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批评————弗莱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原型

原型

• 关于原型的形成,根据荣格的解释,它是“从远古时代就已存在的普 遍意象”,是在人类最原始阶段形成的。由于原型意象赋予我们祖先 的无数典型经验以形式,它们是许许多多同类经验在心理上留下的痕 迹。因此,原型与集体无意识一样,都是与生俱有的,先天地存在于人 们的头脑之中。不仅如此,荣格还进一步解释了“原型”是怎样保存 在整个人类经验之中并不断重复的。它是通过遗传的方式代代相传, 可以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人身上反复出现,是一种“种族记忆”。也 可以这样说,原型是超越时空而存在的。
• 这一观点主要揭示了所有文学题材是从怎么追寻神话演 化而来,这是批评家的一部分责任,把文学叙述方面的 中心神话确认为追寻神话。原型是批评系统中的一部分, 研究原型是批评的核心模式。神话是神话的原型,是一 种不断重复的模式,是人类的集体文学想象,是一种形 式结构的模型,其他诸种模式都是神话的种种变异,这 变异的过程也是文学移位的过程,从神话到文学的体裁 是一种逻辑的发展。
文学原型
诺思洛普· 弗莱(1912—1991)是世纪加拿大而且也是西方著名的文学理论家 批评家。他深入地探索了统治西方文化的神话的本质,系统地建立了以神话一 原型为核心的文学类型批评,为加拿大以及整个世界的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
卓越的贡献。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原型批评曾与马克思主义批评和精神分析批
评三足鼎立,其中弗莱的贡献是最大的。因而他被誉为原型批评理论的创始人 和核心人物。弗莱一生著作丰富,凡种。《威严的对称威廉· 布莱克研究》、 《批评的剖析》、《批评之路》以及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研究《圣经》的《伟 大的代码》等影响都较大,其中《批评的剖析》集中地阐述了弗莱的原型批评 理论,具有里程碑的作用。他的理论思想不断引起东西方学者的关注,在西方文 论史和文化史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mithos——arthetypalcriticism)第一.主要理论家与著作:1.詹·乔·弗雷泽(J.G.Frazer,1854——1941):《金枝》(1890),《图腾崇拜与族外婚》(1910),《旧约中的民间传说》(1918);2.卡尔·古斯塔夫·容格(Carl .Gustav . Jung,,1875——1961):《精神分析理论》(1912),《无意识心理》(1916),《分析心理学文集》(1916),《心理类型》(1923),《心理学与宗教》(1938);中译本:《心理学与文学》,《容格文集》3.恩斯特·卡西尔:《象征形式的哲学》,《人论》,《语言与神话》,4.诺思洛普·弗莱(Nothrop Frye,1912 ----- ):《批评的剖析》(1957),《伟大的密码:圣经与文学》(1982);第二.主要理论介绍:一.三大理论基础:1.弗雷泽文化人类学:A.人类文化发展三阶段论:巫术——宗教——科学B.巫术的基本功能与类型:触染巫术与模仿巫术.巫术中施行者与对象的关系C.巫术与仪式。

巫术仪式与人类文化基本形式D.巫术与神话:操作与观念2.卡西尔文化哲学:A.人与文化、符号,人的规定;B.人类原始文化的意义:文化之源,对后世文化的潜在影响C.原始文化产生的心理基础:生命一体化D.原始神话与语言,原始神话的思维特征:隐喻与象征3.容格分析心理学:A.人类心理结构理论: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B.集体无意识的特征:先天性,原始性,可遗传性,无意识性,混沌性C.集体无意识与原型(archetypos):原型:又译为“原初模型”,在容格那里,指的是“人类经验的基本模式和形式”、人类“本能自身的无意识形象”和“本能的行为模式”。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密不可分,它的的内容是由原型组成的: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密不可分的原型概念指的是心理中明确的形式的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求表现。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

