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厚煤层复采技术的实践

合集下载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在首先介绍了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分类和特点,然后通过应用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实际应用效果。

接着分析了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其在降低事故风险和资源有效利用中的作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煤矿复采开采技术在矿业生产中的作用,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矿工安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实践、重要性、现状、分类、特点、案例分析、发展趋势、降低事故风险、资源有效利用、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性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在当前煤炭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煤矿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煤矿复采开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延长矿区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煤矿开采过程中对水土资源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也可以提高矿工的劳动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率,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对于促进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和维护矿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现状随着煤矿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备受关注。

在国内,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矿井涌水、矿井地压、矿井瓦斯等方面。

目前,我国在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断探索和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提高了矿井的资源利用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它们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有效提高了矿井资源的回收率和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矿资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传统的煤矿开采方式通常会导致矿井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因此煤矿复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煤矿复采是指对已经开采完毕的煤矿进行再次开采,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并减少环境影响。

对于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煤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矿井地质条件、安全性能、采矿设备和技术、矿井设计及管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旨在实现对已有煤矿资源的再次开发。

在煤矿复采工程实践中,研究人员首先需要对矿井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包括煤层的分布、厚度、倾角、断层和构造特征等,以确保后续的复采作业能够顺利进行。

还需要对矿井的安全性能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瓦斯、顶板、地压等危险因素的预测和防治措施的制定,以确保复采作业的安全性。

还需要对采矿设备和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设计,以提高采矿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在矿井设计和管理方面,需要结合复采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布局矿井的开采方式和生产布局,以实现对煤矿资源的最大化开发和利用。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项目,需要涉及到地质学、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而且需要充分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不仅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在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势,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煤矿复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

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前沿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为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企业可以通过实际生产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出反馈意见,促进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成熟和应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煤矿复采技术和实践的引导和支持,推动煤矿复采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安全回采技术实践范文(5篇)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安全回采技术实践范文(5篇)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安全回采技术实践范文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越来越多的煤矿开始开采大倾角煤层。

然而,由于大倾角煤层的特殊性,传统的矿山开采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安全、高效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进行安全回采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围绕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技术进行探讨,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

一、大倾角煤层的特点及综采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技术需求大倾角煤层是指煤层倾角大于45°的煤层。

相对于普通煤层,大倾角煤层存在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大倾角煤层产量高,资源丰富;其次,大倾角煤层的顶板和底板稳定性差,易发生顶板下垮、底板破裂等地质灾害;另外,大倾角煤层的综合利用价值低,难以进行分层开采;最后,由于大倾角煤层的开采顺序受限,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大倾角煤层的开采问题,需要开发适应大倾角煤层特点的综采工作面安全回采技术。

具体而言,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综采工作面的支护问题,确保顶板和底板的稳定;其次,需要解决煤矿通风和瓦斯抽放问题,保证矿井的安全作业环境;最后,需要解决大倾角煤层回采的顺序问题,合理安排回采顺序,降低安全风险。

二、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技术实践1. 综采工作面的支护技术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的支护技术是保证工作面稳定的重要措施。

传统的支护方法在大倾角煤层的工作面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开发适应大倾角煤层特点的新型支护技术。

一种适用于大倾角煤层的支护技术是采用锚杆支护。

锚杆支护具有支护强度高、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支撑大倾角煤层的顶板和底板,减少顶板下垮的风险。

在实践中,可以将锚杆支护与喷浆锚索支护相结合,既能增加支护刚度,又能增强顶板的稳定性。

另一种适用于大倾角煤层的支护技术是采用综合支护方法。

综合支护方法包括采用支架、锚杆、喷浆等多种支护方式,综合运用不同的支护措施,提高支护效果。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倾角和煤层的稳定性特点,灵活选择支架的数量和支护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支撑效果。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产业之一,而煤矿复采则是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减少煤矸石堆积、改善煤炭资源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针对煤矿复采开采技术进行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是指在煤矿停产之后再次对既有采空区采矿进行开采。

