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花生油挥发性物质的研究

合集下载

食用油挥发性物质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食用油挥发性物质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食用油挥发性物质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宋义凤;王俊斌;王海凤;王丽双;何新益【摘要】以食用油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50/30 umDVB/CAR/PDMS纤维头测定其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被鉴定的7种食用油中确定29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醇类、酯类、烷类、酮类、腈类等物质.其中,醛、醇、酯类挥发性物质种类较多,醛类49种,醇类29种,酯类29种.醛类物质的百分含量最大,为30%.被鉴定的各食用油香味组成成分类似,其中醛类化合物在各种食用油中均大量存在.%The edible oils were used as material in this study, and volatile compounds in edible oils were deter-minated by using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50/30 μm DVB/CAR/PDMS fiber hea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93 kinds of volatile compouds,including aldehydes, alcohols, esters, alkanes, ketones, nitriles and other volatile substance were identified from 7 kinds of edible oil.Among them, it is found that the aldehydes, alcohols and esters were the main of volatile compounds. There are 49 aldehydes, 29 alcohols and 29 esters in the volatile compounds. The percentage of aldehydes, accounting for 30%, was the largest of total amount of volatile compounds.The ingredients of the edible oils were similar, in which aldehydeswere abundant.【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8)023【总页数】4页(P142-145)【关键词】食用油;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挥发性物质【作者】宋义凤;王俊斌;王海凤;王丽双;何新益【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农业分析测试中心,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是现代国际上用于样品处理的新技术,因它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性高、不使用有机溶剂等优点[1-3],被广泛应用于油脂挥发性物质的分析[4-5]。

一种同时蒸馏萃取提取烟叶中致香成分的方法

一种同时蒸馏萃取提取烟叶中致香成分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 案的限定。 [0017] 实施例 1 [0018] 1. 材料与仪器 [0019] 二氯甲烷 ( 纯度大于 99.8%,Dikma) ;乙酸苯乙酯 ( 纯度大于 98%,FLUKA) ;蒸馏 水 ;烟叶 (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提供 ) [0020] HH-4 数 显 恒 温 水 浴 锅 ;EL204 型 电 子 天 平 ;KPGD5/20 型 低 温 冷 却 液 循 环 泵 ; KDM-1000 型可调式电热套 ;气质联用仪 (GC7890-MS5975C,美国 Agilent 公司 ) ;同时蒸馏 萃取装置 ( 郑州科技玻璃仪器厂 ) [0021] 2. 原料预处理 [0022] 按照我国烟草行业标准 YC/T31-1996( 烟草及烟草制品试样的制备和水分测定烘 箱法 ) 测定烟叶含水率和制备烟末。将烟样用粉碎机粉碎,过 40 目筛后置于密闭容器中, 用烘箱法测定含水率。 [0023] 3.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0024] 准确称取 0.4g( 精确至 0.0001mg) 乙酸苯乙酯至 1000mL 容量瓶中,用二氯甲烷定 容至刻度,每毫升含乙酸苯乙酯 0.4000mg。 [0025] 4. 提取烟草中致香物质并测定 [0026] 准确称取约 30g 样品,放入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一端的 10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氯 化钠 30g,蒸馏水 360mL,控温电热套加热,装置的另一端为盛有 60mL CH2Cl2 的浓缩瓶,60℃ 水浴加热,同时蒸馏萃取 3h。结束后加入 1mL 内标乙酸苯乙酯溶液,将其浓缩至 1.0mL,转 移至色谱瓶中,进行 GC-MS 分析。采用 Nist02 标准图库对气相色谱鉴定出的致香成分进行 定性,假定相对校正因子为 1,内标法对各种致香成分进行定量。 [0027] 5.GC-MS 分析条件

