 玉 米 O0 l H . 6 5 0 秸 秆粉 1 g 0。
活 性 偏 低 ,导 致 液 体 发 酵 生 产 的 纤 维
素 酶 产 品 价 格 偏 高 . 限 制 了 其 在 工 业 中 的 应 用 。 因 此 ,选 育 一 株 适 合 液 体
黄绿木霉菌(Trichoderma aureoviride)产纤维素酶研究

黄绿木霉菌(Trichoderma aureoviride)产纤维素酶研究孙冬梅;张明;林志伟
【期刊名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19)003
【摘要】通过分离获得一株纤维素分解菌-- 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eroviride),在对其发酵条件的研究中发现:以稻草粉与麸皮为发酵固体培养基的条件下,最适稻草与麸皮比例为3:2或2.5:2.5;最适氮源为氯化铵;最适产酶温度为27~30 ℃,产酶高峰为发酵4 d,通气条件变化,产酶能力变化不明显.液体培养中该菌有较高产量的β-葡萄糖苷酶形成,产酶活性高于绿色木霉As3.3711菌株.
【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孙冬梅;张明;林志伟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4.39
【相关文献】
1.黄绿木霉菌等菌株混合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J], 林志伟;浦子钢;孙冬梅;张红梅
2.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产纤维素酶液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J], 胡彩静;代淑梅;李秋园
3.一株木霉菌(Trichoderma sp.)TY2纤维素酶最佳产酶条件及部分酶学特性研究
[J], 冯蕾;严琴;徐晓立;罗思施;杨新平;秦新政;陈竞;唐娴;谢君
4.黄绿木霉菌产纤维素酶条件优化 [J], 林志伟;孙冬梅;张红梅;赵金玲
5.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udodoningii)UV III产纤维素酶液体发酵研究 [J], 韩峰;孙彩云;宋桂经;宋小焱;袁盛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纤维素酶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研究

纤维素酶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研究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纤维素的酶类,它对于利用植物中的纤维素资源、生产生物质燃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围绕纤维素酶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研究展开探讨。
一、纤维素酶的生物学特性1.来源纤维素酶可以从多种来源中获得,包括微生物、真菌、动物和植物等。
其中,微生物是主要的产生纤维素酶的来源,如枯草芽孢杆菌、三杆菌、木霉等。
2.分类纤维素酶根据降解纤维素的方式,分为内切型和末端型两类。
内切型可以在纤维素纤维中间切开部分链,末端型只能在纤维素分子的末端进行降解。
3.结构纤维素酶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多数纤维素酶都是由多个催化模块和结构域组成的复合物。
催化模块负责降解纤维素,结构域则能帮助纤维素酶与纤维素结合。
4.作用机制纤维素酶通过作用于纤维素,切割其分子链,水解纤维素成纤维素单糖,分解出来的纤维素单糖可进一步被微生物利用。
二、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1.生物燃料生产纤维素酶的发现和研究为生物燃料生产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生产生物燃料需要使用大量的纤维素酶,因此如何提高纤维素酶酶活和稳定性,成为了生物燃料生产的重要研究方向。
2.食品产业纤维素酶的应用还可以改善食品品质。
当前,许多现代工艺技术使用纤维素酶来制造乳酸、啤酒、面包等食品,以改善其口感和质量。
3.消解废弃物纤维素酶可以通过消解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物。
比如利用含纤维素的植物残渣或餐厨垃圾,通过纤维素酶消解,可将纤维素转化为生物炭等高价值产物。
4.生物医药纤维素酶的应用还可以拓展到生物医药领域。
纤维素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在生物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能在生产某些药物时加速反应速度,提高效率。
三、总结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纤维素酶应用研究方面将不断有新的突破,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eat et f i c ne H inj gA gs Frt el t nU i rt,D qn 6 3 9 C i ) .D pr n o Lf Si c , eo g a uut i c mao nv sy a i 13 1 , hn m e e l i n sR a i ei g a
