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1500字_2

合集下载

围城的读后感1500字范文(精选12篇)

围城的读后感1500字范文(精选12篇)

围城的读后感1500字范文(精选12篇)围城的读后感1500字范文(精选12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围城的读后感15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围城的读后感1500字篇1炼狱的可怕,也许《神曲》中以说得很清楚了。

而围城中的炼狱可又是一番别样的滋味。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常有,这一点一滴的不如意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围城中——那没有完美的梦,只有孤寂的苦的城堡。

在城里,每个人都活得很累。

每天都在为了恋爱、生活、政治观念、婚姻、工作、人际关系的琐事忙个不停,致使追求浪漫的人如春日里的蒂花渐渐在秋风里飘落,凋谢。

在城里,人们就像是被包围着似得不能为了自己所追求的而努力奋斗,包括恋爱、婚姻、事业等。

如书中的,方鸿渐在追求唐小姐的事被苏小姐得知后,在中间说尽方鸿渐的缺点,暴露他的学位是假的给唐小姐听致使唐小姐误会鸿渐对他的感情是假的,说鸿渐是感情的“骗子”,是两人之接下来的擦肩而过中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感情的失意使鸿渐苏醒了对事业的追求,于是决定远足去内地教书参与政治。

在城里,有些事是真的有些事是假的。

鸿渐有心办假学位却无心去用,这使他不能当个像样的教授,对于通往政界的路又窄了许多。

书中的大学就像一个小政治园,布满了人与人的勾心斗角,职位上的你争我抢,所有凸现出了不正当的手段,便是方鸿渐走向教学末路的原因。

在政治的方向上,方鸿渐没有船舵,在风雨的吹罚中他漂流到了又一片围城中。

那座城是五彩的,不一样的人又不一样的色彩,有的是灰色、有的是红色……,那边是婚姻的城堡。

不幸的方鸿渐在百般挑剔中选了柔嘉,本想回上海后能过着平淡的生活,但事实违人愿。

在回程一路颠簸后未来得及喘息的两人开始了没有硝烟的战争……回家的不愉快、柔嘉的任性、姑妈的馊主意、方鸿渐的大丈夫气,使原本平静下来的生活又有了火药的气味,在缓缓中燃烧燃烧。

围城读后感1500字2篇

围城读后感1500字2篇

围城读后感1500字围城读后感1500字精选2篇(一)《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社会的精英阶层,展现了他们的虚荣、自我感、功利、追求和心态。

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挣扎的描写,展现了个人在社会压力和现实环境下的挣扎和迷茫,表现了以自由自在为理念的新生代在旧社会中的无力感和困惑。

阅读完《围城》,我对书中的主题,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小说中展现了上海社会的矛盾与虚伪。

作为中国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上海社会充斥着金钱、权力、名利等物质诱惑,让人们追逐着虚荣和享乐,同时也隐藏着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作者通过方鸿渐的生活经历,展现了这种矛盾和虚伪的现实,让我深思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十分丰满饱满。

方鸿渐、孙小姐、刘姥姥等人物塑造鲜活,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生活态度,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和展现主题的作用。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主题和情节,也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再次,小说中的幽默和讽刺手法也很值得玩味。

钱钟书先生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揭示了上海社会的种种荒谬和虚伪,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描写,展现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可笑之处,让读者在笑声中思考人生和社会。

这种幽默和讽刺手法,使小说更具有深度和内涵,让读者在欢乐中得到了启迪和思考。

最后,小说中的结局也是令人惊叹的。

通过方鸿渐与孙小姐的感情纠葛和周围人物的争斗,展现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围城中挣扎和寻找出路。

最终,方鸿渐选择了逃离这个围城,走向了未来的自由和希望。

这种结局让人感慨万千,也让人思考在困境中如何选择和奋斗。

通过阅读《围城》,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挣扎和困惑,更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荒谬。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围城》读书心得1500字(优秀八篇)

《围城》读书心得1500字(优秀八篇)

