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格式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格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物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了解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物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物流问题,具备物流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物流工程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对物流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等。
具体内容包括:1.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物流的定义、物流系统的组成、物流工程的目标等。
2.物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物流网络的设计等。
3.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管理、绿色物流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物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的操作和调试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物流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料。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物流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鹿山物流课程设计

物流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物流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物流信息管理的技术手段 物流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课程设计方法
需求分析
确定课程目 标:明确课 程要达到的 目标和效果
分析学员需 求:了解学 员的背景、 知识水平、 学习需求等
确定课程内 容:根据学 员需求和课 程目标,确 定课程内容
学生分组与任务分配
分组原则:根据 学生兴趣、能力、 性格等因素进行 分组
任务分配:每组 学生负责一个物 流项目,包括需 求分析、方案设 计、实施计划等
任务分工:每组 学生根据个人特 长进行任务分工 ,如项目经理、 技术员、财务员 等
任务进度:每组 学生制定任务进 度计划,确保按 时完成任务
教师指导与点评
系统实现
物流系统设计:包括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 信息系统设计: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等模块 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物流数据进行分析,提高物流效率 智能物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系统测试与优化
测试内容:功能测试、性能 测试、安全测试等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白盒 测试、灰盒测试等
优秀作品评选与奖励
评选标准:创新 性、实用性、可 行性
评选方式:专家 评审、学生投票、 教师推荐
奖励设置:一等 奖、二等奖、三 等奖、优秀奖
奖励内容:证书、 奖金、实习机会、 推荐信等
课程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意义
提升专业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 学生可以掌握 物流领域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就业竞争
评价标准:根据课 程目标和要求,制 定具体的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采用问 卷调查、小组讨论、 课堂展示等方式进 行评价
物流技能辅导课程设计

物流技能辅导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物流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以及相关技能。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2.熟悉物流的主要流程,包括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
3.掌握物流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方法。
4.能够运用物流管理软件进行基本的物流操作。
5.具备物流方案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6.能够进行物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能。
2.使学生理解物流在现代社会和经济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以及相关技能展开。
具体安排如下:1.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介绍物流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功能。
2.物流流程:详细讲解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主要流程。
3.物流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探讨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4.物流管理软件的使用:介绍物流管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5.物流方案设计和优化:学习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并优化物流方案。
6.物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学习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及其分析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和相关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物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实验法:利用物流管理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物流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物流管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物流管理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拓展。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物流管理软件及相关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课程设计物流

课程设计物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作流程,培养学生对物流学科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物流的定义、分类、基本功能和运作流程,掌握物流系统、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流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物流软件和工具,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物流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概述:物流的定义、分类、基本功能和运作流程。
