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影响因子及对策
校园绿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初探

校园绿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初探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师生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一个优美、舒适、绿色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为师生们提供良好的身心休憩之地,还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校园绿化管理作为打造美丽校园的重要环节,其现状和对策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校园绿化管理的现状1、绿化规划缺乏科学性部分校园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对绿化区域的布局和植物种类的选择缺乏长远考虑。
有的绿化区域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区域植被稀少,而有的区域又过于密集,影响了整体美观和功能。
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未能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导致一些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2、绿化养护不到位校园绿化的养护工作是保持校园景观效果的关键。
然而,现实中一些校园存在养护人员不足、专业技能欠缺的问题。
例如,浇水、施肥、修剪等养护工作不能按时进行,或者操作不规范,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病虫害防治工作也不够及时和有效,使得一些植物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了校园绿化的整体质量。
3、资金投入不足校园绿化建设和管理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但部分学校由于经费有限,在绿化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无法满足绿化设施的更新、植物的补植和养护所需的费用。
这导致校园绿化水平难以提升,一些老化、损坏的绿化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换,影响了校园的整体形象。
4、师生环保意识淡薄校园绿化的维护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参与。
然而,一些师生对校园绿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
例如,随意践踏草坪、攀折花木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给校园绿化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校园绿化管理的对策1、科学规划校园绿化在校园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绿化的布局和植物的选择。
邀请专业的园林设计师,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校园文化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方案。
确保绿化区域分布均匀,功能明确,如教学区以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为主,运动区则注重绿化的遮荫和防护功能。
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优先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树种,同时搭配一些观赏性强的花卉和灌木,丰富校园植物的多样性。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是高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校的形象、改善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的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分析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有限,很多高校在园林绿化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一些高校的园林绿化项目只停留在落实基本要求的层面,无法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需求。
2. 设计不合理。
一些高校在园林绿化设计上存在缺乏创新、重复和雷同的问题。
同质化的设计使得高校园林缺乏个性化和特色。
3. 养护不到位。
由于缺乏专业的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和充分的养护经费,一些高校的园林绿化存在着维护不及时、施肥不均衡等问题,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景观效果不佳。
4. 缺乏科学指导。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中,缺乏科学指导和专业技术支持,无法对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和养护进行科学的决策和操作。
二、对策与解决方法1. 提高投入。
高校应将园林绿化作为重要的环境建设项目,增加投入,确保园林绿化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社会资金等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并建立专门的绿化基金,用于园林绿化的建设和养护。
2. 强化设计创新。
高校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应加强创新意识,注重与校园文化和建筑风格的融合,打造具有特色和个性化的校园景观。
可以邀请专业的景观设计师参与设计,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3. 加大养护力度。
高校应加大对园林绿化的养护力度,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制度,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园林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维护。
高校也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园林绿化的养护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 引入科学指导。
高校应引入园林绿化管理的专业技术支持,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和技术指导。
可以与相关的研究机构、企业和专家进行合作,开展园林绿化管理的研究和交流。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着投入不足、设计不合理、养护不到位和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园林绿化已成为各大学校建设的重点和亮点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建设的不断扩张,高校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绿植种植不合理。
部分高校因为缺乏专业人才,往往将绿植种植地点随意安排,没有考虑到绿植的生长条件和景观效果,最终导致校园环境混乱不堪。
2.养护管理不到位。
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养护人员,对于一些绿化带、草坪等长期处于被人走动和踏踩状态的地方,没有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修整,长时间过去,就会出现草皮松散、起皮开裂、死亡时有的情况。
