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二章 抗原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 》教学课件:第二章 抗原

二、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应答及其与免疫应答产物(即相应 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相互作用的高度专一 性。
某一特定抗原只引起某种特定的免疫应答, 即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或效应T细胞。
破伤风类毒素(Ag) 机体 破伤风抗毒素(Ab)
白喉类毒素(Ag) 机体 白喉抗毒素(Ab)
国际命名机构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鉴定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是一类主要由细菌外毒素和某些病毒蛋白产物组成的抗原性物质此类抗原作用不受mhc限制无抗原特异性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淋巴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抗原性物质
第二章 抗原
重点提示
基本概念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抗原的特异性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用右旋、左旋、消旋酒石酸三种异构体半抗原所做的实验证实,特殊 化学基团(表位)的立体构象出现微小差异也可使其免疫原性和抗原 性发生改变。
抗原表位的分类
按结构分为: 顺序表位(线性表位):是一段序列相连续 的氨基酸片段,多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少 数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构象表位:是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 由空间构象形成,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能够刺激机体 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 相应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又 称免疫反应性。
抗原一般具备免疫原性与抗原性两种特性。免疫 原性指能刺激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抗 原性指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抗 原性是一个化学概念,免疫原性是一个生物学概 念。
遗传因素 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
免疫方法
抗原剂量:剂量应适中,过低和过高均易诱导机 体产生免疫耐受。
第二章 抗原

二.病毒抗原(以HBV为例) 病毒抗原( HBV为例 为例)
(表面抗原)
HBeAg(e抗原) (核心抗原)
乙型肝炎的诊断
1.肝功能
肝功能检查在诊断任何一种肝炎时,都是必不可少的检查 手段。但仅依据肝功能的异常与临床表现,无论是病人自己, 还是医生都无法判断是何种类型的肝炎。当医生通过对病史等 的了解后,怀疑病人可能是乙型肝炎时,一定会对病人进行 “两对半”检查。
1.一个完全抗原分子既有载体表位也有半抗 原表位。T细胞识别载体表位,B细胞识别半 抗原表位。但Th细胞和B细胞必须识别同一 抗原分子(的不同表位),才能相互作用。 2.载体效应:在初次与再次免疫时,半抗原 续结合在相同载体上,才能产生抗相同半抗 原的抗体。
二.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2.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1)分子量大小和分子结构的复杂性 (2)化学性质、分子构象、易接近性 免疫原性:蛋白质〉多糖〉核酸〉脂类 (3)物理状态
二.宿主因素 宿主因素
1.遗传因素 2.年龄、性别、健康状态
三.接触抗原的方式 接触抗原的方式
途径、剂量及次数、佐剂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
TDTD-Ag 抗原决定簇 T、B细胞表位 (决定簇) + + 多种 + TI-Ag TI重复B 重复B细胞表位 (决定簇) + IgM -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抗体类型 免疫记忆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
1.异种抗原 指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 (1)各种病原微生物 (2)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 2 2.同种异型(体)抗原 指来自同种生 物不同个体的抗原,如红细胞抗原 (ABO血型、Rh血型抗原)、组织相容 性抗原。
第二章抗原

抗原决定簇大小: 蛋白质,5——7个氨基酸 多糖,5——6个单糖 核酸,5——8个核苷酸
3、功能性决定簇和隐蔽的决定簇
功能性决定簇:一个抗原分子可有一个或多 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般抗原决定簇即 指在抗原分子表面的有功能性的决定簇。
3、功能性决定簇和隐蔽的决定簇
3、功能性决定簇和隐蔽的决定簇
1、 决定免疫原性的抗原因素
(1)异己性 免疫学中的“异己性”不仅包括来自 体外的非己抗原性物质,还包括某些改变 或隐蔽的自身抗原。 异己性不是专指体外物质而言,而是以 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在胚胎期是否曾与之 接触而决定
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来自 与免疫动物不同种属的抗原.即动物本种成 分以外的各种具有免疫原性特性的抗原物 质。通常种属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例如对人来讲,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寄生虫,用于治疗和预防的生物制品(疫 苗和异种血清),所有植物蛋白对动物来 讲因种属关系差异巨大,故是良好的抗原。
