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2课时)
农业培训课时计划

农业培训课时计划第一节课:农业基础知识时间:2小时内容:1. 农业的定义和意义2. 农业的发展历史3. 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生产技术4. 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5. 农业新技术和科技应用第二节课:土壤与肥料知识时间:2小时内容:1. 土壤的分类和特性2. 土壤肥力和施肥原则3. 基本肥料和微量元素的作用4. 有机肥和化学肥的使用方法5. 土壤保护和改良第三节课:农作物种植技术时间:3小时内容:1. 主要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要求2. 农作物的育种和选择3. 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密度控制4.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5. 农作物的收获和储存技术第四节课: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时间:3小时内容:1. 农业机械的分类和用途2. 农业机械的使用原则和操作方法3. 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和保养4. 农作物收获机械的使用技巧5. 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第五节课:果蔬种植与管理时间:2小时内容:1. 主要果树和蔬菜的种植技术2. 果蔬的育苗和移栽方法3. 果蔬的病虫害防治4. 果蔬的水肥管理和采摘技巧5. 果蔬的贮藏和销售渠道第六节课:养殖业知识时间:3小时内容:1. 家禽养殖和畜牧业的发展现状2. 家禽和畜牧的饲养管理技术3. 家禽和畜牧的疾病防控4. 家禽和畜牧的屠宰和加工5. 家禽和畜牧的市场销售和价格走势第七节课:农业政策和市场动向时间:2小时内容:1. 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和调整2. 农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3. 农产品质量管理和认证体系4. 农业产业链与农产品流通5. 农业投资和风险管理第八节课:农业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时间:3小时内容: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革2. 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政策3. 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4. 农业绿色生产和有机农业发展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通过以上8节课的学习,学员将对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有全面了解,能够应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同时,学员还将了解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动向,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提供指导和参考。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4.2农业第二课时教案

4.2 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结合图文资料,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农业和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难点:我国农业和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农业选择的智慧,请同学们观看的同时,思考不同区域农业类型、作物种类的差异,和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第二课时。
新课讲授: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因地制宜的重要含义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找出因地制宜的内含。
因地制宜:把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2.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了解农业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最为密切,我国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构成了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要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合它发展的地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活动:学生结合图文资料,初步了解在不同的地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地形陡峭处“宜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处“宜粮”;降水较少处“宜牧”;河湖众多处“宜渔”。
4.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活动:阅读材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不仅包括自然条件,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这也是“因地制宜”的重要表现。
练一练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理由。
A处距离城市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以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
B处距离城市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
C处是山地,坡度较陡,可发展林业。
D处是水域,可发展渔业。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案

《农业》教案教学设想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底,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是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的重要前提,本课重点是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并理解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的必要性。
本设计试图通过“设计地图”、“读图分析”、“分组探讨”、“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进步学生从地图上获得地理信息的实力与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从而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开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的1.理解农业的概念及分类,可以运用资料并联络实际,说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地图及图表资料,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学问,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缘由。
3.理解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的必要性。
4.关注家乡农业消费的开展,培育酷爱家乡、建立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驾驭了学习地理学问的初步方法,具有肯定读图、识图实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与成因的实力尚待进步。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探讨法,谈话法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第二节农业一、农业及其重要性(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在盼望的田野上》,请同学们闭目观赏,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我们的家乡在盼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漂亮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禾苗在农夫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花那个东岗撒网北疆哟播种南国打场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华蜜为她争光2.同学发言,老师总结:小麦、高粱(种植业);果香(林业);荷塘(渔业);牛羊(牧业)。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状况。
(二)小组合作,探究缘由1.学生活动一:搜集资料,感知农业与我们的联络(1)农业与生活、消费以及国民经济建立有什么亲密联络呢?请同学们分组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联络实际,举例说明。
(2)学生展示:我们的吃、喝、穿、用都离不开农业。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套(附地理教学计划)

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套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凡事预先则立,不预则废。
2019年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想要在地理教学上有更高的突破吗?那首先需要通读教材,了解地理课标等。
然后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特别是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备课质量,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
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总体存在基础不够扎实,成绩差距较大等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八年级下学期面临会考,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
农业(第2课时)示范教案

