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厚煤层上行开采放顶煤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型建筑下厚煤层顶煤放顶开采技术

大型建筑下厚煤层顶煤放顶开采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型建筑工程的扩建和改造需求日益增加。
而对于一些大型建筑工程,往往需要在厚煤层下进行开采,这就对顶煤的放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型建筑下厚煤层顶煤放顶开采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顶煤放顶开采概述顶煤放顶开采是指在厚煤层中,为了满足地下建筑工程建设需要,需要将煤层顶部的煤炭全部或者部分开采出来。
这项技术要求对煤炭层的开采方法、技术和设备要求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对于大型建筑工程来说,往往需要在很深的煤层下进行施工,因此对于顶煤放顶开采技术的要求更是高。
一般情况下,将煤层中的顶煤全部开采出来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二、影响因素1. 煤层地质条件煤层地质条件是影响顶煤放顶开采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煤层的稳定性、煤层的倾角和煤层的厚度都会对顶煤放顶开采技术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煤层地质条件良好,煤层比较稳定,倾角适中,那么顶煤放顶开采技术的难度就会相对较小。
反之,煤层地质条件较差,煤层不稳定,倾角过大或者厚度过薄,就需要更加复杂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开采。
2. 施工环境施工环境是影响顶煤放顶开采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大型建筑工程需要在深层煤炭中进行施工,因此施工环境的恶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顶煤放顶开采技术的可行性。
包括地下水情况、通风情况、地质压力、温度等因素都会对顶煤放顶开采技术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进行顶煤放顶开采技术前,需要对施工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3. 安全要求在顶煤放顶开采技术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因为在放顶作业中,碰撞火花、煤尘飙散、瓦斯涌出等危险因素都会对施工人员和设备造成威胁。
因此在进行顶煤放顶开采技术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程和规定,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三、技术措施1. 采用适当的开采方式对于大型建筑工程下的厚煤层顶煤放顶开采技术来说,采用适当的开采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高效开采技术探讨

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高效开采技术探讨摘要:综采放顶煤开采能够有效的实现我国煤矿提升产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
本文将通过对目前煤矿生产过程的实践分析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
关键词:厚煤层;综采;放顶煤; 开采技术; 创新综采放顶煤开采法具有很多优点,比如煤层开采需掘进量少,掘进成本低,可有效缓和采掘关系,无需频繁搬家倒面,可降低设备搬迁、安装成本;可获得更多块煤,有助于提高煤炭售价,有益于矿井实现集中控制,达到减面、减人,增产、增效的目的;可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同时减少人力、物力消耗,还有较强的适应性。
综采放顶煤开采法属于一种高产、高效的采煤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煤矿开采科技的发展,综采放顶煤开采法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1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的特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在技术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输出量。
使用综采放顶煤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煤炭输出量,一方面来讲,该开采方法在具体应用时,往往会使用多套设备,所以采煤效率必然会增加;另一方面来讲,该开采方法能够适应较为复杂的作业环境,尤其是对于一些断层,具有较强的应对技术;除此之外,该开采方法在施工技术配置方面也有着较强的应用优势,也即该方法简化设置了巷道工艺流程,所以巷道掘进率有所降低,能够减少材料消耗,实现高产、高效的集约化生产[2],不仅可以提升煤炭产量,亦能提升开采能力;第二,节省劳动力。
由于综采放顶煤方法大量使用机械设备,推行机械化生产,所以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并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第三,作业矿压小。
根据相关统计,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与周期性矿压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讲,速度越快,矿压越不明显,所以在采用液压支架结构时,原有的四柱支撑可以转变为两柱支撑,如此既能满足生产需求,也能降低资源消耗,实乃一举两得;第四,安全性问题。
综采放顶煤方法的工作强度比较大,所以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比较多,例如火灾、瓦斯隐患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必须要预先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以避免发生毁灭性破坏,威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与施工现场的财产安全。
大型建筑下厚煤层顶煤放顶开采技术