《围城》读书心得1500字(优秀八篇)《围城》读书心得1500字篇一小说里说方鸿渐的婚姻就像围城,他迈进了就想出来,没进去前却有拼命的想进去,在克尔恺郭尔《非此即彼》中的一段话,恰如其分的反映《围城》中方鸿渐的婚姻,乃至当今社会人类的婚姻,这话是这样的:如果你结婚,你就会后悔;如果你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你结婚还是不结婚,你都会后悔。

嘲笑世人愚蠢,你会后悔;为之哭泣,你也会后悔;无论嘲笑还是痛哭,你都会后悔。

信任一个女人,你会后悔;不信任她,你也会后悔。

吊死自己,你会后悔;不吊死自己,你也会后悔。

这就是一切哲学的总和和实质。

方宏渐,有一种见到美女就啥都望了的混小子,但,他也有好的方面,例如:语气诙谐且具有讽刺。

钱钟书老前辈的这本书就恰好的影射旧时中国有关,杨降就说过“钟书的《围城》就与他自己挂钩……”在这部书中,钱老的这本以“优美”的讽刺手法,照亮一代或数代中国人。

对于书中的某些场景和表现手法更是深有体会。

凡是读过《围城》的人,都会对文中作者那生动有趣的讽刺记忆犹新,赞不绝口。

文中出现的人物,除了唐晓芙外,剩下的人都可怜的被钱钟书那深厚的讽刺功力折磨了一番。

其中,较有意思的就要当数范小姐了。

听说汪太太给她做媒,正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虚,还在背后怀疑孙柔嘉,假得不得了。

汪处厚夫妇请吃饭,她五点钟才过就到汪家,还说不好意思,她自己比谁都急,把自己涂得花枝招展的,想尽可能地吸引赵辛楣的注意。

见过辛楣以后,正像文中所说那样“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

而且,范小姐像夫唱妇随似的赵辛楣说这闷,范小姐就说:“可不是吗?我也很少谈得来的人,待在这儿真闷。

”赵信没有说他崇拜草鱼,范小姐又抢着说:“赵先生,我真高兴,你的意见跟我完全相同。

”在回去的路上,她几次设法要把方鸿渐、刘小姐支开,留下赵辛楣和她两个人走。

她一会儿说桥太窄,让辛楣陪她走河底;一会儿说忘了手提包,让辛楣陪她回汪家去取,使范小姐的性格跃然纸上,十分有趣。

围城读后感1500字_读围城有感

围城读后感1500字_读围城有感

围城读后感1500字_读围城有感围城读后感1500字_读围城有感读完《围城》,从主人公精彩而又独特的故事前后,我看到了作者所表达的人性和表现的哲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围城读后感1500字,供你参考!围城读后感1500字篇1《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

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

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我想《围城》幽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钱钟书先生用了许多比喻。

方鸿渐在大学里要从副教授升到教授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话: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的关系正如丫头,姨太太和正房太太的关系一样,从老爷身边的丫头添房成姨太太挺容易,但是姨太太要想成为正房太太可谓难上加难;同理,从讲师升到副教授轻而易举,可要想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就不那么容易了。

真是精妙绝伦。

还有关于“爱情”的比喻,钱钟书先生分别用“起火”和“热带植物”来比喻老年人和青年人不同的情感特征。

他说:“老头子恋爱听说像老房子着了火,烧起来没有救的。

”年轻人的恋爱呢?“无论如何,从此他们俩的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的生长。

”再说关于“留学”的比喻,有理趣也有情趣,包含了钱钟书先生对那个时代某些庸俗卑下文化观念的深刻认识和尖锐批判。

“……留了学也可以解脱这种自卑的心理。

并非为了高深学问。

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

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们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

”很多人说,钱学森笔下的围城是指婚姻,细细想来何止婚姻一个围城?其实人生处处是围城。

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其实说白了,这围城是自己给自己围起来的。

钱钟书《围城》读后感1500字(优秀范文六篇)