煤矿复采利用既有的矿井、设备和工程,使煤矿资源得到有效再利用。

煤矿复采不仅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煤矸石的堆积,降低环境污染。

在煤矿复采开采技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石柱法复采:石柱法复采是在旧采空区上面中留下一定数量、一定规格、一定密度的岩柱,并在石柱上方进行新采,使得新采放眼胜于旧采。

石柱法复采可以利用既有的矿井设备,减少成本,对下层区域的支撑和限制起到一定作用。

但石柱法复采需要选取合适的采区、采深和柱石的大小、形状等,如果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柱石断裂、塌方等事故。

2.支护法复采:支护法复采是在采空区域上用支护方式加固稳定煤层,以实现新采放眼胜于旧采的目的。

支护法复采应在进行坚硬厚壳煤层开采和采空区加固技术研究时加强,充分发挥支护技术在采矿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支护防护性能,提高煤矿复采成功率。

3.冲击压层法复采:冲击压层法复采是在采空区域上用冲击负载的方式使采空区域中的软弱煤层向下交替压层,形成稳定的物理结构,以实现新采放眼胜于旧采的目的。

冲击压层法复采适用范围广,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压层方案,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但冲击容易造成地质灾害,应特别重视安全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情况,我们收集了国内主要煤矿复采项目的实践案例,并就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几个项目进行分析。

1.丹霞煤矿复采项目丹霞煤矿位于辽宁省建平县,煤池底板面积为80000平方米,煤厚平均为3.5米。

该煤矿的复采主要采用石柱法复采技术,在每个采区利用停放矿车和使用移动电缆车进行了445 个石柱的建立。

该复采项目通过原通道的对接方式,使停产30年以上的老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有效地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随着矿藏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矿井逐渐老化,煤矿复采逐渐成为解决煤炭供应不足的重要途径。

煤矿复采是指对曾经开采过的煤矿进行再次采取,以重新开展矿产资源的开采。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是为了解决复采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确保安全高效开采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工作。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保复采过程中的安全高效开采。

由于复采过程中的矿井地质条件、矿井支护结构和矿井通风等因素都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煤矿复采的开采技术需要针对这些变化进行研究和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的第一个问题是矿井地质条件的变化。

由于曾经的开采活动,矿井地质条件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包括巷道坍塌、煤层老化和矿井底板沉降等。

这些变化会对复采的开采工艺和采煤机械的选择产生影响。

需要对复采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开展复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的第二个问题是矿井支护结构的变化。

曾经的开采活动可能会导致矿井支护结构的破坏和变形,这会对复采过程中的矿井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

需要对复采区域的支护结构进行评估和修复。

对于复采过程中支护结构的设计,可以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如超前支护、带锚杆锚索的锚杆预锚等,以提高矿井的安全性。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的第三个问题是矿井通风的变化。

由于矿井的复杂地质条件和变形的支护结构,复采区域的通风工作面会面临一系列挑战。

为了保证矿井通风的正常工作,需要对复采区域的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和优化。

可以通过增加风矸仓和尾矸站,以及调整通风机组的位置和数量等手段来改善通风条件。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还要考虑到复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其他问题,如瓦斯抽放、煤层突水等。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复采过程的安全可靠。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是指对已经采空或停产的煤矿进行再次开采和利用。


着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煤矿复采成为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保障煤炭供应的
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研究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相关内容。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是指对煤矿复采开采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
探索。

煤矿采空区再开采技术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煤矿采空区是指煤矿采取地下采矿方式
后留下的空洞,采空区复采是指对这些被采空的区域进行再次开采。

常见的煤矿采空区复
采技术包括水封充填复采、钻孔炸药复采、绞吸复采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炭资
源的利用率,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还需要对煤矿复采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地质、矿井通风、安全防护等技术问题进行研究。

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复采煤层的赋存状态、煤层下沉和断裂带等问题;矿井通风问题主要包
括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和优化、通风方式的选择等问题;安全防护问题主要包括采空区陷
落和煤与瓦斯突出等问题。