大型建筑下厚煤层顶煤放顶开采技术1. 引言1.1 大型建筑下厚煤层顶煤放顶开采技术简介大型建筑下厚煤层顶煤放顶开采技术是一种在大型建筑物下的厚煤层中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煤矿开采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针对地下资源开采与建筑工程相互影响的复杂环境条件,通过对地层结构的详细分析和合理的设计,实现了煤矿开采与建筑施工的有效协调与安全保障。
在大型建筑物下开展煤矿开采,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下空间受建筑物荷载影响,煤层顶板容易发生倾斜、塌落等情况,煤矿开采与建筑施工之间相互影响等问题。
通过放顶开采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保障煤矿生产和建筑工程的安全进行。
放顶开采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对煤层顶板的支护与加固,煤层开采的合理规划与布局,以及对地下空间的监测与管理。
安全措施与风险防范也是放顶开采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保障放顶开采的安全稳定进行。
2. 正文2.1 大型建筑对地下空间要求大型建筑对地下空间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在进行顶煤放顶开采技术时,需要考虑大型建筑所需的地下空间以及相应的安全要求。
大型建筑的地基工程需要足够的空间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因此在进行放顶开采时,需要保证地下空间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大型建筑的地下设施可能会受到采煤活动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放顶开采技术时,需要考虑地下设施的位置和安全保障措施。
大型建筑可能需要地下通道或基础设施,这也需要在进行放顶开采时进行考虑和合理设计。
2.2 放顶开采技术原理和方法放顶开采技术是一种针对大型建筑下厚煤层顶煤进行开采的方法,其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放顶开采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在大型建筑下直接开采顶煤,将顶煤及时清空,减轻地面载荷,降低地表沉降,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的煤矿开采方式对地表造成的影响,保护建筑结构不受损。
放顶开采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采煤、顶板控制和支护、沉降预报和监测等。
直接采煤是指在地下利用掘进机械等设备直接开采顶煤,通过控制掘进进度和支护顶板来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

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厚煤层是煤炭资源开发中的重要资源,但其开采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放顶煤开采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开采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本文将深入探讨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
一、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概述放顶煤开采是指在采煤工作面上部留有一定的煤柱,并在地表上开展采空区上覆压力垫采的一种采煤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采空区塌陷对地表的影响,有助于提高采煤效率和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在厚煤层开采中,放顶煤技术被广泛应用,其实践应用非常重要。
1. 选煤地质勘察在厚煤层开采前,首先需要进行矿区的地质勘察,以充分了解煤层的分布情况、煤体的性质和煤层的构造等信息。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为后续的放顶煤开采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基础,为合理规划开采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 采空区管理在放顶煤开采过程中,采空区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充分利用采空区空间,合理规划采煤工作面和煤柱的尺寸,防止采空区在顶板形成大面积塌陷,是保障放顶煤开采顺利进行的关键。
要加强对采空区的监控和治理,确保采空区的安全稳定。
3. 顶板控制技术在厚煤层放顶煤开采中,顶板控制技术是一个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的支护措施和顶板加固,可以有效防止顶板失稳和顶板冒落的情况发生,保障矿井运行的安全性。
还可以利用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索等技术手段,提高顶板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安全生产管理在厚煤层放顶煤开采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矿井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加强矿井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5. 技术装备应用在厚煤层放顶煤开采中,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是提高开采效率和保障矿井安全的重要手段。
采用大型开采设备和先进的煤矿掘进技术,可以提高采煤速度和层高利用率,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矿井的生产成本。
通过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研究

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研究摘要:高效开采和安全开采是我国大部分煤炭生产企业面临的两大难题。