原型
➢据荣格考证,“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柏拉图-认为理念 是客观事物的原型)的著述中已经频繁出现。 ➢近代原型概念一般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 文学现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这一概念首次被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所采用,借以解释多种 文化里存在的神话传说和宗教典仪,通过对这些仪式的形式进 行分析,解读其中包含的结构规律。 ➢原型具有共通性,可以通过研究原型来贯通不同地域不同时 期的文学作品,建构文学发展的宏观结构。 ➢原型的研究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弗莱发展成熟,由于原型 研究实际上包含了神话的内容(仪式、传说、图腾、禁忌等) 所以常以“原型批评”指代神话原型批评
意象世界
神明
人类
传奇

启示世界
动物
植物
喜剧 四 种 叙 述 程 悲剧 式

魔幻世界
矿物
天真类比世


自然与理性
类比
反讽

或嘲弄
经验类比世

特点
宏观性
这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得以取代新批评的原因,因为新批评倡导的正好是神话原型批 判所反对的,神话原型批判反对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原型批评以人类学的理论和视 野为基础,其核心方法是“远观”(stand back)可以说是一种宏观的全景的文学眼 光,他要求把文学的各种现象—题材主题等放到文化整体中去考察,在这种文学人类 学的处理下,文学成为了整个文化创造的一部分,比如宗教神话。
弗莱的原型观
他认为原型是那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他们连接诗与诗的象征,使 我们的文学体验得以完整,原型是一种交际象征,原型是一些联想群, 即特定的语境中,我们往往有大量的已知联想物,这些联想物是可交际 的,因为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它。

文学批评方法论神话原型批评

文学批评方法论神话原型批评
第14页,本讲稿共36页
• 在所有的原型中,对于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和行为方式具有决定意义的原型有四种: • 人格面具(The persona)
• 人格面具类似于演员所戴的面具。荣格用这个词来指代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或团体中扮演不是他 本人的角色。在荣格看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人格面具。它的作用是把个人的真相掩盖起来,而 呈现出假像,其目的是为了对自己有利。其实,人格面具和真我的分裂是一种精神上的烦恼, 常常给个人造成痛苦,因为真我被迫压抑在内心深处。人格面具原型本质上是一种对于团体、 公众有利的求同原型。它所表现的只是人格的一小部分。长期被其控制,此人就有可能将人格 面具当成真我,或者当成人格的全部。那是很危险的。因为过双重生活的人有时还能意识到精 神人格的分裂,从而正视自身( 例如卡夫卡), 而与人格面具完全认同的人,则可能是工作 狂、虐待狂、清教徒等,整个地毁灭了自己。
第11页,本讲稿共36页
二、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形态
• 由于弗雷泽主要致力于人类学探讨,而哈丽生主要探讨戏剧的神话来源,所 以,作为一种方法论,神话一原型评论在理论形态上的代表者主要是荣格和
弗莱。
第12பைடு நூலகம்,本讲稿共36页
(一)荣格的代表观点 • 1、原型 • 原型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也是荣格后半生倾全力研究的对象。 • 关于原型,荣格写道:“生活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镂
文学批评方法论神话原型批评
第1页,本讲稿共36页
• 所谓神话原型批评,就是从“ 神话”出发,把“ 原型”作为文学研究的中心,认为它不 仅是文学的来源,而且是文学本质之所。神话原型批评认为,文学与善、真、美无关,也 与性欲无关,因而致力于在文学作品和作家心理中寻找一种原始意象,并把它作为文学活 动的原子核加以研究。由于神话原型批评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和不顾一切地追求人类从远 古积淀而来的某种混茫然而又确定的集体无意识的勇气,所以,初看起来颇有迷信成分。 但是,正因为摆脱了道德、社会、美学、性欲的羁绊,试图在现代人心灵活动结晶的文学 与人类祖先的思维和心理状态之间寻找联系,神话原型批评不仅具有无法言说的历史感, 而且也时时焕发出缕缕乡情。游弋在神话原型批评之湖,往往有恬静、回归故里的感受, 无形中使焦虑不安的现代人获得一种安全和放松。它之所以成为当代世界五大文学批评之 一,除了方法论所固有的新颖性之外,恐伯也与这种内在的无言的纯朴有关。

