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2011.2.21

合集下载

2011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

2011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

2011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天气日历3、温度与气温4、风向和风速5、降水量的测量6、云的观测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溶解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5、溶解的快与慢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声音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的变化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7、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的身体1、身体的结构2、骨骼、关节和肌肉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6、口腔里的变化7、相互协助的人体器官第一单元天气1 我们关心天气探究活动分析: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

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

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

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2011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2011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2011 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2011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四下科学各单元复习(一)电单元科学观点1、静电存在于我们四周的全部物质之中,包含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3、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结而成的电流通路。

4、知道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5、电池的一端是铜帽,一端是锌壳,当用电线把这两头直接接在一同时,就会发生短路。

6 、发电厂发出的、经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 沟通电。

这是足以引起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

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7、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

电路连结的方法有串连和并联两种。

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8、察看手电筒,我们看得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9、铜丝那样能够经过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可以经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10、电路故障了,我们能够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能够用替代法来清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科学实验1 、会用 1 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2 根导线、 1 个电池盒和 1 节电池构成电路。

2、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3、会检测身旁的物体是不是导体。

4、会用不一样的方法连结电路,并比较串连与并联电路在连结方法上的实质不一样。

5、会画简单电路图,而且会用串连和并联两种不一样方法连结电路。

简答题1、谈谈在生活中应如何用电?2、猜想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该如何解决?(二)新的生命单元科学观点1、油菜和凤仙花同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

2、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 4 个花瓣。

4、大部分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四部分完整具备的花叫做完整花。

也有四部分不完整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整花。

小学科学四年级

小学科学四年级

小学科学四年级
科学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和身边的事物。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些小学科学四年级的内容。

植物的特点和功能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

它们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它们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糖分,供自己生长和存储能量。

- 植物有根、茎和叶。

根主要负责吸收水和养分;茎支撑着植物的身体并把水和养分输送到各个部分;叶则负责光合作用。

- 植物可以繁殖。

一些植物通过种子繁殖,而另一些植物则通过根茎、枝干等繁殖。

物体的形状和性质
物体的形状和性质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它们。

- 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如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 物体的性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物体的性质还包括颜色、质地、重量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了解这些性质。

简单的电路和电器设备
电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形式。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很多设备都需要电。

- 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的路径。

简单的电路通常由电池、导线和灯泡组成。

- 电器设备是利用电能工作的设备,如电灯、电扇等。

它们需要电流来运行。

- 我们应该正确使用电器设备,避免浪费电能和发生危险。

以上是小学科学四年级的一些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科学和身边的世界。

四年级人教版科学

四年级人教版科学

四年级人教版科学四年级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必备科目之一。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周围的自然现象。

一、物体和能源在四年级科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有关物体和能源的基本概念。

物体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单位。

我们可以通过触摸、听觉和视觉来感知物体。

能源则是使物体移动、发光或发热的力量。

例如,电能可以使灯泡发光,热能可以使水变热。

二、物体的形状和属性在这个部分,学生将学习物体的形状和属性。

物体可以是立方体、圆柱体、球体等不同形状。

他们还了解到物体的属性,包括颜色、大小、重量和质地。

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形状和属性,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天气与季节天气与季节也是四年级科学课程的一部分。

学生将学习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

他们会了解阳光、风、雨和雪等天气现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如何观察天气,并通过天气预报图表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四、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也是四年级科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所需的条件。

他们会培养种植植物的技能,并了解水、阳光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通过亲自参与种植植物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五、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四年级科学课程也包括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学生将学习不同动物的特征,例如鳞片、羽毛和毛发等。

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动物的特征,学生可以对动物有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动物的基本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等。

六、身体结构和健康身体结构和健康是四年级科学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学生将学习人体的各个部分,如头部、四肢和内脏器官,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通过四年级人教版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逐渐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这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2)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2)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用文档2011年2月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实用文档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实用文档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实用文档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实用文档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小学四年级科学期末测试

小学四年级科学期末测试

小学四年级科学期末测试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6分,每空2分)
1、植物的()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A、花
B、种子
C、茎
2、电路中的电流来自()。

A、电源
B、导线
C、用电器
3、用滴碘酒的方法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

A、脂肪
B、淀粉
C、蛋白质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分,每空1分)
1、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
2、为了使自己能均衡获得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三、看图填空:花的构造。

(8分)
四、看图填空:写出下列图中的电路连接方法。

(4分)
()()。

2011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2

2011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2

2011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2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参考P10)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五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 问题—假设—验证—证实”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2011-2012第二学期四年级科学期末考试卷

2011-2012第二学期四年级科学期末考试卷

2011-2012学年度四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末试卷学校班级姓名一、填空1. 空气由()气、()气及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气,大约占78%,又被人们称为()气体。