不同因素对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洋葱精油的影响

不同因素对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洋葱精油的影响

E tmb c r ca []J l c bo. 9 8 2 : 4— 4 . ne at i e eJ i Mir i11 8 . 6 7 37 6 ea .Cn o
【 2 ]
【 3 ] 【] 4
Ur n i M . Ⅵ i — akl .t . o aa et rm ime td me y A A t Frn i e Ne n tl ahfo pg ne e n a 1 d
( olg f o dS ineadN t t nl n ier g C ia g c l r nvri , e ig 10 8 , h a C l e o c c uri a E gn ei , hn r ut a U ies y B in 0 3 C i ) e oF e n io n A i ul t j 0 n
s kz k [ . o ra o p l c boo y 2 0 ,5: 6 . a aa i J Jun l f pi Mi o il , 0 3 ()9 7 i] A e d r g
Va k rJ n Ac e ,De m e , ta . t r a fn c o ii g e tr c lt S tF e 1 Ou b e k o e r t n n e o o ii z s
as c t i ne o a tr a a a ii p wd r i r l[ . so i e w t E trb c k zkin o ee m l f muaJ J ad h es d ko ]
Cl i r b o , 0 1 3 : 9 — 9 i M c o i l 2 0 , 9 2 3 2 7. n
oti date odt n a t t f no o gn t du lr esl o (0gl0 1i 1 dt ou ba e nio sht e a oo i h moe a sos im c oi u n 9 O0m s : a evlme n th c i t ri h o n et o h d ot i / ) 2n h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在农业、药理学和化妆品等领域,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挥发性油是植物中含有天然化合物的精华,具有芳香、抗氧化和治疗功效。

本文将重点讨论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的方法和技巧。

一、提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1. 蒸馏法蒸馏法是提取植物挥发性油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利用挥发性油的低沸点,将植物材料经过加热蒸发后,再通过冷凝器冷却并收集挥发性油。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耐热的植物,如薄荷、茉莉和薰衣草等。

2. 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利用特定的溶剂(如乙醚、丙酮等)来提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

首先,将植物材料与溶剂混合,并进行搅拌,使挥发性油溶解到溶剂中。

然后,用分离漏斗将溶剂层和水层分离开,获得溶剂中的挥发性油。

3. 冷浸法冷浸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提取方法。

将植物材料浸泡在冷净水中,然后迅速将水加热至沸腾。

随着水的加热,植物中的挥发性油会逐渐被释放出来并溶解在水中。

最后,通过蒸馏等方法将挥发性油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纯化挥发性油1. 真空蒸馏法真空蒸馏法主要用于纯化挥发性油中的有机溶剂。

通过将含有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放置在真空蒸馏设备中,减低气压,使溶剂熔点降低,从而使溶剂升华。

经过循环蒸馏,可以分离出纯净的有机溶剂。

2. 结晶法结晶法主要用于纯化植物挥发性油中的成分。

首先,将挥发性油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慢慢挥发溶剂,使挥发性油中的成分逐渐结晶。

最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结晶物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挥发性油。

3.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纯化挥发性油中化合物的方法。

将挥发性油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将溶液滴在预先涂有薄层色谱吸附剂的玻璃板上。

通过玻璃板上化合物的不同迁移率,可将化合物分离开来。

最后,将所需的化合物刮下或用溶剂洗提,得到纯净的挥发性油。

总结起来,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是一种复杂的工作,需要借助多种方法和技术。

蒸馏法、溶剂萃取法和冷浸法等是常用的提取方法,而真空蒸馏法、结晶法和薄层色谱法则是纯化方法。

试论食品中香精香料中挥发性致香成分的提取方法

试论食品中香精香料中挥发性致香成分的提取方法

试论食品中香精香料中挥发性致香成分的提取方法作者:韩磊来源:《商情》2016年第48期【摘要】本文论述述食品中香精香料挥发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包括静态顶空法(HS)、超临界CO2萃取法(SFE)、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水蒸气蒸馏法、固相微萃取(SPME)以及减压蒸馏法(VDE)等。

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点及适用条件,介绍几种方法在当前研究中的综合运用,为食品香精香料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香精挥发性物质提取挥发性成分在咸味香精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它是决定香精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鉴定和分析挥发性成分在香精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这些挥发性成分可作为如何提高合成香精逼真性的理论依据。