《农业》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能将我国土地类型与农业部门的分布相联系,学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 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3. 知道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 知道我国畜牧业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牧区的主要畜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2.知道我国畜牧业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牧区的主要畜种。
【教学难点】1.学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知道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国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生:耕地、林地、草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等。
【新课展开】师:没错,不同的土地类型适宜的农业部门是不一样的,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我国农业部门与土地类型的关系。
生:种植业分布在耕地;畜牧业分布在西部草地中;林业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林地;渔业则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海洋中。
师:回答得很棒,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讲种植业和畜牧业。
在这幅图上,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我们可以发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而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季风区,所以我们可以用“东耕西牧”来概括我们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布情况。
(板书)一、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耕地;畜牧业——草地;林业——林地;渔业——江河湖海(过渡)现在我们来学习种植业的主要农产品分布情况。
师:种植业部门的农产品可以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请判断下面农作物,哪些是粮食作物?生:粮食作物有小麦、土豆、水稻、红豆、玉米,其他事经济作物。
师:粮食作物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为主。
(板书)二、主要农作物分布1.农作物分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过渡)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想想,我们南方和北方的主食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师:南方和北方因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1)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2)中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不同,跟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关。
新课标人教实验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2课时优秀教案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2课时)本课知识结构:本课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新石器时代世界不同地区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既包括他们丰富的物质世界,也有他们多彩的精神家园。
教师应通过勾画先民的生产、生活轨迹,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几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b5E2RGbCAP(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基本概念:原始农业、畜牧业、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定居生活、农业村落、精神家园;②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
③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距今的年代、生活的地区、生活的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④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艺术、初步的科学知识、宗教信仰、图腾崇拜)。
plEanqFDPw2•能力目标:①能大致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②能初步比较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
③通过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人类生活以及历史进程的影响,感悟并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④能够从岩画、器物等反映人类早期文化成就的实物资料中观察先民的精神世界。
DXDiTa9E3d3.情感目标:①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RTCrpUDGiT②通过小口尖底瓶的汲水实验,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对先民的敬慕之情,激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5PCzVD7HxA教学重点与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教学难点: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几种基本观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理解与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
二、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初二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业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地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
授课类型
新授
一、教材分析
《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知道“土地奉献”、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
旱田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旱田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
带水果
秦岭一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阅读] 读图“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认识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人教版地理 八年级上册 农业(二)

