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7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七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七课
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背景
1、政治前提 2、市场条件 3、劳动力条件 4、技术条件 5、资本条件
二、工业革命进程和主要发明
1、开始标志
2、工业生产的变化 3、动力技术革新 4、交通运输革命 5、完成标志 6、扩展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生产力领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 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 (3)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4)生活方式 (5)社会关系 (6)社会意识:自由主义理念得到传播 (7)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 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2、消极影响
(1)无产阶级遭受日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2)加快了亚非拉等落后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 化进程 (3)蒸汽机带来温室效应,导致自然环境恶化; 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利 用,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等环境问题。
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条件
பைடு நூலகம்、形成 3、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次工业革命

珍妮纺纱机
水力织布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机器动力的革新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运用, 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 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 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蒸汽时代”。
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1807年,美国富尔敦的汽船
1814年,史蒂芬孙的火车
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发明
年代 1765 1769 1779 1785 1785 1807 1814
生产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知识 原料: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 市场:18世纪以后,国内外市场日益扩大。
原料产地、资金、海外市场 海外殖民活动
技术支持 手工工场的发展
二、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大 的技术发明成就?(课前预习归纳, 学生展示)
飞梭
利用水力 作动力容 易受地理 条件的限 制
界各处消费。
——《共产党宣言》
(5)世界市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
材料六: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 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 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 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 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 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 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 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 劫。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 工工场逐渐被挤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 取得了统治地位!
(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机 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工场,巩 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材料二:工业革命后,农业、工业在国民经济的 比重示意图: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7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7课

返回导航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①
①『 思 考 』 飞 梭
1.背景
的发明引发了纺织领域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 的 一 系 列 机 器 发 明 。 为
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什么它不是第一次工业
(2)条件
革命开始的标志?
①劳动力: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使许多农民
④『 点 拨 』 工 业
1.原因 (1)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___拓__展__市__场___,抢占 __原__料__产__地___,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 地之间的联系。机器化 工厂加工的是来自遥远
(2)_蒸__汽__机__车____和__轮__船_____的出现大大改变了 地 区 的 原 料 , 而 产 品 大
被迫离开__土__地_____,去工厂做工。 ②资本:许多人把在_殖__民___掠__夺___中获得的财富
历 史
投资于手工工场。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
[答案] 提示:工业革命是以机
术进一步发展。
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以工厂制替
(A ) ①英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④手工工场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历 史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①

修 ②
项错误,应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②③④都是英国工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工业革命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工业革命课件

精讲解疑
东印度公司独占下的英印贸易
英 国
毛织品、金属(金银占80%)
印 度
棉织品、硝石、糖、丝绸和蓝靛
刺激欧洲受到威胁的工业 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
自主学习
年份 1765年 1769年 1779年 成就
问题探究2: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成就?
发明者、 国别 改良者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英国
1785年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 入使用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1785年 改良蒸汽机投 1807年 1814年
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汽船
蒸汽机车 (火车)
美国
英国
精讲解疑
年份 1765年 1769年 1779年 成就
问题探究3: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特点:
1、主要是在轻工业领域
发明者、 国别 改良者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英国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 骡机 英国
克隆普顿
2、技术发明多来源于工
匠的实践,科学和技术尚 未真正结合 3、首先发生在英国,然 后扩展到其他欧美国家 4、以蒸汽机的改良和使 用为显著标志
英国 英国
英国
1785年
1785年 1807年 1814年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 改良蒸汽机投 志:大机器工业基 瓦特 入使用 本上取代了工场手 汽船 富尔顿 工业,机器制造业 的机器化。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1750年,占世界人口2/3的亚洲人生产出世界4/5
的产值,而占世界人口1/5的欧洲人仅生产界经济主要是以亚洲为基础。在哥伦布和达伽马之前 的几个世纪里欧洲人就一直叫嚷着要归顺它。正是这个原因 驱使着他们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各种道路,尤其是最佳道路。 但是,在这些欧洲开拓者(不是世界开拓者)之后的几个世

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已修正)

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已修正)