1.香精中挥发性物质的提取方法由于香精挥发性物质容易挥发,结构较复杂,并且在提取时还会出现一些化学反应,比如缩合与聚合反应、氧化反应以及基团转移反应等,因此必须通过特殊的方法来进行提取,而且提取方法的选定还会影响到香精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所以在确定提取方法时必须要很慎重。

当前挥发性物质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静态顶空法(HS)、超临界CO2萃取法(SFE)、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水蒸气蒸馏法、固相微萃取(SPME)以及减压蒸馏法(VDE)等。

1.1静态顶空法(HS)。

静态顶空法是在已达平衡的密闭容器中,从固体或液体的顶部空间来提取气态样品的一种方法。

静态顶空气态取样可以避免复杂的样品基体成分在直接的进样测定时被带入分析仪器系统,避免由于基体成分的带入而影响和干扰对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1.2超临界CO2萃取法(SFE)。

超临界CO2萃取法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它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CO2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物质分离的。

1.3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同时蒸馏萃取法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的分离方法[3] ,其原理是利用样品蒸汽和萃取溶剂的蒸汽在密闭的装置中充分混合,各组分在低于各自沸点时能被蒸馏出来,蒸馏时混合物的沸点将保持不变,当其中某一组分被完全蒸出后,温度才上升到留在瓶中组分的沸点。

课题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课题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二、实验设计
(一)玫瑰精油的提取
玫瑰精油: 需要5Kg玫瑰花瓣才能提取出1滴纯正 的玫瑰精油
提取出的玫瑰精油不含有任何添加剂 或化学原料,是纯天然的护肤品。
具有极好的抗衰老和止痒的作用,能 够促进细胞再生、防止肌肤老化、平 抚肌肤细纹,还具有使人放松、愉悦 心情的功效。
资料一:根据玫瑰精油的性质选择选择提取方法
效成分水解等问题
柑橘和柠檬芳香油的制备常采用压榨法
2、压榨法(柑橘、柠檬芳香油制备的常用方法) 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3、萃取法 (不适用于蒸馏法的原料,可以考
虑使用此方法)
概念:是将粉粹、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
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当中的方法 芳香油溶解于有机溶剂后,只需蒸发出 有机溶剂,就可获得纯净的植物芳香油
玫瑰精油的性质:
化学性质稳定,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必须事先精制,除 去杂质,否则会影响芳香油的质量
资料二:水蒸气蒸馏的原理和装置
原理:植物芳香油会随着水蒸气一起蒸发出来,形成
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离出 油层和水层。
装置:
温度计水银 球的上限与 蒸馏头侧管 的下限处在 同一水平线 上。
资料三:压榨液的处理
压榨液中有哪些成分?
橘皮精油,大量水分,还有糊状残渣等杂质
如何分离出橘皮精油?
先用普通布袋过滤去除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离心进一 步去除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 上层的橘皮油分离出来。此时的橘皮精油还含有少量的 水和果蜡,需在5 ℃~10 ℃下静置5~7 d,让杂质沉 淀,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的油层,其余部分滤纸过滤, 滤液和与吸出的上层橘油合并,成为最终的橘皮精油。

中药挥发油提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药挥发油提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06年第21卷第3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179 ・・思路与方法・中药挥发油提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李希 谢守德 吕琳 冯建安 张嵩(四川省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所,成都610031)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提取;问题;解决办法 中药是一座灿烂的宝库,几千年来中药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保障中华民族的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到重要作用。

在我们常用的中药材中,解表药、行气活血药、芳香化湿药等都含有挥发油,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几类药物所含的挥发油均具有显著疗效[1]。

当这些挥发油的药理作用与制剂的功效作用一致时,就必须在中药制备工艺中提取并保留挥发油。

但在中药制剂的研制和生产中,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保留存在着很多问题,致使挥发油大量损失,严重影响了药物的疗效,这是一些中成药不及中药饮片所煎汤剂疗效好的原因之一。

