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人教版必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7: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农业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 (2)以具有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特点的小农经济为主。 (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租佃关系日渐普遍化。 2.手工业 (1)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长期领先于世界。 (2)产品长期远销欧、亚、非许多国家,享誉世界。因海陆“丝绸之路”,中国获得 “丝国”和“瓷器大国”的誉称。 (3)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1877年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工业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轻工业为主)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中的主要阶级
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
一块展牌上写着:“秘密社 团:在18 和19 世纪早期, 有技能的男工组建社团以改 善劳动条件。……但这些社 团是非法的,只能秘密聚会。 所以,嘘!不要告诉任何 人。”
秘密社团由哪个阶级组成? 工业无产阶级
1750年,占世界人口2/3的亚洲人生产出世界4/5的产 值,而占世界人口1/5的欧洲人仅生产出其余1/5产值 中的部分,另外的部分是非洲人和美洲人的贡献。
世界经济主要是以亚洲为基础。在哥伦布和达伽马之前的几 个世纪里欧洲人就一直叫嚷着要归顺它。正是这个原因驱使 着他们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各种道路,尤其是最佳道路。但 是,在这些欧洲开拓者(不是世界开拓者)之后的几个世纪 里,欧洲人还是十分艰难缓慢地爬行,勉强地搭上亚洲经济 列车。他们只是到了19世纪才在车头找到一席之地。
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2: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成就?
年份
1765年 1769年 1779年 1785年 1785年
成就
发明者、 国别 改良者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2 / 11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第 7 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经济到农业大生产起了推动作用,同时种草养羊也许更适应英国的自然环境。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的近代 化历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要解决市场和生产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了圈地运动。
哈格里夫斯夫妇不得不流落诺丁汉街头,但他俩还是努力改进“珍妮机”。1768 年,哈格里夫斯获得 了专利;到了 1784 年,“珍妮机”已增加到八十个纱锭。四年后英国已有两万台“珍妮机”了。
工业革命不断地催生出新的发明。1769 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了卷轴纺纱机。它以水力为动力, 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纺出的纱坚韧而结实,解决了生产纯棉布的技术问题。但是水力纺纱机体积很大,必 须搭建高大的厂房,又必须建在河流旁边,并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于是,1771 年,他建立起有三百名 工人的工厂;十年后工人增加到六百名。纺织业就这样逐渐从手工业作坊过渡到工厂大工业,到 1800 年, 英国已有这样的工厂三百家。但这种机器纺出的纱太粗,还需要改进。
人教版 必修二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是引起第一次 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使用时英国率 先展开工业革命,也是英国人发明的蒸汽 机,但是这不能说明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 器都是英国人发明的。再在英国与其他国 家交流的基础上传播出去。因此蒸汽机就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也是当时英国 的“代言人”。
3.(2007年全国)《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 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 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 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 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 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 )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三、分析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 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1)变化: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原因:政治,资产阶级的殖 民扩张;经济,机器大生产的需求; 社会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提高;文 化,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
拓展阅读
想一想
你知道瓦 特吗?
