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财管一班王晨崴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晨崴重庆市重庆工商大学财管一班
摘要:
会计作为经济社会的支柱,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着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特征。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三股力量的汇合,传统的会计模式已开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化是财务会计发展的趋势所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会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2、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会计信息化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
最早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我国目前的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了电子记忆、数据处理、通讯传递等功能。
但当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还基本是用于现代信息技术来适应传统会计工作,会计核算系统之间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而且不能与企业内其他管理子系统(库存、销售、人事等)集成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会计信息系统。
3、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都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有的企业只满足于眼前的现状,认为不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也能搞好;甚至有的企业发展了,但是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管理手段和措施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企业
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所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3.2、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
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性,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使财务软件大多只在财务部门使用,致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不仅造成横向上不能与银行、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纵向上不能与客户、供应商及时沟通,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
3.3、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他们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从我国人才供给调查报告来看:我国中低层财会人才供给饱和,甚至过剩,而高尖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却极度缺乏,供不应求。
具体体现在会计领域,即能够完成手工记账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
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3.4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3.4.1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控制存在问题
(1)保密性差。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经济业务均记录在纸张上,所有的数据都以纸张为载体,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很容易辨认出修改线索和痕迹,从而使非法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可被挽救,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的数据容易被修改,甚至能不留下痕迹地被修改。
同时,大部分会计软件都没有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简单的复制数据库文件即可很轻易的获得会计信息化档案资料。
(2)安全稳定性差。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獗。
大量的专用病毒和间谍软件的出现对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3.4.2企业授权方式的改变,会使得某些内控制度失效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项会计业务的每个环节都由有相应管理权限的责任人的签名或者是盖章,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
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系统授权方式是主要是口令授权,通过绕过财务软件的关卡,可以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
同时,业务人员的口令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的隐患。
3.4.3内容控制的程序化,增加了差错的反复性和严重性
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处理环节分散于多个部门、多个员工,一个部门或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个环节发现和纠正。
所以,一般情况下一定时间内差错重复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会计信息化环境中,数据处理程序化、自动化、集中化,使得处理结果一旦发生错误,往往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多种数据文件、账薄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失真,并且可能使系统出现反复性差错。
4、解决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4.1、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
同时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提高认识,成立高效务实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由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
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制定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与学习,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4.2、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人才是关键。
针对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供给现状,培养大量的信息化人才,需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国家从宏观的角度加大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育投资,加大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度,调动社会各种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其次,企业应从实际
出发,增强企业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IT 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造就一支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会计信息化管理队伍。
4.3、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一些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或者虽然已经开展了部分业务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信息化的理念来指导这项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化没有成为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会导致信息数据在内部外部之间不能共享,信息流通不畅通,既影响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因此,企业信息化包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在会计方面发展的体现,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加快企业信息化速度,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连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4.4、实施有利的安全保障措施
4.4.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主管部门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
4.4.2必要的内部控制。
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
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
第四,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
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
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4.4.3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
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4.4.4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
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
软件加密或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顺应了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成为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
但应该看到,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距离现代企业信息经济的要求还很远,企业会计信息化变革任重而道远,企业、政府、社会各组织以及会计人员都应加强合作和互动,共同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昔武、纪纲: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6(3)。
[2] 张旭辉.会计信息化的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 2005(4).
[3]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题(2004),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06
[4]辛茂荀,会计信息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