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7: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农业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 (2)以具有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特点的小农经济为主。 (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租佃关系日渐普遍化。 2.手工业 (1)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长期领先于世界。 (2)产品长期远销欧、亚、非许多国家,享誉世界。因海陆“丝绸之路”,中国获得 “丝国”和“瓷器大国”的誉称。 (3)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1877年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工业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轻工业为主)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中的主要阶级
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
一块展牌上写着:“秘密社 团:在18 和19 世纪早期, 有技能的男工组建社团以改 善劳动条件。……但这些社 团是非法的,只能秘密聚会。 所以,嘘!不要告诉任何 人。”
秘密社团由哪个阶级组成? 工业无产阶级
1750年,占世界人口2/3的亚洲人生产出世界4/5的产 值,而占世界人口1/5的欧洲人仅生产出其余1/5产值 中的部分,另外的部分是非洲人和美洲人的贡献。
世界经济主要是以亚洲为基础。在哥伦布和达伽马之前的几 个世纪里欧洲人就一直叫嚷着要归顺它。正是这个原因驱使 着他们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各种道路,尤其是最佳道路。但 是,在这些欧洲开拓者(不是世界开拓者)之后的几个世纪 里,欧洲人还是十分艰难缓慢地爬行,勉强地搭上亚洲经济 列车。他们只是到了19世纪才在车头找到一席之地。
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2: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成就?
年份
1765年 1769年 1779年 1785年 1785年
成就
发明者、 国别 改良者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2 / 11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第 7 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经济到农业大生产起了推动作用,同时种草养羊也许更适应英国的自然环境。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的近代 化历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要解决市场和生产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了圈地运动。
哈格里夫斯夫妇不得不流落诺丁汉街头,但他俩还是努力改进“珍妮机”。1768 年,哈格里夫斯获得 了专利;到了 1784 年,“珍妮机”已增加到八十个纱锭。四年后英国已有两万台“珍妮机”了。
工业革命不断地催生出新的发明。1769 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了卷轴纺纱机。它以水力为动力, 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纺出的纱坚韧而结实,解决了生产纯棉布的技术问题。但是水力纺纱机体积很大,必 须搭建高大的厂房,又必须建在河流旁边,并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于是,1771 年,他建立起有三百名 工人的工厂;十年后工人增加到六百名。纺织业就这样逐渐从手工业作坊过渡到工厂大工业,到 1800 年, 英国已有这样的工厂三百家。但这种机器纺出的纱太粗,还需要改进。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5、商业贸易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罗马:1世纪前后区,不同国家之间的 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 神生活。
拜占庭:6世纪中国丝织 技术传入。博物馆首场 大量中国元明瓷器。
系的事宜,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3.商业契约
(3)契约的作用
(1)有利于维护契约关系双方的利益; (2)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 (3)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4)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跟踪练】9
(2021.1·浙江高考·8)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 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 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 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 ①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 ④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跟踪练】10
(2019·江苏高考·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 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 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13世纪,阿拉伯人用罗 盘针导航,并传到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 家《群神宴》上的青花 瓷。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 编钟、波斯银盒、非洲象 牙。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4世 纪的佛教宝库。
长安:唐代建有基督教寺 院;印度天文历法知识传 到唐朝。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804 美国 富尔顿
1814 英国 史蒂芬孙
工业革命过程 (18C60s~19C中期)
(棉纺织业 动力 交通运输)
1.开始标志: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发展:①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最重要发明)
②美国富尔顿发明轮船(汽船); ③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完成:19C初工业革命扩展到欧美。1840年前 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德相继完成。
农业
工业
3.经济结构:英国实现_工__业__化,
工业社会逐渐取代农业社会。
材料四
17世纪中—19世纪中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
4.生活方式:
工业城市兴起,加速了 城市化 进程。
材料五:作为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亚 当·斯密反对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要求取消 保护关税、行会制度和特权公司;主张自由放 任,他把自由竞争当作永恒不变的法则,要求 国家不干涉工商业活动……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的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过程 (18C60s~19C中期)
成果: 领域
发明
时标间志工国业别革命发的明开人始
棉纺织业 珍妮纺纱机标1志76着5 人英类国进入哈蒸格汽里时夫代斯
动力 改良蒸汽机 1785 英国 瓦特
汽船 交通运输 蒸汽机车
水力纺纱机 (粗而结实)
骡机 (细而结实)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领域的主要发明
年代 1765 1769 1779 1785
成果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发明人 哈格里夫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二、文学巨匠
国籍: 法国 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
的百科全书系列小说
著作: 《人间喜剧》、《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
地位: 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 之一,被称为现代法国小
梵高(18531890)
国籍: 荷兰
《夜间的咖啡馆》 代表作:《向日葵》
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
地位: 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
世纪艺术。
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画 名言: 画,因为我的最大愿
望是创造美的作品。
《向日葵》
夜间的咖啡馆
《加谢医生的肖像》 《没胡子的自画像》 1990年8250万美元 1998年 7150万美元
牛顿发现了( )
A.地圆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生物进化论
4.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问世,书中提出 了“进化论”思想以及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 优胜劣汰”的法则,他的认识( )
A.完全推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B.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C.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D.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名言: 说之父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1799— 1850)
他的作品有:
国籍: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 1828— 1910 )
著作:《娜战·卡争列与尼和娜平》》《《复安活》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
地位: 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
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名言:
