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4
4《地球—我们的家园》 教案+反思

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反思1.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道理。
研究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基础,培养关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情感。
重点: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基础。
难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引入新课《地球——我们的家园》。
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为人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学生思考: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资料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资料一和资料二,讨论并发言。
思考交流:观看视频,让学生思考问题:你觉得这些画面美丽吗?想不想让它们一直保持这样的美丽?它们可爱吗?请小组选择下图中的一个案例,说一说图中的人们是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基础,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培养关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情感。
亲,他们生产充足的食物,供我们充饥;她们奉献着丰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们建房造屋;那牧场上的羊群、蓝花盛开的亚麻田和中国的桑蚕编织物,让人类抵御酷暑严寒。
——[美国]XXX《房龙地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人类的破坏力已经使得地球越来越难以承受,出现了资源短缺、海洋污染、土地沙漠化、海平面上升、热带雨林破坏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鸟类、海洋动物和植物、人类及海洋环境都有危害。
观看视频后,我们应该重视环境问题,增强爱护地球的公德意识。
我们应该感受到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的生存场所,激发学生关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环保意识。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它。
在讨论中,我们可以分组自由讨论,查找相关资料,说说这些环境问题会带来哪些伤害。
通过思考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水俣病是因食入被有机汞污染河水中的鱼、贝类所引起的甲基汞为主的有机汞中毒,或是孕妇吃了被有机汞污染的海产品后引起婴儿患先天性水俣病。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案:人口迁徙 教案 (4)

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素养目标】1. 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掌握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必备知识】一、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具体内容如下:1.自然因素2.人文因素(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
例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
(2)社会因素。
二、国际人口迁移三、我国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民工潮与民工荒【本节重点】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 人口迁移的概念: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动力机制:推力和拉力。
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劣势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优势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
(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收入、就业机会等是主要的因素。
(2)社会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社会因素也影响人口迁移。
3. 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 国际人口迁移。
(1)19 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①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移民为主。
②流向: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③意义: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①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大量增加。
②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国内人口迁移。
(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
(2)工业化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教学教案4篇

高中地理教学教案4篇高中地理教学教案【篇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说明中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分布和造成的危害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3、学会运用地图来说明灾害的分布状况。
过程与方法:利用中国主要地震带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图了解我们国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分布,结合相关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危害。
最后发挥空间分析能力将地震灾害多发区分析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些突发性的灾害发生的地点都位于哪里,以便今后生活中做好预防,也了解我国灾害分布的基本国情。
教学重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教学难点:灾害分布规律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教具准备: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分布图教学过程:导入:“泥石流来了,如何自救”( 4等高线地形图,实线表示泥石流路线,分析,若有人正(处于一时发生泥石流,他逃生的路线应该选择那一条?(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主要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及分布板书:我国地震与地质灾害一、地震的分布于危害师:(复习)什么是地震?产生原因?震级与烈度?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在?思考这些地震带与我们国家的关系是?总结: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而我们国家西南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东部沿海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范围之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师:阅读课本相关介绍师:读图“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总结我国地震活动的分布?板书:分布:1、东南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3、西南青藏高原与四川、云南(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4、西北陕、甘、宁和新疆地区(如1920年的海原地震)师: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阅读“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的几次强震”来理解。
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精选篇1为了在短暂的复习时间提高效率,使学生复习得轻松,有效、有序,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紧扣《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以课本为基础,抓住主线,强化训练,培养能力。
本着“夯实基础求能力;把握核心求联系;依据大纲求拓展”的思想,扎实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二、学情分析地理学科期末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只是初步的掌握,对自然环境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还是不够扎实。
有些学生对地理位置还记不清,一些概念易混淆。
还有许多学生学习不用心等。
三、复习目标:1、能够概括各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
2、通过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各地区和国家发展工农业的优势和特点。
3、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4、提高归纳总结和运用知识点的能力。
四、复习方法: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期末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知识的考查占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加大地理基础的复习与巩固是十分必要的,我在复习中这样做的:1、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知识点,进行竞赛。
2、再次订正填充册中的错题,有针对性的纠正。
3、最后练习进行巩固。
4、强化训练,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对于该记忆的内容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把这一部分内容背诵记忆,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讲授难点,学生容易接受。
2、第二阶段:综合复习。
基于以上复习之后,这个阶段进行综合性复习,将书本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综合运用和练习。
借助试卷,检测的同时归纳薄弱的环节。
同时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总结,请每组组长进行学法交流和指导。
总之,地理复习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刻苦的钻研。
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精选篇2一、复习目的:夯实基础,强化知识点,考点,培养基本技能。
注重综合、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应试能力。
二、复习内容:八年级地理上册(1——4)章三、复习时间:20__年1月4——22日,近3周共9课时元月4日第一章一节5日第一章二节6日第一章三节晚修检测第一章(7——11)日第二章(1——3)节第三章(1——2)节晚修检测第二章(14——18)日第三章(3——4)节第四章(1——3)节检测二、三章(21——22)日综合检测(一)(二)四、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教案范文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教案范文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教案范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地理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教案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5.5图、5.7图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
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4中图版

