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教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教案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第一课时)吴忠中学丁汉青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4.学会阅读和分析人口增长相关图表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人口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探究人口的增长模式。

过程与方法5.阅读“人口增长的阶段”图文资料,归纳各阶段人口增长和年龄结构特征。

6.通过读图比较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人口增长情况和我国应采取的正确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教学过程:复习引入,组织教学。

一、人口自然增长1、展示“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引导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而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上的差异及特点。

(1)产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在什么时期?(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人口增长特点(1)时间差异工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工业革命后:人口持续增长。

20世纪后半叶:人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大洋洲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口总数急剧增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分析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地区上有没有差异?学生分析总结:(2)地区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不同,同一地域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也存在差异:工业革命后,发达国家增长快;发展中国家增长缓慢;二战以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2.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指导学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分析理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思考:下列问题1.人口变动的原因是?2.人口增长的经历的阶段性特点3.人口增长模式可归纳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的特点是?师生归纳总结: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变动的原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案 中图版 必修2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案 中图版 必修2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学习目标1.知道人口增长大致经历的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以及每种模式的特点、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

3.通过本节学习,明白事物是不断发展的道理。

学习提示采用图表比较法、资料分析法,重点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主要模式以及分布。

习题研讨课本第4页思考题参考答案:1.从图1-1-1中可以看出,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呈平稳下降趋势,而自然增长率增长极其缓慢。

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幅度较大。

从曲线的变化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7~1965年出生率、死亡率上升较快;1965~1975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急剧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下降较快;之后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处于比较缓慢而平稳的下降趋势。

2.欧洲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缓慢下降,人口增长缓慢,中国人口增长变化较大,1965年以后也持续下降,下降幅度较欧洲大。

欧洲人口增长的慢的原因是受高度发达的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原因影响。

中国除受政治原因影响外,同时受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国家政策的影响。

方法点拨抓规律找原因。

比较时有异有同。

一句话不能概括规律时,分成两句或更多来说,阐明清楚为止。

课本第7页讨论参考答案:1.“高低高”模式。

利:劳动力充足。

不利: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就业难、住房紧张等问题。

“三低”模式。

利:人口压力小。

不利: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从“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

也将面临和“三低”模式相同的问题。

讨论时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面、深入地去考虑问题。

2.中国人口增长现状的问题。

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二是人口质量。

人口质量下降,现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在严格控制生育的情况下,人口素质高的城市生育率下降,人口素质低的农村超生,从长期来看可能损害中国的人口素质。

(二)是把人口政策主要归结为控制人口数量,没有把教育列入人口政策。

流动人口和剩余劳力问题,这也是中国新的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

新课标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这条标准要求又可以分为三个具体内容:1、知道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2、比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3、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特点,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根据这三个具体内容我们应注意到,本节内容的核心不在于“类型”,而在于对“类型”的比较、分析及其演变原因的理解和运用。

[教材分析]“必修2”阐述的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一人地关系的主题。

人口与环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也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

“必修2”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放在第一章,可见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对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节内容分析人口发展与变化的阶段与原因,不仅是本章的基础,也是分析后面章节的核心。

[学情分析]从知识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具有人口数量及其增长的认识,对于其中的原因也能略知一二。

但就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三率”,则仅停留在数据理解,其内在的联系和深层次的原因,却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全面理解。

从个性和情感特点来看,高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独立性好,具有一定的联系和发散思维。

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宜采用自主发现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法。

另外,随着高中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展和人生认识观的不断深入,也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会有意识的思考自身价值与社会关系。

这就有利于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和完善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人类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中图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高中地理必修二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本讲学习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出生率,了解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2)研究人口增长模式的确定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特征;(3)运用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地区资料的分析,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2)借助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2)通过分析我国的人口发展资料、案例,让学生能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3)借助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1. 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2. 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 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三. 具体内容:必修二介绍——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

必修二主要介绍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

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它三个主题,同时也贯穿于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

(一)人口增长模式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1)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案背景此教学设计为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模块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中的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的内容,本节内容的学习建立在高一学生有了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和初步掌握了地理技能的基础上。

本节内容的教学分2课时,第1课时学习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第2课时学习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二、教材分析人口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

其中人口增长是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而出生率、死亡率及由二者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人口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口增长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

本节包括“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三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特点(2)了解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转变规律及地区分布2、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探究原因。

(2)懂得利用互联网搜索获取有用知识和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五、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法、总结归纳法九、教学过程九、课后反思优点: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搜索技术获取有用信息,让学生感受到互联网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及总结归纳能力,并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

缺点: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较差,归纳总结能力不够强及表达能力欠缺,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加强这几方面的培养。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案

必修Ⅱ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课标要求】〖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活动建议〗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活动设计】(详见课件)〖活动1〗教学吸引子:观察网页中的人口钟(中国人口信息网 /;世界人口钟 /main/www/popclock.html),了解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

〖活动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下面是2000年三个国家的人口统计资料,计算并填写下表。

〖活动3〗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2)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活动4〗读图1-1-3(世界人口增长阶段),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