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的试运行和推广,使煤炭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的保障,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目前,此工艺已经成为我国厚煤层开采的主要技术手段。
鉴于此,本文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引言随着现代化煤矿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古城煤矿更应当把握煤矿现代化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综采放顶煤技术在煤炭资源回采中的优势,提高矿井生产安全和煤炭资源回采率。
同时,应当遵循国家对矿区环境治理的政策和法规,选择更为科学绿色的采煤方法,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努力达到生态平衡。
1工程概况芦沟煤矿位于郑州市西南27公里处岳村镇境内,1972年12月简易投产,井田受高度大断层切割,形成一个单独的井田,北部以二1煤层露头为界,南部以魏寨正断层为界,西部以第九勘探线为界,东部以十六勘探线为界,现有开采面积6.8778km2,矿井核定生产能力60万吨/年。
我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开采二1煤层自然发火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矿井二1煤层煤尘没有爆炸危险性。
顶板类型属II类顶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类型,井筒标高﹢245.5m。
2工作面情况a)工作面的位置:21煤柱面下段所处-150水平、21采区,井下标高-151.98m~-120.72m,走向长平均160m,倾斜长平均为249m,面积为39840㎡。
该面北部21煤柱面上段,西部21141采空区及-150大巷,东部为薄煤区,无采掘活动,南部为正在回采的21081A工作面及21101采空区。
b)煤层厚度:该面煤层赋存较稳定,厚度2.0~15.0m,平均8.6m,大部分为黑色粉沫、鳞片状,块状具玻璃光泽。
受F18、F27、F33、F32四条断层影响,煤层顶底板起伏较大,厚薄不均,厚煤区含有硬煤和泥岩夹矸。
c)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老顶):伪顶为泥岩,一般随工作面回采,随采随落。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端头放煤技术应用与研究

斜沟煤矿 21 采区的 23114 综放工作面主采 13# 煤 层,平均 煤 厚 14.56 m,属于 特 厚 煤 层 。该 煤 层 采 高 3.8 m,放煤 10.76 m,采放比为 1颐2.86,开采时采用低 位放顶煤方法,按“两刀一放”的正规循环作业,采 用单轮顺序分段放煤,处理顶板时采用全部垮落法。 在该综放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后部运输机放煤量较大, 2 个循环之间接替比较紧张,往往机头、机尾 2 个端头
6 结语
经过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得出以下结论:a) 加
强对两端头放煤后,顶煤的放出量明显增加,提高了
煤炭资源的回采率。b) 加强对两端头的放煤之后,矿
山压力显现将更加明显,采空区的垮落速度明显加快,
尤其对两端头 40 架支架加强放煤后,采空区的垮落速
度比不放煤时增大约 13.6%;悬顶面积大幅度减小,尤
收稿日期:2021-01-05 第一作者简介:李 飞,1986年生,男,山西交城人,2021年将毕 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
放煤较少甚至不放。
2 放煤步骤
a) 放煤时,要做到放煤均匀,尽量避免煤量忽大 忽小。放煤时,要缓慢将插板收回,通常先将插板的 1/3耀1/2 收回,让顶煤均匀且缓慢地落入后部运输机, 严格遵守“见矸关窗”的原则,根据放出煤量的多少适 当收缩插板。b) 插板收回去后,将尾梁上下摆动,来 回伸缩插板把顶煤放下来,根据煤量来调节尾梁摆动的 速度和角度。c) 必须先收回插板后,再上下摆动尾梁。 放完顶煤后,先将顶梁摆到合适位置,然后把插板插出 去,最后将操作手把复位。d) 放煤过程中发现有大块 矸石可能掉入后部运输机时,应及时伸出插板挡住矸石。
程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端头放煤;回采率;垮落速度
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

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中,在煤矿的开采中,厚煤层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于厚煤层的开采技术研究给予足够的关注。
在放顶煤开采的过程中,机械工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需要对于工具的应用以及研究程度进行提升,在应用需求以及应用困难的基础上,提升工具的实用性,使得开采的总体效率以及技术也随之进步。
基于此,本文对于厚煤层的放顶开采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标签:厚煤层放顶开采技术;实践应用研究;优化策略0 引言放顶开采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煤矿所具有的一般性状况,结合于煤层的内部结构,在煤层的底部布置相应的开采煤层区域,在这个区域中应用机械设备进行开采以及运输。
由于在厚煤层的开采中煤层中所具有的厚度较为可观,因此需要在矿层结构稳定的状况下,尽量的应用较为高效的方式进行开采,为了维持矿区的整体稳定性,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支架的形式对于结构改变较大的区域进行支撑。
1 重视综放工作面中的开采强度在综放工作面中,进行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应用,需要不重视这一阶段中工作保持的相对强度的平衡性,这是由于在厚煤层的开采中由于工作面所具有的煤层资源相对较为集中,因此开采的过程中会使得整体矿藏结构随着开采的强度不断的产生变化,为了使得结构的稳定性得到维持,保证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整体的安全性,需要字在开采中重视强度的调整。
矿体本身的结构与开采的强度进行相互的适应,矿藏的稳定结构得到维持。
在一些工作状况中,由于对于开采强度的重视程度有所不足,因此开采的工作受到了矿体不稳定的影响,在这种状况下,开采工作在总体上的进度不能得到保证。
在关注开采强度的过程中,需要应用相关的力学理论对于煤矿的开采工作进行及时的预估,保证开采工作的具有理论研究部依据[1]。