3.绿地设计不够科学。
很多高校在绿化设计过程中缺乏客观性,只做表面工作。
这样就会出现一些设计不合理的局面,比如在走廊两侧种植绿植过于浓密,树木相互遮挡,视线不畅,给校园环境带来了不必要的干扰。
4.存在垃圾桶不足的情况。
在校园里,有大量的人流和车流,这样就会给垃圾桶带来一定的负担,因此很多地方经常出现垃圾桶满溢的现象,这给校园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和不良影响。
二、解决对策1.全面规划校园绿化。
高校在规划绿化时,应该优先考虑绿地的科学性和美观性,避免盲目引进植物,导致绿地规划不科学,从而影响校园环境的整体品质。
2.增强养护管理意识。
为了维护校园绿化的生态环境,高校应该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养护技术,加强对植物环境的观察,及时处理问题。
同时还可以引入科技手段,如智能监控等,提高校园绿化的智能化水平。
3.优化设计方案。
高校应该在绿化设计中考虑到植物的特性和配对,避免绿化景观的相互遮挡,尽可能保证视野开阔,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此外,扩大垃圾桶的数量和位置,合理规划垃圾桶的容量和密度,也是其优化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
4.加强校园绿化的宣传。
高校应该以宣传为基础,加强校园绿化的宣传力度,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到校园绿化保护中来。
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绿化知识,提高师生对于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绿化建设规划不合理。
一些高校在绿化建设规划中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因素,以注重美观为主,造成绿地面积不够、植物物种单一、景观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2. 绿化养护不到位。
由于高校园区较大,养护人员数量有限,使得绿化养护难以保证,浇水、修剪、施肥等工作不及时进行,导致绿化植物生长不良、枯死等问题。
3. 绿化垃圾处理不当。
一些高校的学生在绿地上随意丢弃垃圾,缺乏对绿地环境的保护意识。
高校对绿化垃圾的处理方法不当,导致绿地卫生状况下降。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对策:2. 加强绿化养护管理。
通过增加养护人员数量、提供必要的养护设备和工具,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浇水、修剪、施肥等工作按时进行。
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绿化问题并加以解决。
3.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提高他们对绿地环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在高校内设置垃圾桶和分类垃圾回收站,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垃圾,保持绿地卫生。
4. 制定绿化管理规章制度。
制定高校绿化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绿化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并规定各方面的具体工作要求,确保绿化管理的有序进行。
5. 加强科研与交流合作。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引进新的绿化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可以与其他高校或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开展绿化相关的研讨会和培训班,提升绿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问题需要从规划、养护、环保意识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
只有加强管理和科研,提高管理水平和养护质量,才能建设出更加美观、环保的高校园林,为学生提供宜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浅析高校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创新教育校园绿化、美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展示学校文明形象的一个窗口。
独具特色的校园绿化能够很好地表现一种校园文化内涵,能够代表一所学校的风格和历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各高校对校园绿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视。
近年来,高校绿地大幅度增加,以常州大学为例,随着新校区建成使用,仅2003年6月至2009年4月就新增绿地面积22万m2。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护好现有绿化成果,更好地体现校园绿色文化内涵,持续、健康、充分地发挥校园绿地的生态、文化、美化、科普教育等重要功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特点1.1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长期性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和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就能达到最佳效果,它只能表明植物完工或成活。
必须经过长期的精心养护管理,使其生长旺盛,消除自然条件和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出现损伤、衰老死亡的植物适时补栽或更新。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绿地的各项效能。
1.2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时滞性绿化养护措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如给植物施肥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肥效;不施肥,虽不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但植物不会立即死亡。
因此,绿化养护管理的缺失或不当对绿地的破坏是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显现。
具有隐蔽性。
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或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1.3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技术性绿化养护要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功能要求、生长时期、立地条件、季节气候等因子采取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这些都是技术性很强的。
绝不是简单的浇水、除草可以替代的。
1.4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不确定性影响绿化养护管理的因素较多,其中人为破坏、灾害性天气等因素是不可预测的。
另外植物的生长、适应性存在差别。
这些增加了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
1.5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社会性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涉及面广。
它常常涉及到校园规划、基建、水暖、通讯、人员管理等方面,只靠学校绿化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是保护校园环境、提高园林质量的重要工作。