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能够为煤矿复采开采提供科
学可行的技术方案,确保采矿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与煤矿复采技术研究相对应的是实践环节,即将煤矿复采开采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具体煤矿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影响等因素。

在煤矿复
采开采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煤矿复采的时间、规模和开采方法,确保
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还需要加强煤矿复采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和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是指对废弃或者井下尚未开采完全的煤矿进行再次开采。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煤矿资源的开采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合理、有效地进行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提高矿山的产能和经济效益。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要确定合适的开采方法和流程。

不同的煤层地质条件和矿井工程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开采方法和流程。

通过对矿井进行调查和评估,可以确定最合适的开采方法和流程,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要进行煤层水文地质研究。

煤层水文地质研究是煤矿复采开采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了解煤层中的地下水分布和运动规律,预测煤层水的涌出量和涌水点位置,提供有关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水害问题的信息。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要进行煤层力学性质研究。

煤层力学性质研究是指对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如煤层的压缩性、蠕变性、破坏性等。

通过研究煤层的力学性质,可以预测煤层的变形和破坏规律,为煤矿复采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要进行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煤矿复采过程中,矿井的安全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和应用现代安全管理与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煤矿复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灾害,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运营。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对于煤矿资源的利用和矿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提高煤矿复采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谈不稳定煤层的爆破采煤和普采工作面循环作业

谈不稳定煤层的爆破采煤和普采工作面循环作业

工程技术谈不稳定煤层的爆破采煤和普采工作面循环作业惠庆祝(七台河市桃山区煤炭工业局,黑龙江七台河154600)c}商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不稳定煤层的爆破采煤和炮采普采工作面的循环作业方式及工序安排。

D蝴]不稳定煤层;炮采普采;工作面;循环作业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把厚度、倾角、夹矸厚度和层数变化大,断层、褶曲、陷落柱发育,火成岩侵入严重,可采性时断时续的煤层称为不稳定煤层。

在使用常规采煤方法开采时,由于煤层厚度变化大,不值得布置分层工作面,只能采出破煤设备和支架允许工作高度范围内的煤体,而将变厚的部分作为厚度损失丢弃不采;若变厚区的范围较大,则需改用分层开采,并需改变原有的采区或带区巷道准备方式。

在区段或分带内,由于不稳定煤层自身的特性,其赋存状况仍有相当大的变化,开采这类煤层的采煤方法应有较强的适应地质条件变化的能力,在无需改变采煤设备的条件下,能够适应的煤层厚度变化范围应较大:在不稳定煤层采煤申爆破采煤是主要方法。

1不稳定煤层的爆破采煤1.1小分段爆破采煤1)巷道布置。

在垂高较小的区段内,沿煤层走向掘进若干小分段平巷,把区段划分戍若干小分段,沿煤层走向每隔30—70m开掘一条或两条上山眼与区段运输平巷和回风平巷相联,运输平巷与工作面间布置留煤眼,并随工作面推进提前梅留煤眼上部爆破成漏斗状。

