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的症状和诊断

合集下载

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

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

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鹅禽霍乱是由禽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将介绍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方法,以及其防控措施。

一、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1. 急性病程:鹅禽霍乱的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

初期鹅群活泼食欲,但不久后即出现食欲不振、呼吸急促、蹲卧、食毛等症状。

晚期可出现腹泻、污羽、脱水等。

2. 中度和重度病程:中度病程时鹅只稍微蹲卧,并表现出抽搐、流涎、眼帘下垂等症状。

重度病程时鹅群内出现集体死亡,死鹅纷纷倒在地上。

二、剖检变化1. 外科病理变化:病鹅尸体呈现全身发绀、肠炎、心包积液等病理变化。

腹水和心包积液呈黄色。

2. 内科病理变化:肠道炎症是鹅禽霍乱的主要病理表现,出现肠道红肿、水肿、充血、出血等病变。

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也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

三、实验室诊断方法1. 分离鉴定:从死亡鹅体中取材,进行分离鉴定。

常用方法有培养法、PCR法等。

禽霍乱弧菌分离后会呈现明显的黄色粘稠菌落。

2.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病鹅血清中的特异抗体,判断是否感染禽霍乱。

常用方法有凝集素试验、ELISA检测等。

四、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禽霍乱感染后可导致高群死率,因此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

2. 卫生管理: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饮水器、饲喂器等设施的清洁卫生。

3. 强化消毒:对饲养场的消毒工作要做到彻底、全面,可以使用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消毒剂。

4. 严格检疫:对新引进的禽类要进行检疫,确保无禽霍乱病菌的污染。

对于鹅禽霍乱的防控工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加强实验室的检测,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也需要加强人员的科普宣教,提高养殖人员的防控意识,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

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

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鹅禽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饮用受污染的水传播。

该病在饲养鹅类中极易发生,给饲养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关于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控措施。

一、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1. 急性期:感染后2-6小时,鹅禽霍乱病鹅出现急性肠道炎症状,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严重的腹泻可至数十次/天,粪便呈水样或稀糊状,里面含有大量泡沫与粘液,偶有血丝,臭味难闻。

腹部鸣鸣作响。

病鹅在发病前后数小时内,常出现明显食欲不振、脱水、无精神与倦怠、体重迅速下降。

在严重情况下,可出现发绀、晕厥,因脱水、酸中毒而死亡。

2. 慢性期:在急性发作之后,病水渐渐减少,症状有所缓解。

此时的病鹅就像很健康一样,而实际上拥有潜在的慢性病症,在另外一次强的应激或免疫抑制因素的作用下,即出现复发病情。

二、鹅禽霍乱的剖检变化1. 肠道炎症:食管下段、蠕动的胃,十二指肠及小肠皆发生轻度至严重的炎性充血、水肿和出血,各个为不同光度的发绀和呈点状出血所形成的红白相间。

最常见的疗效为小肠,知道粘膜高容量性膨胀,纹理小时凹陷、苍白果实实着有时能看见。

掀起粘膜可见红白不相间点状出血,疼痛、蠕动迟缓。

粘膜表面猩血样糌粑。

2. 肝脏出现充血、出血和渗出液,肝脏质软、色素脱失、表面有小出血点,较灰色。

3. 腹膜应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流脓性腹膜炎者,腹膜常有明显的炎性浓稠渗出液,腹膜呈鲜红色,有银白色脓肿,有白色病理假膜。

三、鹅禽霍乱的实验室诊断1. 病理学检查:病原学进行有关病原的培养。

患病鹅常常能在病程第4-5天下午肠道痉弯时,从粪便中检出霍乱弧菌。

2. 血清学检查:采用霍乱弧菌血清抗体效价测定来诊断霍乱病。

在变形的溶菌效价稀释与凝集效价稀释要求上述,血清抗体效价均可有效的检测。

3. 分子生物学检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鹅禽霍乱。

此方法对霍乱弧菌的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禽霍乱的鉴别诊断要点

禽霍乱的鉴别诊断要点

禽霍乱的鉴别诊断要点一、流行病学特点禽霍乱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死亡率。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发。