2 重視对于放顶煤支架的应用与研究由于煤层的厚度较高,因此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维持着较高的工作效率,除了从矿体本身的稳定性中进行维持以及关注,还需要应用相应的支架技术从外部的辅助角度加强整体的稳定性。
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

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矿山开始采用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煤炭采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原理是,在采掘厚煤层时,不一次性将全部煤炭采走,而是先采掘煤层下部分,保留上部分的煤炭,然后再逐步采取上部分的煤炭。
这种采掘方式可以减少采煤过程中的地质灾害,提高采煤效率,节约能源资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对于矿山企业而言,采用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有多重好处。
首先,可以提高采煤的安全性。
采用传统的一次性采掘方式会导致煤层下沉和地质灾害的风险加大,而厚煤层放顶煤开采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其次,采用这种技术可以提高采煤效率。
在采煤过程中,每次只采取一部分煤炭,可以避免浪费和损失,提高煤炭的回收率。
同时,也可以减少采掘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产生的污染。
第三,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有利于保护环境。
采取这种技术可以减少采掘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煤炭采矿对水资源的消耗、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
最后,采用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还有助于降低采矿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长期来看,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影响力。
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例如,在山西、辽宁、河北等地,已经有不少矿山企业开始采用这种技术进行煤炭采掘。
在实践应用中,企业通常会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煤炭质量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来确定采煤的具体方案。
在采煤过程中,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环保要求,确保采煤过程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工作面推进 80 m 效果
, 从而为 3 上 煤的开采
综上 所述 , 3 下 煤的 开采对 3 上 煤 影响不 是太 大 , 3上煤处于 3 下 煤开采后的裂隙带内, 但煤层连
陈
勇等 : 厚煤层上行开采放顶煤技术研究与应用
2009 年第 6 期
续性保持完好, 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可以进行正常 开采。
济宁三号煤矿在技术装备水平和开拓开采系统 已建立并确定的矿井投产初期 , 难以实现 3 上、 3 下 同时安全、有序地生产, 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也存在 一定的困难。矿井为了快速达产 , 优先开采 3 下 煤, 现 4 采区 3 下 煤 5 个工作面均已开采完毕, 但 3 上煤
基金项目 : 教育 部 / 新 世 纪优 秀 人 才支 持 计 划 0 基 金 资助 项 目 ( NCET- 05 - 0480)
第 37 卷第 6 期 2009 年 6月
煤炭科学技术
Coal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V ol1 37 N o1 6 Jun . 2009
厚煤层上行开采放顶煤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 勇 , 王红胜 , 郭念波
1 2 1 , 2
, 张东升
2
( 11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济宁三号煤矿 , 山东 济宁
度 /m 量 /G Pa 度 /M Pa 比 131 15 101 48 11 00 161 8 61 15 81 0 71 0 41 0 71 0 61 0 51 5 41 0 71 0 80 70 35 65 45 50 40 65 01 30 01 30 01 25 01 25 01 27 01 26 01 25 01 25
2
8b 。3 1 26 m, 下 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 , 煤厚 4198~ 7 平均 61 67 m, 倾角 0~ 11b , 4 采区 3下 煤层全区发 育为较稳定煤层 , 目前 4 采区 3 下 煤层 5 个工作面 已回采结束。 3上煤、 3下 煤层间距 32149~ 511 12 m, 平均 38162 m, 3上 煤层与 3下 煤层间岩性以粉细砂 岩为主。 煤岩力学特征参数见表 1 。
( g# cm - 3 ) 角 / ( b ) 21 65 21 50 11 35 21 50 21 53 21 52 11 35 21 50 35 30 25 35 25 30 25 35
细砂岩及粉砂岩 161 20 3下 煤 细砂岩 61 67 201 47
3 数值计算
为掌握 3下煤开采后上覆岩层的垮落特征和 3 上 煤的顶底板破坏情况, 采用 RFPA 数值计算软件 分析研究岩层的垮落特征 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0
4 计算分析
准确判断覆岩垮落带的高度和合理确定上行开 采的层间距是研究上行开采的首要问题 首先对煤层覆岩垮落带的理论计算值 法、 / 三带 0 判别法和围岩平衡法
[ 15 - 19 ]
。为
全面分析矿井 3 上 煤开采区域能否 进行上行开采 ,
[ 15- 17]
和现场
1) 4303工作面运输巷 ; 2) 4303工作面辅助运输巷 ; 3) 4302 工作面辅助运输巷 ; 4) 4302 工作面运输巷 ; 5) 预测 4303工 作面 3 煤层开采垮落带高度 ; ¹ , º , » ) 钻孔编号
然而, 在放顶煤条件下进行上行开采在目前尚 无报道 , 因此, 开展 3 上 煤开发研究无论从理论上 还是生产需要方面都是必要的。
