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语文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_3.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宗璞及其作品《紫藤萝瀑布》,掌握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
2.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成语,如“紫藤萝”、“瀑布”、“蔓延”等,提高词汇量。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节奏和情感变化。
4.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你们认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特色来表达这个主题?"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在小组内,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我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实用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
5.强化课后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6.小组讨论:针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前进行预习,小组内分享预习心得。
"为了提高下节课的学习效果,请大家提前预习,并在小组内分享预习心得,互相启发。"
作业布置要求:
1.同学们要认真完成作业,做到字迹工整,内容充实。
2.家长要积极配合,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3.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紫藤萝瀑布》章节,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鉴赏以及主题思想探讨。
详细内容涉及对紫藤萝花的形象描绘、作者情感表达、以及通过对自然美的感悟所引发的哲思。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分析文章结构,识别并赏析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理解,修辞手法分析,主题思想领悟。
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对自然美的感悟拓展到对人生的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紫藤萝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其外观特征,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描述,教师点评(5分钟)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
自主阅读(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5分钟)3. 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造句巩固。
生词讲解(5分钟)学生造句,教师指导(5分钟)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
例题展示(5分钟)学生互动,共同解析(10分钟)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现场反馈。
练习发放与完成(15分钟)教师反馈与解答(5分钟)6.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从文章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展开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中心词:紫藤萝瀑布2.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4. 主题思想:自然美的赞颂,生命意义的思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美的短文。
答案要求:至少运用两种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体现对自然美的感悟。
《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
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
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导、学、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整体感悟1.精心导入(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
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
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
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
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
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紫藤萝瀑布宗璞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2.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见书P19页: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查字典,教师正音。
(过渡)《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紫藤萝瀑布》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紫藤萝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表达感受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培养观察事物、表达感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作者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紫藤萝的方法。
重点: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观察事物、表达感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紫藤萝图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紫藤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感受紫藤萝的美丽。
a. 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b.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紫藤萝?c.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5. 例题讲解:a. 分析文章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b.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描绘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六、板书设计1. 《紫藤萝瀑布》2. 主要内容:a. 紫藤萝的特点b. 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c. 文章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我喜欢校园里的那棵白玉兰。
它挺拔的身姿,如一位高贵典雅的公主。
春风拂过,洁白的花瓣轻轻摇曳,仿佛在微笑着迎接阳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a. 拍摄一组自己喜欢的植物照片,配以描绘性的文字。
b. 仿写一篇文章,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3.培养思维发展与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增进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讨论内容与课堂内容关联性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调整了讨论方向,引导他们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他们聚焦关键点。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复习环节,通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紫藤萝瀑布》的主题、修辞手法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技能,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熟悉课文《紫藤萝瀑布》,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主题。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紫藤萝瀑布的美丽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见闻为线索,描绘了紫藤萝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文学作品。
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不够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难句:课文中有一些生词和难句,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和讨论来理解和掌握。
2.文学鉴赏: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生词卡片:准备生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生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以及作者对自然美的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描绘自然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理解文章结构,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表现自然美。
(4)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自然美的魅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举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让学生对比文章中的描绘,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表现自然美。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紫藤萝瀑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自然景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然美的奥秘。
(3)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教师需重点讲解,使学生能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举例:选取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让学生模仿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优秀5篇)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语文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设
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诵读品味,体会写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觉,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
教学程序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
2.诵读法。
3.作卡片,摘抄优美语句。
媒体设计
配乐朗读磁带;幻灯片投影字词、作者简介、配文插图、语句揣摩练习。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哪一种曾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同学们发言。
)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会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
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解题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作品。
作者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研习课文
1.速读,整体感知
①自散读,根据语境理解字词。
②紫藤萝瀑布有什么特点?从字面上看,作者把它与什么联系起来?
明确: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紫藤萝瀑布的特征,勾出紫藤萝联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宁静”、“生死谜”、“手足情”等字眼,为下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作准备。
(解说:旨在让学生根据语境识记字词,初步感受“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①前一部分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景象。
紫藤萝成片成片地盛开时,居然能"像一条瀑布......在流动,在欢笑",那"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的"点点银光",多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的音符,正谱写着生命的欢歌啊!再看那每一条盛开的花,都是鼓满了帆的船,漾满了笑意的脸,何其蓬勃、何其"辉煌"!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解说:让学生通过诵读、讨论,体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描写景物的方法。
)
②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
明确:萧杀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竟寂寥得"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可花儿并没有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经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
看,"藤萝又开花了,开得那样盛,那样密",它汇成了奔腾的瀑布。
立在瀑布边,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润着干涸心田;抚摸鼓胀的花朵,便是起锚生命的航船。
这一段故事,是作者极尽铺陈点染之能事,描写了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后,笔锋陡然一转而写的。
理解这一段故事,可略为交代背景,设"凋零了的紫藤萝后来怎么样?"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紫藤萝的一荣一枯,正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
③朗读第8段和第11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如瀑布般的紫藤萝盛开着,散发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高奏着昂扬的希望的乐曲,解开了"生死谜",抚慰着"手足情"。
不是吗?只要种子在,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只要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满装生命的酒酿"的"紫色的花舱"驶向彼岸呢?
(解说:让学生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
3.品读,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
朗读写景段,让学生图画出景物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情感的语句。
如"辉煌淡紫色"的"辉煌"抒发了作者对瀑布生命力的盛赞之情,"流动""欢笑"传达了生的喜悦。
"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表达了作者失落怅惆的情绪。
(解说: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景中之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
四、迁移训练
以《绿色的海洋》为题,抓住森林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五、布置作业
本文还能给你什么联想和启示?课后写一篇练笔。
(解说:训练联想能力,可类比联想,也可相反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