鸡、鸭、鹅和火鸡等禽类均可感染,其中以鸡最为易感。

该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创伤等。

在饲养环境不良、管理不善、气候剧变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诱发本病。

二、临床症状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因感染动物的种类和年龄等因素而异。

急性型病例表现为突然死亡,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翅膀下垂,闭目昏睡。

随后出现剧烈腹泻,排黄色、灰白色或带血的稀便。

慢性型病例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消瘦,贫血,鸡冠苍白,行走缓慢,关节肿大。

三、病理变化禽霍乱的病理变化因感染动物的种类和年龄等因素而异。

急性型病例的病理变化为全身黏膜、浆膜出血,特别是心冠脂肪、腹腔脂肪和肠系膜脂肪出血尤为明显。

肝脏肿大,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胆囊充盈,黏膜出血。

心包积液,心内膜和心外膜有点状出血。

肺脏淤血、水肿,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腺胃黏膜肿胀,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肌胃角质膜下层有点状出血。

肠道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症变化,有时肠黏膜严重出血。

肾脏肿胀,表面有散在出血点。

慢性型病例的病理变化为慢性肝脏炎症,肝脏呈黄色且质地脆弱。

心包积水,心脏扩张、变形,心肌脂肪变性。

胆囊扩张充满胆汁。

肺脏淤血水肿。

肾脏肿胀,表面有点状出血。

四、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

采集病死动物的血液、肝、脾等组织样品进行细菌学检查,通过涂片染色、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等方法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存在。

同时,也可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抗体检测和分型。

五、治疗与预防措施1.治疗:对于禽霍乱的治疗,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可以使用抗菌药物如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进行治疗,同时根据病情辅以对症治疗。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产生耐药性。

2.预防:预防禽霍乱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和废弃物,减少细菌滋生。

禽巴氏杆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 蘑菇种植技术

禽巴氏杆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 蘑菇种植技术

禽巴氏杆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蘑菇种植技术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败血性传染病。

以发热、腹泻、呼吸困难为特征,最急性病例迅速死亡。

禽霍乱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危害多种家禽、野禽。

其特征表现为急性败血过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低毒感染或急性发病之后,可出现慢性的、局部性的疾病。

这是一种目前尚无很好防治方法而又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禽类疾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禽巴氏杆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让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助力。

1、病原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呈中央微突的短杆菌或球杆菌,大小为长0.25~0.4 μm,宽0.5~2.5 μm,不形成芽胞,无鞭毛,无运动性。

革兰氏染色阴性的需氧兼性厌氧菌。

在组织、血液和新分离培养物中的菌体用美蓝、瑞氏、姬姆萨氏法染色均可着色,菌体呈明显的两极着色,中间部分着色较浅,很像许多并列的两个球菌,所以又叫两极杆菌[1]。

在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在血清、血液、或微量血红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2、流行特点各种家禽及野禽对该病均易感,其中以鸡、鸭的易感性最强,鹅的感受性较差,该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和流行。