S UN ng me Do — i
养时以滤纸浆为碳源, 海藻酸钠质量农度为5 L CC 质量浓度控制在 2 L 培养基初始 p 0g , aI / 0 , H
值选择 为 4 5 产 酶效 果 好 、 活 力 高、 持 时 间长。 添加 表 面活 性 剂 T i一 0后 , 酶 能 力可进 一 步提 高。通 过 ., 酶 保 wn 8 产 ( H )s 分级 沉淀、eh dxG 10分子 筛层 析和 D A eh dxA 5 N 20 Sp ae 一 0 E ES pa e 一 0离子 交换层析 等步骤 , 离纯化 出黄绿木 霉 分 纤维素酶 系中达到 电泳 纯的 3种 内切 葡聚糖酶 ( G I、 GⅡ、 GⅢ) 2种 J E E E 和 B 一葡萄糖 苷酶 ( G I、 GⅡ) B B 。通过 S S— D
维普资讯
第2 6卷第 2期
20 0 6年 6月
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
Ch mity a d I d ty o o e tPr d cs e sr n n usr fF r s o u t
V0 . 6 N . 12 o 2
Ab t a t mmo i z d c l r r p r d tr u h e e me to r h d r u e vr e w t ac u agn t .T e s i be sr c :I bl e el we e p e a e h o g mb d n f T i o e ma a ro i d i c l i m li ae i s c i h h ut l a c l r o d t n r o i m l ia e5 / u t e c n i o swe e s d u a gn t 0 g L,i i a p au f h u sr t 4. - . n s g f t rp p r p l s c r o u i n t l H v l e o e s b tae 0 4 5 a d u i i e a e u p a a b n i t n l s uc ft e s b t t .T e e z ma i a t i ft e i o r e o h u sr e a h n y t c i t o h mmo i z d c l a mp o e e o c nr t n o acu dc l r e c vy bl e el w s i r v d wh n c n e t i fc li m ih o i i s ao d wa 0 g s2 /L.i i a H au f te s b tae wa 5,c n e t t n o o i m l i ae w s 5 / sn i e a e u p a n t lp v l e o h u sr t i s4. o c n r i f s du ag n t a 0 g L u i g f tr p p r p l s ao l c r o o r e o e s b tae a b n s u c f h u s t .Ad io ft es r ea t wi I0 c u d frh ric e s n y t ci i .T r e e d g u a a e t r d t n o u f tn n 8 o l u e r a e e z mai a t t i h a T t n c v y he n o lc n ss
PG A E和 IF电泳测得 5个酶组分 的相对分子质量 ( ) E 分别为 6 0 、 1 0 、 260、 53 0和 7 0 等 电点分别 为 230 7 0 5 0 8 0 9 8 0, 3
5 4、 . 5 维素酶 ; 黄绿木霉 ; 固定化 ; 电点 等
J n 0 6 u e2 0
黄 绿 木 霉 固定 化 生产 纤 维 素 酶及 酶 学特 性 的研 究
孙冬梅 , 谦 , 杨 宋金 柱 陈忠祥 ,
( .哈 尔滨工业大学 生命 科学与工程 系。黑龙江 哈 尔滨 100 ; 1 50 1 2 ,黑龙江八一农 垦大 学 生命 学院,黑龙 江 大庆 1 3 1 ) 6 39 摘 要 : 利 用 海 藻酸钙 凝 胶 包埋 法 制备 固定化 细胞黄 绿 木 霉 , 果表 明: 结 海藻 酸钠 质 量 浓度 5 / 培养 基初始 p 0gL, H值 4 0~ , , . 4 5 以滤纸 浆为培养基碳 源培养的 小球 的稳 定性好 。发 酵产酶培
中图 分 类 号 :Q 5 .1 ; 84 2 T 3 10 1Q 1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2 3— 4 7 2 0 )2— 09—0 0 5 2 1 (0 6 0 0 7 4
Su iso l ls r d cin b mmo iie l n t de n Ce u a e P o u t y I l o bl d Ce s a d z l C aa tIsis o l ls h r ce.tc fCel a e i u
S N D n e , A G Qa S N i. u ,C E h n .i g U o gm i Y N in , O G J z H N Z o gx n nh a
( .D p r n f i c n eadE g er g H ri Istt o T cnlg n esy abn10 0 , hn ; 1 eat t f Si c n n i e n , ab ntue f eh o yU i ri ,H ri 5 0 1 C i me o L e e n i n i o v 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