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乌鸦喝水》片断赏析之一
《乌鸦喝水》教案与反思精选

《乌鸦喝水》教案与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语文》第四章“有趣的观察”,详细内容为《乌鸦喝水》一文。
该文讲述了一只乌鸦通过自己的智慧,巧妙地用小石子将水壶中的水位提升,从而喝到水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乌鸦喝水》的内容,理解乌鸦的聪明才智。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寓言故事的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乌鸦为什么能通过投入小石子喝到水,以及故事背后的寓意。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学习寓言故事的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乌鸦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乌鸦的认知,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a. 让学生描述乌鸦的特点。
b. 讲述乌鸦的其他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乌鸦喝水》,理解故事内容。
a. 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例题讲解:分析乌鸦为什么能通过投入小石子喝到水。
a. 展示乌鸦喝水原理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a.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b.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乌鸦喝水的原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乌鸦喝水》2. 内容:a. 故事梗概b. 乌鸦喝水原理c. 寓意:智慧改变命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一个现象,运用乌鸦喝水的原理,写一篇短文。
作业答案示例:夏天,小蚂蚁们需要搬运食物回家。
但是,食物太重,小蚂蚁们力量有限。
于是,它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一起合作,将食物分成小块,然后一块一块地搬运回家。
这样,小蚂蚁们成功地解决了搬运食物的难题。
2. 答案要求:内容真实,语言通顺,体现乌鸦喝水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小学《乌鸦喝水》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乌鸦喝水》的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动脑筋,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理解故事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 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
2. 准备故事角色头饰,用于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3. 准备相关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乌鸦的特点,引起学生对乌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气。
3. 分角色朗读:学生分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4. 讨论故事寓意: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的寓意。
5. 小组合作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教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6.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寓意,教育学生要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动脑筋,勇于尝试。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家长辅导学生背诵课文,并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课堂氛围等方面。
教师也应考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和表演,以及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等。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七、评价建议: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效果,看学生是否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及反思评价3:乌鸦真是聪明,其实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那是因为,全班读真是一只善于观察的小乌鸦呀!你想对小乌鸦说什么?指名说。
带着对小乌鸦的夸奖、佩服、赞美,我们竖起课本,美美地来夸一夸乌鸦吧。
5、齐读课文,再次感受乌鸦的聪明和努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课后泡泡: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板书19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瓶口小水不多水升高放石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孩子很喜欢。
本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体现着“课标”对一年级教学的要求,体现了卓越课堂的教学理念。
一、凸显卓越课堂文化的“六大”要素。
在教学中,通过“自学—合作—生成”这种方式学习生字,学生运用“加一加”“换偏旁”“猜字谜”等识字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气氛民主、活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自悟体验训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多向交流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
二、联系生活,尊重学生。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爱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课以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形式引入课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把孩子们带入了文本。
故事的结果是“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什么是“渐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准备了浅红色的水和一些小玻璃珠,演示乌鸦是如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每放一两颗玻璃珠,就用油性笔标出水位,从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渐渐”,并用“渐渐”练习说话,从。
乌鸦喝水教学案例评析(共五篇)