《神话原型批评》课件

《神话原型批评》课件

阿尔凡·辛伯格
辛伯格提出了“英雄之旅”概念,描绘了英雄在成 长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挑战。
角色原型
神话原型批评强调文本中的角色具有普遍性, 代表着特定的人类心理类型。
约瑟夫·坎贝尔
坎贝尔的“百面英雄”理论解析了神话中英雄形象 的多重象征和普世意义。
情节原型
情节原型是文本中重复出现的故事模式,与人 类文化共有的经典故事相呼应。
神话原型批评的基本原理
原型符号
神话原型批评关注的核心是原型 符号,即那些具有普遍指涉和象 征意义的符号。
集体无意识
神话原型批评主张存在一种共同 的、与个体经验无关的集体无意 识,原型符号来源于其中。
符号模式
通过研究原型符号的共性和相互 关系,可以揭示文本中的符号模 式和深层含义。
神话原型批评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神话原型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使文学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揭示了文学作品背后的普遍人类经验和文化模式。
结论和总结
神话原型批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和解读文 学、艺术和人类文化。
《神话原型批评》PPT课件
批评方法的定义和背景
神话原型批评的起源和发展
1
源起于心理学
神话原型批评最早源自心理学家卡尔·荣
哲学与文化背景
2
格的理论,后被引入文学批评领域。
神话原型批评反映了哲学和文化研究对
于人类文化经验的关注,揭示了普遍的来自人类心理和行为模式。3
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
自荣格以来,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神话 原型批评,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并形成了 多种派别和流派。
神话原型批评的实践应用
1
文学 and 影视分析
神话原型批评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分析,揭示了作品背后的普遍意义 和文化符号。

第四章神话原型批评

第四章神话原型批评


于是整个故事进入了秋天的肃杀.失玉以后的贾 府就像一株晚秋的枯树已是落叶纷纷了。先是宝 玉痴迷,沉病又起;然后是元春去逝,贾府失祜 ;再就是黛玉泪尽,魂归九天。一连串的变故预 示着荣宁二府的根本性衰败,接下来是探者远嫁 ,迎春丧命,贾府被抄,而贾母寿终,熙凤托孤 ,是贾府这株大树上最后两片黄叶的飘零,因为 贾母与王熙凤是贾府的灵魂,她们的离世是秋天 里一点生机的最后幻灭,故事的冬天到了。

过分夸大了无意识和性本能欲望在文 艺创造活动中的作用,忽视了丰富多 彩的社会生活内容对文艺的决定性影 响,从而难以真正全面而深刻地解释 文艺现象。 弗洛伊德对艺术形式缺乏足够的重视, 不能为艺术的完美性提供一个有说服 力的标准。


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和马 克思主义批评是“真正具有国际性的 文学批评。” -------韦勒克

3、日落、秋天和死亡方面。战败的 神话,天神死亡的神话,暴死和牺牲 的神话,英雄孤军奋战的神话。从属 的人物是奸细和海妖。这是悲剧和挽 歌的原型。

4、黑暗、冬天和毁灭方面。势力得胜 的神话,洪水和回到混沌状态的神话, 英雄打败的神话,众神毁灭的神话。 从属的人物是食人妖魔和女巫。此为 讽刺作品的原型。

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从未被直 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 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 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 “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 形象,然后在不同的时代通过艺术在无 意识中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
荣格在梦境、幻觉、神话、仪式、民 间传说、古代文物、以及名人著作中, 寻找普遍的象征,也在普通人的心理 中寻找共同的体验。 阴影 阿尼玛 阿尼玛斯