钱钟书《围城》读后感1500字(优秀范文六篇)

钱钟书《围城》读后感1500字(优秀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钱钟书《围城》读后感1500字(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钱钟书《围城》读后感1500字(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钱钟书《围城》读后感1500字钱先生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

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围城》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也是一幅市井百态。

它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近现代经典名著之一。

当我在读这部作品的时候,仿佛像品茗一样,越品越有味道。

作者通过回国、恋爱、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用讽刺批判的笔风,一针见血地把人物的灵魂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部著作,令过来人的低徊低叹,令少不更事的人怅然若失。

因此,它是一部诉说着人生百态的笑面悲剧。

在我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在想:为什么作者会给这本书命名为《围城》?作者又想传递什么样的思想主题给读者?围城里的人们又是以何种态度生活着。

读了这部作品后才知道,“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婚姻也好,事业也罢,每个人的一生都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地做同一件事,自己找一个“牢笼”把自己关起来。

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更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不断地重复并乐此不疲。

爱情是让我们每个人向往和追求的情感,并为我们留下一生无法抹去的记忆,它留给我们的或喜或悲,我们都无法逃脱。

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无聊。

在三闾大学就读期间,他认为这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无不让人感到压抑。

然而,小说如此,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是这样。

随着社会激烈的竞争,人们压力越来越大,有些人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最新围城阅读心得1500字(6篇)

最新围城阅读心得1500字(6篇)

最新围城阅读心得1500字(6篇)围城阅读心得1500字篇一这是一本睿智的书,因为他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对人性的洞察与调。

人这种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人生处境实质上的尴尬与窘迫,人对此的浑然不知、洋洋自得,或者者虽有所知却也无奈,偶尔也被它深深刺痛,作家于此有深刻的洞察,调即触到痛处又有某中宽容理解,如果读进去的话-----这太容易了,在哈哈大笑或含笑、讪笑之时,你会叹为观止,会惊异于作家何以竟能做到这一步。

小说中三闾大学的学生不好对付,方鸿渐省悟天下古往今来的这个瞧不起那个,“没有学生要瞧不起想生时那样利害”,“眼光准确的可怕”,赞美未必尽然,但毁骂“简直至公至确,等于世界末日的‘最后审判’,毫无上诉重审的余地”。

《围城》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人生,又怎样用所有作家都必得使用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观”和“感”的。

《围城》的魅力是双重的;一是生活本身被作家展现出来的,一是作家展现出自身的。

小说的魅力就在于这种既睿智超拔又亲切入人性洞察,在于对此富有个性的智慧传达。

小说中的嘲弄与幽默,写人的心态与外貌,语言简洁明快,决不滥情。

围在城中的人想突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大抵如此。

说到幽默,自然是这部小说的显着特色和最迷人之处。

它来自洞见、智慧、学识、才华,以及一种观赏的情趣,处处禁不住那自己洞若观火的人性中的确存在的可笑之处开开玩笑。

小说前半部分的那些吃饭斗嘴、争风吃醋,调意味是最浓了;而当我们看到三闾大学,辛辣的讽刺味则突出些;小说后半,芳鸿渐回到上海,往日的朋友或冤家都以星散,他的才气也就减了,更多的是谋生艰难。

读了这本《围城》,你会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包括自身,包括自己原来颇为热衷的一些东西,都增添了不小的戏剧色彩。

围城阅读心得1500字篇二昨天便读完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很难想象这本书是在1944开始编写的。

放在现在也并不觉得过时。

那个时候的中国是战乱的中国,我甚至在脑海中无数次浮现出千万个画面。

围城读后感1500字(精选23篇)

围城读后感1500字(精选23篇)

围城读后感1500字(精选23篇)围城读后感1500字(精选23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围城读后感15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围城读后感1500字篇1说到《围城》,看过的朋友第一反映,就会联想到封面的一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句话之所以成为这本书的封面,是因为在它内涵的道理。