詹姆斯· 瓦特
詹姆斯· 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 家,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英 国皇家学会会员和法兰西科学院外籍 院士。他对当时已出现的蒸汽机原始 雏形作了一系列的重大改进,发明了 单缸单动式和单缸双动式蒸汽机,提 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运行可靠性, 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杰出 贡献。他改良了蒸汽机、发明了气压 表、汽动锤。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制 中功率和辐射通量的计量单位称为瓦 特,常用符号“W”表示。
骡机
瓦特 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的使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史蒂芬孙
史蒂芬孙(17811848年) 是英国铁路机车 主要发明家。出身矿工家庭,没受过学校教 育,19岁时操作纽可门蒸汽机,工余参加夜 校学习并坚持自学。1814年,研制了一台蒸 汽机车,能以每小时六公里多的速度牵引八 辆装有30吨煤的货车。经过不断改进,1825 年,他驾驶自己设计的机车,运载450名旅 客,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从达灵顿驶到斯 托克顿。后来,各界人士请他修建利物浦至 曼彻斯特的铁路,64公里铁路建成后,曾举 行一次机车比赛,他的新机车“火箭号”, 以时速58公里获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
⒈含义: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 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飞跃, 它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社会关 系的重大变革。 ⒉前提和条件: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条件:劳动力、资本、原料、技术、市场
条件:
①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 隶贸易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 ④原料: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⑤市场: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3、影响 (1)主观: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
(2)客观: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世界面貌
3、进程
①棉纺织业开始: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珍妮机) ②冶金、采煤等行业 ③动力的革新: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 ④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蒸汽机车和轮船 ⑤扩展和完成 扩展: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完成:时间、标志、影响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3、经济机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4、生活方式:对内改革;对外扩张加剧,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7、社会思潮:自由主义兴起
8、世界市场: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① ② 1、原因(条件) ③ ④ 2、途径
市场的需求 原料的需求 交通运输条件 经济和军事条件
政治: 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经济: 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件(共26张PPT)

工业革命的进程及特点
飞梭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利用水力 作动力容 易受地理 条件的限 制
水力织布机
骡机
机器动力的革新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运用, 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 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 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蒸汽时代”。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机
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 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工场。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 成了工业革命。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 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生产阶 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 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首先 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 纪中期基本结束。
1、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1、2组) 2、工业革命的进程及特点?(3、4组) 3、工业革命的影响?(5、6组)
材料二:观察下列图片中所反映的问题
使用蒸汽机的工 厂
非洲遭受污染的河流
遭受污染的海鸟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与对策(启示)
问题 对策(启示)
无产阶级遭受资产阶 关注民生,缩小贫富 级的残酷剥削而变得 差距 感悟:体现历史发展的对立与统一, 日益贫困。
(5)阶级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 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材料六:为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亚当· 斯密在《国 富论》一书中,认为“各人应为追求自己利益做选 择……,他把自由竞争当作永恒不变的法则,要求 家不干涉工商业活动……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 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他 们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 主义制度才能达到。
【史料及解析】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

【史料及解析】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1.蒸汽机的使用蒸汽机的改良和普遍使用是工业革命的一项标志性的成就,人类生产活动所依赖的能源和动力由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一位经济史专家论述说:“蒸汽机的发明有其技术上的必然性。
纺织部门的机器发明之后,人力不能推动巨大、笨重的机器转动。
最初,机器借助风力和水力推动,但是,自然力受地理和季节变化的影响,遇到枯水季节和无风天气,机器不能运转。
因此,急需发明一种超越人力、畜力或自然力的动力机,于是诱发了蒸汽机的发明。
蒸汽机的发明是整个技术革命的关键点。
它从动力着手,是取代人力、自然力、畜力的机器。
”“在瓦特之前,蒸汽机已使用多年,不过仅仅是用来抽水。
瓦特在两位企业家罗金斯和波尔顿的支持下,对蒸汽机进行了再发明,于1782年试制成功复动式蒸汽机,并于1785年运用于纺织业作为动力使用。
这是一场动力革命,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进一步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因为蒸汽机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可以移动,在厂址选择上不受地点条件的制约。
其次,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体系日臻完善。
机器体系包括三部分:一是工具机,二是传动机,三是动力机。
工业革命从工具机的革命开始,在水力用作纺织动力的同时,传动装置也发展起来。
但水力不能随机器其他部分移动,因而难以真正成为机器的组成部分。
蒸汽机的发明,使机器的三个部分结成不可分的整体。
蒸汽机的使用,还加速了机器的运转,要求工人密切协作,使工厂管理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2.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工业革命的另一项标志性成就和在生产组织形式上造成的实质性的变化是工厂的普遍建立。
某经济史专家论述说:“生产方式的转变始于分散的工场手工业向集中的工场手工业发展时期。
为了适应市场规模的扩大,分料到户制依靠分工来提高效率,由于直接管理和监督生产过程的需要,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集中的手工工场对个人贡献进行较好考核,降低了设计机器代替人工的费用,它管理、组织生产的方式是工厂制的雏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学法·素养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进行的原因;在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的基础上,通过研习史料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以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及历史解释的素养。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努力创新、为国家富强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背景(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2)条件①劳动力: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②资本:许多人把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投资于手工工场。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进程(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此后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
(2)扩展: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从工场到工厂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出现,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4.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5.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资产阶级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对外则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原因(1)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5.“不断扩大商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
各地„„这些工业品加工的,已不是本地原料,它们的产品不
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对这段话的解释,不 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致力于开拓商品市场
B.资本主义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成本大大提高 【解析】选 D。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廉 价原料,D 项表述错误。
【解析】选 B。揭开工业革命序幕的是珍妮机的发明,排除