乌鸦喝水教学案例评析(共五篇)第一篇:乌鸦喝水教学案例评析<<乌鸦喝水>>教学案例教学片断:乌鸦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指名读)乌鸦看到旁边有几块石头,想出办法来了。
生:老师把小石子读成了几块石头。
师顺势提问:小石子和石块有什么区别吗?生:小石子很小,石块很大。
师:为什么要小石子呢?还要许多小石子?生1:因为瓶子的口很小,石块放不进去,小石子很小,可以放进瓶子里。
生2:瓶子里的水不多,如果只有几颗小石子,水就只能升高一点,乌鸦还是喝不到水,很多小石子就能让水升得更高,让乌鸦喝着水。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看看该怎么读?指名读。
(生生评议,教师评议)师:哦,我明白了,乌鸦善于观察,爱动脑筋,它可真聪明呀!让我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吧!2、启发想象,鼓励创新⑴ 出示课件(乌鸦站在石头上,瓶子旁边没有石子。
)师: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办呢?⑵ 学生思考,回答。
生1:乌鸦可以找一根吸管来,放进瓶子里喝水。
生2:乌鸦可以找动物朋友们来帮忙。
生3:乌鸦可以把瓶子推倒,把水倒出来喝。
生4:乌鸦可以把嘴巴伸进瓶子里,把瓶子举起来喝。
分析同学们真聪明,会动脑筋,为乌鸦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这些办法能哪一种最好呢,下课以后我们可以继续交流。
从上教学片段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周芳第二篇:乌鸦喝水教学案例《乌鸦喝水》教学案例陈柳课文《乌鸦喝水》是一篇很经典的文章,也是很多老师上公开课的首选文章,因此我在上《乌鸦喝水》一文前,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个片断:在学生识字读通课文之后,我问道: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生: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师:同学们想过没有,乌鸦这样做一定能喝到水吗?生:是呀!师:真的吗?有不同意见没有?(教室里很安静,但没有一个孩子举手表示不同。
语文二册第17课 《乌鸦喝水》赏析

语文二册第17课《乌鸦喝水》赏析语文二册第17课《乌鸦喝水》赏析***古诗乌鸦喝水唐李商隐,(约813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一、解词释义“饮”,喝,把东西放进去;喝水,喝酒。
“瓶”,盛水的器具。
“兹”,现在,此刻。
“渴”,非常,特别。
“得”,取得。
这首诗的大意是:乌鸦口渴了,它在飞到半空时,看见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口很高,水位很低,怎么办呢?乌鸦想出了一个办法,它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子,用嘴叼着,一下子投进了瓶子里。
就这样,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也慢慢地喝着水。
读完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会觉得很惊奇吧!是啊,如果不是乌鸦运用自己的智慧,怎能成功呢?难道我们遇到困难就不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想办法来解决吗?课文讲述了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采用各种方法,先是把小石子扔进瓶子里,再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水引上来,可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后来,乌鸦向老鹰请教,怎样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呢?老鹰告诉它,让它把小石子一个一个衔起来,投入水中,它才喝到水。
乌鸦按照老鹰的指点去做了,果然喝到了水。
当然,只有这个方法是不行的。
一定还有更好的办法吧。
正如老鹰所说的: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不是别人给予的。
这告诉我们,要学习乌鸦不等不靠,自己动脑筋,勇于实践,善于创造,发明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并积极地加以应用。
在遇到问题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头脑,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能坐以待毙。
人教版小学语文《乌鸦喝水》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乌鸦喝水》课文原文及赏析《乌鸦喝水》课文原文:
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它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怎么办呢?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一个办法来。
它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赏析:
《乌鸦喝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教育孩子们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勇于尝试,用智慧解决问题。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乌鸦口渴找水的情景,引出了问题:瓶子里的水少,瓶口小,乌鸦无法直接喝到水。
这个问题设置得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挑战性,能够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兴趣。
接着,课文展示了乌鸦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并利用身边的资源——小石子,来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充满了智慧和创新,体现了乌鸦的聪明才智和实践能力。
最后,乌鸦成功地喝到了水,实现了目标。
这个结果既满足了孩子们对故事结局的期待,也强化了故事的主题: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尝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的来说,《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入浅出的道理,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乌鸦喝水》片断赏析之一教案