2.物流系统:物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的概念、分类和运作机制。
4.库存管理:库存的概念、分类和控制方法。
5.物流运输:运输的概念、分类和运输方式。
6.物流配送:配送的概念、和运作。
7.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种类和应用。
8.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分类、功能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物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作流程,使学生掌握物流学科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物流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物流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就物流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物流实验,掌握物流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物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物流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物流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简介物流工程是一个涵盖了多种领域的学科,包括供应链管理、运输、仓储和物流信息系统等。
物流工程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物流工程的概念和技术,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技术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课程设计将帮助学生理解物流工程,并为其提供实际的应用案例。
课程结构物流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什么是物流工程•物流工程的历史和演变•物流工程的基本原则和概念•物流管理的种类和作用•物流模型及其应用第二部分:物流规划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物流规划的概念和目的•物流规划的过程和方法•运输网络设计•仓储和设备规划•物流系统设计第三部分:物流管理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物流成本和效率管理•物流服务和品质管理•物流风险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第四部分:物流技术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物流技术的发展和趋势•物流技术的应用和效果•物流技术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物流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第五部分:物流案例分析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物流案例的选择和评估•物流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物流案例的展示和分享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技能:•理解物流工程概念和原则•运用物流规划和管理技术•熟悉物流技术和设备•分析和解决物流问题•理解企业物流系统的运作和优化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部分:•课程报告和论文•课堂演示和讨论•个人和团队项目•期末考试结论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流工程,并为其提供实际的应用案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物流工程的基础知识、物流规划和管理技术、物流技术和设备,以及企业物流系统的运作和优化。
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估,学生将有机会展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物流学课程设计

物流学导论课程设计大纲及要求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通过《物流学》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加深对《物流学》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理解物流高级化发展的过程,促使学生在物流管理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展开调查研究,巩固和实践本课程现阶段的学习任务,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物流运作方案的设计。
内容包括:1、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为某企业设计一套物流业务方案;2、为某物流中心设计主要布局方案和/或业务流程等;3、要求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并结合有关途径进行资料补充,完成教师规定的设计任务,通过本课程设计,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应用和掌握。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1、课程设计根据任务量大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三到四人小组合作完成;采用合作完成的方式,必须注明各人所做的工作。
2、课程设计的完成时间为一周,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在学期末进行,充分利用假期进行资料收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3、成绩评定时,由教师给予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级评分。
四、课程设计报告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以完成设计任务为主,运用掌握的基础知识,对方案进行设计,要求方案具有合理性、创新性;并准确掌握所给案例的背景资料,准确掌握各个经营主体专业知识、技术、物流特征。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1)最后提交的方案为纸质稿件,并准备电子稿;(2)课程设计报告中要求对所做设计和工作的自我评定。
(3)设计方案可以是文字材料、数学模型、软件或工程设计等。
(4)不少于3000字,电子版,打印版。
五、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的一个或几个项目:1. 企业物流战略优化设计;2. 物流网络优化设计;3. 物流系统重组设计;4. 物流增值服务项目设计;5. 物流绩效评估体系设计;6. 物流设施设备优化设计;7. 物流标准化运作流程设计;8.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9. 供应链物流系统集成设计;10. 物流各环节运作的优化设计;11. 物流技术应用系统设计;12. 物流管理理念创新。
物流课程设计小组分工

物流课程设计小组分工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作流程,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物流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环节。
2.解释物流规划、采购、库存管理、配送等核心原理。
3.分析物流案例,提出优化物流运作的建议。