2.(2012 届广东梅州东山中学高一期中)第一次工业革命期 间兴起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工厂 C.工场 【答案】A ) B.作坊 D.股份公司
3.18 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
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
【针对练习】 1.(2012 年广东梅州东山中学高一期中)下列有关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 )
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解析】选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是新
航路的开辟的影响,D 项表述错误。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丰富
了物质生活。
(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 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 观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日益兴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 届广东梅州东山中学高一期中)1819 年,瓦特逝世, 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功率计算单位定为“瓦特”(Watt)。下列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 国呢?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1)资本:殖民贸易和掠夺 (2)劳动力: 圈地运动 可能性 (3)科技:工场手工业和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4)资源: 本国煤铁、殖民地提供原料 (5)市场:海外市场的扩大 (根本、必要性)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C蒸汽机的发展中 B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6、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其媒介是( )
A、炮舰 C、价廉物美的商品 B、军队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7、英国先于其他国家第一个在世界上进行工 业革命的必要条件是( )
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建立 B、圈地运动大规模公开进行 C、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贩子 D、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
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性的国际发明——恩格斯
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火车
19世纪美国蒸汽机车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 以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 并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生产力: 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二)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请想一想,为什么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积累了大量资本 C.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知识 D.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巩固练习】
2、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 响是( )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促进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 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三)经济结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四)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 (五)社会关系: 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六)社会结构: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七)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
(七)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 ①经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客观需求(市 场和原料) 1、原因 ②政治: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 ③社会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进 ④文化: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的传播 政治: 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一)棉纺织业开始技术革命: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二)冶金、采煤等行业的革命
(三)发展:动力的革新
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蒸汽时代”
(四)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蒸汽机车和轮船
(五)扩展和完成 1、扩展: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2、完成: (时间、标志、影响)
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发明
年 代 1765年 1769年 1779年 1785年 1785年 1807年 1814年 内 容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 机 水力织布机 改良蒸汽机 轮 船 火 车 国 别 英 英 英 英 英 发 明 人 哈格里夫斯 阿克莱特 克隆普顿 卡特莱特 瓦 特 富尔敦 史蒂芬孙
美
英
工业革命的拓展:英1840;法、美19C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飞梭
1733年,纺织师
凯伊发明,它的
出现,大大提高了 织布的速度,使棉 纱供不应求。
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工业开始
哈格里夫斯 (纺织工人)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特动 点力 :: 细人 而力 易 断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
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亚非拉地区 经济 统治
资产阶级统 政治 治全面确立 统治
深重灾难
生产力革命 产业革命 生产组织革命 城市革命 控制政权 控制无产阶级 近代化运动兴起
工 业 革 命
无产阶级
思想统治:自由主义 世界 全球扩张——东方从属于西方 统治 深重灾难 工人运动兴起
8.判断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依据是 A.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B.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机器制造业的建立和发展 D.纺织业的技术改造完成 9.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 A瓦特蒸汽机的制成和推广 B电力工业和电讯业的产生与发展 C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的过程 D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过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下列机器首先由美国人发明的是(
A、水力织布机 C、轮船 B 、改良蒸汽机 D 、蒸汽机车
)
4、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A、蒸汽机的使用与推广 B、轮船与火车的使用 C、”珍妮纺纱机”的创制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
5、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 求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所谓“建设性的使命”是指客观上资本 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了先进的 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建立西方式的社会 奠定了基础。
(2)请以中国为例,加以说明。
破 政治: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坏 经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性 思想: “天朝上国”的梦幻破灭了
建 政治: 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设 经济: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工业产生 性 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英国经济学家曾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 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 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 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 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 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2、途径
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3、影响 (1)主观: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
(2)客观: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世界面貌
阅读与思考
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 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 伟大杠杆。 ──引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 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 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它是用来摧毁一切 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 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 一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 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 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 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读后思考: (1)材料中所指“破坏性使命”和“建设性 使命”分别指什么? (2)请以中国为例,加以说明。
(1)材料中所指“破坏性使命”和 “建设性使命”分别指什么?
所谓“破坏性使命”是指资本主义的侵 略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原有经济 制度和政治制度,即消灭了旧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