禽群的饲养管理不良,阴雨潮湿以及禽舍通风不良等因素,都能够促进该病发生和流行[2]。

有新禽转入带菌的禽群,或将带菌禽调入其他健康禽群时,都会引起该病的发生。

3、临床症状最急性型。

病禽不出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如有的鸡正在产蛋就突然死在产蛋箱中。

病禽表现突然不安,全身痉孪抽搐,倒地挣扎,翅膀扑动几下即死亡,一般较肥胖的产蛋鸡和高产蛋鸡最易发生该型病症。

急性型是该病的常见类型,病程短的约半天,长的3~4天。

病禽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呈瞌睡状,羽毛蓬乱,两翼下垂,离群呆立,不喜走动。

体温达到43℃以上,食欲废绝,渴感增加,呼吸急促,喉咙发出喷水声。

病禽剧烈腹泻,排出灰白色、黄绿色粪便,肛门周围污染严重。

病禽鸡冠、肉髯肿胀发紫,有热痛感,病程约0.5~3天,最终衰竭而死。

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及防治要点

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及防治要点
外, 还 伴随着不愿下水 、 时 常摇 头的症状 , 甚至 不能行走 、 两
接 种疫 苗为禽霍乱 G 1 9 0 E 4 0疫苗 ,主要针对 3月龄 以
脚瘫痪 , 病鸭通常在发病 1 — 3 d 后死亡 。剖检可见肝脏上有 许多小 出血点 , 肺部 出现暗红色肝变 区以及状 出血 。腹腔 内 存 在破 裂卵黄, 或者其他器官 上出现干酪样的卵黄物 质。 1 I 3 最急性
3 . 1 综合 措施
加强对禽类 的饲养管理 , 维护好鸡场 、 鸡舍 的卫生环境 , 健康鸡 的处理 , 则是利用禽霍乱抗血清进行 预防。
3 . 2 预 防接 种
并进行定期消毒 。当发现病变应该及时 隔离 和治疗 , 对假定
稀粪。 病程在 1 — 3 d , 最终死亡。 病鸭除了上述所讲 到的病症
通常表现为在 流行初期 , 禽群 突然 出现死 亡 , 或者病禽
上的禽类 。根据疫苗 的标签所 注明的鸡 羽份数来 注射 , 每 羽
份添加 0 . 5 m L的 2 0 %的氢氧化 铝胶生理盐水 , 然后将其稀释
摇匀 ,在禽类 的胸肌 内进行 注射 。鸭 和鹅 的注射量 是鸡 的
免疫期在 3 个月左右 , 在 流行期可 以每 3个月注射一 次。 参考文献
发育极易产蛋恢复期漫长 。剖检可见其多个部位肿大 , 上呼 吸道有黏稠分泌物 , 将肿 大部 位切开能见到黄红色或者黄灰 色的浓稠液体渗 出。 1 . 2 急 性 是最常见的一种 , 表 现为病鸡 发热 , 精神萎靡 , 光喝水不 吃东西 , 羽毛凌乱 , 缩头闭 眼 , 脱离鸡群 , 其髯、 冠呈青紫色 , 口鼻分 泌物增多 , 张口 发 出“ 咯咯咯 ” 的声音 , 伴 随着腹泻 , 排
小出血点 , 肝脏存在少部分灰 黄色针尖大小 的坏死点。

禽霍乱的症状与诊治

禽霍乱的症状与诊治

朱志琼 (黑龙江省龙江县畜牧兽医局兽医卫生防疫站 161100)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

最急性表现为突发性和无症状性特点,急性型表现为高热下痢和败血症,慢性型表现为呼吸道炎、肉髯水肿和关节炎,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低。

1 流行特点 本病对各种鸡、鸭、鹅等家禽、野禽类均有易感性。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

其中,鹅群易感性较差,鸭群中常呈流行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在鸡群中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产蛋鸡群易感性较强,多发生于成年鸡。

病禽和带菌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病禽的各种脏器、分泌物进行传播,特别是对饲料、饮水、器具等的污染,另外,各种动物、昆虫、寄生虫也是本病传播的媒介。

感染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等。

饲养环境较差,患寄生虫病等都易引发此病。

2 临床及病理表现 由于禽的机体抵抗力和病菌的致病力强弱不同,所表现的病状也有不同。

一般按症状可分为最急性
朱志琼 (黑龙江省龙江县畜牧兽医局兽医卫生防疫站 161100)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

最急性表现为突发性和无症状性特点,急性型表现为高热下痢和败血症,慢性型表现为呼吸道炎、肉髯水肿和关阅读完整文章将扣除您 1 点积分,确定要浏览吗?。

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

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

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鹅禽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

它常常引起急性腹泻、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脱水和休克。

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控措施是饲养员和兽医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鹅禽霍乱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潜伏期结束后,患禽会出现急性腹泻、腹痛、呕吐、高热等症状。

严重的鹅禽霍乱患者还可能出现脱水、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鹅禽霍乱的临床症状一般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

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粪便呈水样,有时伴有腹痛;中型患者除了腹泻外,还会出现呕吐、发热等症状;而重型患者则可能出现脱水、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在实际工作中,饲养员和兽医应该密切关注鹅禽的生长发育情况,对出现异常症状的鹅禽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以免疫病传播。