第九十四回中贾母、王夫人、王熙风等认 定了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它意味着在世俗 世界里以玉为代表的“金玉良缘”彻底战 胜了以石为代表的“木石姻缘”,这才是 全书的根本性转折,是整个《红楼梦》 的 高潮部分,与此相应的是,“金玉良缘” 确立之后,那块贾府上上下下都视为宝物 、“命根子”的通灵玉竟莫名其妙地丢失 了。

弗莱《批评的剖析》第三篇原型批评

弗莱《批评的剖析》第三篇原型批评

引言(P143-146)从绘画艺术说至文学绘画艺术形式结构内容主题原有的艺术传统:艺术的模仿和表征的目的,崇尚逼真,表征性结构性:独创,打破程式,以便重新发现在一种更深层次上的程式。

绘画的真正结构原则,并不是来自与艺术以外的其他事物的外部相似性,而只能源于艺术自身的内在类似性。

(P147)文学原有的重点也在表征性结构性:文学的结构原则要的自语原型批评和总结批评,因为这两者为整体的文学提供了范围更为广阔的关联域(P147)文学结构原则:神话——最抽象,最程式化的模式就行动而言,神话是对以愿望为限度的行动,或近乎愿望的可想象的限度的行动之模仿。

神话意象的世界,通常是用宗教中天堂或乐园的概念表现出来,而且这个世界是神启式的,即一个完全隐喻的世界,在这个隐喻的世界里,每一件事物都意指其他的事物,似乎一切都是处于一个单一的无限本体之中。

(P150)就意义或思想而言,诗歌的意义或定式只不过是具有概念内涵的意象结构。

含蓄的通过隐喻表现同一的艺术。

文学的种种结构原则被分离出来。

移用:隐喻浪漫故事——非历史模式。

而是按照凡人的意向“移用”的神话,并且朝着理想化了的方向是内容程式化,以形成与“现实主义”相反的倾向。

移用:明喻现实主义——逼真的艺术。

以所谓的扩展的或含蓄的明喻的艺术。

同样的结构原则(不是相似的)被放置在一个近似真实的关联域中。

神话和原型象征的三种组织形式:神启式的和魔怪式的(非移用的世界)浪漫性的一般结构“现实主义”结构倾向原型意义理论(一):神启意象文学的结构原则同神话和比较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从《圣经》中的象征系统来谈及文学原型的基本规则。

神启式的世界,首先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所想往的种种现实。

城市、花园、羊舍是《圣经》以及最富于基督色彩的象征作品的有组织的隐喻。

这三种范畴中的每一种都是具体共相,与其他范畴以及范畴内每一个独体相同一。

意象定式:神的世界:形式是三位一体。

人类社会:皆为一体之成员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同神的和人的世界相一致,人类试图包围自然界并把它置入人的躯体。