笔者针对中药制剂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中挥发油提取制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挥发油提取制备中存在的问题11药材质量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 《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规定了薄荷、姜黄、石菖蒲等药材挥发油的含量,这些药材中,根茎类、种子类药材挥发油的含量通常都能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

但薄荷、荆芥等草质药材,由于质地柔软疏松,药材在加工、干燥、贮藏的过程中挥发油易散失,市场上很难购得挥发油含量合格的药材,药材不符合规定就更难保证挥发油的提取效果。

此外《中国药典》对一些挥发油含量较高且药效肯定的中药材没有规定挥发油的含量,如川芎、当归、苍术等,市购这些药材挥发油的含量差异很大,从而也使挥发油提取的收率很不稳定。

21中药挥发油提取方法单一 目前国内中药挥发油提取的方法还比较单一,很多品种采用的是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该法可使挥发油的提取和药材煎煮同时进行,节约了时间和能源,因此应用广泛。

但水蒸馏法不适用于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且挥发油的收率也很低,会对一些制剂的疗效产生影响,应根据具体的药材品种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植物中的挥发性油,又被称为精油或香精,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特定成分,具有特殊的香气和生物活性。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艺,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妆品、香料以及食品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提取和纯化挥发性油的方法和技术。

一、蒸馏法蒸馏法是提取植物中挥发性油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基于挥发性油的沸点较低,将植物料装入蒸馏器中,加热使之沸腾,然后通过冷凝器将沸腾的气体冷却成液体。

常见的蒸馏方法有水蒸馏法和蒸汽蒸馏法。

水蒸馏法适用于提取挥发性油中水溶性较强的成分,而蒸汽蒸馏法则适用于提取水溶性较弱的成分。

二、挥发溶剂提取法挥发溶剂提取法是通过溶剂提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再通过蒸发溶剂将挥发性油分离出来的方法。

常用的挥发溶剂有乙醇、醚类、石油醚等。

该方法适用于植物中挥发性油成分较多、含量较低的情况,对于一些含有芳香物质的植物尤为有效。

三、压榨法压榨法主要适用于某些特殊植物中挥发性油的提取,如柑橘类植物的果皮中的挥发性油。

该方法通过物理压力将植物中的挥发性油从细胞内压榨出来。

压榨法操作简单,但仅适用于少数植物,提取效率较低。

四、分馏法分馏法是纯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基于挥发性油不同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挥发性油汽化,然后通过冷凝器将挥发性油冷却成液体。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油中不同组分,纯化成特定成分。

五、黄水提取法黄水提取法是一种传统的提取植物中挥发性油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含有大量芳香物质的植物。

该方法通过将植物料浸泡在水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提,挥发性油会溶解在水中形成黄色水液。

然后将黄水进行蒸发,即可得到纯净的挥发性油。

总结: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涉及多种方法和技术,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蒸馏法、挥发溶剂提取法、压榨法、分馏法以及黄水提取法是常见的提取和纯化挥发性油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提取植物中的挥发性油成分,从而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花生油挥发性物质的研究梁慧1,卢斌斌2,陆启玉1,章绍兵1(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2.郑州烟草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SDE-GC-MS),对水酶法制备的花生油挥发性物质进行提取和分析,优化同时蒸馏萃取条件。

结果表明:花生油总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吡嗪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均随样品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氯甲烷作为萃取溶剂萃取得到的总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吡嗪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乙醚多;在花生油用量为30 g时,采用二氯甲烷可以萃取出66种化合物,经质谱分析可鉴定出42种化合物,其中吡嗪类化合物有6种,占总挥发性成分6.73%。