科技强农
山东寿光蔬菜博览会
山东省寿光市华诚农业将无土栽培技术融入观光示范园建 设中,无土栽培高效节能技术先进,无土栽培园林景观与 示范园结合,形成无土栽培创新型农业展示园。
科技强农
根瘤菌运用
转基因
生物有机肥
科技强农
无人机
无人配送车
智慧大棚
光伏渔业
信息技术助推奶牛养殖
近年来,茶饮料种类不断出新,特别受年轻人的喜爱。我国某地茉莉花茶是 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它是用加工后干燥的茶叶,与茉莉鲜花混合窖制而成的再 加工茶。下图为该地垂直生态农业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成熟需要充足的光照,而多汁牧草则可以在光照较差的条件下旺盛生长。
热量: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必须满足一定的热量条件。热量条件不同,农作物的产量、种
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也不相同。
水分: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分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种植和淡水养殖;水分
条件比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
地形和土壤: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壤的性质和肥力不同,其适宜种植的作
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适合种植水稻、小麦、农玉米。 原因:此处远离市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耕地面积大,可以 使用大型农业机械,便于大面积种植。
因地制宜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活动,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
在图中,位于我国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 说明你的理由。
休闲等多重功能。读我国某地光伏蔬菜大棚示意图,完成3-4题。
3.光伏蔬菜大棚多建设在郊区,其主要原因是( D )
A.郊区地形复杂多样,适宜开展多种农业生产
B.郊区气温比城市高,利于蔬菜种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 ——种植业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 等农作物
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 ——畜牧业
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
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 ——渔业
草地主要分布在我国 西 部(东/西),主要发展 牧 业。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93面图4.10
左图以什么 为界把我国划分 为哪两个区域?
分为以 畜牧业为主 的省区 和以 种植业为主 的省区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西部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 、内蒙古牧区 、 青海牧区 、 西藏牧区 。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 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
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 ——林业
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以及对树胶、 松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
说一说:下面的产品分别来自农业的哪个部门?
谷物、蔬菜
畜牧业
肉、蛋、奶
种植业
鱼、虾等
林业
桔子
渔业
92面活动: 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1、收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
南北方差异。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农业主要包括 种植业 、 畜牧业 、 林业 、 渔业 等部门。
2、农业生产满足我们 吃饭 、 穿衣 的需求,也为 工业生产提供 原材料 和 消费市场 。所以农业是我国国 民经济的 基础 。
3、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以 畜牧业 为主,东部地区 是 种植业 、 林业 、 渔业 的主要分布区。
以及后期的农产品加工、存储、运输、营销等环节。现代农业
正从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扩展,构建综合性的现代
产业体系,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从业。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前面我们学了土地资源,回想一下农业用地的分布
回顾《土地资源》填空:
我国耕地和林地的 90% 以上,集中分布在 东 部 (东/西)。主要发展农(种植业) 、 林 、 渔 业。
根据以下提示自学课文94—99面:
1、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南北差异; 2、了解怎样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3、了解我国的科技强农之路。
上节回顾: 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西部: 畜牧业为主
内蒙古牧区 Βιβλιοθήκη 疆牧区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东部:
种植业: 湿润、半润湿的平原
林业: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
渔业:
工业为农业提供化肥、农药和各种机械等,提高了 农业的生产效率。
92面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提供农产品,而现代农业的
主要功能除了农产品供给以外,还具有养生休闲、生态保护、
旅游度假、文明传承、修学教育等新功能。
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拉长了产业链条,除了传统的农产
品生产的中间环节外,还包括前期的农业科研、设计等环节,
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生产方面:
皮革工业原料—— 牲畜的皮毛 纺织工业原料—— 棉花、苎麻 食品工业原料—— 肉、蛋、奶、粮食、水果等 造纸工业和家具制造业原料—— 木材
农业与纺织工业、皮革工业
农业与食品工业
农业与造纸工业、家具工业
92面活动: 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1、收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
地区
耕地 类型
东北
北方
旱地
华北
熟制
粮食 作物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或一年两熟
小麦 玉米
油料 作物
大豆
花生
糖料 作物
甜菜
其它 作物
黄河流域 的棉花
南方
水田
一年两熟 到一年三熟
海洋渔业: 沿海地区 淡水渔业: 南方地区
东部的种植业 你认识这些农作物吗?
水稻
花生
油菜
甘蔗
甜菜
棉花
小麦
大豆
玉米
我国农业的分布南北差异 对照左图给作物归类
粮食作物 玉米 小麦 水稻
大豆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课本94面图4.11
甜菜
糖料作物 甘蔗
其它经济作物 棉花
我国农业的分布南北差异
对照94面图4.11,完成下列表格
说明生活的重要性。
生活方面:
吃的—— 大米、肉、乳、蛋、水果等 穿的—— 棉袄、毛衣、皮鞋等 用的—— 家具等
农业的重要性
我国拥有13亿人口,这么多人需要吃饭、 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 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因此: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92面活动2: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由于人多地少、人口增 长以及耕地消耗等原因,上个世纪曾有国外经济学家 如此向世界发问,并引起西方国家的极大关注。自20 世纪70年代以来,杂交水稻等粮食作物品种相继育成 并推广应用,其他农业技术也获得长足发展,中国众 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得以解决。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 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有人说:“这是 一个奇迹!”阅读图4.8和图4.9,寻找证据,证明这个 说法。
这些图片展示的是哪个行业的生产情景?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
第二节 农 业
阳新实中 陈刚
什么是农业?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 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根据以下提示自学课文90—95面:
1、农业主要分为哪些部门? 2、农业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简要了解我国农业分布的东西部差异和
东部是 种植业 、 林业 、 渔业 主要分布区。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的 平原 以种植业为主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林业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脉
横断山脉
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东部的山地、丘陵适合发展林业 林业集中分布在 东北 和 西南 的天然林区和
东南部 的人工林区。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渔业
93面 活动2:
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2010年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2010年
中国耕地有多少亿公顷? 约1.1亿公顷,四国中最少 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是多少? 约5亿吨,四国中最多 单位面积水稻产量是多少? 约6.4吨,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 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水域广阔适合发展渔业
海洋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 沿海 地区, 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 南方 地区。
小结: 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西部: 畜牧业为主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东部:
种植业: 湿润、半润湿的平原
林业: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
渔业:
海洋渔业: 沿海地区 淡水渔业: 南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