2. 可以燃烧的物体叫()。

3. 由于地球不停地()转,形成昼夜,地球()转形成四季。

4. 桃花是()花。

5. 从()到肛门的通道,叫做消化道。

6. 氧气是物体燃烧以及动植物、人类()所必需的气体。

7. 一般来说,果实的结构包括()和()两部分。

8. 一般在平静的时候,儿童的心脏每分钟跳动()次左右。

9.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无()、无(),比()重,不支持()的气体。

10.用相同材料的木棍捆支架,()型支架最结实。

二、选择1.()和()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a 肝 b. 胃 c. 肠2.肺是人体重要的()器官。

a 消化 b. 呼吸 c. 营养3.果实的形成要先经过开花和传粉,花粉到达子房里的胚珠上,花粉管里的精子进入胚珠,与胚珠中的卵结合,这叫(),然后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形成果皮,包被种子,从而形成果实。

a. 交接b. 受精c. 传种4.经过人类的不断探索,发现地球是个()体。

a. 椭圆形b. 圆形c. 梨形三、判断1. 喇叭花是不完全花。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不是同时的。

()3.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破坏性的。

()4.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5. 一天24小时,心脏输送的血液大约可以装满1万升的油车。

()四、简答1.将烧红的木条放入盛有氧气的广口瓶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2.举例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是根、哪些是茎、哪些是果实。

3.设计“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实验材料、步骤、现象、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科学(一二三)单元期中考试卷填空题:1.人体共有()块骨骼,我们全身骨头分为()部分。

它们分别是()()()。

2.人体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等。

3.蚕的一生中分为()()()()四个阶段。

4.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一个物体成为()。

判断题:1.骨骼就是指某一块骨头。

()2.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3.肌肉占到身体重量的40%。

()4.人体静止不动时,身体内的肌肉也停止运动。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

()6.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

()7.摆的快慢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8.在斜坡上滑落的木块是直线运动,小朋友立定跳远是从脚的运动轨迹看属于曲线运动。

()问答题:问题1:人体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哪些?答:问题2: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答:问题3.什么叫参照物?答:问题4:生活中哪里还有摆?答:小学四年级科学(一二三)单元期中考试卷填空题:1.骨骼有()()()等作用。

2.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的地方叫做()。

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带动()()而实现的。

4.蚕的一生中分为()()()()四个阶段。

5.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

6.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一个物体成为()。

7.运动的速度就是指()8.在一个摆钟,重物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次。

判断题:1.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2.肌肉占到身体重量的40%。

()3.多吃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4.我们感觉骨骼,关节,肌肉的主要办法是摸。

()5.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

()6.摆的快慢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7.在斜坡上滑落的木块是直线运动,小朋友立定跳远是从脚的运动轨迹看属于曲线运动。

()问答题:问题1:人体各部分骨骼的数量都是多少?答:问题2:骨骼有哪些作用?答:问题4: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答:问题5:把各小组的摆挂在小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会呈现出什么图形,你有什么发现?答:小学四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教材培训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第1课——骨骼一、问题解答问题1:人体各部分骨骼的数量都是多少?答: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三部分:头骨29块(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躯干骨51块(脊柱26块,胸骨1块,肋骨24块),四肢骨126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问题2:在x光照片上找出手的骨折处?答:小指的第二节处有骨折显示。

问题3:骨骼有哪些作用?答:(1)塑造体形(2)支撑躯体(3)运动(4)保护内脏器官(5)制造血细胞(6)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问题4: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有哪些?答:(1)颅骨保护脑髓和感觉器官(2)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器官(3)骨盆保护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

问题5:哪些骨头参与了以下运动?答:吃饭时,上肢骨、下颌骨、脊柱参与了运动。

跳绳时,上肢骨、下肢骨参与了运动。

二、教法分析本课与关节、肌肉两课一样都从指导学生活动身体开始,引导学生认识时时刻刻存在于自己体内的运动器官,使学生从不自觉地运用到自觉地认识、了解。

本课紧扣人体的运动,指引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触摸身上的骨并在拼接中形成骨骼的概念,认识骨的特点,了解骨骼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自由地做各种运动,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隐藏于身体内部的骨骼在人体活动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它是一个暗盒结构。

为此教学时可设计这样几个探究行为:环节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图)建筑工人为何搭建钢筋框架?(2)楼建好了,钢筋怎么不见了?(3)人体内部有一个框架,你知道是什么吗?(揭题)(4)关于骨骼,你想知道什么?环节二:探究人体骨骼的构成(1)交流探究骨骼的方法。

(2)摸:让学生摸一摸骨头的数量,当他们摸出不同数量的骨骼时,数字差异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教师这时可顺势出示骨骼模型,让生再查一遍,从而得到准确数字。

这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体现。

(3)拼:让学生动手组拼各部分骨骼图。

学生在摸自己身体的基础上,知道骨骼有206块组成,然后,要求学生分解骨骼图,再还原骨骼图,把骨头图形拼成完整的骨骼。

通过一分一合,使学生内化骨骼的概念。

(4)看:通过观察动物的骨间接了解人骨。

人骨的外显特点是:灰白色,坚硬,结实;内在构造:内有骨髓和血管。

骨是有生命的。

环节三: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

(1)通过讨论、做动作找出骨骼的三大作用:支撑、运动、保护。

(2)拓展:向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环节四:在活动中体验哪些骨头参与了运动?(可多做一些活动)环节五:课后拓展,全班同学设置一个体育馆的背景,把骨骼图拼摆成体育动作。