2 、决定免疫原性的生物学因素
(2)免疫途径和抗原剂量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 腹腔注射 静脉注射 佐剂
佐剂定义: 指那些与抗原一起或先于抗原注入机 体后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 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佐剂是制
①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抗原降解和排 除、延长抗原在体内存留的时间
隐蔽的决定簇:在抗原分子内部的决定簇, 它不能被淋巴细胞识别,一般是无功能的。 它经理化因素处理后可暴露在表面,从而 作为新的功能性决定簇发挥免疫作用,
4、功能性抗原决定簇分类
(1)构象表位 (conformational epitope): 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短肽和多糖残基 在序列上不连续排列。 (2)线性表位(linear epitope): 由连续性排列的线性氨基酸片段构成的决定 簇。
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

检测荧光现象
放射免疫技术
检测放射性
酶标免疫技术
检测酶底物显色
发光免疫技术 测定发光强度
生物素-亲合素技术 结合其它标记技术
金标免疫技术
检测金颗粒沉淀
表
敏感度
+,++++ + ++ + ++ +++ +++ +++
++ +++ + ++ ++++ ++++ ++++ ++++ ++++ ++++
思考题
二、环境条件: *电解质:0.85%NaCl *酸碱度:pH6~9 *温度:15~40℃
*酸凝集:当pH为3 左右时,接近细菌 Ag的等电点,可出 现非特异性凝集。
抗原-抗体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
• 1. 电解质:抗原-抗体反应通常应用 0.85%的氯化钠作为 稀 释液 ,以供给适 应浓度的电解质。
• 2 .温度:一般反应在22 ℃室温, 37℃水 浴 或孵育箱中进行,4 ℃过夜。
* 亲合力(avidity) 是指反应系统中复杂抗 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总体结合能力。
• 亲合力与亲和力、抗体的结合价和抗原的有 效决定簇数目相关。
亲和常数
抗体与抗原结合是可逆的反应,在平衡时其
亲和常数K= 抗原抗体复合物浓度 游离抗原浓度游离抗体浓度
• K值大的抗体与抗原牢固结合,不易 解离,说明该抗体有高亲和力。
第二章 抗原

溶血性链球菌 肾小球基底膜 溶血性链球菌 心肌 大肠杆菌O14型 结肠粘膜
共同抗原 急性肾小球肾炎 共同抗原 风湿病
共同抗原 溃疡性结肠炎
4、超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
HIV的囊膜糖蛋白gp120
二、同种异型抗原
ABO血型系统: A、B、AB、O四型
人类ABO(H)血型系统的分类
动物免疫血清
2.同种异型抗原 ( allogenic Ag )
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 血型(红细胞)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
3.自身抗原(autoantigen) – 修饰的自身抗原
– 隐蔽抗原
角膜蛋白、男子精液等发育过程中的 隔离成分。
二. 根据产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
• 胸腺依赖抗原 (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 )
大多数人
无应答
初次
青霉素 机体
降解
青霉烯酸 少数人 蛋白
再次
致敏状态
抗青霉 产生 青霉烯 素-IgE 酸蛋白
过敏性休克
(一)、异物性(免疫原性的本质)
• 异种物质: 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花粉、药物 种系关系相差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 同种异体: 血型抗原、组织抗原 • 自身物质: 精子、眼晶体蛋白、脑组织
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异物性
抗原与机体之间种族关系越远,组织结构
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物质
二、抗原的理化状态
1、化学性质
天然抗原多为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多糖 一般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多糖及多肽也具 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2、分子大小
一种物质是否具有抗原性,与其分子大小有关
兽医免疫学02.抗原

特异性是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免疫学诊 断和防治的理论依据。
一.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AD),又 称为表位(epitope),是存在与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有特异 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决定簇的大小相当于相应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 一般蛋白质的抗原决定簇由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抗 原的特异性是由这些氨基酸残基所决定。
第五节 医学上重要抗原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如细菌、病毒等,还有其代谢产物如外毒素(类毒素)。
二.动物免疫血清 免疫血清,对本种动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对另一种