而这句话,就是这本书的主意精所在。

“逃”和“冲”这两个字,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生活……相信很多人最初都跟我一样,在看到前100页的时候,感觉看不懂,用了很多好像、好比、活像这样比喻的词和句子,看起来很累,没多大兴趣,不明白这本书怎么就值得很多人的推荐。

带着好奇,带着一些推荐人的读后感,即使有种被剧透的感觉,但我相信,每个人对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自己对故事、情节、对话、语气等等所感觉出来是不一样的,所表达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带着自我,就看到了大结局,结果发现后面的情节,后面的一些话,真的很应景、很精彩。

初看时,只是停留在封面的表面,再看时,似乎懂得。

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介绍和读后感……生活,就像围城,像方鸿渐那样,都是城中人。

方鸿渐缺乏信念,随波逐流,工作也好,爱情也罢,都不如愿。

他了解自己,却又无法直面自己。

方鸿渐一生中邂逅了四个女人: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

当读到方鸿渐和孙柔嘉仓促订婚时,我才明白:如果说鲍小姐是当初不顾一切任性冲动爱上的初恋;苏文纨就是暗恋自己却又不得的人;那么唐晓芙则是理想型,是内心真正所爱;孙柔嘉便是最后将将就就匆忙结成的伴侣。

不禁唏嘘:人呐,历经太多,最终拜下阵来,不知道爱是什么了。

曾经,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爱苏文纨,不爱她的孤傲,不爱她的偏执,不爱她故耍心计,她的一切,都不爱。

围城读后感1500字

围城读后感1500字

围城读后感1500字篇一:围城读后感1500字《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作品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钱钟书先生用一种超然调侃的语调述说着人生,在小说妙趣横生、巧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饱经风霜者低徊轻叹的无奈、令少不更事者怅然若失的悲哀。

“围城”取自书中人物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

主人公方鸿渐一直身处几重“围城”之中,不得脱身。

他胸怀抱负却才疏学浅,带些玩世不恭却常循规蹈矩,有些投机钻营却又良心未泯。

自身的矛盾冲突构成了他的第一重围城。

他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想出人头地,怎奈在国外混混度日,没有得到真才实学。

他买假文凭是希望自己能够使父亲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

殊不知,在那个充斥病态的年代,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

一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他们有独特的才能、高尚的情操,因为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

而另—种人则是完全相反的。

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相信。

他们深有城府,其行为举止有时可谓没有良心。

方鸿渐不属于这两种人,他只是平凡的多数人里面的一员。

他自己做小人,又不得不处处提防小人,知道世道的艰险,却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尝试去改变,却又无能为力,始终郁郁不得志。

第一重围城也注定了他被包围于另外一重又一重迷城之中。

事业是他的另一重围城。

方鸿渐希望在社会稍微上层的地方占据一席之地,博士学位虽然是买来的,却想沾沾它的光,但每次的尝试都不尽人意。

开始去周经理的银行,是没找到更好的工作,暂借地方容身。

而后任教三闾大学,那里充满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方鸿渐也受到了不少的倾轧,本性善良却怯懦的他不堪忍受,最后选择了离开。

后来在报馆资料室上班,也不过是为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罢了。

方鸿渐亦深陷情感与婚姻的围城而不能自拔。

对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甚至同船的过客鲍小姐,方鸿渐无不一次次地陷入被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城》读后感1500字
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

小说以钟声结尾,伴着愈来愈淡的钟声,一切是非纠葛似乎也渐行渐远。

但一不留神,种种场景以及调侃讽刺便一一浮现,妙趣横生。

对于自己又羡又妒又瞧不起的人,十点红指甲,一张红嘴唇,是孙柔嘉眼中的汪太太;高松年随口胡扯大学没有名教授的好处,朋友一夸,他也就对自己倾倒不已;得意忘形者如褚慎明,一不留神,夹鼻眼镜直摔在牛奶杯子里了;更有李梅亭之流,受点小恭维,恨不得身外化身,拍着自己肩膀说,“老李,真有你的!”所谓说大话哄人惯了,连自己也相信——这是极普通的心理现象。

