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3)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

(2)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重点难点】

1、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

【学情分析】

前面的学习中对城市有了大概的认识,这节课就围绕城市化,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以及城市化的标志,对城市化会出现的问题及相对应的措施进行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 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飞速发展的背后,浓缩的就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就,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描述的是深圳,它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变成一个大城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城市化的内容。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

1、城市化的含义

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师:根据城市化的含义,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正在城市化,可应用什么标准来判断?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过渡)那么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用什么来衡量呢?

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观点,你赞成哪一个?

小明:我们中国的城市人口有5亿多,城市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很高。

小王: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但城市的土地面积较少,占国土总面积比例小,所以澳大利亚的城市化水平很低。

小红:新加坡虽然是一个面积很小的岛国,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非常高,所以新加坡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城市化主要标志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师:我们通过地图来对城市化这一现象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师: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江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找一找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哪些城市升级了?

生: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无锡、苏州、杭州等城市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镇江、常州、宁波等城市则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嘉兴、湖州、绍兴等由小城市升级为中等城市,同时增加了许多小城市,如高邮、姜堰、余航、桐乡、奉化等。(请学生到黑板上指着说)

师总结:由于大量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许多城市等级提高。到2000年,整个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一个由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四个等级的城市组成的一个成熟的城市体系。所以说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等级升级的过程;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从两个时代的城市分布的对比中,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是相当迅速的,有一些地方在1985年之前还是县城,到2000年已经迅速发展为中等城市,比如张家港、海门、靖江、昆山、丹阳、萧山等。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流向城市呢?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这股动力来自于产生源地不同,但方向相同的两个,即拉力和推力。

(引导学生阅读图2.17,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拉力?一般来说拉力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推力?一般来说推力因素又有哪些呢?

生: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就业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多;现代建筑居家舒适;文化设施齐全;社会地位提高等。

生: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师: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师:对!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是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师:不同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城市化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如何来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呢?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过渡: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已达7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在1990年时也只有33%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则很大。为什么呢?这得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说起。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师:城市化实际上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请同学们先阅读图2.18、图2.19。

(本部分:先进行图2.19内容的教学,同时结合P33案例4完成P35活动题。然后依据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对图2.18和图2.19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师:在图2.19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呈现为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请同学们读取图2.19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各段曲线表明了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某些阶段城市化进程可能产生什么问题?

生: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30%.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师: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是英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引导学生阅读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活动”,)

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伦敦市的城市化过程显现出怎样的特点?

2、英格兰城市带是怎样形成的?

3、20世纪下半叶,为什么伦敦城市人口开始减少?伴随着这一现象,城市中心出现了哪些问题?

生:在伦敦市的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两个鲜明的变化: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生: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城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如图 2.21。随着郊区城市化的发展,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都在迅速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地域,这就是英格兰城市带。

生: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趋势,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