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江苏省高中地理主题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十三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练习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湘教必修622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识记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
理解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和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一、自然资源概述1.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要看:①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②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
凡是既符合①,又能满足②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
只符合其中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3.分类(1)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按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非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人们认识和利用煤炭资源的过程前煤炭时期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时间18世纪中期以前20世纪初至60年代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后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不发达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内燃机的使用主体能源木柴、水力为主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能源结构多样化能源时代木柴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根本原因:各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3.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当前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仍以煤炭为主,逐步呈多样化的趋势,石油、天然气、电力的比例有所上升。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影响因素: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2.阶段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地形、气候、水文等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一、判断题1.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高中地理课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读

2、促进学生理解和自主学习的指导原则:
(1)在没有相应困难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 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
(2)把课本当作参考书,而不是教学大纲 (3)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
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4)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自我评价
•问 •没有疑问 •题 •情 •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1、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由地开展学习并在
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是一种学习 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 的有效指导下,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选 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 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是自我完成具体 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对居住 地的初 步感知 (分散 、不全
•1.人们选择有利地形安居乐业。 •2.地形多种多样、聚落形态多种多样 。
•3.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而且通过
•举例分 析所在 地聚落 分布的
面的、 潜意识 的)
影响其它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 •4.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而且通过 影响自然、人文因素进而影响聚落。
•自 然 资 源 与
•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 •人类的危害
•● 地 形 对 聚 落 分布的影响
•● 地 形 对 交 通 线分布的影响
•●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 全 球 气 候 变 化的影响
•●自然资源概述
•● 自 然 资 源 及 其 利 用 ---- 以 煤 炭 为 例
•● 自 然 资 源 对 人 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解读
案例出现在阅读与活动中
• 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教材 加大了学生活动的力度,侧重学生实践活动 的开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比较而言,淡化 了对教材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从表现形式看, 学生活动穿插分布于教材的相关内容处,而 不是以集中的家庭作业形式附于章节之后, 目的是促使学生课堂消化所学的内容,同时 寓活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参与 式的主动学习的特点。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共30张ppt)

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
伶仃洋位于中国广东珠江口外,为一喇叭形河口湾。又称零丁洋、珠江口。其 范围北起虎门,口宽约4千米,南达香港、澳门,半径60公里内有14个珠三角大中城 市、7个机场。此地经过珠江主航道,经过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香港机场航线起 落较多,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1.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 A )
A.运输时效高 B.单次运量大 C.单位运价低 D.绕行路程远
2.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 D )
A.完善交通网络 B.做强能源产业 C.改善环境质量的西部地区,促中国西部大开发,有望形 成新的开放前沿。(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2. 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国防、民族环境。(有利于国防安全 和民族团结)
3.可以推进区域之间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种互联互通,有利于推进区 域合作水平。(有利于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
4.有利于消化中国严重过剩的各种产能。(有利于对外贸易) 5.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合作)
2015年4月20日,中巴经济走廊正式启动。 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新疆喀什,终点在巴 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3000千米,将建成 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 内的贸易走廊。
简述瓜达尔港和中巴铁路的建设对中巴两 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对我国: 一条从中东到我国的新的通道,完善交通网,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加石油进口渠道,缩短运输距离,保障能源和国防安全; 为出口商品提供快捷通道,促进我国对外经贸联系; 缩短喀什出海距离,节省时间,扩大了经济腹地,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 对巴基斯坦: 有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与我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使瓜达尔港成为世界重要的物流中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等。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必修1