人生在世,有个朋友是 一种福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学法·素养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进行的原因;在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的基础上,通过研习史料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以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及历史解释的素养。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努力创新、为国家富强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背景(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2)条件①劳动力: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②资本:许多人把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投资于手工工场。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进程(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此后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
(2)扩展: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从工场到工厂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出现,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4.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5.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资产阶级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对外则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原因(1)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优秀教学案例

1.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模型展示等方式,再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以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理解不够深入。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并选取代表进行分享。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新航路开辟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采用鼓励性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在课堂结束时,我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调查家乡的历史变迁,以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如欧洲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以及宗教动力等。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基本过程,包括探索者的航行路线、重要航海家及其成张、引起人口迁徙等。
4.学会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史料实证来验证历史观点。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分享,介绍他们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生归纳: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二第7课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优秀教学案例1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阶段及其曲折过程,激发学生的思考。
2.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设问:为什么说张謇的事迹具有代表性?张謇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些特点?
3.过渡: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关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条件:讲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如封建社会的衰落、西方资本主义的传入等,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及其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事物发展观。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策略
பைடு நூலகம்(一)情景创设
1.以时间为线索,创设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
2.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
3.以故事化的方式,讲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汽船 C、火车
B、小汽车 D、私人飞机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07年富尔敦发明蒸汽汽船
二、主要成就
行业 棉纺 织业 动力 时间 1765 1785 发明家 哈格里夫斯 瓦特 国别 英 英 发 明 意 义
珍妮纺纱机 万能蒸汽机
开始标志 “蒸汽时代”
1807
交通 运输 1814
富尔顿
生活年代:19世纪中叶
职业:工厂主
办公室里……
最近William正在为 William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写一 本书,让Little William们好好学 习,牢记父辈们的奋斗史,其中 一章他要写这场伟大的工业革命 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他们的祖 国—英国,他特地找到了四张反 映17—18世纪英国重大历史事件 的图片……
(1)经济发展的变化
3240 万磅 25 万吨
380
万磅
1.7 万吨
1764年
1789年
1764年
1789年
英国棉花加工量增长表
英国生铁产量增长表
1、生产力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了 “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经济发展的变化
16世纪的纺织业
19世纪的纺织业
2、生产组织形式方面: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瓦特
(1)使机器生产摆脱了自 然条件的限制。 (2)引起了交通运输等领 域的革命
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 瓦特改良蒸汽机产 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 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背景: (1)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2)欧美等国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3)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联系更为便捷 (4)资产阶级把亚非、拉美地区纳入世界市场之中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 2.基本形成: 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殖民扩张、圈地运动
殖民掠夺、奴隶贸易 殖民掠夺、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 手工工场的经验积累
动力、直接原因
一般性条件
回忆……
沿途William看到一座座现 代化的厂房,听到隆隆的机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 器声,不禁思绪万千,他想 发生在哪个部门?工 起了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家族 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企业创始人Old William创 什么? 业时的艰难情形: Old William经营棉纺织业 棉纺织业 起家,18世纪中叶随着飞梭 的出现,棉纱顿时供不应求, 珍妮机的发明 随之而来的是纺织机器的不 断更新,大大提高了棉纱产 量。
(1)经济发展的变化
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3、经济结构方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 近代工业社会开始取代传统的农业社会
(2)生活方式的变化
• 瓦特的家乡格拉斯哥,在18 世纪末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 小城镇,但到1831年已是20 几万人口的大工业都市了, 拥有328部蒸汽机,分装在60 多条汽船和107家纺织厂中。 • 伦敦,1873、1880、1892和 1952年,发生过四次毒雾事 件,造成非常惨重的死亡
回忆……
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 Old William的手工工场 规模不断扩大,但仍然无 法适应机器生产的发展, 于是他开始建造工厂。 但是Old William的工厂 由于受到动力的制约,只 能建在偏远的河流峡谷, 交通十分不便,遇到枯水 期工厂只好停工休息……
Old William工厂 为什么会停工?如 何解决呢?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标 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进程:
A
时间 1733
开始于棉纺织领域(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发 明
发明者 凯伊 哈格里夫斯 阿克莱特 克隆普顿 卡特莱特
动力
飞梭
1765
1769 1779 1785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 机 水力织布机
人力
水力
B、扩展到冶金、采矿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所谓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 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 飞跃,它既是在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是 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人物小档案 姓名:William 国籍:英国
探究一:这场革命为什么偏偏 首先发生在英国?