或者课下阅读有关骨骼的书籍。

第2课——关节一、问题解答问题1:人体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哪些?答: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问题2:关节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作用、缓冲作用问题3:关节的运动方式有哪些?答: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问题4:找出与人体相对应的活动关节答:(1)铰链关节(膝的弯曲伸直)(2)旋转关节(肘部的旋转)(3)球状关节(肩部的运动)二、教法分析本课与第一课骨骼一样,都是在指导学生在具体运动中来获得认识的。

本课中在研究关节的作用,它以指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为枢纽,通过找关节、绑关节、找同类型关节、踮脚尖后脚跟下落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体关节的部位、功能和结构,懂得关节的类型和在运动中的作用。

关节有两大作用:运动作用,缓冲作用。

二者是并列关系,本课中突出了运动作用。

建议这样教学:环节一:交流谈话,揭题(1)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2)人灵活地运动跟我们身体的什么结构有关呢?(揭题)(3)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什么?环节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运动作用(1)找关节,认识人体主要的关节部位。

要注意能活动的部位不一定属于关节,要考虑这些运动有没有骨头的参与。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才是关节。

(2)绑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没有体验过关节受到束缚的感觉,所以难以意识到关节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注重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科学,可以先选择把关节固定起来再去有目的地做各种小事,通过与平常动作的对比体验关节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关节的重要。

)环节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1)自己做动作,体会关节的连接(2)师揭示几种自由活动的关节名称。

(3)观察猪蹄,了解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4)做各种动作,如转头、下蹲等,列出每一项动作所涉及的关节。

环节四:总结拓展(1)你对关节了解了多少?(2)关节还有什么作用?踮脚尖落脚根体会头部受到的震动。

第3课——肌肉一、问题解答问题1:人体肌肉最多的地方是哪里?肌肉最少的地方是哪里?答:肌肉最多的地方:脸部肌肉最少的地方:手和脚部的掌心问题2:肌肉是如何工作的?答:弯腰时,后背肌肉收缩,腹部、大腿前部肌肉放松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放松;伸臂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放松。

问题3: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答: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二、教法分析本课引导学生触摸身体体验肌肉的运动,并结合阅读和建模懂得骨为什么能运动,从而解释出人体运动的原因。

本课是按照从认识到建模的结构线索来设计教学内容的。

在认识与建模之间,认识是建模的基础,建模反过来又巩固了认识。

我们的肌肉可以分三大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本课重点认识骨骼肌。

环节一:交流谈话,揭题大家有没有手脚麻木的经历?(生谈感受)仅靠骨骼是不能运动起来的,它需要肌肉的参与。

环节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1)问:我们身上哪里有肌肉?(2)哪里的肌肉多?哪里的肌肉少?这一点上要让学生分清多、大、少、小的概念。

初步了解肌肉在人体上的分布情况:即广泛又不平均,为揭示肌肉与骨骼运动的关系做好准备。

(3)总结:肌肉占到了人体体重的40%,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环节三: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1)做体操,听口令停止动作,然后摸一下运动部位的正反面肌肉,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

(3)小结:我们做的各种动作都是肌肉收缩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4)活动体验:★站直后向前弯腰。

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曲臂和伸臂时,摸一下上臂的肌肉,有什么变化?(5)教师出示手臂模型,讲解肌肉的工作原理。

(6)利用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环节四:总结拓展(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3)做一个手臂模型或膝关节模型。

第4课——骨骼、肌肉的保健一、问题解答问题1:我们的骨骼和老师的骨骼有何不同?答:我们的骨骼较软,易变形,骨骼短、细。

问题2: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答:肉类、海鲜、豆奶类、牛奶问题3: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受伤?答:(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5)使用软垫二、教法分析本课重在从营养和保护的角度介绍运动系统的保健知识,教会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怎样保障骨骼和肌肉的健康生长,避免意外受伤。

本课中的骨骼包括骨骼、关节两方面,关节隶属骨骼。

从结构上看,本课围绕骨骼和肌肉的核心作用,从身体运动的角度展开,分别介绍和引导学生了解运动的意义,骨骼、肌肉对营养的要求,如何避免运动受伤三个方面。

环节一:设置情景,揭示课题(1)播放《健康歌》,随音乐跳动。

(2活动中我们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3)骨骼肌肉的配合让我们可以做很多动作,因此保护他们很重要。

(揭题)(4)怎样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环节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1)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经常运动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呢?(2)生交流介绍。

(3)小结(4)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韧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阅读11页资料)(5)思考、比较、讨论★要想提高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要想增强柔韧性,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要想提高体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6)做体操,分析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7)交流总结环节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环节四:一旦在运动中受伤,应如何处理?(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3)防护知识介绍。

环节五: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环节六:拓展(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2)延伸: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几种方法,然后与家人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