激
趣 诱 思
“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国要推 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加 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 安 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非化 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 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 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化石能源属于 自然资源的一种,什么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自然 资源 水 资源 生物 资源
自我再 生属性 可再生 资源 可再生 资源
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进 行生产活动的条件 提供物质来源,改善环境
利用方式 生活用水、灌溉用 水、工业用水等 食用、 工业原料、 药 物、饲料等
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原 气候 可再生 利用于农业、 交通运 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 资源 资源 输、医疗等部门 件
思考讨论:南极冰川与小麦都是自然资源吗? 提示:受技术条件限制,南极冰川尚不能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小麦的生长离不开人的管理,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界,故二者都不是 自然资源。
一
二
三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人类认识和利用煤炭资源的过程
前煤炭时期 煤炭时期 后煤炭时期 时 18 世纪中期 20 世纪 60 年代初 20 世纪初期开始 间 以前 期以后 生产 以蒸汽机为标志 内燃机的使用,生 生产力不发 力水 的产业革命,生产 产力水平进一步提 达 平 力水平提高 高 主体 木柴、水力 石油、天然气为主, 以煤为主 能源 为主 能源结构多样化 能源 木柴时代 煤炭时代 石油时代 时代 根本原因:各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一
二
三
2.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地理必修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概念: 摆出一些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的名称,让学生来区 分,并说出理由;从而得出自然资源的主要属性;再让学生举出例 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分类:对刚才列举的自然资源按性质进行归类,得出可再生和非
可再生资源的含义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分析“能源结构的转变图”和“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 1、让学生分析怎么看图,这种图上能显示什么样的信息; 2、让学生得出煤炭地位随时间在变化,煤炭在我国的比重变化, 探究原因 3、让学生设计三个时期比较表格(特别是比较的内容) 选择设计最合理的表格,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表格 4、阅读资料“煤炭的开采和综合利用”,完成探究活动第2题,分 组讨论,摆出理由,重点是说理析因 依据活动2的理解,再思考“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
化 的特点、两条曲线相关性等 (3)再对图表提出疑问,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举例说明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的问题
(一)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分析4张图 “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
1900—2000年全球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图、因气候变暖首先可能 被淹没的地区图、天津市海滨平原受海平面升高影响的范围图 (1)可得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从几个方面来说明的 (2)后分组讨论4张图片,从图中得出哪些结论 ? (3)动起来:画图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重点)
1、思考活动:“分析三个阶段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 ” 承上启下
2、分析“前煤炭、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煤炭经历了 由弱到强再逐渐变弱的过程(结合图表进行分析)
3、探究活动:第1题主要看图分析 是对正文的延伸 第2题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地理的创新思维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其自然资源数 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对人类的影响来说明应该以历史发展的观点 来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 湘教版必修1

(2)产生的原因 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②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 ③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④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3)解决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 ②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③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 ④开发清洁煤技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 ⑤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保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森
东北、西
林
南、
资
东南地区
源
南美洲、非 洲等热带雨 林气候区和 亚欧大陆北 部、北美北 部的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区
既要重视其经 济效益,也要 重视其环境效 益;利用时要 做到采育结合; 同时要延长产 业链,提高经 济效益
自然 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煤炭主要分布 煤炭主要分布 在亚欧大陆、 在华北、东北, 北美大陆,石 矿 石油主要分布 油主要分布在 产 于东北、西北、 波斯湾沿岸、 资 华北,铁矿分 墨西哥湾沿岸 源 布于辽宁、河 和北海等地区, 北、四川等地 铁矿主要分布
2.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历史时期
能源结构
形成原因
生产力不发达,对能源需求
前煤炭时期(木 柴时代)
以木柴、水力等 作为基本能源
量少;木柴、水力分布广泛、 获取容易;人们对煤炭的认 识处于初级阶段,开发利用
程度低
历史时期 能源结构
形成原因
煤炭时期 以___煤__炭________
(煤炭时代)
b c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
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最新-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精品