二、实验室诊断鹅禽霍乱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培养和PCR技术。

在临床诊断中,医生可以采集患禽的粪便样本,通过革兰氏染色、琼脂培养等方法检测霍乱弧菌。

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霍乱弧菌的存在。

经实验室诊断确诊鹅禽霍乱后,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防控,避免疾病传播。

三、防控措施为了有效控制鹅禽霍乱的传播,饲养员和兽医需要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 加强卫生管理。

保持饲养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工作,严格控制饲料和饮水的卫生质量。

2. 做好饲养管理。

加强对鹅禽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症状的鹅禽,隔离患病禽数,避免疾病传播。

3. 进行疫苗接种。

及时给鹅禽接种霍乱疫苗,提高鹅禽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4. 加强信息宣传。

及时向饲养员和兽医传达有关鹅禽霍乱的防控知识,提高其对疫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鹅禽霍乱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饲养员和兽医的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只有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做好防控工作,才能有效遏制鹅禽霍乱的传播,保障鹅禽的健康和养殖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禽霍乱诊断要点

禽霍乱诊断要点

急性发病死亡的鸡:脾脏肿大,有 许多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卵泡出血、破裂、溶 化、变形
急性发病死亡的番鸭
发病死亡鸡:心脏冠状沟脂肪及心外膜有大量的块状或点状出血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心脏冠状沟脂肪及心外膜有大量的点状出血
急性发病死亡的鹅:心脏冠状沟脂肪及心外膜有 大量的点状出血
急性发病死亡的鸡:肝脏肿大,表面有许 多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斑和点
急性发病死亡的鹅:肝脏肿大,表面有许多密集、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3、本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创伤传播,健康禽通过采食或吸入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饮 水、空气而发病。发病急,死亡快。
二、临床诊断要点:
本病潜伏期为2~7天。由于病菌致病力的强弱不同,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病型。
1、最急性型:多见于暴发最初阶段,几乎见不到症状,病鸡突然倒地死亡,一般在早晨突然发现 死鸡。产蛋鸡发病较多。 2、急性型:病鸡剧烈下痢,排出绿色或白色稀粪,有时有血液,恶臭。有的突然不安、抽搐、痉 挛,双翅扑地,约1~2天死亡。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肝脏肿大,表面有许 多密集、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肠道浆膜有出血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十二指肠有出血、内有血样内容物
急性发病死亡的鸡:肠道出血,十二指肠尤其严重,肠内容物带血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胸气囊膜有大量的出血点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腹有大量的出血点
急性发病死亡的鹅:脾脏肿大,表面有 许多密集、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1)、10%氟苯尼考,加水饮用,连用5~7天。 (2)、10%乳酸环丙沙星,加水饮用,连用5~7天。
(3)、10%盐酸洛美沙星,加水饮用,连用5~7天。
(4)、10%安普霉素,加水饮用,连用5~7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霍乱的症状和诊断
2009-05-09 信息来源:广东星火计划网
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临床症状
自然病例潜伏期一般为2~9天。

由于病原体的毒力和鸡体的抵抗力不同,禽霍乱的临床症状也表现不同。

(一)最急性型几乎完全看不到症状,突然死在鸡窝内或栖架下。

肥胖的鸡多发。

(二) 急性型表现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弓背,头藏于翅下,食欲减退或废绝。

由于身体发热,饮水增加,呼吸困难,口、鼻流出黏液,死前可见头、冠、肉垂发绀。

病鸡常有腹泻,排出白色水样或绿色黏液,伴恶臭粪便。

产蛋量明显下降,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明显降低。

病程较短,一般几小时或数日死亡。

急性型经过存活下来的病鸡转为慢性感染或康复。

(三)慢性型病鸡逐渐消瘦,精神委顿,贫血。

冠、髯苍白色,水肿变硬。

关节炎常局限于腿或翼关节和腱鞘处,关节肿胀,跛行,切开见有脓性干酪样物。

少数病例发生歪颈或鼻窦肿大等症状。

产蛋鸡常发生坠卵性腹膜炎。

二、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因病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最急性型死亡病鸡可能看不到什么病变。