材料四: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 用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影响六: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影响七: 环境破坏逐渐加重
启示: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工厂冒出滚滚浓烟
工业革命的影响
政治:阶级结构。巩固统治。
资金、海外市场
劳动力、国内市场
海外殖民活动
圈地运动
技术支持
政治保障
手工工场的发展
1688年“光荣革命”
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前提
制度保障 资 原 本 料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圈地运动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

劳 动力

技 市
术 场
圈地运动、殖民扩张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 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 兴国战略 2.注重环境保护,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 3.合理调整社会分配,防止 社会分化,稳定社会秩序。
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 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 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 半殖民地市场。
经济:生产力。蒸汽时代。世界工厂。生产组织形 式。经济结构。生活方式。世界市场。
思想:自由主义。
对外关系: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消极影响: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城乡差 别。
思考探究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先请一位同学谈谈自己对圈地运动的看法。 生:圈地运动是历史上罪恶的“羊吃人运动”,是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客观上促进 了历史的发展。 师:很好,同学能从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辩证的分析,这很好。有同学强调了资产阶级是圈 地运动的实施者,可是我们教材中历史纵横介绍的圈地运动开始于 15 世纪,不知那时的资产阶级是否如 此强大? 同学讨论,提出不同看法。 师:把同学的问题归纳一下,对圈地运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①圈地运动开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人率先进行圈地运动? ②圈地运动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③为什么圈地运动会成为“羊吃人”的运动? ④圈地后的地主与新贵族的关系? ⑤圈地运动对英国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⑥我们今天如何看待圈地运动? 师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讨论问题,查阅资料,得出结论: 对圈地运动的认识要关注历史发展的过程。最早进行圈地运动的是地主。圈地养羊对英国农业从小农
2 / 11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第 7 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经济到农业大生产起了推动作用,同时种草养羊也许更适应英国的自然环境。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的近代 化历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要解决市场和生产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了圈地运动。
哈格里夫斯夫妇不得不流落诺丁汉街头,但他俩还是努力改进“珍妮机”。1768 年,哈格里夫斯获得 了专利;到了 1784 年,“珍妮机”已增加到八十个纱锭。四年后英国已有两万台“珍妮机”了。
工业革命不断地催生出新的发明。1769 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了卷轴纺纱机。它以水力为动力, 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纺出的纱坚韧而结实,解决了生产纯棉布的技术问题。但是水力纺纱机体积很大,必 须搭建高大的厂房,又必须建在河流旁边,并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于是,1771 年,他建立起有三百名 工人的工厂;十年后工人增加到六百名。纺织业就这样逐渐从手工业作坊过渡到工厂大工业,到 1800 年, 英国已有这样的工厂三百家。但这种机器纺出的纱太粗,还需要改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生物理的论发展:和生进物化进不化是论由神的意志或生物 本争身和的自核欲然心望选:决择定的物的结竞,果天而;择是,遗适传者变生异存、生。存斗
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二、文学巨匠
国籍: 法国 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
的百科全书系列小说
著作: 《人间喜剧》、《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
地位: 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 之一,被称为现代法国小
梵高(18531890)
国籍: 荷兰
《夜间的咖啡馆》 代表作:《向日葵》
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
地位: 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
世纪艺术。
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画 名言: 画,因为我的最大愿
望是创造美的作品。
《向日葵》
夜间的咖啡馆
《加谢医生的肖像》 《没胡子的自画像》 1990年8250万美元 1998年 7150万美元
牛顿发现了( )
A.地圆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生物进化论
4.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问世,书中提出 了“进化论”思想以及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 优胜劣汰”的法则,他的认识( )
A.完全推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B.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C.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D.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名言: 说之父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1799— 1850)
他的作品有:
国籍: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 1828— 1910 )
著作:《娜战·卡争列与尼和娜平》》《《复安活》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
地位: 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
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名言:
人生在世,有个朋友是 一种福气。