动物,则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 三.同种异体抗原
在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组 织器官中存在着不同的抗原成分,即同种异体抗原。 四.自身抗原
是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动物机体,可增强机体对 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一类物质。 二.佐剂的种类
一般可分为: ①无机佐剂,如氢氧化铝、明矾等; ②有机佐剂,如卡介苗、内毒素等; ③合成佐剂,如双链多聚核苷酸、胞苷酸等; ④油剂,如弗氏佐剂、植物油、矿物油等。
半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or hapten):指指具有反 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
四.免疫原(immunogen)
指完全抗原,既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第二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构成抗原的物质需具备三个条件,即异物性、一定 理化性状和完整性。 一.异物性(foreigness)
兽医免疫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抗原 免疫系统 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变态反应 免疫学实验技术 免疫学防治技术
一.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AD),又 称为表位(epitope),是存在与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有特异 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决定簇的大小相当于相应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 一般蛋白质的抗原决定簇由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抗 原的特异性是由这些氨基酸残基所决定。
第五节 医学上重要抗原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如细菌、病毒等,还有其代谢产物如外毒素(类毒素)。
二.动物免疫血清 免疫血清,对本种动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对另一种
动物,则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 三.同种异体抗原
在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组 织器官中存在着不同的抗原成分,即同种异体抗原。 四.自身抗原
是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动物机体,可增强机体对 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一类物质。 二.佐剂的种类
一般可分为: ①无机佐剂,如氢氧化铝、明矾等; ②有机佐剂,如卡介苗、内毒素等; ③合成佐剂,如双链多聚核苷酸、胞苷酸等; ④油剂,如弗氏佐剂、植物油、矿物油等。
半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or hapten):指指具有反 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
四.免疫原(immunogen)
指完全抗原,既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第二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构成抗原的物质需具备三个条件,即异物性、一定 理化性状和完整性。 一.异物性(foreigness)
兽医免疫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抗原 免疫系统 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变态反应 免疫学实验技术 免疫学防治技术
第二章抗原第一节抗原的分类一定义免疫原性刺激生物体

* 半抗原与载体(Carrier)
半抗原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必须与某种载 体偶联才能表现免疫原性.如:青霉素,Dig. 在偶联的分子中,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决 定簇,或者是一个免疫优势残基.它诱发的抗体 能与半抗原特异结合. 载体效应: -------不同载体引起产生针对同一种半抗原 的不同抗体.无交叉回忆反应.
15
佐剂(Adjuvant): 可使原来抗原性较差的物质变为较 强,刺激体内产生抗体。 佐剂内容:包括细菌,有机物,无机物。 如:卡介苗(分枝杆菌),纤维素,硬脂酸,明矾。
福氏佐剂(Freund’s Adjuvant): 石蜡油/羊毛脂/卡介苗 福氏完全佐剂( Complete~; CFA): (石蜡油7:3羊毛脂) :卡介苗=1:1 福氏不完全佐剂(Incomplete~;IFA): 无卡介苗 其作用是产生炎症吸引一些免疫反应细胞,延长抗 原与淋巴细胞接触时间。 16
17
载体效应:
BSA-DNP(二硝基苯):----- Ab1 OA-- DNP : -------------Ab2 都能与DNP结合 但无回忆反应
18
Ab量 时间
首次免疫 再次免疫
Fig.1 以载体a-交连的半抗原(Ca-A)免疫曲线
19
Ab量
时间
首次免疫 再次免疫
(Ca-A)
(Cb-A)
Fig.2 以不同载体交连的半抗原免疫曲线
免疫学多媒体教学系统 Immunology
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免疫学实验室
朱乃硕
2000年2月编
25
2
第一节 抗原的分类
一. 抗原的类别 1. 天然抗原: 指天然的生物,细胞及天然的生 物产物.主要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 (1).细胞,细菌和病毒抗原 (2).蛋白质类抗原 (3).糖类,脂类,核酸多为较弱的抗原及半 抗原.