(二)急性型主要病理变化是出血和坏死。

全身性充血和出血,十二指肠尤
为明显。

心冠脂肪、心外膜、腺胃、肌胃、腺胃和肌胃的交界处,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十二指肠、盲肠、直肠黏膜肿胀,弥漫性充血和出血,并覆盖一层较厚的黄色纤维样的物质,
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浆膜下出血。

心包液、腹腔液体增加。

肝脏肿胀、充血,呈深紫色或黄红色,有大量散在的针尖大或小米粒大
的黄色坏死点。

肝脏实质变硬,呈熟肝样。

肺脏淤血、水肿或
出血。

脾脏偶见肿胀和灰白色坏死点。

(三)慢性型其特征为局限性感染,病变也有差异。

当呼吸道症状为主时,可见鼻腔、气管呈卡他性炎,肺脏硬变。

有的表现肉髯水肿,而后为坏死。

有的足与翅部关节肿大、变形,有炎性渗出或干酪样坏死。

还有的病例,卵巢出血,卵黄囊破裂,腹腔脏器表面上附着干酪样的卵黄物质。

病鸭的病理剖检变化基本上与上述鸡的相似。

心包内积水,充有黄橙色透明的渗出物,遇空气易凝结呈胶状;心内外膜出血,心冠状脂肪出血,偶见水肿及坏死。

肺脏呈现肺炎、气肿和充血、出血。

肝肿大,脂肪变性,点状出血及小点坏死。

脾脏肿大、充血,有的有小点坏死。

腹腔积水。

腺胃黏膜出血、充血,肌胃黏膜充血,偶见有溃疡。

小肠卡他性出血性肠炎,以小肠前段最为严重。

舌根部黏膜表层溃疡。

盲肠黏膜有小溃疡。

卵黄膜充血,卵黄破裂,患腹膜炎。

三、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怀疑禽霍乱时,可用肝脏或心血做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氏或瑞氏染色,镜检。

当发现有大量的两极染色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时,可做出初步诊断。

最后确诊必须进行病原分离培养、鉴定和动物接种试验。

治疗
可有效地治疗禽霍乱的抗菌药物很多,硫酸链霉素,恩诺沙星,喹乙醇,复方禽菌灵,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土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下面着重介绍3种:1、注射给药,首选硫酸链霉素。

硫酸链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使用前用适量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50毫克/千克,2次/天。

使用该药应注意有无毒副作用产生,由于硫酸链霉素对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冲动的传导有阻滞作用,若大剂量使用,会出现呼吸抑制,肌肉无力,肢体瘫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禁用于产蛋鸡。

若出现中毒症状,可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或静脉注射氯化钙,长期大剂量应用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造成前庭功能和听觉损
害。

因此,若连续使用3—4天硫酸链霉素仍未见病情好转,则应改用其它药物治疗以防止细菌耐药,为避免药物残留,家禽在屠宰前4天应停药。

2、饮水给药,首选恩诺沙星,又名乙基环丙沙星、乙基环丙氟哌酸、普杀平、海达。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醋酸、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中,遇光易分解,应避光保存。

家禽按照50毫克/升水给予饮水用药,连续使用3天,此方法简便易行,但使用时应注意该药不能与氯霉素、利福平合用,以免降低药效,为防止药物残留,家禽在屠宰前9天应停药。

3、混饲给药,首选喹乙醇,又名倍育诺,快育灵,灭霍灵,霍乱灵。

本品为浅黄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微溶于冷水,遇光迅速降解,应避光保存。

其复方制剂:复方禽菌灵疗效更好。

一般按照每1000千克饲料中加入25—35克的喹乙醇,充分混匀后饲喂。

由于该药毒性较大,使用时应注意切勿随意加大剂量,要充分混匀饲料与药物,为防止药物残留,家禽在屠宰前15天应停药。

综上所述,为了更有效地防治该病的发生,养禽场应着重做好禽只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搞好禽舍卫生环境,保持饲料槽、饮水器清洁卫生等工作。

若在养禽场发生了该病,应及早诊断,为了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抗生素药,最好是将实验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再进一步选择一种高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处理。

临床症状病鸡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独伏一隅,鸡冠暗红,拒食,喜饮水,呼吸困难,体温43℃~44℃,排出灰黄色或绿色粪便。

急性型的病鸡无明显症状就突然死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