关键词:同时蒸馏萃取法;水酶法;花生油;工艺优化文章篇号:1673-9078(2013)3-640-643Study on Extraction Volatiles in Peanut Oil by SDELIANG Hui1, LU Bin-bin2, LU Qi-yu1, ZHANG Shao-bing1(1.College of Grain, Oil and Food,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 China)(2.Zhengzhou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Zhengzhou 450001, China)Abstract:This paper extract and analysis volatiles in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of Peanut oil by SDE-GC-MS,optimized the condition of SDE.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volatile conpounds of peanut oil and pyrazine relative content rai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ample weight; Dichloromethane as an extraction solvent extracted the total volatile conpounds of peanut oil and pyraz ine relative content more than ether extracion;66 volatile compounds are extracted using the sample weight 30g and extraction solvent dichloromethane, while 42 volatile compounds are identified with GC-MS. 6 pyrazines were 6.73%.Key words: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aqueous enzymatic; peanut oil; technology optimization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是满足温饱的问题,而是更多的追求食品的风味、营养、色泽。

花生油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用植物油之一。

花生油不仅可以为人体提供大量营养物质,同时还能够增加食品的美味。

由于花生油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对进一步研究其风味物质的提取和检测方法的具有重要的意义[1]。

目前常见的食品风味物质的提取和检测方法有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DE-GC-MS)、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超临界CO2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CDE-GC-MS)等[2~3]。

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是由Likens 和Nikerson于1964年首次设计的样品前处理技术[4],其优点是将芳香成分的浓缩和分离合二为一,减轻了实验步骤,操作简单,定性定量效果好。

收稿日期:2012-10-10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12102110101);河南工业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50339)作者简介:梁慧(1985-),女,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通讯作者:章绍兵(1975-),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与食品生物技术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国外在食品挥发性物质的分析研究上一直走在前沿,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就进行了橄榄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芝麻油、鳄梨油等各种食用油特征气味物质的理化特性的研究[5],但目前尚未有水酶法制备的花生油挥发性成分的报道。

章绍兵[6]等人采用水酶法提取花生油和蛋白,发现花生经190 ℃烘烤20 min后,制备的水酶法花生油具有浓郁的香味,但未鉴定其风味物质的种类。

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水酶法制备花生油的风味成分,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花生油的风味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与材料花生仁,市售;2709碱性蛋白酶,北京东华强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无水乙醚、二氯甲烷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7890A-5975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同时蒸馏萃取装置,郑州鑫瑞化验设备科技销售公司;RE-52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高速万能粉碎机,北京中性伟业仪器有限公司;640SHA-C型水浴振荡器,巩义市予花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1.3 方法1.3.1 水酶法制备花生油工艺[6]花生仁→烘烤→脱红衣→粉碎→碱提(调节pH)→酶解→灭酶→离心分离→清油、乳状层、水解液、湿渣操作方法:恒温(190 ℃)烘箱烘花生(20 min),去红衣,粉碎机粉碎磨成花生浆,料水比为1:5,碱提(55 ℃,pH=9.4~9.6,0.5 h),加入碱性蛋白酶0.1 g,恒温震荡3.5 h,高温灭酶(95 ℃,15 min),离心(4000 r/min,15 min),离心后用吸管吸出上层清油。

1.3.2 同时蒸馏萃取步骤及条件优化称取一定量花生油(5 g、10 g、20 g、30 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250 mL重蒸水和少许沸石,同时在溶剂瓶中加入50 mL萃取溶剂(二氯甲烷或无水乙醚),加热沸腾产生过热水蒸气在常压下蒸馏2 h。

蒸馏后得到的混合液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到1 mL[7~8]。

1.3.3 GC-MS分析GC: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250 µm×0.25 µm);进样口温度250 ℃;载气为高纯氦(99.999%),流速1.0 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 µL,溶剂延迟3.5 min。

程序升温:初温50 ℃,保持5 min;以3 ℃/min升至100 ℃,保持2 min;再以10 ℃/min升至250 ℃结束。

MS:电离方式为电子轰击(EI),电子能量70 eV,接口温度250 ℃,四极杆温度150 ℃,扫描范围40~400 u。

1.3.4 数据处理色谱实验数据中,未知化合物经计算机谱库NIST08和WILEY检索定性分析确定,同时利用面积归一法计算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