4.应用物流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5.培养物流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物流职业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物流管理基本概念:物流定义、物流目标、物流功能等。
2.物流规划与布局:物流网络设计、运输规划、仓储布局等。
3.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供应商选择、采购策略、供应链协同等。
4.库存管理:库存控制、库存优化、库存预测等。
5.配送与包装:配送模式、配送中心规划、包装设计等。
6.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软件应用、条码技术、RFID技术等。
7.物流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物流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作流程。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物流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流知识解决问题。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物流设备,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物流模拟沙盘、物流设备等,供学生实践操作。
5.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学物流毕业课程设计

大学物流毕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作流程;2. 学习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等核心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物流知识体系;3. 了解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物流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流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和设计物流方案的能力,包括供应链优化、库存控制、运输规划等;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为将来从事物流行业工作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物流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勤奋敬业、积极进取的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物流专业毕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对物流行业的整体认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顺利毕业和就业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物流系统概述:介绍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及发展趋势,对应教材第一章。
2. 供应链管理:讲解供应链管理的原理、方法及策略,包括供应链设计、协调和优化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仓储与配送管理:分析仓储与配送的基本流程、管理方法和技术,涉及库存控制、仓储设施规划、运输规划等,对应教材第三章。
4. 物流信息技术:介绍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条码技术、RFID 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等,对应教材第四章。
5. 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讲解物流成本分析、控制方法及绩效评价体系,对应教材第五章。
6. 物流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我国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国际物流法规,对应教材第六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资料标签资料编号:题 目 柴油机机油泵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物流分析与非物流分析 姓 名 XXX 学号 专业 工业工程 指导教师 :XXX 老师 成绩:资料清单----------------------------------------------------------------------------------------------------注意事项:1、存档内容请在相应位置填上件数、份数,保存在档案盒内。
每盒放3-5名学生资料,每份按序号归档,如果其中某项已装订于论文正本内,则不按以上顺序归档。
各专业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保存内容。
2、所有资料必须保存三年。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装订格式可参照毕业设计论文装订规范要求。
3、资料由学院资料室统一编号。
编号规则是:年度—资料类别代码·学院代码·学期代码—顺序号,顺序号由四位数字组成(参照《西安理工大学实践教学资料整理归档要求》)。
4、各院、系应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一个月内按照规范进行资料归档。
5、特殊情况请在备注中注明,并把相关资料归档,应有当事人和负责人签名。
序号 名 称 件数 页数 备 注 1 课程设计报告1 15234 5物流管理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柴油机机油泵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物流分析与非物流分析专业工业工程班级工程09学生XXX同组成员X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老师2012 年秋季学期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4)二、背景资料 (4)三.物流分析 (9)1.绘制从至表 (9)2、绘制物流强度汇总表 (10)3、划分物流强度等级 (10)4、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 (11)四、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12)五、总结 (14)六、参考文献 (15)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让同学们掌握物流设计与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背景资料现有一柴油机机油泵厂,占地面积为20000m2。
厂区南北长为200m,东西宽为100m,该厂职工人数300人,计划改建成年产10000件柴油机机油泵的生产厂,需要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零件明细表工厂名称:柴油机机油泵厂共1页产品名称柴油机机油泵产品代号2B 计划年产量10000件第1页序号零件名称零件代号自制外购材料总计划需求量零件图号形状尺寸单件重量(kg)说明1 泵体√HT200 10000 12 前泵盖√HT200 10000 0.43 后泵盖√HT200 10000 0.424 从动齿轮√45 10000 0.35 齿轮轴√45 10000 0.559 斜齿轮√45 10000 0.310 前套√ZQSn5-5-5 10000 0.00511 垫片√纸板20000 0.000515 后套√ZQSn5-5-5 10000 0.00516 轴套√粉末冶金20000 0.0117 从动轴√35 10000 0.25 19 调节塞√A3 10000 0.01 22 弹簧Ф1.8×11.6×74√65Mn 10000 0.01 总外购件√编制(日期)审核(日期)表 4-3 柴油机机油泵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 计划年产量(件) 年产总量(kg) 泵体 1 HT200 1 10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 原材料库备料2 