免疫学第二章 抗原

10
再次免疫应答的条件:体内同时存在半
抗原激活B记忆细胞(半抗原的特异性),
载体激活T记忆细胞。
主要决定于载体。
11
2.2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2.2.1 化学分子组成
多数是蛋白质。
含大量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苯
丙氨酸),尤其是含酪氨酸的免疫原性
更强;有些弱抗原(例如胶原)连接了
酪氨酸残基可增强免疫原性。
一般,颗粒性的抗原(细菌、细 胞)用量少,可溶性的蛋白或多糖抗原 用量适当加大,并加佐剂。
26
2.2.7 机体方面的因素
(1)遗传因素:动物的不同种类、品系、个体 对同一种免疫原应答差别很大。
如应用合成的抗原二硝基苯-多聚-左旋-赖 氨酸(DNP-poly-L-L)在荷兰猪品系2(GP strain 2)可以引起应答,而对品系13(GP strain 13)则不能引起应答。
33
34
功能性决定簇: 与抗体结合、直接启动应答的抗原决定簇。 隐蔽决定簇: 位于蛋白的深层,当蛋白质结构改变或变性 才显示出来触发应答的抗原决定簇。 变性的自身抗原可导致自身免疫病(暴露了 隐蔽决定簇)。
35
36
载体决定簇和半抗原决定簇 完全抗原产生的抗体产生分别针对载体决 定簇和半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50
超抗原的生物学意义
参与某些病理过程 SAg(金葡菌毒素)刺激大量 T细胞激活,使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产生多种细胞 因子或其他介质(TNF、IL-1、IL-2)引起疾病。 SAg与自身免疫应答 SAg的强大刺激可激活体内 自身反应性T细胞,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 湿性关节炎)。 SAg与免疫抑制 T细胞因过度激活而被耗竭。 与抗肿瘤效应 CTL被大量激活而对肿瘤发挥杀伤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07-9-28 25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相关概念:免疫增强剂
immune potentiator / immunostimulant / immunostimulator
第三节 抗原的抗原性
—— 抗原决定簇
抗原分子能够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即抗原的抗原性。 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化学基团
20072007-9-28 26
2、作用机制: ❶对抗原的作用------增加抗原的表面积;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延长抗
原在局部组织内的滞留时间;保护抗原(尤其是DNA、RNA)免受体内酶的分 解。
❷对机体的作用------引起局部肉芽肿,促进局部炎症反应,增强吞噬细
胞的活性;促进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强T、B淋巴细胞的 协同作用;增强淋巴细胞膜的活性并促进分泌辅助因子;引起佐剂病(如关 节炎)。
disease ) 。 如眼球蛋白、精子蛋白、甲状腺蛋白
小鼠
等因外伤或感染而进入血液系统,机体视之为异物 引起免疫反应。
(实质是:
抗 原
其它小鼠 狗 植物、微生物 强
关系越远,结构差异越大,越是异己)
20072007-9-28
19
20072007-9-28
20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只是抗原分子中的一小部分,这部分特殊化学基团通常称 为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
20072007-9-28
28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半抗原 +
载体
完全抗原
B
B B T
B T
抗体
载体(Carrier,C):大分子,Pro.等 半抗原(Hapten,H): 完全抗原(Ag)
H1、H2、H3 ……
9 20072007-9-28 10
= C + nH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11
20072007-9-28
Ag
B 浆细胞
3.载体(carrier): 蛋白质可以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此 乃半抗原载体。 半抗原 + 蛋白质 Æ 完全抗原
20072007-9-28
7
20072007-9-28
8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合体
免疫学
20072007-9-28
简单半抗原 (Simple hapten) hapten)
20072007-9-28 18
自身物质 (一)异物性 异物性 (foreignness)又称异质性或异源性,一般说,与
宿主亲缘关系越远,抗原性越强。有如下几种情况: 1、非动物性抗原。如植物蛋白、微生物等,对动物宿主具有 良好的免疫原性。 2、异种动物抗原。与宿主亲缘关系越远,抗原性越强。 3、同种异体抗原。同种动物不同个体间的某些物质也有抗原 性,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1、抗原剂量:免疫动物所用抗原剂量 要视不同动物和免疫原的种 免疫动物所用抗原剂量要视不同动物和免疫原的种
类而定。 免疫原用量过大会引起动物死亡,也可引起免疫耐受性而不发 生免疫应答。用量过少也不能刺激应有的免疫应答。 一般说来,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细胞等用量少,免疫原性较 强。可溶性蛋白或多糖抗原,用量适当增大,并要适当增大或加佐 剂帮助。
12
2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第二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