(1)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什么规律性?(2)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3)世界人口增长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活动5〗如何阅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活动6〗读图1—1—4、图1—1—5、图1—1—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析回答:(1)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2)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3)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活动7〗读表1—1—1(1750—1940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分析回答:(1)两类地区的“三率”高低有什么区别?为什么?(2)两类地区“三率”的变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活动8〗读图1—1—7(世界各洲人口增长及2002年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回答:(1)目前哪个大洲的人口最多,哪个大洲的人口最少?(2)从1900年以来,哪个大洲的人口增加得最多/少?(3)从1900年以来,哪个大洲的人口增长得最快/慢?(4)1900-1950年人口增长得最快/慢的大洲是哪个?1950-2002年人口增长得最快/慢的大洲是哪个?(5)欧洲和北美洲在人口增长方面有什么异同,为什么?〖活动9〗如何阅读和分析图1—1—8(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活动10〗探讨下列问题:(1)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两类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俄罗斯有人提出“一夫四妻”的荒唐法案?(3)怎样的人口增长才是合适的?【板书设计】1.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阶段性特点——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地理ⅱ中图版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案(1)

地理ⅱ中图版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案(1)
地理ⅱ中图版1
课标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世界人口的时空变动状况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单元标题并摸索:人口数量变化有哪些方面?
什么缘故提到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材只分析人口的增长而不分析人口的减少?
学生阅读教材单元标题摸索老师提出的问题。
使学生明白人口数量的变动类型。
引导学生阅读学案资料人口增长的直截了当缘故?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等概念。
调查法。
布置研究性课题:“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指导学生把握完成课题的方法,强调结题方式、评判方式、结题时刻等。学生做前期预备工作。
学生在课堂上做必要的前期预备工作。
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并能把握地理的学习方法——调查法。同时对本单元内容加以落实。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做总结:
(1)世界人口进展的总趋势是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不同时期增长速度不同。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人口增长的时空变化;明白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移等概念。
使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时空变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1-1“欧洲与中国人口增长比较图”,比较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图1-1-1“欧洲与中国人口增长比较图”,了解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
同时把握地理学习的方法—比较法
使学生把握地理学习的方法—比较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1-2“世界人口增长图”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1-1-2“世界人口增长图”能够分析出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把握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研究性课题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把握地理的学习方法之一
(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趋势不同,有正增长有负增长。

中图版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数据(含三率),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并了解人口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含义;2.通过阅读自绘曲线图,说由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3.通过阅读中国人口变动曲线图,分析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加深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重难点(1)重点:读图解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2)难点:读图解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初步理解人口政策;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探究法【导入】同学们,上学期的必修一讲的是自然地理,而这一学期必修二要讲的是人文地理,这本必修二主要介绍四个主题,有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而人口问题是我们学习一切人文地理内容的核心和基础。

那说到人口啦,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好不好,和你们有关的调查哦!现在老师问一下,家里的兄弟姐妹是两个以下的同学举一下手,那家里是三到四个的兄弟姐妹的同学举一下手,五个以上的呢?【调查、讨论】【转折】那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爸爸和爷爷一代的家里是多少兄弟姐妹呢?知道的同学举一下手并说一下数量。

不知道的同学要回家问一下爸爸妈妈哦,这可是关于你们的家族史的,不能不知道的。

【倜查结束、统vh】。

00000000000000【承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从你们爷爷到爸爸再到你们,每一代家里的兄弟姐妹在数量有什么变化呢?我们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整体上具有一个慢慢递减的现象,是不是?为什么会生现这种奇怪的变化呢?和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经济水平呢?其他方面呢?提这么多问题,我们怎么获得答案呢?不用急,我们经过这堂课的学习就可以知道引起人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由人口的自然变动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板书】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和地区分布【承接】我由来了嘛?【学生回答】人口的自然变动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的【讲述】人口的自然变动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的,这个我们从课本就知道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
●课程题目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中图版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4页—10页)
●教材分析
1.从教材内容地位来看:
2.从教材内容来看,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可分解为: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知道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学会运用图表信息,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人口增长模式是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世界上存在着以“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基本特征的“高高低”型、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为基本特征的“高低高”型和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基本特征的“三低型”等主要人口增长模式。

从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人口增长总要经历由“高高低”型向“高低高”型、继而向“三低”型模式的过渡。

目前,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已基本呈现出“三低型”的特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正处在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模式的过渡。

只有极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仍维持“高高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命题规律
1、考查内容:人口增长(数量变化、再生产的类型及分布、人口问题、人口构成等)
2、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多以坐标图、柱状图、表格、曲线折线图来呈现信息。

3、能力要求:侧重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关注人口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

3、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4、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5、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②通过图表分析,探究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形成的原因、特点、转变规律及地区分布。

③通过分析“赣州地区的人口增长和增长模式”活动,获取、整理、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掌握地理调查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我国、我市的人口增长情况和我国应采取的正确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法指导:
1、折线图阅读方法:(看递增递减的趋势、看斜率、看拐点)
①总体变化趋势
②找转折点(拐点)
③速率总体如何变化
④分段描述折线的速率变化。

2、思路归纳: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资源。

②社会经济条件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大城市数量、交通条件、生产方式、政治因素、开发历史、军事、旅游、科技等。

3、思路归纳:
如何确定人口增长模式?
①特征上区分
②数值上区分(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主要是现代型和传统型。

高于1%为传统型,低于1%为现代型)
4、思路归纳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因素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资料投入越高,生产资料的投入与人口数量成反比。

知识和技术在在生产力中占比重越大,对人口文化和科学素质的要求越高。

社会因素:社会福利、消费生活观念、家庭职能和生育观念的变化、医疗卫生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等。

4、注意问题
①注意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单位是1%还是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