目前在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绿化区域不足、植被种类单一、绿化设施维护不及时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绿化区域不足。
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建校区的增多,校园面积不断扩大,但是绿化面积未能相应增加。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绿化工程建设力度,合理规划绿化区域。
高校可以采用植被种植、草坪铺装等方式进行绿化,尽可能利用校园空地进行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使校园环境更加美观。
植被种类单一也是高校园林绿化管理的一大问题。
很多高校园内的植被种类单一,缺乏物种多样性,这不仅影响了校园环境的美观,也降低了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植物种类管理,引进适宜的植物品种。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进行栽培,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绿化设施的维护不及时也是高校园林绿化管理的一个问题。
园内的花坛、假山等绿化设施长时间不进行养护,造成设施损坏或者续费、更新不及时。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绿化设施维护管理。
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绿化设施维护队伍,定期对绿化设施进行保养和维修,及时检查设施是否存在损坏等问题,确保绿化设施的完好和持续使用。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还存在着与师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许多高校师生对园林绿化管理缺乏参与感,缺乏对校园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园林绿化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参与意识。
高校可以举办园林绿化知识讲座、主题活动等,增加师生对园林绿化的了解和参与度,激发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绿化区域不足、植被种类单一、绿化设施维护不及时和师生参与度不高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大绿化工程建设力度,合理规划绿化区域;加强植物种类管理,引进适宜的植物品种;加强绿化设施维护管理,建立专门的维护队伍;加强园林绿化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参与意识。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保护不到位、养护不细致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以下是一些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1.保护不到位高校园林绿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树木、花卉等植物的保护工作却往往被忽视。
一些工程车辆和施工人员无意中损坏了花木,导致植物的损失。
2.养护不细致在高校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常常出现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经费不足等问题,导致养护工作不细致。
对于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及时,对于调整植物的补植工作不及时等。
3.缺乏科学规划一些高校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着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没有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导致园林绿化效果不佳。
二、解决对策1.加强保护意识高校应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在施工过程中,设置临时围栏、标识牌等,提醒施工人员注意保护花木。
对于损坏的植物,应及时进行修复和补植。
2.增加养护经费高校应该增加园林绿化养护的经费投入,提高管理人员的数量。
加强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加强调整植物的补植工作,及时填补空白区域,保证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
高校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之前,应先进行科学规划。
要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校园的使用功能、风景品位等方面因素,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避免出现园林绿化效果不佳、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要注重树种的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并进行合理的分布。
4.加强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培训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园林植物知识、病虫害防治知识、养护技术等方面。
培训可由专业人员进行,也可通过邀请专业机构进行培训。
5.加强对园林绿化的监督和考核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园林绿化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高校园区的绿化管理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种植结构不合理、绿化维护不到位、绿化资源浪费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和学习的环境质量,也影响了校园的形象和吸引力。
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种植结构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的园林绿化以观赏植物为主,辅以一些草坪和假山,缺乏多样性和生态性。
种植结构单一,缺乏景观特色,不能满足学生和员工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2. 绿化维护不到位。
由于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绿化维护工作难以做到及时、全面、细致,导致园区内存在大量的杂草、垃圾,影响了园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3. 绿化资源浪费。
一些高校的园林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绿化,但由于管理不善,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一些观赏花木由于维护不当,很快就枯死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 缺乏科学规划。
很多高校的园林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导致园区内的绿化布局混乱、杂乱无章,影响了整体的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
二、解决对策1. 科学规划。
高校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时,应该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合理布局各个绿化区域,保证整体的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
规划时要考虑到景观的多样性和生态性,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形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2. 增加维护人员。