《乌鸦喝水》片断赏析之一师: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乌鸦和狐狸也是邻居,他们这对邻居相处的怎么样呢?让我们看看录像就知道了。
(观看录像)师:刚才,同学们看的那么认真,那么投入,可以看出同学们喜欢这篇课文,好,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读课文的2至6自然段,看看你能提出那些问题?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师:你们想带着那些问题来学习?生:我想知道狐狸为什么骗乌鸦?生:我想知道狐狸是怎样骗乌鸦的?师:(板书问题)会提问题也是一种本领,你们小小的年纪就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老师相信你们能提出问题也能解决问题。
你们有信心吗?师:你最想解决哪个问题?生:第一个问题(生迫不及待地回答)。
师:那就尊重你们的选择,请你们边读边思考,然后,找你喜欢的伙伴一同来解决这个问题,开始吧!生:(边读边画、讨论、交流)师:同学们读的真认真,快,把书拿起来,把你读懂的内容告诉大家。
生:(汇报“肉、站、流、高兴”三字一词。
从字形、音、义及句子方面来说。
)生:听到你们出色的回答,老师真高兴。
生:我读懂了狐狸为什么骗乌鸦。
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谗了,于是就想骗乌鸦。
生:(生分别模仿乌鸦和狐狸的样子读这段课文)生:老师,我还能把他们当时情形表演出来。
(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演)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真是太聪明了。
那么你们想对乌鸦和狐狸说点什么吗?生:我想对狐狸说:“狐狸你太谗了!”生:我想对乌鸦说:‘千万别上狐狸的当!“生:我想对狐狸说:“你做坏事,不会有人和你做朋友的。
”师:你们说得真棒!我们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好吗?生:(齐读)……师:听了你们的读,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也想试试。
如果觉得老师读的好就配合老师表演一下小乌鸦。
如果不好给老师指点一下好吗?师:(读课文第6自然段)师:谁能读的比老师还好?生:(读课文)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夸夸乌鸦好不好?生:(齐读)师:狐狸一共说了三次讨好乌鸦的话。
一次比一次动听,下面让我们分角色读读好不好?生:(分角色读)师:嗯,读的真好,狐狸骗乌鸦是说尽了好话,想尽了办法,结果怎样呢?下面让我们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年级《乌鸦喝水》教案

二年级《乌鸦喝水》教案《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适合二年级的学生阅读和学习。
以下是一份《乌鸦喝水》的教案,供您参考: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内容,并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题: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故事的内容?2. 阅读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乌鸦喝水》的故事,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 讲解故事: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同时,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4. 讨论与扩展:在讲解完故事后,进行讨论和扩展。
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怎么做来找到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扩展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水资源的知识。
5. 总结与作业: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布置作业:回家后复述《乌鸦喝水》的故事给家人听。
三、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讨论和扩展活动,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扩展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他们的复述能力和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 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教学中是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乌鸦喝水》片断赏
析之一
师:许多同学不明白,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我们来研究一下。
(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
师:同学们读一读句子,想想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里的?
(生读句子)
生:乌鸦是一个一个地把石子放进瓶子里的。
师:一个一个地放是怎样放?
生:一个一个地放就是放完一个再放一个。
生:一个一个地放就是放完一个再放一个,放了许多个。
师:(示意第二位发言的同学)请你来放给大家看一看。
(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生上台,拿起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放三个后,师示意生暂停)
师(问同学):这样是一个一个地放吗?
生(齐):是。
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
(师示意学生继续一个一个地放石子直至水将升至瓶口)
师:瓶子里的水怎么样?
生:升高了。
师:很快升高吗?
生:是慢慢升高。
生:是一点一点地升高。
生:放进一个石子,水就升高一点点,再放进一个石子,水又升高一点点。
师: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是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升高,书上用哪个词来说?
生(齐):渐渐。
师:为什么放进石子,水就会升高?
生:石子放进水里,沉到水里去了。
生:石子沉下去,水就升上来了。
生:石子沉下水,占了水的位置,水没地方住,就跑上来,升高了。
师:想得好,也说得好。
那乌鸦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生: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生:乌鸦看到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就想,把石子放进瓶子里,水就会渐渐升高,我就可以喝到水了。
师: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
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执教者阐述】
这个教学片断。
我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1.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多方交流,解决了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2.开发语文教学的多种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
本教例抓一个一个渐渐的理解,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观察瓶中水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最后的小结,又自然地进行了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多种功能的开发,满足了学生生命成长的多方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