一、免疫原性的理化基础
一种抗原的免疫原性(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性质) 是由其自身因素 是由其自身因素(理化性质)、宿主因素和 宿主因素和免疫方式决定的。 免疫方式决定的。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 lmmunogen ) — — 指在具有免疫应答能力的机体中,能使机体产生免疫 应答的物质,故抗原物质又可称为免疫原。
20072007-9-28 23
20072007-9-28
24
4
相关概念:免疫佐剂 Adjuvant
1、概念: 、概念: 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能非
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这 类物质统称为佐剂。
3、类型:
➊不溶性铝盐类胶体佐剂------氢氧化铝胶、明矾、磷酸三钾。 ➋油水乳剂-------采用矿物油、乳化剂(如SpanSpan-80, TweenTween-80)及稳定剂(硬脂酸铝) 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油相,然后与抗原液混合制成各种类型油水乳剂,例如 油包水型乳剂(water(water-inin-oil, W/O)。油水乳剂中最为著名的是弗氏佐剂(Freund’ (Freund’s adjuvant)。 ➌微生物及其产物的佐剂------某些死的菌体及其成分,代谢产物等均可起到 佐剂作用,例如革兰氏阴性细菌脂多糖(LPS)、细菌内毒素、短小棒状杆菌和 酵母菌的细胞壁成分等。 ➍核酸及其类似物佐剂------从微生物中提取的核酸成分与抗原一起接种动 物,可起到佐剂作用。 ➎细胞因子(cytokine)佐剂------多种细胞因子都有佐剂的作用,可提高病毒、 细菌和寄生虫疫苗的免疫效果。例如ILIL-1、ILIL-2、INFINF-γ蛋白以及其它细胞因 子。不同的细胞因子佐剂作用机制有差异。
免疫原性的理化基础
3、化学结构。分子结构和空间构象愈复杂的物质免疫原性愈强
X含芳香族AA ( 如苯丙AA、酪AA ) 的蛋白质→免疫原性强 Y结构复杂者 ( Prot.,多糖 ) →免疫原性强
4、物理状态。 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可 溶性抗原聚合后或吸附在颗粒表面可增强其免疫原性。
异种抗原
(二)宿主遗传性 同种异型 不同种类动物对同一免疫原的应答有很大的差别。 同一动物的不同品系,甚至不同个体对同一免疫原 的应答也有很大的差别。这与免疫应答基因(Ir gene) 及其表达有密切关系。
20072007-9-28
21
20072007-9-28
22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分子量较小,只有一个抗原决定簇,不能与相应的 抗体发生可见反应,但能中和相应的抗体阻止其出现可见 反应(用沉淀抑制反应可证实)。
复合半抗原(Complex hapten) hapten)
分子量较大,有多个抗原决定簇,能与相应的抗体 发生沉淀反应,一般的半抗原都属于此类。
20072007-9-28
完全抗原可以看成是半抗原和载体的组
那么,该如何给“抗原”下个定义呢?
20072007-9-28 2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抗原 ( Antigen, Ag )
一、抗原的概念
Antigen(Ag)
T
致敏T
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 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物质。 这类物质首先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其次它可激活免疫系 这类物质首先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其次它可激活免疫系 统发生免疫应答,其三,它可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 这类物质包括入侵机体的无致病性的抗原性异物、入侵的病 原微生物或其产生的毒素、正常机体内经常出现的衰残细胞以及 偶尔出现的癌变细胞。
20072007-9-28 17
3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自身抗原在一定条件下与免疫系统接触可诱发 免疫应答,有时能导致自身免疫病( 免疫应答,有时能导致自身免疫病( autoimmune
异物性:
Ag所属物种 与 宿主 之间的亲缘关系 越远越强 小鼠自身 弱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三、免疫方式与免疫原性
免疫方式是指抗原进入体内的剂量、途径、次数、间隔时间以及 免疫方式是指抗原进入体内的剂量、途径、次数、间隔时间以及 免疫佐剂的选择和应用等因素。
免疫方式与免疫原性
2 、免疫途径: 采用皮内免疫时,免疫原性最强;皮下免疫 次之;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产生免疫耐受。 3、免疫次数:不宜过多,免疫时间间隔也应适当。 4、免疫佐剂:选择免疫佐剂 甚为重要,弗氏佐剂主要诱导 选择免疫佐剂甚为重要,弗氏佐剂主要诱导 IgG类抗体产生,明矾佐剂易诱导产生 IgE类抗体。 类抗体。 IgG类抗体产生,明矾佐剂易诱导产生IgE
三、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1.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 多数大分子物质既具有 抗原性又具有免疫原性,这类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抗原性
T T 致敏T细胞
2.半抗原(hapten) hapten) : 部分小分子物质只具有抗原性,而无 免疫原性,此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incomplete antigen 。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第 二 章 抗 原 antigen