高校应该增加绿化维护人员的数量,加强对园区内植物和草坪的日常管理,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及时清理杂草和垃圾,提高园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3. 加强科学管理。
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绿化管理制度,对园区内的植物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4. 增加生态教育元素。
在园区内开展相关的生态教育活动,增加学生和员工的生态意识,培养大家对植物和环境的关注和热爱,提高对园区绿化的保护意识。
5. 引入智能化技术。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入智能化的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对园区内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影响因子及对策摘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好校园的美化、绿化工作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对学校文明形象的具体展示。
特色的校园绿化对校园文化内涵能够很好的表现,对学校的风格和历史能够明显的代表。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念也不断更新,对绿化养护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校园对绿化养护的建设也逐渐的重视。
本文就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高校校园;绿化养护;养护管理一、高校校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高校校园园林绿化养护之所以备受人民群众的关注,主要是因为高校园林绿化状况直接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明、一个城市的文化和一个城市的形象。
人们对于校园园林绿化状况的重视展现了当代人民群众对于文化、文明和精神的重视,同时也是对于完美生活的追求。
校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都有着突出的作用。
从其管理的具体内容来看,高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能够防止种植植物免受枯萎和病虫灾害,而且其管理还能展现一个城市绿化的具体效果,减少高校校园园林工程成本,实现校园园林绿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合理分配。
最终可以实现校园绿化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
在高校园林绿化的整个工程中,施工管理和养护管理是最主要的方面。
只有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够确保整个工程的合理有序进行。
当然,高校园林绿化是一项要求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程。
这就要求高校园林绿化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相关知识找出现如今我国高校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和改进。
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的高校园林绿化工程的合理发展。
尽管园林绿化建造技术不断提高,但是在园林施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技术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因此,保证园林施工技术的良好和管理的有效性很重要,同时也必须做好园林施工建设以及质量检验,从而不断提高校园建设绿化管理水平。
二、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1.绿化规划设计与养护管理缺乏科学的衔接高校校园,对园林绿化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绿化设计,大多对植物生态要求、生理习性都没有科学的认识,不能科学的进行物种的配置、选择,绿化植物单一,这导致校园生态系统脆弱。
另外,进行绿化规划设计时,对高校这人口高度密集的场所没有进行具体的考虑,忽略了学生是绿化养护的服务对象,整体的绿化养护不是很到位,缺少人性化的设计,日常维护的难度比较大。
2.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先天条件不足校园植物立地条件复杂、绿地分散、零散,种类繁杂,校园各处都有绿地的分布,既有建筑周边绿化,又有游园绿地,还有街道绿化,面积大小不一,涉及灌木、乔木、草坪管理、地被植物,在绿地之下,地下管网纵横交错,比较多。
学校市场有维修工程、基建工程,绿化植物缺苗、死苗的现象市场发生,对整体的维护管理有一定的影响。
3.部分高校对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不重视为了保证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要进行三分种植,七分管理。
但在进行绿化实践的过程中,对绿化的设计施工比较重视,对其养护管理则不是很重视,在养护管理方面投资的资金数量不足,对校园的管理没有固定专业的队伍,没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对绿地进行相关的保护,时常会发生破坏、侵占绿地的行为。
4.校园绿化养护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目前进行绿化养护工作的大多为专业素质比较低的农民工,进行绿化养护管理的经验不足,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针对性和技术性,对养护管理的定义还停留在浇水施肥、修枝除草、防病除虫方面,没有养护方面的专业知识,有很多新建成的景观因为养护不当的原因成活率不是很高,长期的景观的效果就凸显不出来。
5.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方法不科学由于目前高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大部分管理部门都只是采用了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高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措施,而且普遍的高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管理素质较差,长期缺乏培训,工作方法不科学,导致了高校园林绿化养护质量不高,而且效果不好,同时也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6.强调建设,忽略管理当下我国很多高校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强调建设忽略管理的现象。
在建设园林绿化工程中大费周章,建设之后却又不重视后期绿化养护管理。
仅仅是将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交给物业公司进行管理。
而当前我国大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缺乏现代化的高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这就造成了高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靠天吃饭”,严重阻碍了管理进程。
三、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特点1.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长期性不同于市政工程的建设,绿化工程要保证生长旺盛,就要进行长期的精心养护管理,对环境不良因素和自然条件进行消除,对衰老死亡、出现损伤的植物要及时的更新或补栽。
这样才能对绿地的各项效能进行充分的发挥。