2 工程概况
济宁三号煤矿 4采区位于济宁三号井田的东区 中部, 采区东 西宽 1~ 112 km, 南 北长 11 6 ~ 11 8 k m 。3 上 煤层 位于山 西组中 部, 可 采范围 内煤厚 01 76~ 21 43 m, 平均 11 48 m, 可 采性指 数 0189 , 可采范围煤厚变异系 数 01 27 , 为较稳定煤层。煤 层结构简单 , 3上 煤层顶 板以粉砂岩为主, 次为泥 岩、细、中粒砂岩 , 偶有炭 质泥岩 伪顶 , 底板以 粉、细砂岩为主 , 次为泥岩 , 偶为中 粒砂岩。 3 上 采区面积 11 39 k m , 以气 煤为主 , 煤层 倾角 5 ~
1 2 1, 2 2
Abstrac t : T he paper d iscove red the feasib ility o f the upw ard m ining techno logy to the top co al cav ing m in ing cond ition in th ick sea m for the m ine susta inab le developm ent . A cco rd ing to the geolog ica l conditions of the No1 4 m in ing block in N o1 3 Jin ing Co alM ine , w ith the num erical ca lculation, theoretica l ana lysis , site m easured sta tistica l analysis and industr ia l tr ia , l the paper had a research on the deve lop m ent features of the failed sub-zone in the strata above the goaf and d iscussed the feasib ility of the upw ard m in ing techno logy under the top coa l cav ing cond itions. T he paper fully ana lyzed and so lved the upw ard m in ing proble m under the top coa l cav ing in the th ick sea m of N o1 3 Jining Coa lM ine . T 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he ight of the fa lling zone fro m the theoretica l ca lcu la tion and the site m eas ure m en tw are bas ica lly the sa m e and w ere 141 5~ 191 15 m and 181 6~ 211 7 m indiv idua lly . The num erical si m u lation analysis show ed tha t the fissure zone a t the N o1 3B sea m w as w ith in the fissure zone after the coal m in ing operation of the N o 1 3 sea m and the continu ity o f the sea m was we ll kept . K ey word s : th ick seam; top coal cav ing; upwa rd m in ing ; num er ica l calcu lation
2009 年第 6 期
煤炭科学技术
31 1 模型建立
第 37 卷
及老 矿区 的 复采 工 作 中, 获 得 了 丰富 的 实 践经 验
[ 1- 13]
。
模型沿走向方向取 200 m, 垂直方向取 90 m。 由于 3上 煤的厚度为 2 m 左右, 如果模型垂直方向 取的很大, 则不易观查。计算中对性质相近的岩层 作合并处理 , 在岩层间加入了强度很小的薄弱层作 为层理 , 采用平面应变模型。边界条件为 : 水平方 向无位移, 垂直方向底板固定。模型中各岩层的灰 度代表岩层力学参数 (如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等 ) 的大小 , 灰度越亮, 其值越大。主要力学参数见表 1 , 模型如图 1 所示。
(1 . J in ing N o1 3M ine, Yanzhou Coa l M in ing G roup C orporation L td. , J in ing 272169 , China; 221116 , China ) 2 . S ta te K ey L ab of Coa l R esou rces and M ine Saf ety, Ch ina Un 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 echnology, Xuzhou
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 析; 其次分别 采用比值判别
[ 15- 17]
对该区域
钻探的 76 个钻孔 3 上、 3 下 煤层厚度和层间距进行详 细的统计。为济宁三号煤矿上行开采提供了有力的 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41 1 煤层覆岩垮落带高度的确定 41 11 1 经验公式计算 该矿煤层为缓倾斜煤层, 其顶板为中硬类型 , 为安全慎重起见, 按坚硬 和中硬 2 种顶板类型考 虑 , 其垮落带高度 H m 为: 按坚硬顶板考虑 : Hm = 211 E M + 16 100 E M 100 E M ? 215 = 231 4 ~ 181 4 m
272169; 221116 )
21 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 江苏 徐州
摘
要 : 为了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 探索在厚煤层放顶煤条件下上行开采技术的可行性。针对济宁三
号煤矿 4 采区地质条件 , 综合运用数值计算、 理论分析 、实测统计分析以及工业性试验等方法 , 研 究了该采空区覆岩破坏分带发育特征 , 探讨了在放顶煤条件下进行上行开采技术的可行性 , 较全面 地分析和解决了济宁三号煤矿厚煤层放顶煤条件下的上行开采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 : 理论计算和现 场实测垮落带高度基本一致 , 分别为 141 5~ 191 15 m, 1816~ 211 7 m。 数值模拟分析表明 3 煤处于 3下煤开采后的裂隙带内 , 但煤层连续性保持完好。 关键词 : 厚煤层 ; 放顶煤 ; 上行开采 ; 数值计算 中图分类号 : TD822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336 ( 2009) 06- 000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