2 结果与讨论2.1 同时蒸馏萃取条件的优化2.1.1 加油量的选择在同时蒸馏萃取花生油风味物质过程中,样品量的多少以及对萃取溶剂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

李淑荣等人[9]研究发现吡嗪类化合物对花生油风味贡献比较大,为烘烤花生的关键香味化合物。

因此本研究选择水酶法花生油挥发性物质总化合物峰面积和总化合物个数,以及对花生油风味贡献最大的吡嗪类相对含量和种类作为评价同时蒸馏萃取效果的依据。

由图1可知:以二氯甲烷为花生油风味成分萃取溶剂时,花生油总化合物峰面积随加油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在加油量为30 g时最大,与此同时,总化合物的个数呈递增趋势,在加油量为30 g时总峰个数为66种。

图1 加油量对同时蒸馏萃取花生油挥发性物质含量和种类的影响Fig.1 Effect of oil amount on extraction volatile conpounds content and kind in peanut oil (SDE)注: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

图2 加油量对同时蒸馏萃取花生油吡嗪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和种类的影响Fig.2 Effect of oil amount on extraction pyrazine relative content and kind in peanut oil (SDE)注: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

由图2可知:吡嗪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随加油量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在加油量为30 g时达到最大值6.73%,而吡嗪类化合物种类在加油量为10 g和30 g 时相当,分别为7种和6种。

综合考虑总化合物峰面积、总化合物个数、吡嗪类相对含量和种类的实验结果,选择加油量为30 g花生油。

2.1.2 萃取溶剂的选择同时蒸馏萃取的萃取溶剂的选择应该考虑其沸点、密度、极性。

对于待测物质组分来说,萃取效率取决于该组分在有机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而分配系数与萃取溶剂种类有关。

同时蒸馏萃取法常用的萃取溶剂有二氯甲烷、乙醚、正戊烷、氯仿等[10~11]。

乙醚沸点(34.6 ℃)较二氯甲烷沸点(39.75 ℃)低,乙641642醚密度较水小,二氯甲烷密度较水大。

选取这两种萃取溶剂对比萃取效果具有一定意义。

图图分总离子流图(如图5)。

图5经由NIST 和WILLY 进行质谱检索(只报道匹配度大于或等于80%的结果),鉴定结果见表1。

通过GC-MS 分析鉴定出水酶法制备的花生油挥发性物质42种,占总检出化合物的68.65%,主要是吡嗪(6种,6.73%)、呋喃(2种,6.78%)、醛(10种,16.85%)、酯(4种,23.93%)、酸(1种,7.17%)、烷烃化合物(14种,18.54%),以及少量醇、酮、醚、烯烃、芳烃化合物。

鉴定出的吡嗪类化合物有6种,占6.73%,分别为2,5-二甲基吡嗪(0.92%),2-乙基-5-甲基吡嗪(2.08%),2-乙基-5-甲基吡嗪(0.19%),2,5-二甲基-3-乙基吡嗪(1.94%),3,5-二甲基-2-乙基-吡嗪(0.63%),3,5-二乙基-2-甲基吡嗪(0.97%)。

然而刘晓君[12]等人采用SPME-GC-MS 提取与分析鲁花一级花生油风味物质得到5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吡嗪类物11 16.096 2,5-二甲基-3-乙基吡嗪 1.94 95 12 16.454 3,5-二甲基-2-乙基-吡嗪0.63 91 13 17.404 壬醛3.11 91 14 19.947 3,5-二乙基-2-甲基吡嗪0.97 94 15 20.873 萘 0.44 91 16 21.977 十二烷 0.9196转下页643接上页 17 22.262 癸醛0.24 91 18 22.635 (E,E)-2,4-壬二烯醛 0.16 95 19 23.147 2,3-二氢苯并呋喃 6.21 80 20 25.503 反式-2-癸烯醛 1.19 93 21 26.136 2-苯基巴豆醛 0.64 94 22 26.997 茴香脑 0.45 98 23 27.582 反式-2,4-癸二烯醛1.04 906.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