-结合地图册,让学生自主观察和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组织学生观看四大地理区域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了解。
-引导学生关注四大地理区域相关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鼓励学生参加地理学科的社团活动,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和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
-学生: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来划分地理区域,并了解了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西北地区:沙漠、草原、干旱少雨、畜牧业为主
-青藏地区:高山、高原、寒冷、藏族文化和宗教为主
4.地理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
-比较、归纳、分类和综合的方法
5.实际问题解决
-南方地区多雨,北方地区相对干旱的原因
-自己所居住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影响因素
板书设计说明:
-本板书设计以清单形式列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地理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以及实际问题解决等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理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课题研究,如选择一个地理区域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总结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研究能力。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4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4篇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共有四篇,分别是《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人文地理》。
本教案主要围绕这四篇内容展开,通过对地球和地图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以及人文地理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地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2.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运动。
2.地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3.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特点。
4.人文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地理知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地理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图像资料,如地图、地球仪等。
2.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如世界各国地理特点的介绍。
3.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地球运动动画等。
4.准备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地理调查报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运动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特点,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图和地球仪,向学生介绍地图的种类、阅读方法和绘制技巧。
同时,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运动,让学生对地球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图阅读和绘制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阅读和绘制地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所学地理知识。
问题可涉及地球的形状、结构、运动以及地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案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5)

(图片导入)人工大坝图
④.湖泊——发育河流:例如,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图片导入)长白山天池图
案例: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
(图片导入)洞里萨与湄公河图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
①.湖泊的蓄水价值:湖泊接纳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暂时存储起来。
(图片导入)鄱阳湖和长江关系图
②.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削高补低,使河流流量更平稳,缓解旱涝。
(图片导入)河流与湖泊相互补给图
枯水期:湖泊水位高→补给→河流水位低,给河流补充水量。
丰水期:河流水位高→补给→湖泊水位低,吸纳过多的河流水量。
让学生学会归类问题
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用前面知识来分析问题。
学会分析教材的案例
课堂小结
第四章水的运动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一、陆地的水体
1.主要类型: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2.特点
(1)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
(2)其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题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单元
第四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习
目标
课程标准: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材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及特点。(综合思维)
2.观察身边的水体,分析水体水源的补给方式。(地理实践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
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资源
资料图片多媒体
环节
二次备课
导入
观察今日的天气描述出来
1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学校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夏季,冬季。是气候。
2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亚洲作为世界第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4、亚洲地跨带、带带,受和的影响,
5、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和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6.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气候;降水最多的是气候。
(3)亚洲最北面主要为气候。
(4)图中⑧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差(大、理填充图册地理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复杂的气候
影响气候的因素
亚洲气候特征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反思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根据上述所学
读非洲气候图观察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穿过非洲中部以气候为主,气候分布很广,气候类型南北,以赤道为中心影响因素:,还有地势高低等
1.房屋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高脚屋”主要适应的自然条件是()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设计
周次
二
时间
2016年3月10日星期四
课题
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
课时
1
主备
王增强
辅备
教学
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哈尔滨的降水、乌兰巴托的降水,两地降水的多少与关系。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6)、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和季风区内,由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分布最广。
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说明了什么?其原因是:亚洲地跨、、带,、、三面频临大洋,西面深入到大陆内部。受和的影响。
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气候两大要素:和
介绍了雅库茨克的气候特点是,孟买的特点是。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大,冬夏,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两城市气温差异是受位置影响的。
5)、再观察(“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主要的季风气候有: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和。
新授
一读6.13“亚洲气候类型图”
1)、找出亚洲主要有气候类型
2)、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你看亚洲就有种,说明亚洲气候具有特点。
3)、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气候,主要分布在、此地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4)、读图6.13“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A.多地震B.气候严寒C.气候湿热D.热带干旱草原
2.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气候类型错误的是()
A.A——热带雨林气候B.B——热带季风气候
C.C——热带沙漠气候D.D——地中海气候
3.亚洲气候特点是类型、气候
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______。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冬、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洪涝灾害。
(5)图中孟买所处纬度位置较(高、低),属于(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6)读图8,各月的气温平均大约在()左右
A.-10℃B.0℃C.10℃D.20℃
(7)图8中各月的降水分配是否均匀:。结合降水量、气温变化特点,它最可能是上图7①~⑨中的哪一个气候类型:。
三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小结
通过亚洲复杂气候的学习,我们巩固了影响气候的因素。要掌握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的位置。我们又练习了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各小组完成了6.15北美洲气候的分布。课后要认真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