政治保障
劳动力、国内市场 圈地运动
1688年“光荣革命”
原料产地、资金、海外市场
技术支持 手工工场的发展
海外殖民活动
一、开始于英国:(1765—1840) 1、前提和条件:
因素
制度
形成方式
地位
资义制度在英国确立社会稳定
前提、 根本保障
社会环 重商、趋利、重视技术与 科学 境 市场 资本 原料 劳动力
活动的开展,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
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 利丰厚的产业。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他们用篱笆、栅栏、濠
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
、大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 动者。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劳动力
பைடு நூலகம்
市场 (必要性、根本)
手工工场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 急需更新生产技术,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动力。
从工场到工厂
认真观察下面两图,从图片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16世纪纺织业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后的纺织工厂
工具
规模
较小
分工
较粗
纪律
较松
手工 工场
工 厂制
手工 工具
机器
较大
细密
严格
史蒂芬孙
美
英
汽
船
加强洲际联系
“铁路时代”
蒸汽机机车
3、完成:1840年前后
(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成为世界工厂
二、工业革命扩展于欧洲和北美
19世纪中期,法、美也完成了工业革 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欧
洲大陆和美国
美国
英国 德意志 法国 奥地利
俄国 日本
三、影响
探究二:工业革命仅仅是工业上的革命吗?
3.影响:
(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 界的面貌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圈地运动: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
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把强占的 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的运动。随着殖民
1776年,亚当· 斯密发表
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5)国际关系的变化
使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
(6)世界市场的变化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技术变革: 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方式: 生产手段:手工操作—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手工工场---工厂 (3)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减少,工业发挥重要作用 (4)生活方式: 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 产生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 (5)社会关系: 级、工业无产阶级 (6)政治: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进行社会变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 统治。 (7)思想意识: 自由资本主义主义兴起。(自由 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8)国际格局: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世界市场的 基本形成
不列颠工业像吸血鬼一样,只有靠吸吮人血——并且儿童的血——才能生 存。 ——马克思
(4)思想意识的变化
我们的晚餐不是得自屠夫、酿酒 商人,或面包师傅的仁慈之 心,……而是为了他们的自 利。……每个人都会尽其所能, 运用自己的资本来争取最大的利 益。——《国富论》 应该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 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 作用。 ——《国富论》
工厂冒出滚滚浓烟
触目惊心的水污染
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加重
(3)社会关系的变化
资本主义体系的金字塔
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兰开夏(英国工业城市)最初一批工厂全用 童工。1788年,英国142个纱厂使用童工2.5万人, 女工3.1万人,男工只有2.6万人。童工在低矮、门 窗紧闭、飞花时时飘进肺里的厂房,常常工作14~ 18小时,仅有40分钟吃饭时间,还得用20分钟擦机 器。手指轧断,四肢被辗碎,事故层出不穷。 一工人回忆:“我的父亲每星期仅赚10先令6便士, 而我母亲的小学校也只添补2、3个先令。收入十分不 足,而4磅(相当于1.8千克)重的面包要卖到1先令 10便士。”
思 考
①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探 究
(蒸汽机普遍应用到生产和生活部门)。 ②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自然 条件的限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D、交通运输的革新: 汽船、蒸汽机车
William是英国的一个棉 纺织工厂主,他的厂房建在曼 彻斯特棉纺织工业区内。1837 年3月4日早晨William用过早 餐后,和往常一样乘着新式交 通工具 A C 准备到厂里上 班。
和国内市场。
材料四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 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 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 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 次的我们都要。” 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 首先出现在纺织业…… ——《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