第一节 概
述
绪论中已阐述,机体针对“异己成分”的识别与清除 的特异性生理反应是免疫 (Immune),反应过程就叫 的特异性生理反应是免疫(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执行机构是机体 免疫系统,而引 ,而引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执行机构是机体免疫系统 起免疫的源头则是抗原 。 起免疫的源头则是抗原。
1、概念: 、概念:指单独使用即能引起机体出现短暂的免疫增强作用 的物质, 的物质,这与佐剂是不同的。然而有些物质的作用 是双重的。
2、类型: 、类型:免疫增强剂种类繁多,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生物性免疫增强剂、细菌性免疫增强剂、 化学性免疫增强剂、中药免疫增强剂等。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相关概念:免疫增强剂
immune potentiator / immunostimulant / immunostimulator
第三节 抗原的抗原性
—— 抗原决定簇
抗原分子能够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即抗原的抗原性。 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化学基团
20072007-9-28 26
2、作用机制: ❶对抗原的作用------增加抗原的表面积;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延长抗
原在局部组织内的滞留时间;保护抗原(尤其是DNA、RNA)免受体内酶的分 解。
❷对机体的作用------引起局部肉芽肿,促进局部炎症反应,增强吞噬细
胞的活性;促进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强T、B淋巴细胞的 协同作用;增强淋巴细胞膜的活性并促进分泌辅助因子;引起佐剂病(如关 节炎)。
disease ) 。 如眼球蛋白、精子蛋白、甲状腺蛋白
小鼠
等因外伤或感染而进入血液系统,机体视之为异物 引起免疫反应。
(实质是:
抗 原
其它小鼠 狗 植物、微生物 强
关系越远,结构差异越大,越是异己)
20072007-9-28
19
20072007-9-28
20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只是抗原分子中的一小部分,这部分特殊化学基团通常称 为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
20072007-9-28
28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半抗原 +
载体
完全抗原
B
B B T
B T
抗体
载体(Carrier,C):大分子,Pro.等 半抗原(Hapten,H): 完全抗原(Ag)
H1、H2、H3 ……
9 20072007-9-28 10
= C + nH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11
20072007-9-28
Ag
B 浆细胞
3.载体(carrier): 蛋白质可以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此 乃半抗原载体。 半抗原 + 蛋白质 Æ 完全抗原
20072007-9-28
7
20072007-9-28
8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合体
免疫学
20072007-9-28
简单半抗原 (Simple hapten) hapten)
20072007-9-28 18
自身物质 (一)异物性 异物性 (foreignness)又称异质性或异源性,一般说,与
宿主亲缘关系越远,抗原性越强。有如下几种情况: 1、非动物性抗原。如植物蛋白、微生物等,对动物宿主具有 良好的免疫原性。 2、异种动物抗原。与宿主亲缘关系越远,抗原性越强。 3、同种异体抗原。同种动物不同个体间的某些物质也有抗原 性,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1、抗原剂量:免疫动物所用抗原剂量 要视不同动物和免疫原的种 免疫动物所用抗原剂量要视不同动物和免疫原的种
类而定。 免疫原用量过大会引起动物死亡,也可引起免疫耐受性而不发 生免疫应答。用量过少也不能刺激应有的免疫应答。 一般说来,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细胞等用量少,免疫原性较 强。可溶性蛋白或多糖抗原,用量适当增大,并要适当增大或加佐 剂帮助。
12
2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第二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
一、免疫原性的理化基础
一种抗原的免疫原性(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性质) 是由其自身因素 是由其自身因素(理化性质)、宿主因素和 宿主因素和免疫方式决定的。 免疫方式决定的。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 lmmunogen ) — — 指在具有免疫应答能力的机体中,能使机体产生免疫 应答的物质,故抗原物质又可称为免疫原。
20072007-9-28 23
20072007-9-28
24
4
相关概念:免疫佐剂 Adjuvant
1、概念: 、概念: 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能非
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这 类物质统称为佐剂。
3、类型:
➊不溶性铝盐类胶体佐剂------氢氧化铝胶、明矾、磷酸三钾。 ➋油水乳剂-------采用矿物油、乳化剂(如SpanSpan-80, TweenTween-80)及稳定剂(硬脂酸铝) 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油相,然后与抗原液混合制成各种类型油水乳剂,例如 油包水型乳剂(water(water-inin-oil, W/O)。油水乳剂中最为著名的是弗氏佐剂(Freund’ (Freund’s adjuvant)。 ➌微生物及其产物的佐剂------某些死的菌体及其成分,代谢产物等均可起到 佐剂作用,例如革兰氏阴性细菌脂多糖(LPS)、细菌内毒素、短小棒状杆菌和 酵母菌的细胞壁成分等。 ➍核酸及其类似物佐剂------从微生物中提取的核酸成分与抗原一起接种动 物,可起到佐剂作用。 ➎细胞因子(cytokine)佐剂------多种细胞因子都有佐剂的作用,可提高病毒、 细菌和寄生虫疫苗的免疫效果。例如ILIL-1、ILIL-2、INFINF-γ蛋白以及其它细胞因 子。不同的细胞因子佐剂作用机制有差异。
免疫原性的理化基础
3、化学结构。分子结构和空间构象愈复杂的物质免疫原性愈强
X含芳香族AA ( 如苯丙AA、酪AA ) 的蛋白质→免疫原性强 Y结构复杂者 ( Prot.,多糖 ) →免疫原性强
4、物理状态。 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可 溶性抗原聚合后或吸附在颗粒表面可增强其免疫原性。
异种抗原
(二)宿主遗传性 同种异型 不同种类动物对同一免疫原的应答有很大的差别。 同一动物的不同品系,甚至不同个体对同一免疫原 的应答也有很大的差别。这与免疫应答基因(Ir gene) 及其表达有密切关系。
20072007-9-28
21
20072007-9-28
22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分子量较小,只有一个抗原决定簇,不能与相应的 抗体发生可见反应,但能中和相应的抗体阻止其出现可见 反应(用沉淀抑制反应可证实)。
复合半抗原(Complex hapten) hapten)
分子量较大,有多个抗原决定簇,能与相应的抗体 发生沉淀反应,一般的半抗原都属于此类。
20072007-9-28
完全抗原可以看成是半抗原和载体的组
那么,该如何给“抗原”下个定义呢?
20072007-9-28 2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抗原 ( Antigen, Ag )
一、抗原的概念
Antigen(Ag)
T
致敏T
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 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物质。 这类物质首先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其次它可激活免疫系 这类物质首先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其次它可激活免疫系 统发生免疫应答,其三,它可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 这类物质包括入侵机体的无致病性的抗原性异物、入侵的病 原微生物或其产生的毒素、正常机体内经常出现的衰残细胞以及 偶尔出现的癌变细胞。
20072007-9-28 17
3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自身抗原在一定条件下与免疫系统接触可诱发 免疫应答,有时能导致自身免疫病( 免疫应答,有时能导致自身免疫病( autoimmune
异物性:
Ag所属物种 与 宿主 之间的亲缘关系 越远越强 小鼠自身 弱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三、免疫方式与免疫原性
免疫方式是指抗原进入体内的剂量、途径、次数、间隔时间以及 免疫方式是指抗原进入体内的剂量、途径、次数、间隔时间以及 免疫佐剂的选择和应用等因素。
免疫方式与免疫原性
2 、免疫途径: 采用皮内免疫时,免疫原性最强;皮下免疫 次之;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产生免疫耐受。 3、免疫次数:不宜过多,免疫时间间隔也应适当。 4、免疫佐剂:选择免疫佐剂 甚为重要,弗氏佐剂主要诱导 选择免疫佐剂甚为重要,弗氏佐剂主要诱导 IgG类抗体产生,明矾佐剂易诱导产生 IgE类抗体。 类抗体。 IgG类抗体产生,明矾佐剂易诱导产生IgE
三、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1.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 多数大分子物质既具有 抗原性又具有免疫原性,这类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抗原性
T T 致敏T细胞
2.半抗原(hapten) hapten) : 部分小分子物质只具有抗原性,而无 免疫原性,此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incomplete antigen 。
免疫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免疫教学组
第 二 章 抗 原 antigen
第一节 概
述
绪论中已阐述,机体针对“异己成分”的识别与清除 的特异性生理反应是免疫 (Immune),反应过程就叫 的特异性生理反应是免疫(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执行机构是机体 免疫系统,而引 ,而引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执行机构是机体免疫系统 起免疫的源头则是抗原 。 起免疫的源头则是抗原。
1、概念: 、概念:指单独使用即能引起机体出现短暂的免疫增强作用 的物质, 的物质,这与佐剂是不同的。然而有些物质的作用 是双重的。
2、类型: 、类型:免疫增强剂种类繁多,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生物性免疫增强剂、细菌性免疫增强剂、 化学性免疫增强剂、中药免疫增强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