2.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时滞性进行植物绿化养护管理,要保证对植物进行适时的浇水、施肥、锄草、喷药和修剪,只有进行经常性的养护管理,才能保证植物连续的生长。
对植物进行绿化养护的措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保证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肥效表现在施肥一段时间之后,采取不施肥的措施不会给植物在短期之内造成影响,对植物的养护和绿化管理不当和缺失,对绿地的破坏短时间也不会显现出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出现破坏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
3.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技术性进行植物的绿化养护,要根据其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生长时期、功能要求、季节气候、土壤条件等因子,及时的进行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这些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性,因此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要进行加强。
4.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不确定性绿化养护管理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灾害性天气、人为破坏等因素都是无法进行估计的,植物的适应性、生长等都有一定的差别,这对绿化养护的管理不确定性有一定的增加。
四、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的具体措施1.科学地考虑适地适树,尽量发挥生物的多样性在绿化设计中应该为建设、养护着想,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查研究当地水文、气候、地理、周边环境等条件情况的前提下,应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以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护方面的要求。
不同绿地结构中,乔、灌、草多层结构的绿化三维量(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效叶面积量)及年环境效益的量化值都是最高的。
因此,建立乔木、灌木和地被三位一体的复层混交群落的绿化模式,既丰富了植物景观,实现了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又利于绿地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并提高了绿地自身稳定性、抗逆性、抗干扰能力,降低了病虫害的危害。
大大降低了绿地维护费用,是提高绿化养护水平的重要手段。
2.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将城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格证书作为城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上岗和工资待遇的依据。
建立健全城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上岗制度。
加强管理人员等额管理水平。
3.提高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首先要注意种植植物的绿化养护工作,积极防止种植植物可能会发生的枯萎死亡、病虫灾害等情况。
当今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的主体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对象,因此,针对种植植物进行浇水、施肥、修剪、除虫等不间断的养护相当重要。
只有加强养护工作,园林种植植物的造景效果才能发挥出来,园林绿化的工程成本才会降低。
另一方面加强园林绿化养护工作重要性认识还要体现在绿化效果上。
4.加强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加强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必须应该切实贯彻园林绿化养护制度,针对园林绿化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针对园林绿化养护人员的培训必须要有针对性和规范性,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园林绿化养护队伍。
同时不定期进行绿化养护人员的绿化养护意识培养,促进整体管理工作加强,让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得到充分发挥。
5.机械化进行园林绿化养护园林绿化养护实现机械化进行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也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机械化进行园林绿化养护不仅保证了园林绿化效率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6.保证绿化成果,做好绿化养护的后续工作对植物进行长期有效的养护管理工作是绿化的养护管理工程建设之后工作的重心,应根据所养护对象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管,寻找最有效的途径,要兼顾方法和结果,同时对结果加以侧重,以结果为主,逐步合理编制专项资金计划,使投入与产出形成良性循环,建立动态健康良好的监控体系。
在养护工作中建设与管理是有一定区别的。
绿化工程建设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单次性。
如在一株树的整个种植过程中从挖坑、回土、扶正到上保护架等工序只进行一次后,不再需要重复多次进行,即只完成单株树木的栽植。
②工程秩序固定性。
在整个绿化工程的进度中,各道工序开展的先后次序以基本固定,在没有特殊情况时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③时限性。
即工程建设一般需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7.优化施工技术和加大管理力度,以确保施工质量园林工程师应根据图纸要求对植物材料进行采购,同时在进场之前,验收植物材料的各项基本信息以及苗木检疫,并坚持将苗圃选苗工作及现场验苗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对植物材料进行控制。
并在此项工序中,对各个过程进行工序记录。
在种植土选择方面,园林绿化更宜使用肥沃而疏松的种植土,同时该种土壤的排水性非常好,其pH值通常在6.5~8.5的范围之内,全盐含量低于0.3%,土壤容重约为1.45g/cm3;为保证植物拥有充足的养分,培育过程中应配以足量且足够腐熟的有机肥。
园林灌溉工程中应使用pH值介于5.5~8之间,矿化度小于2500mg/L的自来水。
提高苗木成活率,种植工程在质量控制方面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可以说它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因而充分了解提高苗木成活几率的因素非常重要。
例如,土壤改良,季节变化,苗木本身质量,正确的养护措施都是提高苗木成活几率的因素。
在引进外来树种时,应考虑树木的生长需求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尽量选择适合的环境种植适合的树木,以提高绿化种植工程的质量。
8.建立健全养护标准,制定科学管理方法针对目前很多的高校园林养护管理的问题,相关的养护管理部门要结合相关的管理经验和校园的具体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办法,这样可以促进园林养护工作的具体进行。
五、绿化树木的管理1.肥水管理乔木树型高大,根系发达,根深幅广,在施肥过程中主要应采用复合肥,在植后的三年中,每年在春、夏、秋季初应分别进行一次施肥工作,每次用复合肥1-2kg,其中施肥量为小树少施,大树多施。
期间采用的施肥方法为,小树结合松土施用液肥,大树在冠幅内地面进行开穴干施,对于三年以上的高大乔木无需施肥。
对于灌木树型小,应采用浅穴或浅沟的种植方式,丛生根系浅,应按照实际情况施用适量的复合肥,采用液施、干施结合的施肥方式。