另有作旧诗的敢说从不看新诗,新诗人从不敢说不看旧诗一说。

旧诗人如董斜川,明知道众人都不懂诗,就是赞美也不会亲切中肯,但仍然傲然又漠然地等待着大家的恭维;面对不懂装懂的苏文纨,方鸿渐突然有一个可怕的念头:苏小姐是大笨蛋,还是撒谎精。

一语中的。

而“围城”一说则是通过苏文纨和褚慎明的卖弄学识引出的。

婚姻像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外的人想逃出来。

典型人物如城府深又工于心计的孙柔嘉,一心想冲进婚姻的城堡中去,却不知,在步步为营,设下陷阱的同时,也束缚了自己,最终与丈夫不欢而散,受困于围城之中。

纵观全书,“围城”又何止婚姻这一桩:地理空间上,受不了内地条件艰苦,处境困难,想回上海去;既回上海,又觉得动乱之下,还是内地安全;事业上,学政治的赵辛楣满以为教书,一、可以把握青年心里;二、可以训练自己的干部人才;而真当他身处学校的时候,又巴望着早点离开。

归根结底,人是幻想性的动物,总想着远方会有一个更美丽的世界,于是,城内城外来回折腾,好不容易出了这个城、又陷进了另一个。

爱耍小聪明如方鸿渐,前脚刚出上海的大围城,后脚就进了三闾大学的城门;等到摆脱掉三闾大学的种种,自己早已陷进了与孙柔嘉的婚姻之城。

回国船上,名义岳家,三闾大学,两番入而出、出而入的上海,种种是非窝,无不上演着经久不息的入城出城的好戏。

借方鸿渐的话来说,一个大社会都是chool for candal(造谣学校),还不如官场来得爽气。

然而,人们再怎么造谣,再怎么尔虞我诈,始终逃脱不了身陷围城的命运。

也许这就是人性可笑可悲之处。

但在辛辣的疯刺之余,细微处却流淌着人性的小温暖。

从互为同情者的方鸿渐和赵辛楣真心相待到方鸿渐到张买办家吃饭,意外地赢了想赢的钱,而那位张小姐“咱们没有举案齐眉的缘分,希望另有好运气的人来爱上您”,想到这里,鸿渐顿足失笑,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读至此,从方鸿渐身上竟品出了些许贾宝玉的味道,亦痴亦傻,但痴得可爱,傻得真切。

小说中三闾大学的学生不好对付,对老师“眼光准确得可怕,赞美未必尽然,但毁骂简直至公至确,等于世界末日的‘最后审判’,毫无上诉重审的余地”而就是这样一群学生,在方鸿渐被排挤出三闾大学的时候,来与他话别。

鸿渐明白:离开一个地方,就等于死一次。

有人送别,仿佛死的人有孝子顺孙送终,死也安心闭眼。

因此,他感激地喜欢。

而事实上,进出一次围城也等于死一次。

死掉了原来的信念,可笑的幻想,还有年少的活力。

“有几个死掉的自己,埋葬在记忆里,立碑志墓,可以偶一凭吊;有几个自己仿佛是路毙的,不去收拾,让它们烂掉化掉,给鸟兽吃掉。


向爱尔兰人买假文凭,耍小聪明的方鸿渐,与鲍小姐谈医生,与唐小姐谈政治,伶牙利嘴的方鸿渐,一个一个曾经的自己在围城内外逐一死掉,上海梦,教书梦,婚姻梦,一个一个的梦在现实中逐渐枯萎,最后只剩下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自己,一个不再有梦,或是懒得做梦的自己。

而晚点的老钟却毫不知情,它依旧慢慢地,我行我素地敲,我行我素地落伍,敲得从容自在,也敲痛了人世的悲哀。

读《围城》,没有荡气回肠之感,但觉朦胧有味。

它讥讽得让人发笑,却总能令人在回味中感受到微微的忧伤,淡淡的温暖,小小的闪光的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