神 话 原 型 批 评

神 话 原 型 批 评

“太虚幻境梦”的灵验在于神话原型
• 太虚幻境的梦是贾宝玉梦见的神话。曹雪芹重 构那个神话的根本用意在于,他要发掘出隐藏 在金陵十二钗人物和贾家颓势后面的决定其命 运的必然性的东西。曹雪芹创造太虚幻境的神 话是事先暗示了金陵十二钗和贾家的命运,但 是,那不是对叙述故事后面的暗示,而是要创 造一个“先例和范型”。太虚幻境的“神显” 不是对后面具体人物和命运的象征,而是以 “神谕”的形式,对一种原型模式形式的显现, “太虚幻境梦”的灵验就在于一种神话原型的 灵验。
《红楼梦》的现实人生是对太虚幻 境“范型”的重复
• “太虚幻境梦”象征的“范型”可以总结出这 样几个大的模式:女性人物悲剧命运的象征模 式,爱情悲剧命运的象征模式,人生悲剧命运 的象征模式。 • 《红楼梦》的现实人生和贾家的命运是对贾宝 玉“太虚幻境梦”的应验。因为“太虚幻境梦” 所象征的是一种“范型”,因而,说到底, 《红楼梦》现实人生和贾家命运的应验就是原 型的应验,原型的呈现,原型的重复。
神话原型批评
----以《红楼梦》为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型
• 原型是指一种难以表述的,无意识的,预 先存在的心理遗传结构,是集体潜意识的 组成部分。
荣格
• 荣格认为原型是"自从远古时代 • 就存在的普遍意象,原型作为一 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 每一个人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 得一系列意象和模式。" • 也就是说,人类祖先的经验经过 不断重复之后,就会在种族的心 灵上形成所谓的积淀之物,也就 是原始意象,他们被保存在种族 成员的集体无意识领域之中,并 世世代代沿传不止,这样的原始 意象就是原型。
“太虚幻境梦”是“神显”的梦
• 从神话思维的角度说,贾宝玉的“太虚幻境梦” 是曹雪芹创造的又一个神话,是对原型的象征。 • 所谓“神显”和“神谕”也就是神的显示——以 一种意象象征方式的预先的暗示与告知。“神显” 和“神谕”依赖的是“梦是神谕”的观念。 • 贾宝玉的“太虚幻境梦”由于对后面的大结局有 着暗示的作用,因而,这个“太虚幻境梦”就成 了《红楼梦》神话思维的原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avis, Robert & Finke, Laurie, eds. Literary Criticism and
• Theory: The Greeks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Longman, 1989.
• [2]Denham, Robert., ed., Northrop Frye on Culture and • Literature: A Collection of Review Essays, Chicago :
University of • Chicago Press, 1978. • [3]Frye, Northrop. The Anatomy of Criticism, Princeton:
案例分析:《红楼梦》
• 文学的“四时结构”源于大自然春夏秋冬 循环往复的心理暗示。中国绝大部分地域,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大自然的变化不是 毫无意义的重复,它在人类精神领域留下 了启承转合的心理模式。
• 以《批评的解剖》一书而闻名。他认为文 学批评应具有方法论原则和自然科学的连 续性。
《批评的解剖》
•历史批评(模式理论)
神谕的形象
•伦理批评(象征)
魔怪的形象
原神话)

叙事结构

•修辞批评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弗莱德理论主张
• 他认为文学的最初样式是神话,文学是神 话循环的过程,神话包含着后代文学发展 的一切形式与主题。
• 2. 正午、夏天、婚姻和胜利方面。关于成为
神仙的神话,关于进入天堂的神话。从属的人物: 伴侣和新娘。喜剧、牧歌和团圆诗的原型。
• 3.日落、秋天和死亡方面。关于战败的神话, 关于天神死亡的神话,关于暴死和牺牲的 神话,关于英雄孤军奋战的神话。从属的 人物:奸细和海妖。悲剧和挽歌的原型。
• 4.黑暗、冬天和毁灭方面。关于这些势力得 胜的神话,关于洪水和回到浑沌状态的神 话,关于英雄打败的神话,关于众神毁灭 的神话。从属的人物:食人妖魔和女巫。 此为讽刺作品的原型。
• 他认为西方文学史也是春夏秋冬的循环发 展。例如,中世纪至文艺复兴的传奇—— 莎士比亚的悲剧——19世纪的喜剧——20世 纪的讽刺
移位的神话
• 神话表达了原始人的欲望和幻想,神的为所欲为 的超人性只是人类欲望的隐喻性表达。随着科学 的兴起,原始人的欲望幻想受到压抑,神话趋于 消亡,但它“移位”(即变形)为文学而继续存 在,神也相应变成了文学中的各类人物
• 季节
神话
体裁
• 春天 神的诞生和恋爱————喜剧
• 夏天 神的成长和胜利————传奇
• 秋天 神的末路与死亡————悲剧
• 冬天 神逝去后的世界————讽刺
四种叙述模式
• 1.黎明、春天和出生方面。关于英雄出生的神
话,关于万物复苏的神话,关于创世的的神话, 以及关于黑暗、冬天和死亡这些力量的失败。从 属的人物:父亲和母亲。这是传奇故事的原型, 狂热的赞美诗和狂想诗的原型。
• 5、主人公在体力和智力上都不如我们一般读 者,以至我们读者感到自己是在居高俯视一个
五种模式无限循环图示:

讽刺文学
• 神话(原型) 说)
喜剧(或现实主义小
• 传奇 • (或传说、童话)
悲剧(或史诗)
文学循环发展论
• 按照时辰、四季和有机生命的循环圈,为象征、 神话、艺术形象和文学类型建立了基本模式。其 中,每一个文学类型均在这一时间体系或神话体 系里占有一个位置,每一种文学作品均从属于某 个特定的神话
案例:中国上古神话的原型分析
《盘古开天地》 《女娲补天地》 英雄神话 春天:诞生 喜剧 《女娲造人》 《夸父逐日》 《后羿射日》 斗士神话 夏天: 历险、胜利 传奇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创世神话 秋天:受难、死亡 悲剧 《皇帝战蚩尤》 《炎黄之战》 战争神话 冬天:死亡、复活 讽刺
参考文献:
• 弗莱吸收了弗雷泽人类学和荣格心理学成果,认 为神话是“文学的结构因素,因为文学总的来说 是‘移位的’神话
• 弗莱把包括神话作品在内的整个文 学系统分为五种模式:
• 1、主人公在类别上高于我们常人和自然环 境,这就是超人的神。关于他的故事是神 话。(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宙斯、赫拉等 神的故事)
• 2、主人公不是在类别上,而是在程度上高 于他人和他所处的环境,这就是童话人物 或传奇英雄,自此开始,神话被置换了, 我们离开了神话,进入了各种浪漫的传奇、
• (一)起― 衔玉而生― 故事的发生
• 《 红楼梦》 的四时结构 : • 一: 四个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 人们注意到‘原应叹息”的隐喻含义, • 深层意义是春夏秋冬的象征含义, • 元是起,是始,是发源; • 迎是应,是承,是继续; • 探是叹,是变化,是转折; • 惜是息,是合,是结尾
• 启:元春是贾府的保护伞,是大观园的创基者;
• 承:迎春有木丫头之称,凡事无可无不可。
• 转:探春之探与叹谐音,因此她的主要性格体现 在贾府处于变异时期,一展身手;
• 合:惜春则是息,是停止,因此这个在前半部没 有什么戏的四小姐,只在最后才真正出场,她是 富于总结性的人物
• 二:玉的历程
• 衔玉而生为春 • 摔玉而痴为夏 • 失玉而病为秋 • 弃玉而归为冬
• 3、主人公在程度上高于他人,但并不高于他 的环境,也就是,他的力量比我们常人强大, 但仍要服从自然法则,这就是人间英雄或领袖 人物,有关他的故事,就是大多数史诗和悲剧, 弗莱称之为“高级模仿形式”。
• 4、主人公既不高于他人,也不高于环境,而 是与我们类似的普通人。大部分喜剧和现实主 义小说讲述的都是这类常人的故事,弗莱称之 为“低级模仿形式”。
第三阶段、弗莱
•弗莱的简介 •所作出的贡献 •神话原型批评的关键词 •案例 分析
弗莱
• 诺思洛普·弗莱(1921—1991) ,加拿大多伦 多大学神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文艺理论家, 被誉为“20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死后国葬 待遇。
• 主要著作:《可怖的对称:威廉.布莱克研 究》《英国浪漫主义研究》《同一性预言》 《顽强的结构:文学批评和社会研究》 《世俗圣经:传奇结构研究》《批评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