历史必修2第7课

历史必修2第7课
必修2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工业革命的背景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进一 步发展。
(2)条件
①资本:越来越多的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 了巨额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商品供不应求。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 供了劳动力。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 步发展。 ④市场:手工工场的生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 要。
4、“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 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 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 家准备市场。”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 C、奴隶贸易不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D、非洲成为了廉价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 答案:D
2、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 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831年占1/4, 1851年降至1/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 原因是: A、城市化进程加快 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C、对外移民的增加 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答案:D
3、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 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 和女士长裤,女工的服装有所简化。出现这 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卫提高 答案:A
(3)如何正确评价“我们可爱的国家——大 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 商品的崇高使命。”“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 法是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 情。”?
答案: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将 世界的多数国家和地区强行纳入到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体系当中,使他们沦为英国的原料 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正是建立在这种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 之上的。英国的殖民扩张也促进了当地传统 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变化,推动了当地文 级和 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6、推动了社会变革:工业资产阶级要求 获得更大的政治权利。 7、促进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传播:自 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8、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9、改变了世界面貌:世界市场客观上传 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七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

”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C) 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B.推行标准化生产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D.创制水力织布机[解析]发明蒸汽抽水机的是英国人塞维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是美国人惠特尼,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近代大工厂制度创立的标志是英国人阿克莱特在德比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创制水力织布机的是英国人卡特莱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2019·威海高一月考)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C) 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瓦特是发明家,其发明源于需要。

故促使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应该是市场因素。

故选C项。

3.“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A)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解析]蒸汽机问世之前,工厂的设置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水力、风力等。

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

故选A项。

4.(2019·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

这表明当时(D)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C.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解析]材料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都是工匠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科学理论的产物,说明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故D项正确。

5.(2019·聊城高一月考)下列图片说明了(D)A.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B.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劳动的强度D.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解析]从图中1740年、1800年和1764年、1789年可知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图中生铁产量和棉花加工量增长的数据,体现出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故选D项。

6.“如果说工业革命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

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A)A.交通工具的发明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船和火车C.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D.生产力的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解析]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由于产品的产量猛增,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新型的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汽船与火车诞生了。

交通运输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

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了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因此,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项正确,B、C、D三项都与题干不符。

7.到19世纪“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取得了决定意义的胜利。

其含义之一是(D) A.蒸汽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B.一系列国家通过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C.全人类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最终得以确立[解析]“19世纪‘蒸汽时代’”是指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实力大增,从而使资本主义具有了征服本国乃至全世界的实力,其统治地位得以确立,故选D项。

8.以下内容是粗心的小明上历史课做的笔记,其记录有误的是(D)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并且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④错误。

故选D项。

9.工业革命密切了当时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基本的媒介是(D)A.先进的政治制度B.先进的通讯手段C.具有威慑力的炮舰D.价格低廉的商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工业革命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美工业化国家生产出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产品,并以此为媒介,积极向海外扩张,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D项正确。

A项与经济活动无关,B项只是进一步刺激了国际贸易的增长,C项是经济手段的辅助和补充,均不正确。

10.有人说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其中“转变”的含义是(C)A.东方从属于西方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解析]题干中“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注重运用整体史观对工业革命进行解读,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科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

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解析]要依据材料一中的“市场”“资本”“劳动力”等信息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

[答案]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劳动力资源。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解析]材料二体现了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动力革命,结合所学可知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是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答案]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解析]要依据动力来源、对环境的影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①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③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④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⑤蒸汽机的使用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2.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美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

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

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

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

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

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

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二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 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 700万吨。

……在1850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 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作肥料)、1 348 000公吨和16 251 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

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

……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解析]第一小问“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工业革命的兴起,再从材料一中“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的信息概括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中“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的信息进行概括,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分析。

[答案]背景:工业革命;原料、商品运输的需要。

影响:促进人口、物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大了人们的活动半径;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等。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解析]“影响”从材料二、三来概括即可。

[答案]对世界农业发展的影响:粮食储运条件得到改善;新型肥料(化肥)得到使用;加快了农牧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对能源利用的影响:蒸汽机的使用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和开采。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好啊!英雄来了!”的信息可知其态度是歌颂;第二小问“原因”从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来分析思考。

[答案]态度:歌颂。

原因: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