分区上山与小分段平巷均沿煤层底板掘进,小分段之间的斜长5。

8m,一般为炮眼深度的两倍。

2)采煤工艺。

在小分段平巷内沿倾斜和俯斜两个方向钻眼放炮落煤,仰斜钻眼深2D一3.5m,俯斜钻眼深12—2.0m,煤层较厚时,还需增加帮眼。

各小分段间落煤的顺序,一是由下向上落煤顺序:二是上分段超前下分段的落煳『赙,上匹分段的超前错距不超过10m。

回采空间不支护,但要沿煤层走向每隔15—30m留宽约3—5 m的切项煤柱,以防止采空区项板大面积垮落。

3)适用条件。

该采煤法能适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生产安全、工艺简单,但掘进率高、通风管理复杂、顶板不稳定时煤矸容易混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 a l h a s n o t mi n e d a f t e r t h e f i r s t mi ni n g i n t hi c k s e a m i n s o me c o l l i e r i e s ,a n d t h i s r e s u l t s i n wa s t i n g a l o t o f c o a l r e s o u r c e s . Ta k i ng o ne c o a l f a c e o f No . 3 Te a c h i n g Co l l i e r y f o r i n s t a n c e,t h e p a p e r e l a b o r a t e s t h e s e c o n d i n g ai r n -
XU Ya n he
( Sh a n do n g Ne n g l i Ne n gy a n Mi n i n g I nd u s t r y Co .,Lt d .,Z o u c he n g,Sh a n d o n g 2 7 3 51 7 )
Ab s t r a c t : Co a l r e s o u r c e s p l a y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e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y c o ns t r u c t i o n,S O i t i s i mp o r t a n t t o e n s u r e
工作面为例 , 介绍复采工作面的复采工艺技术 。
关键词 : 复采 ; 支 护强 度 ; 采 煤 工 艺
中 圈分 类 号 : T D 8 5 3 . 2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1 0 0 6 —2 5 7 2 ( 2 0 1 3 ) O 2 —0 0 4 5 -0 2
Pr a c t i c e o n S e c o n d Mi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i n Un s t a b l e Th i c k Co a l S e a m

要: 煤 炭 资 源 在 国 民经 济 建 设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 因此 , 保 证 煤 炭 资 源 的 回收 率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有 些 煤 矿 的厚 煤 层 第 一
次 采 过 之 后 由于 技 术 条 件 的 限制 或 者其 它 因 素 的 影 响 还 留有 很 多 煤 没 采 出 , 浪 费 了很 多 煤 炭 资 源 。本 文 以教 学 三 矿 的一

西




2 0 1 3年 第 2期
N0. 2 2 01 3
J I ANGXI COAL S CI ENC E & TECH NOLOGY
不 稳 定 厚 煤 层 复 采 技 术 的 实 践
探 精 合
( 山东 能 里 能 彦 矿 业 有 限公 司 , 山东 邹城 2 7 3 5 1 7 )
i n g a n d i t s t e c h n o l o gy o f t h e c o a l r e ma i ne d i n g o a 1 .
Ke y wo r d s :s e c o n d mi n i n g;s u p p o r t s t r e n g t h;c o a l mi n i n g t e c 式 为 立 井 单 水 平 分 区 式 开 拓 , 开 采 水 平 为 +4 0 m, 煤层倾角小 于 8 。 , 属于近水 平煤层 , 瓦斯 等 级 为 低 瓦 斯 。 主 要 开 采 的 二 煤 层 厚 度 为 3 ~1 5 m, 平 均 厚度为 6 . 3 5 m, 共有 3个 采 区 , 采 用 单 体 支 柱 或 悬 移 支 架
顶煤没有放 出, 部 分 区域 留有 煤 底 , 煤 炭采 出率低 , 大 量 的 煤 炭 遗 留在 采 空 区 内 , 造 成 资 源 和 经 济 损 失 。据 矿 方 提 供
放顶煤开采过 程 中, 由于 地质 条件 与开 采技 术 问题 , 部 分
1 1 0 1 2复 采 工 作 面 上 巷 ( 回风 巷 ) 从 原 南北 皮 带 巷 与 东
皮 带 交叉 口处 , 设 计 工程量 5 2 0 m, 设计 方位 6 4 。 , 沿 底 掘
进; 下巷 ( 进 风巷 ) 开 口位 置 : 从 1 2皮 带 巷 与 1 2 0 5 2上 巷 交
t h e r e c o v e r y o f c o a l r e s o u r c e s . Du e t o t h e l i mi t a t i o n s o f t e c hn i c a l c o nd i t i o n o r i n f l u e n c e o f o t h e r f a c t o r s , muc h
叉 口处 , 设 计工程量 1 9 0 m, 设计方 位 2 4 4 。 。上 、 下 巷 掘 进
过 程 中可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调 整 施 工 方 案 , 待 完 工 后 从 上 巷 开 口向 北 掘 进 与 下 巷 贯 通 作 为 工 作 面 切 眼 ; 工 作 面 切 眼 贯 通 后 从 原 南 北 皮 带 巷 向北 9 0 m 处 开 口掘进 1 1 0 1 2下 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