3.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解决我国能源紧张问题应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 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 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 率,降低能源需求; (2)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 采取措施保护煤炭的安全生产; (4)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学工业发展,发挥我国煤炭资 源丰富的优势; (5)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积极对话和合作,保证境外稳定可靠的 油气供应。
核心点三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 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及其破坏程度不断加大, 防灾、减灾的任务越来越重。复习时,一方面要掌握各种自 然灾害的成因,另一方面要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 原因。 (1)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 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 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
(3)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 (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 发生灾害,受到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大。 (5)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 入相对不足。
【预测演练】
3.(2010·长沙一中模拟)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检测显示,截至
高频考点突破
核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机制及其影响 1.大气的受热机制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以上可以总结出温原因可用表格表示如下:
后果
表现
原因
海平面 改变海岸线;沿 海水升温,海水热膨胀;
上升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含解析)高一地理教案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1.通过列举实例、对比分析,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及分类。
2.通过动态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形成一个观点: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类对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同。
3.借助课本图文,运用比较法来理解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知识导引一、自然资源的概念1.概念: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
3.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①非可再生资源:各类矿产资源;②可再生资源:气候、水、土地、生物等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并非绝对不可再生,只是因为再生的周期太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而言,可以认为是非可再生。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前煤炭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能源以木柴、水力等为主,煤炭的开发利用程度低,被称为“木柴时代”。
2.煤炭时期: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形成了19世纪俄国的顿巴斯、德国的鲁尔、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矿区等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骨干的大型工业区。
至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
3.后煤炭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煤炭在能源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2.工业社会阶段: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煤、铁、石油、天然气、铜、铝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如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东营;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本溪、攀枝花等;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金昌、铜陵、个旧等。
3.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一、单项选择题
(2017届扬州学测模拟·25~26)右图为“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完成1~2题。
1. 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能
源是( )
A. 可再生能源
B. 煤
C. 天然气
D. 核能
2. 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发电成本,目
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 )
A. 核能
B. 煤
C. 天然气
D. 潮汐能
(2017届无锡学测模拟·23~24)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下图为“2013年欧洲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 图中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 )
A. 减少灰霾天气
B. 减少紫外线辐射
C. 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D. 消除酸雨危害
(2018届泰州学测模拟·21~22)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5~6题。
5. 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 干旱
B. 台风
C. 洪涝
D. 寒潮
6. 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集中,多暴雨
B.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 气温高,蒸发量大
(2017届如皋中学学测模拟·10~11)日本立山黑部(海拔2450米)冬半年大雪封山,春季山麓雪地中辟出车道形成近20米高的“雪墙”,下图示意立山黑部地理位置和“雪墙”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
7. 立山黑部地区冬季多降雪的主要原因( )
①湿润的东南季风影响②湿润的西北季风影响
③日本暖流的增湿作用④山地地形的阻挡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8. 春季,该现象易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 低温冻害
B. 洪涝灾害
C. 沙尘天气
D. 地面塌陷
(2018届扬州学测模拟·15~16)2015年5月,南亚的印度大部分地区受高温热浪的影响,死亡人数超过2200人。
右图为“南亚季风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 导致印度高温热浪天气的原因是( )
A. 西风带影响
B. 东南信风带影响
C. 赤道低压带影响
D. 副热带高压带影响
10. 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盛行西南风,来自低纬度的海洋
B. 由气压带、风带移动
而形成
C. 影响之下,加剧印度的高温旱情
D. 影响之下,印度半岛
进入雨季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1. (2017届南京学测模拟·38)农业文明时期,土地开发强度
增大,是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历史阶段。
( )
12. (2018届连云港学测模拟·33)如果水资源分布均衡,则各地不会出现水资源紧张问题。
( )
13. (2018届宿迁学测模拟·37)人类活动可以加剧泥石流、地震、寒潮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 )
14. (2018届扬州学测模拟·35)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监测预报是唯一的防灾减灾措施。
( )
15. (2018届南京学测模拟·33)台风的破坏力很大,但是也能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
( )
三、综合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11月25日菏泽三十年不遇暴雪,由一场美景沦为灾难,农民损失惨重。
材料二左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和右图为“洪水灾害分布图”。
(1) 根据材料一,这次暴雪是受(天气系统)影响。
暴雪造成的危害有,应对该灾害的措施为。
(2) 材料二中显示我国洪水和旱灾主要分布在。
(3) 材料二中①、②、③三地中易出现春旱的是地,易出现伏旱的是地,该地出现伏旱时,控制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2016年6月23日15时许,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射阳等地发生龙卷风灾害天气,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物损失。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强烈不稳定天气条件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产生的,通常是由雷暴云伸展至地面的漏斗云产生的强烈旋风。
右图为“龙卷风成因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射阳等地发生的龙卷风灾害天气,其成因可能为( )
①处于副高西北边缘,温度高,湿度大,对流强
②苏北部大气层处于稳定状态
③受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
④龙卷风中心气压很高,气流强烈上升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8. 人遇到龙卷风,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①如在汽车中,应及时离开,到达低洼地躲避
②应迅速朝龙卷风移动方向跑动,伏于低洼地面、沟渠
等
③躲入地下的空间或场所(如地铁或地下室)
④躲入生活活动场所或其他简易临时住处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