铸造车间成型603 热处理车间回火4 机加工车间铣、粗镗805 精密加工车间精镗906 半成品库暂存表 4-4柴油机机油泵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 计划年产量(件) 年产总量(kg) 前泵盖 2 HT200 0.4 10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 原材料库备料2 铸造车间成型603 热处理车间回火4 机加工车间铣、钻、粗镗805 精密加工车间铣、精镗906 半成品库暂存表 4-5 柴油机机油泵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 计划年产量(件) 年产总量(kg)后泵盖 3 HT200 0.42 10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 原材料库备料2 铸造车间成型603 热处理车间回火4 机加工车间铣、钻、粗镗805 精密加工车间铣、精镗906 半成品库暂存表 4-6 柴油机机油泵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 计划年产量(件) 年产总量(kg)从动齿轮 4 45 0.3 10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 原材料库备料2 锻压车间成型703 热处理车间回火4 机加工车间车、钻、滚齿805 精密加工车间剃齿906 热处理车间淬火7 半成品库暂存表 4-7 柴油机机油泵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 计划年产量(件) 年产总量(kg)齿轮轴 5 45 0.55 10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 原材料库备料2 锻压车间成型703 热处理车间回火4 机加工车间车、滚齿、磨805 精密加工车间剃、精磨906 热处理车间调质7 半成品库暂存表 4-8 柴油机机油泵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 计划年产量(件) 年产总量(kg) 斜齿轮 6 45 0.3 10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 原材料库备料2 锻压车间成型703 热处理车间回火4 机加工车间车、钻、滚齿805 精密加工车间剃齿906 热处理车间淬火7 半成品库暂存表 4-9 柴油机机油泵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 计划年产量(件) 年产总量(kg) 前套7 ZQSn5-5-5 0.005 10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 原材料库备料2 机加工车间车、镗803 精密加工车间精车、精镗904 半成品库暂存表 4-10 柴油机机油泵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 计划年产量年产总量(kg)(件)后套8 ZQSn5-5-5 0.005 10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 原材料库备料2 机加工车间车、镗803 精密加工车间精车、精镗904 半成品库暂存表 4-11 柴油机机油泵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 计划年产量(件) 年产总量(kg) 垫片9 纸板0.0005 20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 原材料库备料2 机加工车间配作703 半成品库暂存表 4-12 柴油机机油泵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 计划年产量(件) 年产总量(kg) 轴套10 粉末冶金0.01 20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 原材料库备料2 机加工车间车、镗803 精密加工车间精车、精镗904 半成品库暂存表 4-13 柴油机机油泵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 计划年产量年产总量(kg)(件)从动轴11 35 0.25 10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 原材料库备料2 机加工车、磨803 精密加工精车、精磨904 热处理调质5 半成品库暂存表 4-14 柴油机机油泵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年产总量(kg) 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 计划年产量(件)调节塞12 A3 0.01 10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 原材料库备料2 机加工车外圆、螺纹803 半成品库暂存表 4-15 柴油机机油泵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年产总量(kg) 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 计划年产量(件)弹簧13 65Mn 0.01 10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 原材料库备料2 机加工绕制1003 半成品库暂存三.物流分析1.绘制从至表当产品品种品种很多,产量很小且零件、物料数量又很大时,可以用一张方阵图表来表示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料移动方向和物流量,表中方阵的行表示物料移动的源,称为从;列表示物料移动的目的地,称为至,行列交叉点标明由源到目的地的物流量。
这样一张表就是从至表,从中可以看出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状况,其目的是为了工作方便。
当然在物流分析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
绘制工艺物流强度从至表,如表1—2所示。
.表1-2物流强度从至表从至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原材料库铸造车间锻造车间热处理间机加工间精密车间半成品间装配间测试间成品库办公楼维修间返修间1 原材料库42130 22810 3924.622 铸造车间252803 锻造间159574 热处理间41237 140055 机加工间32821 2106 精密车间14000 212337 半成品库372038 装配车间37203 7440.69 测试车间29762.4 7440.610 成品库11 办公室12 维修间13 返修间2、绘制物流强度汇总表根据产品的工艺过程和物流从至表中的数据得出物流强度汇总表。
表1-3 物流强度汇总表3、划分物流强度等级将各作业单位对的物流强度按大小排序,自大到小填入物流强度分析表中, 根据物流强分布划分物流强度等级。
作业单位对或成为物流路线的物流强度等级,应按物流路线比例或承担的物流量比例来确定。
针对工艺过程图,利用表1—1中统计的物流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绘制物流强度分析表1—4未出现的作业单位之间不存在固定的物流,因此,物流强度等级U 级,划分等级采用著名的A 、E 、I 、O 、U 等级,一般A 级占总作业单位对的10%,E 级占20%,I 级占30%, O 级占40%,U 级代表那些无物流量的作业单位对,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序号 作业单位对 物流强度(kg ) 序号作业单位对 物流强度(kg ) 1 1—2 42130 9 5—7210 2 1—3 22810 10 6—4 14000 3 1—5 3924.62 11 6—7 21233 4 2—4 25280 12 7—8 37203 5 3—4 15957 13 8—9 37203 6 4—5 41237 14 8—13 7440.6 7 4—7 14005 15 9—10 29762.4 85—632821169—137440.6据以上原则,划分物流强度等级如下表所示:表1-4物流强度等级分析序号作业单位对物流强度单位(kg)10000 20000 30000 40000物流强度等级1 1—2 A2 4—5 A3 7—8 E4 8—9 E5 5—6 E6 9—10 I7 2—4 I8 1—3 I9 6—7 I10 3—4 I11 4—7 I12 6—4 I13 8—13 O14 9—13 O15 1—5 O16 5—7 O4、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根据以上分析,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